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影响

时间:2019-05-14 14:0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影响》。

第一篇: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影响

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影响

作者简介:肖剑 女、出生年月1982.12 小学高级教师,在常州市大地幼稚园工作,参与省级课题“以拓展性学习促幼儿成长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在语言、教科研方面成绩突出,有多篇德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发表和获奖。

摘要:孩子们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体验着成人的感受。这最初的体验,将对孩子们承担未来社会的真正角色有着深刻的意义。正确、规范的体验,能给他们以美好的启迪,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洒下健康的幼芽,帮助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走出坚实的步伐。反之,将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质量。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而“角色游戏”正是将成人的这种社会性行为进行再现,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社会需要,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再现。角色游戏不但有着其他游戏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而且它对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角色游戏 功能 心理健康 发展

正文: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游戏,同时,也是较难玩“好”的一种游戏。所谓难玩“好”,是因为:一方面孩子们生活经验缺乏,另一方面则是难以掌握所表演的社会角色,如售货员、医生、邮递员等的行为、语言乃至社会义务。正因如此,幼儿教师就更应该重视角色游戏的指导,为孩子们将来充当真正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时候的一种游戏。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首先是对主题内容进行指导。

一、主题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幼儿所处的实际生活的反映,是幼儿感知生活,或者经过 幼儿的思维加工以后所形成的生活经验的表现。因此幼儿所处的生活是角色游戏内容的直接来源。处于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如在同一个小班,男孩子都喜欢玩开汽车的游戏,因为现在家长经常带幼儿做车外出旅游,幼儿目睹了汽车司机开车的作,并产生了爱慕之心和自豪感,梦想自己会开汽车多好,所以在玩开汽车游戏中,他们拿着模具型汽车方向盘左右摇动,嘴里不断发出“嘀嘀嘀、嘀嘀嘀、的响声,小司机带领小乘客愉快的郊游。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所以在工作表现的很认真、负责。总之,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爱护同伴、积极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

二、主题内容丰富多彩

幼儿个体所处的环境、生活经验不同而千差万别,所以幼儿角色游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日常生活的主题:常见的有“娃娃家”“幼儿园”等,是由幼儿平日经常遭遇到的经验所形成的。如在“娃娃家”他们扮演着爸爸、妈妈、洗衣做饭,爱护小娃娃。在音乐区内,扮演着音乐教师,认真的组织幼儿唱歌、跳舞、练习打击乐等。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着作爸爸、妈妈、老师的辛苦和快乐。社会关系的主题,常见的“超市”“医院”等,这类主题内容较之日常生活,社会关系扩大了,特别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等关系基本不存在了,医院里的医生病人,商店里售货员和顾客等形式的社会关系是幼儿比较熟悉和关心。

社会现象和重大事件的主题:如“世界杯足球赛”,等主题,这类内容较之上述两种不太常见,但是由于新闻媒体的传播,比较容易传达给幼儿。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幼儿同家长一起看球赛,关心比赛情况。这类主题往往具有多样的社会关系和新闻性,会给予幼儿深刻的印象。

三、主题的内容具有年龄差异

在成人不加干预的自然情况下,幼儿景象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但有些主题内容是幼儿经常选择的,有的主题内容持续时间较长。观察发现,主题内容持续长短和幼儿兴趣关系密切,游戏时间持续最长的主题内容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幼儿的兴趣也随着身心发展而发生变化,和小年龄幼儿相比,较大年龄的幼儿不在注重日常生活的主题,而且更多地选择社会关系主题游戏,像“世界杯足球赛”这样的主题更容易吸引大班幼儿。

教师不能轻易地肯定和否定,而应当创造条件让幼儿尽情表达出他的构思和想法;当固执的孩子坚持要玩某种不太适合的游戏时,教师也不妨让他进行尝试。

两种策略:是指完善构思和充实内容。当幼儿的想法与游戏的主题不符合,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修改主题名称;当幼儿提出的主题比较简单或抽象,或者对这一主题其他幼儿不熟悉,难以进行持续一段时间的共同游戏,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充实内容,让这一主题内容丰富起来,更加具体,更加形象,如果有些主题目前根本无法开展,也可以明确要求他以后注意观察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内容,不断地使主题从不可行到可以玩起来。

在主题内容的指导方法上,依据与开展角色游戏的密切程度,可把具体的指导方法分为三种。

一是谈话讨论,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谈话讨论可以在游戏前进行或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游戏前的谈话可以引起幼儿的回忆,再现他们生活经验的表现,有利于直接组织开展游戏。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主要就一些主题进行讨论,使教师比较了解幼儿的心理,同时也提出一些主题,引导幼儿在有主题的情况下讨论,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迷惘以后的游戏进行知识准备。如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内容,教师用废旧纸盒制作了煤气灶,家具等家庭物品,还准备了一些半成品。并开展了“双休日你到那里去了?”“我家的晚上”“愉快的节日”等类似的主题谈话活动,充实了娃娃家的家庭活动内容。

二是引导观察。这种方法主要为了丰富幼儿对生活周围的事物、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感受。生活经验的积累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对幼儿也不利外,正如俗话说:“见多”才能“识广”。幼儿在观察环境变化,观察人物以及他们的工作劳动、使得幼儿能从中选择主题,产生表现主题的游戏。如大二班孟天歌等幼儿在建筑区内,搭建了高楼、小桥等建筑物,引起全班幼儿的讨论;幼儿说:“用彩色塑料插片,能插出五颜六色的花;用积木还能搭出迷宫、蹦床等。”并产生了“小小建筑师”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以主导的身份改变为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幼儿,以自己的动态语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幼儿自己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共同的创造合作成功创造的大型作品“可爱的幼儿园”,参加徐州市教育局首届幼儿创造性游戏大赛获“二等奖”的好成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体验了同伴之间互相合作乐趣;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三是鼓励想象。想象、象征、假装都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这些特征恰好给幼儿带来身心最大的愉悦,同时也使得游戏主题内容染上想象、虚拟的色彩。幼儿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发挥、想象、创造,教师应当鼓励这种想象,激发这种想象和创造,并创造条件满足幼儿的愿望,如幼儿提出“太空游乐园”的游戏主题时,教师就应该为幼儿提供相应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游戏,在结束游戏时还要对这个主题进行讲评,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一、角色游戏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

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表现,如各种语言、动作、形象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孩子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体会不同身份的角色,一般多从“娃娃家”开始。因为大家都称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所以,孩子们最先熟识和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角色身份的体验也就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就会自然地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将孩子们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而这初步体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爸爸的身份决定了他应该干什么事,说什么话,持什么样的态度;妈妈的身份、孩子的身份都将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孩子们会刻意地去表现特定身份应有的工作、语言、行动。例如:爸爸在家里不干活,下班回家只看电视、喝茶水,而妈妈却不停地忙家务、干这干那等,这都是当前家庭存在的真实现象留给孩子的印记。再比如:理发员与顾客的身份差异、医生与病人的身份差异、乘务员与乘客的身份差异等等。这些不同身份的角色所承担的不同的社会责任,孩子们也在游戏中有了最初步的体验,对他们将来可能充当的社会角色有了最初的感受。正因为如此,在角色游戏中,孩子的各种表现应引起教师的充分注意,以避免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孩子,使孩子的认识、感受出现偏差,如商店的售货员态度蛮横、医院的医生敷衍病人等等。因此,角色游戏中的体验虽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的初步体验,却有可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们未来人生的质量。

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交往的初步体验

让幼儿学会交往并善于交往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角色游戏正是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交往行为的一种游戏活动。因此,游戏角色间的交往应传递给孩子文明、和谐的交往方式。在幼儿与幼儿间的自然交往中,他们会以自己的思维、言行进行交往。而在角色游戏中,则要让孩子们去模仿成人的身份,进行成人间的交往,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困难的,但也是需要的,更是非常重要的。初次模仿成人的交往,会给孩子们留下极深的印象。比如:医生与病人交往时,医生应怎样说,持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表情,两者配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等等。再比如:玩“娃娃家”时,由于客人来得多,吃饭时没了筷子,这时孩子们就会学习运用成人交往的方法,到邻居家借筷子,这一“借”的行动,就是孩子们学习交往的成功实践。孩子们一旦要模仿成人的交往,必定要先观察、学习成人的交往方式,在观察的过程中,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不同层面便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便在游戏中展现出来:菜摊前的讨价还价;商店里对商品的介绍、挑选、询问;邮局里的填写、对答„„。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着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与不同人物的交往,体验着交往的感受。同样这最初的体验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避免不良的交往方式影响孩子们的正常交往。

三、角色游戏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情感的初步体验

情感与人一生的生活质量关系重大。正常的情感可以使人对生活充满热爱,激发人们快乐的情绪,激励人们按照正确的轨迹去走完充实的人生之路,这期间,人们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生活、建设生活,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社会才能向前发展,人类才能进步。反之,扭曲的情感将给社会造成危害。现今,许多的青少年犯罪其原因多在于情感的扭曲,或父母离异、或缺少关爱„„。所以,情感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体验着“大情感”。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也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社会角色的情感的形成。例如:在充当妈妈爸爸的角色时,他们会自觉地关心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是家庭亲情的体验;在充当医生的角色时,他们会对病人细心周到,这是社会亲情的体验;在发现别人有困难,他们会主动去帮忙,这是乐于助人的体现„„。这些情感的自然表露,说明孩子们的情感真实、自然、纯洁,对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格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不正确的情感体验,则会给孩子们纯洁的心灵留下一抹阴影。例如:小朋友在玩“商店”的游戏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位“老奶奶”买了东西拿不动,这时旁边有三个“顾客”,竟无一人去帮助她,后来在老师的参与、启发下,才有一人去帮“老奶奶”拿东西。这个事例说明,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已影响到了孩子们,如果不注意修正,其影响是恶劣的。上述情况就是孩子们自觉不自觉地将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没有选择地在角色游戏中表现了出来。因此,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情感表现,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孩子塑造美好的情感。比如: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表达爱孩子的情感,从而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学会关心他们。再比如:扮演医生的角色,就应该有医生的医德,关心病人、态度和蔼、认真治疗„„让孩子学习医生救死扶伤的美德。通过这些游戏角色,孩子们对未来社会角色的情感有了最初的体验。

四、角色游戏是幼儿对为社会创造的追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里安全感和获得了心里自由时,最有利于他的创造性的发展与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应持开放的态度,要充分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自主的游戏下他们创造性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爱玩是幼儿的天性,而自由的游戏环境更能激发幼儿很多方面的发展如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事物的能力、创造能力等,创造能力更为显著,他们在没有约束的境况下自由的操作自由的玩耍,而在玩的过程中就出现希奇古怪的想法,他们就会尝试用到游戏中来从而就去创造、去发挥。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中孕育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里安全感和获得了心里自由时,最有利于他的创造性的发展与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应持开放的态度,要充分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自主的游戏下他们创造性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候,幼儿想象力是他们进行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因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所以尽管幼儿想象不合理,什么“摘月亮当小船”“天气出汗了”等教师仍然应当持一种赞赏态度,绝不用‘胡说八道’轻易否定幼儿对世界的创造性认识,将幼儿的美好设想扼杀在萌芽状态。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社会和人类发明创新。传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到地上引起了他的好奇心,经潜心研究后来发现引力定律,瓦特看到了开水壶的壶盖被蒸汽冲的‘噗噗响’后终于研究发明蒸汽机等。可见幼儿好奇心像植物的嫩芽,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为了幼儿创造性更好的发展,要为幼儿提供有力的创造条件和自主游戏的机会幼儿园可以扩展活动区的功能,要能完全让幼儿在活动区自由玩耍。丰富、自由的活动区活动可以让幼儿尽情玩耍,并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由教师带领幼儿到游戏王国里自由的玩耍,自由的探索,幼儿的人生旅途上不会再孤单,不会在烦闷,有着同伴的互动、教师的引导、父母的支持,将会给幼儿游戏带来更多的光彩更多的创新,幼儿创造能力就会更强。放开双手让幼儿在游戏的天地里自由的翱翔,在自由的空间里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相关文献资料:

1、奚美蓉、邱敏《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傅寿芬:领导小班幼儿开展创造性游戏的体会。四川教育;1980年07期。

3、沈立明:创造性游戏的领导 幼儿教育;1982年08期。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

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

爱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早已被大家所肯定。在整个幼儿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对幼儿早期发展起着重要大的作用。同时,调查表明,在幼儿众多的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受幼儿喜欢的程度占的比例最大,而且,在各种类型的游戏中,角色游戏又因其固有的特性而对幼儿的创造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其它游戏或其它活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影响幼儿角色游戏到底有哪些因素呢?下面,就从角色游戏的结构着手来分析。

一、角色游戏中的主题。

角色游戏与其它游戏不同之处,首先就在于有主题(反映在名称上)。所谓主题,是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周围人们的生活与活动中的一定动作、事件和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游戏名称,也就是角色游戏的主题了。因此,主题取于不同时代、地域、幼儿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游戏的主题能体现出时代性、地区性、个性等多种特性。其实,某些角色游戏的主题无论在小、中、大班都会出现。例如:“娃娃家”、“医院”、“商店”等。主题的发展是从生活主题到生产主题,最后到社会政治事件的主题,这种顺序同儿童的眼界的扩大、同儿童生活经验的增长有关。

二、角色游戏中的角色。

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撇开自己,扮演角色,这要求达到一定的心理水平,既了解和认识成人的行动,能脱离成人行动进行概括,把头脑中已有的人物表象重新组合。能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扮演新形象。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儿童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或是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创造新地位。如果是自己,那就不是角色游戏了。例如:幼儿扮演“妈妈”,可能是因为妈妈可以指挥家中其他成员。幼儿扮演“小老师”,可能是因为喜欢老师的铃鼓或是羡慕老师会弹琴。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典型言语和行为,是以幼儿自己的标准选择的。他们极有可能是模仿成人行为过程中的某一动作、片段,反映的则是成人语言、动作的压缩。例如:“医生”只是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就什么也不问了。拿起听诊器听一会,一句话“拿药去,吃了就好了。”“病人”一走,看病就结束了。而“病人”也不会对此提出异议,拿了药心满意足地走了。在现实生活中看病的许多细节,如:问病人的具体情况、各种检查、关照病人的注意事项等都被省略了。这里表现的是概括化了的人物形象 1 及主要活动过程,这与角色游戏的象征性特点是一致的,概括化了的角色就是现实人物的象征性代表。

三、角色游戏中的动作和语言。

动作和语言是角色游戏中人物的基本行为方式。无论是小班幼儿简单的角色游戏,还是大班幼儿复杂的角色游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总是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语言和动作更是密切配合。小班幼儿抱着一个“娃娃”摇摇拍拍,然后放下“娃娃”,拿被子盖在“娃娃”身上,最简单的娃娃家游戏就完成了。老师问时,才会回答一句:“我是妈妈,抱抱娃娃”。于是,一个象征性人物就诞生了,一场角色游戏就此拉开帷幕。到了大班,幼儿也是同样抱娃娃的动作,这时他们会嘴里哼着歌,作出哄娃娃的睡觉的动作,接着会对爸爸说:“宝宝刚睡着,不要吵醒他哦!”语言和动作的密切配合使得人物角色更为丰满和逼真。语言和动作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既是不可互相取代的,又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幼儿可以用语言来假设人物身份,假设情景,用语言规定特定的游戏情景,还可以用语言来概括人物的动作、游戏的具体过程。另一方面,幼儿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人物的想法、感情,用动作完成游戏的一些情节。语言和动作成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相互作用的两种互相补充的主要方式。幼儿象征能力的发展为语言和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基础,随着象征能力的提高,语言和动作的概括性随之提高。

四、角色游戏中的物品。

角色游戏情节的丰富,人物关系的发展与物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人物间关系因物品而发生,如:“妈妈”借助“锅、碗、饭、菜”等来完成角色的规定动作。物品数量的充足与否和物品使用的形式,种类如何影响着情节的发展。比如:幼儿先用积塑装插成“电视机”、“照相机”,于是一家人就可以看电视、出去拍照。游戏的内容随物品的变化而显得多姿多彩了。物品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既是可以是模拟物品,也可以是代用品,其中,象征性发挥着作用。幼儿用言语或非言语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物品,物品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为了方便幼儿能及时的找到代用品,材料箱的作用也变得更重要了。

五、游戏中的情景设置。

游戏情境指角色游戏进行的物质环境状况与心理气氛,它包括人和物这两大因素。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人物、物品及场所,同时还受到游戏者的影响,由不同的游戏参加组成的游戏团体在心理氛围上也是不同的。“娃娃家”中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气氛是愉快的。但如果“哥哥”是任性的、“妈妈”是独断的,那么气氛就可能是令人不安的。另外,角色游戏的情境还受到角色游戏主题的制约,一旦主题确定了,情境 也随之确定,不过,游戏主题只规定了情境的总趋势。情境的具体细节是受游戏开展的时间、空间及游戏者个体特点的影响的。如果空间狭小,“医院”只能有门诊,没有病床,或者看病的、挂号的、打针的挤在一起。“病人”、“医生”都草草了事。结果是“医院”里嘈杂一片。这样,尽管主题确定了,但情节不能展开,人物关系也就无从发生,角色游戏就只有形式而无甚内容可谈了。可见,情境与角色游戏的其它各种成分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综上所述,对角色游戏结构的分析使我们发现影响角色游戏的因素不少,而是影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两类。主观性因素包括个体的认知、模仿、象征等心理机制的发展水平、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个体的个性、性格特征等。一个活泼开朗的幼儿去“商场”做“营业员”,她主动招呼“顾客”,热情为之服务,游戏开展的热烈而丰富。反之,一个性格内向、孤言寡语的幼儿做“营业员”,只会消极地等待“顾客”的到来,并接“顾客”的命令行事,游戏便会缺乏生气,情节贫乏。具有初级象征能力的小班幼儿是无法在大班幼儿的“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的,只能充当“弟弟”“妹妹”的角色。影响角色游戏的客观性因素包括幼儿的年龄、性别、游戏的空间状况、时间长短、物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等。如果游戏空间狭小,则游戏内容受到限制,且易引起混乱、争吵。如果时间仓促,则游戏情节不能充分展开,人物关系得不到体现;如果物品短缺或种类单一,则不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关系表现就会受到限制,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是平行地发生作用,也可能是交叉地发生作用。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正确地从而在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影响角色游戏因素

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

一、角色游戏中要有主题

角色游戏与其它游戏不同之处,首先就在于有主题(反映在名称上)。所谓主题,就是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周围人们的生活与活动中的一定动作、事件和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游戏名称。因此,主题取决于时代、地域、儿童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观察表明,某些角色游戏的主题无论在小、中、大班都会出现,例如:“娃娃家”、“医院”、“商店”等。主题的发展是从生活主题到生产主题,最后到社会政治事件的主题。这种顺序同儿童眼界的扩大、同儿童生活经验的增长有关。

二、角色游戏中的角色

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撇开自己,扮演角色,这要求达到一定的心理水平,即了解和认识成人的行动,能脱离成人行动进行概括,把头脑中已有的人物表象重新组合,能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扮演新形象。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儿童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创造新地位。如果是自己,那就不是角色游戏了。例如:幼儿扮演“妈妈”,可能是因为妈妈可以指挥家中其他成员;幼儿扮演“医生”,可能是因为喜欢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相比是高度概括了的,他们表现的是人物的典型言语和行为,是以幼儿自己的标准选择的。例如:“医生”只是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就什么也不问了。拿起听诊器听一会儿,一句话:“拿药去,吃了就好了”。“病人”一走,看病就结束了。而“病人”也不会对此提出异议,拿了药心满意足地走了。在现实生活中看病的许多细节,如:问病人的具体情况、各种检查、关照病人注意事项等都被省略了。这里表现的是概括化了的人物形象及主要活动过程,这与角色游戏的象征性特点是一致的,概括化了的角色就是现实人物的象征性代表。

三、角色游戏中的动作和语言

动作和语言是角色游戏中人物的基本行为方式。无论是小班幼儿简单的角色游戏,还是大班幼儿复杂的角色游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总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抱着一个“娃娃”摇摇拍拍,然后放下“娃娃”,拿件衣服或别的东西盖在“娃娃”身上,最简单的娃娃家游戏就完成了。或者幼儿对别人说一句:“我是妈妈”。于是,一个象征性人物就诞生了,一场角色游戏就此拉开帷幕。语言和动作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既是不可取代的,又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幼儿可以用语言来假设人物身份,假设情境,用语言规定特定的游戏情境,还可用语言来概括人物的动作,游戏的具体过程。另一方面,幼儿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人物的想法、感情,用动作完成游戏的一些情节。语言和动作成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相互作用的两种互相补充的主要方式。幼儿象征能力的发展为语言和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基础,随着象征能力的提高,语言和动作的概括性随之提高。

四、角色游戏中的物品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角色游戏情节的丰富、人物关系的发展也与物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人物间关系因物品而发生,如:“妈妈”借助“锅、碗、饭、菜”等完成角色的规定动作。物品数量的充足与否和物品使用的形式、种类如何影响着情节的发展。例如:幼儿先用积塑装插成一个小“蛋糕”,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为孩子过生日了。接着又用积塑装插成“电视机”,一家人就可以看电视了。一会儿又拆了“电视机”,装插成一架“照相机”,于是,一家人又可以出去拍照了。游戏的内容随物品的变化而显得多姿多彩了。物品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物品的主要特性是象征性,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使用的物品既可以是模拟物品,也可以是替代品,其中,象征性发挥着作用。例如:娃娃家里来了“客人”,当“客人”提出要打电话时,“爸爸”拿出一个插有吸管的空饮料盒,说是最新的“手机”,当“爷爷”提出要去看病,“爸爸”找出纸棍,让爷爷拄着拐杖出门。幼儿用言语或非言语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物品,物品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替代品和符号物。

五、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指角色游戏进行的物质环境状况与心理气氛,它包括人和物这两大因素。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人物、物品及场所,同时还受到游戏者的影响,由不同的游戏参加者组成的游戏团体在心理氛围上也不是不同的。“娃娃家”中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气氛是愉快的。但如果“哥哥”是任性的、“妈妈”是独断的,那么气氛就可能是令人不安的。另外,角色游戏的情境还受到角色游戏主题的制约。一旦主题确定了,情境也随之确定。不过,游戏主题只规定了情境的总趋势,情境的具体细节是受游戏开展的时间、空间及游戏者个体特点的影响的。如果空间狭小,“医院”只能有门诊,没有病床,或者看病的、挂号的、打针的挤在一起,“病人”、“医生”都草草了事。结果是“医院”里嘈杂一片。这样,尽管主题确定了,但情节不能展开,人物关系也就无从发生,角色游戏就只有形式而无甚内容可谈了。可见,情境与角色游戏的其它各种成分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综上所述,对角色游戏结构的分析使我们发现影响角色游戏的因素不少,而且影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两类。主观性因素包括个体的认知、模仿、象征等心理机制的发展水平、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个体的个性、性格特征等。一个活泼开朗的幼儿去“商场”做“营业员”,她主动招呼“顾客”,热情为之服务。游戏开展得热烈而丰富。反之,一个性格内向、孤言寡语的幼儿做“营业员”,只会消极地等待“顾客”的到来,并按“顾客”的命令行事。游戏便会缺乏生气、情节贫乏。具有初级象征能力的小班幼儿是无法在大班 幼儿的“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的,只能充当“弟弟”、“妹妹”的角色。影响角色游戏的客观性因素包括幼儿的年龄、性别、游戏的空间状况、时间长短、物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等。如果游戏空间狭小,则游戏内容受到限制,且易引起混乱、争吵;如果时间仓促,则游戏情节不能充分展开,人物关系得不到体现;如果物品材料短缺或种类单一,则不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关系表现就会受到限制。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是平行地发生作用,也可能是交叉地发生作用。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正确地分析和利用这些因素,恰当地控制这些因素,从而在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幼儿大班角色游戏[推荐]

幼儿大班角色游戏《小医院》

滑晓倩

运城市临猗县楚侯乡中心校

【游戏主题由来】

通过一次谈话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最近对药的种类产生了兴趣,还模仿药剂师学着包起药来,看着自己包好的“药”整齐的放在盒子里特别自豪。有的孩子建议开个医院吧。大家一下来了兴致,所以我们选择了“医院”这个游戏。【游戏总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二、能迁移生活中关于医院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创设医院的环境。

三、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四、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缓解幼儿对医院、医生、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在生病时从心理、身体上能配合医生的工作。

六、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佩的感情,体验医生和护士工作的辛苦。第一次游戏

【游戏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二、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三、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

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戏

【上次游戏回顾】

从上次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的,特别对于医生这个角色充满向往。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主题游戏第一次出现的症状都大同小异,即语言交流不够丰富,情节断续,不知该如何往下发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但是医生的看病时,不能很好的对症诊断,不能根据病人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且形式单一,对于打针尤其感兴趣,不管什么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游戏方案进行了调整。

【游戏目标】

一、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二、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方案,能对症下药。

三、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促进角色间友好互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儿回顾医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方法。

物质准备:增设压舌板、手电筒、体温计、白大褂、白帽子、护士帽、药瓶等。

环境创设: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

【游戏过程】

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角色意识。

师: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对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样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欢给病人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把病看好?

师小结: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二、提出游戏要求。

1、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

2、导诊的护士要主动与病人问好,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生解决,观察医生对症诊断的情况。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第五篇:浅谈幼儿体育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浅谈幼儿体育游戏对幼儿影响

古敢水族乡中心幼儿园:陈妮燕

摘要:体育游戏在幼儿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游戏兼具运动功能和游戏功能,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体育游戏教育,不仅可以为幼儿感知世界积累经验,促进心理健康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刺激幼儿大脑,促进大脑机能完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独立表现意识和群体意识,促进幼儿心身全面发展,许多幼儿园将体育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本文针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探究趣味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并提出有关游戏开发和应用的一些见解,旨在为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关键词:体育游戏 幼儿 影响

身体健康是生命之本,套用句老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幼儿体育游戏是影响幼儿“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幼儿体育是以生命安全为本,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锻炼幼儿的生活和劳动能力,以及增强幼儿的体质、开拓视野、培养兴趣、学会自立、学会保护自己等为目的,为此在幼儿园开展的一系列的适宜幼儿的,符合幼儿身体及心理的活动。——为国家培育新一代有才能之人,这是教育的意思所在,也是幼儿体育的意义所在。但是在一些地方,有些教师 认为体育就是坐在教室里做做手工,玩下玩具,不然就是在外面让幼儿们在大型玩具上自己玩。这些看似极大的发扬了幼儿的自主性,有效的增强了幼儿们的平均能力。我认同这是像一些教师所说的,这种老式教育是“放羊式”的教育方式,同时对于幼儿来说,天天如此未免太过枯燥乏味,而且这样实在难以完成“纲要”中“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之要求。

一些幼儿园对于幼儿学习成绩的要求过于看重,对于幼儿体育的认识却不很深切,一周没有几节体育课,再加上某些老师喜欢占用体育课,或者如果到了春夏时分,下雨频繁,那么幼儿可以出室活动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也就谈不上什么幼儿体育了。其实体育课并非是消磨时间的课程,体育课应该是幼儿身体和心理都得到放松的课程。体育课对于幼儿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1.幼儿生理心理特征

幼儿生理表现出许多特征,从与运动有密切关系的角度看,幼儿的骨骼中矿物质含量少,骨骼不够坚硬,尤其是掌、腕、指骨尚未骨化,肌体纤维细弱,力量较小。幼儿胸膛较小,呼吸机能尚未完善,表现出呼吸浅而短促,运动时心跳及呼吸频率高,心脏容积小、心肌薄,收缩力小。但是,幼儿的神经细胞总数与成人基本相同,有研究表明,三岁幼儿的神经细胞总重量接近成人的75%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讲,幼儿基本具备一定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能力调控。只是幼儿的神经系统易兴奋也易疲劳,好动但不能持久,注意力容易分散。

这些生理上的特征决定了幼儿难以参加长期剧烈的体育活动,而且要求体育活动内容多样。为了有效激发幼儿运动潜能,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生理机能特征及规律,合理安排幼儿的体育活动类型。体育游戏正是结合幼儿生理特点安排的一种运动干预方式,通过体育游戏给予幼儿适当的训练与刺激,不仅有助于幼儿身体机能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幼儿运动潜能的开发。

与幼儿体育游戏相关的心理主要包括幼儿认知和个性心理。幼儿认知主要涉及到幼儿储存的知识技能经验,这使得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成为可能,即幼儿所做游戏的类型是受幼儿已有经验制约的,幼儿认知决定了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地,幼儿体育游戏所需要的认知能力主要是感知观察能力、表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等,这是幼儿进行体育游戏的心智保障。

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可知,个性心理表现为:幼儿大多活泼爱动,尤其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到不知疲倦,容易产生兴奋,但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游戏活动的自觉性、持久性受到兴趣支配,意志行为很少起作用。动作概念的形成主要是靠直观形象,而不是抽象逻辑,体育游戏时喜 欢具有情节性、故事性的内容,喜欢在音乐伴奏下做韵律性、节奏性动作。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喜欢模仿动物行走、跳跃、爬行、攀越等动作,等等。2.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激发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其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理特征紧密联系,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心理需要,它对幼儿生长发育、心身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积极作用。2.1体育游戏可增强幼儿的机体健康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运动为基础,采用游戏的形式,将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幼儿教育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特定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比赛规则创编的,兼具运动性和趣味性。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能使身体各部位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幼儿的体质不断增强。单纯的体育锻炼枯燥无谓,重复的动作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体育游戏将运动与游戏相结合,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能引发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从而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2.2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幼儿成长不仅需要机体发育完善,更需要接受外部知识信息。幼儿的大多自然和社会知识来源于对事物的感知,趣味体育游戏根据特定需要创设环境,设置情境,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思维活动的条件,通过参加体育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不断储存积累知识技能经验,丰富对事物的感知,逐渐完善感知观察能力、表象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幼儿认知能力提升的保证。同时,通过体育游戏,使幼儿具备正常的智力,积极愉快的情绪,活泼开朗的性格。2.3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能和他人保持正常关系,乐于与人嬉戏,友好相处,与多数幼儿建立良好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体育游戏一般都通过集体形式进行活动,幼儿在合作过程中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会促进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体育游戏一般都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能够促使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协调,幼儿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处理人际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游戏中,每个幼儿充当不同角 5 色,在愉快的体育游戏中,渐渐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养成相互关心、相互谦让、相互协作的行为习惯。3.体育游戏开发应用要适应幼儿生理特征

针对幼儿难以支持剧烈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内容要求多样化的特点,开发应用趣味体育游戏主要考虑动作负荷和难度程度。一般要以基本动作为主,重在加强幼儿体能训练,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经验,一些基本的体现走、跑、跳跃、攀登、钻爬、投掷等体育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能。为了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可以考虑转呼啦圈,皮球、足球等球类游戏。

从难易角度考虑,体育游戏的开发应用要始终坚持突出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处于主动地位,积极、独立完成游戏,这就要求体育游戏简单易学,易于开展。3.1游戏开发应用要符合幼儿认知能力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幼儿来说,通过阅读图书、成人讲述深刻认识事物是不现实的,幼儿是用形象、声音、色彩以及动作来进行思考的。一般能引起幼儿兴趣的事物都是符合幼儿心理认知水平的,过高或过低于幼儿心理认知水平的事物都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而也不容易引起幼儿的感知注意。例如,用图片教幼儿认识 兔子的特征,远不如让幼儿去看或去摸兔子,由成人直接教给幼儿知识,幼儿缺少感官的直接接触,而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则会产生较好的效果。所以,开发应用体育游戏要考虑幼儿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要让幼儿动用各种感官参与,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以便幼儿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

下载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姓名: 肇美男 指导教师: 张宪冰 学科专业: 学前教育 学号: 20140994......

    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管理类 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摘要]众所周知角色游戏对幼儿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价值,所以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在运用文献综......

    如何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有效讲评

    如何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有效讲评 摘要:教师及时发现游戏中的问题,采用由点及面、粗中求细、投幼儿所好的策略,切实有效地和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提高幼儿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

    浅谈多种因素对幼儿游戏的影响

    浅谈多种因素对幼儿游戏的影响 应亚芳 【摘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对幼儿早期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明确提出:“以......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

    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

    浅论幼儿角色游戏组织策略(精选合集)

    浅谈幼儿脚色游戏的组织战略 幼儿园新《纲领》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诲应以游戏为根本运动,存眷个别差别,促进每个幼儿富有本性的生长。这一指导思想充实体现了游戏的重要性。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银行(精选五篇)

    角色游戏:银行(一)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银行的工作性质、内容。 2.初步学习简单取钱,存钱。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工作牌、各种面值的儿童人民币、取款机柜台......

    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幼儿园 李彩红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等等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