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山集团发展养老养生旅游,成新农村建设典范
南山集团发展养老养生旅游,成新农村建设典范
近日,笔者跟随“仙境海岸”烟台旅游产品线路设计推广小组深入南山进行养老养生之旅体验。短短两天时间,笔者走进南山多个角落,与当地老人、外地游客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交谈,切身感受到南山养老养生旅游产品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国内老年群体的视野,并以鲜活的发展理念在行业内引领潮流,成为国内发展养老养生旅游产业的样板。
在南山老年大学大厅的墙上有一排刚劲有力的字:从南山做起,让老年人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更有乐趣、更有空间。这是南山集团当家人宋作文的一句承诺。短短一句话,凝聚着南山人对老年旅游事业的憧憬与坚守。
南山老人的幸福生活
作为稳居中国企业500强前列的村企合一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南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造福百姓。从1994年开始先后有数十个自然村加入到南山大家庭中,让这些村民过上了现代城市化的新农村生活,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典范。
南山村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这里的老人们更是生活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的洞天福地里。家住新和小区的高效梅告诉笔者,南山村的老人们都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特别幸福,非常知足。“集团领导对我们老人特别关心,每个月根据年龄段发放生活补贴。”高效梅说,“为了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集团还为我们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我是其中负责带老年人排舞的。”
高阿姨和老伴有一个儿子,现在南山贵宾楼做厨师长,儿媳在南山服装厂,13岁的孙子在南山双语学校。“老年人除了自己的生活,关心的还是儿女。生活在南山村的老人都不用担心子女的工作生活,以及后代的教育问题,集团都为我们考虑到了。”高效梅说。
入住南山老年公寓的王大爷说:“在南山,凡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入住南山为老年人兴建的2.2万平方米的老年公寓,配备了宾馆化的服务设施,日常餐饮由专业工作人员服务,老人们平时在公寓里下棋、打牌、读书、看报、做健身操,其乐融融,还可以到南山老年大学去学习。”
在欢乐峡谷主题公园南山大院内,有些退休老人志愿加入了讲解的队伍。他们觉得这样特别开心充实,同时也是对南山的一份回报,很有成就感。而这样的讲解员,对于游客来说倍感亲切。
“40后”和“80后”纷纷推荐
到南山养老养生,南山老年大学和南山国际休闲疗养中心是必须要去看的。对此,现住南山国际休闲疗养中心的老人王治华入住之前就经过了仔细认真的考察。
今年70岁的王治华老人,是去年11月入住南山休闲疗养中心的。“年轻时,我和老伴因为工作奔波在江苏、北京、山东各地。退休后,决定要好好过老年生活。”
“我老伴有糖尿病,之前几年没有服用任何药物,都是靠运动和合理的饮食,以及淡然的心态控制病情。”可是老伴闲下来后,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于是,王治华准备找一处适合老年人的养老养生之地。
“我到过海南、厦门、江苏等地考察,后来决定到山东半岛选一处地方。龙口南山,我听朋友介绍过,在网上查过,觉得很吸引人。于是,我用两天的时间,考察了这里的环境、气候、设施、服务、价格,以及饮食、周边的购物等配套设施,而且由于老伴的病情,特别对医院进行了深入了解。”王治华说。
最终,王治华决定入住南山。他说这里与海边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位于群山环抱的山谷内,环境非常好,十分适合老年人居住,既不潮湿又不干燥。此外,这里的硬件设施建设质量高,很人性化。如房间是按四星级标准建造的,里面的轮椅通道、塑料防滑地面、床把手护栏、医护电梯、弱电报警等设计全部是为老年人量身定制。
饮食和医院的条件也是王治华和老伴满意的。王治华的老伴说:“中心内餐厅真正做到了让老年人吃得好、吃得满意。不停地更换饭菜品种,而且用料让人放心,用的油都是南山自产自榨的花生油,卫生非常好。荤素搭配、口味很适合老年人,不咸油少。”老两口对食堂的疙瘩汤很推崇,觉得很有家的味道。
此外,老人检查身体的三级甲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南山分院也是一项重要的配套设施。“跟以前去过的医院不同,这里的医疗设施、入住环境、服务态度非常好,老伴住院一个月,心情很放松,气色也好很多。”王治华对老伴的病情得到缓解感到开心。
“我在房间内,开窗能看到景区的主题公园,右面看到南山大佛,左面看到狭长的水库,能看到十多种花,非常美、非常安静。在屋内,没事我会点上一支檀香,听着古筝,喝着亲手泡制的茶进行写作;有时,我也会到老年大学,学学绘画、书法,听听养生讲座,或者参加疗养中心组织的集体活动,到自由市场购物,前两天刚参加了采摘大樱桃活动,最近又报名参加钓鱼活动。”王治华描述自己在南山充实安逸的老年生活,怡然自得。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介绍,让有缘的同龄人认识南山、走进南山养老养生。
南山大佛
在南山老年大学,笔者见到“80后”的舞蹈老师李毓龙,他正在教南山阳光艺术团的阿姨们学习民族民间舞。李毓龙2010年从南山大学调派到南山老年大学,对于这一转变,李毓龙说:“以前的学生是年轻群体,如今是上了年纪的阿姨们。虽然年轻人接受能力强,腿脚灵活,但老年人的学习精神让我深深折服,我很庆幸能与他们接触。我的学员们大都是年轻时有舞蹈梦想,种种原因没能实现,现在退休了,把这当成事业来完成,执着的精神、良好的心态、不厌其烦的练习让我佩服。”
李毓龙的老家是山东临沂的,现已经在南山安家,有一个7个月大的儿子。因为这份工作,让他对养老养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没接触老年人这么大的群体,不知道老年人对养老养生需求这么大。现在,李毓龙的岳父岳母已经在南山定居,他打算以后也要把自己的父母接过来养老,他也建议更多的年轻人:南山的环境非常好,非常适合养老养生,有时间应该来看看,为年迈的父母安排一下老年生活,让他们真正乐享晚年,尽一份孝心。
矢志不渝的老年事业
在采访中,令笔者感动的是,南山集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从集团化养老转变为社会养老,将目光聚焦到国内外的老年养老休闲、养生市场,更加关注老年社会科学、文化事业和老年生态健康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做大做强福寿文化旅游品牌,精耕养老养生旅游产品,为中国的养老事业添砖加瓦。
南山旅游集团负责人表示,如果说自然环境是上天对南山的恩赐,那么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恩赐,打造一座宜居的养老养生之城就是南山对自然和社会的回报。
南山旅游景区管委会适时推出了“福寿南山”的旅游品牌,利用“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一词汇的吉祥内涵,策划了南山国际长寿文化节、中华不老城暨中国(烟台•龙口南山)中老年文化艺术交流大会、国际老人文化节等主题鲜明的大型节庆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老年人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使旅游品牌的内涵更加丰富精彩。2005年,中华不老城永久落户南山,为南山旅游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绿意葱茏的南山旅游景区
2009年,南山集团提出了打造“中国首席养生谷”的宏伟目标。养生谷的主题就是养生养老,锦绣南山—佛光养生谷,依托国家5A级旅游景区、涉海、温泉等自然资源,建设有老年艺术团、老年事业交流中心、养生保健中心、休闲疗养中心、特色商业街、主题公园等老年项目,形成目前国内最大的养老城、养生谷。
此后,南山还成立了山东省南山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三级甲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南山分院、南山老年协会、南山老年大学、南山阳光艺术团、南山老年健身活动中心、老年杂志《阳光依然》杂志社、山东南山养生保健中心、爱心护理院、与山东大学合作建设“健康研究院”等,一系列医疗、文化、健身、商务等高端设施,为养老配套了完备的设施。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内养老方式众多,南山创新打造的养老养生旅游产品,弥补了当前国内养老养生的空白,其规模和档次也居国内前列,为老年旅游发展起到了样板作用,这是从企业角度对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进行的尝试,同时,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追求养生的需求,也倡导更多人加入到老年旅游事业中来。
第二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1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风情民俗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地。依托农村地区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的特殊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互相渗透融合,是加快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农业来说,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农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农业体系;对于农村来说,有利于吸引城市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旅助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农民来说,则有利于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很大变化。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新气象。位于西部地区的广西恭城县的红岩村,2005年,80万人次的游客给这个瑶族小山村带来了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的效益,一些家庭更是收入突破了10万元;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的鱼米之乡江苏常熟市蒋巷村,从2000年以来着手开发农业旅游,2005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5万元。据测算,该村经济增长中的15是靠发展旅游业实现的。很多具体事例表明,是乡村旅游将“三农”推向了市场,使其成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从而与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了全面对接。用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衡量,大多数示范点基本达到了标准。
实践已经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已确定2008年全国旅游的主题为“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并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旅游会议期间,召开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座谈会,要求农业旅游示范点与时俱进,率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还要求各省区市旅游部门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2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2.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分布地区。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目前主要分布在如下三种类型地区:①景区边缘地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均处于乡村的包围中,这里多是我国乡村旅游业开展最早的地区。基本是三个发展方向:其一是,以农民自筹资金承包的山林地为资源兴办旅游业。其二是,在旅游农业(为解决物质供给问题,在景区周边农村围绕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特种农业。如特菜种植业,特种禽、畜、鱼类的饲养业,商品花卉种植业,土特产品加工业和生产民族特色装饰物的工艺型农业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观光、学习、教育、参与等功能的乡村旅游。其三是,依托景区开展以家庭接待为主,融入一些乡情活动的乡村旅游。即称之为民俗旅游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②老少边贫地区。老少边贫地区的乡村旅游业是继景区周边地区之后,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引下陆续发展起来的。这些地区多为山区,至今还保留着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淳厚、完美的民族习俗。原始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观、原始的乡情习俗,构成一个个特色浓郁,带有极强的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乡村旅游地。③都市郊区。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讲,不同性质的城郊在乡村旅游内容的构成上有其相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的特色。在大都市发达的工业文明的辐射下,郊区已进入现代农业文明阶段。现代农村聚落景观、现代科技农业景观、融入现代美观念的各种观光农园,以及美化了的自然环境构成大都市郊区的农业观光特色等;除此之外,对都市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是一年一度的各类采摘旅游和务农旅游。目前,郊县乡村旅游的开发已初见眉目的如湖北随州市,这里是以我国传统农业文化为特色的农业旅游区。
2.2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与问题。乡材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显示出“生命”初始的无限生机,旅游经济的附加改变了农村单一经济的结构,起到了兴一处旅游富一方百姓的目的。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国内市场上,表现出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的极大依托性。这突出表现在游客对乡村旅游部分活动项目的偏爱上。国内游客参加频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采摘旅游;以春节、十五、端午、重阳等民间传统的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俗节庆旅游。
据调查发现,民俗旅游基本上只是提供家庭接待服务,而乡情民俗的意味并不浓。这些农家旅店均分布在旅游景区周围,为周末来郊野景区游玩的旅游者提供
食宿服务。为适应城里人的习惯,农家屋都布置得像城里的小旅店,正餐除传统的农家饭外,也为游客提供包桌及大菜烹调服务,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内容开展得并不多,甚至没有。白天游客在景区里游玩,农家乐本应体现在夜生活中,然而这里的夜生活多数是看电视,有的家庭学着城里人买回VCD机乃至组合音响和激光灯,开辟简陋的迪厅供游客享用。唯一有点农村野外风味的是晚间的篝火晚会。距离景区稍远的村庄便无人光顾,体验乡俗民情的成份很低。
秋季采摘旅游是目前这三项活动中参加人数最多,参加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的构成面最广的。这是观光、参与性均很强的活动。我国开展的采摘旅游不只是为体味收获果实的感受,同时享有所收获的果实,有相当数量的游客在采摘中,对果实的数量和质量的在乎程度远超过参与收获过程的心理感受。因此在各采摘点(特别是果园)均堆放着被旅游者摘下又弃之的水果。从而可以看出,国内旅游者对物质满足的需求多胜于对精神满足的追求。
3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
3.1乡村旅游应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明确这一发展方向是使之规范化、健康、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生态因素、文化因素本来就是乡村旅游得以兴起的根基。乡村旅游开展所依托的资源,不是先人遗留下来的、死气沉沉的、被称作凝固乐章的静景观,不是靠恢复、模仿而再现的历史场景,不是失去原有自然环境的高度浓缩在有限空间中的民俗风情,而是世代伴随人类繁衍、进化,充满生气与兴旺景象的能将游人融于其中的环境、氛围和活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贴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属于人类的。同时乡村旅游也是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正是在人们意识到环境的恶化将使人类失去栖息地,文化一体化将是人类最大的悲剧之后,乡村旅游成为城里人青睐、追求的新方向。我国的乡村旅游不能只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繁荣上,必须走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才能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
3.2开发高质量的乡村旅游产品,带动、引导国内市场需求向高层次发展。什么样的产品是高质量的。“越是自然的才越是人类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这一指导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思想原则在这里受到最严格的检验,也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在现代科技农业观光产品中,应加强传知授教的教育内容,使游人通过旅游获得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开辟生态农业区,应为游人提供参与活动的充分空间,培养扶植生态农业接待户,以旅游经济的附加来保证生态农业的发展;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老少边贫地区,要加强开发区的文化含量,增加度假型、参与型旅游产品的开发,以适应国际市场日益扩大的需求。
3.3加强乡村旅游的研究。目前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预测上都面临着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一是现代与传统的撞击问题,其二是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结合的形式问题。现代文化已进入工业文化和后工业文化时期,而传统文化的保留区,基本还是停留在农业文化时期。两种文化时期,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还是社会意识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而最突出、最直观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这对于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环境中的人们是不可抗拒的诱惑。而作为有过这种享受的人又无权阻止、限制这些刚刚开放眼界的人对外界事物的追求。很多传统文化就是在这种自觉自愿的向往美好的心态下,由于无人继承而消亡的。旅游是文化交汇的窗口,乡村旅游又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汇的最前沿。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要使这种冲撞化解,使现代与传统得以交融。
第三篇:建设知名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旅游目的地
建设知名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地处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重要接点的区位优势,以“生态、养生、休闲”为主题,构建精品线路,增强集散功能,把丽水建设成为长三角和海西地区重要的生态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
具体要实施休闲养生旅游业发展“821工程”:重点推进8大旅游综合龙头项目建设,加快建成20个以上的国家4A级旅游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创建1个5A级旅游区。到201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计划达到350亿元。
在旅游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要构筑形成“四带五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构筑特色旅游经济带,继续强化与周边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双向联系,整合市内旅游资源连线成网;构造生态山水旅游经济带,即形成“福建武夷山—龙泉山、百山祖—仙宫湖—千峡湖—温州(雁荡山、楠溪江)”的生态山水旅游带;构筑民俗风情旅游经济带,即形成“衢州—遂昌—松阳—莲都—景宁—文成、泰顺”民俗风情旅游带;构筑历史文化旅游经济带,即形成“永康方岩—缙云仙都—南明湖—青田—温州”的历史文化旅游带;构筑运动养生旅游经济带,即形成“衢州—遂昌—莲都—景宁—龙泉—庆元—福建”的运动休闲旅游带。
品牌景区是旅游业的支撑。《规划》提出,要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强化大景区的龙头带动,推进千峡湖景区、仙都景区、瓯江生态休闲区、瓯江山水体验区、松遂乡村旅游景区等大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大旅游格局,重点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品牌大景区。在加快品牌景区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将重点培育八类特色旅游产品:首先,是山水观光游。以南明湖、仙都、千峡湖、龙泉山、百山祖、南尖岩、神龙谷、云和梯田、炉西峡等景区为代表,重点开发山水名胜观光、湿地观光等旅游产品。
其次,是民俗文化游。以畲族风情、石雕文化、廊桥文化、遂昌十番、香菇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代表,保护开发特色民俗文化资源,突出“原汁、原味、原生态”。
第三,是休闲度假游。以市区白云避暑山庄、天堂山度假区、遂昌县白马山旅游度假区、湖山旅游度假区、龙泉市瓯江民俗风情园等为代表,拓展登山、健行、划船、垂钓等户外运动休闲产品。
第四,是节庆旅游。以丽水国际摄影节、华侨大会、生态经济博览会、汤显祖文化节、公祭黄帝大典、青田石雕节、木制玩具节、庆元香菇节、畲族风情节、松阳开茶节等为代表,发展节庆经济。
第五,是养生保健游。以缙云县黄帝温泉谷度假区、遂昌县湖山、大柘、石练温泉、莲都区石牛温泉等为代表,整合中医、畲医、温泉以及健康膳食等资源,发展运动养生经济。
第六,是红色旅游。以遂昌县王村口红色古镇、丽水刘英烈士纪念馆、云和县抗战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松阳县安岱后革命遗址等为代表,开发红色体验、红色观光、红色追忆等旅游产品。
第七,是乡村旅游。以青田中国田鱼休闲旅游带、遂昌“农家乐”、松阳茶乡游等为代表,整合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稳步提升乡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产品。
第八,是工业旅游。以遂昌金矿、滩坑等水电站、云和县木制玩具工业旅游基地、纳爱斯生产基地等为代表,依托商务活动、特色商品市场,开发工业旅游产品。
第四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促进新农村建设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许多地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石榴红村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但是,由于受自身资源等条件的限制,该村目前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他地区可以借鉴石榴红村的一些成功经验,如政府引导、建设资金筹集的“四结合”模式等,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关键词:新农村;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可持续发展
本着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自己家园的原则,武汉市从2005年5月20日起正式启动了“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该计划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计划从全市2087个村中挑选110个作为试点。该计划把试点村从建设类型上分为三种:一是拆村新建型;二是整治提高型;三是旧湾改造型。石榴红村在该计划中被列为整治提高型,即对原有的房屋、道路、绿化等进行改造整治,使其达到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的要求。
一、现状、措施与效果及成功经验 1.现状
石榴红村位于武汉慈惠街道办事处最西部,南临汉江,北连107国道和汉渝铁路,西与新沟农场接壤;该村占地面积200亩,民房73栋,公房1栋,建筑面积10540平方米;居民总户数73户,共210人,是一个以培育和种植绿色蔬菜为主的农业自然村。从黄鹤楼出发到该村只有约20公里的路程,离武汉市区距离适中,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2.措施与效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该村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并成为“新农村建设湖北省示范村”。石榴红村已经整体改造成徽派建筑,并按照星级宾馆的要求将村民原来的住房统一改造成了旅馆,同时,请高校一些相关专家对村民进行了关于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还通过建立“厨嫂协会”提高了农民的厨艺水平。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石榴红村各个方面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1)村容村貌。石榴红村住房原为普通农村房屋,已经破旧不堪,政府按照徽派建筑的模式及“先中间后两边”的原则,先对该村中间20户左右的旧房进行改造,再对两边50余户旧房进行改造。目前,该村已基本全部改造成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特色鲜明,古朴和谐。
(3)村民收入。石榴红村从2005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开始接待游客,7天接待游客人数达3500多人次,旅游收入达4万元,户均创纯收入1200多元,其中,纯收入最高的一家达3000元;2006年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6万人次。该村的年人均收入已达7000元以上。(4)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在统一改造的过程中,村内增添了医务室,并配备了专业的医务人员,每户都享受了合作医疗,低收入者和五保户人员也全部享受了社会保障。3.成功经验
石榴红村的成功不仅在于抓住了“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和新农村建设这两大历史机遇,还在于实事求是地利用、分析和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和条件。总结起来,石榴红村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政府积极引导。为了石榴红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政府结合成都红砂村、上海前卫村等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功的村的发展情况以及石榴红村自身的条件积极地向村民宣传乡村旅游方面的知识及现实和长远的利益。
(2)建设资金筹集模式。石榴红村在建设资金上按照街队出大头、农户出小头、市区投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四结合”模式进行筹集。目前,整个石榴红村建设投入资金已达600多万元,其中,街、队、农户出资298万元,引进外来资金320万元。(3)结合自身优势,突出特色。石榴红村是一个以培育和种植绿色蔬菜为主的农业自然村,本身无先天的可供旅游开发的旅游资源,同时,该村人均地较少(不足1亩)且建设资金缺乏,受这些条件的限制该村发展一直比较落后。但是,该村又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及绿色蔬菜的优势,而且该村村民居住集中,政府利用这些条件进行了适当的政策支持和适中的资金投入,使石榴红村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4)村委会始终坚持。在石榴红村改造之初,大多数村民是反对的,村委会在这时候一家一户地进行了耐心的疏导,通过让村里老党员先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方式引导村民,其他农户在看到开展“农家乐”的农户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之后,纷纷加入到改造的行列。
二、目前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全村一半以上的农户进行了走访,发现该村的农户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即单纯开展“农家乐”的农户、既开展“农家乐”又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和单纯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农户,其中,开展“农家乐”的农户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农户,这充分证明了该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目前石榴红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问题主要有: 1.根本性问题: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项目的开发问题
“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具有审美、愉悦价值和旅游功能,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所有自然要素(自然存在)和人文要素(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石榴红村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缺乏可供旅游的自然资源,目前,只有统一改造后的徽派建筑,景点少而单一,而石榴红村一大优势和特色——绿色蔬菜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旅游服务项目是指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住宿及休闲娱乐等,这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这方面,石榴红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休闲娱乐项目不足和场所的闲置浪费,例如发展之初投资兴建的休闲娱乐场所“亲江乐园”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2.关键性问题
(1)缺少“品牌”效益。石榴红村目前最大的特色是统一的徽派建筑,没有发挥该村绿色蔬菜的优势、没有突出“农”字,缺乏自己的“品牌”。据调查,很多游客反映该村许多“农家菜”没有“农家味”。
(2)对政府和旅游时间的依赖性过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是石榴红村发展的保证,但是,长期下去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来石榴红村的游客主要集中在“五一”和“十一”长假期间,平时游客较少。3.次要性问题
(1)交通问题。目前,石榴红村有一趟公交车与外界联系,单线一天4趟,没有到达武汉中心市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旅游资源和服务项目开发完善之后将逐渐凸显出来。
(1)农民利益的协调问题。在发展初期,为了实现公平,村委会存在对开展“农家乐”的农户平均分配客源的问题,重视了公平却忽视了效率。但是,随着农民市场意识的提高,效率问题将逐渐凸显出来。
三、相关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各地区都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陆益龙,王成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比较——凤阳县小岗村和赵庄的经验[J].江淮论坛,2007,(4).[4]张俊卫,党淑英.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7,(9).[5]陈福义,范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6]佟玉权.品牌化营销——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走势[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1).
第五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1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风情民俗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地。依托农村地区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的特殊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互相渗透融合,是加快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农业来说,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农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农业体系;对于农村来说,有利于吸引城市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旅助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农民来说,则有利于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很大变化。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新气象。位于西部地区的广西恭城县的红岩村,2005年,80万人次的游客给这个瑶族小山村带来了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的效益,一些家庭更是收入突破了10万元;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的鱼米之乡江苏常熟市蒋巷村,从2000年以来着手开发农业旅游,2005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5万元。据测算,该村经济增长中的15是靠发展旅游业实现的。很多具体事例表明,是乡村旅游将“三农”推向了市场,使其成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从而与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了全面对接。用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衡量,大多数示范点基本达到了标准。
实践已经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已确定2008年全国旅游的主题为“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并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期间,召开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座谈会,要求农业旅游示范点与时俱进,率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还要求各省区市旅游部门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2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2.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分布地区。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目前主要分布在如下三种类型地区:①景区边缘地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均处于乡村的包围中,这里多是我国乡村旅游业开展最早的地区。基本是三个发展方向:其一是,以农民自筹资金承包的山林地为资源兴办旅游业。其二是,在旅游农业(为解决物质供给问题,在景区周边农村围绕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特种农业。如特菜种植业,特种禽、畜、鱼类的饲养业,商品花卉种植业,土特产品加工业和生产民族特色装饰物的工艺型农业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观光、学习、教育、参与等功能的乡村旅游。其三是,依托景区开展以家庭接待为主,融入一些乡情活动的乡村旅游。即称之为民俗旅游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②老少边贫地区。老少边贫地区的乡村旅游业是继景区周边地区之后,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引下陆续发展起来的。这些地区多为山区,至今还保留着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淳厚、完美的民族习俗。原始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观、原始的乡情习俗,构成一个个特色浓郁,带有极强的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乡村旅游地。③都市郊区。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讲,不同性质的城郊在乡村旅游内容的构成上有其相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的特色。在大都市发达的工业文明的辐射下,郊区已进入现代农业文明阶段。现代农村聚落景观、现代科技农业景观、融入现代美观念的各种观光农园,以及美化了的自然环境构成大都市郊区的农业观光特色等;除此之外,对都市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是一年一度的各类采摘旅游和务农旅游。目前,郊县乡村旅游的开发已初见眉目的如湖北随州市,这里是以我国传统农业文化为特色的农业旅游区。
2.2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与问题。乡材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显示出“生命”初始的无限生机,旅游经济的附加改变了农村单一经济的结构,起到了兴一处旅游富一方百姓的目的。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国内市场上,表现出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的极大依托性。这突出表现在游客对乡村旅游部分活动项目的偏爱上。国内游客参加频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采摘旅游;以春节、十五、端午、重阳等民间传统的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俗节庆旅游。
据调查发现,民俗旅游基本上只是提供家庭接待服务,而乡情民俗的意味并不浓。这些农家旅店均分布在旅游景区周围,为周末来郊野景区游玩的旅游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