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一般来说,通晓格律诗要具备两种修养:掌握格律诗的平仄字音和掌握格律诗的平仄体裁。两者兼备,可以互相促进,提高效率。前面,我们已安排有专门的章节讨论如何读懂唐代的平仄字音问题,有了这个基础,看到格律诗作品便应该了解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因而通过分析律诗来介绍律诗的平仄格式,估计读者能够接受。以下先介绍五律的四种格式:
①五律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五言a1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杜甫《春望》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一句第一字“国”,第四句第二字“别”,第七句第一字“白”,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国破山河在”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第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或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感”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烽”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白”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第一字“浑”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②五律首句平起入韵式(五言b1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凄凉宝剑篇,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羁泊欲穷年。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黄叶仍风雨,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青楼自管弦。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新知遭薄俗,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旧好隔良缘。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心断新丰酒,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销愁斗几千?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风雨》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二句第二字“泊”,第五句第四字“薄”,第六句第三字“隔”,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以“凄凉宝剑篇”的原型句式“平平仄仄平”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前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羁”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黄”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心”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李商隐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③五律首句平起不入韵式(五言b2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渔舟。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王维《山居秋暝》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三字“石”,第五句第一字“竹”,第七句第五字“歇”,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空山新雨后”的原型句式“平平平仄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天”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明”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竹”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第一字“莲”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七句第一字“随”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王维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④五律首句仄起入韵式(五言a2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戍鼓断人行,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边秋一雁声。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露从今夜白,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月是故乡明。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有弟皆分散,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无家问死生。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寄书长不达,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况乃未休兵。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杜甫《月夜忆舍弟》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二句第三字“一”,第三句第五字“白”,第七句第五字“达”,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戍鼓断人行”的原型句式“仄仄仄平平”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露”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寄”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第二篇: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则7
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则(诗词格律解说(7))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
(一)仄仄平平仄;
(二)平平仄仄平;
(三)平平平仄仄;
(四)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种格式: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日登楼怀旧
[宋]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从军行
[唐]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第三篇: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七律的四种格式:
①七律首句平起不入韵式(七言的a1句式做首句)
七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曾为掾吏通三辅,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忆在潼关诗兴多。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巫峡忽如瞻华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蜀江犹似见黄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舟中得病移衾枕,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洞口经春长薜萝。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形胜有馀风土恶,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几时回首一高歌。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杜甫《览物》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三句第二字“峡”、第三字“忽”,第五句第三字“得”,第八句第五字“一”,此四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曾为掾吏通三辅”的原型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七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与前句不断对粘,句脚与前句不断对立,这样排足八句,便是此七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五字“诗”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巫”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字“忽”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句第一字“蜀”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三字“犹”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形”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字“有”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第一字“几”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三字“回”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七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②七律首句仄起入韵式(七言的b1句式做首句)七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昨夜星辰昨夜风,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画楼西畔桂堂东。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身无彩凤双飞翼,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心有灵犀一点通。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隔座送钩春酒暖,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分曹射覆蜡灯红。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嗟余听鼓应官去,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走马兰台类转蓬。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五字“一”,第五句第一字“隔”,第六句第四字“覆”,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昨夜星辰昨夜风”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为首句,运用七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与前句不断对粘,句脚与前句不断对立,这样排足八句,便是此七律的原型格式。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画”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三字“西”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两者平仄一致。第四句第一字“心”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五句第三字“送”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三字“听”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五字“应”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李商隐这首七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③七律首句平起不入韵式(七言的b2句式做首句)七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谢眺诗中佳丽地,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夫差传里水犀军。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城高铁瓮横强弩,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柳暗朱楼多梦魂。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画角爱飘江北去,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钓歌长向月中闻。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杨州尘土试回首,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惜千金借与君。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杜牧《润州》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八句第二字“惜”,此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谢眺诗中佳丽地”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为首句,运用七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与前句不断对粘,句脚与前句不断对立,这样排足八句,便是此七律的原型格式。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三句两者平仄一致。第四句第五字“多”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五句第三字“爱”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第一字“钓”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三字“长”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七句第三字“尘”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五字“试”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牧这首七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④七律首句平起入韵式(七言的a2句式做首句)七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孤山寺北贾亭西,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水面初平云脚低。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几处早莺争远树,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谁家新燕啄春泥。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浅草才能没马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爱湖东行不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绿杨阴里白沙堤。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五字“啄”,第七句第六字“不”、第七字“足”,第八句第五字“白”,此四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孤山寺北贾亭西”的原型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为首句,运用七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与前句不断对粘,句脚与前句不断对立,这样排足八句,便是此七律的原型格式。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五字“云”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三字“早”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句第三字“新”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五句第一字“乱”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七句两者平仄一致。第八句第一字“绿”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三字“阴”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白居易这首七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第四篇: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名册:
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2、《相思》唐·王维
3、《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4、《鸟鸣涧》唐·王维
5、《静夜思》唐·李白
6、《春晓》唐·孟浩然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8、《剑客》唐·贾岛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10、《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11、《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12、《草》唐·白居易
13、《暮秋山行》唐·岑参
14、《春望》唐·杜甫
15、《春夜喜雨》唐·杜甫
16、《旅夜书怀》唐·杜甫
17、《前出塞》唐·杜甫
18、《望岳》唐·杜甫
19、《长歌行》乐府诗集 20、《月下独酌》唐·李白
21、《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李白
22、《马诗》1唐·李贺
23、《马诗》2唐·李贺
24、《七步诗》曹植
25、《风》唐·李贺
26、《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27、《乐游原》唐·李商隐
28、《悯农》唐·李绅
29、《江雪》唐·柳宗元 30、《咏鹅》唐·骆宾王
31、《杂诗》唐·王维
32、《梅花》宋·王安石
33、《游子吟》唐·孟郊
34、《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35、《饮酒》东晋·陶渊明
36、《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37、《山居秋暝》唐·王维
38、《登岳阳楼》唐·杜甫
39、《月夜》唐·杜甫 40、《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41、《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56、《玉阶怨》唐·李白
57、《送别》唐·王维
58、《送崔九》唐·裴迪
59、《渡汉江》唐·李频 60、《春怨》唐·金昌绪
42、《赠孟浩然》唐
43、《渡荆门送别》唐
4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浩然
45、《送友人》唐
46、《草》唐
47、《终南望余雪》唐
48、《八阵图》唐
49、《弹琴》唐50、《送上人》唐
51、《秋夜寄邱员外》唐
52、《新嫁娘》唐
53、《行宫》唐
54、《问刘十九》唐
55、《登乐游原》唐·李白 ·李白 ·孟·李白 ·白居易 ·祖咏 ·杜甫 ·刘长卿 ·刘长卿 ·韦应 ·王建 ·元稹 ·白居易 ·李商隐
61、《竹里馆》唐·王维 62、《鹿柴》唐·王维
63、《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64、《何满子》唐·张祜
五言律诗大全
3、《寻隐者不遇》
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0、《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3、《暮秋山行》
唐·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1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6、《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17、《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8、《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1、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22、《马诗》1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23、《马诗》唐·李贺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4、《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5、《风》 唐·李贺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6、《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7、《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8、《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9、《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0、《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1、《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32、《梅花》
34、《生查子·元夕》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3、《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5、《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6、《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7、《山居秋暝》
38、《登岳阳楼》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9、《月夜》
40、《次北固山下》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
42、《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43、《渡荆门送别》
4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5、《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6、《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7、《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8、《八阵图》
50、《送上人》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9、《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51、《秋夜寄邱员外》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52、《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53、《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54、《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5、《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6、《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57、《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58、《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59、《渡汉江》
唐·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60、《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61、《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2、《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3、《何满子》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64、《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第五篇: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
出郊沐东风,栏亭宿花影。
三千清水秀,风韵满江城。
青荷醉箫声,杨柳益鸟鸣。
念人天涯远,凄凄断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