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静女 学案
静女 学案 高一(1)班 印33份
一.基础知识:.中国诗歌发展史。
2.有关诗经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什么是诗经?诗经的体例及表现手法?)
3.诗歌中的生字词注音;
姝()
俟()城隅()踟蹰()娈()贻()彤管()炜()归荑()
洵()匪()4.梳理诗歌中的通假字;
5.文章梳理;
(1)字词释义(分三小节完成)
• 静:
爱:
• 其:
见:
• 姝:
搔: • 俟:
踯躅: • 城隅:
• 娈:
贻:
• 彤管:
有:
炜:
• 说:
怿:喜爱。• 女:
• 归:
• 荑:
洵: • 匪:
(2)自主翻译诗歌(可借助工具书)
二.品读诗歌,分析诗歌中男女主人公形象:
三.诗歌中三个场景,你最喜欢哪一个?试用自己的话展示出来(可用现代文描述、表演等形式展示)
第二篇:《静女》学案设计
《静女》学案设计
建工部 邱 蓓
班级: 姓名:
一、导入
填充并朗诵下列经典诗词: 窈窕淑女,----------。执子之手,----------。所谓伊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身无彩凤双飞翼,-------------------。两情若是久长时,-------------------。衣带渐宽终不悔,-------------------。在天愿作比翼鸟,-------------------。天长地久有时尽,-------------------。
二、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含义,了解“赋”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锻炼自己的口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文,体会四言诗的节奏,感受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学习重点:诗歌的朗诵和诗意的理解,重点文言知识的掌握。学习难点:诗歌的翻译和背诵。
三、自主学习
1、自学《优化学案》125页《诗经》简介,完成下列填空题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约五百年的诗歌,相传由()编定,共305篇,所以又称“ ”。被儒家列为经典,故称《诗经》。和《 》《 》《 》《 》合称“五经”,加《 》而为“六经”或“六艺”。
《诗经》分为()()()三个部分,常采用()()()三种艺术手法,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2、正音朗读
《诗经· 邶(bèi)风·静女》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hí)(chú)。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四、合作探究
第一章(1、2小组)第二章(3、4小组)第三章(5、6小组)解决以下任务:
1、有感情地诵读该章(个人、集体)
2、找出该章文言知识点(板书并讲解)
3、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章节内容(登台讲解)
4、依据章节内容,分析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板书关键词、讲解)
五、学生展示
写下各章的重点文言词的含义 第一章
①姝: ②俟: ③城隅: ④爱: ⑤见: 第二章
①娈: ②贻: ③炜: ④说怿: ⑤女: 第三章
①牧: ②归荑: ③洵: ④匪女: 分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女: 男:
读余冠英教授对《静女》的译文,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静女》 娴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搔腮。娴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你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六、拓展延伸 《诗经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比较《静女》和《子衿》的异同。不同点:(角度、情节、基调、写法)
相同点:
七、教师精讲
听完本节课,你对课堂内容和老师的讲解有什么感悟,请写下你的学后反思。
八、作业
1、背诵《静女》并默写;
2、完成《优化学案》相关练习题。
第三篇:《静女》导学案(教师版)
《静女》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
西周初期
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它是我国
现实
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
《诗》
或
《诗三百》,到
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
风、雅、颂
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
赋、比、兴
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
四
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
重章叠句、反复吟唱
。(结合《诗经·蒹葭》)
二、字词梳理:
①注音。(在文中标注)
姝(shū)
俟(sì)
见
(xiàn)
踟蹰(chí
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
怿(yì)
归(kuì)荑(tí)
洵(xún)
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
“爱”通“薆”:隐藏、“见”通“现”:出现
自牧归荑
“归”通“馈”:馈赠
说怿女美
“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的匪女之为美
“匪”通“非”:不是
③解词。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形容词词头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音节助词,无意义
姝:美丽
俟: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
踯躅: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娈:美好
贻:赠送
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怿:喜爱
洵:的确,确实
[我的疑惑]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重点研读:
一、读一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1、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情感。
2、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3、熟读成诵。
二、演一演:学生边读边讨论,用话剧的形式,演出《静女》中含蓄、朦胧的一幕幕,认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态及心理活动。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
⑵抽签决定由哪几个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三、议一议:
1、整首诗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第一章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第二章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第三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2、找出描写静女的词语,再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静女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抒情主人公(小伙子)对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明确:
①静女的形象分析
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灵,富有智慧。为什么女主人公“爱而不见”呢?有这样的可能——第一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在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不适合约会,有则不赴约,无则赴约;第二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反过来等她,值不值得自己的付出,值得就赴约,不值得就打道回府嘛;第三种可能:女主人公故意捉弄一下男主人公。综合上面三种可能,透露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
②男子的形象分析
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其次,男主人公是有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再次,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最后,男主人公是憨厚的。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综上所述,男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形象。
人物
性格
静女
娴静美丽
活泼机灵
大胆开放
男子
憨厚朴实
痴情
诚信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赋”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篇爱情回忆录,通过回忆,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双方一次“城隅”幽会的一个片段情景。
②“比”的表现手法。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
③“兴”的表现手法。诗章中的男主人公是喜欢女主人公的,但他却没有直接说“我喜欢静女”或“我喜欢你”,而是先说我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喜欢静女,才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爱屋及乌。这里,男主人公先说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就是为了后来表达喜欢静女。
④细节描写。(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表达思想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
⑤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体现在描写女子美丽上,对女子的喜爱等。
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使诗歌在音律上收到美的效果。
4、你追求的爱情是怎么样的?或者由诗歌中的爱情联想一下我们身边的爱情。
☆训练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4、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1)错题号及分析:
2)正确解法:
※
《诗经》中赋、比、兴的解释,从来就有很多说法,这里,我们只引用朱熹的话加
【资料补充】
1、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对赋、比、兴三种手法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敷:陈述、铺陈)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赋、比、兴都是诗人用以构筑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说来,虽某些诗侧重用赋、或比、或兴,而多数则是交互运用。
2、《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静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________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_____篇,它是我国
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______或__________,到_______,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_____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
。(结合资料补充1《诗经·蒹葭》)
二、字词梳理:
①注音。(在文中标注)
姝()
俟()
见
()
踟蹰()
娈()
贻()
彤()管
炜()
怿()
归()荑()
洵()
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_____、_____
自牧归荑_____
说怿女美_____、_____
匪女之为美_____
③解词。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_____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
姝:_____
俟:_____
城隅:_____
踯躅:_____
娈:_____
贻:_____
炜:_____
怿:_____
洵:_____
重点研读:
一、读一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1、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情感。
2、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3、熟读成诵。
二、演一演:学生边读边讨论,用话剧的形式,演出《静女》中含蓄、朦胧的一幕幕,认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态及心理活动。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
⑵抽签决定由哪几个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三、议一议:
1、整首诗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2、找出描写静女的词语,再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静女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抒情主人公(小伙子)对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人物
性格
静女
男子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你追求的爱情是怎么样的?或者由诗歌中的爱情联想一下我们身边的爱情。
☆训练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4、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1)错题号及分析:
2)正确解法:
※
《诗经》中赋、比、兴的解释,从来就有很多说法,这里,我们只引用朱熹的话加
资料补充:
1、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对赋、比、兴三种手法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敷:陈述、铺陈)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赋、比、兴都是诗人用以构筑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说来,虽某些诗侧重用赋、或比、或兴,而多数则是交互运用。
2、《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第四篇:静女(范文)
静 女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 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
2.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 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难点: 通过分析《静女》中赋、比、兴的用法,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八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导入新课
在流行歌当中现在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二.《诗经》介绍
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 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第二、三课时
教师补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一)《诗经》的编纂者
孔子删诗说、王者采诗说、周朝太师编定(二)《诗经》的分类:
1、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2、从内容上划分: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老师关键字词板书)
(二)《诗经》的艺术特点
1、赋比兴(表现手法)
2、《诗经》的句式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 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三.课文解读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踟蹰.(chí chú)姝.(shū)俟.(sì)彤.(tóng)管. 炜.(wěi)洵.(xún)归.(kuì)荑.(tí)说怿.(yì)娈.(luán)(播放PPT)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 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第四、五课时 3.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1)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分为几层?(2)从朗读中你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3)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个故事或一首歌或一幅画或一首相近的诗等等。
(4)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并共同探讨。
4.检查自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1)通假字
“爱”通“薆”:隐藏 “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的
“匪”通“非”:不是 “见”通“现”:出现 “归”通“馈”:馈赠
(2)边翻译全诗,边初步整体了解诗歌的内容。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给我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
娴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搔腮。娴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你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具体讲解(采用提问教法):
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板书:见面前,约会的场景)
1、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顶真:前一句的结尾词语紧接着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词语的那种首尾相“顶”的格式,又叫“连珠”、“蝉联”。
表达作用:结构严密、上下衔接、语势贯通,音律优美(板书)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顶真)。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1、“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板书:“彤管”“荑”的双关作用,总结:
1、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
2、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
“说怿女美”,爱不释手;
3、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
第六、七课时
三.归纳主题
1.提问: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 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四.人物形象分析
⑶ 男女青年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通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男:憨厚、痴情。“骚首踟蹰”(憨厚、真诚以及见面前的焦灼、忧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痴情)。女:美丽、调皮、可爱。“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五.布置作业
把本首诗改写成现代诗歌 指定几生朗诵,其他学生点评
第八课时
同题诗欣赏
静女吟(唐)孟郊
艳女皆妒色,静女独检踪。任礼耻任妆,嫁德不嫁容。君子易求聘,小人难自从。此志谁与谅,琴弦幽韵重。
【释义】美艳的女子都相互嫉妒姿色,娴静的女子却独自深居闺阁。看重的是礼仪而非嫁妆,嫁出的不是容貌是美德。君子求聘容易答应,小人求亲自难从命。此种志趣又有谁人能懂,惟将幽韵寓于琴声之中。
附板书设计:
静女 静女:美丽、活泼、俏皮、热情
n男子:憨厚、真诚、朴实
语言——押韵、双关、重章叠句
虚词积累:
其:①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作定语。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的,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左传•庄公十年》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例: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又,其中的。例: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山木》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③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命令等。例: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论语•宪问》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④形容词词头。例: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于:
在文言文中,“于”最重要的用法就是介词用法。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是不同的。如果“于”字在一个短语或句中前边是动词,后边是名词(这个名词是地名)则此时为“在”、“到”的意思。“游于三辅”、“舍于其址”;如果在一个短语或句中前边是动词,后边是表示人名的名词,此时句中的“于”是“向”、“对”的用法。“言于孙权”,“赵氏求救于齐”;如果“于”的前面是形容词,他往往又是“比”的意思,如“王若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临国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值得注意的是,“于”用作介词时,还可以作为被动句的形态标志,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如:
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成公二年》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五篇:静女译文
静女译文
娴静的少女真漂亮,等待我在那城角楼上。故意藏起不露面,急得我搔头顾彷徨。娴静的少女真姣好,她送我一根红管草。红管草鲜艳闪光芒,我就喜欢你的漂亮。牧场的茅草送给我,真是美丽又奇特。并非是茅芽真正美,因为是美人送给我。
《氓》翻译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1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离骚》翻译:
1、炎帝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先祖的光辉大名。岁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尊敬的先祖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给我取的大名叫正则啊,给我取的别号叫灵均。
2、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我注意修养自己的品性。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作为自己的佩巾。光阴似箭,我惟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让岁月来塑造我美好的心灵。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为什么,为什么你不任用风华正茂的贤者,废弃污七八糟的小人?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驾着龙马,飞快地向前猛奔!来!我给你充当向导。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
3、忆往昔,我三代先王的德行是那么完美精纯,一丛丛芳草鲜花簇拥着他们。那时节啊,花椒与桂树层层相间,哪里只是蕙草与白芷散发芳芬?哦!唐尧和虞舜是多么正大光明,他们遵循着正道,向着光明迈进。夏桀和商纣是多么狂乱啊,只想走捷径,抄小路,结果使自己走向困境。那些党人是这样苟且偷安,他们一步步走向死胡同而不思反省。难道我担心自己会遭受灾祸?不,我担心的是楚国的车轮将要覆倾!急匆匆,我为王朝的复兴前后奔波,希望跟上前代明王的脚印。君主啊,你不能体察我的一片衷情,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雷霆。我明明知道直谏忠会招灾惹祸,但我怎么能看着祖国沉论!我敢手指苍天让它给我作征,我对你完全是一片忠心!想过去,你与我披肝沥胆,定下约言,可后来,你却另作打算,不记前情。我和你分别并不感到难堪,伤心的是你的为人太不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