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静女教案

时间:2019-05-15 02:5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经静女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经静女教案》。

第一篇:诗经静女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诗经三首》中的篇目,选自《诗经.邶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毛时序》说:“《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玄、孔颖德大体袭其说。朱熹说:“此淫奔之诗也。”(《诗经集》卷二)方玉润说:“刺卫宣公纳妻也。”相比之下朱熹之说意有创新,只是它是一首“期会之诗”二不是“淫奔”。说明白些,这是歌唱男女幽会密约的民歌,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幽会时的情景,表达的是他们幽期约会时的淳朴欢乐的感情。

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是诗歌鉴赏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要注重进一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不再人云亦云,他们有自己即使不正确但很独到的见解,所以老师要很好引导他们说出正确又独到的见解。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文,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掌握古代诗歌的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掌握诗词意义基础上翻译全诗。

3、领会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1.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投影仪 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 红箫 茅草 柳树与月亮模具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时间:2013-6-24.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二篇:诗经《静女》教案

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汝)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汝)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1.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一说刺卫宣公纳媳。

2.静:娴雅安详。

3.姝:shū 美好。

4.城隅:城角隐蔽处。

5.爱而不见:通“薆ài”隐藏。见,出现

6.踟躇: chíchú徘徊不定。

7.娈:(luán)年轻美丽。

8.贻:yí赠送

9.彤管:至今说法不一,一说红色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为茅草的嫩芽,一说是乐器。

10.说怿:说,通“悦 ”。怿,喜爱

11.牧:野外。

12.归:通“馈”,赠。

13.荑:tí 白茅,茅之始生也。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象征婚媾。

14.洵:实在,诚然。

15.邶 :bèi 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

16.有炜:wěi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 17.匪:通“非”。不,不是。

18.女:通“汝”,指“荑”。

课文译释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可爱,她在城上角楼里等我到来。

她藏在什么地方我看不见,急得我挠头抓耳四处徘徊。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柔婉,她珍重地赠送我一支彤管。

这彤管闪烁着红润的光芒,你的美好让我打心底喜欢。

送给我从牧地采来的茅荑,它实在是无比美好又奇异。并不是你的茅草有多么美丽,是美人的礼物才这般珍奇。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静女》,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美。2.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通过学习诗歌优美的语言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4.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通假字。2.《诗经》中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3.赏析《静女》,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法 2.引导点拨法 3.提问讨论法 4.分析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风骚”一词是什么意思?学生自主回答。

老师引导:举例,如《红楼梦》中形容王熙凤“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指女子身段婀娜多姿;举例“卖弄风骚”等,指人举止轻佻;举例,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则指人的文学修养。

老师提问:那么“风骚”最初的意思是什么?

它是两个词,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风是指《诗经》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离骚》。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浪漫主义的《离骚》交相辉映,并称“风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经·国风》中的《邶风·静女》。

二、介绍《诗经》

老师提问:那么,同学们了解那些关于《诗经》的情况呢? 1.首先,学生自主归纳《诗经》的有关知识 2.教师补充并总结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没有明确的作者;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艺术手法为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诗经》中最重要的诗歌体式:四言诗,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三、诵读《静女》,掌握字音字义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诗的节奏和语调 2.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特点 3.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4.老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纠正字音:

踟蹰(chí chú)姝(shū)俟(sì)...彤(tóng)管 炜(wěi)洵(xún)....归(kuì)荑(tí)说怿(yì)娈(luán)....指出通假字:

“爱”通“薆”:隐藏 “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的 “匪”通“非”:不是 “见”通“现”:出现 “归”通“馈”:馈赠

四、分组讨论,了解诗意:

1.老师提出一下问题,学生自主讨论并回答

(1)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分为几层?(2)从朗读中你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2.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

(1)《静女》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诗歌,写的是主人公喜爱一位温柔娴静又美丽无比的女子。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心上人的倩影。等待中的他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弄着姑娘送给他的彤管,还有一束荑草,它们在主人公的心里都格外得美丽,表现了男子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给我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

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

(2)这首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现男子纯真、热烈的爱情。诗人通过喜爱情人的赠物之美,来体现情人的美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这种写法很新颖。

第二.诗歌采用重章叠唱,用带有情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

五、分析人物,总结内容:

1.提问: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2.《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

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灵,富有智慧。为什么女主人公“爱而不见”呢?有这样的可能——第一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在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不适合约会,有则不赴约,无则赴约;第二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反过来等她,值不值得自己的付出,值得就赴约,不值得就打道回府嘛;第三种可能:女主人公故意捉弄一下男主人公。综合上面三种可能,透露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先同学总结,后老师总结。)

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其次,男主人公是有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再次,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最后,男主人公是憨厚的。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先同学总结,后老师总结。)综上所述,男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形象。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赋”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篇爱情回忆录,通过回忆,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双方一次“城隅”幽会的一个片段情景。

②“比”的表现手法。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③“兴”的表现手法。诗章中的男主人公是喜欢女主人公的,但他却没有直接说“我喜欢静女”或“我喜欢你”,而是先说我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喜欢静女,才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爱屋及乌。这里,男主人公先说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就是为了后来表达喜欢静女。

④细节描写。(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表达思想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

⑤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体现在描写女子美丽上,对女子的喜爱等。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使诗歌在音律上收到美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1.背诵《静女》

2.把本首诗改写成现代诗歌

第三篇:诗经静女教案

建议一:采用自主探究阅读法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类课文应体现学生“自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主阅读法”,步骤如下:

(一)课前自主探究:

学生在上课前收集有关新课的相关信息、资料;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略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梗概。

(二)激情目标探究:

在课的起始,教师创设生动、感人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激动、愉快等情绪,达到“一石激起万重浪”的目的。

如本课所创造的悲剧美尤为让人震撼,导入时可运用音乐、画面、故事、诗歌等种种手段,尽量营造爱与悲伤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悲剧,感受悲剧美。

例一:故事导入

(配图)讲述一个汶川地震时发生的感人故事: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生命在灾难和“意外”面前是如此脆弱,但因有爱而让我们感动不已,让我们怀着这份感动来阅读另一个凄婉的故事——《永远的蝴蝶》。

例二:诗歌导入 朗诵泰戈尔《飞鸟集》(配乐)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明明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明明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丝毫不在意 没把你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而是填平沟渠后才发现 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解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一个却在深潜海底

这是一首感动我们每一个人的诗歌,世上本因有爱而精彩,而爱本因有遗憾和无奈而让人感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充满遗憾和无奈的爱的故事《永远的蝴蝶》

在学生饱含深情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参与本课的目标的制定。读课文导读,使学生弄清学习本文要“学什么”。

(三)美读感悟质疑: “美读”,即有感情的朗读。通过美读,可以达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质疑是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自己发现问题,再通过“美读”进一步筛选以提出有价值的疑问。

如:把文章题目改为“一场车祸”行不行,为什么?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有什么作用?“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表现了什么?小说到最后才交代给母亲的信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等等。让学生在美读、质疑中感受文章的悲剧美,从中获得另一种美的体验,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四)合作探究释疑:

可采用小组讨论、分组展示的方法,将上一步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明白了问题,还提高了语文素养。

(五)拓展延伸探究:

即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本课可结合本文和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面对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如:生命在灾难和“意外”面前是如此脆弱,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知道下一秒中会在我们身上会发生什么“意外”,那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我们的人生呢?灾难的无情让我们痛彻心扉,但逝者已去,而生者又该怎样面对生活呢?

建议二:采用比较阅读法

教师可以以“爱”为主题,把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的悲剧美文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让学生体会爱的真谛,感受悲剧的魅力。

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3.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4.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2.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

1.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 教学课时

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 教学课时

1课时

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1. 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 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2. 学生自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勾画出诗歌中的通假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与邻桌相互提问。②提问: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参考: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

3. 学生齐读,读准停顿。

三、师生问答,理解内容

提问: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明确:交代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着急得抓耳又挠腮。“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厚、痴情。

提问: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

明确:赠送了彤管与荑草。表面上是赞美彤管与荑草,实际是赞美赠送礼物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些礼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甚收了。正如朱熹《诗集传》:“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提问: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那一个,为什么?

明确:按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因为荑草是“静女”跋涉郊野亲手所采,物虽贱而情却深,在小伙子的眼中它已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洵美且异”的珍品。

四、结合内容,掌握诵读方法

讨论:本诗在朗读时应该怎样读?

参考:首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苦等不来的焦急苦恼之情。次章前面两句要读出收到女子赠物的高兴之情,后两句则应表达出对心爱之人的赞美之情。第三章“洵美且异”要表现出对“荑草”的喜爱之情,此时之喜悦尤甚于彼时得到彤管,末句“美人之贻”则应当读出得意兴奋之情。

五、诵读体会,探究艺术特色

提问:反复诵读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讲解:这两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章叠句为《诗经》所首创,正因为它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所以广为后世诗歌使用。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在歌曲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问:下面请听一首流行歌曲,辨别其中是否使用了“重章叠句”手法?如果使用了,谈谈它的作用。(播放歌曲《童话》)

明确:歌曲借反复咏唱“我愿(要)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倾诉了对甜蜜爱情的无限憧憬和对心中“童话”的执着追求。

六、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②嗣——传送,给予。

③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④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1.齐声朗读。

2.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不同点:①角度不同:《静女》是从男子角度描写爱情生活;《子衿》是从女子角度抒发相思之情。②情节不同:《静女》写青年男女的约会;《子衿》写女子在城楼上盼望恋人。③基调不同:《静女》调皮可爱,充满欢乐;《子衿》缠绵悱恻,哀婉伤感。④写法不同:《静女》主要通过表情神态刻画人物;《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

共同点:①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直率。

②感情真挚热烈。③风格朴实、清新。

④都采用了重章复唱的手法。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查找资料,看看《诗经》中还有哪些诗歌大家比较熟悉,把其中的经典诗句摘抄下来,并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同学。

第四篇:诗经,静女,氓

魏风·静女对照翻译: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闲雅姑娘真美丽,等我城上角楼里。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故意逗人不露面,来回着急抓头皮。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闲雅姑娘美娟娟,送我笔管红艳艳。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红色笔管光闪闪,喜爱你的美容颜。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送我嫩茅自郊外,嫩茅确实美得坚。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不是嫩茅有多美,只因美人送得到。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翻译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第五篇:诗经 静女教案

《诗经·邶风·静女》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

2.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针、双关的修辞方法。教学难点:

1.《静女》蕴含的感情,所表达的爱情共性。2.《诗经》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常规手段和现代手段(多媒体PPT展示与黑板板书,因条件制宜)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 爱情名句背诵接力赛(5分钟)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爱情名句背诵接力赛,每组每次派一位同学轮流背出一句描写爱情的名句,限时3分钟(预留30秒的准备时间,每组思考时间不得超过10秒,可以有一次的提示机会)。参考名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活动结束,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的接力赛很精彩)我们刚刚所举的耳熟能详的例子中,有的就出自《诗经》,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诗经》这一部著作(同学们一起回答):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为谁编定(孔子)?共多少篇(305)? 最初称(《诗》、《诗三百》、《三百篇》)? 分为三个部分,是哪三个部分(风、雅、颂)?(备注: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赋,就是直接的铺叙陈述,如实地把事情说出来。

比,就是比喻,有明喻,如“首如飞蓬”(××像××),有隐喻,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硕鼠喻贪官污吏(××是××)。

兴,又叫起兴,从别的事物写起,引到所要表达的意思上来,带有引起联想的意味。)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静女》,也是《诗经》中一首描写爱情的诗篇,它给我们展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怎样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76页。第二环节: [讲授新课](分钟)

一、通过检测个别字词发音,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学生)。

姝(shū)

俟(sì)

见(xiàn)

蜘蹰(chí chú)

娈(luán)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

怿(yì)

归(kuì)荑(tí)

洵(xún)

二、全班朗读

三、课文讲解

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1.疏通字词 俟(si):等待

爱:通“薆”,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

踟蹰(chí chú):亦作“踟躇”心理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2.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顶真),说怿女美。

1.疏通字词 娈(luán):美好; 贻:赠送;

说怿(yuâ yì):喜爱,说通“悦”,和“怿” 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女(rǔ):通“汝”,你,指代“彤管”;

2.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提示学生:是见面前还是见面后的情景?)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3.“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顶真)。1.疏通字词 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洵:的确、确实; 匪:通“非”,不是

2.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板书:“彤管”“荑”的双关作用

(备注: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顶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总结:

1、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

2、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

3、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翻译全文:

我们先来看课文。大家昨天在家里翻译的时候有哪些地方翻译不出来的? 解答翻译不出来的句子。然后请3位同学分别对每一章进行翻译。参考翻译:

文雅的姑娘长得很美丽,约我相会在城楼。但她却躲着不出现,弄得我抓挠头发想走又不走。

文雅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管箫。红色的管箫颜色亮丽,我非常喜欢它。你赠送给我从郊外采来的茅草,它确实美得出奇。不是茅草长得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礼物。

第三环节:[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分钟)

六、深入探讨,体会情感美

提问: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

明确:①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小伙子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

②照常理,彤管应比荑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夷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加赞叹“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 观而是另有所感。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

七、小结:

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融合在一起,表现男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四、学生自由发言,谈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节细节,进而总结人物性格,体会美好情感。

明确:

(1)情感:纯朴、真挚、热烈

性格:

静女:文静、美丽、活泼、聪慧 真挚。

男子:直率、憨厚、真诚

1、思想感情

表现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静》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

2、艺术特点

十分动人形象。如,同时盼望着约会中迟到的恋人,《静女》中的男子是“搔首踟蹰”,焦急和烦躁全然没有掩饰。再入,写女子给男子的馈赠,《静女》写恋爱时节赠的是浪漫的茅草,民间习俗和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

3、从内容上看

爱情

四言诗

《邶风静女》则描写了青年男子和心爱姑娘的一次约会。

4、从表现手法上看

采用了赋

而《邶风静女》则采用了重章复唱的形式。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诗经》的一些文学常识;体会、感受《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并通过《静女》的学习,体会了《诗经》赋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针、双关的修辞方法。布置作业:

1、归纳文中通假字

2、回答课后问题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静女》 期望约会

形象分析

恋人赠物

丽、活泼、俏皮、热情赞美恋人

憨厚、真诚、朴实

美好的爱情

静女:美

男子:6

下载诗经静女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经静女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诗经两首 《氓》 一、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多为四言诗。 汉武帝时董......

    《诗经》两首(静女、氓)教案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专业素质目标: ⑴ 了解《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以及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⑵ 通过学习《静女》和《氓》,进而了解“国风”......

    《诗经_邶风_静女》赏析

    《诗经 邶风 静女》赏析资料来源:网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关雎》)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

    《静女》教案

    《静女》教 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

    《<诗经>两首---<静女>》 第( 1 )课时 教案范文

    课 题: 《<诗经>两首---<静女>》 第( 1 )课时 教案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学习《静女》重章叠句的表现......

    《诗经两首.静女》(高一必修)大全

    一、 教材简析 本篇选于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 二、 学生分析 学生为高一同学。对语文学科整体兴趣浓厚,学科基础较扎实。 三、 设计......

    《静女》《氓》诗经两首练习题5篇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氓之蚩蚩(mánɡ) 静女其姝(shū) 匪我愆期 B.静女其娈(luán) 乘彼垝垣(ɡuǐ) 尔卜尔筮(shì) 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

    静女公开课教案

    《静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知《静女》重点字词及诗歌主题。 2、能力目标:会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及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3、德育目标:了解古代人们对真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