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
一、单选(本题总分:148分 每小题:1分)1.《序二篇》是为范曾的()所作。A.历史剧《庄子显灵记》 B.诗剧《庄子显灵记》 C.诗集《庄子显灵记》 D.话剧《庄子显灵记》 2.《庄子显灵记》的作者是()A.陈省身 B.季羡林 C.范曾 D.庄周 3.以下()的观点与季羡林先生的看法一致 A.东方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
B.我们应该警惕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观念。C.科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D.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经不一样了。
4.季羡林讲‚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A.努力‚征服自然‛,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 B.忘记了‚天人合一‛的训诫; C.征服自然,但是还要‚天人合一‛; D.大千世界存在各种弊端。
5.陈省身强调他曾经常和爱因斯坦见面,其目的可能是()A.暗示中西文化互相融会的价值; B.暗示范增作品的重大价值; C.说明爱因斯坦博学; D.说明自己和爱因斯坦的关系。6.陈省身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春秋时代‛,这个时代是指()A.国家与国家间的新式战争 B.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C.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 D.东方与西方间的新式战争
7.傅雷在‚家书‛里严格区分了‚信仰‛与‚智慧‛,下列可划入‚智慧‛之列的是()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基督教之前的多神教 8.傅雷‚家书‛里谈到贝多芬乐曲中两个主题的对立,这个对立是指()A.自我与自然 B.自我与社会 C.自我扩张的个人主义与命运 D.自我与他人
9.傅雷在‚家书‛里认为对中国知识分子拘束最大的思想或信仰是()A.基督教 B.佛教 C.儒家的宋明礼教 D.欧美自由主义思潮 10.傅雷认为,西方人那种‚矛盾、畸形,与十九、二十世纪极不协调的精神状态‛是因为()A.旧文化宗教的遗留。B.民族的不同的关系。C.政治环境的不变。D.时代变化的原因。
11.贝多芬音乐里所表现的‚极乐‛,傅雷以为是指()A.自我战胜了命运 B.自我屈服于命运 C.自我战胜了自然 D.自我与自然合为一体
12.《傅雷家书》1961年2月7日这一篇,主要是教导傅聪()A.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人格内涵,汲取不同的营养; B.从不同民族文化角度理解音乐,体验中国人生命境界的基本内涵; C.不同文化,殊途同归;
D.从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与沟通中理解音乐的内在蕴含,领会中华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13.‚家书‛里傅雷以为中华民族更接近()A.古希腊人 B.古罗马人 C.法国人 D.印度人 14.《缘缘堂随笔》的作者是()A.钱钟书; B.周作人; C.林语堂; D.丰子恺。15.《一个偏见》的作者发而为文是有感于()A.‚人籁‛之令人厌烦 B.‚天籁‛之令人厌烦 C.‚地籁‛之丰富多彩 D.‚物籁‛之嘈杂多样 16.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是()A.管锥编; B.谈艺录; C.八十一梦; D.人〃鬼〃兽。17.王蒙在《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中以契诃夫小说《苦恼》为论据阐述的论点是()A.语言文字的修辞功能 B.语言的心理功能 C.语言的信仰功能 D.语言的创造功能
18.王蒙在《语言的功能和陷阱》中谈到一系列由‚失败是成功之母‛引发的思考,他是为了说明语言的()A.交流功能 B.推进思想的功能 C.记忆的功能 D.表意功能 19.下列属于‚语言的陷阱‛的是:()A.写很美的求爱信 B.说‚绕口令
C.结婚的时候人们差不多都想起‚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D.精神分析治疗中的语言倾诉
20.‚道可道,非常道‛,在王蒙看来,这句话体现了语言的()A.言不尽意的陷阱 B.推动思想的功能 C.表意的功能 D.异化的命运
21.‚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王蒙觉得,这体现了()A.语言可以独立于现实之外,可以不符合真实; B.这句话是让人出汗的; C.语言的形式是靠不住的; D.说这样的话,累死活该。
22.王蒙在《语言的功能和陷阱》里面,王蒙提及了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论述了()A.语言的记忆功能; B.语言的审美宣泄功能; C.语言的交际功能; D.语言的浪漫功能。
23.《我学国文的经验》中提及作者小时上学要挂生葱一根,取聪明之意,这在汉语中称为()A.双关 B.比喻 C.对比 D.谐音 24.周作人自称其‚学国文的经验‛是()A.精读儒家经典 B.精读《文选》 C.细心揣摩大家古文名篇 D.多读杂书 25.周作人的文集,常常以‚()‛命名。
A.雅舍 B.知堂 C.隋园 D.饮冰室 26.下面著作里面不属于周作人的是()A.《谈虎集》 B.《自己的园地》; C.《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D.《猛虎集》。27.《我学国文的经验》的文风是()A.冷峻深刻 B.飘逸潇洒 C.平淡自然 D.阴柔妩媚 28.周作人认为学好‚国文‛的根本是()A.磨练出一种精纯的趣味来 B.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 C.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 D.渐渐觉到文言的趣味 29.《我学国文的经验》一文,写作上一个重要特点是()A.直来直去,不绕弯子 B.针砭十分透彻 C.迂回、曲折 D.复沓有力
30.周作人所提倡的‚国文‛,大致上说来可以看作是一种()A.融合了文言的现代白话; B.平易、有生机,并立足于白话文的汉语; C.汉语; D.传统白话文和新白话文的融合。31.‚国文‛之称始于()A.晚清 B.辛亥革命 C.五四 D.抗战时期 32.《写在人生边上》的作者是()A.张爱玲 B.周作人 C.钱锺书 D.汪曾祺 33.在《梵高的坟茔》中,范曾借梵高所张扬的艺术家精神是()A.鄙视世俗,献身艺术 B.转益多师,兼收并蓄 C.隐退逍遥,自甘寂寞 D.愤世嫉俗,不平则鸣 34.著名画家梵〃高,是()画家,是()的代表人物。A.西班牙,现代派 B.荷兰,后印象派; C.意大利,现实主义; D.法国,新印象派。35.曾被选列于1999年全国散文排行榜的作品是()A.《梵〃高的坟茔》 B.《荒芜英雄路》 C.《一个偏见》 D.《个狗主义》 36.下列对《梵高的坟茔》文章风格的概括,正确的是()A.愤激直率 B.含蓄蕴藉 C.平易从容 D.幽默风趣 37.印象派绘画的奠基人是()A.达芬奇; B.梵〃高; C.莫奈; D.毕加索; 38.在八十年代以写出《北方的河》、《黑骏马》而闻名的作家是()A.张贤亮 B.张承志 C.张中行 D.张欣欣 39.一篇迥异于传统游记模式的访古之作是()A.范曾《梵〃高的坟茔》 B.张承志《荒芜英雄路》 C.钱锺书《一个偏见》 D.韩少功《个狗主义》
40.‚秦腔面前人人平等‛,贾平凹文中这句话的意义可以理解为()A.秦腔代表了人的基本权利; B.秦腔的狂欢突破了传统的伦理束缚; C.秦腔只是一种乡村娱乐; D.审美是平等的。
41‚秦腔‛不被外地人喜爱,却被秦人狂爱,‚死不离窝‛,按照贾平凹的意思,这可能是因为()A.秦腔是八百里秦川文化的代表;
B.秦腔和秦人的生活地域与文化性格紧紧联系在一起; C.秦腔带来了秦人的平等; D.秦腔。
42.秦腔是()的地方戏剧。
A.关中地区 B.东北地区 C.巴蜀地区 D.华北地区 43.评论者说,《秦腔》乃是以秦腔的方式写秦腔,这其实是说()A.秦腔用的是方言,《秦腔》用的也是方言 B.秦腔高亢火爆,《秦腔》行文也是高亢火爆 C.秦腔会讲故事,《秦腔》也擅长讲故事 D.秦腔富于抒情性,《秦腔》也是富于抒情性 44.《秦腔》里运用描写手法主要是()A.人物相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侧面描写 D.景物描写 45.下列不属于贾平凹作品的是()A.《废都》 B.《浮躁》 C.《天狗》 D.《白鹿原》 46.贾平凹笔下的‚秦腔‛,象征了一种()A.现代生命力的冲动; B.自然、生动、质朴的西北生活; C.传统文化的魅力; D.乡村文化的强大。47.《秦腔》一文的语言风格可以称为()A.平实拙朴而略带幽默与夸张; B.真实而华美; C.雄奇诡异,略带豪壮; D.细腻而浪漫。48综观贾平凹作品,他的主要风格是()A.拙朴平淡 B.猛烈粗砺 C.豪放沉雄 D.浅白通俗 49.《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没有运用的写作方法是(): A.寓言式写法 B.把写动物的话挪用到人身上 C.漫画式夸张 D.现实与回忆交织并进 50.‚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象征一种人,这种人是()A.看似特立独行,实则卑躬屈膝 B.以特立独行的做派博得人们的赞誉 C.敢于反抗不合理的束缚 D.鄙薄功名利禄,我行我素
51.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大致可推知,王小波是一个()A.自由主义者B.享乐主义者C.乌托邦主义者D.无政府主义 52.王小波对那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态度是()A.赞许 B.赞许中有批判 C.批判 D.没有表示态度 53.可与王小波列入同一精神谱系里的作家有:()A.鲁迅B.钱锺书C.周作人D.王蒙 54.不是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是()A.《黄金时代》B.《黑铁时代》C.《青铜时代》D.《白银时代》 55.奥威尔以猪为主题的小说是()A.《思维的乐园》B.《我的精神家园》C.《动物庄园》D.《变形记》 56.王小波思想随笔的最突出特点是()A.幽默诙谐 B.大气高亢 C.盛气为文 D.从容朴素 57.《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临末揭示出全篇主旨是()A.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B.被他人安排或设臵的生活,是不幸的 C.自己安排或设臵自己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D.对生活做种种设臵是人特有的品性
58.王小波笔下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写出了()A.猪比人带崇高; B.人比猪更懦弱; C.对人的惰性的讽刺; D.对猪的品性的赞叹。
59.调侃是其突出的特色,如‚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具有这一风格的是()A.王蒙 B.韩少功 C.王小波 D.贾平凹 60.王小波笔下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写出了()A.猪比人带崇高; B.人比猪更懦弱; C.对人的惰性的讽刺; D.对猪的品性的赞叹。61.《个狗主义》选自()A.《性而上的迷失》 B.《沉默的大多数》 C.《马桥词典》 D.《完美的假定》 62.《个狗主义》是韩少功为报刊所写的()A.编者按 B.杂文 C.短评 D.社论 63.所谓‚个狗主义‛,可以理解为()A.非人 B.轻物 C.自私 D.专横 64.个狗主义的作者是()A.韩少功 B.韩美林 C.周涛 D.刘小枫 65.‚个狗主义‛是指()A.不把别人当人,也不把自己当人 B.西方的个人主义
C.卑躬屈 膝,狗性十足 D.自以为是,狗眼看人
66.据《个狗主义》,我们时代的一个精神病症是()A.没有信仰,没有理想 B.自私自利,不择手段 C.虽遵纪守法,但奉献精神不足 D.屏弃传统,一味西化 67.《马桥词典》的作者是()A.王朔 B.韩少功C.钱钟书 D.王小波 68.根据《个狗主义》,下列行为属于‚个狗主义‛的是()A.坑蒙拐骗 B.求神拜佛
C.动辄来一番‚精神胜利法‛ D.多的是奴性,少的是自主 69.韩少功认为‚个人主义‛的含义是()A.为了一己之利可以不择手段的极端自私 B.不把别人当人,也不把自己当人 C.不把别人当人,只把自己当人 D.自尊与自利,利己与利人的统一 70.《我的四个假想敌》最主要的一个行文特色是(): A.运用了军事术语 B.运用了科技术语 C.运用了政治术语 D.运用了经济术语
71.下列不属于《我的四个假想敌》所用手法的是()A.善用比喻 B.巧用成语 C.引用名诗 D.妙用谚语 72.《我的四个假想敌》中的‚四个假想敌‛是指()A.女儿的四个男朋友 B.四个情敌 C.四个学界朋友 D.四个古时作家 73.《我的四个假想敌》出自作者的散文集()A.《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B.《听听那冷雨》 C.《逍遥游》 D.《青青边愁》
74.曾为温家宝总理引用,‚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一诗的作者是()
A.周作人 B.张爱玲C.余光中 D.戴望舒
75.‚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是名诗《乡愁》中的诗句。《乡愁》的作者是()
A.艾青 B.余光中 C.戴望舒 D.罗大佑 76.下列作家是诗人的有()
A.张爱玲B.傅雷C.余光中D.韩少功
77.梁实秋《下棋》第一段写棋迷下棋时的情状,采用的手法是()A.对话 B.白描 C.倒叙 D.抒情 78.下列作家中,()对现实政治采取冷静旁观态度。A.韩少功 B.梁实秋 C.胡适 D.梁启超 79.《雅舍小品》的作者是()A.周作人 B.梁实秋 C.梁启超 D.丰子恺 80.下列作家中与丰子恺风格近似的是()A.鲁迅 B.王小波 C.傅雷 D.梁实秋 81.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作家是()A.余光中 B.梁实秋 C.冯至 D.戴望舒
82.鲁迅在《复仇》中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对‚看客‛进行‚复仇‛应以()A.棒喝 B.旁观 C.鉴赏 D.毫无动作
83.鲁迅之所以如此歌咏复仇,其内在的意涵不尽在于鼓吹向看客们‚复仇‛,或者更将这些看作是一种()A.憎恶 B.嘲讽 C.疗救 D.悲哀 84.被鲁迅斥之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是()A.周作人 B.梁实秋 C.胡适 D.沈从文 85.鲁迅《野草》的基本特点是()A.独语性 B.对话性 C.象征性 D.互文性 86.《复仇》选自鲁迅的()* A.《野草》 B.《呐喊》 C.《坟》 D.《彷徨》 87.不属于梁启超的著作是()A.《自由书》 B.《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 C.《欧游心影录》 D.《槐园梦忆》 88.梁启超曾自述其文章的特色为()A.细腻而尖新的描写 B.笔锋常带感情 89.富有明清小品文趣味和风格的作品有()A.《秦腔》 B.《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C.《下棋》 D.《天才梦》 90.梁启超曾自述其文章的特色为()A.细腻而尖新的描写 B.笔锋常带感情 C.于众人熟视无睹处发现荒谬 D.豁达平和
91.唐敏在《女孩子的花》中写到相传水仙花的变化由来是()A.一个女孩 B.一对夫妻 C.两个仙女 D.水气化合 92.《女孩子的花》写作者心思的变化依()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时空结合顺序 D.超时空顺序 93.所谓‚女孩子的花‛,乃指传说中有一位名叫百叶的女孩变化而来的重瓣的()A.水仙花 B.荷花 C.丁香花 D.牵牛花 94.‚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句话出自()的作品
A.艾青 B.沈从文 C.张爱玲 D.郁达夫 95.张爱玲的《天才梦》的文体类别是()。
A.散文 B.诗歌 C.小说 D.戏剧 96.下列关于张爱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主要作品有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B.1921年生于河北丰润。
C.《天才梦》算得上是其早年的自传。D.1995年逝世。
97.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属于()
A.长篇小说 B.短篇小说 C.散文 D.文学评论
98.《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简洁 B.幽默 C.严谨 D.平和 99.张中行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提到,叶圣陶提倡‚写话‛,意思是()
A.作文要用于简洁,随便自然; B.要按照口语原则进行写作
C.追求白话文的通俗,反对文言文的生涩; D.作文如同说话一样准确真实
100.在《金岳霖先生》中,汪曾祺提到金岳霖为死去多年的林徽因过生日请客,表明()A.金岳霖的真性真情、不拘俗套 B.金岳霖的不通人情世故、行为乖张 C.金岳霖的为人大方慷慨; D.金岳霖的个人喜好。
101.汪曾祺在《金岳霖先生》中提到闻一多的‚灰色旧夹袍‛,这是为了说明闻一多的()
A.粗心简朴;B.贫穷粗俗;C.豪放邋遢;D.傲视权贵
102.金岳霖说到逻辑学的时候,说,‚我觉得它很好玩儿‛。这句话可以表达()
A.金岳霖治学的严肃;B.金岳霖治学的不严肃; C.金岳霖治学的投入;D.金岳霖治学的随和。
103.汪曾祺的代表作是()
A.《受戒》;B.《湘西散记》;C.《写在人生边上》;D.《青春之歌》; 104.汪曾祺写金岳霖接受毛主席的意见去接触社会,‚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在这里,‚有趣‛包含()的意思。A.批评金岳霖的行为不端方; B.金岳霖的质朴率真; C.金岳霖本来就是一个滑稽的人;D.讽刺金岳霖的做事方式。105.《金岳霖先生》一文中没有提到的人是()A.萧珊;B.王浩;C.张伯苓;D.沈从文
106.汪曾祺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描述了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其中述及的有()
A.沈从文和闻一多 B.沈从文和朱自清 C.闻一多和朱自清 D.沈从文和龙云 107.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性征不包括()A. 一肚子学问,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痴迷的程度。B.待人厚,律己严。C.对生活充满兴趣和热爱。D.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
108.20世纪80年代以小说《受戒》享誉文坛的作家是()A.张承志 B.韩少功 C.汪曾祺 D.王小波 109.《鸭窠围的夜》中的鸭窠围是()A.作者夜宿的旅馆名 B.湘西下层民众的一绰号 C.湘西某民族的别称 D.沅水流域的一个地名 110.《鸭窠围的夜》一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叙述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111.沈从文短篇代表作是()A.《边城》 B.《长河》 C.《湘西》 D.《柏子》 112.沈从文作品风格独具,蕴涵深刻,文体多样,题材多是()A.湘西 B.皖南 C.江南 D.赣江
113.20世纪30到40年代以描写湘西风俗文化与山水人情为主的著名作家是()A.孙犁 B.汪曾祺 C.沈从文 D.张恨水 114.下列作品不属于沈从文的有()A.《长河》 B.《湘西散记》 C.《故事新编》 D.《边城》 115.在《李鸿章办外交》一文中,王元化认为李鸿章在外交场合换衣服说明了()A.不务实际的外交; B.选择手段的错误; C.后人误传,不切实际; D.外交的正确方法。116.《李鸿章办外交》中所引掌故名著是()A.《清园夜读》 B《春冰室野乘》 C.《清园论学集》 D.《郎潜纪闻》
117.《李鸿章办外交》提到曾纪泽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明白()* A.中国文化的鄙陋 B.中国文化的独特 C.中国亟待现代性 D.外国亟待学习中国 118.《清园夜读》的作者是()A.陈寅恪 B.王元化 C.梁启超 D.王国维 119.有可能写过李鸿章的人物传记的是()A.陈寅恪 B.王元化 C.梁启超 D.王国维 120.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一文使用的语言是()A.现代白话 B.文言 C.半文半白 D.浅近文言 121.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一文中,‚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的基本含义是()A.强调大学的教育职能; B.强调大学的批判功能; C.强调大学的科学职能; D.强调大学的管理职能;
122.‚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出自()A.梅贻琦; B.雷海宗; C.陈寅恪; D.王国维。123.蔡元培提出大学要‚兼容并包‛,主要是一种()A.大学的经营策略; B.学者的思想态度; C.治学的基本方法; D.大学的管理理念。124.蔡元培最为著名的教育主张是()A.大学应贡献于学术 B.培养全才 C.兼容并收 D.精英文化 125.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的是()A.蔡元培 B.王国维 C.王元化 D.钱钟书 126.《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的作者是()A.蔡元培 B.王国维 C.陈寅恪 D.冯友兰
127.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一文充满激昂慷慨的民族精神的情思,集中表现了联大的精神是()A.‚立意高远‛ B.‚抗战豪情 C.‚刚毅坚卓‛ D.‚力倡学术‛ 128.《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写于()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129.《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一文的主旨是()A.辞旧迎新、兴利除弊 B.纪念联大历史、继承联大精神; C.宣告联大解散 D.讲述历史,记录事实
130.《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一文充满激昂慷慨的民族精神的情思,集中表现了联大的精神是()A.‚立意高远‛ B.‚抗战豪情‛ C.‚刚毅坚卓‛ D.‚力倡学术‛ 131.《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一文中,作者提到新亭对泣、还我河山庾信,杜甫等等一系列典故,是为了纪念()A.西南联大北迁代表着抗战的胜利 B.西南联大北迁代表着学术的自由; C.西南联大北迁代表着中国精神的回归 D.西南联大的艰苦卓绝。132.国立西南联大成立于()A.湖南长沙 B.湖北武汉 C.天津 D.昆明 133.冯友兰的学术代表作是()A.西方哲学史 B.中国哲学史 C.希腊哲学史 D.中国文学史
134.陈寅恪提到,王国维‚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这里的‚一人‛、‚一姓‛可以理解为()A.泛指,指的是某个人 B.特指两个人 C.清帝或清朝 D.王国维这个人
135.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指的是()A.大学的精神 B.学者的人格理想 C.学术研究的重要命题 D.政治民主问题。136.《人间词话》的作者是()A.韩愈 B.严羽 C.王国维 D.梁启超
137.‚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A.王国维的文章学问很差; B.王国维的文章学问很好 C.王国维的文章学问没有达到最高境界; D.王国维的文章学问并非全是真理;
138.碑铭文字的根本特点不包括()A.悲凉 B.质实 C.博约 D.典雅
13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被王国维比喻成做大学问、大事业者所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之一,这一词句出自()A.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B.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C.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D.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140.陈寅恪是我国著名的()A.文学家、哲学家; B.历史学家; C.思想家 D.教育家、科学家。141.下面属于雷海宗的作品是()A.西洋文化史纲要 B.中国哲学史 C.中国三百年学术史 D.国学大纲
142.《专家与通人》一文主要针对当时学术界()的弊病来写的。A.学问之间深渊相隔; B.学者之间缺少交流; C.大学教育偏狭; D.学术不严谨。143.雷海宗心中的学者最高境界是()A.精通一门的一切学问; B.精通多门学问
C.精通一门学问而放弃其他; D.精通一门学问,对其他学问略知一二。144.雷海宗提到,‚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在这里,‚人‛的意思可以理解为()A.有道德的人 B.有理想的人 C.人性;D.懂得生活、不专于一科的学者。145.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提出了文学改革的八点主张。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论》 C.《人的文学》 D.《什么是新文学》
146.在《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提到了巴斯德科学研究的故事。作者说明()A.充满信心地做好自己的事; B.要有一些非职业的爱好; C.要有研究真问题的能力; D.科学才能救国。
147.在《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胡适提出‚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是强调()A.可以多合同仁交流请教; B.要保持强烈研究治学的兴趣; C.在贫乏的环境里面也要刻苦学习; D.求实证、求真学。
148. 胡适说:‚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不必唐捐‛,‚唐捐‛的意思是()A.白费工夫; B.费力; C.有效果; D.完全失去。
第二篇:大学语文部分考点
1.《海韵》与我们熟悉的《再别康桥》在艺术形式上(特别是音乐性特征上)有哪些异同,请仔细比较。
2.《白玉苦瓜》是怎样把中国古代诗歌技巧与西方现代诗歌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的?
3.如何看待《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爱情悲剧的成因?悲剧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4.《追悼志摩》这篇悼念散文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强烈对比,融合悲壮凄美之别情
散文的意境是指作者将深邃的立意、真挚的情感融合到优美独特的艺术形象之中所造成的一种和谐、完美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与艺术形象的高度融合统一。《追悼志摩》采用间接与直接两种手段,以截然相反的意象画面,创造出潇洒与痛苦、幽美与悲烈的动人意境。
《追悼志摩》一开头不是抒写作者的巨大悲痛,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志摩最富盛名的诗《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家知道, 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里”,死在“那迷的大雾里”,死在飞机失事的“烈焰里”。然而,当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打开这篇悼文,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风度潇洒、满怀柔情的青年,正用他那神奇的彩笔勾画出一个情意缠绵、凄婉低回的境界,以柔和轻盈的旋律吟唱着对康桥对生活如痴如梦般的依恋,为了不破坏这和谐统一,他“悄悄地”“轻轻地”离开,竟连一片云彩也舍不得带走!这是志摩生前为我们创造的意境,一个飘逸幽邃的境界。作者还没有抒写一个字,但作者内心的那种惨痛欲绝之情已跃然诗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作者接着写道:“志摩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三百匹马力的飞机碰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我们的朋友额上受了一下致命的撞伤,大概立刻失去了知觉。半空中起了一团天火,像天上陨了一颗大星似的直掉下地去。我们的志摩和他的两个同伴就死在那烈焰里了!”在“大雨”、“大雾”、“烈焰”、“陨星”这一串惨酷意象里,我们仿佛看到志摩的痛苦挣扎和作者的悲切神情,我们分明听到志摩的惨叫和作者的痛哭。在这里,作者直抒胸臆,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悲壮惨烈的境界。
文章一开头就以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两种不同文体, 两组截然不同的意象画面——潇洒与痛苦、舒缓与震动、含蓄与直露相撞击,让诗的宁静恬美与诗人死的悲壮惨烈的形成强烈对比,以悼者的悲怆之情为连线,使两个境界完美地融合统一,创造了飘逸与惨酷、幽美与悲壮的动人意境,产生了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对比是抒情中常用的手法,而胡适把该手法用到了极致。
二、寓情于理,抒写逝者人生之性情
文学艺术必须具有人生的内涵, 必须是一种人性与精神的建构。散文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分
支也不例外,其作为抒情的文学样式,应有真情实感的美学意蕴,才能打动读者,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作为一篇追悼性散文,《追悼志摩》的主体部分都是在议论说理中抒情写人,旨在讴歌逝者的高尚品德,总结评价其短暂一生,抒写逝者心灵包蕴的人生体验,抒发作者哀悼婉惜之情。例如在文章的第二部分里,作者首先就高度肯定了志摩的理想主义人生观:“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
他的一生的历史, 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这段为许多人所赞同的精辟议论,算得上是对志摩的经典评价,它饱含了作者对志摩的赞佩之情。这是在立论中抒情。接着,作者针对社会上对志摩的批评与攻击,以志摩一生最受社会严厉批评的两件事——与原夫人张幼仪的离婚和与陆小曼的结婚为切入点,反复阐明了志摩追求的是 “爱与自由与美”的“三位一体的人生”,充分肯定了志摩对爱情理想的大胆追求、执着热烈的精神,有力地批驳了人们对志摩的不公正指责。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志摩为追求“真恋爱”所表现出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的敬佩,对志摩人格美的赞赏,对志摩不幸的同情与理解。这是在立破结合中抒情。文章正是采用了此种将感情融注于议论说理之中的间接抒情方法,既体现了胡适文章的“长于说理、机灵雄辩”的特点,又流淌着作者的赞美钦佩之真情,情理交融,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独辟蹊径,创造诗情画意之境界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他把意境之有无和深浅当作衡量文章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胡适也说“文学之一要素,在于‘美感’”。在一篇说理较强的散文里,如何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胡适不愧为大师,他独辟蹊径,大量引用志摩的诗句来追悼志摩的遇难,借用志摩诗人意境来创造散文的诗情,体现出志摩一生的追求、痛苦与失败。借用抒情是一种间接抒情,一些散文与小说也曾用此方法来达到抒情效果。如小说《人到中年》中裴多芬诗句“我愿是激流”的多次出现,恰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给作品带来一种美的旋律和悲剧氛围;但与《追悼志摩》中的借用手法比起来,后者更显其抒情构思的奇巧绝妙。
文章引用的第一首诗《再别康桥》, 就是诗人追求艺术、追求纯美的一篇佳作。诗人曾说过,康桥是他“最心爱的地方”,是孕育他“单纯信仰”的摇篮。“康桥理想”,就是作者的“布尔乔亚理想”。引用的第二首是《他眼里有你》。该诗共三小节,文中引用的是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志摩不懈地追求着他的“布尔乔亚理想”而“攀登了万仞的高冈”,尽管现实是残酷的,“荆棘扎烂了我的衣裳”,让他遍体鳞伤,尽管这理想还在“飘渺的云天外”,但他还是“眼里亮着爱”一直在奋力追求。文章借用诗中“高冈”、“荆棘”、“眼里亮着爱”等意象,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志摩的追求、挫折与奋斗,抒发了作者对志摩追求美好理想的高度赞扬之情。文章引用的第三首诗《生活》,再现了诗人“暗惨的可怕”的处境和心境。诗抒写了一系列阴暗恐怖的意象“甬道”、“冷壁的粘潮”、“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蜓”,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在这个意象世界里,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四面受敌而痛苦地挣扎,仿佛听见诗人因恐惧而凄婉绝望的哀叫。从诗的境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徐志摩处在一个贫困的国度最黑暗的年代,他满怀着“爱”,“自由”、“美”的希望,在时代的夹缝中苦苦追求着理想的光芒,但都如海滩上的鲜花,一朵朵在瞬间凋谢,所以他颓废、绝望。作者通过《生活》,渲染了志摩当时的处境、心境的暗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挫折、失败和痛苦,从而突出了歌颂志摩在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和失败后仍继续歌唱的勇敢精神之主题。文章引用的第四首诗《黄鹂》共两小节,这里是第二小节: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诗中的黄鹂和彩云就是志摩。他冲破各种倾泻而至的“浓密”,继续歌唱;他的歌唱给人们以“春光”的明媚、“火焰”的“热情”,他的歌唱是真情流动,给人一派天真和可爱;这春光、这火焰,是他《猛虎集》自序中告白的他的“复活的机会”,他重新燃起了追求理想的希望;然而,他“飞走了”,离开了人世。美丽哀婉的意境寄托了作者无尽的哀思和对志摩人品的赞美,收到情景交融、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
文章引用的第五首诗《偶然》,是志摩最爱的一首小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小诗, 很可能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作者借用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在诗中,我们看到徐志摩对于美、对于爱、对于人生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寻;只是“美”与“爱”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如今,志摩苦苦追求的理想,连同他的生命,都像诗中的“云影”和“光亮”一样消逝了。作者巧妙抓住诗中瞬间即逝的“影子”和“光亮”不放,给它一个(下转第63页)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
正如热奈特所说:“与戏剧的表现相反,任何叙事都不能‘模仿’和‘展示’它讲的故事,而只能以详尽、准确、生动的方式讲述它,因此造成程度不同的‘模仿错觉’,这是唯一的叙事模仿,理由只有一个,而且很充分,口头或语言叙述是一种言语行为,而言语则意味着不模仿”。要在叙事中做到彻底的“戏剧化”是十分困难的,要作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对文本中的叙事因素作严格的区分,并把前者清除得干干净净。例如,只有不带任何介绍与导入性质的动词如“他说”,不带作者任何阐释性描写的纯粹的人物对话才能算作非叙述因素,但在任何叙事中,这些因素都是很难避免的,叙事中的对话,必然伴着“他说”之类的导入性词语和“抬起头来”一类最简略的行动描写。这些叙述话语,只要不致破坏读者那种正在亲身经历叙述事件的幻觉,就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展示”的效果。
劳伦斯在他的作品《虹》里正是这样, 让读者进入到了他所叙述的事件里头去。如下面的引文:“在我的卧室里我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她叫道:“你凭什么要干涉我?”她穿上一件晨衣,蹲在火炉前。她穿上了衣服,这让他感到自在多了。她的幻影总在折磨他,她一直是一个陌生、高高在上、跟他没关系的人。从这天起,他心上的门似乎就关上了。他的眉头紧锁着,变得无动于衷了。他的双眼不再去看什么,他的双手滞住了,他的意志就象一只动物蜷曲了,藏在内心的黑暗处。不过,这意志在潜在地动着。(第217 页)该引文中第一自然段是“讲述”的叙事方式,第二自然段便开始由“讲述”过渡到“展示”的叙事方式。第三自然段,已经是“展示”了。
5.除了《闲人》你还读过贾平凹的哪些作品?谈谈你对贾平凹作品的认识。
6.《鲜血梅花》与传统的武侠小说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7.理解古代文学中的《将仲子》、《迢迢牵牛星》、《游侠列传》、《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8.名著人物形象分析,如林冲,鲁智,哈姆莱特等
9.《吉檀迦利》三则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是什么?
《吉檀迦利》是一部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的抒情诗集。孟加拉文《吉檀迦利》有着严格的韵律,而英文《吉檀迦利》则以散文为体,即为散文诗,因此它具备了散文诗的基本特点:感情是强烈的;想象是丰富的;意境是和谐的。《吉檀迦利》是生活化的,但又在浅显的生活故事中蕴藏了深邃的人生哲理,这就是它之为散文诗的最大特征。它运用了形象化的表现手法,把抽象的道理通过形象的生活故事细节表现出来,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形象鲜明具体,语句生动活泼,诗情与哲理完美结合。他的情感是真实的,洋溢着一种率真的朴实美;他所描写的形象是意想化的,“画中又诗,诗中又画”,如诗如画,确实令人称叹;他口语化的语言是凝炼的,形象的比喻又是恰到好处的。
第三篇:统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问答题(23个)
统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问答题(23个)
第八章 现当代诗歌
1.“天狗”的象征意义08年4月考过
郭沫若的“天狗”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反叛精神的象征。是“洪荒开天辟地的大我”;借“天狗”自由、无羁、破坏与反抗的形象,发出气吞一切的绝叫;“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我把全宇宙来吞了。”用剥蚀自己皮肉、心肝等匪夷所思的夸张,表达要扫荡一切、彻底破坏一切,非常自信又有些惘然的情绪;那是觉醒之后的渴望与焦灼,是典型的“五四”“暴躁凌厉之气”。
2.《再别康桥》所体现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再别康桥》一诗,每节两韵,节节转韵,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产生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每节四句,每一小节句式整齐、类似,构成一种反复、循环的吟唱效果。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轻轻地”、“悄悄地”这样的叠词,首尾呼应,使诗歌在形式上浑然一体,具有“建筑美”。
诗中的波光、柳树、青草、清泉、榆荫、彩虹、划船撑篙者的身影,有的毫实物描写,有的是景物与情感结合的点染勾勒。开头、结尾中“轻轻的”、“悄悄的”,与“挥袖”、“云彩”的结合,把内心情感外射于客观物象,融情于景,含蓄地表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使诗歌具有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绘画美”。
3.闻一多《一句话》--“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所表达的思想
首先,“咱们”指的是中国同胞,“咱们的中国”是摆脱列强殖民压迫的独立自主的中国,更深一层,“咱们”指的是人民,“咱们的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行使民主权力的中国。爆一声“咱们的中国”,那力量将如火山爆发、晴天霹雳,彻底摧毁这个旧世界。
4.“乡愁”的四个意象
《乡愁》这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于其意象的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明朗、强烈而又意蕴丰富,启发人的联想;他们连接的分别是母亲、新娘、亡亲和祖国,代表着母爱、爱情、生死契约的亲情和落叶归根的故土情。
5.舒婷《致橡树》独立的女性观念
在这首爱情诗中,诗人把自己化作一株木棉,而把爱人喻为橡树。诗人以“致橡树“作题,将女性作为抒情主体,表达对爱人的深情倾诉。这倾诉不仅是对爱情诚挚、热烈的表白,更是对自己所理解、信仰的爱情观念的坚定表白。这是一首爱情解放的宣言,也是一首女性解放的宣言,歌颂一种纯洁坚贞又健康现代的爱情观,张扬女性自尊自强的独立意识:相爱的男女首先要确立自己独立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倾心相爱、彼此扶助。女性也必须像男性一样,具有树的坚韧挺拔,占据自身足下的土地。
第九章 现当代散文
6.朱自清《给亡妇》生活细节的选取
在这篇抒情散文,常常通过细节动作和生活点滴来刻画人物形象。如:朱自清在北平任教,妻子一人承担起哺育子女的重担,作者没有从正面着墨,而是回忆妻子为照顾孩子常常半夜起来,休息不足;即便临终前,妻子挂念不已的还是孩子们的将来;为了供自己求学,妻子甚至卖掉了自己的首饰;为了操持整个家庭,妻子承受、忍受了很多,但当自己假期回到妻
子身边,妻子还是笑脸相迎,不轻易说出自己的委屈。通过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细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温顺贤能、操劳终生的妻子形象。
7.何其芳《黄昏》写作特色08年4月考过
这篇散文在写作上颇有特色:首先是追求散文文字的色彩美。如前所说作者用文字的组合来安排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为记述一刹那的随想,寥寥几笔,就描摹出一个局部的场景,营造出朦胧、隐晦的情境,将一些哀婉或者忧郁的情愫巧妙地编织进那些精心设计的意境之中。其次是丰富的想象与比喻。在他的笔下,多出现“黄昏”、“晚秋’’这些时间和季节,往往写得迷离恍惚,渲染着世间的烦扰和愁苦。在这篇散文里,多有看似无直接关系的比喻,将抽象情感具象化。
其三是跳跃的意象。假若我们没有心灵的翅膀,便无从追踪《黄昏》里一个连着一个的梦,无法分清混杂在一起的梦中世界与现实世界。何其芳从《黄昏》开始,更喜欢跳跃地思维,不连续地意象,喜欢制造深奥的“谜”似的氛围,喜欢那似乎绝望而荒凉的独语。
8.巴金《爱尔克的灯光》“灯光”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和三种“灯光”的象征意味
文中的“灯光”意象具有浓重的抒情意味,一次出现过“一线微光”、“哈立希岛上的灯管”、“我的心灵的灯”等词语,“灯光”贯穿全文,把不同地点、时间的生活材料有机串联在一起。
故居门前的灯光“是阴暗中一线微光”,“并不曾照亮什么”。这灯光象征着不可避免走向没落的大家族;哈立希岛上的灯光,即姐姐爱尔克的灯光,是照路的灯,希望的灯,又是生活悲剧和你希望破灭的象征;“我心灵的灯”则是心灵的灯光,与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象征着对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9、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长宜子孙”的含义
“长宜子孙”原本是指旧式大家庭对家族未来的希望和期许,希望先辈建立起的家业,包括大家庭的伦理、礼仪以及财富能被妥善继承,并使儿孙们在先辈留下的基业中,继续享有富足、舒适的生活。这是大家庭为后辈儿孙设定的一种人生道路,也暗含着对青年人心灵与生命的桎梏。作为在黑夜里呼号的人,巴金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断控诉旧式大家庭给年轻人造成的痛苦,这恰恰和祖辈“长宜子孙”的愿望形成鲜明对比。巴金巧固叼:“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只要它只消耗在个人的享乐上面。”通过在自己大家族中几个青年身上发生的悲剧,巴金从理想和感情层面彻底否定了这条传统的“长宜子孙”的道路。
10.钱钟书《论快乐》文章阐述的人生哲理
快乐是短暂的,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对快乐的追求正是人生的精神力量之所在。
11、钱钟书《论快乐》“知性散文”的基本特色
一是文章旁征博引,增加散文的知识性。二是语言风趣幽默、蕴涵深刻。三是描摹人生,活灵活现;讽刺世态,淋漓尽致。
12.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特立独行”的含义
“特立独行”是指独特地立身行事,形容行为高洁,不随波逐流。文中是指猪不愿接受人为安排的生活,任性而为,最后为了逃避被人宰杀而逃跑成为野猪,王小波赞美猪的这些行为,表达了对盲从和谨小慎微的不满。
13、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
幽默是王小波一贯擅长的,因为人为的安排,猪的生活有了“生活主题”,却使猪非常痛苦,“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这种点题的俏皮话让人忍俊不禁。对猪的任性而为,作者由喜欢发展为敬佩,甚至要称其为猪兄(在这里折射的是插队生活的压抑状态)。几十个人围捕猪的场景,把捕杀者的气势、自己的心理活动、猪的躲避逃跑穿插在一起,生动而夸张。尤其文尾一段,王小波把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大大赞美一番,揭示的却是对盲从、谨小慎微的不满。在他的《知识分子的不幸》一文中,也着意谈到了生活的“安置”与“被安置”状态。王小波的幽默突出生存环境的荒谬冷酷,特别是用夸张拼凑的方法戏剧化地加强冲突与矛盾,令读者既感到荒诞滑稽又觉得沉重。有了幽默的表现手法,本文在内容上就处处看出反讽的味道。王小波对经验理性很是推崇,许多被习惯或无意识弄得稀里糊涂的问题,按照经验理性一推敲,立刻显示出荒谬来。反讽手法是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其言辞的表面意思和自己的真实意思完全相反,真实意思却藏在字里行间,读者自然明白。如作者表面上写母猪“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讽刺人对猪生活的干预。写领导开会对“猪”的“破坏春耕的坏分子”定性,是讽刺过去的年代政治上纲,打击面太广。
幽默是通过叙述和描写,使某种事物可笑甚至荒诞之处自然呈现,从而表现作者的看法观点。反讽是一种修辞手段,表面上的评价是提高而实际评价为贬低;或者表面评价是贬低而实际评价为提高。
第十章 现当代戏剧
14.《雷雨》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
《雷雨》的主题是复杂而深刻的。这是一部“社会问题剧”,它揭露了中国封建家庭的罪恶以及社会的不公。《雷雨》的人物塑造鲜明生动,繁漪既狂躁热烈、又阴鸷压抑的“雷雨的性格”,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最具魅力的文学形象之一。本剧在结构上也颇有特点:《雷雨》采用了回溯式写法将30年的变化集中在1天的时间,以现在的戏为主,把过去的戏和现在的戏结合起来写,把多重冲突交织在一起,且越来越紧张;剧情上还故意设置了悬念,用秘密的发现和情节突变来强化剧中的人物冲突;有的地方借某个人物的突然登场,制造短暂的延宕,引起读者的期待;剧本的序幕和尾声又增加了西方宗教的背景,给全剧平添了几分神秘与宿命的色彩。
15.《茶馆》图卷式的结构特色
《茶馆》不仅是中国现实主义话剧的经典,而且还以独特的戏剧结构,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佳作。结构上,老舍采取了编年史的写法,即图卷式的结构。三幕戏分别写了满清末年、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后这三个时代。按历史顺序写了旧中国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这种方法便于激发观众的历史记忆,分析与理解那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老舍在剧中还试用了民族曲艺形式——大傻杨的数来宝,贯穿于幕前与幕间,介绍各幕的时间变化,使全剧更加连贯顺畅,同时点明各个时代的特点。
16.《茶馆》“寓庄于谐”的语言特色
他把对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心和对善良者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这种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如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儿时的对话,“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初听引人发笑,细想叫人感叹,这句话给可悲可恨的某类国人画了像;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虽像玩笑话,却表现了他对动荡时局的强烈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时代的新旧杂处。《茶馆》中的语
言简短有力,个性味十足,写北京的人,说北京的事,纯用北京口语,称得上是中国话剧史上“京味儿”作品的典范。
17、《茶馆》中王利发的形象
剧中的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一个旧社会小商人的典型,剧中他说的话最多,出场的时间最长,在很多场合,他只是一个配角。他精明、干练、巧与处世、安分守己,一心想发家致富,但又软弱,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第一幕时,他才二十多岁,继承着父亲为人处世的信条:“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喜欢就不会出大乱子”。他苦苦地挣扎,想尽办法适应时代的潮流。第二幕,王利发在卖茶的同时,兼开公寓,连墙上的“醉八仙”画也改成时装美人的外国香烟广告,他也没有能力应付各种发动势力的敲诈勒索,改变不了茶馆每况愈下的局面。到了第三幕,茶馆已经破烂不堪,甚至被沈处长等官僚、地痞霸占了。王利发选择以自杀来控诉和反抗黑暗的年代。
第十一章 现当代小说
18.《狂人日记》“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07年10月考过
《狂人日记》是现代中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狂人”形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作品中用的的是象征的手法。表面言行狂乱的“狂人”,内心是最清醒的,是最早的觉醒者和反抗者。“狂人”在幻觉中发现从古到今“吃人”的普遍现象,“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可是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深入地揭示了封建制度文化的虚伪性;作品的更深刻之处在于,“狂人”还揭示了“被吃者”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吃人”的行列,又让大家都习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蕴涵着对封建伦理道德本质的揭示;最难得的是,“狂人”不仅大胆痛快地喊出了这一惊人的发现,而且提出了挑战:“从来如此,便对吗?”最后喊出“救救孩子!”渴求“真的人”出现。
19.《狂人日记》反讽结构:
《狂人日记》主体部分是用白话文写的,而前面的小序用的却是文言。小序提供了一些信息,如日记的由来、狂人康复后已经做官去了,以及对日记无关痛痒的评说等,这就造成了“小序”与“日记”之间的对立。白话语言载体里表现的是一个“狂人(非正常)的世界”,主人公却表现出疯狂的清醒,处处显示了对旧有秩序的反抗;文言载体却表现了一个“正常人的世界”,主人公最后成为候补(官员)。这样,小说文本就具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的结构。
20.《边城》中翠翠的艺术形象08年9月考过
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而翠翠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这个纯美少女的形象,代表了典型的“湘西人生”样式。她自然、健美、纯净、善良,从外表到内心都无比姣好。翠翠的天真纯洁在小说中表现为她的毫无机心的、超出一切世俗利害关系的爱情之中。翠翠之爱,是十分含蓄、朦胧的。围绕翠翠描述的宁静自足的生活,淳厚的人情美、人性美,正直朴素的民族性格,加上乡村风俗自然美的渲染,托出了作者心向往之的那块人类童年期的“湘西神土”。
21.《边城》牧歌情调
《边城》这部作品具有浓厚的牧歌情调。牧歌(pastoral)最早指古希腊人描写西西里岛牧羊人生活之诗。后来,人们便习惯于用“牧歌”来称谓这一风格的作品,他们是一些传统的田园诗,表达都市人对理想化的农牧生活的向往。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边城》的世界也具有乌托邦的色彩。如深受其影响的作家汪曾祺所言,“《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汪曾祺《又读边城》)。
22.赵树理《传家宝》“传家宝”释义与小说中两代妇女价值观的变化
小说中“传家宝”字面上指婆婆“李成娘”想传给儿媳妇的三件“宝贝”:一把纺车,一个针线框和一口装着破布的黑箱子,实际上是指老一代农村妇女身上不自觉地沉淀着的农村小生产者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压抑妇女的传统观念。儿媳金桂则是新一代女性的代表。她无论在生产观念、生活观念和伦理观念上都接受了新社会的样式,并且有着自主自强的生产、生活能力和自尊自信的精神面貌。当金桂把账本摊在婆婆面前时,人们看到的是新一代妇女挺起腰来向历史宣告新生活的开始。
23.赵树理《传家宝》金桂、李成娘形象的刻画手法
赵树理特别善于将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放到矛盾冲突中进行塑造,通过语言和行动展现人物性格,不作静止的心理描写。小说中,通过李成娘和金桂婆媳问的两次冲突——开篇关于如何摆放装有“传家宝”的黑箱子的争执和篇末关于“账本”交接的“斗法”,形象地刻画了李成娘自私、狭隘、缺乏面对新生活能力的老一代妇女形象,以及金桂自主自强、大气又充满斗争精神的新一代妇女形象。
其它:不在考纲中的题目:
1. 老舍《茶馆》“京味儿戏剧”的特点。08年9月/07年4月全部考过
(1)写北京人(2)说北京事(3)纯用北京口语
2. 举出曹禺三部经典剧作的名称,并说明曹禺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07年考过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雷雨》,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该剧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真正走向确立。奠定了曹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
第四篇:大学语文部分知识点小结
大学语文部分知识点小结
一、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305篇诗歌。2,《诗经》从各个方面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3,《诗经》在表现形式上以四言为主。4,多重章叠句,赋、比、兴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5,描写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6,《诗经》是现实主义的典范。
7、《氓》造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①男子的负心。②社会地位。③无子。④感情基础不牢固。⑤女性仪表方面的缺失。
二、封建社会初期文学
1,春秋末年,“士”作为知识分子阶层而兴起。
2、“士”来自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代表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到处讲学、游说,围绕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进行哲学的思辨,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不同的派别,互相论战。
3、在诸子百家中有代表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
4、它们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细想文化成果,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5、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进步的部分,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落后的腐朽的部分,则形成了国民性格的弱点。著名的诸子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
三、历史散文
1、春秋末年,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对史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如何总结历史经验,为当时的实惠斗争服务,是摆在历史学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3、一批新的历史著作便应运而生,表现在文学上便是历史散文的勃兴。
4、其代表作品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四、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诗体。
2、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
3、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由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崭新阶段。
4、突破凝固的四言句式,改造成以六字句为主的灵活句型,从而加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是诗歌体式的一大解放。
5、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是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五、论语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由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提倡尊重人格、珍视人生、蹈仁履义、恪尽伦理义务。孟子,战国中期邹国人,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六、解析《秋水》
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说明
1、世界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却是有限的。自满自足不仅没有根据,而且显得十分浅薄,只有到新的天地中去扩大自己的眼界,才能克服狭隘性和盲目性,才能永不自满,不断上进。它给人以学无止境的启迪,使人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力求上进。
2、写作艺术上采用欲抑先扬
3、对比手法
4、河伯与海神的对话,讽刺效果明显,5、文章还善用比喻、排比,说理形象生动,气势宏大,6、具有浪漫主义气势。
七、唐代文学述要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山水田园诗派:①由晋陶渊明开创。②以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为主。③盛唐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④王维精于描写自然景物,能寓情于景,新意 1
迭出。
3、边塞诗:①叙述唐王朝与其他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②有的是描绘边塞山川自然风貌的。③代表诗人是高适、岑参④慷慨苍凉、奇丽峻峭。
4、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5、温庭筠是晚唐诗人中写词最多的作家。他的词题材狭窄,几乎全是女人、相思之类,色彩浓艳,辞藻华丽,以致形成了他特有的“香而软”的风格。
6、简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①全诗以想象、夸张的手法将神话传说融于一体写景抒情。②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诗首、诗腹、诗尾反复出现来引导情感的爆发、延伸与收束,形成全诗的主旋律。③以句式的长短错落、音调的抑扬顿挫支配形式的纵横变化④由古及今、自秦入蜀、从自然环境到政治形式等内在脉络使得诗篇层次井然。⑤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7、****简析《长恨歌》***
①在艺术上是现实主义的深细描绘与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相结合②生动、完整、哀婉动人的故事性与浓烈、回环、缠绵悱恻的抒情性相结合。③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栩栩如生。④结构的细腻缜密。⑤语音音节上以律调融入乐府歌行,优美和谐,流畅匀称。
《长恨歌》的主题①爱情说,诗句有: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②政治说,诗句有: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③爱情说与政治说。注:要分别找一两句,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通俗的说也就是翻译一下。
八、宋代文学述要
1、李清照是北宋末年出现在文坛上的第一位著名女词人。
2、简析《前赤壁赋》的艺术特点
①本文所采用的主客体对话、抑客伸主是赋体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客对话,实是作者内心独白。②代表了作者思想矛盾的两个方面。③从结构看,全文以作者感情的三个起伏分成三个段落,从乐到悲,又转悲为乐,波澜起伏。④作者把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之美。⑤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九、现当代文学述要
1、现代派小说①小说发展的年份是1985年。②表现青年人的自我和个性。③它把“自我意识”置于“人的理想”的中心。④专情于形式的实验,把传统小说的重点“写什么”变为“怎么写”,掀起一种叙述方式的革命。⑤硫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
2、新写实小说①小说发展的年份是1985年。②主要描写对象是中下层群众,着重表现的是他们的日常生活。③创作主题上强调作家情感的客观、冷静④在生存观和价值观赏认同普通人的世俗观念。⑤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3.鲁迅作品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4.郭沫若的诗歌代表作有《女神》,戏剧代表作《屈原》。
5.矛盾小说的代表作是《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6.巴金的主要小说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简析《家》①《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具有反封建的鲜明主题。②作品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为背景,以封建大家庭高家为中心。③用现实主义的笔端。④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腐朽、凶残的本质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结局。⑤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他们的反抗斗争精神。
7.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戏剧有《茶馆》。
8。沈从文,代表作《边城》。
9.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话剧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话剧文学的成熟。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
十.张爱玲****重点*****
1。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①男女之间的小事情。②独特的比喻。③象征手法的运用。④苍凉之美。⑤首尾呼应。
2,她的代表作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⑥题材小,但是反映面广。⑦揭示了人性丑陋的一面。
三,封锁的象征意义:①封锁是日寇的一项政策,用各种借口对市区进行封锁。②象征人身不由己、进退维谷的生存状态。
十一,路遥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
分析高加林人物形象:远大理想(感情取舍)、压抑(自虐)。
分析巧珍人物形象: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起来、美丽、多情、善良、自尊、宽容、大度、善解人意(举例)。
十二,外国文学
1.分析哈姆雷特形象。
①复仇王子。②他是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人文主义者。③优柔寡断、妥协软弱,孤军奋战,脱离群众。④悲观、茫然,内心充满矛盾,悲剧王子,机智勇敢,理性智慧的一面最终刺杀了奸王,完成了复仇的使命。
2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多取自小市民的生活,自命名威纽约400万贫民的代表。他一生创作了300多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
3。易卜生,19世纪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之父。代表作品《青年同盟》、《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玩偶之家》。
4,《人间喜剧》:①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②他用编年史的方式把19世纪前半叶法国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与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交织在一起。③这是巴尔扎克矛盾的世界观的产物。④是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伟大胜利。⑤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农民》等。
5.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劳伦斯小说的创作主题①揭示和谴责工业文明和机器生产给现代人生活和精神带来的压抑与危害。②讴歌大自然的宁静、恬美。③追求人性的解放。④将社会批判和心理分析相结合。⑤善用象征手法。
补充:宝玉挨打的原因①.贾环设计陷害 对金钏投井添油加醋②与琪官私交好 惹忠顺王府的非议③最根本的 贾宝玉的叛逆思想。
十三.元明清文学述要
1.元代最杰出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他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家,是元杂剧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2.代表元杂剧最高成就的另一部佳作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3.明后期冯梦龙广泛收集宋元明三代话本、拟话本,变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合成“三言”。内有经他加工的明代拟话本七八十篇。“三言”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的社会现实和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感恩的艺术形象。凌蒙初受“三言”影响而写成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均不及“三言”。
4,《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以描写一个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
5,代表明代戏曲创作最高成就的是杰出传奇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
6.清小说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借花妖狐魅的有关描写,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寄托自己的孤愤,把我国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作者多借‘幽冥’之事,花妖狐魅影射现实,抒发孤愤,抨击腐败的科举制度,揭露贪官污吏、恶霸豪绅残害人民的罪行,歌颂被压迫者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7,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讽刺小说,它从抨击科举制度入手,对封建社会后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和社会丑恶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8,曹雪芹的《红楼梦》代表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9.李汝珍的《镜花缘》以幻想的形式描写海外世界,以朦胧的民主思想批判和讽刺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10。明末清初李玉等人共同创作的《清忠谱》,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歌颂了市民反抗暴政的斗争,11.清传奇的杰作当推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12.《三国演义》罗贯中写作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的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写作于元末明初;
《西游记》吴承恩写作于明朝中期;《红楼梦》曹雪芹写作于清朝的乾隆时期。
第五篇: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题
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按照音乐不同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灵活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初步形成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传统,奠定了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2、“风骚”—— “风”是指《诗经》,“骚”是指“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体诗——楚辞,《离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一形式创作的代表作,并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3、风雅颂——《诗经》的三种分类。风:各地的土风歌谣,地方音乐;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用于宗庙祭祀或重大典礼时的乐曲。
4、赋比兴——赋比兴指的是《诗经》中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赋:即不加修饰,直接地铺陈叙述。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借助其它事物作为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为后代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5、诗史——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歌集中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转衰的历史,把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表现了自己忧过忧民的思想,感情内在深厚,风格沉郁顿挫,号称“诗史”。他们以其现实主义的卓越成就,泽被后世,成为诗歌创作的光辉典范。
6、“双子星座”—— 在盛唐时期,出现了大量风格不同优秀诗人。其中李白和杜甫先后崛起,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千古的“双子星座”。李白诗歌热情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个人理想与社会显示的尖锐矛盾,感情奔放激烈,风格豪放飘逸;杜甫诗歌集中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转衰的历史,把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号称“诗史”,集中表现了自己忧过忧民的思想,感情内在深厚,风格沉郁顿挫。他们分别以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卓越成就,泽被后世,成为诗歌创作的光辉典范。
7、李煜——李煜,字重光,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李煜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后期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8、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之交,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她的词感情深厚,风格婉约,造语清新,后期作品写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尤其憾人心魄。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漫》等。
二、简答与分析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
“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内容。它是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划分的。“风”是先秦乐曲的通名,即指音乐曲调。“风”分为十五国风,“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160篇。“雅”即正,是符合朝廷礼仪规范的乐曲的名称,即朝廷正乐。“雅”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作者多为贵族。“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节奏比较舒缓。“颂”的本意是舞蹈的“形容”,舞蹈的“模样”。“颂”又分周颂、鲁颂、商颂。
2、《蒹葭》的含蓄朦胧美。
《蒹葭》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朦胧诗的鼻祖。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诗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恰恰是这份朦胧、这份不确定性,才使得作品流传至今,依然让人令人回味无穷。
词采用了比兴手法,交待时间和地点。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后两节进一步表明了“伊人”的不确定性。但诗人通过渲染出三幅深秋早上河边不同时间的背景,生动地描写了等待伊人,由于时间推移而越来越迫切的心情。
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诗的结尾是余音绕梁,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朦胧美、含蓄美。
3、《蒹葭》的意境美。
“《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有含蓄美、朦胧美、意境美等。其中意境美主要体现在作品多重叠合的架构上。
①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②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③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④“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4、《蒹葭》中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意优美而朦胧的抒情诗,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执著追求和求之不得的惆怅。
首的开篇通过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他日夜思念“伊人”。这“伊人”却“在水一方”,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却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惘的情致。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抒情主人公的执著追求和求之不得的惆怅之情得到了表现。
5、《蒹葭》一诗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赋、比、兴”是《诗经》创作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含蓄蕴藉、委婉曲折的风格。《蒹葭》一诗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非常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诗的首节前两句采用了比兴手法,交待时间和地点。“宛在”一词,灵空飞动,神来之笔,耐人无限遐思。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后两节和第一节的意思基本相同,只是换韵换字罢了。三章兴句,刻画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地,渲染出三幅深秋早上河边不同时间的背景,生动地描写了等待伊人,由于时间推移而越来越迫切的心情。
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你能哪几个方面来概括作品的美?
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b、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c、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a、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b、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c、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d、“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7、《长恨歌》中的情感与艺术特点。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复杂的、双重的,诗人白居易的态度也是矛盾的。这首诗既对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而废弃朝政荒淫误国,以致发生安史之乱,有批判;同时也歌颂了李、杨之间的爱情,特别是对杨贵妃的悲惨结局寄予了极大同情。
前半部分,对唐玄宗迷恋杨玉环,沉醉歌舞,招致安史之乱,很明显是谴责、批判的。从马嵬兵变、杨玉环被处死开始,诗人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从批判转向同情、乃至歌颂。李、杨的爱情最终以悲剧为结局。
《长恨歌》非常善于人物描写,刻划人物细腻传神。本诗塑造了李、杨两个人物形象。对李隆基,前半部分侧重写他贪恋美色。杨玉环死后,十分细腻地刻划了李隆基一年四季、日日夜夜地思念杨的刻骨铭心相思,写得催人泪下。对杨玉环的描写刻划,作者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突出她的美貌,二是写了杨的忠贞。从而更加突出了“长恨”的主题。
诗人“深于诗”还体现在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的表达方式上。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
8、《长恨歌》在叙事、写景和抒情上的和谐结合。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著名叙事诗。诗人自评时曾说“一篇长恨有风情”。诗歌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白居易擅长诗歌写作的手法:将写景、抒情,作者善于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写了唐玄宗求色和杨贵妃得宠的经过,叙述安史乱起、玄宗出逃、马嵬缢妃的事件,再描述唐玄宗晚年的凄清孤寂的生活和思念杨贵妃的情景,最后让杨贵妃在仙山中出现,表现玄宗与杨贵妃至死不渝的爱情。作者的叙事,不是纯客观的叙述,而是揉进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对唐玄宗荒淫误国、杨玉环恃宠而骄恃批判态度,对他们的爱情悲剧给予极大的同情。诗人或将人物的思想感情倾注于景物之中,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或选择富有特征的事物、景物,描写人物对这类事物或景物的感受来表现其内心世界。或者以乐景写哀,或者以哀景写乐。行宫的月色、雨夜的铃声、马嵬坡下的泥土、太液池中的芙蓉、未央宫里的杨柳,这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使唐玄宗不禁触景生情。正因为诗人是以情叙事,以情写景,并且使三者和谐地统一于全诗之中,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比较强的。
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
9、《长恨歌》的艺术特点。(1)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故事一开始叙述李隆基寻求美色、得到杨玉环的经过。描写了他们纵情恣乐的宫闱生活,以暗示这一悲剧产生的原因。作者叙述“安史之乱”爆发,使故事情节的发展陡生变化。贵妃身赴黄泉后,作者却以饱含同情的笔墨大肆铺叙李隆基于幸蜀途中、还京路上、及回到长安后一年四季、日日夜夜对杨贵妃的无穷思念,以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来推动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使诗波澜迭起,别开生面,有力地突出了“长恨”的主旨。最后虚构了贵妃谢恩、托物、寄词、申誓等情节,让整个故事在李、杨二人的
绵绵长恨中结束。围绕诗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整首诗的情节跌宕起伏,穷极变化,富有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充分体现了作者艺术构思之奇妙和想象力之丰富。(2)刻划人物细腻传神
①对李隆基,大部分内容都在刻划他对杨的相思刻骨铭心。多角度、多层次地描述了郁结在李隆基心头的深沉哀伤。十分细腻地刻划了李隆基无限思念的心理活动。
②对杨玉环的描写,作者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她的美貌,一是她的忠贞。(3)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作者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的需要,充分发挥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的长处,使它们既各尽其责,又互相配合协调,共同为表现主旨、刻划人物而服务。
10、《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复杂的,诗人白居易的态度也是矛盾的。这首诗既对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而废弃朝政荒淫误国,以致发生安史之乱进行批判;同时也歌颂了李、杨之间的爱情,特别是对杨贵妃的悲惨结局寄予了极大同情。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即第一段、第二段对唐玄宗迷恋杨玉环,沉醉歌舞,招致安史之乱,很明显是谴责、批判的。诗的开头“汉皇重色思倾国”,这“重色”二字就表明了“刺上”的意味。“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金屋妆成矫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对李隆基不理朝政、淫乐贪色显然是讽谕的。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还在欣赏歌舞,“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批判讥讽的态度显而易见。从马嵬兵变、杨玉环被处死开始,诗人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从批判转向同情、乃至歌颂。李、杨的爱情最终以悲剧为结局。白居易作为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对君王虽有所讽谕,但“忠君”思想是难以动摇的,李隆基作为君王,其爱情落得如此悲剧下场,诗人寄予深深同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从“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芙蓉如面柳面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这些诗句里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倾向。结尾部分诗人以丰富的想象虚构了杨贵妃亡魂再现的故事,这里也表现诗人对李、杨爱情的极大同情。
11、李煜的《浪淘沙》
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诗人怀着对痛失家国的无比悲愤之情,开篇就写下了“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用春寒和春雨惊醒正在做美梦的词人,来表现成为阶下囚之后的李煜处境的凄凉,也表达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对往日生活的深情留恋。梦中之欢和醒后之悲互为映衬,造成心理与时空的转换与交替。从实写现实之愁苦来造成反差,引出虚拟梦境之欢娱,突出自己被俘之“客身”竟做“贪欢”之美梦。正是通过“梦里”的“贪欢”,把词人内心深处虽然微弱但却顽强、不甘心死亡的生存意志艺术地表现出来。不着悲、愁字,却更突出了亡国被俘后的处境的可悲可怜。
词的下片直接抒发家国之恨,表现出词人极其复杂矛盾的心情。用“无限江山”饱含词人赞美、怀念之情;诗人多少物质享受和人间欢乐都曾发生在那一大片可爱的“无限江山”的江南故土上,如今却只能有片刻的梦想。何等的悲哀!“别时容易见时难”,用“容易”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饱含着绝望、诀别、留恋、希冀、缅怀、向往等丰富的情感。“流水落花春去也”表达出一切美好的往事都像大自然的规律一样一去不复返的绝望之情,又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词的结句“天上人间”,用对比的手法,将词人的余恨不尽、绝望之情、凄楚之境完全道出,构成了余味不尽的意境。
这首54字的小令,完全是诗人亡国之后切身的感受,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12、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引起了无数后人的共鸣。但李煜在《浪淘沙》中却说“别时容易见时难”。为什么?
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是多么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
达的正是这种情感。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这样的难于再见,不就是对词人的死刑宣判吗?这决不是一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情怨呻吟,而是对国破家亡的一种极其委婉而凄惨的呻吟和呼唤。饱含着绝望、诀别、留恋、希冀、缅怀、向往等丰富的情感。
14、《永遇乐》的表达手法。
此为李清照晚年所写元宵词,借流落江南孤身度过元宵佳节所产生的切身感受,寄托深沉的故国之思、今昔盛衰之感和身世飘零之悲。本此主要是运用对比的表达手法来表现词人情感。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第一问表达出诗人漂泊异乡的凄凉愁怀;第二问反映了晚景凄凉的心情;第三问反映出晚年生活动荡不安、祸福莫测的忧患。用客观景色的宜人反衬主观的不同感受: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因此虽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她去观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表面上是怕碰上“风雨”,实际是国难当前,早已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家国沦亡之感,跃然纸上。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词的下片,由写今转为忆昔。用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前六句极写往年京华热闹欢乐和浓厚兴致。“如今”以下折转到当前,憔悴神态,寥落心理,与往昔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两句看似淡泊自守,实则满腹辛酸,是一腔凄怨的总爆发。一方面耽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在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在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更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以他人反衬,益增悲慨。在这种反衬对比之中,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赋予了这首词以深刻的社会意义。
昔盛而今衰,物是而人非,是贯穿全篇的意脉。词人选择了两个不同时空的意象,两相对衬,既着力突出了自甘孤寂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时也借这种盛衰、哀乐的对比深化了主题。全词语言似信手拈来,平淡家常几近口语,浅易更显深情,通俗不伤雅致,体现了词人风格婉约,造语清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