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投笔从戎的故事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篇:投笔从戎成语
【成语】:投笔从戎
【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简拼】:tbcr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义词】:弃文就武
【反义词】:解甲归田
【歇后语】:秀才当兵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弃文就武
【英文】:renounce the pen and join the army
【法文】:renoncer à la vie civile pour la carrière des armes
【成语故事】:东汉初期,班超因为家贫靠帮官府抄写文件为生,供养老母。但是他觉得这样抄抄写写没什么出息。刚好北方匈奴侵汉,他把笔一扔,毅然报名参军,当了一名军官,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议与西域各国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投笔从戎 成语接龙
【顺接】:戎事倥偬 戎宣王尸 戎王使者 戎首元凶 戎马之地 戎马仓皇 戎马倥偬 戎马倥傯
【顺接】:狐裘蒙戎 墨绖从戎 启羞兴戎 弃笔从戎 投笔从戎 惟口兴戎 西落鬼戎 狐裘尨戎
【逆接】:冰炭不投 话不相投 胶漆相投 明珠夜投 明珠暗投 器鼠难投 气义相投 气味相投
【逆接】:投之豺虎 投井下石 投亲靠友 投传而去 投其所好 投刃皆虚 投卵击石 投壶电笑
第三篇:成成烽火之投笔从戎观后感
成成烽火之投笔从戎
黄显观
成成烽火之投笔从戎,在接到观看电影的时候看到这个名字,虽然还没有观看,但是从名字上我可以猜得出来应该是抗日战争题材,看了这场电影之后,感触很深,它向我们传递着一种正能量,一种爱国情怀,下面我从爱国情怀、、对党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这三个方面来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第一个方面是爱国情怀。我们可以从电影中看到,整部电影都散发着爱国的正能量,当国家遭到侵略时,除了军队的抵抗之外,成成中学的全体师生不管是校长还是作为学生代表的宏声、振和他们一直渴望参军,上到战场,去和侵略者抗争,它体现着一种敢于反抗侵略的无畏精神。作为中国人,在看到国家破碎、民族危亡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为拯救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个方面是对党的认识。在片中我们看到,贯穿整部影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管是军队还是学校,都有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影。在影片开头,在日本飞机轰炸太原的时候,那个主任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去就田宏声,这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党员那种崇高的革命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刚开始,振和、宏声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还是很片面的,他们只是从表面上去理解中国共产党,并没有从本质上了解党的性质、宗旨。但是在后来的慢慢了解中,他们知道,中国共产党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人民的政党,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党,这也坚定了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影片中我最佩服的是田宏声,原因很简单,他的父亲是国民政府高官,一般来说,他应该是很容易就加入国民党,而且靠着父亲的关系可以在国民政府里任职,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看到国民政府的无能,他列举了南京大屠杀、东三省沦陷等例子来说明,从而坚定了他对共产党的追求,虽然片中他没有第一批成为共产党员,但是我相信他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第三个方面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学生在性格上是很冲动的,想法很天真。他们只是在学校学到知识,但是对于眼下的局势并不了解,对于战争,他们更不了解。他们总以为救国就是靠着一腔热血上战场厮杀,但是他们没有考虑过自身的条件。自己作为学生,没有接触过任何的军事训练,没有对战争有起码的认识,空有诗书,但不会用于实践。
《成成烽火之投笔从戎》给我们传递了一种正能量,一种爱国热情,激励着我们不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
第四篇: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写写帮整理)
投笔从戎,报效祖国
我院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军
11月9日上午,我院报送的5名在校大学生,集中前往新余市民兵基地进行封闭式征兵体检,其中有一名同学身体检基本合格。
今年,征兵工作已全面展开,按照新余市军分区人武部征兵工作要求,学院学工处积极组织宣传,向学生讲解国家征兵工作的政策、法规,向学生发放宣传材料、讲解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优惠条件,退伍后的复学,优待安置以及入伍后培养使用等相关问题和政策。
随着近两年来,国家出台了在校大学生入伍保留学籍,复员后可以再次返校学习的新政策。这一政策出台后,极大地调动了怀有绿色梦想和报国之志、正在大学读书的部分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的积极性。他们想借此机会实现自己从军的愿望,也有的想凭借自己文化基础好的优势考上军事院校,当上军官,更好地报效祖国。
第五篇:班超投笔从戎(共)
班超投笔从戎
编辑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目 录
1原文 2译文 3词语解释 4文学常识 5文言文 6读本翻译 7后汉书 8班超简介 9兄长简介
1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后汉书·班超列传》。
2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内心孝敬父母,办事慎重,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来,他出使西方国家,最终立下功劳,封了侯,最后遇见一人,这人对他说:“尊敬的长者,你虽是一个平常的读书人,但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想问个究竟。这算命的指着他说:“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样的头颈,燕子会飞,虎要食肉,这是个万里封侯的命相。”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现在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因犯了过失而被免官。
班超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广礼节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来忽然就变得马虎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原因。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于是把西域的侍者召来,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西域侍者惊恐万状,把具体情况全部交代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众人说:“好。”刚入夜,就带领着官兵直奔匈奴人的营地。正遇上大风呼啸,班超让十个人带着鼓藏到敌人住房的后面,跟他们约定说:“看到大火烧起来后,你们一定要一齐击鼓大喊。”其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班超于是顺风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齐击鼓呐喊。敌人惊吓得乱了营。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烧死。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惧怕。
3词语解释
1、戎:军队。
2、扶风:汉朝郡名。
3、平陵:汉朝县名。
4、徐令:徐县县令。徐县,汉时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县一带。
5、彪:;指班彪。
6、修:讲究,重视。
7、内:内心。
8、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
9、执勤苦:干辛苦的事。
10、不耻劳辱:不以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耻: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耻。
11、涉猎:广泛的阅读。
12、固: 指班固,《汉书》的主要作者。
13、诣:到、往。
14、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错误。
15、为官佣书:给官府雇佣抄写书籍之类。
16、辍:停止。
17、它:其它。
18、志略:志气谋略。
19、傅介子、张骞:西汉人,均因出使西域立功封侯的人。20、安:怎么,哪里。
21、研: 同“砚”。
22、小子:对对方轻蔑的称呼。
23、竟:最终。
24、除:授予官职。
25、坐:犯罪。
26、使:派遣。
4文学常识
投笔从戎(tóu bǐ cóng róng)这已成为典故。班超投笔从戎是历史的美谈。后来他果真率领30多人奔赴西域制止了汉朝对匈奴的挑拨,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在西域活动前后达31年,封为定远候,如愿以偿。后人用《投笔从戎》来形容文人从军和弃文就武。
解 释 :投:扔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7章:“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要立刻~,以雪国耻。”
他像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义词 :弃文就武 反义词 :解甲归田 灯 谜 :秀才当兵
出 自 :《后汉书·班超传》 陆游<诉衷情> “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发奋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5文言文
班超,班固之弟也。少有大志,涉猎书传,能辩.永平五年,兄固被召,为校书郎,超与母随至京城。家贫,超为官佣书.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之赏,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后果奉使赴西域,竟立功封侯,史留名。
6读本翻译
班超是班固的弟弟。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立功封侯,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7后汉书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8班超简介
班超,字仲升,汉族,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班超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中文名:班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出生日期:公元32年 逝世日期:公元102年
职业:军事家、外交家 主要成就:出使西域,促进民族融合 父亲:班彪 哥哥:班固 妹妹:班昭 相关典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9兄长简介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