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亚北非动荡--形势与政策论文
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原因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内容摘要:自2010年年底以来,发端于突尼斯的动荡席卷了整个北非西亚地区,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动荡、内战还引来了法英等国家的军事打击,也门接近内战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北非西亚地区陷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时期,地区局势动荡不安。这种动荡局势出现的原因何在?对我国有哪项启示?
关键词:北非西亚 利比亚 社会动荡 启示
一、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
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内在原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具有条件性,当条件具备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具有必然性,北非西亚局势的动荡也不例外,表面看来其动荡是由一个失业大学生的水果小摊被城管没收愤而自焚导致的,其实这只是一个导火线,决不是真正的原因,究其原因,无非是由西亚北非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及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问题
(1)北非西亚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势必受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2)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还有贫富分化悬殊。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上物价飞涨,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就更为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为困难,致使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骤升。
(3)很多国家国内失业率非常高,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一家独大,埃及、沙特、巴林、约旦等国对美
国过渡依赖,利用美国提供的支持对抗经济改革的要求。因此,中东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但是,正如美国“对外关系协会”主席哈斯所言,埃及的革命 成功了,但是革命之前所有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一个得到解决。经济结构转
型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但是埃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这样一个政府;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显然埃及何时能拥有社会稳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2、政治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1)一个是强人执政,长期把持政权,如像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统治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30多年,卡扎菲更是统治利比亚40多年;第二个方面是世袭制,典型代表是沙特阿拉伯。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界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加之政府严重腐败,家族和朋党垄断利益,贪污严重,民怨沸腾,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 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与此同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却获得改善。2003 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已经上升。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一方面,以伊朗为基地的什叶派力量可能加强。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可能拉开同以色列的距离,缓和同伊朗的关系。
外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干涉可能加剧,中东人民独立自主的梦想破碎。外国干涉是中东地区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和战火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排除外国干涉也是阿拉伯复兴的前提之一。但是,长期政治动荡却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外国干预。目前,利比亚处于内战的边缘,要求国际社会军事干预的呼声很高。日前,阿盟已经同意国际社会设立禁飞区,限制卡扎菲政府的军事行动自由。若禁飞区提议最后得以落实,美欧再次继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对中东地区实施军事干涉。美国干涉和中东地区稳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难解悖论,美国为了获取稳定的石油供给,不断地干预中东政治以维持地区稳定,但是美国的干预却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动荡。因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长期干预,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把美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9 11”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再度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结果引发了更大的反美浪潮。此轮中东变局,引发地区权力平衡变化,美国核心利益受损,可能引起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3、文化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加上受殖民文化(或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所以思想文化“营养不良”,畸形发展。
(1)北非西亚很多国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奇高。
(2)有的国家大国心态很浓厚,或者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
(3)受长期的世界形势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在北非西亚地区发生了激烈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混乱。
4、宗教问题
从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看,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中东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其深刻历史根源,错综复杂,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可谓教派林立,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这就是中东动荡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二、对我国的启示
1、经济方面
(1)改善我国的经济类型避免经济结构单一化。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发展有计划的有条理的吸收外资,避免外向型经济的出现,使国家的经济命脉被人掌控。
(2)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发展中逐步缩小人民群众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避免经济的两极分化,减少贫富差距。完善财税制度,普及社会保障。
(3)鼓励自主创业,大力推行下岗职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减少下岗人员,降低下岗率。对农民工加大关注力度,切实解决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工资拖欠等问题。
2、政治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加大反腐力度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消除腐败土壤,建立健全预防腐败机制,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完善决策机制,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国家机关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文化方面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有选择的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受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坚决抵制低俗文化,减少其对青少年的危害。
4、宗教、民族方面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三、总结
研究他人教训,是为了警醒自己。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努力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国家地理》
[3] 百度百科地理频道-西亚、北非
[4] 百度知道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9170360.html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 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重庆邮电大学 自动化 形势与政策
摘要:阿拉伯世界由22个国家组成,覆盖西亚北非,盛产石油,扼守地中海重要运输线。从去年12月份以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西亚、北非国家相继发生了动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西亚、北非局势的动荡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西亚北非的动荡产生的结果不容小觑,无论对经济还是政治,无论是国内国外都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西亚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西亚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因此,西亚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
外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干涉可能加剧,中东人民独立自主的梦想破碎。外国干涉是中东地区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和战火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排除外国干涉也是阿拉伯复兴的前提之一。但是,长期政治动荡却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外国干预。美国干涉和中东地区稳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难解悖论,美国为了获取稳定的石油供给,不断地干预中东政治以维持地区稳定,但是美国的干预却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动荡。因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长期干预,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把美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9.11”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再度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结果引发了更大的反美浪潮。
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正成为全球经济的新震源,动荡不仅引发国际能源、金融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异常波动,而且也为“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增添新的不确定性。
1、国际油价将持续高位震荡
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石油供给的影响。目前所有抗议活动最为密集的国家(突尼斯、也门、埃及、利比亚和巴林)的总产量仅占全球供应量的3.4%。高盛研究报告也指出,如果**持续下去,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就可能升至105至110美元/桶之间,但若骚乱蔓延至沙特等中东大型产油国,油价就有可能创出纪录新高。
二是对全球石油运输的影响。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是世界经济的生命线。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更是世界贸易的动脉与咽喉,通过运河的航运吨位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90%以上。如果局势升级导致管道关闭,将需要使用油轮绕道非洲运输,使运输时间延长,并占用油轮运力,有可能推高目前全球运费率。综合来看,原油供应增量低于消费增量,再加上局势的动荡,国际油价将持续高位震荡。
2、进一步抬高通胀总水平
当前,全球各类基础商品价格在流动性、供给失衡以及突发因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加速上涨,通胀正有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蔓延的趋势,全球整体性通胀的特征愈发明显。目前新兴经济体平均通胀率提升到6%以上,并有向发达经济体蔓延的趋势。原油作为重要的基本原材料,其价格的飙升会把成本压力传导至产业链的中下游,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使各国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3、损害全球经济复苏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测算,预计,如果油价持续在每桶100美元以上,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负担。就以目前的油价来说,全球在石油上的支出可能会让GDP减少5%,或使全球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有所降低,会对脆弱的经济复苏造成伤害。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其实本身经济低迷,再加上本身失业率高企以及石油价格的高企,发达国家存在陷入“滞胀”的风险。
4、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容小视
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会对中国与两地区的贸易、投资、石油供给等方面产生影响(1)贸易方面,我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涉及矿业、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在埃及的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埃及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如果两地局势不稳,很可能使许多出口企业谨慎下单。
(2)投资方面,近年来,随着海外投资步伐的加快,中国公司加大了在非洲、中东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投资,积极参与到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非洲已跃居为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定,目前我国正全力组织力量开始撤出我国在利比亚的华侨以及企业派出人员,在政局动荡国家开展运营的企业可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损失。
(3)石油供应方面,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中国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其中,苏丹已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地,涵盖了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整个石油产业链。中东北非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
西亚北非的动荡可以说是阿拉伯国家各种日积月累的矛盾在合适的条件下集中爆发的结果。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以此为戒,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和启示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和启示
(zzu)从2010年底至今,西亚北非有关国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度不安的阿拉伯世界。发端于突尼斯的动荡席卷了整个北非西亚地区,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相继陷入了社会动荡。其中,利比亚发生了以北约为代表的外部势力干预的内战,原卡扎菲政府被推翻,领导人卡扎菲死于战火之中;突尼斯领导人出逃、埃及领导人穆巴拉克沦为阶下囚;也门,叙利亚局势紧张,处于内战边缘。此外,还有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到底是什么原因打破了西亚北非维持了30年的平稳局势?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借鉴和启示呢?
西亚北非同属阿拉伯国家,地缘相近,国情相似。首先,在政治上,西亚北非国家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问题。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世人皆知的强人政权即强人长期执政,比如突尼斯总统本·阿里执政了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了30多年,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更是执政长达42年;另一方面是政治世袭制度,典型的代表是沙特阿拉伯。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腐败问题严重,社会矛盾积重难返,人民群众利益得不到满足,对“政治独裁”严重不满,逐渐失去了耐心。其次是经济和民生问题。西亚北非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于世界市场,形成了以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可以说它们的经济就是石油。随着2007年金融危机的到来,国际石油市场需求疲软,石油出口受阻,对这些国家的经济产生了致命的打击。长期以来,上述国家由于政治腐败,漠视民生,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普通民众生活困苦。伴随着经济不景气而来的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尤其是青年人失业率更高,工资不涨但是物价却不断上涨等等问题,社会矛盾开始激化。第三是文化的相似性和互联网的发展。西亚北非国家同属阿拉伯世界,文化如出一脉,加上地缘邻近,以及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和影响范围,使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动荡得以迅速扩展。最后,不得不说的还有外部势力的介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打着“民族”和“革命”的旗号,通过经济制裁、扶植反政府势力、舆论影响、军事介入等方式,企图以自己的意愿改造阿拉伯世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局势更为复杂。
西亚北非国家的动荡不安,显示了国际社会局部地区冲突和矛盾加剧,西方国家企图染指改变他国政权和意识的企图是赤裸裸的。西亚北非国家的动荡和政权更迭的事实已经产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事件本身带给我国发展的启示。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十分关注西亚北非发生的政治动荡,但是我们人俄日,任何把中国同西亚北非发生政治动荡的国家相类比都是不正确的。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中,我国的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国力获得极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保持稳定。事实证明,我们选择的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从西亚北非的动荡中,可以看出,第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减少对出口产品和进口资源的依赖。第二,在内政和外交问题上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坚决抵制外国势力插手国家的内部事务。第三,要不断政治体制改革,在确保局面稳定的情况下,推进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使人民群众体会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感。第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主自尊心、自信心,团结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第五,发展现代化军事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努力一刻也不能放松。保持我国军事实力的威慑力,是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防止外部势力干涉的重要保证。
西亚北非持续的社会动荡带来的影响是广泛的,教训是深刻的,值得大家关注。中国的社会坏境是安定的,这种安定来之不易,在目前国际社会局部动荡,国家利益交织的时候维持安定也是不易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更加珍惜这种环境。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形势与政策——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2010年12月17日,在突尼斯西部的一个小城镇。该镇城管以无照经营为由,将一个26岁失业大学生在路边摆卖的水果蔬菜摊没收了。此举令那个大学生当即愤而点火自焚,最后这个大学生在医院不治身亡。此事一经如Facebook等新兴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立即在突尼斯引起了极大的骚动。随后骚动升级,最终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在这次全国性的骚乱中慌忙出逃。长期统治突尼斯的本·阿里政权正式宣布倒台,前后仅用了29天。国际媒体称此次骚乱为“茉莉花革命”。其后,“茉莉花革命”很快冲击到其他阿拉伯国家。埃及首当其冲,统治埃及长达30年的穆巴拉克在短短的18天后宣布下台。其他阿拉伯国家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包括我们熟悉是利比亚和叙利亚。那到底是什么令这些长期统治这些地区的铁血政权在瞬间土崩瓦解呢?这次令全世界震惊的“茉莉花革命”的前因后果又是怎样的呢?这次动荡又反映了哪一些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呢?我们应该从这次动荡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
纵观近百年来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我们发现这次空前大规模的动荡其实是存在着它的必然因数的。其原因可以大概概括为五点。
其一,体制僵化,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在的阿拉伯世界是全世界闻名的政治体制极端僵化的群体。其僵化的程度夸张点说,真让人不敢相信那是现代社会的国家。如果跟你说有一个国家领导人统治了这个国家长达几十年,并且该国的人民没有上街游行的权利,没有选举自己的当家的权利,甚至没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你会觉得这是现代社会的国家吗?你会觉得这个国家会长久吗?再问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方针没有立足长远的,健康的发展,而是一味依赖自己有限的资源,全国人民都不劳动,都在坐吃山空,你觉得这种发展模式是健康的吗?这些国家是有活力,有希望的国家吗?无可置疑,答案是否定的!而现今的阿拉伯国家正是这样的一种制度的国家。例如: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埃及长达30年;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统治突尼斯长达二十多年;而利比亚的领导人卡扎菲也统治了利比亚长达三十几年!其实这些国家只是阿拉伯世界的一个缩影而已,在22个阿拉伯国家里,政治体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强人长期把握政权,而且这些政权都是子承父业,比如穆巴拉克要把权力传给他的儿子贾迈勒,卡扎菲要传位给儿子赛义夫。这是一类政权。另一类就是君主世袭的国家。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沙特阿拉伯是以该国王室家族的名字命名的,国王家族就叫沙特家族。上世纪50年代初建立沙特王国的老国王去世后,王位就在第二代兄弟间传承,按长幼秩序轮到谁就是谁。现在的国王阿卜杜拉已经87岁了,目前等待接班的兄弟还有20多位,最小的也已经70多岁了。通过种种的这样的例子,阿拉伯世界政治制度的僵化程度可见一斑。正是因为存在着这种极端不合理的制度,骚乱或者可以说是“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迟早问题。因为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所说:“穷则思变”。现在的阿拉伯世界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几乎已经是穷途末路的了。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正如清末时期的中国!
其二:贪污腐败极为严重,引起社会的普遍不满。还是从阿拉伯世界典型的铁血强人穆巴拉克说起吧。穆巴拉克倒台后,有人估计他的身家最低也有50亿美元。而他的三位部长:旅游部长,住房部长,内政部长的身家都在20亿美元以上。一个政治家,却有着数以亿美元计的身家,这是什么概念?并且身家过亿美元的还不止一个人!这对于一个本来就不算很发达的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就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民党,极度贪污腐败的后果只有是被别人取而代之。贪污腐败是北非,西亚政客给自己挖的一个坟墓,“茉莉花革命”就是他们的丧歌。
其三:贫富差距不可想象。以埃及为例,数据表明:占埃及总人口20%的富裕阶层,占有社会财富的55%;而占有人口60%的低收入和贫困阶层,却只拥有社会财富的18%。社会的赤贫者只能靠国家长期补贴的大饼维持生活。而长期的补贴同样令埃及政府不堪重负。其实贫富差距是其僵化的政治体制的必然结果。权力高度集中于一小部分人手上,同时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的监督,注定会使社会财富向那一小部分人倾斜。而不断积累的财富又会使这种制度继续僵化,形成恶性循环。长久以来,最终突破了底层民众的底线。所以发生动荡是在所难免的!
其四:经济结构畸形,失业率奇高。众所周知,西亚是全世界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而对那些阿拉伯人来说,丰富的石油资源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的石油资源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丰富的石油资源也同时“养活”了他们的惰性。现实中,仗着自己丰富的石油资源,那些产油国的国民就翘着两手啥都不干了,只会依赖天然形成的石油和外国劳工,不劳而获,坐吃山空。在全世界出了名的“笨猪五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就是他们惰性的典型代表。由于国家的福利太好,他们不用劳动就能养活自己,所以有惰性是必然的。而最特殊的还算埃及。尽管埃及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没有像样的农耕条件,更不用说工业了。但就仗着那些神秘的金字塔,埃及的旅游业却异常的发达。再加上他们有世界上最重要之一的运河——苏伊士运河,每年的通河费就非常可观。所以尽管没有什么石油,他们也能干坐着不用干,等别人来养活自己。特别是埃及有一种特别差劲的文化传统,就是“小费文化”。那可是快到可耻的地步了。你不给小费,我就给你制造点麻烦。这不是翻版的黑社会吗?这样的环境在经济好的时候还过得去。现在突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没人给他们小费了,没人来养他们了,他们能不乱吗?
其五:新兴的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次**中,网络媒体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正是因为有facebook这样网站的广泛传播,才会有仅仅就29天推倒本·阿里政权,18天就推倒穆巴拉克政权的奇迹。其传播速度之快之广,是传统媒体远远做不到的。
前面已经说过,西亚是世界上储油量最丰富的地区。曾经就有人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现在储油量最丰富的地区出了那么大的事,这对世界的影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首先最起码收到最大影响的是该地区的普通老百姓。动荡让他们失去的和平安定的生活,甚至失去了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生命。其次是在该地区有重要利益的其他国家,中国就在这个行列之中。就拿利比亚来说,他们一打仗,中国就需要抛弃在那里投资了几十亿的工程,马上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把我们几万同胞接回来,并且第一次动用了空军。如果局势再这样恶化下去,中国可能要撤回更多的中国公民,更多中国投资的工程会收到影响。并且局势动荡会抬高国际油价,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
但凡事都会有好坏两面的。西亚,北非动荡虽然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世界的原有秩序,但其也带来了不少的好的一面。首先,动荡引起了阿拉伯世界一定程度的改革,有利于该地区更好的发展。而阿拉伯世界对新的发展模式的探索,有利于帮助我国化解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而最重要的是,西亚北非的动荡,吸引了西方强国的注意力,拖住了他们压制中国崛起的步伐,延长了我国的战略机遇期,有利于我国解决现在闹得很凶的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再者,阿拉伯世界政权的更迭,给我国创造了更多参与西亚石油开发大工程的契机,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机会在西亚立足。
其实这次北非西亚动荡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民生问题事关国家的安危!一个路边小贩扳倒一个铁血政权并不是一个偶然。唐太宗李世民早就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普通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能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稳,过得平安就好!但如果统治者连老百姓这些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能满足的话,那老百姓就会觉得他们不是自己想要的领导人,一旦这种情绪越积越烈,而有关部门不是及时排解,而是进行压制的话,那这个政权的末日也就快到了!西亚北非就是这样。而在这方面我国也有很多地方是做得不够好的。例如食品安全问题,例如房价,物价问题,例如官员腐败问题,等等等等这些问题无不不绷紧老百姓的神经。虽然这些问题还没有西亚北非那边那么严重,但也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防范于未然才是上策!
最后,希望中国政府勿走西亚北非的后路,及时,妥帖地处理好民生问题为广大的中华儿女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从而逐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迫切希望西亚北非的动荡能早日尘埃落定,还西亚北非人民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精选三篇
第一篇: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2010年12月中旬以来,西亚北非地区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多个国家局势动荡。具体情况是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出现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西亚北非地区进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
对于西亚北非的动荡局势,我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经济原因。
石油资源特别丰富,其依靠石油贸易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但是,这大笔财富不是掌握在全民手中,而是集聚在很少部分有权势的人手中。所以,贫富差距悬殊造成了社会矛盾,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全盘涌出来,特别是失业率、贪污腐败等增加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这些都成了导致了整个地区出现了动荡局面的重要原因。
第二:社会原因。
只要有一个国家出现了动荡,特别是出现了群众运动,周边国家同样会受到影响甚至是起到鼓舞鼓动作用,使得大批反对派都兴起推翻腐败政府的潮流,因此使得有些国家出现了内战。
第三:政治原因。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乘机介入和干涉使得西亚北非的局势更加复杂。同时出现了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在整个地区的恶性发展。比如3月份,西方英法美等国以落实安理会的决议为由开始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
一只北非的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掀起一场全球的风暴。来自OPEC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利比亚的“蝴蝶效应”正在迅速扩散。它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也波及到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因此,西亚北非虽然离中国路途遥远,但与中国的利益也休戚相关,此次动荡对整个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也不能避免。
本人经过分析后认为,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对中国短期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对我国成套设备出口、劳务输出等方面构成了较大隐患,这就需要我们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改善能源供应。整个西亚北非地区是中国目前劳务输出重要的海外市场,是中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的最重要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成套设备的进口国。因此,我们中国对于该地区的动荡局面持高度重视的态度对待,说难听点就是一旦美国等西方国家控制了北非乃至伊朗,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巨大的钳制作用。
在此,出现了这个动荡的国际形势,我们国家也需要自我审视和调整,借鉴与正视西亚北非的教训,不断完善国家的各个方面。以下是本人根据参考资料进行总结并得出的观点:
第一,在全球化时代,研究政治不能离开国际关系和国际环境,为了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要以全球化视野来研究中国政治,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西亚北非格局对世界经济政治来讲是一个扭结,如果不能很好理解西亚北非,就无法把握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反思中国民主政治前途。一国的民主政治根植于一国的历史文化、民主传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仁政”元素,应当借鉴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仁政”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建适应中国政治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模式,这种模式应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多元参与和协商政治等因素的高度整合和有机统一。
第三,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到关键时期,必须保持政治和社会的长期安全稳定,一旦发生大的社会震荡,极有可能被西方势力干涉甚至分割,损害到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反思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在确保政治稳定的前提下,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走渐进式的政治改革道路。
第四,研究国内国际政治的科研人员要拓展研究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密切关注国际重大事件,将中国政治发展纳入到全球经济政治发展格局中去考察。
因而我认为,中国在此次动荡的损失是有限且可控的。
一、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
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内在原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具有条件性,当条件具备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具有必然性,北非西亚局势的动荡也不例外,表面看来其动荡是由一个失业大学生的水果小摊被城管没收愤而自焚导致的,其实这只是一个导火线,决不是真正的原因,究其原因,无非是由西亚北非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及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问题
(1)北非西亚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势必受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2)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还有贫富分化悬殊。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上物价飞涨,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就更为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为困难,致使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骤升。(3)很多国家国内失业率非常高,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
2、政治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1)一个是强人执政,长期把持政权,如像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统治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30多年,卡扎菲更是统治利比亚40多年;第二个方面是世袭制,典型代表是沙特阿拉伯。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界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加之政府严重腐败,家族和朋党垄断利益,贪污严重,民怨沸腾,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3、文化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加上受殖民文化(或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所以思想文化“营养不良”,畸形发展。(1)北非西亚很多国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奇高。
(2)有的国家大国心态很浓厚,或者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3)受长期的世界形势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在北非西亚地区发生了激烈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混乱。
4、宗教问题
从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看,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中东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其深刻历史根源,错综复杂,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可谓教派林立,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这就是中东动荡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二、对我国的启示
1、经济方面
(1)改善我国的经济类型避免经济结构单一化。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发展有计划的有条理的吸收外资,避免外向型经济的出现,使国家的经济命脉被人掌控。(2)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发展中逐步缩小人民群众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避免经济的两极分化,减少贫富差距。完善财税制度,普及社会保障。
(3)鼓励自主创业,大力推行下岗职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减少下岗人员,降低下岗率。对农民工加大关注力度,切实解决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工资拖欠等问题。
2、政治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加大反腐力度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消除腐败土壤,建立健全预防腐败机制,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完善决策机制,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国家机关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文化方面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有选择的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受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坚决抵制低俗文化,减少其对青少年的危害。
4、宗教、民族方面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三、总结
研究他人教训,是为了警醒自己。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努力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二篇: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一、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
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内在原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具有条件性,当条件具备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具有必然性,北非西亚局势的动荡也不例外,表面看来其动荡是由一个失业大学生的水果小摊被城管没收愤而自焚导致的,其实这只是一个导火线,决不是真正的原因,究其原因,无非是由西亚北非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及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问题
(1)北非西亚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势必受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2)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还有贫富分化悬殊。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上物价飞涨,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就更为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为困难,致使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骤升。(3)很多国家国内失业率非常高,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
2、政治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1)一个是强人执政,长期把持政权,如像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统治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30多年,卡扎菲更是统治利比亚40多年;第二个方面是世袭制,典型代表是沙特阿拉伯。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界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加之政府严重腐败,家族和朋党垄断利益,贪污严重,民怨沸腾,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3、文化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加上受殖民文化(或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所以思想文化“营养不良”,畸形发展。(1)北非西亚很多国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奇高。
(2)有的国家大国心态很浓厚,或者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3)受长期的世界形势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在北非西亚地区发生了激烈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混乱。
4、宗教问题
从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看,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中东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其深刻历史根源,错综复杂,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可谓教派林立,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这就是中东动荡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二、对我国的启示
1、经济方面
(1)改善我国的经济类型避免经济结构单一化。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发展有计划的有条理的吸收外资,避免外向型经济的出现,使国家的经济命脉被人掌控。(2)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发展中逐步缩小人民群众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避免经济的两极分化,减少贫富差距。完善财税制度,普及社会保障。
(3)鼓励自主创业,大力推行下岗职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减少下岗人员,降低下岗率。对农民工加大关注力度,切实解决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工资拖欠等问题。
2、政治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加大反腐力度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消除腐败土壤,建立健全预防腐败机制,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完善决策机制,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国家机关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文化方面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有选择的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受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坚决抵制低俗文化,减少其对青少年的危害。
4、宗教、民族方面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三、总结
研究他人教训,是为了警醒自己。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努力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三篇: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1、局势说明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美国拒绝牵头利比亚军事干预,而且明确拒绝派出地面部队,一方面是不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再加一个烂摊子,另一方面奥巴马还面临着巨大的预算压力。北约内部至今存在着强烈的主和争吵,很多国家明显不想卷入利比亚内乱,大多时候是法国在唱独角戏。而没有美国的全力支持,法国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2、中东北非问题的根本原因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3、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政治影响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西北亚局势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国不能弱,落后就要挨打。
二是独裁不得人心,必须搞好适合自己国家的民主,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
三是国家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宁。必须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国民应当为了自己的国家富强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四是西方列强国家都是无耻国家。尤其对待其他国家的人民。像对待中东北非的阿富汗、伊朗、利比亚、也门等都 是这样。必欲置之而后快。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仍将持续,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是否将成为美国考虑的下一目标,还有待密切关注。但不久前我国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互联网煽动国内居民非法聚集,妄图引发“街头政治”,不能不说是个别人企图把乱局引向中国的一种尝试,对此我们应十分清醒、高度警惕。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证明,西方列强总想把地大物博的中国置于他们的掌控之中,一个自主、强大的中国永远是历朝历代各族人民的企盼。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与发展,正朝着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奋进,对此我们应十分珍惜,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与稳定
政治地震和地理地震让利比亚和日本都一时成为不宜进入和不可居住的危乱之邦,各国发出警告,建议本国国民不要前往旅游,正好印证了孔子的观点。和过去相比,不要说和孔子时代比,就是和这轮全球化之前的世界比,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在全球化世界生存的国家、公司、团体和个人来说,如果要从利比亚和日本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的话,那么就要认真地研究到底怎样降低全球化的风险,以及一旦危机发生,到底如何规避,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财富的损失?
面对利比亚危机,中国政府果断决定,大举、成功撤出在利比亚工作的3万多同胞,世界为之侧目。但是,当利比亚内战和西方盟军军事干涉利比亚之际,中国也开始计算在利比亚的损失。如果损失仅限于商业利益,不管数额多高,总是不要紧。问题在于,利比亚事件的中国撤退,具有严重的警醒之指标意义。不顾或者欠考虑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潜在政治、安全危险和危机,而有点鲁莽地大举商业进入,包括长期巨额投资,看来是要欠战略考虑的。
西方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评论也不是全部是尖酸刻薄,其中有一些经验之谈和劝诫之语。比如,一些西方研究中非关系的专家多次指出,中国并不会因为来自发展中世界,奉行不同于西方的外交政策,就在非洲有安全免疫力。西方公司和国家在非洲遇到的挫折和打击,中国也将遇到。外来势力要在非洲大陆站住脚,不是那么容易的。中国真正与非洲接触的大规模历史,尤其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相互依存,是最近50年,更确切说是过去十多年的故事。而欧洲人和西方人则不同,从罪恶的奴隶贸易开始,经过对非洲各方面的殖民,再到“非殖民化”和新的援助关系确立,却经历了500年的历史。
一个是500年,一个则是50年,不管中国外交政策和对非政策如何站立在道义的高点(支持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发展、支持他们走自己选择的而非外来势力强加的道路),只有50年的接触,中国对非洲的体验、知识,还是欠缺的、稚嫩的。在有些方面,有必要向欧美人学习关于非洲的知识,以及如何与非洲更好地打交道。
中国需要牢记我们的古老哲学“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更需要从当下的国际挫折中总结教训,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走出去”。
4、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利比亚**推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
由于**,目前估计减产幅度在100万桶/日。利比亚的内部**,一方面使得国外石油公司停产,欧美等国石油公司人员从利比亚撤出而造成减产;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受阻,且可能有部分管道或者设施受损,致即使平乱,其产能无法短期内得到恢复。从另外角度分析,即使卡扎菲被推翻,造成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由于各方势力存在矛盾,**无法中止,也将成为利比亚原油产量无法短期内恢复的关键因素。
3月3日沙特和美国均称,将动用剩余产能和战略储备来弥补利比亚的缺口。因为沙特的原油品质无法完全替代利比亚主要生产的轻质低硫原油,所以初步估计利比亚减产幅度在125万桶左右,将动用沙特30%的剩余产能。
中东北非紧张局势继续扩散,推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纽约原油逼近每桶100美元,布伦特原油逼近110美元,并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毕竟当一个月前埃及爆发**时,市场并未预期到利比亚的局势会变得如此严重。
4.2 高油价下推进我国采掘业以及新能源发展 尽管我国石油及其产品的价格目前受到严格管制,但油价调高对于相关企业的业绩产生影响,原油价格上涨对其相当有利。
在传统能源不断涨价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加大投入转向新能源的研发和生产,包括太阳能、风能、乙醇汽油等。在早期这些行业或许还需要政策扶植,但是“百元油价”时代已经给它们带来了商业上的需求,原先的概念在经过油价上涨之后变成了真实的价值。
4.3 油价走高对于经济指标的影响不可小觑
我国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之一,经济发展对石油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强。我国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量远远不够自身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就成为必然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在加强。
对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至120美圆桶,或可导致国内基础产品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农产品、铁路及运输行业。
结语:
什么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在中东地区没有发生?我思考了很久,还是邓小平讲得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过去30多年,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提交本次人代会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看,我们国家在继续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会更加重视民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
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正确的选择。中国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