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西亚北非乱局的思考》(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2:4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西亚北非乱局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西亚北非乱局的思考》》。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西亚北非乱局的思考》

关于西亚北非乱局的思考

------从西亚北非的**看中国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北非西亚局势动荡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内在原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具有条件性,当条件具备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具有必然性,北非西亚局势的动荡也不例外,表面看来其动荡是由一个失业大学生的水果小摊被城管没收愤而自焚导致的,其实这只是一个导火线,决不是真正的原因,究其原因,无非是由西亚北非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及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问题

(1)北非西亚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势必受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2)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还有贫富分化悬殊。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上物价飞涨,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就更为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为困难,致使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骤升。(3)很多国家国内失业率非常高,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

2、政治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1)一个是强人执政,长期把持政权,如像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统治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30多年,卡扎菲更是统治利比亚40多年;第二个方面是世袭制,典型代表是沙特阿拉伯。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界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加之政府严重腐败,家族和朋党垄断利益,贪污严重,民怨沸腾,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3、文化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加上受殖民文化(或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所以思想文化“营养不良”,畸形发展。

(1)北非西亚很多国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奇高。(2)有的国家大国心态很浓厚,或者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

(3)受长期的世界形势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在北非西亚地区发生了激烈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混乱。

4、宗教问题

从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看,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中东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其深刻历史根源,错综复杂,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可谓教派林立,比如:大家可能都知道,伊斯兰教分为两大派别——逊尼派和什叶派,逊尼派是多数派,世界约15亿穆斯林人口中90%属于逊尼派。阿拉伯世界有两个国家是什叶派人口占多数的,一个是伊拉克,什叶派占总人口的60%,另一个就是巴林,占70%。巴林人口只有70多万,但有50多万是什叶派。而巴林掌权的却是少数人信仰的逊尼派,而正因为这样,造成了多数信仰什叶派的人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经济地位权利。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这就是中东动荡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西亚北非的**在某些方面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1、经济方面(1)我国应该加强宏观调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缩小贫富差距,减小两级分化。在分配中注重公平与效率更加注重公平。出台相关政策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减少大学生的失业率,使大学生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大力推行下岗职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减少下岗人员,降低下岗率。

(2)经济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所以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国民的经济效益,有效的调控房价物价的上涨,使老百姓有房住,住得起房。“安居房”就是国家执行的一个很好的措施。(3)社会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国家应该保障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2、政治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加大反腐力度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消除腐败土壤,建立健全预防腐败机制,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完善决策机制,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国家机关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文化方面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有选择的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受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坚决抵制低俗文化,减少其对青少年的危害。

(3)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努力贯彻实行各民族平等互助共同繁荣,实现各族人民的友好团结。

第二篇:西亚北非动荡--形势与政策论文

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原因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内容摘要:自2010年年底以来,发端于突尼斯的动荡席卷了整个北非西亚地区,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动荡、内战还引来了法英等国家的军事打击,也门接近内战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北非西亚地区陷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时期,地区局势动荡不安。这种动荡局势出现的原因何在?对我国有哪项启示?

关键词:北非西亚 利比亚 社会动荡 启示

一、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

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内在原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具有条件性,当条件具备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具有必然性,北非西亚局势的动荡也不例外,表面看来其动荡是由一个失业大学生的水果小摊被城管没收愤而自焚导致的,其实这只是一个导火线,决不是真正的原因,究其原因,无非是由西亚北非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及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问题

(1)北非西亚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势必受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2)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还有贫富分化悬殊。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上物价飞涨,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就更为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为困难,致使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骤升。

(3)很多国家国内失业率非常高,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一家独大,埃及、沙特、巴林、约旦等国对美

国过渡依赖,利用美国提供的支持对抗经济改革的要求。因此,中东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但是,正如美国“对外关系协会”主席哈斯所言,埃及的革命 成功了,但是革命之前所有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一个得到解决。经济结构转

型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但是埃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这样一个政府;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显然埃及何时能拥有社会稳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2、政治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1)一个是强人执政,长期把持政权,如像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统治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30多年,卡扎菲更是统治利比亚40多年;第二个方面是世袭制,典型代表是沙特阿拉伯。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界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加之政府严重腐败,家族和朋党垄断利益,贪污严重,民怨沸腾,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 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与此同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却获得改善。2003 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已经上升。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一方面,以伊朗为基地的什叶派力量可能加强。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可能拉开同以色列的距离,缓和同伊朗的关系。

外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干涉可能加剧,中东人民独立自主的梦想破碎。外国干涉是中东地区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和战火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排除外国干涉也是阿拉伯复兴的前提之一。但是,长期政治动荡却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外国干预。目前,利比亚处于内战的边缘,要求国际社会军事干预的呼声很高。日前,阿盟已经同意国际社会设立禁飞区,限制卡扎菲政府的军事行动自由。若禁飞区提议最后得以落实,美欧再次继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对中东地区实施军事干涉。美国干涉和中东地区稳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难解悖论,美国为了获取稳定的石油供给,不断地干预中东政治以维持地区稳定,但是美国的干预却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动荡。因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长期干预,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把美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9 11”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再度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结果引发了更大的反美浪潮。此轮中东变局,引发地区权力平衡变化,美国核心利益受损,可能引起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3、文化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加上受殖民文化(或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所以思想文化“营养不良”,畸形发展。

(1)北非西亚很多国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奇高。

(2)有的国家大国心态很浓厚,或者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

(3)受长期的世界形势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在北非西亚地区发生了激烈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混乱。

4、宗教问题

从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看,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中东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其深刻历史根源,错综复杂,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可谓教派林立,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这就是中东动荡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二、对我国的启示

1、经济方面

(1)改善我国的经济类型避免经济结构单一化。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发展有计划的有条理的吸收外资,避免外向型经济的出现,使国家的经济命脉被人掌控。

(2)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发展中逐步缩小人民群众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避免经济的两极分化,减少贫富差距。完善财税制度,普及社会保障。

(3)鼓励自主创业,大力推行下岗职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减少下岗人员,降低下岗率。对农民工加大关注力度,切实解决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工资拖欠等问题。

2、政治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加大反腐力度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消除腐败土壤,建立健全预防腐败机制,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完善决策机制,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国家机关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文化方面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有选择的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受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坚决抵制低俗文化,减少其对青少年的危害。

4、宗教、民族方面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三、总结

研究他人教训,是为了警醒自己。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努力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国家地理》

[3] 百度百科地理频道-西亚、北非

[4] 百度知道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9170360.html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 西亚北非

《形势与政策》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及启示

2010年12月,发生在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和骚乱,随后在埃及、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整个西亚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这次动荡的产生及蔓延具有关键性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造成北非动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西方势力的干涉,这是引起动荡的深层原因。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美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是实施“大中东计划”的主要载体。如标榜为非政府机构,但其资金却有国会拨款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在突尼斯、埃及、约旦、科威特、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均十分活跃,蛊惑穆斯林教派内斗,培植新的替代力量,策划在北非和中东掀起一系列的政治**。

为了让美国的民主改造计划顺利实现,奥巴马政府极为重视现代网络技术,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在中东北非地区煽风点火,大力煽动该地区民众的不满情绪,使这种情绪迅速在中东地区延伸,并大肆推行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从而导致本来限于少数国家局部地区的政治抗议活动得以迅速蔓延。

二是中东北非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是引起动荡的内在原因。

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境,由经济困境导致的社会问题也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这是此剧变的根本原因。

北非国家的长期存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终身制,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强人长期把持政权,另为一类是君主世袭的君主制国家家族统治。极端僵化独裁的国内政治体制也是引起北非动荡的原因之一。

中东地区的政府腐败问题严重,青年就业形式严峻,对于社会问题政府不进行疏导和解决,而是进行压制,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社会问题严重,解决措施不当导致了矛盾的激化。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西亚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一家独大,埃及、沙特、巴林、约旦等国对美国过渡依赖,利用美国提供的支持对抗经济改革的要求。因此,中东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但是,正如美国“对外关系协会”主席哈斯所言,埃及的革命成功了,但是革命之前所有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一个得到解决。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但是埃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这样一个政府;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显然埃及何时能拥有社会稳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历史证明,经验教训是应该总结的。纵观当前西亚及北非国际形势,回观我国国内的经济政治环境我想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经济要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前提是要有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而安定的政治环境有赖于执政者的执政能力,也就是说执政者在能否未人民谋求更多的利益的问题上能否让人民满意。历史的社会动荡、西亚北非的当前局势告诉我们作为执政者就应该最大限度的未人民谋求利益否则的话就应验了唐太宗的那句老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前我国国内在某些地方、某些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不和谐的因素,但是这些局部的问题是可以透过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解决的。这也是在敲打某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的时候应该是百分之百的、而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民满意了、我们的政府才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的政府才能提供一个经济迅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第二、在内政、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事实上国际失误之所以错综复杂其间接原因是由于国际外部势力的干预。

第三、民主政治根植于一国的历史文化、民主传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仁政”元素,应当借鉴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仁政”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建适应中国政治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模式,这种模式应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多元参与和协商政治等因素的高度整合和有机统一。再次,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到关键时期,必须保持政治和社会的长期安全稳定,一旦发生大的社会震荡,极有可能被西方势力干涉甚至分割,损害到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第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在确保政治稳定的前提下,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走渐进式的政治改革道路。

第五、研究国内国际政治的人员要拓展研究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密切关注国际重大事件,将中国政治发展纳入到全球经济政治发展格局中去考察。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正确的判断国际形势,是我国在国际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 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重庆邮电大学 自动化 形势与政策

摘要:阿拉伯世界由22个国家组成,覆盖西亚北非,盛产石油,扼守地中海重要运输线。从去年12月份以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西亚、北非国家相继发生了动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西亚、北非局势的动荡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西亚北非的动荡产生的结果不容小觑,无论对经济还是政治,无论是国内国外都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西亚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西亚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因此,西亚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

外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干涉可能加剧,中东人民独立自主的梦想破碎。外国干涉是中东地区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和战火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排除外国干涉也是阿拉伯复兴的前提之一。但是,长期政治动荡却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外国干预。美国干涉和中东地区稳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难解悖论,美国为了获取稳定的石油供给,不断地干预中东政治以维持地区稳定,但是美国的干预却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动荡。因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长期干预,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把美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9.11”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再度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结果引发了更大的反美浪潮。

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正成为全球经济的新震源,动荡不仅引发国际能源、金融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异常波动,而且也为“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增添新的不确定性。

1、国际油价将持续高位震荡

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石油供给的影响。目前所有抗议活动最为密集的国家(突尼斯、也门、埃及、利比亚和巴林)的总产量仅占全球供应量的3.4%。高盛研究报告也指出,如果**持续下去,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就可能升至105至110美元/桶之间,但若骚乱蔓延至沙特等中东大型产油国,油价就有可能创出纪录新高。

二是对全球石油运输的影响。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是世界经济的生命线。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更是世界贸易的动脉与咽喉,通过运河的航运吨位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90%以上。如果局势升级导致管道关闭,将需要使用油轮绕道非洲运输,使运输时间延长,并占用油轮运力,有可能推高目前全球运费率。综合来看,原油供应增量低于消费增量,再加上局势的动荡,国际油价将持续高位震荡。

2、进一步抬高通胀总水平

当前,全球各类基础商品价格在流动性、供给失衡以及突发因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加速上涨,通胀正有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蔓延的趋势,全球整体性通胀的特征愈发明显。目前新兴经济体平均通胀率提升到6%以上,并有向发达经济体蔓延的趋势。原油作为重要的基本原材料,其价格的飙升会把成本压力传导至产业链的中下游,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使各国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3、损害全球经济复苏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测算,预计,如果油价持续在每桶100美元以上,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负担。就以目前的油价来说,全球在石油上的支出可能会让GDP减少5%,或使全球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有所降低,会对脆弱的经济复苏造成伤害。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其实本身经济低迷,再加上本身失业率高企以及石油价格的高企,发达国家存在陷入“滞胀”的风险。

4、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容小视

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会对中国与两地区的贸易、投资、石油供给等方面产生影响(1)贸易方面,我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涉及矿业、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在埃及的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埃及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如果两地局势不稳,很可能使许多出口企业谨慎下单。

(2)投资方面,近年来,随着海外投资步伐的加快,中国公司加大了在非洲、中东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投资,积极参与到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非洲已跃居为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定,目前我国正全力组织力量开始撤出我国在利比亚的华侨以及企业派出人员,在政局动荡国家开展运营的企业可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损失。

(3)石油供应方面,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中国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其中,苏丹已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地,涵盖了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整个石油产业链。中东北非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

西亚北非的动荡可以说是阿拉伯国家各种日积月累的矛盾在合适的条件下集中爆发的结果。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以此为戒,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通过中东北非乱局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世界的声音

——通过中东北非乱局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摘要:当今时代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稳定。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局部冲突热点问题此起彼伏。近日利比亚战争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通过利比亚乱局更深一步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了解我国应对复杂政局的措施。

关键词:利比亚战争、国际局势、中国发展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近日中东北非的利比亚乱局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通过利比亚看世界,更深一层认识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解读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的发展步伐。

一、利比亚乱局

1、战争爆发 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原本是利比亚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 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2、战争原因

对于该国**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利比亚战争,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其原因归结有两点:

(1)利比亚目前在世界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这是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2)利比亚虽然富裕,可是他的军事力量相 当落后,多国部队用先进的武器去攻打他时没有还手的能力。

3、深度分析

外国观察家认为,美英法虽各有自己的算盘,但它们也有共同目的:利用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举事的难得机遇,推翻对西方来说一直是如鲠在喉的卡扎菲政权;向利反对派提供支持,为其一旦上台后在该国谋取更大石油利益埋下伏笔。

4、由利比亚看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的原因(1)重要的战略地位;

(2)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匮乏的水资源;(3)宗教民族冲突;(4)历史上的种族矛盾;

(5)大国为谋求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而作出的干预。

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利比亚局势所反映出的国际局势的若干征兆却值得人们深思。

1、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总体保持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非传统型安全威胁上升,其中恐怖主义尤为突出。去年一年全球就发生了近1700起恐怖事件。

国际社会还面临武器扩散、环境恶化、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的严峻挑战。能源安全、资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信息安全和运输通道安全等也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2、世界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60多亿人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于2500多个民族,讲着6000多种语言。有名目繁多的宗教,也有许多无神论者。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互借互鉴。

个别国家反其道行之,竭力要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这是对别国人权的侵犯,违背了民主潮流,也导致世界上一些地方矛盾激化。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化加深,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这一趋势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世界多极化。

4、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进步。

但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近日的利比亚乱局又吸引了世界人的目光

三、我国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政局

面对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提升国际地位,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势在必行。

(一)改善在亚太多边关系中的现实处境

1、在东翼,稳住朝鲜和日本

2、在西翼,努力发展中印关系

(二)构造以中俄关系为核心的欧亚大陆战略

1、将运筹中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

2、构筑欧亚大陆友好中间地带

(三)提升在亚太及世界大国中的战略地位

1、必须下决心解决台湾问题

2、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3、必须加强岛内工作

(四)从全球利益角度构建中美关系

1、要以两手对两手,争取双赢,避免双损

2、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扩大共识,减少对抗

3、要突出核心利益,减少美对我解决台湾问题的干涉(五)推动多极化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要继续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建立和促成区域性合作组织,营造更为宏大的地缘战略格局,使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获取更为深刻的地缘战略力量

四、结语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机遇挑战并存。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让世界充满欢笑的声音。

下载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西亚北非乱局的思考》(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西亚北非乱局的思考》(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和启示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和启示 (zzu) 从2010年底至今,西亚北非有关国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度不安的阿拉伯世界。发端于突尼斯的动荡席卷了整个北非西亚地区,埃及、利比亚、也门,叙......

    形势与政策---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精选五篇)

    形势与政策——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2010年12月17日,在突尼斯西部的一个小城镇。该镇城管以无照经营为由,将一个26岁失业大学生在路边摆卖的水果蔬菜摊没收了。此举令那......

    形势与政策---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精选三篇

    第一篇: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2010年12月中旬以来,西亚北非地区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多个国家局势动荡。具体情况是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

    形势与政策:西亚北非动荡的看法和见解

    2010年12月中旬以来,西亚北非地区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多个国家局势动荡。具体情况是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出现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

    西亚北非局势论文

    北非西亚的局势以及反思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在亚洲西端、非洲北侧中东,抗议示威、暴力冲突如惊涛骇浪,滚滚而来,掀翻了一个又一个老牌政权。突尼斯的本·阿里亡......

    西亚北非动荡对中国的启示(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及启示 内容摘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局势具有关键性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推行“大中东计划”,极力渗透美国式民主,宣扬“......

    中东北非形势与政策

    中东北非形势与政策报告 中东北非**有其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件发生的时间、引发**的直接诱因都具有偶然性,并不是蓄谋已久或外部势力长期策划......

    中东乱局及其成因——形势与政策论文(共5则)

    一、历史照亮明天——纪念中国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 二、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三、中东乱局及其根源中东乱局及其根源 在写作本篇论文之前,我仅代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