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
心存荣誉,队兴我荣
“荣誉感”这是心理学范畴的词汇,例如“纪念抗战大阅兵”、“女排夺冠”此时此景为什么我们都会被一种令人血脉偾张的精神力量胀满胸膛?为此,我向小队员们做了有关“荣誉感”的问卷调查。有的队员说:“平时没有,一旦我们中队的队员挨欺负了,瞬间就有了。”有的队员说:“看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讲小红军的故事,我哭了,做为新时代党的预备队我很自豪。”……这些稚嫩的想法道出了“荣誉感”的真谛,既是归属感和光荣感。然而当战火与革命歌曲渐渐远去,红领巾给予新一代少先队员的荣耀感随着时间逐渐淡化。为了在队员心里种下一颗荣誉的种子,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珍爱红领巾”,近年来有很多少先队员佩戴拉链式红领巾,甚至有的队员认为每天佩戴红领巾是一种负担。为此我开展了“珍爱红领巾,热爱少先队”系列活动,首先通过队会的形式重温少先队队史和入队誓词。90多年来在党的带领下不懈奋斗、不断发展的少先队历史,就是培养队员党团队相衔接的组织意识,培养队员光荣感和归属感的最好教材。一声声嘹亮的队歌、一个个庄重的队礼、一面面星星火炬队旗、一句句响亮的呼号,唤起队员们对少先队组织的向往和依恋,让队员们认识到少先队是一个光荣的组织,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少先队员而自豪。在升旗仪式上开辟了“少先队知识小讲堂”、抓住入队前教育,在新队员中开展“抚摸胸前红领巾”等活动进一步使队员们心中的荣誉感升温,进而发自内心地觉得佩戴红领巾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并时刻提醒自己要对胸前的红领巾负责,不要做有损红领巾荣誉的事情。
二、“亲近红领巾”,开展各种体验教育活动,培养少先队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学校,开展“讲故事大赛”,现在的孩子对偶像如数家珍,却没有几个能说出英雄人物的名字。通过创编和演讲革命先驱、时代先锋和少年英雄的故事等等,把少先队组织意识教育的“大道理”转化为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儿童化的“小故事”,让队员从中受到教育与激励。在家庭,开展了“今天我当家”活动,把当一天家长作为扮演的角色,负责洗衣、做饭、理财等具体事务。这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学会了孝敬父母,学会了生活自理,这些小事悄悄地培养了队员们的家庭责任心和荣誉感。在社会,开展“我是小交警”活动,当队员们穿上警服,腰杆笔直指挥交通时,当队员认识到自己肩上的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时,心中的荣誉感油然而生。
三、“高举红领巾”,少先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激励与交流。每一次激励评价,都会给队员增加一份自信,使他们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身为少先队员的荣誉感自会逐渐培养起来。我校的表彰激励制度坚持面向全体少先队员。首先是针对个人的“校园之星”评比:每月评选出10名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校园之星”在升旗仪式上走红地毯进行统一表彰,制作“校园之星荣誉墙”,进行全校公布,倡导参与就是进步,进步就要奖励,让队员“人人有向上的追求,天天有攀登的动力,日日有成功的喜悦。”真对集体的“星级中队”评比:通过对中队和队员的考核,每周成长值满分的中队可以获得一颗星张贴在星级中队评比台,每月对得星最多的中队进行表彰。创建优秀队集体的过程就是培养少先队员集体观念、组织意识,增强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可、热爱、尽责、向心的过程,是增强少先队员少先队组织光荣感和归属感的最佳途径。
少年强则国强,国强则无惧,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少队员的荣誉感,关系着民族的兴衰。无论校园的围墙外如何物欲横流,我们——少先队辅导员,作为信仰的传道士,仍要坚持开原汁原味的队会,开展一些队员看得见能参与的小活动,将理想和希望传承,让红领巾映衬着国旗永远在校园里飘扬。
第二篇: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让责任感在少先队员心灵扎根
——浅谈少先队员的荣誉感与责任心的培养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少先队组织的重要性以及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描述少先队员的责任心与荣誉感的现状,从加强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入手,建立如何培养少先队员荣誉感和责任心的观点,进而一一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少先队员 荣誉感 责任心
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桥梁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它是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祖国兴旺发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培养出合格的少先队员是辅导员及服务于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然而,在崇尚和谐,建设责任社会的的当今时代,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责任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立足“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需要,是我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少先队员荣誉感和责任心的现状及其联系:
现代青少年普遍缺乏责任感,有许多少先队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责任感。在面临问题或遇到困难时,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自己却是民则保身。同样的,荣誉感在很多少先队员心目中也面临窘迫的境地,很多青少年渐渐抛开了精神收获,慢慢地去追求更多的物质奖励。因此,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是极其重要。
然而荣誉感和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密切联系的。荣誉是一个人在尽到自己的责任之后才能获得的,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只有在任心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较强的荣誉感;而荣誉感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人的责任心,一个人在获取了崇高的荣誉之后,他的责任心必然受到启发。给人带来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有时可以 1 获得巨大无比的责任心。因此荣誉感和责任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他们是相辅相成。
那么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呢?
一、亲近红领巾,了解队知识,增强少先队员的荣誉感与责任心。
(一)发挥入队仪式的阵地,让红领巾“高高”飘扬。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戴上红领巾无疑是孩子心中最大的愿望。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辅导员及老师就应抓住各个机会,让孩子们意识到戴上红领巾是很高的荣誉,激励孩子们遵守学校行为规范、认真听课、为集体做好事等,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只要表现好,或有所进步的,都可以入队。经过一段时间的队前教育,在辅导员和老师的熏陶下,入队将是孩子们的又一热切期盼,因此,入队仪式是培养少先队员荣誉感与责任感的又一个重要契机。学校大队部可以利用10月13日的建队日或其他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开展“向队旗敬礼”、“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等各种主题的入队仪式。让校领导、高年级的队员、所有辅导员,甚至是家长一起见证这光荣的一刻。在整个入队仪式过程中,大队部组织好规范的仪式,光荣而神圣的“向大队旗敬礼”、“宣誓”、“呼号”等等,要使新队员倍感少先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难忘的入队、不可替代的组织文化培养队员们的组织意识和集体精神,让红领巾“高高”飘起来。
(二)了解红领巾,进行队史教育。
让孩子光荣于“少先队员”,自豪于“红领巾”,那么首先就应该让孩子认识“红领巾”,了解队知识。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儿童组织,是培养少年儿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也是担负起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任的预备队。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感到无比光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队员了解“红领巾”的故事,向队员展示少先队的光荣历史,了解少先队的性质及作用,知道红领巾的来历等等。用一声声嘹亮的队歌、一个庄重的队礼、一面 2 星星火炬队旗、一句响亮的呼号,唤起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向往和留恋,培养少先队员的组织纪律性、荣誉感和责任心。
(三)重视升旗仪式,让其成为渲染队员爱国意识、培养荣誉感的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进一步深化少先队员的爱国意识和荣誉感。如:神气、自信的国旗班队,给全校少先队员树立良好的榜样;崇高的敬礼,更显五星红旗的神圣与庄严;嘹亮的国歌声,唱响中华民族的自豪;生动、感人的国旗下讲话进一步引导少先队员学做人、求新知等等。让队员们充分领悟升国旗的真正内涵,以激发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感,报国之志以及崇高的荣誉感。
(四)规范的队礼仪,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人翁意识,增强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积极开展各项少先队活动,利用少先队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人翁意识。少先队在重大的节日组织集会,或者举行大、中队活动,夏令营的开营仪式或结营仪式,都应该举行队会仪式。举行队会仪式能够给队员一种庄严的感觉,可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
二、培养少先队员的自我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责任感。
(一)开展积极有效的队活动,增强队员的责任感。如:开展“我是小能手”活动,让队员们在“我会做什么?”的大讨论活动中,踊跃发言,谈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自己会做些什么?自己做的怎么样?如果自己会做的事让别人帮着做对不对?为什么?等等。使队员在讨论中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使队员们从中知道什么叫责任,激发他们的责任情感,巩固他们的责任行为。又比如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今天我当家”、“如果我是爸爸妈妈”、“日常生活小调查”、“今天我做对了……”等等,教育少先队员做一个诚实、自信、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队员。
(二)培养队员的责任感,从身边小事做起,教会队员勇于承担责任。
3(1)每当辅导员看到教室里废纸满地却没有人去捡,有些各自做自己的事;做课间操时很多同学动作规范,却有那么几个“不和谐音符”懒懒散散等现象时,心里满是不怨。分析原因,这是由于某些队员缺乏责任感而造成的。此时,作为辅导员,可以利用以上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对队员们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开展“争章”、“争大拇指贴”等活动,去激励和推动少先队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其责任感。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幼小“心灵”,但是不应该逃避,更不应该推卸责任。每当队员犯错、出现问题时,辅导员应教会队员如何去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的斥责、批评。队员不小心损坏了公物,辅导员应教会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修理好公物或者赔偿等等。队员不小心伤害了其他同学,辅导员首先应教会他及时报告老师或送医务室,然后向同学说声对不起……在一次一次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队员会慢慢明白,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三)积极参与中队各项活动,树立中队主任翁的责任意识。
要使少先队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就需要队员有中队主任翁的意识。在开展中队活动时,辅导员应协助中队长妥善安排活动,让中队长分配任务,保证“人人有事做”,每次活动总是群策群力,使中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增强队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三、抓好队干部建设,在竞争中培养队员的光荣感和集体责任感。干部队伍是中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先队这个组织中,队干部既和其他队员一样接受辅导员的教育、辅导,同时他又起到辅导员的助手、其他队员的榜样等作用,因此,抓好队干部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明确队干部的职责。
首先要让全体队员正确认识队干部一职,知道少先队干部都是由一些各方面表现较为优秀、突出的队员担任,如:热爱集体,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能热心 4 为集体服务,公正无私等等。因此担任少先队干部一职是来之不易,且非常光荣及自豪的一件事,以此来培养队员们的自主意识。与此同时,也要让队员们明白,当选队干部固然是对这名队员的肯定,但更多时候队干部要牺牲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少先队和队员服务,以此树立队干部及队员的责任意识。
(二)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尽职尽责,起到榜样作用。
良好的榜样是优良思想品德的具体反映,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更应该为少先队员们树立身边的好榜样。作为队干部,首先就要为队员树立起榜样的作用,引导和激励全体队员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学习这些身边榜样身上散发出来的闪光点,从而达到对队员进行“光荣感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培养有素质的接班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做事认真,具有责任心和荣誉感是培养优秀少先队员的首要条件。然而培养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我们的辅导员老师细水长流的教育,不断督促,逐渐强化。
参考文献:
[1]叶正峰.对培养少先队员荣誉感、责任心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2012,2(8):123-125.[2]王雪敏.浅谈少先队员责任感的培养[J].新课程,2013,2(1):43-46.5
第三篇:少先队员荣誉感责任心培养方法分析
少先队员荣誉感责任心培养方法分析
摘要: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培养少先队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是少先队工作者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主要对少先队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的培养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少先队员;荣誉感;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24-01
在崇尚和谐、建设责任社会的当今时代,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立足“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需要,是我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时代呼吁每一名少先队员都具备荣誉感,具有责任心。
1.少先队员荣誉感和责任心现状
最近这些年,加强责任心教育,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很多少先队员根本不具备“荣誉感”的心理,不懂得“责任心”三个字的意义。当遇到问题时,只想让别人对自己负责,却从没有想过自己要对别人负责。同样,荣誉感也面临相同的窘迫境地。他们只看到自己的眼前利益,只求不要殃及自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求个人荣誉,毫无团队精神。
2.少先队员荣誉感和责任心缺乏的原因
2.1 个人心理认同。小学阶段正是心理发展的形成阶段,仿效性强,刚入学时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负责。与此同时,家长会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但随着少先队员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家长关注点渐渐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2.2 学校教育缺失。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对少先队员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所轻视,特别是现代社会上对少先队员的评价往往还是“成绩第一”,这种不正确的观念致使少先队员进行畸形的竞争,待人处事逐渐走向冷漠,自私心理占上风。教师既没有很好地适度地做到扶得有度放得有度,又没有很好地均衡少先队员的智力发展与品德发展,从而致使荣誉感和责任意识的缺失。
2.3 家庭教育现实情况。现在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多是独生子女,这类家庭溺爱子女的特点是:爱之过甚,担心过度,照顾过头,迁就过多,夸耀过分,期望过奢。在如此的教育生活环境中,少先队员得不到劳动、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亲历和体验,责任心渐渐丧失,逐渐表现得无情无能、自私自利、唯我独尊。
2.4 社会功利影响。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所表现的道德严重缺失,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不讲信用、官员的贪腐、商人的欺骗欺诈行为,这种现实的社会环境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些社会环境的问题对少先队员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荣誉感与责任心的养成带来负面影响。社会经验较少的他们很容易走进一个“唯我独尊、没有责任”的死胡同,朝着没有血肉没有温情的冷暗方向驶去。
3.解决策略
3.1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每一名少先队员都潜藏着一份荣誉感,一颗责任心,需要三者时常教育与督促。久而久之,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慢慢地培养起来。
对于家长我们也要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醒同时教会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家庭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有参与感。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被剥夺了参与感的人是不会负责的。我们做为教育者要创造孩子参与的机会,当某件事和他有关系了是一体的,他才会负责任。
3.2 以课堂为阵地,以不可替代的组织文化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1)了解红领巾,进行队前教育。队前教育内容上要求新,使其充满时代气息,反应当今少先队的新形势、新思想、新观念。其次形式上要求新,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队员了解“红领巾”的故事,向队员展示少先队的光荣历史,了解少先队的性质及作用。
(2)发挥入队仪式的阵地作用,让红领巾“高高”飘扬。学校大队部可以开展“向队旗敬礼”、“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等各种主题的入队仪式,让校领导、所有辅导员,甚至是家长一起见证这光荣的时刻。以难忘的入队、不可替代的组织文化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3.3 强化礼仪教育,培养少先队员的主人翁精神。
(1)范少先队礼仪,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人翁意识。
(2)重视升旗仪式,让其成为渲染队员爱国意识、培养荣誉感的阵地。
(3)举行队会仪式。
3.4 开展多种队活动,激发少先队员的责任感。
(1)开展积极有效的队活动,增强队员的责任感。
(2)从身边小事做起,教会队员勇于承担责任。
(3)积极参?c中队各项活动,树立中队主人翁意识。
(4)抓好队干部建设,在竞争中培养队员的光荣感和集体责任感。
从小具有一份荣誉感、一颗责任心,对少先队员是终身受益的。但是,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便能达到效果的,它需要长期教育、督促和强化,需要辅导员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耐心、爱心、恒心和责任心。只有当每个少先队员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的重要性,增强组织观念,我们的工作才会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蔡蓓蓓.在“周恩来”班创建中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19:1-3+14.[2] 陈蓉蓉.新时代少先队员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校园(阅读),2016,08:9.
第四篇: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否则不管怎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集体荣誉感,能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自觉自愿地为争取和维护集体荣誉而努力,能使学生感到不能为集体管理或做了有损于集体荣誉的事是一种耻辱,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但是,由于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严重;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包揽家务,或请钟点工,学生缺乏自觉做家务的意识,自然班级的事情也无人主动去做,集体荣誉感严重缺失。为此,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增强教育力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呢?
一、寻找对手,积极向上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样,班级工作,也要有一个竞争的氛围才会激发每一位学生拿出勇夺第一的信心和勇气。无论在学习上或其它比赛上,首先要树立目标,才能激发学生潜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及时批评表扬,明晰是非,加强教育。
适时的表扬和批评有助于学生明辨是非、了解道德责任和做人的尊严,最终有利于良好班级心理氛围的形成。让学生们明白集体的利益应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应服从于集体利益,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才是一个集体。此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表扬,树立典型,鼓励学生向那些为集体争了荣誉,为集体做了好事的同学学习,使他们能逐渐认识到了什么是热爱集体,怎样热爱集体。有了明晰的是非观,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良好班风也就逐渐形成了。
三、开展活动,受益无穷
组织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学生轮流值日,构建监督机制,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校运会,文明班的创建,组织班级篮球赛等,抓住有利时机,开好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他们看到自己在这个集体当中存在的价值,让他们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对每一位学生在这些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无论最后的成绩如何。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的道德品质是个人道德品质的源泉。”学生一旦有了集体荣誉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就会想方设法为集体的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从而使班级更具有凝聚力、竞争力、创造力。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用爱心、耐心、细心做好这项工作,才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第五篇: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霍颖实
对于学生,他们都有一些共性:那就是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的性格特长爱好,尤其是现在的独生了女,他们敏感、自信、爱思考、见多识广,但又惟我独尊、感情冷漠、作为班主任要在短时间内将这几十个活生生性格各异的学生融合成一个“小家”靠什么?靠的就是班集体荣誉感。那怎样培养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呢?谈到集体荣誉感,它是什么呢?依我个人所见,它是一种关心、一种热爱的体现,对集体的热爱,对身边的人关心,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激发人们奋发上进的精神力量!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是德育教育的重点,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小学生年龄尚小,对集体荣誉感这个概念理解的并不是很深透,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有家人护着、宠着,因此他们有的逐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有的缺乏“集体”的概念,更谈不上集体荣誉,在班集体中,甚至出现为个人小事闹意见、打架、骂人等危害集体利益的行为,这些都是缺乏集体荣誉感的表现。我认为关键一是“培”,就是教师的指导与教育,就是要在平时特别是入校后一个月的时间内,旗帜鲜明说一不二地告诉学生哪些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好的作风,我们必须加以发扬光大和保存的,反之就要克服的,改正的;二在“养”,重在学生的自我养成,教师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养成教育,培养一种责任感、荣誉感和正确的审美意识。
怎样在班队建设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我觉得,班主任要从各方面入手,多渠道,多层面地教育学生,正确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
各种各样的班队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跟每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以便增强其上进心和自我克制能力。同时鼓励学生
二、培养集体荣誉感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参与班级工作,发挥其自我管理的作用,让他们在班级舞台上大显身手。
一、每学期的第一次班队会上,我都组织学生进行班干部的竞选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根据班级情况,把班级工作具体化,增设了多种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如“常务班长”“语文课代表”“数学课代表”“英语课代表”“文体委员”“劳动委员”“宣传委员”等职务,通过竞选让有能力、愿意为集体出力的优秀同学担任,激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无穷的个性和集体融合起来,不会失去个性,相反,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得到高度的觉醒和完善。——法.巴比塞 说一个学生无论自己多么聪明,总会遇到困难和波折,只有依靠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吸收集体的智慧;你帮我,我帮你;才能去克服困难,使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断进步,并不断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们懂得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相信集体,依
靠集体,虚心向同学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在班级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班级多做贡献。在困难面前不要忘记班级的温暖;在成绩面前,不要忘记同学们的帮助,班级的功劳。如这次十人八字跳,这次参加比赛的同学是去年参加比赛的原班人马,他们吸取了去年比赛的经验教训,大家团结一心,刻苦训练,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事实证明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为集体争荣誉的机会。
荣誉感与自我价值感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一个人在获得一项荣誉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越大,自我价值感越高,而获得荣誉后的满足感和荣耀感就更强。所以,要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们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每一项集体活动中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现自我的价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贡献感,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如参加校级运动会,我们不能只让几个运动员充当主角,而要把所有学生都发动起来,给他们具体的任务,如:田径项目救护员、运动员到位情况汇报员、信息传递员、物品保管员、成绩记录员,好人好事宣传员、卫生保洁员等,同时,在分配任务和活动总结时,务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所负责任务与所做贡献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中有着自己的一份功劳。这次运动会我班取得了全校第二的成绩。我告诉学生这个荣誉是靠的家政取得。这样,学生不仅能在享受集体荣誉时产生更为强烈的自豪感,而且还会产生再次为集体争荣誉的强烈愿望,这样,学生为集体争光的情感就越发浓烈了。
四、每个人都应该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该有为集体奉献的义务,因为集体荣誉不是靠一个人却争取的、也不是属于一个人的,而应该是靠每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来共同获得的。自从我班负责倒垃圾桶的任务以来,我发现每天中午吃完饭郭昊、唐启富、王鑫、童凯都主动倒垃圾,并把垃圾桶的周围打扫得干干静静。我就抓住教育学生的机会,在班会课上表扬了郭昊、唐启富、王鑫、童凯,使大家认识到像他这样以集体利益为重,一心一意为同学们服务就是对我们这个班集体的热爱。第二天,我发现有几个同学课间的时候来都争着打扫卫生,倒垃圾桶。渐渐地,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被调动起来了,大家处处为集体着想,争做好事。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多了,斤斤计较的少见了。
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风貌是保证学习的一个前提。优良的班风应是:尊师爱友,勤于学习,关心集体,遵守纪律,艰苦朴素,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积极锻炼身体。优良的班风是要靠老师的引导和大多数同学的共同努力形成的,是共同价值的体现。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班集体的一员,一个人的一言一行,是代表的班集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培养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无形地支配着每个学生是行为。对美化集体生活,乃至校园生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常常教育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班级值日分成五个大组,每组承担一周的劳动任务,一个月轮流一次。每组劳动组长要根据学生自愿报岗的原则,实行责任制。如:擦护墙、擦黑板、打扫清洁区、摆放桌椅、打扫教室等。做到各负其职,人尽其责。这样,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责任意识,而且使自己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五、教育学生处处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班主任合理的表扬和批评有助于学生明辨是非、了解道德责任和做人的尊严,最终有利于良好班级心理氛围的形成。一次班队会上,班长批评一位同学没有到操场做课间操,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又没让检查员发现,没扣班分。”这是个道德是非问题,我马上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他的行为到底是不是在维护班集体利益?在讨论中同学们一致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就需要我们处处遵守学校纪律,特别以自律为主。没有去做操,已经是错误的,不能因侥幸没被发现就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能够想到集体的荣誉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集体荣誉。那位学生最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件事让大家懂得了,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都与集体荣誉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为集体争得荣誉,并珍惜、维护集体荣誉。集体荣誉感的作用在学习中闪光。
六、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使班级管理上台阶。
我们班开展的一周一次的“先进小组”评选活动,对学生形成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就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每周,组长从“作业、纪律、劳动、好事”四个方面对小组成员进行全面考核,评出本组的“优秀少年”,请班委会核审,最后根据每组“优秀少年”人数的多少评出本周的“先进小组”。
每个班级由于各种原因,免不了会有少数待转化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不能仅看到“短”处而发现不了“长”处。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有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强,但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成绩不够理想,但文体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成绩优异,对有些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就会时时努力,为班集体争得荣誉。今年的校体育节活动期间,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不怕吃苦,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同学们深深地懂得了集体荣誉靠大家。有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不仅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如这次的拔河比赛王磊没来,我们班输了,大家都埋怨他,有的同学还说“看人家四二班,有两个大胖子人家班就赢了,咱们班有两个大胖子还输了。唉!真郁闷。有的同学回班还哭了,我劝了半天还算不哭了。说明学生真把集体当成自己的小家了。大家深深的感受到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大家齐心合力就能取得成功。这次运动会活动实际上是一次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的过程。从此以后,不管学校开展什么活动和比赛,大家都会争着参加,抢着干。而且每个学生都努力要争取胜利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必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每一个科任教师,甚至是学校里的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共同配合和全情投入,需要师生全方位的行动起来,并持续地贯穿于每一个教育细节当中,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才能不断得到强化,并持续地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0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