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旧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史前期 第一阶段(1840-1894甲午战争前)
一、线索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㈠第一次鸦片战争 ⑴鸦片贸易
① 原因:英国扭转贸易逆差。
② 危害:大量白银外流,损害人民身体健康,激化阶级矛盾 ③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 ⑵ 战争爆发的原因
① 根本原因:英国需要市场原料 ②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⑶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 ①《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
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关税协定;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建立租界,⑷危害: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两半社会开始形成。㈡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时间:1856-1860 ⑵经过:北京被英法联军占领,火烧圆明园 ⑶目的:继续扩大侵略权利。⑷结果 《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
① 内容:十一口通商,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往来,外国
公使进北京
② 危害:两半社会程度加深。
二、线索二:中国社会的变化;
㈠社会性质的变化: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㈡经济结构的变化:
⑴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织与耕分离(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农业的商品化程度加大,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3)列强利用低关税,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走私鸦片,掠夺原料,早期资本输出。
⑵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①原因ⅰ自然经济的开始瓦解,为民资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原料,劳动力。
ⅱ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和洋务企业技术的诱导。②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
③地位:夹缝中生存,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始终不是主导地位。
④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没有资金,技术,设备简陋,分布不平衡,不得不依靠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但又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妥协性。
⑤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⑶社会结构的变化: ①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②
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外国在中国开设的企业,19世纪的40、50年代。
③ 线索三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和斗争。㈠农民阶级的探索:
⑴太平天国运动。①背景:天灾人祸.②经过:ⅰ: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运动开始。
ⅱ:1853年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与清廷对峙
ⅲ: 1856年,太平军军事进入全盛时期。
ⅳ:1856年,天京变乱,天平天国由胜转衰
ⅴ:1864年,天京陷落,天平天国失败。③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通
ⅱ 目标: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建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温暖的理想社会。ⅲ: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纲领,反映了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ⅳ:由于没有经济基础,所以不能实现。④ 资政新篇。洪仁轩
ⅰ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ⅱ由于没有阶级基础,所以不能实行。
⑤影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破坏了江南经济。⑥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㈡地主阶级的探索,⑴新思潮的萌发------开眼看世界
① 背景:1深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2一些开明的士大夫在严峻的社会面前,开始怀疑“尽善尽美的天朝上国思想”,思考怎样维护国家的独立。
ⅰ代表人物:⒈林则徐主要活动:在广州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出版了《四洲志》
⒉魏源主要活动:在《四洲志》基础上。写出了,《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ⅲ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ⅳ影响及局限性:开启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但没有付诸实践。⑵洋务运动:1861, ①背景;内忧外患 ②目的:维护统治
③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ⅳ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④代表人物:曾 李 张之洞 左宗堂
⑤前期:口号:自强,兴办军事工业,代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湖北枪炮厂,安庆内军械所
⑥后期:口号:求富。兴办民用工业,代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⑦其他内容:兴办海军;兴办新式学堂,派幼童留学。⑧评价:ⅰ开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ⅱ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了人才
ⅲ一定程度上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
ⅳ刺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ⅴ只学技术不学制度,ⅵ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布局分散,只在东南沿海
⑨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第二阶段(1894-1900)
一 线索一帝国主义的侵略: ㈠甲午中日战争 ⑴背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提出了瓜分世界的要求。
②日本明治维新后,积极对外扩张,制定大陆政策,把中国和朝鲜定位侵略的主要目标
⑵经过:①陆战(平壤,辽东)
海战(丰岛,黄海,威海卫)
②第一阶段:ⅰ丰岛海战
ⅱ平壤战役:
③第二阶段 ⅰ黄海海战
ⅱ辽东战役;ⅲ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⑶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 》
①时间:1895年。
②内容:ⅰ割三岛(辽东,台湾,澎湖列)
ⅱ赔款两亿三千万两白银。
ⅲ开放重庆和沙市为通商口岸。
ⅳ同意日本人到中国内地开工厂,免收内地税 ⑷危害:① 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②
刺激了列强瓜分野心,掀起瓜分狂潮
③ 清政府为了偿还赔款,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财政和经济张謇
④重庆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⑤ 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线索二:中国社会的变化; 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⑴原因:①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为民资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原料,劳动力
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掀起办厂的高潮。
③影响: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三 线索三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和斗争
㈠维新变法运动: ⑴背景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
⑵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①早期维新思想
ⅰ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ⅱ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ⅲ主张:
1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2文化方面,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3政治方面,主张君主立宪,批判洋务派只学技术不学制度的皮毛之举。遗其体,求其用
评价:为戊戌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反应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就事论事,没有付诸实践,不敢与清政府直接交锋,②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ⅰ将西方资本主义的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ⅱ代表作:《新学伪经考》(1891)、孔子改制考》(1892)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ⅰ代表作:《变法通议》以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论述了变法是“天下公理”,“变亦变,不变亦变”的道理。
ⅱ主张:“伸民权”、“ 建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ⅲ提出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改革科举制度和封建官僚制度。
④谭嗣同的维新思想
ⅰ代表作:《仁学》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ⅰ代表作:《天演论》借助达尔文的进化论,宣传自己的维新变法思想 ⑶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①“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运动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保种,保国,保教(1895年4月)
ⅰ创办报刊、学堂、组织学会:北京《中外纪闻》、强学会,《强学报》、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
ⅱ《应诏统筹全局折》——维新变法运动的施政纲领。②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ⅰ 时间和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ⅱ 变法内容:
(1)政治上:裁汰冗员,撤销闲散机构,允许旗人自谋生路,允许官
民上书言事,(2)经济上:编制预算,设立农工商总局,修筑铁路,鼓励兴办实业,奖励发明
(3)军事上:精炼陆军,改练洋操,使用洋枪。裁减绿营,节省军饷
等,(4)教育上:废除八股,改革科举考试,设立京师大学堂。
评价:⒈没有涉及到开国会、设议院等君主立宪的内容 ⒉ 变法内容操之过急,⒊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
③失败
ⅰ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新政中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ⅱ 失败的原因:
ⅲ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民资发展不充分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ⅳ其他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势力的利益,操之过急。
④评价
ⅰ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ⅱ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ⅲ 戊戌变法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ⅳ 戊戌变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阶段(1900-1912)
一线索一:帝国主义的侵略 ⑴八国联军侵华: ①时间1900年
②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结果:
ⅰ1901年北京陷落,ⅱ签订了《辛丑条约》 内容:
1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9.8亿两白银 2将东交民巷设为“使馆区”,不许中国人居住。3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列六部之首。办理对外事宜。
影响:◆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彻底沦为两半社会。
二、线索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和斗争 ⑴义和团运动
①原因:民族矛盾和的激化
②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③口号:扶清灭洋
④结果:打击了帝国主义,但是直接招来了帝国主义的报复,八国联军侵华。⑵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⑵清末新政:
①背景: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困的局面,被迫改革。
②时间:1901年。
③内容:ⅰ设立商部,鼓励发展工商业。
ⅱ废除科举制。
④结果:客观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⑶预备立宪。
① 背景:
ⅰ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困的局面。
ⅱ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人的胜利,认识到了立宪一定能战胜专制。
ⅲ五大臣出国考察:
⒈时间1905年,⒉目的:考察欧美的政治制度。
ⅳ《钦定宪法大纲》
⒈ 时间:1908年
⒉依据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删除了其中有关限制君权的内容。⒊本质:以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心。⒋进步意义:中国第一部宪法。
⒌结果;使立宪派和清政府离心离德,加速了灭亡。
⑷皇族内阁:
①时间:1911年,清政府迫于压力,实行责任内阁。
②实质:内阁十三名成员中,皇族占了九人,汉人只占四人,③结果:使满汉官员离心离德,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⑸辛亥革命:
①背景:ⅰ庚子之变后,特别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ⅱ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专制的阻碍。
ⅲ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要求。
②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美国檀香山成立。
② ⅰ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ⅱ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ⅲ机关刊物:《民报》
④三民主义:
ⅰ时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
主义。
ⅱ来源: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民有,民治,民享。ⅲ
1民族主义的含义:包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要推翻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国家
2民权主义的含义: 内容为“创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绝不能让帝制复辟,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的含义:内容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1)产生的原因:孙中山看到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弊端,所以要让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起进行。(2)不现实性: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⒈ 评价:
△进步性:
●明确提出了反对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是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局限性:
● 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⑤同盟会的武装起义
ⅰ广州黄花岗起义, ⒈时间:1911年4月,领导人:黄兴。⒉结果失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ⅱ武昌起义:
⒈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 ⒉主力:湖北新军 ⒊在武昌爆发的原因:
(1)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民资发展迅速,民资政治力量发展迅速,(2)清末新政后,该地区设立了新式学堂,大批留学生出国留学,形成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团体。
(3)武汉地区,革命力量迅速发展,湖北革命党人组织了大量革命团体,把湖北新军作为争取的对象,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4)位于长江中游,水路交通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⒋结果:取得了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ⅰ时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认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ⅱ地点:首都南京 ⅲ性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ⅳ国旗:五色旗(满汉藏回蒙)⑦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ⅰ时间: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ⅱ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继任。
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ⅰ颁布时间:1912年3月
ⅱ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ⅲ内容:⒈主权在民
2.三权分立(司法,立法,行政)3.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
4评价:●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和法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实施中没有达到限制袁世凯的目的。
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ⅰ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ⅱ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ⅲ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ⅳ革除了旧的风俗习惯,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 ⅴ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制造了条件
第四阶段(1912-1919)
⑴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①1913年二次革命
②1915年护国运动
③1917年护法运动
⑵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春天)
①时间
ⅰ1912-——1919 ②原因
ⅰ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ⅱ一战期间欧洲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ⅲ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抵制洋货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市场
ⅳ实业救国思想推动。
③概况
ⅰ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④ 暂原因
ⅰ 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ⅱ一战过后列强卷土重来(帝国主义的侵略)
ⅲ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ⅳ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投资近代工业同时,仍然不放弃土地剥削。
⑵ 新文化运动
①时间 1915年
②背景
ⅰ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ⅲ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ⅳ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③兴起与标志
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ⅱ1917年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ⅲ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
④内容
ⅰ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民主与科学;口号——打倒孔家店 ⅱ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ⅲ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ⅴ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⑤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李大钊
⑥评价
ⅰ思想解放运动,而且是一场纯粹的思想解放运动。ⅱ主张全盘西化,彻底否定传统文化。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ⅳ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第二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事件总结
专题复习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列强侵略中国的四次战争
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分析)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两半程度加深 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两半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鸦片战争
1、战争原因(识记)
国内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全面衰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国际背景:世界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 根本原因:英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理解)
走私鸦片的目的: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附: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鸦片走私的危害:严重威胁清朝统治(附:教材中林则徐上书禁烟的奏折)
禁烟运动的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虎门销烟的意义
3、战争经过(识记)强占香港岛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4、《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理解)重要的通商口岸:上海、广州、厦门
危害最大的条款:协定关税(反映战争本质意图)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条款:割占香港岛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条款:领事裁判权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的条款:片面最惠国待遇
5、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识记)
6、战争影响(分析)
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方面表现为:主权遭到破坏
经济方面表现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革命任务变化:反帝反封建
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识记)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借口: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中国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控制下的广州巡抚柏贵政权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理解)
《天津条约》最重要的条款:外国公使驻京、外国军舰和轮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
《北京条约》最重要的条款: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结合教材地图)、华工出国
3、俄国侵占北方大片领土(理解)甲午战争
1、战争背景(识记)
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李鸿章执行避战求和的方针
2、战争经过(识记)战争爆发标志: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
辽东战役:日军在旅顺大屠杀
威海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3、《马关条约》(分析)(内容、影响)
反映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要求: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加深)
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俄、法、德干涉还辽(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识记:占领北京(附:北京两次被占领的战争)
2、《辛丑条约》(分析)
危害最大的条款:清政府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帝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赔款最多
标志: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专题复习二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原因(理解)
鸦片战争激化原本尖锐的阶级矛盾 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严重
2、运动过程(识记)
兴起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
定都天京(南京)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天京变乱
失败标志:天京陷落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3、《天朝田亩制度》(分析)(内容、评价)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最主要的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制度,平均分配土地
最主要的评价:突出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4、失败原因、教训(分析)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战略失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义和团运动(识记)
1、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赵三多领导山东冠县起义
2、口号:扶清灭洋
专题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时间:鸦片战争后)
1、(识记)介绍世界的书籍:
姚莹《康輶纪行》 徐继畬《瀛环志略》
2、(理解)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思想的倡导者
作用: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洪仁玕:《资政新篇》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洋务运动(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识记)
洋务派: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中央机构:总理衙门
2、(理解)
背景:清政府面临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
内容:(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原因: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辅助军事工业)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3)创建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海军)
(4)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3、(分析)
破产标志: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
破产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戊戌变法(时间:甲午战后)(1898)
1、背景(识记)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维新思想(理解)
维新派: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其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梁启超《变法通议》
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活动:开办(广州)万木草堂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创办《时务报》《国闻报》《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保国会
3、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理解)内容:
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4、(识记)百日维新标志: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戊戌政变(标志变法失败):废除新政措施(京师大学堂保留)戊戌六君子(谭嗣同)
5、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分析)(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2)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行不通 失败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辛亥革命(1911)
1、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理解)
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机关刊物:《民报》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三民主义核心)(“创立民国”)理论上解决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评价: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理解)
内容: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要不要改变封建统治土地制度
影响:有利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3、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识记)
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规模最大
萍浏醴起义: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4、(识记)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南北议和:(南方)伍廷芳(北方)唐绍仪(地点)上海英租界
5、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约法》(理解)中华民国成立(1912)
南京临时政府是—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临时约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6、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分析)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新文化运动(1915)
1、(识记)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兴起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口号: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2、内容及其影响(理解)
前期:①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打倒孔家店”(鲁迅《狂人日记》)新文化运动又是一次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胡适提倡白话文
影响:思想解放运动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论述: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转变
测控1203 王晓彤 2012010388
首先,我想说,论述文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论点,我的论点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必然的。
从1840年鸦片战争6月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其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80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30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查阅了许多资料之后,我觉得复制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地了解,体会其中的意义,学习经验却很难。用我自己的话来说,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必然会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改变,归根结底,是中国当时的国情引领,中国的历史文化引领,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真正的,适合中国的。
太平天国运动13年,洋务运动30年,103天的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失败后2年的义和团运动,以及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前期组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一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统治根基,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但同时,我们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中也得到了许多教训。旧民主主义革命说明了资本主义是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的,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能改变一个国家的革命,就必然是需要发动大部分国民。正如鲁迅的作品《药》中所委婉而可惜的指出的那样,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但我觉得也正是由于有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对广大中国人民的“启蒙”才带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阶级是谁,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征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在经济技术上,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在阶级来源上,民族资产阶级不少是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而形成的。这些决定了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一定依赖关系。这些严重局限性决定了它提不出彻底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不能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进行革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有着先进的理论和完整的、彻底的革命要求和革命精神,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正当来完成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已有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还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种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但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而且将把这一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前途。
第三篇: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人士发动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人士发动的,主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历史条件
第一、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第二、经济条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第三、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第四、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打开一个通道。胜利法宝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1)相同点:A、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D、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E、主力:人民群众。
(2)不同点:A、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B、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C、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D、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E、所属世界革命的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第四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及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问: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及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与就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2)时代条件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3)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4)革命目标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第五篇:近代史论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
时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鸦片战争
1840~1842年间,中国军民抗击英国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军民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第一次战争,广大官兵英勇抗战,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由于清廷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加之武器装备落后,终为英军所败。鸦片战争的实践表明,落后的封建军队已不能战胜初步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军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
鸦片战争的爆发有着多个原因,国内: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阶级矛盾尖锐,对外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并向法美扩展,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对外扩张;而根本原因是,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它在世界范围内加紧了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得殖民扩张。而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清王朝尚处于天朝上国的迷梦当中,闭目塞听,政治腐败,经济落后,闭关锁国,危机四伏。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在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时代已经开始,在中外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古老而落后的中国必然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
二、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同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留学生。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且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三、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具体原因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
四、辛亥革命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伟大的里程碑。辛亥革命虽然成功了,但由于种种原因,革命胜利的果实却被反动军阀所窃夺。
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