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鉴赏

时间:2019-05-14 16:3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戏曲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戏曲鉴赏》。

第一篇:戏曲鉴赏

戏曲鉴赏

选择题

1.戏曲不属于下列哪种类别(文学)2.属于时间艺术的是(音乐)

3.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出自哪部书籍(《尚书》)

4.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戏曲是在多少年前形成的(800年前)5.戏曲是种什么艺术(空间)

6.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共有多少个(19)7.王十朋是哪个朝代的伟大爱国主义者(南宋)8.戏曲成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剧本)9.元代的作家属于哪个组织(书会)

10.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是哪部戏剧的著名词句(《西厢记》)11.结清娟丽是对哪部戏曲的评价(《西厢记》)12.中国戏剧史的第二个高峰是什么(传奇)13.《蝴蝶梦》是哪位戏曲家的作品(关汉卿)14.《王粲登楼》是谁的作品(郑光祖)

15.《牡丹亭》表现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南宋)

16.《琵琶记》在1841年被翻译成了哪种语言版本(法语)17.不属于元杂剧主要代表作家的是(梅兰芳)

18.《汉宫秋》是表现哪位历史人物的故事(王昭君)19.不属于李玉代表作的是(《占花园》)20.《汉宫秋》是谁的作品(马致远)21.《长生殿》是哪个朝代的作品(清代)22.昆山腔又称为什么腔(水磨腔)

23.“昆曲”是以我国哪个地区的腔调为基准建立的戏曲(昆山)24.弋阳腔是哪个地区的腔调(江西)25.孔尚任是哪个地方的人物(山东)

26.《张三借靴》属于哪种地方戏(花部乱弹)

27.中国戏曲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是什么(清代地方戏)28.中国戏曲发展过程经历了几次高潮(三次)29.肖桂英是哪部戏中的主人公(庆顶珠)30.《游园》是哪部戏剧中的诗作(《牡丹亭》)

31.《白蛇传》中哪个人物代表用于反抗,决不妥协(青蛇)32.“剧诗”在哪种文体出现后有了萌动与发展的契机(曲)33.《春望》是谁的诗作(杜甫)

34.京剧中普通的对白叫做什么(京白)

35.代言体的“剧诗”也可以称为什么样的诗(行动)

36.黑格尔说能够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的表现出来的是什么(动作)37.戏剧发展到什么时候,出现了删繁就简的又一次革新(清代)3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谁的诗句(陶渊明)39.清代戏剧中的高潮不包括下列哪种(中高潮)40.清代的宫廷大戏可以长达多少出(几百出)41.场上之曲的高标准是什么(传神写照)

42.情有者理必无,理由者情必无。是谁提出的观点(汤显祖)43.剧诗作家要做到能将思维与什么统一起来(表达)44.剧诗作家要求用什么来进行艺术形象的构思(韵文)45.林冲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水浒)

46.文学作品中可以不包含下列哪个反面(实)

47.人物形象由性格和下列哪个方面共同构成(行动)48.包公使用什么铡将陈世美铡死(龙头铡)49.欧洲的戏剧更强调突出什么内容(理性)50.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什么时期的一部地方戏《醉杨妃》(乾隆时期)

51.1960年,文化部明确表示,要提出三种戏曲的并举发展,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个剧种(旧编历史剧)

52.《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什么主义杰作(现实主义)53.宋世杰是哪部戏曲中的人物(《四状元》)

54.新编古代戏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什么样的手法,来求得历史真实的艺术真实的统一协调(多样)

55.新编古代戏的古代戏剧是指什么样的戏剧(所有穿古代衣服的戏剧)56.对传统喜剧的改编不包括下列哪种改变(剧情发展)57.《朝阳沟》是描写我国哪个时期的生活(大跃进)58.《秋江》是我国哪个地区的地方戏(四川)59.元杂剧在下列哪个方面比较薄弱(打)

60.中国戏曲的“四功”不包括不列哪个选项(走)

61.1964年,京剧现代化浪潮中涌现的一大批优秀现代秀不包括下列哪个戏曲(《百花醉》)62.中国戏曲的“五法”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鼻)

63.元杂剧在歌舞方面对什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做)

64.元杂剧吸收了什么艺术的技巧,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表演艺术(说唱)65.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程砚秋为水袖设计了多少种动作(几十种)66.甩发功除了运用头发还运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头)67.中国戏曲的“四功”实际上有几种功法(五种)68.三国戏曲中穿白色盔甲的是(赵云)69.戏曲行当中的分类不包括系列哪个(末)70.戏曲中用什么原则来表现虚拟化(虚实相生)71.戏曲中用什么来代替马的存在(马鞭)

72.我国戏曲的服装基本上是以哪个朝代的服装为基础的(明代)73.不属于昆曲中“江湖十二角色”的是(青旦)74.不属于“净”的分类的是(黑脸)

75.不列对于戏曲的描述错误的是(戏曲是丧志之作)76.在艺术中要追求虚拟和现实的什么关系(对立统一)77.艺术反映生活要求具有什么性质(可感性)78.戏曲中使用什么来代替马匹(鞭子)

79.周信芳在表演《四进士》中的宋世杰时更加突出了宋世杰的什么性格(老辣)80.荀慧生主要以表演什么角色为主(花旦)

8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昆曲中小生的分类(小鸡生)82.戏曲的舞台美术不包括下列哪方面内容(戏曲的剧本)83.“流派流派,有流才有派”是哪位戏剧大家说的(马连良)84.戏曲界的老三鼎甲不包括下列哪位戏曲大家(梅兰芳)85.在塑造人物形象中对戏曲演员提出的要求是哪些(C.A和B都是(A.要设身处地的体验和重温角色的思想感情,B.要理智的对所演的人物做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86.中国戏曲旋律声腔三大系统不包括下列哪个系统(皮黄体)87.京剧麒派创始人是谁(周信芳)

88.中国的戏曲剧种共有多少种(317种)89.南国戏曲产生在我国哪个地区(广东)90.三小戏不包括哪个选项(小净)

91.新中国成产以后,中国戏曲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什么(推陈出新)92.不属于地方大戏的是(丝竹系统)

93.王骥德是我国哪个朝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明代)判断题

94.我国的少数民族只有很少的少数民族戏曲(否)

9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戏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是)96.戏曲的表演当中,舞台假定性是很重要的(是)

97.周信芳与马连良都演出过《四进士》中的宋世杰(是)98.程式和行当只是作为创造角色的必要的准备(是)99.中国的戏曲重写实而轻写意(否)

100.在某个表演流派中,各派中都存在着平等的切磋或者协作的关系(否)

101.在形神兼备方面的体现是处理好演员与角色的关系,用演员的形表现好角色的神(是)102.行当和表演的程式是可以分开的(否)

103.中国的戏曲在表演当中,采用的虚拟化的表现方式(是)104.戏曲不结合实践去改造,形态上就会发生僵化(是)105.戏曲中武将的盔甲采用金属制作(否)106.盖叫天是著名的京剧老生演员(否)

107.中国戏曲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特殊性质的艺术(是)108.艺术一般分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是)

109.我们认同的戏曲形式是在元朝中期形成的(否)110.影戏这个人物是唐代戏曲中领头人物(否)111.中国戏曲有着悠久而骄人的起源过程(是)112.《荆钗记》属于杂戏(否)

113.婚变成了南戏当中热门的话题(是)114.才人是形容多才多艺的女子的(否)115.元杂戏一般分为四折(是)

116.元代人评价《西厢记》为天下夺魁(是)117.《窦娥冤》是中国著名的悲剧传统剧目(是)118.元杂剧最繁华时期是在蒙古灭金的前后(是)119.元杂剧直到明代才出现衰落现象(否)120.楔子原本是木工使用的物品和概念(是)

121.“南洪北孔”分别指清朝的孔尚任和洪昇(是)122.明清传奇的演出样式和数量变得空前繁荣(是)123.花部指的是昆山腔的地方戏曲(否)124.清代地方戏是反对民族压迫的(是)125.孔尚任不是孔子的后代(否)

126.在吸取艺术凝聚变异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代言体“剧诗”的特点(是)127.花部是对地方戏的褒扬说法(否)

128.《桃花扇》也反映了孔尚任对于朝代兴亡的感叹(是)129.清代地方戏宣扬了封建思想(否)

130.“剧诗”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意境,使思想和形象得到契合,诗意盎然(是)

131.代言诗一般都是先写情,后写景(否)132.曲白互相依赖,互相衬托(是)

133.当代戏剧欣赏主要是欣赏现今还存活在舞台上的戏剧(是)134.诗是词的一种变体(否)

135.古代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单纯的描写感情来说透所要表达的感情(否)136.戏剧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简单(否)

137.文学剧本体制的较大突破是在清代地方戏长足发展之后,实现了改分出为上下场分场的变化(是)

138.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是)

139.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是)

140.枉将他气煞也么哥!抒发的是窦娥心中强烈的愤慨之情(是)141.戏曲的文学特点三是在行动当中塑造人物性格(是)142.当乎理,确乎事,酌乎情(是)

143.传统的戏曲擅长将观众从感情阶段向哲理和论述阶段转变(否)144.戏曲中的人物性格从多方面进行刻画(是)145.汤显祖是中国清代戏曲家(否)

146.对古典戏曲名著要不做修改的继承的传承(否)

147.在戏曲当中,即使是某个段落中的次要人物,也需要突出表现其性格(是)148.梅兰信是昆剧大师(否)

149.新编历史剧一般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新创作,演出表现古代人物、古代时间和探索历史规律的作品(是)150.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

151.新编历史剧要求严格忠实于历史事实(否)

152.《朝阳沟》的问世,无疑是现代戏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是)153.诗歌还可以发挥叙事的作用(是)

154.中国戏曲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文戏”与“武戏”的分类(是)155.梅兰芳生平有一个养鹦鹉的嗜好(否)156.王国维是清中期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否)157.戏曲中的诗歌也很强调节奏(是)158.戏曲动作中存在着甩发功(是)

159.行当的产生与任务的定型是结合起来的,也是历代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创造的一种结果(是)

160.“念”指的是戏曲中的对白(是)

161.中国戏曲往往通过演员的虚拟化表演来突出环境和状态(是)162.舞台上一切元素都是为了突出舞台的华美而服务(否)163.古老剧种一般都在野戏台演出(是)

164.中国戏曲的声腔是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别的一种复杂状况(是)165.环境、背景方面也是戏剧舞台美术的两个重要方面(是)166.

第二篇:戏曲鉴赏

浅谈《四郎探母》

摘要:京剧《四郎探母》是一出百演不衰的经典,是现代京剧发展的一个小符号。梨园有称“探不完的母,过不完的关”指的是两出经典大戏,一出是伍子胥过昭关的《文昭关》,另一出便是《四郎探母》。《四郎探母》中杨四郎身处异乡独活十五载,在战火重燃之际,发现来军将领是自己十五年未见的家人,突出关卡只为见母亲一面,孝子之情感动天地,与母亲相见之后,又不忘铁镜公主之情,毅然返还,实在重情重义。但有关杨四郎的忠义却在现代社会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将在对《四郎探母》这出戏进行赏析的同时,对杨四郎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讨论,并以现代视角分析“忠义”在当下的时代意义。关键字:四郎探母 忠孝 道义 正文

京剧《四郎探母》,这是说的杨家将的故事。在北宋时期,杨家为抵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南侵全家共同抗击敌军。杨家共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又收了一个义子,分别排行为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姐,九妹。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在民间广为传颂。在金沙滩一战中,杨家将也在这场恶战中损失惨重,杨四郎的命运被彻底改写。大郎,二郎,三郎战死,五郎出家,四郎被俘。作为俘虏的四郎改名换姓,被压到萧太后面前,萧太后见此人长的相貌堂堂,又让他试了武功,十分满意,便把铁镜公主嫁给了他。弹指一挥间,十五年就这样过去,杨四郎和铁镜公主相敬如宾,还有了大阿哥,虽说萧太后和公主对她很好,但思乡之情却时刻煎熬着他。直到有一天,杨四郎听说宋王朝皇帝御驾亲征,率领杨家将向北方开来,驻扎在雁门关内。杨四郎决心要去见母亲一面,无奈关卡重重会面遥遥无期。只得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铁镜公主并求助于她,在铁镜公主的帮助下,杨四郎拿到萧太后的令牌,悄悄潜到宋营,得以与母亲家人见面,十五年的相思衷肠一朝诉。但是杨四郎感恩铁镜公主的贤德善良,与家人匆匆一聚之后,又返还回到铁镜公主身边。

《四郎探母》不管是从艺术手法上,还是人物刻画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尤其是舞台上唱腔优美,受到一代代戏迷追捧。下面将从艺术手法,人物刻画,忠义解析等方面介绍这部京剧名作。

一、艺术手法

“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杨延辉(即杨四郎)甫一上台,便不由人眼眶一热,失落番邦一十五年,这是怎样的思乡之愁?

在艺术手法上,京剧《四郎探母》抓住感情这一侧重面,以佘太君与杨四郎的骨肉亲情为主要刻画对象,以铁镜公主与杨四郎的夫妻情分为次要方面,同时还掺杂了萧太后的与铁镜公主的母女情,杨六郎与杨四郎的兄弟情,将众多亲情汇集在这一部戏中,情深意切,让人动容。在这样浓厚的亲情中,家国天下,战争胜败已经被人搁置次要,取而代之的是人物流露出的最真挚的感情。十五年未见的家人故土,失散的母亲发妻,杨四郎的抉择是痛苦的。两国交战,作为宋国曾经的一名骁勇善战的杨家将,杨四郎抛却不下的不是国家大义,而是生育自己的母亲,而现在,身处曾经的敌国阵营,杨四郎已然无法抛下有情有义的铁镜公主和亲生骨肉。这样的抉择时痛苦的,但杨四郎心中却已经有了选择。两难的选择,拼死见母亲的孝,返回妻儿身边的义,浓厚的亲情彰显无余,人性之美也被人广为传颂。在京剧中,《四郎探母》对杨四郎的结局做了最人性化的更改,杨四郎探母归来之后,萧太后大怒,欲处死杨四郎,但铁镜公主却用孩子亲情来打动母亲,为杨四郎求情。萧太后左右为难之际,天平最终是倾向了女儿孙子,赦免杨四郎。亲情在此处又一次彰显了他的力量,战争无情,亲情无价,这是人性伟大之处,也是京剧唱本作者改编的高明之处。

作品聪明的避战争之重,举人情之轻,将战争这一沉重的话题牵引到母子情、夫妇情、兄弟情等诸多感情之中,从亲情出发,又回到亲情之中。一方面着重刻画杨四郎重情重义的动人,忠义难两全的遗憾,一方面暗暗指责战争的残酷无情,阻断了亲情,隔绝了骨肉,造成多少人的痛苦与磨难。

二、人物形象

完整叙述杨四郎阵前探母故事并人性改编的同时,《四郎探母》中对人物的刻画也十分鲜活生动。剧中的萧太后是一个看似不重要,但却在关键时刻起着改变剧情走向作用的角色。萧太后留下杨四郎,并将铁镜公主嫁给他,让他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异乡生活,有人说萧太后独断,但我认为,她实则也是一个可怜人,战火让她丧夫,不得不承担起责任。她的内心纠结和挣扎,却无从表达。十五年过后,战火逼近,她的女婿摇身一变成为敌营帅将之子,家国大义迫使她处死敌军“杨四郎”。但,在这个老妇心中,亲情还是大过一切,为了不使女儿失去丈夫,孙子失去父亲,矛盾冲突已经尖锐到极致,思量中,萧太后的人性战胜了仇恨,最终做出了皆大欢喜的决策。赦免了女婿,使女儿一家得以团聚。也正是《四郎探母》在这个进退维谷的抉择中,让萧太后做出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团圆选择,使人物的形象因此活了起来,变得可亲可敬。

战争的残酷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的伤害和仇恨,但也是战争中的亲情,彰显了人性的伟大。在这出戏中的杨四郎,战争改变了他的命运,本应奉孝母膝前,妻儿绕身边的他,却成为战争的俘虏,去了不愿去的敌营,娶了从未见面的铁镜公主。尽管如此,十五年的异乡生活也未曾泯灭他他的亲情。杨四郎这一人物形象在这出戏中得以进行较好的塑造,忠义两不放的坚定,是对他道德上的肯定。在戏剧中,我们不仅能够见到完美的英雄人物,也能见到如杨四郎这样稍显遗憾的忠义人物。杨四郎是具有争议性的,但就是这样的争议性告诉我们,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用来歌颂英雄或者揭露罪恶,有时也用来描写杨四郎这样的“普通人”。在《四郎探母》中,杨四郎探视母亲之后,最终还是回到铁镜公主身边,虽不是无情无义,但始终大节有亏,因为他抛弃了生养的母亲和培养的宋国。在这样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里,杨四郎的选择关系到了两个家庭,甚至能上升至两个国家,这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选择,因为无论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意味着背叛。杨四郎选择了十五年朝夕相处、帮他助他的铁镜公主,他虽算不上“忠臣孝子”,但还是有上了“仁义”的美名,所以在《四郎探母》问世至今,才再三被编排登台,为众人接受、喜爱,大抵也是因为他对“仁义”的坚守,体现了人性的价值。

三、忠义两难全

京剧《四郎探母》在近代命运坎坷,是一出备受争议的剧目。因为杨家将都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而杨四郎的做法等于投敌叛国,弃母不顾,忠孝上颇受诟病,并如英雄般那样完美。

但是,客观来看,我们普遍认为杨四郎的行为仍然符合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普通老百姓所认可的基本伦理道德框架,《四郎探母》的故事之所以成立以及感人,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原因,是大宋的杨四郎与番邦的铁镜公主相互之间通过十五年的婚姻建立起来的跨越文化习俗的信任。双方都存在于对于对方遵守承诺的期待,以及能够遵守承诺着中国基本道德素质的信任。因此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主要是对于人格戒律的以来,就是通常所说的“义”。所以在这样的道德体系框架中评价杨四郎,就不能简单的看他是否投降了番邦,而更重要看他既然因其不得已而成为了番邦驸马和大将,那么他面对这个新的身份应该有怎样的操守?就像身在曹营中的关云长可以心在汉,杨四郎可以思母探母,公主也可以为他盗取令牌,但是公主对他的承诺他和公主的承诺必须相互遵守。因此才会有“哭堂”一场的感情高潮,经历“双龙会”这场昏天黑地的国家惨剧,流落番邦十五年的杨四郎好不容易与老母发妻兄弟相见,转瞬就要再度分离,生死离别之际的骨肉亲情,一时间迸发出来。佘太君和杨四郎之间的情感冲突时入戏尖锐而令人心酸。佘太君挽留儿子之时,杨四郎的回答是“哎呀母亲呐!儿岂不知天地为大,忠孝当先,儿若不回去,可怜你那番邦媳妇、孙儿,俱要受那一刀之苦......”在这里,杨四郎说的是媳妇、孩子的性命攸关,背后的支撑则是他的诺言,当杨四郎忠义不能两全时,义成为了更为有限的选择。

义,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孝,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在伦理观念中,“义与非义”“孝与非孝”的矛盾冲突比较好分辨,好取舍。但是当“孝”与“义”之间发生矛盾时,怎样取舍,怎样抉择,就难得多。

杨四郎将义成为更优先的选择,于他来说可能是虽然无奈,但也无过失的选择。但在京剧其他曲目里,也有一些相反的例子,比如《四进士》里的故事,在第三讲中说过:有四个新科进士毛,顾,田,刘在双塔寺前盟誓,约定要为官清正,这是“义”。可是,田伦却把对母亲的“孝”字摆在了最前面,违心的写信贿络顾,犯下大错。为官者,百姓为先,个人为后,肩负的使命,内心的操守,就是官家的“义”。但是,有时候家人的影响,父母施压,妻子教唆,亲情孝道的暗中影响,也是有的。若是取舍不当,忠义抉择盲目,便将一失足成千古恨。

忠义二字说也简单,做到却难,我认为人不论穷富,都应该有一颗正义之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了,“达则兼济天下”,穷了,“穷则独善其身”,无论如何,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杨四郎选了铁镜公主,是为义理,为十五年相敬如宾,为儿子周全,虽然抛弃了忠孝,但却坚守了对公主的承诺。内心有了一份操守,做事就要讲一个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关键不在于是将他回放到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下,还是用所谓“今天的历史眼光”加以评价,而是在于无论将他放到原初的历史环境里,还是放在变化了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行为举止都必须经得起普世道德的苛求;因此,真正重要的是,给予一种行为以正面的或负面评价的那个道德的或者政治的标准,是应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

京剧《四郎探母》中各派唱腔经过千锤百炼,的确都是精品。无论是老生,青衣还是老旦,小生,俱都是声情并茂,别有韵味。特别是杨四郎和铁镜公主的对唱《坐宫》一场,则是精品中的精品,传唱广泛,久唱不衰。同时,《四郎探母》标举了人性之美,写出了人性的胜利,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以人性之美来谴责战争的罪恶,突出并刻画了杨四郎、萧太后等人物在人性价值上的取向。让我们从人性的角度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对人性美的歌颂将是艺术永恒不变的主题。

第三篇:戏曲鉴赏

论戏曲

“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 几周的戏曲鉴赏课就这样结束了,老实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结合原先我所知的张国荣如梦似幻的一生,在观赏电影的同时,我仿佛能在朦胧中看到一个婉约的虞姬深情款款,含情脉脉地倒在霸王的怀里。是戏非戏,一无足轻重。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戏如人生。这使我想起多年前听过的一首纪念张国荣的歌曲——黄阅的《折子戏》。如我开头所写的那句歌词般描写,张国荣将他人生中最璀璨的部分留在了我们的生命里。“折子戏不过是全剧的几分之一,通常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正是多了一种残缺不全的魅力。”这也正是戏曲的魅力所在。将无数的故事化作弦索胡琴,化作动人的唱词,融在唱念做打中。将它们在岁月长河中带来的亮斑凝聚成璀璨的明星,散发出耀眼的美丽。“你演的不是自己,我却投入情绪。”程蝶衣把戏当做人生,而张国荣则把人生当成一场戏,动情地演绎,在剧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欢乐悲喜,随后华丽谢幕。说点正经的,通过这几节课,确实让我认识到更多的戏曲类型、戏曲名家和戏曲名作;进一步感受到戏曲,作为传统文化中活化石般的存在的美丽与魅力。以前,尽管知道戏曲有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等,但毕竟兴趣不大,没有实实在在的去听过,它们之间的区别也不是很清楚。犹记小时候陪奶奶去听越剧,例如《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之类的,也都是耳熟能详。小时候,挺喜欢和奶奶一起去听戏,但不是喜欢听戏,只是觉得台上的人化着奇怪的妆,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唱着我听不太懂的词。我的乐趣,是和小伙伴一起在后台窜来窜去。还记得那时在后台看到的明晃晃的刀枪和盔帽冠巾。但是现在,我发现戏曲并不是那么让人乏味,至少我记得上节课看《陆游与唐宛》,大多数人都认认真真地在看,而不是在那干自己的事。这说明,《陆游与唐宛》的确用它的魅力吸引到了我们,戏曲它真的用它的魅力征服了我们。

从大一点的角度来说,戏曲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已经历史悠久了。这是先人遗留给我们的一笔无形的财富。即便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去发扬它,但我们也绝不能让它葬送在我们手中。

一五反一 叶峰

第四篇:戏曲鉴赏心得

篇一:《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在这个学期毅然选择了《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这门课程。自己对戏曲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但却是有些兴趣的。白驹过隙,日月穿梭,十几周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从最初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这门课程主要对戏曲的历史、概念、发展、表现形式、内容及其涵盖的文化知识做了详细阐述,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加以影音教学的辅助,更让我们被戏曲它独特的魅力所感染。初听戏曲,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声乐甚至会认为“不好听”,其实,当你真正了解戏曲并懂得欣赏后,你会对戏曲有一种全新的认识。戏曲鉴赏这门课程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听”,去“听”什么和从戏曲中能学到什么并有所感悟。而后课堂上有介绍了文武场、声乐、乐器、脸谱等基本内容。为了配合教学,课堂上常常会放一些戏曲的视频选段,在学习京剧《红梅赞》时,老师直接装扮成江姐的样子,让江姐活生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而这个时候也是气氛最活跃的时候,看视频以及现场教学,使我们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戏曲。

《红梅赞》,《图兰朵》、《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作——《女驸马》,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女驸马》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它是通过声乐、舞蹈、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在这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最早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历经岁月的沉淀,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会被更多人钟爱和传诵,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戏曲源远流长,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让人赏心悦目。以前,看到同龄人迷恋戏曲,总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他们落伍了。可如今想想,反而觉得自己太肤浅,不是么?

戏曲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肯定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弘扬,去发展,这与年龄或学历等无关。作为一个新世纪大学生,在戏曲逐渐要没落的时代,更加要去积极的面对这种文化,而不能抵触甚至不屑。

如今,喜欢戏曲的年青人似乎是不多的,喜欢的大部分都是老一辈的人。所以国家近些年来才越来越关注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其实不只是戏曲文化,还有很多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正面临着没落的危险,越来越多的年青人不注重抑或不屑于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多都是老一辈的人在守着,可是,人总有逝去的一天,百年之后,难道这些文化都要消失吗?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吗?

通过戏曲鉴赏课程的学习,我对戏曲似乎多了一种认同感,或许是它激发了我的民族意识。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在学校成立一个戏曲文化社团,那是不是很有意义?也许这样,我们能把共同热爱戏曲的人聚集起来,为大家提供一个文化氛围,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那该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

是的,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哪怕力量很微小,也比无动于衷好。真心的希望有一天,戏曲文化能像长城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当然,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篇二: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

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

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

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

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

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人

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 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

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

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

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

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

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

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

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

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所以中国戏剧确实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在这学期的课中,除了第一节主要笼统的介绍的中国戏剧的简史,以后的课中对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戏剧做了介绍,包括被称为国粹的京剧,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由女子演绎的越剧。此外还有对于戏曲人物所穿服饰的具体介绍。这些都让观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领悟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

对于所讲的各个戏剧的简要发展史做了详细的笔记,在这里暂且不谈,就我们课上看的《荀慧生》谈一谈我的认识。

其次,中国戏剧的虚拟性。一般剧本的编写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的,但表演时都是在狭小的舞台上,因此要求表演时一定要有虚拟的成分。但这种虚

拟性并不是单单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叙事,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例如在第一次观看的剧目中,杨八姐腿微抬一跨就是上了马,立起马鞭就是在骑马,放下马鞭就是下了马。动作优美简单,却能明白的叙事,不可想象如果真的在舞台上放一匹马是否会乱套,但可以肯定美感一定是不足的。再如,杜丽娘在花园赏花时,舞台中并无放置一花一草,但通过主人翁杜丽娘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就表现出花园的美和她的心境,而且花园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你的想象有多美花园就有多美,这正是戏剧虚拟性的高妙之处。

就戏剧的歌舞化倾向和虚拟性而言,从早期到现在已经有了变化,之所以用变化而不用发展,是因为它不一定都超着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现的花神形象,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个人观点)。也许花神的出现营造了一种飘渺虚无的意境美,但实则不必,因为这样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走来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词本身的美感和功能。传统的戏剧与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如何融合,成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一大难题。戏剧不可能停滞不前,但变化因遵循的是传统。把传统戏剧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则不能称之为创新。我认为中国戏剧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原先的经典曲目可以保留原貌,对于其中被称之为“糟粕”的意识也应予以保留。因为我认为它糟粕与否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总之不可简单的一盖过之。其次,目前出现了很多要求推广戏曲的言论,例如戏剧进小学,进中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绝不能为了把戏剧推广普及而降低戏剧的艺术高度。但另一方面,戏剧也不能曲高和寡,这样的话,中国的有一个传统精粹会随着能欣赏的人过少而逐渐衰退。

总而言之,中国戏剧必还将走更久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的璀璨。篇三:戏剧鉴赏的心得

戏剧的社会功能探析)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一、娱乐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 因。因为戏剧是一种最终以舞台呈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的艺术。它的直观性极强,接受者 的层次又极为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并不高,因此.我们戏剧的娱乐大门要比其它艺术门类敞开得更大一些。这是从外部 因素,也就是观众对 戏剧的接受方面来考虑戏剧的娱乐功能。进一步从内部 因素,也就是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体和接受主体。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

二、教化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只是把观众引入更高接受层面的必要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优秀的戏剧,内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诚,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人人深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一台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戏,比听一场报告受的教育还要大。戏剧的教化功能,就 内容而言,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伦理剧

这类戏剧多取材于古人古事,戏剧艺术家运用移花接木、旧瓶新酒、引申推理等手法进行再创作,把它用于道德伦理的说教之中。“借虚事指 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如《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张协状元》、《秦香莲》等。这一类故事都是写发迹变心的男子负心的故事。“贫贱之交不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民众心中的一种理想的道德观。但在现实社会中,贫寒之士,一朝 中榜,入阁拜相,飞黄腾达,便立即翻脸不认人,否认贫贱之交,甚至忘恩负义,杀妻灭子。于是理想的伦理道德被颠覆,民众的心理严重失衡.因此在戏剧中所表现的内容就反映了这种现实。而在结局安排上让这些负心汉都没有好下场,或者受到上天报应、惩罚;或者受到人间审判、行刑。唯有以此方式才能大快人心,使观众重新找回失去的心理平衡,得到心理补偿,同时也起到了警示世人的作用。

2、爱情婚姻剧

追求美好的爱情和自由的婚 姻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戏剧艺术也不例外。关于这类题材的戏剧也是不胜枚举,比如《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一幕幕爱情戏多表现婉转缠绵的男女恋情,包括相思、调弄、热恋、离别、失恋、怨恨等情感。而且这类爱情戏也更容易打动观众.为观众接受,成为戏剧名作。爱情戏备受关注,除了人自身作为感情动物的因素外,更多地是因为这类题材强烈地暴露出一般的人性和人们普遍地、长期地被压抑的 自由欲望。在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当户对 ”的桎梏 下,年轻男女的婚恋多成为政治、金钱、权力的牺牲品,而禁锢中的人一旦觉醒,就要 冲出樊篱,寻求自身的幸福生活体现出青春和新鲜的人的要求。但在当时的封建高压下,这种思想是离经叛道,为社会 的既定习惯势力所摒弃,并受到残酷压制。因而剧作家也只好把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搬上舞台。通过演员之口讲出民众的肺腑之言。一吐为快,酣畅淋漓而且这类爱情戏也都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结局.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3、清官公案剧

渴望清官惩恶扬善。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以及憧憬政治的清明廉正是戏剧 表现的又~主题。比如《窦娥冤》、《陈州粜米》、《鲁斋郎》、《生金阁》、《蝴蝶梦》、《铡美案》等一批 “清官戏”,充分 宣扬了在人治大于法治的社会中,一般的平民百姓,特别是其 中的弱者(如窦娥),祈求一心为 民 的“青天”能够明察秋毫,严格执法。其中浓墨重彩。作为清官代表的“箭垛式的人物”就是包公。在众多戏剧中.包公 的形象可以概括为铁面无 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睿智英明,敢于为民请命。因为人民喜欢甚至是崇敬包公这样人物.于是便把美好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并赋予他许多“特异功能”,使他变成神通广大的正义之神,把包公由杰出人物转化成人神,“日判阳问夜判阴”。不仅管人间治安,为受冤屈的百姓做主,同时还管地狱诉讼。替死去的冤魂平反。

三、传承功能

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承、行为传承口耳传承以及视觉传承等等。而戏剧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其传承也遵循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

1、口头传承

戏剧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 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梨园弟子的技艺传承这一方面。当时的戏剧演员文化水平都很有限,甚至大字不识,但他们却能在台上搬演古今之事,把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员 自身的素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师父的言传身教也功不可没,而且拜师学艺主要是通过师父的 口头传授来完成的。特别是对唱、念这两方面的严格要求,更体现了口头传承的无可替代。我国的戏剧就是依靠这种口头传授的方式代代相传。

2、行为传承

戏剧表演中的动作、招式主要体现了行为的传承。戏剧表演中的一招一式,都是程式化的动作。相对而言是固化的。戏剧的表演程式是根据生活 中事物的特征和美 的形式提炼出来的。如鹞子翻身、兰花指、卧鱼等,是抓住这些动植物最具有造型美的闪光点而予以模仿、定格的。戏剧动作这种特有的程式和规范形式决定了其必然的行为传承绵延不绝。

3、视觉传承

戏剧中的视觉传承主要表现在其形式的美轮美奂。戏剧的脸谱和行头可谓独具匠心、标新立异。我国的戏剧表演很重视脸谱。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戏剧中的脸谱,不仅体现了戏剧的艺术美.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缩短 了戏剧主体和观众受体之问的距离,打破了戏剧与普通观众之间的“隔”。广大观众从脸谱中就可以对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作出判断,比如说红脸暗示耿直忠正(如关公),黑脸暗示严 肃刚正(如包公),而白脸暗示专横奸诈(如曹操)等,各种脸谱均有其象征性,这就使观众更容易入戏,从而为接受、理解戏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脸谱的图案美、色彩美.也对人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四、结束语

戏剧中的行头也是独树一帜的。比如凤冠霞帔、帅盔、相巾、斗篷等,流光溢彩,别具一格,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具有独特的审美韵味。戏剧的这种视觉传承也正是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所在。

上述的几种功能。只是戏剧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一些最主要的功能。但它决不是戏剧的全部功能。戏剧的社会功能是以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基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以顺应时代和社会的潮流,这是戏剧功能的立身之本。也是戏剧的昌盛之源!篇四:戏剧鉴赏课心得

在戏剧舞台寻找青春 ——戏剧鉴赏课心得

无法否认,戏剧鉴赏是一门极具艺术的课程。是它,让喜欢文学的我真正领会到浩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它的魅力在于那生动淋漓,在于那雅俗共赏,更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能选择这门课程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奋斗”。大一开始,对于文学的挚爱,使学理科的我义不容辞的选择这门课程,想要在这样一个文学的殿堂里找到自己的信仰。可是,总是那么遗憾,每次的期盼最后都落空。终于在大三选上了这门课程。每次,看着和蔼的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的讲戏剧,讲他的看法,他的见解,讲他对戏剧的热爱,总是莫名的感动,年近古稀的老师,为了他对戏剧的追求,年迈却还是坚持自己不变的信仰。

都说,人生就像一场独一无二的戏剧,从出生到生命殁乎,就像在舞台上的倾情独舞一样,扮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期的角色。故,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演好了换取的是喝彩、掌声以及声名显赫,演不好,则观众稀少,场面冷落。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无形的舞台中,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就如同表演一般,演员的戏份很多时候在于你的争取,争取了,或许就此刻辉煌。舞台上的主角配角何尝不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呢?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概就如此。

戏剧鉴赏课,实话说,刚刚开始听时并不觉得是有多精彩。可是,慢慢的,我发现,戏剧是用来品的,或许它没有像电影那般跌宕起伏,没有像偶像剧那般唯美梦幻。但,我确定的是,它不像电影那样商业化,更不像偶像剧那样仿佛水面上的泡沫那般不堪一击。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等多种的形式。它生动形象,避实就虚,很好的将人生搬到了舞台上,让人若有所思。

上了一个学期的戏剧鉴赏课,不管是听邱老师满怀热情的解说他对戏剧独到的见解,还是观看《雷雨》、《左岸》、《立秋》等戏剧名作,每

节课总是那么的充实,那么的有收获。不可否认,邱老师介绍的这三部戏剧可以说是文学的经典。给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立秋》,它折射出了中国当代最经典最值得传承的“企业经营”之道——勤奋、敬业、谨慎、诚信!丰德票号祖祖辈辈传承的祖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晋商的经营之道,让我叹为观止。故事以两条线交叉并进展开,一条是发展事业与家族该如何应对时代的变革;另一条是几代人不同的生活与命运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豪门恩怨,爱恨情仇,彷徨徘徊,锐意革新,生死关头,何去何从!晋商票号跌宕惊魂!看完《立秋》后,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或许这就是老师说的对戏剧的感触吧!只有真正用心去体会戏剧,才能跟随故事走到最后。

不可否认,戏剧鉴赏这门课选的非常值得,感谢老师让我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而戏剧的文化底蕴也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对文学的挚爱又加深了一个层次。文学的道路还是很漫长,我想,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的脚步,只要自己不停歇,总有一天,星星也能长成太阳!篇五:戏曲赏析及感受

戏曲赏析及感受

戏曲发生发展的历程,十分曲折,我们已无法详尽地去描述它如今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戏曲,是中国瑰宝,曾经处处留有痕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渐渐成了一种传统,积淀在人的心底。我们只有努力的去宣传它,让更多的下一代欣赏它,却不知道怎样能让它融入现在的社会观念中。

戏曲的发展,一样需要人才,经济等的支持所谓出人才,又是多种多样的人才。不仅要有精通业务的编剧、导演、演员等,也要有精通行情、通晓变化的各级决策人物。包括剧团团长、文化局长、以及更上一级的领导等,均应视为人才的范围。然而,有了人才还不行,还要人尽其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许是现在戏曲人才的稀少,所以我们才有太多的人没有办法发现戏曲的魅力。戏曲舞美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艺术功能。实现这种艺术功能,主要由戏曲舞美中的三个要素——服装、道具、化妆来完成,这三个要素共同为塑造人物外部形象服务。戏剧舞美能够营造典型环境,为演员的表演搭建有效的平台,渲染舞台气氛。民间文化也对戏曲有很重要的影响。以诗、乐、舞为主体的中国戏曲,始终承继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态。它从一开始,就发生在民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虽然地域曲种之间,经常发生对峙、争胜、撞击和融汇,但每次动荡的结果,总是使戏曲进人新的阶段。它历经升降沉浮的变迁,最终仍以上述基本形态延续,形成中国独特的戏曲文化。

正是戏曲极强的地域性艺术特质,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够让中国戏曲能够生生不息,有强烈的延续能力。来自民族、民间的乐、舞、故事,在撞击融汇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了戏曲体制。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戏曲起自巫觋”。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中说:“歌来自民间的谣曲俗调??,舞来自百戏杂陈的广场??,故事起于众人口语的流传??”。歌舞故事显然是经过民间的反复实践与筛选,最后才触汇在一起,形成“戏”的雏形。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地风俗民情的不同。又形成多样的创作风格。虽然今日区域地理学只承认地理因素是造成区域文化、艺术传统特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并不认定是决定因素,但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我们的戏曲也在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精华与糟粕。它的受众面最广,影响也最大。许多社会低层的民众,就是通过看戏,懂得了事理,学会了做人。戏曲反映爱情婚姻等题材,不胜枚举。可以说“十部传奇九相思”。相当多的剧目体现了丰富的人民性,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愿望、追求、抗争和理想。但也有不少剧目含有封建思想的毒素。

传统神鬼戏有三种类型:一是主要表现神鬼的,二是神(鬼)人各一半的,三是以人为主,插些神啊鬼的做调料的。优美的神话与健康的鬼戏是主流、是精华,是人民的想象、借喻和寄托。但戏曲剧目中,神话与迷信是交织在一起的,而迷信则是蒙蔽、愚弄人民的糟粕。有人问:封建道德的忠、孝、节、义,能不能继承?郭汉城说:“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地主阶级有地主阶级的道德观,古代人民也有人民自己的道德标准。”戏曲中写劳动人民的重头戏不多,但涉及劳动人民的戏却很多,是歌颂、是贬抑,须要分辨和认识。正面的容易认识,带有阶级偏见的也容易识别,但糟践、嘲弄劳动人民的某些缺点,或侮辱、丑化劳动人民的生存状况,而且多用调侃、戏耍的态度,不真不假的语调,不痛不痒的手段,这就让人难以识别了。

请命,而直接由包公断案,反映了人民的强烈愿望。可以说清官戏一是反映了现实,二是表现了作家的理想,三是反映了群众的情绪,寄托了他们的希望。这就是清官戏得以广泛认同,并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

但是这些清官戏又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前提,对此,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回答是很难的。但唯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审慎地、批判地加以说明,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汉剧的表演则更为细腻,很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人物情感挖掘得更深。汉剧舞台“后起之秀”王荔饰演的赵艳蓉,特别注重人物内心和性格的刻画。那由慢到快难度极高的功力,让观众感觉美不胜收,连连以热烈的掌声回馈。及至全剧高潮的“装疯”一段,情绪层层递进的唱腔,配合着左顾右盼的眼神,不断摇摆的步态,将赵艳蓉的无奈与悲伤细腻地呈现在舞台上。真的很震撼!

慢慢走上了喜欢戏曲的道路,我更希望以后,我能够在戏曲中,看到值得学习的生活态度。

第五篇: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论文

在这戏曲鉴赏课中我认识了戏剧,其中有越剧,绍剧,莲花落等。戏剧文学的特征 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没有舞台,没有演员,便没有戏剧。一出戏的演出,首先要有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基础;还要有布景、道具、化妆、灯光、服装和效果;有的要音乐伴奏;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有舞蹈因素等等,戏剧和其他艺术样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它通过演员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开展故事情节,以揭示既定的主题。一般说来,戏剧文学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戏剧文学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要求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二)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个性化和动作性 戏剧文学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

戏剧文学的分类 戏剧文学的种类繁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根据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作独幕剧和多幕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和歌剧;而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则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在我们的戏曲鉴赏课中讲到的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发祥于上海。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就以越剧版的红楼梦为例,编剧者选择了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最是适合不过了,所有现有的体现宝黛爱情的戏曲,以越剧的演绎最为成功,正是因为哀婉凄美的爱情故事,唯有在柔美、婉约的越剧里,最能淋漓尽致地得以体现。

近年来,绍兴莲花落表演、唱腔及音乐,皆有较大发展,在伴奏上有时加用琵琶、扬琴、二胡、笛子等乐器,还根据剧情需要,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及部分民歌小调,并开始进行男双档演出的尝试,除发挥原说唱特点外,还增加表演部分。我主要想论述一下现今的莲花落,我平时很爱看绍兴莲花落,其中百看不厌的还是《大年三十》由寿建立,陈飞,翁仁康,吴素英,周柳萍等老师演的作品。在此我就通过这部作品以小见大,来点论其特点,活力。首先论其特点,从上所述介绍可大概看出现今其唱说形式为,唱说者一人手执三敲板、纸扇,桌置醒木。伴奏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琵琶一人,以琵琶随托平板部分的演唱。但在《大年三十》这部作品上,我们未见这种形式,我想 这正是绍兴莲花落的发展,它不在是演出形式单一的作品,而是电影式的多人表演,以莲花落为主体的形式又说又唱。剧情上,《大年三十》讲的是大年三十时,教书先生苏义救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的施潘嫂的故事。场景是一般老百姓的家,从三家之间的关系出发来讲述故事。可见绍兴莲花落在取材上,是以民间为取材地。作品很贴近生活。因而其故事情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很是受绍兴人民喜爱。体现了邻里之间人与人患难之间,互相帮助的真情。鲜明的人物形象、古朴的民俗民风,加上过大年的特定气氛,使全剧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绍剧是绍兴的一大特色,它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绍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悟空戏独树一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1950年定名为绍剧,绍剧是一种古老的剧种,来源于秦腔,明末清初时期形成于绍兴地区,后兴盛于清康熙、乾隆年间。

绍剧是绍兴的地方戏,是鲁迅笔下社戏的主要内容,以猴戏著称。观众们熟悉的也多是绍剧中的古装戏。最终敲定以绍剧演绎《生命的飞翔》,源于绍剧高亢激越的唱腔和豪放洒脱、文武兼备的演剧风格最能反映剧本所体现的英雄风采。《生命的飞翔》以抗震救灾英雄邱光华机组的英模事迹为原型,用戏曲艺术的形式,塑造了邱光华机组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英勇无畏、勇于奉献的英雄主义群像,热情讴歌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令人意外的是,绍剧演员姚百青此前最擅长的是演猪八戒,而在《生命的飞翔》中,他却成功地塑造了我军英雄飞行员邱光华。姚百青表示,演员们除了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还在传统绍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表演方面的改进。他说:“《生命的飞翔》不是纯绍剧,打破了程式化的东西,进行创新。身段动作、对白等,都与绍兴当地的社戏不同。”

还有《东山再起》也是深深吸引我的一部戏,它的剧情简介:“生于穷山恶水间,风刀霜剑不皱眉。练就铮铮双飞翼,猎尽窃窃狐兔辈。敢蹈四海万顷浪,笑迎五洲千钧雷。天赋一腔凌云志,搏击到死头不回。”一曲激情澎湃的主题歌,唱出了《东山再起》的精神风貌。东晋中期,朝政腐败,前秦南压,内忧外患日盛。文武双全而年少气盛的名士谢安,因淝水初战失利,又遭大将军桓温无端指责,愤而辞官隐居会稽东山。桓温之女桓蔷是谢安的红粉知己。当胡秦再次兵临淝水、晋军连遭败绩时,她千里迢迢寻至东山,几经周折,力劝谢安复出,临危受命以救国难。

剧作再现了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塑造了名士谢安、侠女桓蔷和枭雄桓温三个艺术典型,还塑造了书圣王羲之、高僧支遁等多个各具个性特色的舞台形象。剧作以谢安人格的自我完善为主线,主题鲜明而风格空灵,具有独到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东山再起》所体现的“失意不失志”,执著奋进、再创辉煌的精神,既是古越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昌调腔是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又名掉腔、绍兴高调、新昌高腔,以新昌为中心,流布于浙东绍兴、萧山、上虞、余姚、嵊县、宁海等地。它被认为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惟一遗音。新昌调腔音乐可分为剧唱音乐和场面音乐两部分。剧唱音乐由文(唱辞)乐(唱腔)两者构成。剧唱的文体以曲牌为基本结构单位。调腔唱词严谨,曲牌丰富,如今尚存传统曲牌360多只,分“套曲”和“只曲”两大类。调腔的脚色行当有“三花、四白、五旦堂”之称,三花为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白为老生、正生、副末、小生,五旦堂为老旦、正旦、贴旦、小旦、五旦。其表演以精湛细腻著称,有擎椅、掌烛、背身踢靴等绝技。调腔音乐的特色有三种:一为帮腔,二为叠板,三为干唱。

《挑水伯断案》是一部大型调腔古装轻喜剧,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以挑水卖水为生的挑水伯,在一桩杀人案被糊涂县令错判后,他仗义直言,主持公道,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他历尽艰辛、吃尽苦头,还差一点搭上自己的性命,最终,他层层抽丝剥茧查出了真凶,挽救了无辜。挑水伯的扮演者是县调腔剧团青年演员王莺,她的表演细腻到位,给整台戏增色不少,她感慨地说,这个角色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尝试,因为以前她演的都是很正统的老生戏,这个戏为喜剧,有点带小丑的味道,对她来说难度特别大,但通过许多日子排下来,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当中了,这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进步。

以前我对戏剧是不感兴趣,上了这次的课后,才发觉戏剧其实是挺有意思的,它的文化历史也是挺悠久的。从中莲花落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剧种,它弥漫着一股乡土的气息,它作为绍兴乡土特色的剧种,而我又在这绍兴上学,真的是很开心,希望借此机会可以多接触些莲花落,也希望当地的人能多多发扬它,让它成为绍兴文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计算机093班

周丽燕

下载戏曲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戏曲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戏曲鉴赏心得

    戏曲鉴赏心得 说起传统戏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京剧。确实,京剧是清朝最流行的剧种,时间上离我们最近,名声也远播海外。每年的春节晚会上,都会有京剧,可见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5篇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1 《曲艺知识》这门课让我们不仅了解戏曲的种类,即包括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还包括相声、小品等。在开始时,老师让我们了解并欣赏各种乐......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

    戏曲鉴赏作业

    1中国戏曲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特殊性质的艺术。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艺术一般分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中国哪种戏曲第一个被评选为联合......

    戏曲鉴赏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 院:科学技术师范学院班 级:09级英语教育班 姓 名:孟裕娟学 号:200940927101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中国京剧与评剧 课程名称:戏剧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成绩......

    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论文姓名: 于湘滨 学号:0918030103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论文题目:浅谈中国京剧与评剧浅谈中国京剧与评剧摘要: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鉴赏期末考试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依然在演出,并完整保留原貌的是()。 1.0 分 A、 印度梵剧 B、 中国戏曲 C、 希腊喜剧 D、 希腊悲剧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一个思想当......

    戏曲鉴赏作业

    电气学院 电信1202 3120503034 代明君 作业题目2:以京剧《小宴》为例,谈谈京剧小生行当的艺术特征。 《小宴》本是京剧《吕布和貂蝉》中的一折。《吕布和貂蝉》原来是以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