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杜甫、毛泽东、陆游诗词

时间:2019-05-14 16:2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清照、杜甫、毛泽东、陆游诗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清照、杜甫、毛泽东、陆游诗词》。

第一篇:李清照、杜甫、毛泽东、陆游诗词

十六字令三首作者毛泽东 词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

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念奴娇鸟儿问答》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第二篇:陆游诗词鉴赏

陆游诗词鉴赏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的宋代大词人陆游。用诗人或者词人来概括陆游的一生其实都不恰当,因为他在文学创作领域的高产稳产、横跨诗词两界是后人难以企及的,不仅在豪放词的领域陆游有极高的成就,同时他写的婉约词也质量甚高,同时还有杰出的律诗作品。

陆游的诗歌里不仅有个人的情感抒怀,还跟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风云更迭有紧密联系,所以如果你只能选择读懂一个人的诗,那就选择陆游,对陆游的诗歌创作有所了解以后,读懂类似题材和风格的作品也就容易很多了。

陆游之所以能写出风格多样化的大量诗歌,跟他的人生经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陆游的一生都背负了国破山河在的苦痛,而中进士之后仕途不顺屡遭排挤、之后又投身军旅,他的的人生经历也远远比绝大多数文人墨客丰富得多。因此陆游的诗歌可以按照内容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跟自己的理想抱负、报国志愿相关的,这一类一般出现在他所写作的律诗和豪放词中,一类是较为私人化、抒情的主题,常出现在陆游所写作的婉约词中。

由于一直以来教科书都过于强调陆游在豪放词领域的创作成就,很多同学会对这位词人有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但凡陆游写的一概都是跟国家民族存亡兴废相关的宏大题 材,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就像我们在开头所提到的,陆游还有一个属性就是岁月静好的撸猫老大爷,很懂得享受生活情趣,而不是整天都在苦大仇深。一般诗人写诗都是赠友人、赠恩师之类的,但是陆游却不走寻常路地写了一系列赠猫诗,比如《赠猫》其一: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

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

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於菟”是古代对老虎的称呼,陆游养的小猫十分擅长捉老鼠,因此得到小老虎这么一个昵称。中老年愤青也并不总是横眉怒目,也有这样温情的时刻。再如这一首《独酌罢夜坐》,不见麴生久,惠然相与娱。安能论斗石,仅可具盘盂。听雨蒙僧衲,挑灯拥地炉。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

乍看起来是作者在凄风苦雨的夜里惆怅寂寞,但是因为有喵相伴,就可以“惠然相与娱”,在寂静凄清的环境中因为有喵咪的陪伴,反而可以愁中作乐,这是一个很好的衬托手法的运用实例。

就像我们上周的语文表现手法串讲课上跟同学们讲到 的一样,判断情景关系表达中运用的衬托手法究竟是正衬还是反衬,不能孤立地看某一个意象,一个意象在通常情况下具有的内涵不一定适用于眼下的具体语境,而应该把诗句中的情景完整地复现在眼前,思考整个情景和作者的情感色彩,才能避免产生判断的偏差。

而我们最为熟知的不是这些记述生活小情趣的抒情诗,而是书法陆游个人理想抱负、感慨国家民族命运的作品。和许多出身于两宋之际的文人一样,陆游的人生际遇因当时动荡的时局而倍加坎坷,在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就攻陷了汴京,掳走了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耻,北宋宣告灭亡。陆游的父亲带着家人四处辗转流亡,直到陆游四岁的时候才逐渐安定下来,家庭的颠簸流离、灭国之痛都对陆游后来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后来他也和自己的父亲一样,由于敢于进谏、力主抗金,早年一直受到排挤,仕途不顺。奸佞当道的情况下,陆游干脆选择了投笔从戎,投身军旅。基本上爱国抗金是陆游一生的主线,所以同学们在阅读他的诗歌的时候需要注意跟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相联系。

教材里都会学到的陆游的绝笔作《示儿》是妇孺皆知的名诗,此外陆游还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诗歌,大家只需要读透读懂了一首,在考场上遇到同类的就知道它们共通的套路了,比如这一首《雨夜读书》: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

这首诗虽然不是陆游的诗作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但是风格鲜明、对仗工整,题材也是自古以来壮志难酬的士子们最常写的内容,因此很有精读的价值和意义。开篇写雨夜中只有一盏孤灯或明或暗,将其比作微弱的萤火,下句就白描作者独自一人在破旧的屋舍中读书,情景相生,更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无人诉说和排解。但凡是这种开篇第一句就开始写景的,一定是情景交融的手法,景中含情,情景相生,以冷夜苦雨的寂寥景色烘托作者内心的惆怅孤独。另外还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如果考的是第一句写景句子的作用的话,还必须要回答“奠定全诗哀伤凄切/静谧幽深/明快愉悦/……的感情基调”,这是基于开篇句的位置在全诗篇章结构布局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首诗的对仗十分工整,这类律诗的优点就在于读懂一半的内容就等于读懂全诗,前后句的意思相近,可以相互对照来理解。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感慨岁月飞逝,转瞬之间壮年已逝,镜中朱颜不再,但却没有成就一番功业。但如果一直以这样消沉悲凉的语气慨叹的话,那就不是陆游的典型风格了,尽管人生困顿潦倒,但这并不折损英雄的不死雄心。最后一句作者笔锋一转,化用了“老骥伏 枥,志在千里”的名句,以病中衰老的千里马自比,尽管陆游已经步入衰朽之年,但是壮志雄心依然没有被磨灭,心中挂念的不是安享晚年而是收复北方失地。对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风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做题的时候是会大有助益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对诗歌的内容做全面的解读,例如《雨夜读书》这种情感表达具有多个层次的诗歌,不能单纯地将其理解为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要看到作者的报国雄心。

读懂一首诗是做对题目的前提条件,而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不需要熟读三百首,精读几首比大量泛读更加有效。过于追求做题的训练,其结果是导致经常把重点放在了追求答案上,却忽视了理解诗歌本身的重要性。诗歌鉴赏不是跟着感觉走,也不是蒙和猜,而是要精读诗歌,并反复揣摩思考。

第三篇:李清照经典诗词十首

李清照经典诗词十首

李清照经典诗词必背十首(1)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10)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第四篇:李清照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蝶恋花》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水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念奴娇》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点绛唇》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晓梦》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春残》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第五篇:李清照诗词研究

李清照诗词研究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历代以来对其词作的艺术成就,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清照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李清照词的语言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她遣词造句,自出机杼,创造了自然率真的语言。正是由于词人的独具匠心,使词的语言通俗而又雅致,常见而又觉得新鲜。她的词作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她的词作就是她的一部思想情感的发展史。她的“易安体”词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地影响,被推为“婉约之宗”。本文试着剖析易安词的艺术特征,易安其人的思想感情轨迹,来认识她,学习她。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出身于书香味浓郁的上层士大夫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使李清照受到了很深的影响,父亲李格非对其的管理和教育宽松且开明。李清照从小能够博览群书,读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笔记小说,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李清照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反对以作诗之法作词,严分词与诗的区别,重视词自身的艺术

特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艺术风格独特,形式上善用对比、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词现存七十多首,总体来看完整地反映了李清照一生的情感轨迹。前期作品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房相思,内容缺乏深意,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后期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情调感伤,并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凄凉,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本文将从词作的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语言运用的创新性和其词清晰地反映其思想情感的发展历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一)婉约中的丈夫之风。自明以来论词以婉约、豪放为限。所谓婉约,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微约的感情,简言之即“曲径通幽”。然而同是婉约,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李清照扬长避短,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即前人所云“李易安词无铅粉气”,《醉花阳》是词人向爱人倾吐重阳佳节深切思念之情的名篇:

薄雾浓云愁永尽,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

凉初透。

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片写白昼、夜间的孤独难熬,下片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而以“人比黄花瘦”作结,传达了自己因刻骨镂心的思念而面容憔悴的情形。全词无一字言及相思,而相思之深切又充溢字里行间,可谓委婉含蓄,“无一字不秀雅”,但意思却直率明白,“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

李清照词风韵之多样性,以及其“神骏之致”,最集中地体现在其词中所谓“倜傥丈夫气”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易安词中激荡着大胆、强烈、真率的感情,易安词与传统的词有所不同。李清照为人,爱则热烈,愁则浓重,思之刻骨,怨之断肠,形诸笔墨,则是抒情大胆、强烈、真率。刻骨的相思和浓重的愁怨,本是易安词的重要内容之一。她词中所表现出的相思缠绵、离愁别绪,却于“话中有骨”,而不似一些婉约词人陷入姚鼐所言的“颓废而幽”的境地。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同时,易安词反映了作者孤傲的性格和超旷的情怀,因而构成了高远的意境。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处两宋交替之际,士大夫多沉溺苟安之中,常有众浊我清,众醉我醒之感。反映在词作中,则是其弧傲的性格特征。“雪里已知春信至,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寻里已知》)、“屈平陶令,风韵正相直”(《多丽·小楼寒》)。显然,在这些词句中,作者把自我注入了这些所咏的花木中,梅之超群,菊之高洁,桂花之脱俗,银杏之纯净,实际上都是词人自我写照。易安词所表现的情感,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拔,凄苦而能自强,显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坚毅,其词中豪气正蕴于此。

(二)多样性的创作手法。李清照词作表现手法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充分表现了她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创作才能。易安词表现手法新颖巧妙,主要表现在:

1、善于移情于物。李清照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爱揉合于客观景象中,使景物成了感情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性,又丰富了词的意韵。如《醉花阴》中的起拍,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愁”与“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中,巧妙地再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2、善用对比。李清照一生的际遇就是一种强烈鲜明的对比,她把这种传统手法予以翻新,将对比运用于全篇的艺术构思中,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天真单纯的佳女(卷帘人)与“浓睡

不消残酒”的主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多情;《永遇乐、落日熔全》通过良辰佳节个人处境和情绪前后截然相反的对比,传达出作者思慕昔日家园与忧愤目前时局的心情。她又将虚实融为一体,进行对比,使时空高度浓缩。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词人将“天气”、“衣”、“情怀”与往昔比较,目下为实,从前为虚,实虚参照,形成对比,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情绪。

3、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据统计,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这既与秦观的“少故实”不同,也不象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更无辛弃疾“掉书袋”的习气。其显著特点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道之典,为避生僻晦涩;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比如“鸿雁传书”,易安词中所用典故较多,且多出新意。如 “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声声慢》)。这既用典,又似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4、善用铺叙手法。李清照写词提倡抒情不可局促,要把感情

展开,在凝炼中求得舒展。这种手法既能丰富人物形象,又能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感情。在<<声声慢>>中,词人把自己的心情和节令、天气景象,等等结合在一起,融以对往事的追忆,过渡到眼前的伤感,既让它们纷沓而至,又让它们一排布阵,而且越写越细,越写越深,感情不断得到推进。当然作者在写作时铺叙手法的运用并非单一,为避免文章的呆板和感情的平淡,结尾警策语句,如《一剪梅》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等等,都是步步推进,作者以铺叙的手法刻画了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作,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

5、她还常用白描手法,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渲染环境,将景与情自然巧妙地组织在一起,情因景而抒发得更加具体形象,景因情而充满了感情色彩,情景相生,韵味无穷。

二、语言的创新性

李清照又是一个语言大师。她的词语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词不同于诗,词本身是用来歌唱的。这就要求词的语言大众化,口语化,既便于唱,又便于听。易安词的语言尤其注重了词的这一本色要求,这构成了易安词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一)口语入词。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推陈出新,化俗为雅。李清照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斧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李清照对语言的锤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话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

(二)富有音乐之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诣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她特别善于运用双声迭韵来增强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迭字,除了“觅觅”、“冷冷”之外,全是齿声字,读来齿牙敲击,短促轻细,造成了一种凄清的效果,用来表现词人孤寂、凄苦的复杂心理状态是再合适不过的。而最后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舌音和齿音交加重叠,又给人一种啮啮叮叮的感觉,生动地表现了忧心情况的情绪。这些又声迭韵字在音节、情调及气象营造方面,与内容紧密配合,续来朴素自然,不露痕迹,得到历代词评家好评。

(三)化用典故。李清照语言的独创性,还表现在用典上。她的词中有不少语言是从前人的诗、词乃至散文的句子而来的,可贵之处是她用典是那样自然妥贴始终保持着她特有的明白易懂的语言风格。如《凤凰台上民吹箫》中“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是化

用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之离天台比拟赵明诚之离家。化用《列仙传》仙人萧史与弄玉之典,以“秦楼”代指词人自己的住所。词人用两个仙凡恋爱的故事,暗示她与丈夫美满的婚姻。而今天各一方,人去楼空,从而将意思表达得更加凝炼,丰富,深刻。

李清照在语言上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李清照从口语中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成分,创立了生动、清新的语言风格,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健康发展的方向,是一个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三、思想情感的发展史

(一)青春激情的少女时期和新婚期。

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嗥。(《点绛唇》)

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这首词通过人物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这恰恰再现了作者少女时代不受封建礼教过多约束,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这首词当中不难看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充满着无忧无虑。

心绪激荡,任性豪逸的少女时代过去了,李清照于18岁时适

赵明诚。赵明诚也生于官宦也家,其父赵挺之曾官至徽宋朝宰相之位。而他却自幼爱好金石书画,同是一个才华横溢、诗文俱佳的青年。夫妻二人在艺术志趣与文学修养方面颇多一致,经常一起唱和诗词,一起整理古籍,共同搜集和研赏金石珍品,陶醉于艺术世界里,生活得十分幸福,真可谓“金石姻缘”。明赵杰称其“佳人才子,千古绝唱”(《古今女史》)。这既是夫妻,又是诗友、学友、知音的甜蜜生活,更增进了二人的文学涵养与夫妇情感,也使得每一次夫妻别离却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进了词篇,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词中,作者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话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以及她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

李清照婚后至南渡前这段时期,是其生活最为幸福美满的时候,夫妇同志,伉俪情深;也是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均达到很同造诣。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已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易安体”。而词中所蕴藕的情感多在于个人情感,独抒相思离愁及悠闲适的生活情趣。

(二)、绵绵思愁的婚后生活

让我们先来看两首脍炙人口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和《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两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你看她出去划船已不似昔日那样“惊起一滩鸥鹭”,而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她已不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而是要去等待“云中谁寄锦书来”。你再看她的等待有多么长久,多么辛苦!“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种相思之情又是多么难排?多么难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又是多么深切?多么惆怅?“薄雾浓云”,“愁之昼”,这种相思又是如何地折磨人啊,它已使我们的女词人“人比黄花瘦”了。这两首词真是把一个思妇的相思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苦后,李清照又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丈夫赵明诚的身边。这自然会给词人带来一时的喜悦,一首《小重山》抒发了她此刻的欢愉心情:“春到长门青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匝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仍然好

景不长,厄运又一次降临这个家庭。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不幸在朝廷争斗中败下阵来,并撒手西归。赵明诚三兄弟则不仅被罢官,而且遭人诬陷入狱。这个结局无疑又使词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

仕途受阻的赵明诚,在出狱后即带着李清照回到了青州故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这十年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十年的幸福时光转眼即逝。正当李清照沉浸在“泽畔东篱”式的世外桃源之中,“甘心老是乡”的时候,赵明诚却不甘寂寞地重返仕途了。这无异于打翻了一个五味瓶,霎那间,酸甜苦辣千般味,一起涌上了词人的心头:“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委婉地表达了她此刻的心情:

香冷金税,被翻红浪,起来慵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阵。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愁。

是什么原因折磨得词人又消瘦了呢? “多少事欲说还休”,这个“多少事”,当指使李清照夫妇深受其害的仕途之路。回想起仕途艰险,李清照心中自然会志忑不安,因此她唱起了“千万遍阳关”,心中又增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在这个时期的情感和心境波动较大。除了隐居青州的那十年令她备感幸福而难以忘怀外,其余大多数时间则沉浸在愁情之中。此期只有一首词颇具欢快格调,那便是词人夫妻经历了久别之后又重新相聚时所写的《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可见李清照在这个时期是愁多于乐,悲多于喜的。

(三)、充满悲愤忧患的中晚年时期

“靖康之变”后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量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烬。李清照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一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渔家傲·记梦》倾诉了词人的这一情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磋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的“有惊人句”,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然而一个“漫”字,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陡然引向了对摧折人才的现实社会的指控。的确,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女子即便满腹经纶、语出“惊

人”,那又有什么用呢?既不能报国也不能卫家,就连“甘心老是乡”的生活也由不得己。词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梦中呼唤“九万里风鹏”加大威力,以便将她乘坐的“蓬舟”吹往那憧憬已久的仙山。

赵明诚不幸病逝无疑给李清照“又催下干行泪”(《孤雁儿》)。她只能夜夜悲吟《南歌子》了:“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一场卑鄙的骗婚使得李清照凄凉的心境更为雪上加霜。她的愁情与日俱增,已经“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纵观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一曲《声声慢》将词人忧患余生、孤独无依的凄凉晚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词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词人在一个秋日里,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这实际也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曲折然而又典型地概括了词人南渡以后漂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内心世界。词中所表现的“愁”情,显然是个人不幸与国家沦亡交织在一起而进发出的国愁家恨。这种“国愁家恨”与词人南渡前那种“离愁别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包含着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内容,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李清照南渡后正是在这种愁苦和悲愤中度过余生。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一部描述个人思想情感变化,展示心灵历史的宏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以其独创的“易安体”影响和推动以后的词的发展。

总之,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创造性的语言,真挚朴素的情感,构成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特色。她以独特的风格和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因此,她的作品才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溉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

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在思想、艺术上也有其局限和不足,调子比较低沉,感情比较柔弱,但是,瑕不掩瑜,从总体说来,李清照的诗词艺术还是精湛高妙的。我们可以在她作品的字里行间,在中国文学千百年的发展史上找到她的身影,听到她的声音。

下载李清照、杜甫、毛泽东、陆游诗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清照、杜甫、毛泽东、陆游诗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之李清照篇——《如梦令》 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蝶恋花]《上已召亲族》 李清照——《点绛唇》 李清照——《渔家傲》 李清照——《......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一):我眼中的李清照——读易安诗词有感朱羿菲"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熟悉而又苍老的声音将我惊醒,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望向......

    毛泽东诗词大全

    第一章 友情 鲲鹏击浪从兹始——《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唯我彭大将军——《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纤笔一枝谁与似——《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三十一年还旧国——《七......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毛泽东诗词精选

    沁园春 雪 (1936.02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诗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

    毛泽东诗词

    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

    毛泽东诗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七古 咏蛙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