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6:4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第一篇: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读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有感

什么是彼得·德鲁克认为的创新?

熊彼特是最早论述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学家。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动力,市场经济长期活力的根本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源于企业家精神,来源于企业家开发新的产品,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1985年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在他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详尽的为我们描述了什么是创新以及怎么才能创新,最后创新在企业中应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创新是一种可以应用的工具,而且和企业家精神密不可分。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的前提,有了企业家精神,创新就可以成为一门学科,能够供人们学习和实践。一个企业从建立---发展---生存的过程都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创新行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使得企业不断的寻找企业创新的机遇,挑战企业的外部威胁,最终达到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价值的创造是衡量企业存在的标准,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不断的存在下去。

创新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其中还包括产品的创新—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即制造产品与服务,并且将它们推出上市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与活动的创新;社会的创新—即市场、消费者行为和价值的创新。创新也不是单个高层,中层和员工个人的事情,而是“集体的创新”—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家精神的创新,使得企业创新成为一种可以加以训练、可以学习和可以实地运行的。当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出现时,企业家必须有目的 的寻找和拽住创新的机遇,使企业和谐有序的生存下去。

创新的来源

在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创新是系统化的创新,创新机遇的来源有七个方面:前面四个来源于企业的内部,不论它是商业性机构还是公共服务机构,或是存在于某个产业或服务领域内部。后面三个来源涉及机构或产业外的变化。(1)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2)不协调的事件— 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3)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4)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5)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6)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7)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

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

交流电的发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使得人们在夜间的生活更方便了,随后各种电器的发明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那么电是怎么发现的呢?从物理学历史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电的发现是一系列意外事件的组合:1780年,伽伏尼在做青蛙的应激性反应的实验时发现了青蛙在死亡状态下仍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他研究后发现了青蛙腿中存在一种化学液体物质—生物电。1800年,伏打电池的面市意味着稳定电流的产生。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有磁场存在,小磁针在电流周围会发生磁针偏转现象。1831年,法拉第发现切割磁场后会产生一正一负两种方向相反的电流—交流电。

创新机遇来源二:不协调的事件

在数据挖掘这门学科中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沃尔玛(W-mart)的啤酒和尿布销售案例。啤酒是一种男性偏爱的饮料,尿布是孩子在婴儿时期所使用的东西。从表面上看,两种商品无论是在用途和外观方面根本没有什么实质联系性。按照商场对商品归类摆放的要求,两种商品绝对没有摆放在一起的可能性。然而,在沃尔玛对大量的客户消费清单的研究中,惊奇的发现在同一张消费单中同时出现啤酒和婴儿尿布的概率相关性排在第一位。人们对这种不协调的事件的发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买啤酒的男性客户中很多都是年轻的父亲,当年轻的母亲没有时间去买婴儿尿布的时候,年轻的父亲不仅买自己喜欢的啤酒还有给家里的孩子带上婴儿尿布。基于对这种现象的反馈,沃尔玛尝试将啤酒和婴儿尿布排在一起销售,随后销售额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沃尔玛认为他们只是把这种不协调的事件变成了协调事件看待而已。

创新机遇来源三:程序需要

需要也应该是一种创新的源泉,这种需要主要是程序的需要。中国糖网在2015年末公布的甘蔗的收购价格为5380元每吨,制糖企业的农户收购价为5400元,然而这个价格相较于2013年--2014年的每吨7000多元每吨,甘蔗的收购价格跳水幅度较大。相较于5400元每吨的甘蔗收购价,按照现在的农产品种植水平的成本投入,种甘蔗的农民已经处于亏本状态。因此,就算国家政策在蔗农的投入中给了相当大的扶持力度,但蔗农的数量还在加剧减少,甘蔗面积在广西省境内一年减少8%左右。甘蔗价格低,蔗农种植亏本,糖产量少等等问题亟待解决。2014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广西分公司根据 糖产业市场的调研,专门设计设计出了针对甘蔗农户的保险制度,就是说当甘蔗的收购价格低于某一标准时,保险公司将给以多少的补偿。在现在看来,补偿的数额是足以抵补农民的损失的。这也是在市场需要的前提下,提供的保障糖业的重要举措。

创新机遇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

中国国内的手机市场中,国外品牌有IPHONE、SUMMUNG等,国内有华为,中兴,海信和锤子手机等,应该来说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就在这样的竞争市场中,雷军的小米手机异军突起,针对的人群被定义为“手机发烧友”,小米手机一上市很快被年轻一代所接受,从寻找到的一个市场细分点中直击要害。近年来小米手机的发展很迅速的,占据了市场23%的份额,不得不说小米的营销是最大的亮点。另外,格力电器的总裁董明珠也在随后推出了格力手机,她也想像小米手机一样在市场中分一杯羹。但是似乎市场并不欢迎格力手机,使用的人更是找不见人。市场和产业结构相对脆弱,一旦发生产业变动,企业应该拽住机遇适时地调整企业自身适应市场和产业的变动。

创新机遇来源五:人口统计数据

商界有句名言“女人和孩子的钱好赚”。那么是否就是说女人和孩子才是消费的主力群体呢?按中国的人口统计数据,男人是女人的约1.06倍,中国的人口呈现出“橄榄球”状的人口分布,孩子占的比例小于1/3。从统计数据中知道中国的消费群中女人和孩子的人口比例占很小一部分,那么企业 又怎么才能从这种消费心理中发现创新的机遇呢?人们在消费时都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有经济学家指出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求异,攀比,其实。消费者心理特征也包括消费者兴趣、消费习惯、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方面的特征。

创新机遇来源六:认知的变化

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的回忆、交流重要的信息以及享受了娱乐的时光。柯达公司长期依赖他们对胶片的领先技术优势而欣欣自喜。在柯达公司还在研究胶片的感光技术时,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科技对传统影像的影像。人们开始接触数码科技带来的好处,数字芯片对相片的存储及处理技术远远优于胶片的效果,在价格方便更是优于柯达胶片。人们已经开始向无胶片时代转变,而柯达公司却没有对这种消费市场的改变提前认知,所以柯达失去了它在世界影像的一家独大的地位。

创新机遇来源七:新知识

人们通常认为的创新,就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三新”)的创新。因此新知识的创新在现代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人们生活相关的数字信息化的创新中,手机从单纯的打电话—2G上网—3G技术—4G技术智能手机。4G的改变不仅仅是手机上网速度的提升,而且手机的功能已经可以同电脑的功能相媲美。电脑的文字编辑功能Microsoft office,手机有了WPS,手机 以其便捷和方便易带的特点正逐渐替代人们的上网习惯。

哪些创新更容易获得成功呢?

作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更容易获得成功呢?彼得·德鲁克认为有四种企业家战略:(1)孤注一掷;(2)攻其软肋;(3)找到并占据一个专门的“生态利基”;(4)改变产品、市场或一个产业的经济特征。

彼得·德鲁克认为“孤注一掷”的战略的风险性最大,犹如一场豪赌。但是它一旦成功,它所带来的回报是不可估量的。相反,如果“孤注一掷”没有命中目标,所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攻其软肋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是创造性模仿。一个创造性模仿的范例是我国“万燕”VCD的发展与消亡。“万燕”VCD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款家用影音电器。万燕作为技术开创者,本应该是自主创新,产业自强的先行者,却成为了先烈。被后来的步步高等企业领先市场。万燕VCD的技术是最先进的,消费的价格在刚进入消费者市场的时候也是令消费者望尘莫及的。当步步高等企业掌握了VCD 的技术后,也就是说技术不再成为进入障碍的时候,步步高等企业利用自身的生产能力很快实现了规模经济,大大的降低了产品价格,也快速的占领了市场。而万燕只能成为“革命先烈”。

找到并占据一个专门的“生态利基”,“生态利基”战略的目标就是取得控制权,包括收费站战略,专门技术战略,专门市场战略“五星”级酒店的定位在于它只提供高端客户的服务,它的客户接受的服务称得上是贵宾级待遇,包括客房的舒适度和整洁度,客房的装修,客房的服务,客房的订餐,客房的附加服务等等。“五星”级酒店的服务针对的人群都是上等的地位的高端人士,放弃了中端和低端的消费群体,避开了和一般酒店的直接的针锋相对的竞争。同时,“五星”级酒店的客户所付出的服务费用也是相对高昂的。以高昂的酒店服务费得到贵宾的待遇是高端人士选择“五星”级酒店的原因。

最后改变价值和特征,能为客户提供价值的产品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市场产品,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带来的是创造更多的客户。在英国的茶具市场中,英国人泡茶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茶壶,而是与茶壶互补的水。因为水中含有碳酸钙成分,在水煮开的过程中不断的沉淀,最后混入泡好的茶中,影响了茶水的口感。飞利浦公司发现了水的问题,随后发明了一个新的茶壶,壶口有个过滤器,在倒水的时候能够有效的过滤碳酸钙。这样英国人很快接受了这款新产品。这款茶壶的设计带来了新的价值提升,很快在市场上创造了很多客户,这个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2005年2月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的研究结果《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中提出了另一种无人竞争的市场战略—蓝海战略。蓝海战略的基石---价值创新。它并非着眼于眼前竞争(红海战略),而是力图使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都出现飞跃,由此开辟一个全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开辟蓝海战略的路径有:(1)审视他择产业;(2)跨越战略群体;(3)审视界定产业的买方群体;(4)放眼互补性产品或服务;(5)重设客户的功能性和情感性诉求;(6)跨越时间。蓝海战略既可以产生在现有产业的疆域之外,也可以产生于现有产业的“红海”之中。最后,通过我们对《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深刻思索,创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我们可以跟随着模仿,学习和实践的。只有具备了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无时无刻不再寻找着企业家社会中存在的机遇,当机遇出现在企业家面前时应当牢牢地拽住,并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努力进行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源泉。

第二篇:彼得德鲁克读后感

彼得德鲁克读后感

(一)看到了关于用人方面的说法。德鲁克认为,人无完人。用人应当重点发挥人的长处而不要盯着短处。“样样皆通”很可能意味着一无是处。但是传统的西方企业的用人方法,或者是绩效考评方法,往往会导致“没有缺点的人”,结果也就是“仅仅符合最低要求的人”。而日本企业则因为不能因为某人绩效不好而降级或者开除,所以干脆没有考评制度。德鲁克很怀疑日本企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这种文化有关。

我已经体会过了这两种文化。的确,现在所在企业的考评制度,有看上去非常全面的评估点,年终考评时都要非常消耗精力的去做评比,可是真的有用么?很可能一个人在项目上费心费力,在考评时却因为每一个考评点上有明显的弱势,被比了下去。由于每个项目的难度,要求各不相同,很难比较两个不同项目上的人谁的贡献更大,而某些容易比较的点,比如证书的级别,下属人数,就会导致决定性的影响。结果是引导大家都在容易比较,容易量化的事情上花精力了,要确保自己没有容易被比下去的弱项。可是正如德鲁克所说:知识工作者的脑力劳动是否真的有效,其实是很难评估的。对项目经理来说,考出很多证书的人很可能不如埋头干活的人有效,下属十个人的组长也未必比一个带枪匹马的人更有效。但是公司上级如何裁决?

相比之下,以前的民营以及日资企业,倒是因为没有这么全面的评估,大家没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可以更专心地投入在工作上。

东西方的企业文化真的是截然不同。根本原因可能是,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而东方人认为人性本善。西方企业不相信员工会自觉地努力工作,所以注重用制度防止员工偷懒,也就是重法治,而东方企业则相反地,重人治。很难说两个方向谁更好。我现在注意到的是,东方企业正在引进西方企业完善的制度,而西方企业则对管理者提出了很多新的可以认为是人治的要求。

希望我在接触了这些不同的企业文化后,会成为更完美的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读后感

(二)这是一本让我拿起来就想一口气读完的书,让我读完了还想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的书,很久都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很久都没有用心去读一本书,非常感谢斋主的推荐,以下是自己一些粗浅的感受或启发。

一、关于目标

川岛南在接任棒球队经理之后,心中就有了一个目标:让棒球队打进甲子园!虽然她不知道如何去实现目标,但是她却知道这个目标不是期待,而是自己给自己的使命,不是想让棒球队打进甲子园,而是下定决心要让棒球队打进甲子园。

启示:做任何工作,首先都需要设定一个目标,需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不管过程如何艰难,只要善于运用方法,善于学习,用心去做,一定会有好的成绩与回报,在工作中,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工作,公司很多的政策往往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的改变,在强调执行的文化氛围领导风格下,很多事情来不及想太多就要去推进,去执行,所以很多时候要求我们的是“先做吧,遇到问题在沟通解决”

所以,不管是什么情况,要有成功的欲望,然后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的去努力,一定会成功!

二、关于经理人资质

书中讲到经理人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亲和力,乐于帮助他人,沟通协调能力,品格正直,以及严格要求下属等

启示:个人也非常认同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严格要求下属,要让下属工作有成就感,提高下属的工作能力,()回想过去两年半的职业生涯,也非常感谢我原来和现在的领导,虽然管理的风格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能够愿意提升我们下属的能力,为我们提供很多学习培训的机会,做到能够辅导我们,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处理事情的方法。

三、关于组织的定义、企业使命

首先必须要根据顾客购买产品或者服务获得的满足来定义企业,也就是说,满足顾客是企业做大的使命和目的,川岛南给棒球队的定义就是:为了带给顾客感动而存在的组织!

启示:在读到这一章节的时候,自己也在思考,我们做HR的使命与目的是什么?很多企业的HR得不到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很多工作甚至得不到领导的认同,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不知道自己的顾客是谁?我想作为HR,首先是要能够支持,服务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的同时,也可以让员工同时制定自己的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将战略目标与个人目标进行结合,我所在的公司对HR的定位是“价值部门”,是公司希望我们能够做一些有价值的工作,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提升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不断进取,助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四、关于企业的目的、管理的目的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顾客,因此,企业有且仅有两个基本职能,即营销与创新。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工作富有效率,让工作者有所成就,有成就感。

启示:HR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做好营销与创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员工的需求,价值观,主动的去沟通,了解更多的情况,更有利于开展自身的工作。

为了让员工有成就感,就需要让员工能承担工作责任,不断的去挑战更高的任务,让工作富有效率,就必须要加强信息的反馈与持续学习。

以上只是个人在读书中一点粗浅的认识,我想不管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只有我真正静下来,写出来,我对这些观点的印象才会加深,也希望有不对之处,大家能够给予建议与指导,后面自己还会再看第二遍、第三遍,获得更多的感受,到时候在与大家一起分享。

彼得德鲁克读后感

(三)国外的小说家有很多,但我一直很喜欢英国的一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他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慎重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在我看来,狄更斯是一位幽默大师,他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每次读完狄更斯的作品,我总有些感悟与心得。

最近一周,我读了狄更斯晚年写的一部未完稿的小说——《德鲁德疑案》。《德鲁德疑案》是在狄更斯逝世的1870年发表的,全书以善与恶的斗争为中心。书中善的集中代表是一对单纯正直的青年情侣德鲁德和罗莎,而与他们直接对立的便是阴险、虚伪的贾斯珀。

贾斯珀因凯觎罗莎,密谋杀害德鲁德,并企图嫁祸于喜欢罗莎的内维尔,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但由于狄更斯未完稿,故事最终也没有结局,贾斯珀是杀害了德鲁德,但最终有没有成功的嫁祸给内维尔?这就没有人知道了。故事写到这里,正渐入佳境却戛然而止,似乎即将真相大白却留下无限可能,留下了无限的“疑”。我想,正是这种“疑”才使得这本小说有着无限的魅力。

在书的刚开始,恶的代表——贾斯珀先生就出场了,此时的环境是一间吸食鸦片的房间,而贾斯珀已吸完鸦片正躺在床上休息。后来,书中紧接着介绍了贾斯珀的身份:教堂的教士。这样的身份简直就是一种讽刺,身为教士理应洁身自好,缓解世人的苦难,但是贾斯珀却吸食鸦片,他对社会及生活感到单调与无趣。如果说贾斯珀为何生活于世,我想,是因为他所爱的人罗莎(尽管罗莎并不喜欢他,甚至是讨厌他)。书中交代了贾斯珀有一位外甥——德鲁德,以及德鲁德有一位未婚妻——罗莎。从书的前部分可见,在外人和德鲁德自己看来,贾斯珀是一位疼爱孩子的舅舅。但实际上,贾斯珀是一个披着仁慈的人皮、内心阴暗的魔鬼!贾斯珀总是认真聆听德鲁德的话,但实际上贾斯珀是在透过德鲁德的话语掌握他和罗莎的恋爱进行到哪了。每当德鲁德抱怨自己的生活有太多的烦恼而向往贾斯珀的生活时,贾斯珀就会以“慈爱”的语气劝解他,说“你认为我没有任何烦恼,但实际上我的生活单调沉闷,我已厌倦生活中的一切。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你的生活。”从这句话中,可见贾斯珀的内心早已想要谋害德鲁德了,可是单纯的德鲁德还以为这只是个玩笑,认为贾斯珀还是很疼爱他的。真正让贾斯珀下定决心杀害德鲁德的是当贾斯珀从格鲁吉斯先生口中得知德鲁德和罗莎将于平安夜定下婚事这件事。这件事是个导火索,它引发了贾斯珀内心的阴暗、邪恶,进而促发他杀害德鲁德,并试图栽赃给内维尔。在书的后半段,贾斯珀彻底的堕落了,他公然的找到罗莎,在两人独处的时候,向罗莎表明了他对她的爱。那是一种可怕的令人窒息的爱,贾斯珀爱罗莎爱到不惜毁了所有爱她的人,这是一种病态的爱。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一种人性的毁灭,那是一种自甘堕落的毁灭。书中贾斯珀身为教士却厌恶教士的职责,他渴望寻求刺激甚至是爱上了自己外甥的未婚妻。当贾斯珀杀害了自己的外甥德鲁德后不久,他得知了德鲁德已经和罗莎私下里解除了婚约并以兄妹互称,这时,他有过短暂的悔恨又或是迷茫,因此,他又吸食鸦片以此来躲避现实的烦恼。然而,生活总是要过的,人并不能总是一味地躲避现实。我想,《德鲁德疑案》除了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善与恶,还告诫了世人:生活不是总充满了光明,也有着黑暗,世间的一切恶都源于人们心中的阴暗。面对内心的阴暗应勇于改正,让自己做个由内而外都充满光明的人,而不是一味地逃避现实生活。

第三篇:《彼得德鲁克》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彼得德鲁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这本管理巨着,是我觉得迄今为止在管理方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本书。他的许多思想曾经启发了无数仁人志士,如今看了他的这本巨着也让我茅塞顿开。其中最让我深思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将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

现在,作为一个用不同的方式卖书的书店,我们的理想是用知识创造价值。理想的.实现并不容易,我们创造价值的模式还只是在摸索当中,为了能更好地进步,我先总结一下到现在为止的书店情况。

现在以卖书为主,从“以书会友”开始,一方面可以积累一些客户资源,另一方面能够积累经验,还可以稍微地赚点钱。书是以活动的方式来卖的,我自己举行了四五个活动,有“雪中送书”“三余图书推荐”“新周公解梦”等,这三个活动是我最主要的活动,也都举行得很好,尤其是“新周公解梦”活动,为好多朋友解过梦,技术性还是有一些的。前段时间,有时心情很急燥,在销售额和活动之间总是把握不好,虽然有几次说是要把解梦放在首位,可是还是不知不觉地要看销售额。这是我目前的大概情况。另外还有几个合伙人在各自努力着。小虎举行了一个“小虎装修咨询热线”;老万搞了一个“吻雨设计咨询”;咪咪在做“咪咪化妆咨询”;AMULET在做“MBTI性格测试”的活动;等等。

现在的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创造价值,而在创造价值方面我们又该如何分配好时间和精力。这些天一直都在想这件事,现在就以自己为例来分析一下吧。我所能提供的价值可以说都包含在活动中。

第一:“雪中送书”,意思就是提供比当当卓越更多的选择,很多绝版的书、印量少的书都能提供给顾客,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再努力,一方面是“库存量”,我的计划是每人对自己专业的图书,有一个广泛的收集,我的话就是心理学、管理学的书籍,另外当然还要有一些大众性的文学社科图书,另一方面渠道要不断扩展。

第二:“三余图书推荐”,这是帮顾客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图书,这方面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要对好多书都很熟悉才行,在这方面,我现在在群里每周会介绍一个作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地学习,而昨天苏悦也帮我出了个主意,她也在这方面每周推荐一本书给大家,昨天推荐了《中国美学十五讲》,效果很好。在图书推荐方面,还要跟专业联系起来,我在心理学和管理学上要多下些功夫。

第三:“新周公解梦”,解梦是要求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在这方面好多我解过梦的朋友,他们也都很受启发,在这方面我决定有所改变,解梦前先提一个要求,就是解得好的话要对方面必须买一本最适合他的书,跟图书推荐联系起来,因为解梦是很花时间的,而推荐书给对方也是对他很有价值的,所以这样联系起来应该是可行的,至于中间自己也不喜欢的强迫买书的做法,如果事先跟对方商量好,那其实跟赌博也没有什么区别,倒是不算强迫,而是愿赌服“输”,而这“输”还输得很有品味,是一种又赢的“输”。这三个方面是我的必修课,也是每天都要努力的地方,希望能把自己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三个方面有点多了,不过我会把三个方面融入一个活动中,也就是解梦的活动中。(在这方面还是“想”错了,如果你跟一个网友刚聊几句就要他付出什么,他一定会认为你是骗子,而建立信任又是一开始最重要的活动,所以,一开始什么都不要要求是最好的。以后就要这样去做。而在解梦方面,每天至少都解一个梦,这样积累下来一定会有所成就!因为现在自己能做的,解梦是我最重要的活动,所以先把精力放在这上面。)

在做完上面的分析之后,如果正面地回答我们的业务是什么,那么我可以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帮顾客解梦,在解梦的过程中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图书,另外,我还要为顾客雪中送书,提供信用保证,解决其它问题。而我也只是书店里的合伙人之一,其他的合伙人也都有他们能作出贡献的地方,当每一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价值之后,我们再做一个总结,让大家协调好,以使团队能够做出最大的贡献来。

【《彼得德鲁克》读后感】相关文章:

1.彼得德鲁克名言阅读欣赏

2.彼得和温迪《彼得·潘》读后感

3.《彼得潘》读后感精选

4.彼得潘读后感

5.《彼得·潘》读后感

6.《彼得潘》的读后感

7.彼得潘的读后感

8.《彼得》读后感

9.彼得潘读后感英文

第四篇: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问。

——彼得德鲁克 在彼得德鲁克的众多著作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本书,彼得德鲁克先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上给我们展示了他30多年来关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系统思考和不断实践的心得。

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而在这本书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第一部分,那么下面我将详细的谈下我的感受。德鲁克先生在这一部分不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创新,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企业家应该从哪里创新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

什么是创新

彼得德鲁克说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问。这显然与我们平时理解的“创新”有千差万别,他告诉我们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这句话初始理解起来很难,平时我们所理解的的创新大多局限于技术的创新,比如技术革命,然而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

也就是说创新并不局限于科技创新,它还包含了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这也是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彼得德鲁克一贯强调,没有科技含量的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比起科技创新,不但更容易发现机会,而且工作周期更短、效益更大;而基于新知识,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创新,时间跨度大、风险高、成功几率小。他还强调,创新是有目的性的,可以通过某种训练加以实践,并将它完全掌握后,创新才会有效。

从哪里创新

彼得德鲁克说成功的企业家不会坐等“缪斯垂青”并赐予他们一个“好主意”;相反,他们努力实干。他告诉我们创新是需要转化为行动的,如果创新仅仅是停

留在观念上而没有转化为行动和结果,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那么要从哪里创新,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前四个来源存在于机构内部,后三个则发生于企业外部:(1)意料之外的事件——意料的成功、意料的失败、意料的外部事件;(2)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

(3)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4)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机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5)人口统计数据;(6)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7)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

下面我只针对发生于企业外部的创新机遇谈谈我的认识:

人口统计数据:我不是一个企业家,一直以来对于人口统计数据都没有特别的概念,看到德鲁克的话才意识到人口统计数据对于企业的影响。德鲁克说人口统计数据对于什么人买什么以及购买的数量都有重大影响。这不仅让我想到中国人口的现状: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加重。这都可以为中国的众多企业都会带来新的创新机遇。

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对于认知的变化,这个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思维习惯有很大程度的联系。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下,“杯子是半满的”与“杯子是半空的”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德鲁克说无论引起认知变化的原因为何,它都创造了大量的创新机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新的创新机遇,就如那句谚语——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而我们很难确定某个认知变化是一时的流行还是永久性的变化,以及它所带来的真正后果,因此,以认知为基础的创新必须从较小且非常具体的地方做起。

新知识:德鲁克告诉我们,基于知识的创新之所以不同于所有其他创新,是由于其基本特征与其他创新有不同之处:时间跨度、失败率、可预测性以及它对企业家的挑战。基于知识的创新所需的时间最长,新知识可应用的技术上市的产品、程序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这里所说的知识并不是单一的某一学科,而是多种不同知识的融合,就如我们现在的学科,有很多的交叉和融合。当不同的知识出现融合时,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的创新机遇。

在解决“从哪里创新”这个问题时,德鲁克给出了我们七大来源,然而有些创新者是“缪斯的宠儿”,他们的创新是“灵光乍现”的结果,是无法传授和学习的;创新是有目的性的,目标明确的创新是源于周密的分析、严密的系统以及

辛勤的工作,也就是说通过创新实践,创新是可以学习的。基于此,德鲁克先生给出了创新的原则。

为什么创新

创新固然可以令一个企业成功并赢得财富,但是创新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在本书的“结论”中,德鲁克把创新引申到他一生最关注的主题——社会的健康发展上。

对于创新的意义,其他的言语都会显得苍白,引用德鲁克的话来说:“无论是社会还是经济,公共服务机构还是商业机构,都需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这首先是因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斩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次推出一个新产品,下次实施一项新政策,再下次就是改善公共服务。其次,因为它们并没有事先规划,而是专注于每个机会和各种需求。再次,是因为它们是试验性的,如果它们没有产生预期的和所需的结果,就会很快消失。”

在读到一本好书时,用言语来表述总会显得无力,很多的体会是无以言表的,德鲁克的书总是给我一种精神的触动,一种思维的颠覆,以及一种全新的认知,并且德鲁克的书适合反复读,就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说“常读常新”,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受。读这本《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我自知还未完全领悟到其精髓,此上也仅仅是我一点浅薄的认识。

第五篇:《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闲暇之余,阅读了彼得·德克鲁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由此引发了诸多思考。

什么是“创新”?

“创新”这个字眼在今天可谓是比较“时尚”,许多机构都把它当作口号,甚至写进自己的宣言,但是对它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首先是把“创新”与聪明的创意或发明混为一谈;其次,是一提到它就意会到科技方面;最后,很多人认为凡开创一盘新生意或者一项新事业就是创新。

书中,德鲁克深刻地指出,“创新”与上述误解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什么是价值?价值并不是价格。价值是客户得到的,价格是客户付出的。做企业的,推出一项新产品、新服务或一个新流程,要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创造出新的客户满意。客户有新的所得,才会从不买到买、从买得少到买得多,或者愿意付出比过去更高的价格。这反映在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上,就是创造了新的财富。同样的,非营利机构的创新也要让服务对象有新的满意,从而愿意接受你的服务;政府的政策创新或体制改革也要产生让人民可以感受得到的新便利或保障。虽然很多“创新”与科技有关,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会创新,不但机会更多,而且效益更大。一家新公司如果只是以同等价格提供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并不算创新,因为它只是对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客户群进行瓜分,并没有创造新客户,这样的新公司注定会在市场萎缩的时候被“边缘化”。

因此,显而易见,创新是可以学习的。

在德鲁克的笔下,无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悠久的大企业还是新开办的小企业,企业界还是非营利界和政府,处处都有创新的机会,人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他认为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功能,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实务工作。创新并不需要天才,但需要训练;不需要灵光乍现,但需要遵守“纪律”(创新的原则和条件)。因此,创新是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去传授和学习的,只要照书中所总结的规则去操作,就可以学会如何成功的创新。这打破了以往创新给人的神秘感。但是,在大家同样都认真阅读了本书,或者上过同一个创新课程之后,为什么总是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实行了创新呢?

要“创新”,正确的心态必不可少。

德鲁克的回答是:首先,必须不惧怕任何变化,不对外部和内部的改变产生反感。企业家总是把变化当作正常的、健康的事物,张开双臂去欢迎它,并主动从中寻找创新的机会。仅仅懂得创新的原理和规则是不够的,必须养成这样的心态。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成功或失败、灾难或惊喜,处在一个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更是这样。身处其中的人,是抱怨它,力图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还是把它当作契机,观察它、理解它、利用它?在书中德鲁克把“有计划的放弃”列为一个组织实行创业型管理的头等重要的政策,具有警示的作用。因为是否能执行这个政策,是对每一个管理者,尤其是最高层的管理者——首席执行官的严峻考验。

著名的投资大师华伦·巴菲特在他的经验之谈中,曾经检讨了自己过迟退出纺织业的类似错误,他把使人们本能地恐惧和抗拒改变的影响力,称之为“强制性力量”,他本人是花了超过十年时间,付出了重大代价,才学会如何摆脱这种“强制性力量”。可见对于任何管理者,养成一个企业家的正确心态,都是知易行难的。但是这个基本的心态转变问题,对于创新者来说,却又是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解决的。

付诸实施,使组织成为“企业家”。

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企业家,一手创办了生机勃勃的企业王国,他们成功了。但是在第一代创业者离开之后,企业却走向平淡无奇,甚至衰败。反观象宝洁、3M这样的公司,尽管历史悠久,却一直推陈出新,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并不依赖一两个单打独斗的个人企业家,而是经年累月,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一套创新管理机制,德鲁克称之为“创业型管理”;他又把宝洁、3M这类公司称之为“创业型管理”或者“企业家企业”。本书的第二篇集中阐述了“创业型管理”独特的政策、措施、组织结构、人事安排和财务预算。德鲁克在这篇中所讲的“管理”,在流行的管理教科书或商

学院的MBA课程中是见不到的。市面上一些畅销的管理书籍,包括某些“大师”的著作偶有涉及对创新或创业活动的管理,至多也是东一点西一片,不象20年前德鲁克这本书阐述得那么精辟和系统。作为一位高层管理者,尤其是第一代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如果我们能认识这套“创业型管理”工具的价值,肯运用它们去把自己的组织打造成一个“企业家”,那么即使有一天我们不在了,组织仍然可以自动持续创新,成为时下所推崇的“永续经营”的企业。

关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话题如果继续展开,会涉及德鲁克数十部著作中的多数重要观点——而本来它们之间就存在着内在关联,不论从现实还是从逻辑角度来看。个人只有在他本人参与制订和认同的目标下,自主地做出决定,运用所长,采取行动,并憧憬着和一步一步看到预期结果的出现,他才会享受工作,得到乐趣——或者说以苦为乐。

下载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终身学习,勇于创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转眼已经到了期末,而此时《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部经典之作我已读了三遍。第一遍是开学初老师在课堂上着重介绍此书后便快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近期,读完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我曾经看过不少有关创新方面的书籍,此书一览,其它的书基本上就不必再看了。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此。此书的逻辑十分清晰。德鲁克先详......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著作,管理学方面的书以前也读得很少,因为印象中就觉得管理学就是一门很水的专业,是一些枯燥空洞的理论,这本书看下......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终身学习,勇于创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转眼已经到了期末,而此时《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部经典之作我已读了三遍。第一遍是开学初老师在课堂上着重介绍此书后便快......

    彼得德鲁克名言

    彼得德鲁克名言1、即使是着眼于贡献的管理者也不一定会得到满意的成果。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3、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

    彼得德鲁克简介

    彼得德鲁克简介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五篇材料]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