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6北京的春节_前云黄瑞英
《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2.春节印象:自己写一篇关于莆田春节的习作。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第二篇:6北京的春节
6北京的春节(学习单)
3月11日周一阴雨大名心情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初旬()蒜()瓣 翡()翠 饺()子 榛()子杂拌()儿 栗()子 鞭()炮 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 间()隔掺和()正()月万象更()新
2.写出下列节日的农历时间。
除夕()腊月()重阳()
正月()元宵节()中秋()
3、将词语补充完整。
色()双()()七()八()象()新()然不同 男女()()灯火()()日夜()()()灯()庙 万不()()()()不同()灯()彩
4.能根据课文内容填关联词。
(1)小孩子最爱过年,()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还可以放鞭炮。
(2)春节()很快乐,()一眨眼功夫就过去了。
(3)小孩子们()不跑到街上去淘气,()能高高兴兴地玩耍。
(4)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5.填空。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作者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为的是突出()。作者写这段话运用()段落结构。这部分主要写()。
6.加标点:
(1)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2)必须大扫除一次 还要把肉 鸡 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是()
作业完成态度:家长签名:()
第三篇:6 北京的春节(教案)
6北京的春节 学会读写本课14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的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及为突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童谣文字课件和春晚部分精彩场面的录像。2学生收集古今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春联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喜欢?今年的春节你是怎样过的?
2播放春晚部分精彩场面的录像,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3播放童谣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北京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
4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去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民族文化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通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自然段序号。2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理清顺序,感受年味
1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画表示时间的词。2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汇报交流,在这些日子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你发现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4自由读文,品年味。5全班交流汇报,总结年味。(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①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②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和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的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①找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②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①正月初一逛庙会,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会,能使我们体会到人们清闲、娱乐、高兴的心情。
②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各自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课文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了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能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这节课我们着重探究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二、深入阅读,体会写法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画相关句子,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深入研读详写部分,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指导品读“腊八”。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①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②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2)指导品读“除夕”。联系自己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①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②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③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除夕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来。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①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②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③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
(4)指导品读“元宵”。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课文第11、2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元宵的灯特别的多?①勾画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②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小结:第13自然段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每个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作者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腊
八、除
夕、正月初
一、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三、提问引导,领悟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他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本课的教学需要着眼于整个篇章,另外,对于重点段的教学需要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引导学生去分析。还可以通过抓关键词来进行理解,体会作者写作的用心所在。这样教学的效果必定能够
更好。
第四篇:6《北京的春节》教案
6.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你们知道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吗?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篇幅很长,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北京的春节的?(时间)画出表示阶段性的词语,汇报。
3.准确地来说,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的?(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
4.春节时间长,有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了哪些天的事?哪些日子是作者详写的?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后板书:
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请
5.按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1-6)(7-12)(13——)过渡:老北京过年前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三、学习第一部分(1-6)
1、学生自由读第1-6自然段,读后概括过年前的印象是(忙碌、繁忙)
2、腊八这一天,北京老百姓是怎样忙碌的?把让你感受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出来,好好体会体会。
预测一: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板书:熬腊八粥
(1)这是一种怎样的粥?
(2)出示课件:粥食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从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说明什么?(粥里的各种
豆、各种干果很多,多得就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或者粥里的材料很丰富。
预测二: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板书:泡腊八蒜
预测三:孩子们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口琴等。
(1)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
过渡:孩子忙碌,大人们呢?
预测三: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万象更新是什么意思?
预测四: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板书:放鞭炮
预测五: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买麦芽糖与江米糖的,„小孩子最喜欢。板书:放鞭炮、吃糖
预测六: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板书:大扫除
3.透过刚才这些文字,除了读出过年前的忙碌,还读出了什么?(欢喜)
4.自由读句——指名读——齐读。
5、小结:从这一部分的描写中,我们了解了北京过年前的一些习俗。指板书回答。
6、齐读第一部分。
四、学习第二部分(7)
1.过年的习俗很多,而北京的除夕夜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板书:(热闹、繁忙)
可以说,是北京的除夕是春节的高潮,那么这一天北京的人们会做什么呢?自由读第7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说一说。
2.学生交流
预测一: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板书:做年菜
预测二: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板书:穿新衣
预测三: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板书:贴对联、年画 预测四: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板书:放鞭炮 预测五: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3、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除夕的热闹的?(人们活动的角度——第2、5、6句,从味、色、音——第3句。)
4、除夕真热闹。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生读:(课件)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师: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生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师: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生读: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知道什么叫守岁吗?
10、小结:是呀,除夕这一天太热闹了,老舍先生用他那京味十足的语言,写出了除夕的热闹。
五、进初一,逛庙会
过渡:如果说除夕是繁忙、热闹的,那么正月初一就是——悠闲、快乐的,所以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1.什么叫截然不同?为什么说正月初一的光景和除夕的景象截然不同呢?
3预设生1:除夕的晚上家家都是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都很忙。而大年初一,全城都在休息。
预设生2:除夕的晚上要赶做年菜,吃团圆饭。大年初一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拜年,看美景。
生3: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
2.都写了有哪些悠闲、快乐的事?找一找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拜年、逛庙会、看野景、买玩具、看比赛、逛天桥、听戏)
3.在众多的事情中,最快乐的是(逛庙会)逛庙会,这也是北京老百姓过年的一个传统风俗。谁知道什么叫庙会?(设在寺庙里面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4.庙会是小孩儿和年轻人的快乐世界。可买一大串的糖葫芦和棉花糖,可以欣赏无数的风景,可以看各式各样的表演。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让我们齐读第九自然段,一起再感受一下初一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让我们继续感受老北京的年味。
二、进元宵,赏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看看北京的元宵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喜庆、热闹)你是从这两段的哪些语句体会到的呢?自由默读第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体会体会。(灯的数
4预测一: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处处”体会到热闹喜庆的范围很广;“张灯结彩”也能体会到节日的氛围很浓。顺便理解张灯结彩的意思)
预测二: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型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体会到灯的数量多,形状也多,看出很喜庆和热闹)
预测三: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型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2.多少灯啊,数也数不清,多少灯啊,看也看不够,多少灯啊,饱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难怪老舍先生说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1)这里的元宵是什么意思?此前什么时候出现过高潮?(正月初一)
(2)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观灯赏月品元宵,心情多么舒畅,怪不得老舍先生由衷赞叹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3)让我们再来齐读——读以上三个句子。把灯之多和人之悦表现出来。过渡:过完了元宵,北京的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快乐的日子一下子就过去,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吗?(不舍)从哪体会到的?(第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过渡句)
2.这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拓展
1.总结:今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到北京的春节那浓浓的年味,通观全文,作者是怎样使春节期间的习俗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是按时间顺序条理清晰描写春节。二是详略搭配,对于除夕、初一、十五详
5写,重点突出,其他简略介绍。)2.其实不同的人感受的春节是不一样的,梁实秋就不特别喜欢过年,斯妤又觉得过年是大忙特忙。课后请大家读一读“阅读链接”。读后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3、小练笔:你眼中的春节又是什么样的呢?写下来。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6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开始结束
忙碌热闹悠闲喜庆
团圆
时间为序 详略得当
第五篇:6、北京的春节生字卡片
xún
áo
初
熬旬夜 suàn
cù
蒜
瓣陈醋 zhēn
bàn 榛
杂
子
拌lì
zhēng
风 栗子 筝biān
mài 鞭
小
炮麦sì
guàng
逛庙会寺庙 jiǎo
fěi 饺
翡子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