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粉世家》 对白秀珠的解读
华丽的转身
——《金粉世家》中的白秀珠解读
张恨水的小说《金粉世家》借“六朝金粉”的典故,以金、冷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深刻描绘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贵族之家的盛极而衰,是一部声势宏大的家族小说,书中人物众多,达到了一百多个,这些人物大多有鲜明的个性,他们并不似一盘散沙般分布于小说的各个章节,按年龄他们分成了老年、中年、青年三个群体,当然,青年群体是小说中的核心群体,他们是当代的主流,他们的思想代表着当时最为先进的思想,尤其是书中的青年女性,她们是二三十年代“新女性”形象的代表,无论是其中的少奶奶、小姐、丫鬟甚至妓女,她们身上都有着时代精神的寄托,而秀珠作为其中的一员,她的角色定位与其他女性是迥然不同的,是个既可怜又可恨的女子,读者对她亦是褒贬不一。在小说中,秀珠的美不似金家八小姐梅丽那般纯洁无垢,如不加雕饰的美玉,她的美带有人世间的俗气;秀珠的心不似二少奶奶慧厂那般宽广,心系天下所有女性同胞的命运,她的心只容得下小女儿的情思;秀珠的头脑不似表姐玉芬那般精明,懂得如何投机取巧以聚敛财富,她只晓得如何吃喝玩乐;秀珠的手亦不似小怜那般灵巧,慧黠娇俏的令人心生怜爱,她十指不沾阳春水,历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是这么一位女子,看似平淡无奇,身上的光辉都被书中其他女性盖过,但是她却是那个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青年女性,她性格中的局限性,诸如虚荣、自私自利、攀比、势力等皆是那个时期众多女性所共有的特征。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全盘引进,导致社会上虚荣、炫富、逢迎拍马等资本主义不良风气盛行,而急需外来文明滋养的国人,对其文化并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选择性吸收,秀珠作为军阀的妹妹,接受西方文明的洗礼,性格中既有先进的部分,亦有其落后的部分,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她作为这一时期“新女性”形象的代表性。
一、白秀珠、冷清秋作为书中金燕西的两位关系密切的女友,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是从衣着服饰抑或是谈吐举止上来讲,可以说,没有白秀珠,冷清秋的个性就得不到突出,她也就不能从张恨水描写的众多的女性形象中脱颖而出,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完美女神的化身。在《金粉世家》中,由于两人的家世背景和所受教育的不同造成了她们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清秋出生于书香世家,家境贫寒,父亲是个文人,爱好诗词,虽然他在清秋小时候就离开了她,但是他对清秋的教育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清秋身上有股淡淡的女诗人气质,经常怀古伤今,“月圆则缺,水满则倾”这八个字是她认为的至理箴言,对凡事都抱着悲观的态度,这与她的名字不谋而合,就连金铨在见到清秋的诗词和相片之后都说道:“这孩子的人品,„„都信得过,就是福薄一点” ①;相对的,秀珠从小身在富贵人家,虽然家里经济条件比不上金家,但是至少也算是上流社会的文明家庭,加上老太太很疼爱她,每年都要在江南老家汇个两千块钱给秀珠用,他的哥哥白雄起留学德国多年,人是相当的文明,对秀珠的个人婚姻和交际问题从不加以过问,这就造成了秀珠养尊处优的大小姐性格,“及时行乐”成了她人生的宗旨,她天天和一批纨绔子弟流连于舞场,生活过得糜烂奢侈。由此所形成的两人的性格差异从她们的言谈举止上亦可以体现出来,冷清秋比较含蓄、内敛,古代诗词信手拈来,言语间处处尽显其丰富的文学内涵,在洞房花烛夜更是学习苏小妹大考新郎诗词,颇具古代文人的独特趣味;而白秀珠则显现的相当口齿伶俐,在与他人的对话中时时蹦出当时的流行用语,诸如“耳报神”“被我的阴阳八卦算准了”等等,每次总能把别人对她的调侃三言两语的挡回去,其聪慧程度丝毫不亚于心机颇深的表姐玉芬,只是有时会得理不饶人,其大小姐脾性一览无遗。张恨水非常注重利用人物每次登场时的衣着服饰的色差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差异,清秋的衣服大多是“青色、藏青色”等素净的颜色,而白秀珠则多是“淡绿色、绸红色”等艳丽的颜色,由此来强化两人在读者视觉感官上的差异,进而显现出两人性格上的差异。这从两人的初次登场可以瞧出些许端倪,书中第一回写到冷清秋出场时:
‚只见那女子挽着如意发髻,髻发里面,盘着一根鹅黄绒绳,越发显得光可鉴。身上穿着一套青色的衣裙,用细条白辫来滚了。项脖上披着一条西湖水色的蒙头纱,被风吹得翩翩飞舞。”②
可以说冷清秋的出场是令人惊艳的,这么素净的妆扮没有将清秋的美掩盖住,反而把她的清丽脱俗给衬托出来,仿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难怪能把金燕西这个看遍世间美女的豪门公子给迷住。而关于白秀珠的出场,作者则在第六回中来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金燕西在楼下先是听到纷乱的钢琴声,接着便闻声而至,听到了白秀珠的声音,‚这时燕西隔着玻璃一望,只见秀珠穿了一套淡绿色的西服,剪发梳成了月牙式,脖子和两双胳膊,全露在外面‛。③
可以想见,秀珠是一个十分活泼的女性,穿着相当前卫时髦,跟清秋的素雅打扮完全不同,多了一份现代美,让燕西瞬间心旌摇动。而两人在梅丽走后更是俨然情侣般百无禁忌地暧昧调笑,耳鬓厮磨,已经是无所不至。足见燕西和秀珠此时的感情之亲密,及秀珠的行为已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少了清秋的温婉可人,却也多了几分现代女性的俏皮感。
白秀珠身上既有刁蛮任性的一面亦有善良的一面,从她对待下层人民的态度中便可看出其身上的两面性。白秀珠从小在美国人办的灵女学校读书,里面的学生完全是小姐,在学校里大家就拼着花钱,所以秀珠的习气,受了学校的教育和同学的熏染,一味奢华,且多了“大小姐”的刁蛮任性,对待家里的仆人颐指气使,使得家里的佣人特别惧怕这位“小姐”,金燕西最后也因受不了她的大小姐脾气而选择离开她,在这里,小说的第一百九回中写到,燕西因屡次被秀珠叫到白家说有事相商,而她自己却一直在客厅与其他友人打麻将,把燕西一个人撂在屋内苦苦等候,从未受过如此屈辱对待的燕西顿时对秀珠耐心尽失,下定决心与她断绝来往,并特别嘱咐金荣,要他以后不用再理会秀珠的电话,而对秀珠向来不满的金荣颇为高兴,心想“我们七爷的脾气,向来都是指挥人的,于今倒要别人来指挥。白小姐学问也罢,相貌也罢,性情儿也罢,哪一样比得过七少奶奶去?偏是那种人逼得人家跑了,反倒来受白小姐的冷眼,心中只是不平。”④由此可见白秀珠在下人的眼中是多么地不讨喜。当然,任性归任性,书中亦描写到她善良的一面,在第七回中,她和梅丽、燕西一同到城外游玩,在去的路途中,他们的车子撞上了一个牵着驴子的农民,秀珠看到了甚是紧张,在燕西问她有没钱给那农民的时候,‚秀珠道‘有,多给他几个钱吧,人家真是碰着了。’说着,在钱口袋里,抓了一把钞票给燕西。‛⑤
从秀珠的话语和行动中可以感觉到她对这个农民的真诚的关怀,她担心这个被撞伤的农民没钱治伤,也为无意撞到他而感到内疚,这与那些把下层人民的生命不当回事,只管享受的上流豪门公子小姐相比,是具有进步性的,她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轻视底层人民的生命,对他的伤势极为关心,说明秀珠仍保留善良的本性。与之相反,和这个农民同属于劳动阶层的司机德海却仗势欺人,对他又打又骂,认为他乘机讹人。这一幕作者安排得十分意味深长。在他笔下,没有纯粹的好人也没有纯粹的坏人,有体恤底下劳动人民的上流社会小姐亦有狗仗人势的司机,在两相比较之下,白秀珠这一个具有矛盾性的,3 有血有肉的富家小姐的形象便立体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白秀珠既是金燕西和冷清秋爱情的催化剂,又是他们婚姻破裂的导火线。在小说的开始,白秀珠是以金燕西的女友身份出现的,虽然秀珠是到第六回合中才登场的,但是早在第三回合中就由乌二小姐的口中得知燕西的这位女友,乌二小姐的一句“我对白小姐说去,说你喜欢交女朋友”⑥就无形中道出这位白小姐和燕西的亲密的关系,接着从金家其他人对燕西的调侃中可以知道秀珠和燕西的关系已经是公开的了,在此时,清秋与燕西的小小的“爱情火苗”是不能与秀珠和燕西的浓情蜜意相提并论的,然而张恨水正是在小说中利用白秀珠与金燕西的三次矛盾冲突,把金燕西一步步的逼向冷清秋那。在这三次冲突中,燕西心理状态的转换尤为明显,从第一、二次的极力忍耐到第三次的不可容忍,说明他对秀珠的情意正一次次的转淡,相对的,他与清秋的感情益发的甜蜜。张恨水在描写这些矛盾冲突时并不是像戏剧那样把它一次性的放到台面上来个大爆发,他运用了镶嵌式的手法,使情节呈现曲折多致的面貌。从燕西与秀珠的第一次矛盾冲突到他们和好的过程一共历经了五个篇幅。在这五回中,情节的发展并不是急遽而下的,而是如小桥流水般蜿蜒曲折的,其中多次穿插了金家其他人的事,燕西与清秋的关系也在此时得到急速升温。而对于他们两人在第十四回合的冲突,作者在之前就作了诸多的铺垫,从燕西介绍敏之与清秋认识到敏之、润之和燕西谈论清秋时被玉芬听到,再由玉芬传达给秀珠,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有脉可寻。在这一次争吵中,秀珠提刀动剑的泼妇般的行为使燕西感到厌恶,使其更加坚定了要找个“温顺”的未婚妻的决心,虽然两人在众人的撮合下重归于好,但是交情再不能跟从前那般要好。
对于金、冷两人的敢于突破家庭道德束缚的婚姻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是有三方面的原因的:㈠金燕西风流成性,无法实现对婚姻的忠贞;㈡门不当户不对,两家家世背景相差过大;㈢白秀珠的介入,令金,冷婚姻有名无实,而这正是促使这段婚姻破裂的最直接原因。拜伦说: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的整个存在。对于金燕西来说,爱情只是他生活中的调剂品,在还没得到冷清秋时,他享受追逐爱情所带来的乐趣,然而在他得到之后,他就开始厌倦婚姻带给他的不自由感,进而把这种追逐的乐趣投放到另外的女子身上,当然这些女子有白莲花、白玉花姐妹,有白秀珠,三个女子名字中都有 “白”姓,这是作者极为巧妙的安排,暗示着这三人在金、冷婚姻中所起的作用。当然,白秀珠的威胁无疑是最大的,两人的家世背景相当,同样喜欢吃喝玩乐,两人早已在金家落魄之前就“暗渡陈仓”,清秋虽早已明了在心,却无力反抗,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地装作毫不知情,直到金铨的突然病逝,钟鸣鼎食之家失去了可靠的经济来源,燕西这只“米虫”没有工作,也没有有钱的丈母娘家可以依赖,这时,秀珠成为了燕西唯一的“救星”,他开始讨好秀珠,对于清秋也由爱转恨,以至于在秀珠提出要带他一起去德国时,他毫不犹豫的准备抛下清秋母子和秀珠出国,此时,清秋不得不对燕西死心,选择独居小楼,终日与佛经相伴,他们的婚姻也已名存实亡。因而,可以说,白秀珠是酿造金、冷爱情悲剧的导火线,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描写白秀珠从之前的娇纵任性、不谙世事的千金小姐过渡到懂得开始耍心机,完成对金、冷的“爱情复仇”。女性作家波伏娃曾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变成的。”⑦白秀珠由一个只会任性耍脾气的小姐变成而后的懂得耍心机的“复仇天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她是在感情遭背叛的情况下完成心境的转换的。在燕西未与清秋成婚前,从秀珠与金家其他人的互动中可以知道,秀珠是一个十分讨喜的女孩,此时,她的所有举动都是真性情的流露,她与金家人相处的十分融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可爱中带着娇小姐气质的女孩,在第四十一回中,金太太对她的评价很是中肯,她说道:“秀珠那孩子呢,倒也很伶俐,就是小姐脾气大了一点。” ⑧就算最后从玉芬口里得知燕西要和清秋结婚,她也只顾着伤心,并未想着要如何的报复,可想她对燕西是真心真意的,两人从此也没有了任何交集,直到燕西去送凤举,在车站,两人才又见到面,而从他们见面的过程可知,秀珠本无意再插足燕西与清秋的婚姻,但是燕西的一再讨好,他的“多情”让她多了一份对他们爱情“死灰复燃”的希望以及报复金、冷爱情的念想。在而后秀珠给燕西的求和信中可以隐隐猜测出其报复的念头已经悄然形成,因为一个女子——特别是像秀珠那样极爱面子的娇小姐是绝不可能那么轻易的原谅曾经背叛过她的金燕西。而秀珠对燕西的故意求和于燕西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他对秀珠始终抱着一份愧疚的心情,现今秀珠来信又是如此的委婉,觉得“秀珠这人,究竟是个多情的女子了,实在应该给予她一种安慰”⑨,于是,两人就冰释前嫌,以往的情谊也在不知不觉中恢复。当然,这只是秀珠阴谋的一小步,随后她又讨好表姐玉芬,不但送玉芬珍贵的项链还帮她拿回放公债的钱,表面上是姐妹情深,实际上秀珠正是掌握了玉芬的 5 脾性,让玉芬能够主动地帮她夺回燕西,可想而知,这一段三角关系多了玉芬这一个心机胜似“凤姐”的人从中斡旋,处处挑拨着清秋和金家其他人的关系,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与燕西的关系更是陷入僵局,此时秀珠显然已胜券在握。当然秀珠的心机之深不只体现在此处,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张恨水笔下的秀珠前半部和后半部有着明显的性格上的转变,前半部的秀珠任性无理,经常因为一点小事与燕西吵得不可开交,到了后半部,秀珠逐渐变得客气起来,不再只凭意气用事,多了一份心思,少了一份任性,这在小说的第八十二回中就得到很好的体现,秀珠在气到脸通红的情况下仍不发作,连袁氏都感到奇怪的说道:“咦!你倒不生气了?平常你还不肯在面子上吃亏的,怎么今天你倒很随便起来?”⑩这种转变不是突然的,是秀珠在经历了感情的创伤下,心理上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也正是有了这种变化,她才能重新赢得燕西的青睐,将他从清秋手里夺过来。在最后,清秋趁金家大火时从小楼中逃走,金、冷的婚姻正式的宣告终结,秀珠的“爱情复仇”得到了胜利,她也恢复了骄纵任性的本性,把燕西再次地逼走。
三、对于白秀珠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张恨水的女权意识。在《金粉世家》中,慧厂的为“妇女运动”所进行的募捐、小怜的为维护“婚姻自由”的出走、佩芳对其丈夫凤举婚姻不忠的控诉中无不彰显着作家的女权主义意识,在张恨水笔下,女性“个个都是水做的骨肉”,聪慧、能干,都有着自己的个性,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她们不再只是男性的附属品,秀珠对燕西的“爱情复仇”正是对男权社会男性可以任意玩弄女性的有利反击——女性不再是只会被抛弃而只能暗暗哭泣的玩偶,她可以采取手段报复。在1997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上海新民晚报社和安徽省张恨水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张恨水与中国通俗文学研讨会”上,与会者,如宣奉华、刘景龙等一致认为“张恨水是一位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这是他创作高品味作品的真正原因。” ⑪的确,张恨水作为一名男性作家,却能够站在女性的角度,同情女性的不公正待遇,这是难能可贵的。几千年来,由于男权文化的强盛,女性一直处于被压抑,被扭曲,被异化的“他者”地位,五四时期以来,西方女权主义的传入使中国现代的作家诸如冰心、庐隐、丁玲、茅盾、郭沫若等逐渐把目光投向了这一弱势群体,出现了不少具有现代女权意 识的“新女性”形象,而张恨水笔下的白秀珠亦是这些形象中的一个代表。小说中,白秀珠与金燕西的多次冲突来源于燕西玩世不恭、花心风流的天性和秀珠身上孤傲的小姐脾气。秀珠是个受过西方教育的现代女性,身上有着不容许自己被男性当成玩物随意亵玩的倔强精神,她摆脱了中国传统女性恪守几千年的三从四德的束缚,在出嫁前不再只守着自己的闺房,她与男性一样,走向了社交场合,徘徊于各个舞场宴会,与异性的交往,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当发现燕西与其他女子间暧昧不明的关系时,她不会像“以夫为天”的清秋一样默默容忍,她对那些女子冷嘲热讽,对燕西更是恶脸相向。但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无法接受秀珠的这种“反抗”,金燕西把她的行为当成是“泼妇般”的举动,众人亦把她解读成“大小姐”脾气的发作,认为燕西对她的抛弃是秀珠咎由自取。自古以来,女性的命运就被局限于规矩的束缚下,男权文化往往在以享受为诱饵的幌子下,逐渐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道:“我们现在可以明白了,为什么从古希腊到当代,对女人的指控有那么多共同特征。„„她‘迷于内在性’,她乖张,她世故和小心眼,她对事实或精确度缺乏判断力,她没有道德意识„„等等。所有这些都有真理的成分存在。但是我们唯一必须提到的是,这里所说的各种行为,没有一种是雌性荷尔蒙或女性大脑的先天结构强加给女人的:它们是由她的处境如模子一般塑造出来的。” ⑫如果说秀珠与燕西之前的交往是不夹带任何心机的、毫无芥蒂的纯粹情人间的互动,那么,他们两人在背着清秋偷偷来往时则带上了目的色彩,此时,秀珠作为女性的最起码的人格尊严被金燕西的背叛所唤醒,为了维护她的尊严,夺回她失去的一切,她开始变得“世故、虚伪”,采用“欲擒故纵”的把戏,刻意与燕西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暧昧关系,并不时展现她的“宽容”,在燕西自嘲身价不如父亲在世时,秀珠更是言辞凿凿的要其不要妄自菲薄,并说明自己绝不是势力的人,让燕西感动不已。等到一切即成定局,秀珠又端起了她的高姿态,而“人财两空”的燕西只能对她言听计从,这时,秀珠的女权主义也得到了伸张,她不仅在清秋手上夺回了燕西,更令如今无财无势的燕西屈服于自己,不敢拂逆自己的意愿。
作家在白秀珠身上所体现的女权意识有其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
(一)白秀珠把复仇的主要对象直指自己的女性同胞——冷清秋,而不是金燕西的多情,把一切归咎于冷清秋对金燕西的勾引,倔强好胜地宣布到:“人家既在我手上夺了去,我一定要现现本领,还要在人家手上夺回来”⑬,在各个场合处处针 7 对冷家母女,把她们当作利用手段攀附豪门的女人,甚至在第八十二回中联合袁氏一起欺辱冷夫人,嘲笑她家境贫穷,让她颜面扫地,屈辱离去。对最后冷清秋从小楼大火中消失更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情,觉得自己的这场“爱情复仇”得到了胜利;(二)白秀珠的“爱情复仇”仍无法摆脱男权的束缚,她的反击是建立在对她哥哥白雄起经济的依附上。金铨的病逝使金家家道中落,在上流社会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与此相反的是,白秀珠的哥哥白雄起新近放了镇守使,靠吃民脂民膏,权势地位已非当日,成为了众人巴结的对象,连带的,燕西和秀珠的身份地位亦来了个大翻转,使秀珠多了让燕西回心转意的筹码。
从张恨水生平看,他出生于书香世家,六岁就入塾进行“四书、五经”的传统启蒙教育,在他十二岁时由于父亲的调职,张恨水跟随着父亲来到了江西新淦县的三湖镇,进入一家半经半蒙的私馆里读书,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创作的萧先生,这个先生人相当开通,允许学生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张恨水正是在此时接触了许多中国古典巨作,诸如《红楼梦》《聊斋》等,通过这些阅读,大量的浪漫爱情故事深入到张恨水的潜意识里,这些爱情故事无不是“男才女貌”“才子佳人”的组合,他曾说道:“记得这时,我的思想完全陶醉在两小无猜,旧式儿女恋爱中,论起来,十分的落伍的了”⑭。此后,他的言情小说的创作亦沿袭着这一模式,从《啼笑因缘》到《金粉世家》,其中的男主人公都是上流社会的翩翩公子,而围绕着他们的女性无一不貌美如花、聪慧过人,她们个个为了男主人公争分吃醋,把彼此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其实是作者男权思想的体现,在他眼中,女子应该是围着男子转的,她们为了获得男子的青睐而使出浑身解数,从这不难看出张恨水已深受传统文学的荼毒,这更影响了他的婚姻观,为了寻找与他理想中相契合的另一半,他一生娶有三个妻子,说明还未真正接受“男女平等”的女权主义意识;其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张恨水人生的成长阶段,社会正进行着新旧思想的拉锯战,处于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历经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文化运动的洗涤,胡适、陈独秀等扛起五四新文化的大旗,反抗封建传统,宣传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先进思想,而对于“人权意识”的宣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最大的。五四是一个发现“人”的时代,强调对“人”的尊重和重视,尤其是对女性解放和男女平等思想的倡导,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关心中国千千万万妇女的处境,他们所进行的女性解放运动“在婚姻、家庭、社会革命等方面引发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变革,第一次唤醒了处于封建父权压迫下的中国妇女” ⑮。但是他们并未真正找到带 8 领“女性解放”的道路,虽然以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男性思想家为主的社会解放道路的妇女解放,曾关注妇女职业问题的解决,但是五千年的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把妇女束缚在家庭里,不仅使女性养成了对男性的依赖性也让她们在社会上失去了独立的工作能力,因此,女性要想和男性一样进入社会工作还需要极长的时间,更别说要获得经济上的独立,而没有了经济基础做保障,女性解放也只是个空想,女性依旧只能在男权文化的束缚下生活,对于这一点,作者有着很高的体悟,他曾点明指道:“„„但受着故事的限制,我没写那种超现实的事。在《金粉世家》时代,那些男女,除了吃喝穿逛之外,你说他会具有现在青年的思想,那是不可想象的。” ⑯
纵观《金粉世家》中所有的女性形象,其中最不得宠的女性非白秀珠莫属。读者把金、冷的爱情悲剧归咎到秀珠身上,对她厌恶至极;而作家则是出于小说剧情发展的需要,把秀珠塑造成一个不择手段完成自己报复的“坏女人”,甚至在小说的结局,也没有将秀珠的未来交代清楚,随着两位男女主角爱情的完结,秀珠亦变得可有可无,她仿佛只是作家手中的一枚“棋子”,完成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就没有她存在的价值。
在金家,无论是金铨的四位千金或是金府的丫鬟们,她们的个性都比白秀珠更加鲜明,更具有独特性,也更讨读者的喜欢。金家的四位小姐道之、敏之、润之、梅丽都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其中三位更是出国留过学,她们与秀珠一样醉心于西方文明,然而与秀珠不同的是,她们汲取的是西方文明的先进思想,将虚荣、攀比的不良习气摒除在外,个个知书达礼、宽容待人,在小说的开头作者更借由慧厂的话指出道:“不是我嘴直,你们金家男女兄弟,应该倒转过来才好。就是小姐变成少爷,少爷变成小姐。” ⑰特别是庶出的八小姐梅丽,因其母亲是金铨的二姨太,并非明媒正娶的大夫人,因此,她的个性中有着与封建思想作斗争的奋斗精神,她为母亲的懦弱感到愤恨,对母亲甘愿为妾感到不可理喻,她敬爱她的七哥燕西,但当她发现燕西对清秋薄情寡义、始乱终弃后,她与清秋站在了同一战线,谴责燕西,对白家的一切更是嗤之以鼻,其善恶分明的“小侠女”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而作者对于金家丫鬟们的描写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大观园众多丫鬟的刻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们同样出身贫苦家庭,同样是经由人贩之手转卖到富贵人家当奴婢,同样没有受过教育,个个目不识丁却又心灵手巧、蕙质兰心,命运的不公并不能将她们身上的光辉湮 灭掉,在作者的笔尖打磨下依旧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特别是丫鬟小怜,在男主人凤举的一再调戏和女主人佩芳的冷嘲热讽下,为了维护自己的婚姻自由,她选择了与自己的爱人柳春江私奔,在最后收获了幸福,从丫鬟变成了少奶奶,进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她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令白秀珠黯然失色。然而,正是因为秀珠性格中存在诸多局限性,才使得她这一人物形象更鲜明,更具有真实性与可读性。
注 释
①②③④⑤⑥⑧⑨⑩⑬⑰ 张恨水.金粉世家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⑦⑫西蒙娜·德·波伏娃[法] 陶铁柱译.第二性 [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⑪张纪.我所知道的张恨水 [M] .附录.为通俗而鸣—张恨水与中国通俗文学研讨会.北京:金城出版社,2007.
⑭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⑮徐敏.女性主义的中国道路——五四女性思潮中的周作人女性思想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⑯解玺璋.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张恨水卷 [M] .北京:蓝天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 张恨水.金粉世家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西蒙娜·德·波伏娃[法] 陶铁柱译.第二性 [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3] 张纪.我所知道的张恨水 [M] .附录.为通俗而鸣—张恨水与中国通俗文学研讨会.北京:金城出版社,2007.
[4] 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 徐敏.女性主义的中国道路——五四女性思潮中的周作人女性思想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 解玺璋.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张恨水卷 [M] .北京:蓝天出版社2003.
[7] 马藜,王美丽.妥协与反叛—《金粉世家》中女性命运与女性现代意识的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1).
[8]袁瑾.张恨水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9]张向辉.自我放逐的悲剧—《金粉世家》女主角冷清秋的审美意蕴[J].美与时代,2005,(9).
[10]钱雪琴.《金粉世家》中小怜的叙事功能[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 [11] 汤哲声.被遮蔽的路径: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现代化之途——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赏析[J].苏州大学文学报,浙江.
[12] 谢昭新.在中国传统文化规约下的生命“追寻”主题——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思想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文学报,2004,(14).
[13] 余雪莲.新论鸳鸯蝴蝶派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3).
[14] 陈慧琴.在似与不似之间——论《金粉世家》对《红楼梦》接受的得与失[J].北京师范大学,2005,(5).
[15] 王兆胜.金粉世家与红楼梦[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第二篇:金粉世家观后感
周一看完了《金粉世家》,一直找不到个时间来写下看小说整个过程感觉,最近很累很崩溃,金粉世家观后感。
相比电视剧,小说更加偏重金家整个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于金家各个角色的偏好也没有电视剧那么明显,所以我总感觉要找到一个角度来写读后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冷清秋除了多读几本书,本质上合凤喜是一致的,都是爱慕虚荣又被虚荣伤害的女子。
金燕西是一个喜好无常的纨绔子弟,他爱的只有新鲜感和他自己。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是一场非同类项合并的过程,结果只能是无解。
我看小说很疑惑的一个点是,为什么作者要一个美满的结局给柳春江和小怜?而电视剧,又为什么要用柳春江和小怜的悲剧先发生,来预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导演究竟想说什么?门当户对才是真理,不同阶级的人终于会分开,不管外力阻隔还是内力摩擦?
看电视剧时,我很喜欢前半部分,因为很繁华很美好,奢靡的生活总是令我向往,读后感《金粉世家观后感》。而看小说,我却偏好后半部分,那些人性的纠葛在金钱面前暴露无疑,赤裸裸的不干不净的真是无比的让我羞愧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设身处地我也差不多如此。看破红尘爱红尘。看电视剧和看小说带给我的感受很不一样,看电视剧,我很容易入戏,很容易或喜或悲;而看小说,我更多地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看着一个个悲剧或喜剧,反正不关我事。
要我我说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谁,那么答案是金太太。我感觉她是整部小说里活得最成功的人。有钱时,锦衣玉食,尽情享受;没钱时,素菜青灯诵佛,潇洒自在。金铨在世时,她维持整个大家庭,有条不紊,八个子女各个都疼,绝不厚此薄彼;金铨去世时,她替子女们分家,看出他们明争暗斗,内心一凉,却也依旧公平分割财产。整个金家,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活得这么舒服心安。
第三篇:金粉世家读后感
金粉世家读后感
不久前又一次看过金粉世家,其中人物、剧情如旧,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金家怎么这样说垮了就垮了?燕西和清秋的爱情故事有告诉我们什么?金家子弟最终归宿会怎样?
金家衰败的原因
金家衰落如山倒,首先,作为家长的金铨有重大责任!为什么?
作为国务总理的他似乎是仪天下兴亡为己任,可是他的缺乏深谋远虑,不仅过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更结束了金家的生命。在整个剧中,就没有见到过他为政治的事说做过什么?再者,在白雄起开始对他不满时,并且在后来竟然没有察觉!
第二,他的生活作风不正派,老是在外面拈花惹草。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儿子们(欧阳于坚除外)都和他一样——有外遇!我们可以肯定,若是欧阳于坚也生长在大家庭里,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生活奢靡。为什么要这样说?难道在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四万万人口的国家的政府首脑,生活好些不可以吗?可以!可是明显过头了。白雄起,一个总长,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比现在的部长更有权势),家里的设置和金家不可以同日而语?还不是奢靡吗?
没有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这一点可以在他的几个儿子身上体现出了。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可是他还真就栽培出四个犬子了,除了他对子女教育不是很重视的话我还真就找不出其他主要原因了。
最后,我们似乎还是要转过来同情这位总理了,同情他“生不逢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有这开明的思想,有自由恋爱的观念,可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如此观念,过早了。这不是恰好说明他“生不逢时”吗?
批评完当家长的了,现在说说他那四个不争气的儿子。作为民国总理的亲儿子,他们似乎就没有一丁点儿继承父辈事业的想法!老大是参与了政治生活,但看起来只是例行公事——总不能把金家、把他父亲的脸全丢尽吧。我们可以从他对工作的态度就不难看出。所以我推断:他参加那样的工作,是他父亲要求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当时社会的确存在着很多很多弊病,一粒洁白的大米掉进了墨水里,怎不教它受污?
燕西与清秋的爱情故事所启 2012-5-
1燕西与清秋的爱情,来得汹涌,去得訇然。
燕西在无意中见到清秋,一见钟情,便傻傻的寻找。后来又在花店里相遇,使得两人关系得以深化。金燕西为了追求清秋,不惜重金买下房屋,与之为邻。又买通学校,去学校里任教。为了进一步靠近她,还成立了诗社。他的投资也得到了回报,至少有表示心意的机会。接着,在一个晚上,他路灯向她表明了爱意,成就了一段经典的告白。她同意了他之后,就有了两人数次去游玩的浪漫时光。随着两人爱意的高涨,两人准备订婚了,虽然最终达到目标,燕西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得到了姐妹们帮助。然而,因为一点小误会,拉出了一个欧阳事件,最后还是由燕西认错挽回了危局。两人结婚了,但是好景不长,金铨的逝世使得整个家庭走下坡路了。燕西有了外遇,两人也积累了一些矛盾,最终无法调解,彼此不得不分开了。带着大家无穷的悬念就结束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他们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
经济是恋爱基础。说实话,金燕西和清秋结好,除了清秋的舅舅出了力外(虽然目的不太好),恐怕与他么那些烂漫的二人世界不无关系。而要创造这些浪漫,没有雄厚的资金似乎是不可能的吧!至少不会那么容易。
有个慈祥宽容、思想开放的父母很重要。清秋虽淑,假如碰到个在乎门第的伯父、伯母,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吧。金家父亲也怀疑过清秋的动机,可是被她美丽的诗词征服了。他俩订婚的过程中,燕西的姐妹功不可没,试想,假如不是因为金家父母思想开明,哪个姐妹还敢多嘴?
争取主动是恋爱大战中的利器。在金燕西追求冷清秋的过程中,金燕西关键时刻的主动姿态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加分。出现了欧阳事件后,燕西虽然诚恳、浪漫的道了歉,可是冷清秋似乎并愿意领情,若不是金燕西再次关键时刻主动地把她紧抱在怀里,那么二人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吧!用欧阳于坚来做个对比,他似乎在这场竞争中就持了悲观的态度,总是显得那么不自信,更不主动,结果被他自己的弟弟打败。再看看白秀珠前期的失败,不也是输在被动吗?
适当的表白少不了。在冷清秋与金燕西的恋爱过程中,金燕西在路灯下对清秋的经典表白可以说是他们感情深化的转折点。因为如此有才的淑女再次之前就没怎么看好这个纨绔子弟,何况她身边已经有一个在学识方面远胜于燕西的欧阳于坚。
夫妻生活还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至少应该接近。冷清秋和金燕西最终分离,普遍的人都觉得他们本来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是个必然事件,尽管这其中还有可以挽回的机会。金燕西安于现状,没有什么大的理想,也不打算深造,而冷清秋却不是这样。她追求自立自主,还希望获得更多的学识。尽管前者可能是她为了摆脱内心深处的自卑的选择,但后者的进取却是有证明的。早在两人订婚之处,冷妈妈就问清秋还要不要深造,清秋肯定地回答了,而且似乎是有所计划的。
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一点在欧阳事件的解决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清秋和燕西因为一点不起眼也很简单的问题引发了矛盾,第二天燕西去找她,却见到她和欧阳于坚有说有笑的并肩走着。燕西情绪失控,“不小心”把棒球达到了欧阳的脸上。叉一点,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也会选择“不小心”地打一下对方,完了之后在诚恳地赔礼道歉,大显男儿宽广的心胸,最终转败为胜。后来燕西马上就进行了赔礼道歉,先付了医疗费用,再取得欧阳的原谅,最后去恳请清秋的原谅。如果他还麻木地等待,那么他等到的就是佳人的远去。这一启示在他们婚后也体现了出来。燕西整天出去了,夜晚才回来,清秋就不免说两句,结果金燕西并没有像原谅那样,反而……结果就加速了两人的分手!
沟通宽容很有必要。只一点主要体现在金燕西订婚时和婚后生活中。在订婚前后,没有耐心地和金家父母沟通,那么他们就直接死在萌芽状态了。婚后是个需要互相包容、及时沟通的漫长磨合,只是两人在磨合期就结束了曾经令人羡慕的爱情了。
门当户对似乎有点道理。这一点主要从个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领域说起。生活在不同领域、不同阶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总是有所不同的。正常情况下,来自贫富不同的两个家庭里的人,心理感受或者说是优越感、尊严等是会不同的。因此,小两口矛盾就会爆发出来,极少人克服了这些困难,但是大多数人就此终结了,即使山盟海誓铭心刻骨!我们自己究竟有多大心胸,我们本人再清楚不过,所以在门当户对这个问题上必须合理给彼此定位,免得双双受伤。
总而言之,我们很难改变现实,但较容易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都要做好为对方做些改变的准备,没有那个螺母和螺钉天生就一定是合适的。
第四篇:金粉世家读书笔记
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自序中说:‚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在这部巨著的诸多悲剧中,笔者浅析一下冷清秋与金燕西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张恨水先生曾经谈及自己写《金粉世家》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表明《金粉世家》的创作是非常自觉地把社会言情和家族小说结合在一起,而主人公冷清秋与金燕西的婚姻悲剧的描写,则体现出作者对主人公性格的深刻剖析与反封建的深刻命题。
《金粉世家》被称作‚新《红楼梦》‛,张恨水先生笔下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对主人公的描述依然如此。冷清秋犹如一朵美丽的百合花,清新可人,贤淑温存,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她身上体现着真善美,但她的爱情为何以悲剧而告终呢?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冷清秋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她婚姻的失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清新脱俗的冷清秋也没有走出世俗的樊笼,成了爱情的牺牲品。她和许多凡人一样,在爱情面前,看重了物质基础,忽视了对方的自身价值。
金燕西因为一见钟情而不惜重金租房子与冷清秋做邻居,一步一步接近、讨好,这对于聪明伶俐的冷清秋来说,其目的是能被看穿的。而在并不熟悉的时候,金燕西一次又一次送给了冷家许多贵重的东西。
小说第五回写金燕西送给冷家许多上等布料,‚清秋正爱上了这些绸料,巴不得一齐收下。不过因为觉得不便受人家的礼,所以主张退回一半。现在母亲说收下,当然赞成。笑道:‘收下是收下,我们怎样回人家的礼呢?’冷太太笑道:‘那也只好再说吧。’于是清秋把绸料一样一样的拿进衣橱子里去,只剩两个玻璃空匣子。‛冷清秋出身清贫,无缘无故收了金燕西这么贵重的礼物,已是默认了与之交朋友。然而金燕西的学问、性格她又了解甚少,只知道他是一个富贵子弟罢了,这便是悲剧的开端。男女做朋友,首先应该讲究心灵的契合,尤其是冷清秋这样具有新思想的女子,更应该追求纯洁、高尚的爱情。如果一开始就被金钱迷住了双眼,那就注定要失败,女子爱慕虚荣最终都没有好的结局。
乍看冷清秋出淤泥而不染,其实不然,她内心的虚荣造成了一生的遗憾。结婚是人生中的大喜事,对于家境贫寒的冷清秋来说,能在金家大宅门里生活,感觉是无比幸福的,她自认为是力争上流,可以永远摆脱贫穷。冷清秋在待嫁之时,穿着华衣,对自己即将嫁入金家的事情,又是一番想象,在独想中,自己的情绪也随着思想不断变化着:‚她心里也就想着,不料这段婚事居然成功了。从前曾到金家去过一次,只觉得他们家里堂皇富丽令人欣羡,到了现在,竟也是这屋子主人翁一个。想到这里,自然是一阵欢喜。‛虽然她本意上不图金家富贵,但能嫁入这样的豪门也是满足了一个少女本有的虚荣。直到金燕西穷形尽相的时候,冷清秋才发出了由衷的感慨:‚金钱买来的爱情,终究是靠不住的。‛然而,这种自省已经太迟了。
主人公冷清秋从人物出场到故事结局,性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直给人一种温存善良的印象。冷清秋婚前由于太单纯,太没有原则而有孕在身,只好奉子成婚,这在当时是有悖伦理的,是难以被接受的。冲动成就了恋爱的浪漫,也为婚姻埋下了不幸的种子。自古以来,女子一旦犯了这种错误,多数得不到幸福。一失足成千古恨,未婚先育使冷清秋在金家的地位更加动摇,她忍受了多少鄙夷,又面对多少困难,只有她自己心知肚明。孩子的降临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增添了许多烦恼,让她痛苦不堪。仅仅一年时间而已,好好的一朵百合花就被折磨得快要凋零了,要不是她自己逃出来,还不知道要弄到个什么结局,虽然最后只能以卖字为生,终究是心境开阔了。
婚后一味迁就,不会经营爱情。
小说第七十一回:‚清秋听他昨晚上这句话,正想问他昨晚在哪里睡的。忽然一想,彼此发生了好几天的暗潮,现在刚有一点转机,又来挑拨他的痛处,他当然是不好回答。回答
不出来,会闹成一个什么局面呢?如此想着,就把话来忍住。‛⑥面对丈夫的彻夜不归,可怜的冷清秋居然不敢理直气壮地询问,只是抱着‚大事化小‛的原则,以免破坏夫妻感情,这样的一味迁就就是懦弱,这样的懦弱只会让金燕西更加放荡,以至冷清秋产子之后,金燕西仍是常常彻夜不归,与两个戏子鬼混,和白秀珠一天亲密一天。面对丈夫的负心薄情,冷清秋也只有乘大火焚毁自己闭门学佛的小楼之际离开金家。
两个人在对于生活的理解上表现出的思想差异因为越来越多的婚后琐事而凸显。日复一日,才气逼人的冷清秋发现无法改变金燕西以后,就采取鸵鸟政策——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躲开,所以自己搬到西楼独住。迁居西楼独住是冷清秋的最后一招棋,她这样做,根本上还是期望让金燕西意识到一些什么并做出一些改变。其实,父亲的去世都没有挡住金燕西在外面花天酒地,儿子的降生都没有唤起金燕西的丝毫责任心,冷清秋的这最后一招棋也是徒劳。发觉此招无用,冷清秋的灰心情绪就日渐加重,直到最后绝望地离开了金家。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三个姐姐,都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女性,却过着一种寄生虫式的生活,当时的社会到底埋没了多少这样的人才啊!这一切的一切都暴露了北洋军阀卵翼下的官僚们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糜烂堕落的生活,揭示了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的精神戕害。作者让冷清秋走进金府,去见证金府内部一切的腐败与堕落。冷清秋进金府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那样,而与林黛玉不同的是冷清秋实现了自己的爱情,但最终没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以一个避世者的态度离开了金府。王国维曾这样说过:‚《红楼梦》一书,彻头彻尾的悲剧也。‛《金粉世家》在某些方面很相似《红楼梦》的主题和氛围,其成熟程度远在《红楼梦》之后的人情恋爱小说之上。近百年风雨的朝夕来往,把金粉世家里的旧日风烟荡涤得干干净净,冷清秋与金燕西的爱情也随之分崩离析,再无任何守成的可能,只能任其灰飞烟灭,难言谁是谁非,应是历史的必然。
第五篇:金粉世家观后感
[金粉世家观后感]周一看完了《金粉世家》,一直找不到个时间来写下看小说整个过程感觉,最近很累很崩溃,金粉世家观后感。
相比电视剧,小说更加偏重金家整个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于金家各个角色的偏好也没有电视剧那么明显,所以我总感觉要找到一个角度来写读后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冷清秋除了多读几本书,本质上合凤喜是一致的,都是爱慕虚荣又被虚荣伤害的女子。
金燕西是一个喜好无常的纨绔子弟,他爱的只有新鲜感和他自己。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是一场非同类项合并的过程,结果只能是无解。
我看小说很疑惑的一个点是,为什么作者要一个美满的结局给柳春江和小怜?而电视剧,又为什么要用柳春江和小怜的悲剧先发生,来预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导演究竟想说什么?门当户对才是真理,不同阶级的人终于会分开,不管外力阻隔还是内力摩擦?
看电视剧时,我很喜欢前半部分,因为很繁华很美好,奢靡的生活总是令我向往,读后感《金粉世家观后感》。而看小说,我却偏好后半部分,那些人性的纠葛在金钱面前暴露无疑,赤裸裸的不干不净的真是无比的让我羞愧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设身处地我也差不多如此。看破红尘爱红尘。看电视剧和看小说带给我的感受很不一样,看电视剧,我很容易入戏,很容易或喜或悲;而看小说,我更多地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看着一个个悲剧或喜剧,反正不关我事。
要我我说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谁,那么答案是金太太。我感觉她是整部小说里活得最成功的人。有钱时,锦衣玉食,尽情享受;没钱时,素菜青灯诵佛,潇洒自在。金铨在世时,她维持整个大家庭,有条不紊,八个子女各个都疼,绝不厚此薄彼;金铨去世时,她替子女们分家,看出他们明争暗斗,内心一凉,却也依旧公平分割财产。整个金家,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活得这么舒服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