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 文献类型标志与参考文献格式
一、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M(monograph)——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collection/corpus?)——论文集 N(newspaper)——报纸文章 J(journal)——期刊文章 D(dissertation)——学位论文 R(report)——研究/技术报告 S(standard)——标准 P(patent)——专利
A(article)——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2.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data base)——数据库
CP(computer program)——计算机程序 EB(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电子公告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DB/OL(database online)——联机网络上的数据库 DB/MT(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磁带数据库 M/CD(monograph on CD-ROM)——光盘图书 CP/DK(computer program on disk)——磁盘软件 J/OL(serial/journal online)——网上期刊 EB/OL(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网上电子公告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
[序号] 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 107-109.[2] 孙亚.也谈刻意曲解[J].外语研究, 2005,(2): 10-15.[3] Heider, E.R.& D.C.Oliver.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3): 62 – 67.2.专著类 【格式】
[序号]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optional)..【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5] Gill, R.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London: Macmillan, 1985.42-45.[6] Widdowson, H.G.Discourse Analysi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2.3.译著类 【格式】
[序号] 原作者.译著名[M].译者,译.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7] 戈尔, 阿尔.未来--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M].冯洁音、李鸣燕、毛云,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Gore, Al.The Future: Six Drivers of Global Change.)
4.报纸类 【格式】
[序号] 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
[8]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9] French, W.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 [N].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5.论文集中的析出论文 【格式】
[序号] 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序号] 作者.篇名[A].In 编者(ed.).论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序号] 作者.篇名[A].In 编者 &
编者2(eds.).论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10]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11] Spivak, G.Can the subaltern speak? [A].In C.Nelson(ed.).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271-313.[12] Almarza, G.G.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eds.).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50-78.6.学位论文 【格式】
[序号] 作者.篇名[D].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举例】
[13] 代树兰.电视访谈话语研究[D].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14] Kang Jian.On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D].Taiyuan: Shanxi University, 2007.7.会议录用论文(未正式出版)
[序号] 作者.篇名[C].会议名称,会议举办城市.举办年份.(页码范围)【举例】
[15] Hawkins, R.Explaining the difficulty of French gender attribution for speakers of English [C].Paper presented at the 8th EUROSLA Conference, Paris.1998.(Paper presented in a conference)
[16] Carston, R.Relevance theory and explicit/implicit distinction [C].Proceedings of the 11th China National Pragmatics Conference, Wuhan, 2009.1-7.(Paper published in a conference proceeding会议论文集)
[17] 冯振兴.三维不定常流体晃动边界元模型[C].第四届全国工程中的边界原发会议论文集, 1994.43-50.8.研究/技术报告 【格式】
[序号] 作者.篇名[R].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举例】
[18]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19] 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研究中心,1998.
9.专利 【格式】
[序号] 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举例】
[20]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1989–07–26.10.标准
【格式】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举例】
[21]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11.条例 【格式】
[序号] 颁布单位.条例名称[Z].发布日期 【举例】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12.电子文献 【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作者.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获取和访问路径, 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举例】
[23]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24]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 1998–08–16/1998–10–04.13.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25] Hornby, 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4th edition)[Z].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97.[2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Official Document)
[27]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 [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应置于本页页脚,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说明】
① 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物,按第一个作者的姓氏首字母排序。
② 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 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I.Gordon.③ 少于或等于3人的作者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例如:.[28] White, L.,(L.Travis, A.Maclachlan,)et al.The acquisition of wh-question formation by Malagasy learners of English: Evidence for Universal Grammar [J].Canad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92,(3): 341-68.④ 英文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中文不能有斜体出现。
第二篇:常用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 格式
.常用文献类型用单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期刊[J](journal)
(2)专著[M](monograph)
(3)论文集[C](collected papers)
(4)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
(5)专利[P](patent)
(6)技术标准[S](standardization)
(7)报纸[N](newspaper article)
(8)科技报告[R](report)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磁带[MT](magnetic tape)
(2)磁盘[DK](disk)
(3)光盘[CD](CD-ROM)
(4)联机网络[OL](online)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1)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data base online)
(2)磁带数据库[DB/MT](data base on magnetic tape)
(3)光盘图书[M/CD](monograph on CD-ROM)
(4)磁盘软件[CP/DK](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5)网上期刊[J/OL](serial online)
(6)网上电子公告[EB/OL](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3.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
参考文献
【1】.作者姓名, 书名[类型标识], 版次(第1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日期, 起-讫页码
【2】.作者姓名,文题[类型标识],刊名,出版日期,卷(期),起-讫页码
【3】.作者姓名,文章名,网址,日期(网上资料类)
第三篇:标志设计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前言
标志设计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将具体的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通过特殊的图形表达出来。使人们在看到LOGO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联想,从而产生对品牌的认同感。在整个企业形象的传递过程中,其出现频率高,应用广泛,易于被人们认知和记忆。纵观现代设计史,许多有创意的著名标志设计无不在简洁、明了的形式美中蕴含着一个企业、团体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内涵。由此可见,标志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当今中国标志设计融现代感和信息传送于一体,具有强烈的国际色彩。但也暴露出缺少本民族文化韵味的弊端。在现代设计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应更强烈地意识到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一条适合中华民族特色设计发展的方向。文化传承的生命力是创新,只有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并与时代观念相结合,这样的设计才能被中国消费者和市场所接受。二:标志的产生和发展
标志和文字同源,是由原始的符契、图腾发展而来。标志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用一种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殊符号(即称之为图腾)。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最初人们将图腾刻在居住的洞穴和劳动工具上,后来就作为战争和祭祀时部族的标号,成为族旗、族徽,国家产生以后,又演变成国旗、国徽。
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语言文字,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十一世纪,国际化的公共标志开始在世界普及。国外标志设计的形式总的发展路径是由繁复渐趋单纯、明快;由沉重渐趋清秀、挺拔,表现手法上由绘画处理转向图形格式;由写实图形转向几何图形,其中用文字图形化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设计创意上,从具体的形象逐渐变化成以抽象的形式为主流,表达了可视的艺术特征。在组织构成中充分发挥了严谨、鲜明而又强烈的表现力,体现了纯朴、柔和而又完整的形式美,成为现代标志的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作为具有东方魅力的形式艺术发展到今天,对各种现代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成功的现代标志设计,都因为其独具匠心的创作点放在了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与时代理念之间寻求审美融合,而实现了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的艺术创意。三:现代标志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
近年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于现代标志设计,备受设计师们青睐。设计师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设计出具有个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这些标志不仅具有漂亮优美的形式感,而且设计师赋予它们一定深度的含义,使之更具文化识别性和审美时代性。通过传统图形艺术的渗透和融合,现代标志的设计创新有了更为宽泛的方向。如何将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相结合,成为现在设计师探索的一个具有弘扬民族精神的创作方向。
从设计方法论的视角、用实证的方法寻求传统符号向现代标志演化的途径,通过对传统符号的归纳和阐释,运用现代标志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演化出具有传统符号特征的现代图形,从而实现诗意般的传统符号的凤凰涅槃。
四、把民族文化融入现代标志设计的重要意义
标志是品牌形象的象征符号,代表着企业和团体的特征、信誉和文化。体现出品牌的价值。优秀的标志不仅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其本身也具有大众认同的不菲身价,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据一些统计资料显示:价值最高的标志是万宝路,值3l亿美元,相当于其年营业额的两倍。可口可乐的标志值24亿美元,高于其年营业额约3倍。凤凰卫视的标志,经专业机构评估价值已达到了228.32亿元。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负责人曾说.即使一夜之间他的工厂化为灰烬,他可凭借“可口可乐”标志的声誉从银行立即贷款重建工厂恢复生产。可见,对拥有名牌标志的企业来说,标志就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种依托和保证.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我们在今后的标志设计中,要充分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就像靳埭强先生所说:不一定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看出我们是中国人。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提升民族企业品牌形象。更可以借助标志本身所特有的持久性和广泛影响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互动。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标志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博大文化系统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标志设计不断融入民族文化血脉中已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中更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从源头上培养具有民族情结、国际视野的设计人才。在遭遇世界经济危机和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平面设计工作者,我们应该设计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国际化特点的更多更好的标志作品,为民族企业提升品牌价值产业升级贡献力量。六:参考文献
[1]白雅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2.[3]闵周植.-3-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1):16-18.[4]陈小勤.标志设计的美感特征[N].杭州:美术报.2002年 [5]黄建平.标志创意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6]肖勇.2006国际视觉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4.[7]翁炳峰.论图形设计的传统文化与价值[C].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8]靳埭强.中国平面设计3企业形象设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1 [9]金琳,赵海频.VI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0]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1]寻胜兰.继承民艺〔J〕.北京:艺术与设计,2002(6).[12]谌德军.现代标志设计中图腾文化的应用[J].北京:装饰.2005-07期.[13]张晓晴.全球化背景下的标志设计[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2.[14]万昌平.传承文脉 融汇现代[N].杭州:美术报,2001.[15]周平.谈标志设计与图形创意.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
[C].2004.[16]冯越峰.标志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6.[17]王朝旭.标志与新时代[J].北京:装饰,1994年04期.[18]田伟.标志设计发展新趋势中传统图形的应用[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7.[19]周灿融.合与互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20]李道园.阐释期待对视觉符号阐释的影响[C].无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07.[21]李砚祖主编.中国艺术学研究——张道一教授七十年华诞暨从教五十年文集
[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22]李隆华编著.标志设计基础 [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23]李明君.中国美术字史图说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24]梁一儒、户晓辉、宫承波著.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5]刘方.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M].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版.
第四篇: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例:
〔2〕Skolink M I.Radar handbook〔M〕.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Li Xudong, Zong Guanghua, Bi Shusheng, et al.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28(3):249~252(in Chinese)3论文集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 例:
〔5〕Odoni A R.The flow management problem in air traffic control〔A〕.In: Odoni A R, Szego G,eds.Flow Control of Congested Networks〔C〕.Berlin: Springer-Verlag,1987.269~298 4 学位论文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例:
〔6〕金 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 5 科技报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
例:
〔7〕Kyungmoon Nho.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zzy logic[R].AIAA-98-4484,1998 6 国际或国家标准著录格式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专利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例:
〔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06 8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
〔10〕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xiexiebang.com/pub/wm1.txt...8-16/1998-10-0说明:
① 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物,按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② 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见例2).③ 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见例3).④ 在著录中文参考文献时应提供英文著录,见例1、例3.⑤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见表1,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见表2.⑥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为: 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表1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
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表2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科技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功能与作用
(1)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论据,而且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论文的信息量,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
(2)论文作者在其课题的选题论证、实验研究、以及总结和书写论文的过程中,都要参阅和利用大量的科学文献,由于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不可能将所有引用前人成果都详尽地复述,只能将其主要引用文献注明出处列于文后。
(3)参考文献注明了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反映了论文的真实科学依据,没有参考文献的科学论文,应视为作者忽略了科学工作的继承性,也反映了作者科学学风和 态度的欠缺。
(4)引用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既表明学科的继承性和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 为编辑部、审稿专家和读者提供了鉴别论文价值水平的重要信息。
(5)参考文献为读者和审阅专家提供了与论文有关的文献题录,便于检索,以达到共享信息资源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
(6)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信息人员进行信息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参考文献著录的一般原则
2.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参考文献
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
2.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著录。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一般也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2.3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
论文作者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顺序编码制
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引用文献的标准方法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一出版年制'。”《中国公路学报》与全国大多数科技期刊一样,采用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按文章正文部分(包括图、表及其说明)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在文中参考文献的序号均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应注意:凡不是句子组成部分的文献序号及其方括号,须作为右上角标处理。引用多篇 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在起止序号中间加“~”。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排列,序号编码不再加方括号。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4.1 连续出版物
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4.2 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4.3 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
4.4 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4.5 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4.6 技术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一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4.7
会议文献、科技报告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均可按专著著录参考文献著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个人作者(包括译者、编者)著录时一律姓在前,名在后,由于各国(或民族)的姓名写法不同,著录时应特别注意。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编写点(·)。
缅甸、印度尼西亚人名多为一个字,如 Sukarno(印尼)文献著录为(以下用“→”表示)Sukarno。缅甸人名前的“吴”、“德钦”为尊称,书写时为“吴努”,西文为U Nu,U Thant→Nu U和 Thant U。
姓前名后:见于中国人(汉族等),日本人(但用拉丁字符转写时常用名前姓后的写法)、朝鲜人、越南人、匈牙利人。名前姓后:见于原苏联人、英国人、捷克人、丹麦人、芬兰人、意大利人、挪威人、波兰人、瑞典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埃及人、阿拉伯人、美国人、加拿大人、巴西人等。
英国、美国、加拿大人。如J C Smith→Smith J C;连姓如 E. C. Bate-Smith→Bate-smith E C;父子、几世如 F. W. Day,Jr(小)→Day F W Jr,A.B. TollⅢ→Toll A B Ⅲ。
法国人姓前有冠词ie,la,les或前置词de,du,de la,des,文献著录时放在姓前。如 Jules LeGoff→LeGoff J ; Guy de Maupas-sant→de Maupassant G。
德国人和荷兰人姓前有词头、词组或其缩写词,应写在姓前。如 Paul von Hindenburg→von Hindenburg P; Hans zurHorst-Meyer→zur Horst-Meyer H。
葡萄牙人和巴西人姓前有词头 do,da,dos,das,应写在姓前。如 Silvio do Amaral→do Amaral S.西班牙人名常包括其父母姓,书写时父姓在母姓之前。如 Casimir Gomez Ortega→ Gomez-Ortega C; Juan Perez y Fernan-dez→Perez y Fernandez j;Gonzalo Ley h(higo,“其子”之意)→Ley G h。
埃及人和阿拉伯人,姓前有前缀或其变体,如 ed,ibn,ahedl,abdoul,abu,abou,aboul或el,文献著录时用连接号与姓相连。如 Aly Abdel Aziz→Abdel-Aziz A; Kamel el Metwali→el-Metwali K。无前缀或其变体者,如 Hassan Fahmy Kahlil KhalilH F。
泰国人,如 Somsokdi Duangjai→Duangjai S。(2)作者(主要责任者)为3人或不多于3人应全部写出,之间几“,”号相隔;3人以上只 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应的文字如“et al”,“等”或“et al”前加 “,”号。(3)每篇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宜超过8条。
(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时刊名不用书名号(《》)。参考文献的核对
为了使文内引文标注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标准化和规范化,可按下列项目检查核对,以免发生遗漏或差错;
(1)参考文献格式是否合乎要求?
(2)正文引文的标注方法是否正确?
(3)是否采用连续编码制,其编码是否按顺序出现,有无缺漏?
(4)正文引文与参考文献表是否对应?
(5)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著录项目是否齐全?有无缺项,排列是否符合规定?
(6)作者姓名是否姓在前,名在后?
(7)题名、刊名(或书名)有无遗漏或书写错误?外文应大写的字母是否按规定书写?
(8)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是否齐全准确?
(9)标点符号是否合乎标准规定?
第五篇:参考文献格式及各种文献类型的符号
参考文献排列规则是: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的姓氏笔画为序排列,英文及其它西文按第一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按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出,所列的同一第一作者同年内的文献多于一篇时,可在年份后加“a”、“b”等字母予以分别,如“2001a”、“2001b”等;文献作者人数在3人以下的全部列出,超过3人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后面加“等”字以示省略,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隔开。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空一个字符。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确有引用必要,须在脚注中说明引用。
所有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句号用中文全角状态下的“.”表示,所有西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标点
符号用西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翻译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刊物类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类文献——[序号]□作者.题名.见:编者,文集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文献——[序号]□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报纸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在线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