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文献与写作
1、一般科技论文的结构 摘要
导论
同类工作介绍 自己的方法
结果——实验分析 讨论总结
2、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
3、摘要的基本内容
1)目的: 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和任务, 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2)方法: 所用的理论、条件、材料、手段、装备、程序等;
3)结果: 观察、实验的结果, 数据, 得到的效果, 性能等;
4)结论: 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 提出的问题, 今后的课题, 假设, 启发, 建议, 预测等。
4、关键词的作用
导读 帮助检索 探?
第八章
混合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多种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及教师自身条件,混合面对教学,在线学习两种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
构建混合学习模式技能:
1、分析学习需要、学习者的初始能力
2、组织教学过程
3、设计学习活动
4、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5、设计混合学习支持
6、选用混合学习评价
构建混合学习模式的技能一般都可以分解为一下几个步骤:分析技能、组织教学过程的技能、设计学习活动的技能、选择教学媒体的技能、设计混合学习支持的技能、选用混合学习评价的技能。
分析技能(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
组织教学过程的技能(用任务衔接两种教学方式、在线是面对面教学的延续)
任务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紧密结合课程的知识点、任务要具有引导性、任务设计时要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给学生提出任务时要明确说明任务)
设计学习活动的技能(课堂讲课、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协作学习、问题解决、反思)课堂讲授的要点:精选讲授内容、引起学生兴趣、课堂讲授要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协作学习的要点:引导学生认识协作的意义、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明确成员分工 选择教学媒体的技能:
原则:选择能准确的呈现信息、需符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选用性价比高的媒体 设计混合学习支持的技能:技术支持、学习方法支持、情感支持 选用混合学习评价的技能: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第九章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把考试当成了评价的唯一方式,强调评价标准的唯一性
2、过分关注教学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3、过分强调教师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间的评价
4、缺乏有效地,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5、缺乏支持多主体参与评价所需要的高效评价工具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多维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多元性原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
1、测验法
2、观察法
3、学生自评法
4、发展评价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式:
1、终结性评价
2、过程性评价
3、作品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新视角:
1、基于博客的教学过程评价
2、概念图,课辅助对学习策略进行评价
3、基于moodle平台的过程性评价
第二篇:科技文献写作中参考文献写作标准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和其标识
1、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及代码: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 P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和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 CP 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和标识: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二、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编排格式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码.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辛希孟.信息技术和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所,1983.[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和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和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4
[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第三篇:科技文献报告
关于“玉米脱粒机的传动装置设计”的文献
查阅报告
学院:机械与动力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2012107208
学生:周小东
2014年12月25日
1.课题介绍
1.1.课题名称.....................................................2 1.2.课题的中英文检索词...........................................2
2.各大网站检索情况
2.1.CNKI.........................................................2 2.2.万方.........................................................3 2.3.维普.........................................................4 2.4.EI..........................................................5 2.5.EIsevier.....................................................5 2.6.各大网站检索情况对比.........................................6
3.武汉理工大学发表的相关论文............................6
4.课题相关的论文
4.1.中文论文及研究重点与结果....................................7 4.2.英文论文及摘要和翻译........................................8
5.CNKI中的一篇博士论文和一篇硕士论文
5.1.博士论文及研究内容..........................................9 5.2.硕士论文及研究内容..........................................10 1
6.课题理解.....................................................1
11.1.课题名称
玉米脱粒机的传动装置设计。
1.2.课题相关的中英文检索词
玉米;脱粒机;传动装置;maize;corn sheller;
2.1.CNKI
2.2.万方
2.3.维普
2.4 EI
2.5.EIsevier 4
3.武汉理工大学发表的论文
4.1.中文论文及研究重点与结果
6000短时间内可以完成几个人动机和主轴之间用V要求虽然在传动过程中V
V
机体部件的严重损坏坚固耐用、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和保管还有V带及带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底、容易维修和保养、便于安装所以在 电动机与玉米脱粒机之间选用V带与带轮的传动配合是很合理的传动方案。
4.2.英文论文及摘要和翻译
This sheller uses abrasion between a rotating shelling-disc and stationary concave compartments to achieve the stripping.A manually-operated handle is used to rotate two shafts, one of which translates rotational motion to become linear motion of a slider crank.The slider pushes the maize cobs into the sheller continually one after another.Though manually operated, the sheller can provide a continuous flow;the kernels being collected via a chute.At a speed of 60 rpm, a shelling effectiveness of 67% was achieved, with a low kernel-breakage factor of 0.090 and a throughput of 6.82 kg/h.For the trial runs, the machine was designed to shell a batch of 100 maize cobs, which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feed hopper in one batch, without stopping until all the cobs were stripped via the shelling unit.This design is preferred, because of its rapid operation, low human-energy expenditure, low breakage-factor for the kernels as well as relatively little dust being emitted during shelling;hence leading to a relatively-healthier local atmosphere for the operator.Its wider use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本脱壳机采用了旋转的脱壳盘和固定凹室之间的磨损,实现剥离。一种手动操作的手柄被用于旋转两个轴,其中一个转换旋转运动成为滑块曲柄的线性运动。滑块推动玉米棒子到脱粒机不断此起彼伏。虽然手动操作时,脱壳机可以提供连续的流动;经由斜槽被收集的内核。在60rpm的速度,67%的脱壳效力达到了,具有0.090的低内核破损因子和吞吐量6.82公斤/小时。对于试运行,机器被设计成壳一批100玉米棒子,它被引入到一个批次的进料斗,不停止,直到所有的棒子是通过炮击单位剥离。这种设计是优选的,因为它快速操作,低人类能量消耗,低断裂因子为内核以及相对小的灰尘脱壳过程中被发射
5.1.博士论文及研究内容
组合式螺旋板齿种子玉米脱粒装置研究
脱粒是种子玉米收获和加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性能决定了种子玉米的破碎与损伤程度。种子玉米破损后活力降低,影响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因此,降低种子玉米脱粒损伤成为机械脱粒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种子玉米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种子玉米生物力学特性的技术上,采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种子玉米籽粒机械损伤机理进行了研究;以种子玉米生物力学特性为理论依据,研制了变径变间距组合式螺旋板齿种子玉米脱粒机,并进行了脱粒机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优化与整机性能试验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提出了以种子玉米生物力学特性作为脱粒原理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了低损伤脱粒技术和脱粒装置,确定了组合式螺旋板齿脱粒机理。(2)对种子玉米籽粒三轴尺寸、粒重、籽粒基部果柄的横截面积进行了测量统计,得到种子玉米籽粒的三轴尺寸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其基本尺寸为:长度10.86mm、宽度7.22mm、厚度4.08mm。(3)进行了种子玉米籽粒的压缩、剪切试验,对玉米果穗0~3支撑行粒数进行了压缩和弯曲试验,对玉米果穗芯进行了压缩、弯曲试验,得到了种子玉米籽粒力学特性和不同约束性质下的种子玉米脱粒力学特性;(4)利用针尖压入法和压痕加载曲线在普通微机控制的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了玉米籽粒种皮及角质胚乳、胚、粉质胚乳的弹性模量测定,进行了种子玉米籽粒泊松比测定,为种子玉米籽粒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5)在建立种子玉米籽粒复合模型的基
础上,通过试验分别测得种子玉米种皮及角质胚乳、胚、粉质胚乳在顶面、腹面、侧面加力方式下的受压破裂力,得到种子玉米籽粒3种加载方式下的有限元模型。对3种加载方式下的种子玉米籽粒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种子玉米籽粒低损伤最佳施力部位与施力方式。(6)设计的变径变间距组合式螺旋板齿脱粒滚筒,在脱粒工作时使玉米果穗轴线沿脱粒主轴轴线接近一致,从而使玉米碎芯率降低。在主轴上采取变间距螺旋平板齿、冠状齿。从主轴前段到后段,冠状齿间距增大,平板齿间距减小,冠状齿和平板齿的直径都增加。脱粒开始阶段增加螺旋冠状齿与玉米果穗的脱粒接触,从完整的玉米果穗上剥落玉米籽粒,脱粒后期阶段增加螺旋平板齿与玉米果穗的脱粒接触,保证低的玉米籽粒破碎率。新型螺旋板齿脱粒装置既保证了玉米果穗的脱净率,又降低了玉米籽粒破碎率及穗轴碎芯。(7)设计的排芯口变刚度压板装置,当种子玉米脱粒机排出玉米果穗芯后,变刚度弹簧能快速的关闭排芯口,减小了脱粒装置内压力波动范围,可有效提高种子玉米果穗脱净率。(8)以喂入量、脱粒轴转速、板齿螺旋角和排芯口压板压力为自变量,脱净率、籽粒含杂率、籽粒破碎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各因素与脱净率、籽粒含杂率、籽粒破碎率之间的数学模型。试验数据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脱净率、籽粒含杂率、籽粒破碎率的影响从大到小顺序均为板齿螺旋角、脱粒轴转速、喂入量和排芯口压板压力;组合式螺旋板齿种子玉米脱粒机的最佳工作参数为:喂入量2.80~2.91kg/s、脱粒轴转速225~241r/min、板齿螺旋角度8.25~9.00°和排芯口压板压力40~48N,此时脱净率为99.86%,较参
数优化前的脱净率减小了0.15~0.38%;籽粒含杂率为3.26%,较参数优化前的破碎率减小了0.97~1.70%;籽粒破碎率为0.366%,较参数优化前的破碎率减小了0.084~0.274%。(9)在农业部旱作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5TYJ-10A型种子玉米脱粒机检测报告表明:该样机所检质量指标符合NY/T1136-2006《挤搓式种子玉米脱粒机技术条件》要求,在籽粒含水率19%条件下,样机脱净率、破碎率和含杂率分别为99.6%、0.4%和3.2%。
5.2.硕士论文及研究内容
低破碎玉米脱粒机的设计与分析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相关的生产设备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传统的玉米脱粒机中,其脱粒作业主要是通过安装在高速旋转的主轴上的冠状平板齿对玉米果穗的搅动和撞击来完成的,对玉米果穗的损伤大、破碎率高。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低破损率的脱粒机对于玉米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挤搓式玉米脱粒机的机体主要由间隙大于玉米籽粒的,圆钢焊制的栅格(或筛网)结构构成。主轴为推料螺旋与齿板组合结构。工作时,旋转主轴上的倾斜叶片带动果穗向前螺旋运动。在此过程中,安装在两侧和底部的栅格(类似搓板)与果穗充分接触并对其进行挤搓,依靠主轴上的进料螺旋和齿板推动果穗向前运动,使齿板与果穗之间、果穗与果穗之间、果穗与栅格之间产生揉搓力,将果穗上的籽粒脱掉,从而达到脱粒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对果穗冲击力较小,脱粒过程比较柔和,因此对玉米籽粒造成的破损远低于传统的脱粒方式。本设计过程中,主要通过Pro/E软件进
行建模造型、利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联合运动仿真,对脱粒机的主轴及相关部件进行了运动受力分析,从而确定出一套具有低破碎、低损伤的优选方案。
6.课题理解
这次课题既让我熟悉的掌握用各种检索方法进行检索的技巧,也让我对玉米脱粒机装置有了很好的了解。为我们今后工作学习中运用检索查阅资料打下了基础。
第四篇:文献综述写作参考
文献综述写作参考
文献综述又可以称为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问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目的是要了解研究选题在该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以及确立本研究的起点。文献综述内容包括某一主题的全貌,包括历史概况、最新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必须是有论点、有见地的分析对比,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学生在选定题目后,要围绕题目进行相关文献的搜集、归纳、整理。文献综述字数一般要求1000-3000字。
参考范文附后
文献综述:
旅游营业推广的研究综述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活动越来越大众化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为满足旅游者需要的各种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勃勃生机,纷纷抢滩旅游市场,因此各个旅游企业竞相推出各类产品促销,吸引旅游者购买。营业推广作为旅游促销方式中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辅助性的促销方式,它将成为最有效最简单的市场竞争手段和最强大的品牌传播手段。营业推广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不仅因为旅游企业无论是在产品特征、业务流程还是组织行为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性,也是其顺应社会环境变化之后的必然结果。旅游营业推广的研究意义
营业推广是营销活动的一个关键要素(科特勒,1999)。长期以来,由于翻译等原因,营业推广有很多叫法。在国内早期市场营销及相关著述中,它被翻译成“促进销售、营业提升、促销推广、促销”等等,但营业推广在旅游行业中运用一般称为旅游营业推广。
由于营业推广有着众多的工具,因此,在市场营销实践中,随着企业和营销人员对它在产品与服务销售中不可或缺作用的认识加深,它已成为企业和商界最重要的工具(Ken Peattie,1996)。不仅如此,在许多包装类消费品促销组合中,营业推广早已取代广告,成为企业营销费用“开支大户”。因此,在企业越来越依赖营业推广,甚至是“滥用” 营业推广(乔治等,2000)的今天,如何解决旅游营业推广理论研究中的非系统性及其与现实需求脱节等问题,显得既迫切又非常有必要。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旅游营业推广研究现状,那么就是分歧与成果并存。如果片面地接受某些研究成果,我们甚至可以拒绝它的存在。事实上,关于旅游营业推广诸多真知灼见,不仅增强了系统研究旅游营业推广的信心,而且对旅游企业在运用营业推广时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旅游营业推广的研究内容
从目前能够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围绕营业推广的纷争主要集中在营业推广定义、基本类型以及营业推广负面作用与实际效果等重要层面上,并且在这些研究内容上也是各执一词,存在众多分歧。2.1 旅游营业推广定义与基本类型的研究
迄今为止,营业推广还没有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且“一统江湖”的定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据我们对现有营销理论和促销组合的研究和分析,有关营业推广定义的分歧既反映了不同学者对营业推广功能、作用、内涵和形式的看法差异,同时也反映了现有市场营销理论对营业推广基本类型的研究不足。
Haugh(1983)在对营业推广再定义时认为:“营业推广是一种直接的诱惑,它向购买产品的销售人员、分销商或者最终的使用者提供一种额外的价值或者激励,其首要的目标是创造即刻的销售”。
科特勒(1999)认为:“营业推广包括各种多数属于短期性的刺激工具,用以刺激消费者和贸易商迅速和,或较大量地购买某一种特定的产品或服务”。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2003)认为营业推广是人员推销、广告和公共关系以外的,用以增进消费者购买和交易效益的那些促销活动,诸如陈列、展览会、规则的、非周期性发生的销售努力。
而在国内相关著述中,李先国(1998)的定义较有代表性。他认为,“营业推广是指企业运用各种短期诱因,鼓励购买或销售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促销活动”。
中国的于由(2005)认为旅游销售促进也成为旅游营业推广,它是指旅游企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旅游者或旅游中间商提供临时性激励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促使其尽快或大量购买某些特定产品。
吴金林(2009)认为旅游营业推广是旅游企业在特定时间、在一定的预算内,对某一目标旅游市场所采取的能够迅速刺激购买欲望以达成交易放入临时性促销措施。旅游广告、公关和人员推销方式等不同的是,旅游营业推广限定时间和地点,以对购买者一定奖励的形式促进其购买。这些奖励或是金钱或是实物产品或是附加服务,以此快速激发需求。
在总结各种定义基础上,笔者认为旅游营业推广是指旅游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与空间范围内通过刺激和鼓励交易双方,并促使旅游者尽快购买或大量购买旅游产品或服务而采取的一系列促销措施和手段。同广告和公共关系等都属于大众促销工具,但是广告更多产生的是购买理由,而营业推广带来的是购买刺激。旅游营业推广是行为导向型,是为获得旅游者的立即购买二设计的。营销推广与其他促销策略的显著区别在于它以强烈的呈现和特殊的优惠为特征,给消费者以不同寻常的刺激,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为取得最佳销售效果,在实际中营业推广和其他促销方式常常协同使用。
2.2 旅游营业推广作用与效果的研究
Peattie等(1997)介绍促销竞赛文章中详细分析了存在营业推广作用与效果研究中的诸多分歧。他们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在销售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以下的一系列“偏见”及坚定的信念。研究者通常认为营业推广是成本高的、作用有限的甚至是起反作用的战术性工具。因此它只会引起短期销售的繁荣,不会产生长期的效果
但是一些研究者却认为,营业推广可以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乔治等,2000),可以为企业宣传或者其他长期目的服务,而且营业推广效果比广告快,也易于吸引追求交易优惠的消费者,易于控制渠道,易于小企业与大企业展开灵活的竞争(科特勒,1999)。David R.等(2002)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营业推广可以促进消费者的消费增长。Peattiv等(1997)认为上述有关营业推广的偏见是以偏概全,是将所有的工具都认作是价格性销售促进工具的错误看法。
但总体而言,各种关于旅游营业推广作用的研究中关于其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可以有效地加速新的旅游产品进入旅游市场的进程;可以有效地抵御和击败竞争者的营业推广促销活动;有利于增加旅游产品的消费,提高销售额,并带动关联产品的销售;提升产品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发掘新客户,强化、巩固老客户;旅游营业推广研究的主要成果。
2.3 其他方面的研究
在对营业推广最优策略探讨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营业推广策略制定必须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中诸要素的影响。“在某地、某时等特定的环境下,针对某产品,最优的促销策略只有一种”(贺福升,1996)“而选择营业推广主要考虑市场类型,目标和竞争情况、促销预算以及每一种工具的成本效益”(李先国,1998)。研究者指出营业推广运用不当会对产品销售会产生致命打击,因此科学的营业推广策略必须包括以下一套流程,即建立销售促进目标、确定预算,充分考虑促销对象,并据此“确定范围,什么该打折;确定程度,打折程度和让利幅度;确定时机,在什么时候打折;确定期间,促销应该持续多长时间:确定频率,即一年内打折次数;确定方式,即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李先国等,2002)。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还指出、营业推广的成功与企业执行能力有关(陈长明,2002)。尽管研究者普遍对营业推广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也认为营业推广在增加短期利润、应对竞争以及获得市场份额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旅游营业推广研究显得非常“零散”,但这并非说现有研究就一无可取。事实上,关于旅游营业推广诸多真知灼见,不仅增强了系统研究旅游营业推广的信心。
事实上,这也是笔者选择“旅游营业推广”作为研究内容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我希望能在探究旅游营业推广在旅游产品销售应用过程中,逐步完善旅游营业推广研究体制,并向企业提供更规范、更具操作性的分析框架。
旅游营业推广研究的不足
3.1 对旅游营业推广存在偏见,相关研究不重视
营业推广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研究领域。由于研究者对营业推广功能和效用认识上存在各种“偏见”,诚如Baker(1993)所说,直到现在,它还是学术界内不为人重视的“灰姑娘”。KenPeattie(1997)指出:尽管在许多企业的营销沟通中,营业推广数量、范围以及技巧在不断增长,但是市场营销研究却未能把握住这个现实。由于缺乏广告在建立品牌资产方面的战略性作用,因此,同广告相比,营业推广明显受到了学术界的冷落。
不仅如此,旅游营业推广所有工具还被看成是具有“理论经济缺点”的工具,并被贴上了“战术性”工具的标签。旅游营业推广在理论界受到的冷落反映到体制建设上,就是缺乏系统研究且纷争不断。
由于缺乏统一的框架且存在一定的偏见,这不仅造成了研究者在探索旅游营业推广策略框架上的止步不前,同时也造成了企业在面对诸多旅游营业推广工具、组织实施策略时缺乏必要理论指导的不利局面。
3.2 旅游营业推广的国内研究起步晚,缺少实证研究
比照国外研究,国内研究水平还显得非常“稚嫩”,且研究大多是理论推演和国外研究的转述,极少有实证性文章。没有任何文献综述,没有相应的实证分析。因此其结论总显得有些“武断和苍白”。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旅游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在这期间,大量国外市场营销知识和理论纷至沓来,人们在“拿来主义”的大旗下,以坦然的心情接受科特勒等人智慧的同时,基于国内社会文化制度以及旅游企业实践的市场营销理论或基本框架却寥若晨星。
由于翻译和其他原因,国内目前还没有译自其他国家的销售促进研究专著。在诸多国外文献中,我们只发现ScottA.Neslin(1990)一本专著《营业推广:概念、方法和策略》。同国内研究相比,国外学者涉猎非常广泛。需要指出的是他们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包装类消费品上。本论文课题对旅游营业推广的研究
4.1 研究内容
4.1.1理论方面
整合现有旅游营业推广研究成果,提高对旅游营业推广的重视程度,理顺旅游营业推广工具与具体实践之间的关系,克服理论研究与现实脱节的矛盾。
4.1.2现实方面
回应现实需求,赋予旅游营业推广研究更多的实践意义,综合回答并解释旅游营业推广强度增强的根本原因,理清旅游营业推广在旅游产品销售中应注意的方面,以期概括出控制旅游营业推广强度和提升旅游营业推广效用的一些方式,帮助企业克服旅游营业推广策略投入产出倒挂的风险。
4.2研究方法
由于促销策略的选择受到人口、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科学技术和政治、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并与目标顾客、供应商和竞争者等有直接的联系(贺福升,1996),因此,对旅游营业推广的研究不仅需要从现有研究以及市场营销理论中汲取营养,而且也需要从旅游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等相关学科中借鉴相关工具和成熟理论。鉴于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制定对实践的要求,在课题分析与研究过程中,为了保证整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我们综合使用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一方面,使用规范研究来构建旅游营业推广=的概念性分析框架,以保证所有的研究都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使用实证研究来验证我们研究框架的实用性,保证研究对旅游营业推广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4.3研究意义
旅游营业推广在旅游产品销售中的应用研究对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研究意义。
4.3.1理论方面
本文在吸取现代经济和管理以及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旅游业的新的角度来研究营业推广问题,分析旅游营业推广的内涵、特征、方式及过程,丰富旅游营业推广的内容,同时延伸它的应用领域。
4.3.2帮助旅游企业选择正确的营业推广方式
有助于旅游企业准确地把握影响旅游营业推广竞争强度与具体效用的外部因素,并能针对不同市场和产业特点、产品属性、消费者特征、渠道状况等重要因素选择恰当的旅游营业推广工具,规避不必要的竞争风险等等。为旅游企业产品选择促销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引导旅游企业制定一个切合旅游企业实际的、科学的旅游营业推广方式,不仅仅能提高旅游产品销售量,同时能够给予品牌资产带来一定程度的正增长,对旅游企业产品销售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
4.3.3有助于旅游企业制定合理旅游营业推广计划
有助于国内旅游企业了解最新的旅游营业推广知识和理论,并根据不同地区文化背景下消费人群的基本态度综合考虑旅游营业推广的范围、诱因的大小、参与条件、促销时间、促销频度、传播媒体制定相应的旅游营业推广计划。
参考文献
[1]刘德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260-267. [2]吴金林.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26,258-264. [3]于由.旅游市场营销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73-184.
[4]贺福升.促销策略的最优化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6,18(6):15-20. [5]魏李鹏,施华淼.市场营销理论演进的制度分析[J].当代财经,2001,22(6):60-62. [6]李先国,任锅源.商家如何运用折价促销[J].成人高教学刊,2002,20(2):42-53. [7]马绝尘.会员制促销的方法、实例和技巧[J].华东经济管理,2002,16(5):123-125. [8]卢长宝.企业销售促进行为研究[J].东南学术,2003,16(6):38-43. [9]卢长宝.销售促进强度研究[J].亚太经济,2004,21(1):63-66.
[10]蔡升桂.对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新思考[J].企业经济,2001,(6),12-13. [11]艾治国.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0,(12),158-160.
[12]华楠,约翰·奥尼尔,安娜·玛蒂拉.酒店市场营销:花得越多越好?[J].旅游学刊,2009,24(3):82-89.
[13]郭英之,张丽.旅游市场营销[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杜,2005:126-129. [14]菲利普·科特勒,梅清豪译,欧阳明校.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56-376.
[15]李晏墅,张永志.现代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382-389. [16]姜玉洁,纵清辉.促销策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80-285. [17]林成安.促销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13-231.
[18]陈觉.餐饮营销经典案例及点评[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6-158. [19]钱炜.饭店营销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54-65. [20]李晓.服务营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67-380.
[21]王文君.饭店市场营销原理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689-712. [22]谷慧敏.世界著名饭店集团管理精要[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37. [23]Colin Michael Hall.Hallmark Tourist Event: Impact, Management and Planning[M].London:Belhaven Press,1992.[24]Anne Martins, Lars Gronholdt.Lars Bentsen.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Event Marketing[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2007,9:283-301.[25]Brian Wan sink, Pierre Chardon, Gilles Laurent, A Benefit Congruency Framework of Sales Promotion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Marketing ,2000(64):65-81.
第五篇: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
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
1.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派别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派别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派别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别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囿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2.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3.文献综述范例(以下范例实际为一综述性论文,故仅供参照)
二十年来我国福克纳研究综述*
高 奋,崔新燕
近二十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中国学术界对外国文学研究的重视与关注也持续升温,福克纳研究成为英美文学研究园地中关注度、集中度最高的显学之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在三个维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1)福克纳的作品及其研究作品的译介出版日趋全面;(2)福克纳创作思想与生平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3)福克纳作品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向。然而,全面而客观地审视和反思近二十年来福克纳研究的得失,我们发现其中也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与其国际“显学”的应有水准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以下分三个方面加以评述。
一、福克纳作品及其研究著作的译介出版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对美国文化及美国文学艺术的翻译引进与研究利用,波澜起伏,绵延不绝,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未曾有过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像福克纳这样具有历史定评和丰厚底蕴的作家自然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对象。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赵家璧,凌昌言等已经开始介绍福克纳,但对其作品的系统翻译和研究则主要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展起来的。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我国已经出版的福克纳主要作品的中译本有:《喧哗与骚动》(李文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斯通贝克选,世界文学编辑部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我弥留之际》(李文俊译,漓江出版社,1990;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熊》(李文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福克纳作品精粹》(陶洁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去吧,摩西》(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圣殿》(陶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八月之光》(蓝仁哲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掠夺者》(王颖,2 杨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押沙龙!押沙龙!》(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坟墓的闯入者》(陶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村子》(张月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福克纳短篇小说集》(陶洁编,译林出版社,2001)。与福克纳作品目录相对照,可以说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福克纳的二十部长篇小说,八十多部短篇小说中最主要的一半作品已经译成中文。
在以翻译出版为手段向国内读者与学人“普及”福克纳作品的同时,国内图书报刊等媒体也做了许多国际福克纳研究成果的介绍引进工作,以广学界视野,以增学术利器。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李文俊先生选编的《福克纳评论集》,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向国内读者介绍了这位在美国被评论,研究得最多的作家。该评论集收入了美国著名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罗伯特•潘•沃伦等撰写的关于福克纳创作研究的重要论文,也收入了对福克纳几部重要作品的分析性论文,介绍福克纳评论情况的论文以及福克纳本人谈生活,艺术和创作的第一手资料。毫无疑问,该论文集为外国文学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福克纳研究资料。
„„
二、福克纳生平、思想和创作的总体研究
学术界对福克纳的生平、创作、思想的总体研究主要围绕着福克纳其人其作,福克纳与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福克纳与宗教!神话和哲学,福克纳的妇女观,福克纳的创作技巧等几个方面展开。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内学者开始对福克纳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作简要介绍,主要论文有:„„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们开始比较深入地研究福克纳的思想与创作,研究重点大都集中在福克纳与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的关系上。主要的论文有:„„
国内学者还深入探讨了福克纳在人物塑造、创作技巧上取得的成就。„„ 此外,学术界认真探讨了福克纳作品与宗教、神话和哲学的关系。„„
国内学者对福克纳生平、思想、创作的系统研究专著大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些著作大致可分为传记、评传和专题研究几种:„„
三、福克纳主要作品的分析解读
对福克纳的主要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是学术界最为关注的一个领域,二十年来有数十篇论文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
《喧哗与骚动》研究。„„ 关于其主题,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它揭示了南方大家族和南方社会秩序的崩溃。„„ 关于其创作,国内学者最为关注的是它的意识流技巧,叙事策略和结构模式。„„ „„
《押沙龙!押沙龙!》研究。„„ 《圣殿》研究。„„ 《中短篇小说研究》。„„ „„
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在福克纳研究上所作的不懈努力有目共睹。迄今为止,福克纳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在国内都得到翻译和出版,对福克纳的总体研究和主要作品研究也日趋全面和系统,使其无论在成果数量上还是研究力度上都不愧为国内英美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之一。
但是,与国外福克纳研究成果相比较,我们发现国内研究也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认为,今后我国的福克纳研究应该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
首先,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和范围。综观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视野比较多地集中在主题分析、创作技巧与结构分析、人物塑造、历史和社会道德研究等方面,受形式主义批评和新批评的影响较深,在大胆将语言学、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和思想史等等跨学科视野引入福克纳研究方面我们做得不多;我们也较少尝试着从我们自己的文化视角或者从翻译的视角理解和阐释福克纳的作品,较少探讨福克纳对国内文学创作的影响。另外,我们的研究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从已有的成果来看,我们对福克纳的研究相对集中在福克纳几部主要作品上,而对其他重要作品的研究尚待开拓,而这些作品在欧美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了。
其次,我们需要确立批评的主体意识。综观二十年来的研究,我们似乎能够感觉到存在于外国文学研究背后的一种相对固定的批评模式,比如将作品研究分解为主题研究、人物塑造、技巧探讨、语言特色等几部分,或者运用某种理论对作品进行解剖,却忽略了研究对象的主体性,忽视了蕴藏在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这种固定的批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封闭了批评者的思维模式,使我们的批评出现了某种单
一、趋同的倾向,致使一些学者不自觉地在阅读了有限的研究文章之后,就匆匆地在前人的大房子下面盖出自己的小房子。另外,我们的研究对研究对象基本持认同和赞赏的态度,缺乏批判和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仅仅发挥了被动介绍外国文化的作用。如果我们能明确地意识到文学作品的开放性,批判地吸收前人 的成果;如果我们不再束缚于固定的方法论,给研究一个多维的思维空间,用丰富的观念支撑自己的批评,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主体意识。
最后,我们需要更多地翻译和引进国外福克纳研究成果。这一点可能是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瓶颈。综观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我们会发现,一些学者的参考资料仅局限于国内翻译的仅有的几本福克纳评论集、传记、中译本前言等资料,他们的研究的局限性可想而知。而能够对福克纳作深入研究的学者大都有过出国学习的经历,而狭窄的资料途径对我们推进外国文学研究是极为不利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近年出版的“剑桥文学指南丛书”在引进英文版外国文学研究资料方面开了先河,我们期待有更多的资料和作品的翻译和引进,以推动我们的研究,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刘建华,北京福克纳国际研讨会综述,国外文学,1998,(3):126-128。[3]潘小松,福克纳:南方文学巨匠,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4]李文俊,福克纳评传,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5]刘荐波,南方失落的世界:福克纳小说研究,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我们谨对原文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文中作了一点省略,敬请作者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