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崆峒山导游词
崆峒山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让大家清醒一下!现在啊,请揉揉你们惺忪的睡眼,把你们的耳朵叫醒。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把你们的目光聚焦在车窗外。不错,不远处的那座山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素有“天下道教第一山”美誉度崆峒山了。现在还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收拾好自己的细软白银,顺便听我把崆峒山给您唠一唠。
在介绍之前呢?我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哪位朋友知道这座山名称的由来呢?恩?与道教有关?这位小朋友很聪明,说的有那么点意思。关于崆峒山名称的来历呢,历来有很多说法。第一种呢,就是与道教“空空洞的,清静自然”的观念有关。“空洞”与“崆峒”呢,古音相同时无可厚非的,但是以崆峒山这么悠久的历史来看,我们无从判断到底是先有崆峒山这个名称呢,还是先有道教“空空洞洞,清净自然”的观念;第二种说法呢,据史书记载啊,早在商周时期呢,这里是空同氏部族的居住地,所以崆峒就变成这座山的名称了。但是这样就本末倒置了,因为从来都是先有标志物再有族号国号的,也就是说,先有崆峒山再有空同氏部族;第三种也是比较被我们大家所认可的一种,大家听过这样几句话吧,“崆峒崆峒,遍山空洞,洞洞相连,山山相通”。说它遍山空洞呢,确实有点夸张。但是一会大家到了山上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山上,真的有数不清的洞穴呢。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物体内部虚空就是“空”字和“同”字。而山有洞穴,自然就是“崆峒”咯!
说到洞,真是洞洞有传说,洞洞有故事啊!给大家讲一个玄鹤洞的故事吧。相传黄帝问道之时,洞中有双鹤飞出,黑羽丹頂。有人说,这对玄鹤本来是广成子座前的童男童女,耳濡目染也最终得道,化作仙鹤了;也有人说呢,这对童男童女啊,整天呆在一起伺候广成子,时间长了就日久生情了,那个缠绵悱恻啊。结果呢,还是触犯了道规,被罚到凡间做仙鹤。世世代代啊,崆峒山屡有飞鹤出现,你们能不能见到,就看咱们大家都运气咯。
崆峒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1月份呢,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称号。它位于平凉市西12公里处,是六盘山的支脉,拥有大小山峰数10座,方圆约90平方公里。最高的一座山峰呢,是海拔2123米的翠屏山。崆峒山上有东西南北中五台,您老人家不知道什么是台?吆,瞧我这粗心的,台就是山顶上平而宽阔的地带。话说崆峒山上东西南北中五台呢,形似莲花,四面展开,托起了主峰马鬆山。马鬆山的海拔只比最高峰低98米,不记得了吗?最高峰翠屏山的海拔是2123米,所以2123减去98,2025米就是这座人称“绝顶”的马鬆山的海拔了。马鬆山呢,俊俏挺拔,气势磅礴,无论是格调还是神韵,都堪称整个崆峒山的典范。崆峒山集峰、石、洞、峡、水和林木为一体,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不管是山势、草木还是浓浓的宗教氛围,都能给我们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它的瑰丽、苍翠、清秀。俊逸,让我们叹为观止。所以啊崆峒山是既凝聚了泰山、华山的旷达气势,也显现了庐山、峨嵋的秀丽风姿。也难怪明才子赵时春会说它“有北国山势之雄,又并南国山色之秀”了。
说完自然就是人文了。崆峒山可谓是得天地之精华,纳人文之底蕴。相传,上古仙人广成子和赤松子云游四方,最后选定了崆峒山为栖息修炼之地,在这里成仙得道。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两次登临崆峒,向广成子求教养生之术和治国之道。于是崆峒山就名闻天下,成为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了。应了那句诗所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崆峒山最东面有一座突兀而立的高峰望驾山。相传这就是黄帝驾临而得名的。至于山下的问道宫和山腰的问道处,更是崆峒胜境,一会到了呢,咱们再详加介绍。还有啊,提到道教和崆峒,你们最先想到什么?恩,就是武术。相信大家呢,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不难见到。崆峒武术和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并称为我国的五大武术流派。有喜欢武术的朋友吧,相信一会上了山,您不会失望的!
深远悠久的历史,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观,使崆峒山成为历代君王将相和文人骚客竞相拜谒的名山,从司马迁、皇甫谧、杜甫、白居易再到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这些传奇帝王,无不把登临崆峒当作人生幸事。“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知道是崆峒山的灵秀启迪了他们,还是他们为崆峒山增添了几丝风采和神韵呢?应该是都有滴··
用一首诗来总结崆峒山呢,就是“万顷林海隐寺观,曲径通幽别有天。兼备南北神奇秀,中国道教第一山。”
刘师傅,该停车了。同志们带好东西,让我们去和崆峒山零距离接触!
第二篇:崆峒山的导游词
导语:崆峒山位于甘肃东部平凉市,是六盘山支脉,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的要塞。崆峒山,以其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岣,蓊岭郁葱而引人入胜。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崆峒山的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各位团友:
欢迎大家来到崆峒山游玩,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叫我小林就好。大家来到这里之后,除了看风景以外,我觉得大家肯定也想知道一些历史,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城西15公里,泾河上游主流与其北岸支流后峡河之间。长100公里,平均宽15公里,海拔1870~2100米。最高峰山势陡峻,树木葱茏,形成北西西走向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故名翠屏山,海拔2123米。
地质构造上属小关山逆断层,垂直断距约700米,上三叠统延长群的褐紫色与绿色砾岩及白垩纪底砾岩等垂直节理发育,经侵蚀形成许多岩崖峡谷及奇峰绝壁等特殊地貌。
山顶有两级老夷平面:2100米的香山顶,上覆第三纪红层;1900米左右的一级经切割为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各有奇势胜景。
合天台、插香台与灵龟台,号称“八台”,与“四岭”(凤凰岭、狮子岭、苍松岭与棋盘岭)、“二峰”(蜡烛峰与雷声峰),同为崆峒山地貌的自然奇观。
诸平台与山麓带先后修建了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十二宫”,共有寺观42处,大多集中分布在“五台”区,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仅保存法轮寺的宋石经幢,十方院的元蟠龙石柱,东台宝庆寺的元代石壁及明建凌空塔,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崆峒山多特殊文化胜迹,山上有广成子洞,山麓有问道宫和广成泉。又有望驾山及撒宝岩,传为望秦始皇驾临及始皇巡幸撒宝处。东台悬崖的岩洞有玄鹤洞和青龙洞(一名归云洞),亦为崆峒名胜。1980年在山南的崆峒前峡修成崆峒峡水库,水电站装机容量1890千瓦,具有发电、养鱼、灌溉及游览等综合效益。有直达中台的登山公路。
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崆峒山佛教僧徒的生活。在原始佛教时期,僧众的日常行事一般是出外化缘,各自修行。修行的方法有两项:一是学习教理,主要是听佛说法,互相讨论;二是修习禅定,指打坐,或者经行(经行是在林间来往徘徊)。后来寺院中有了佛像,经典记录成文字以后,才出现礼拜供养和读诵经典的礼仪。
根据佛所制定的戒律,僧众于每月望晦(农历十五日、三十日)两日齐集在法轮寺,共诵《戒本》,自我检查有无违犯戒律之事。如有违犯,要按照情节依法忏悔。
在全年之中,僧徒必需有的三个月安居在法轮寺之中,专心修道,不得随意他往。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作“佛欢喜日”。
在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就是在大殿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即释迦牟尼佛诞生像),全寺僧侣以及信徒要以香汤沐浴太子像,作为佛陀诞生的纪念。
东台,最初是元朝安西王忙哥刺依王相商挺请求,召京城西域喇嘛槊里吉察思揭兀住持重建,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秋八月落成,所有费用由安西王出资供给。建成后“为殿为堂,轮涣晕飞,金碧灿烂”。
历经补葺,于民国年间存大殿和商挺撰书的创修崆峒山宝庆寺碑记碑,今废。原大殿内彩塑十大魔王逼真生动,线条流畅自然,堪称一绝。遗憾的是文革期间都已毁坏。
门楣上东台二字以及两边的楹联:“仙山、神山、道山、佛山、儒山、山光唯真;晴景、雨景、雪景、日景、月景、景色独俱”。关圣帝君庙内供奉的是“三国”故事中的关云长与他的手下大将周仓、关平。
提起关云长,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想当年,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何等的威风!关云长一生除了英勇善战外,还与刘备、张飞“桃源三结义”,一心扶持刘备,忠心耿耿,尽忠报国,义重如山。
他死后,全国各地都修建庙宇,供他的神像,并称他为“关公”、“关帝”、“武圣”等。关羽是我国唯一一位佛、道、儒三教共同供奉的尊者,佛教称伽蓝菩萨,是寺院的守护神;道教奉为武财神、副玉皇;儒家则尊称为武圣人。
东台是观日出、云海及平凉市夜景的佳地,在东台绝壁上就有玄鹤洞,距地面500米。民间传说,玄鹤原是侍候广成子的一对童男童女,天长地久,两人便产生爱慕之情,虽蒙师傅教诲,但痴心难改。
后来广成子修成仙体,将回仙界,两位童子俗缘未了,一心想留在崆峒山,于是广成子随手一指,在这绝壁上为他俩留下一个栖身的仙洞,将他们点化成一对玄鹤,并告诫他们:留在凡间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干离经叛道之事,要体察民情,帮助善良的人。在山脚上还有问道宫,相传是轩辕黄帝来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的落脚处。
好了,我们今天就先了解到这里。说了那么多,相信大家对它肯定是充满了兴趣的。那就让大家自行解散,去感受一下崆峒山的魅力吧。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垃圾哦!
第三篇:二年级崆峒山的导游词
大家好,我们是导游小组,我们这个队的成员有:李奇蔚,陈芳圆,刘浩男,摆家辉,这次我们要带你们这些游客去“崆峒山。”
首先,我们要带你们去崆峒山的缆车卖票处,你会看见那里的缆车是由红与白组成的,形状是正方体,四面都是玻璃,里面是长椅子,坐在上面,你会看见底下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还可以看见山下的崆峒水库,湖水清澈,水波荡漾,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上银光闪闪,美丽极了。
缆车到了崆峒山上,进入眼帘的石碑上,上面写着崆峒山这三个大字,北边是塔院,南边是皇城,东边是香山。
我们先带你去皇城吧!首先,你得先上天梯,天梯好像足足1000多个台阶,你得上好一会,终于上到山顶了,你会看见广成子洞、问道宫、广成泉。。。
然后,我们去塔院,你到了那里,会特别轻松,我会先给你买一瓶茶喝,再让你看看戏,再带你去少林寺的宝塔上,宝塔下面有一个静心院,这里是山上佛教的聚集点。
最后,我会带你去最高的香山,路过天仙宫、黄龙泉、静乐宫、寒山寺等景点。工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后终于登上了到崆峒山的最高峰——香山。香山海拔2123米。站在山顶往下望,崆峒山美景尽收眼底。
崆峒山上有佛、道、儒三教并存。在山上休息了一会就从前山下山了。
好了,这次的旅游已经结束了,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第四篇:崆峒山简介
崆峒山简介
“山川雄秀甲于关塞。”明朝“八大才子”之一赵时春这样赞美崆峒山。相传广成子修炼得道于此山,黄帝前来向道家仙人广成子问道,人称崆峒山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后来发展为道、儒、佛三教合一、共尊共荣的宗教摇篮。崆峒山还是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崆峒派的发祥地。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均以登崆峒为盛事。崆峒山峰峦叠嶂,崖壁峭立,平台幽寂,怪石嶙峋,洞穴深邃,林木葱郁,湖光野岚,相映成趣,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有南方山色之秀,不愧为“西镇奇观”、“神州西来第一山”。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城关西12公里处。由大小数十座山峰组成,主峰马鬃山(也称绝顶)海拔2025米。主峰之后有翠屏山,是崆峒山最高峰,海拔2123米。泾河和胭脂河回护前后,交汇环抱于突兀耸立的望驾山下。崆峒山由上三迭系紫红色坚硬砾岩构成,是年代古老的丹霞地貌。中台被切割形成北台、东台、南台、凤凰岭和灵龟台等,顶平、身陡、麓缓。山上曾发现齐家文化遗址,说明在三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活在这里。《尔雅》载:“北戴斗极为崆桐。”《汲冢周书》释:“正北的大夏、莎车、戎翟、月氏、空同、姑臧”等十族统归空同。部族融合发展并消亡后,中心区域的名山加以山字偏旁专用指山。也有认为,崆峒山名与道教无为思想有关,取其空空同同之意。“高龄崆峒,山川险阻。雄视三关,控制五原”(宋人郑文宝《萧关议》)。崆峒山在中古以前又称“笄头山”,汉时,笄头道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北路第二站。西汉至唐宋,商旅不绝,驼铃丁当。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年轻时游览平凉时,写了《崆峒》一诗,描写了崆峒山的险峻壮美:“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拿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崆峒山历史:秦汉时期,崆峒山开始有了人文景观。历代陆续兴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近年来,新修了法轮寺、卧观平凉、观音堂、通天桥、飞升宫、王母宫、问道宫等景点三十五处,基本恢复了历来所称的“九宫八台十二院”中四十二处建筑群。
崆峒山皇城:皇城。又称绝顶、大顶、小马鬃,亦作金城、隍城、太和宫。位于崆峒山主峰马鬃山之颠,突兀高耸,摩云插天,形势险峻。东面山径为三百七十八级“上天梯”石阶通道。西倚笄头香山,映衬如画屏。北有舍身崖,如垂左臂。南连雷声峰,如舒右臂。峰台交错,诸台环绕,似莲叶托花,更显俊秀。唐代已有建筑,北宋乾德年间修建真武殿,元代改为崇佛阁。明朝劈山筑墙,修建宫观道院,成为一宏伟建筑群落。至今修复保留的有太和宫、真武殿、玉皇殿、黄篆殿、药王殿、老君殿、太白楼、灵宫洞、“峻极于天”木枋门。北侧另有天仙宫。皇城建筑为崆峒山寺观之首,殿宇富丽堂皇,宛如封建帝王的皇宫。
崆峒山弹筝峡:弹筝峡。又称前峡、轩辕谷。泾河流经崆峒山阳麓,河谷开阔,酿成碧波荡漾的崆峒水库。东台面东悬崖有玄鹤洞,传说雨霁风和时偶有玄鹤飞出。阳麓阶地,唐代建有问道宫,明代增建王全真阁,宫后有琉璃泉(又称广成子浴泉),院内多碑碣,古柏参天。1989年于玄鹤洞下方新建问道宫,四层楼宇依地形高低错落,泾水流至峡口又瀑布。明代韩王太妃主持凿洞,使泾河穿石而过,形成石桥,取名聚仙桥。“仙桥飞渡壑,横亘长虹卧”,人称“仙桥虹跨”。南台南面阶地的月石峡口多巨柏,为唐代王母宫原址,现有1987年新修西王母宫。泾水东去,湍流萦回与岩岸相击,静夜居山中听涛声,如弹古筝,因称弹筝峡。有诗云:“晚霞留客住,夜半闻弹筝。巍巍高山意,洋洋流水情”,“幽谷声回荡,明月照风松。”崆峒山1994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通过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崆峒山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热线上的一个亮点。
第五篇:崆峒山游记散文
早早地睁开了惺忪的睡眼,一种久久未见的激动催促着我们及早地登上了第一列开往崆峒后峡的列车,开始了为时一日的崆峒山之旅。
在行进的路上,我把自己激动的心情极力地压制着,打算到了山上后尽情地宣泄。四五十分钟后终于抵达了这座向往已久的“神山”。
天气也着实不错,与这上山的心情极其吻合,有些含蓄,又有些冲动。下了车,突然打了一个寒战,好像钻进了风口般,迎面来的是一阵凛冽的风,紧紧地裹了裹衣服,让那激动的心情驱除那份彻骨的寒冷,捋过了一缕被风吹乱遮在眼角的发梢,埋着头,顶着风,终于到了山脚的石阶下。
土是赤褐色的,沙砾掺在其中,在老树枯藤的盘根结错处冷不丁的突出些红色的线,我想那可能是游人为求祥瑞而缠上的吧!
拾级而上,密密的林中铺着厚厚的枯黄的叶,我绕过一旁的扶链,轻轻地踩了上去,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常年地扎根在那一片境地中,即便是叶落了,也是奉其一生,让那片片的叶,穷其一生的养分融入地下,添沃着那片土地,寄希望于来年的生叶、翠绿。
一条长长的藤,便唐突地绕上了树,在突兀中又有着深深的眷恋。一声鸟鸣惊醒了早晨沉寂的谷,幽幽地传了许久,是你这幽谷的小精灵欢迎我们这第一波登临的客人么!
我抬起了头,山中的景色不是很明晰,我想或是山中的晨曦来得比外界晚的缘故而已,但这并不影响什么,相反的为这座古山多添增了一份神秘。
在这不算明晰的世界中,仰望高山当又是一种风味,险而不绝,密而不荫。路是弯的,有着峰回路转的风趣。偶尔从山上或是山下传来几声发泄心中激动的嘶声,又或者是拉着长长的声调唱着那听起来像是民间小调的曲子,在这清晨的空谷中,这种场景给人感觉非常适合这个环境。在高高的山的阻隔下,声音好像是出不去了,焦急地只能在这幽幽的谷间回旋着,久久地不能消散。我不仅风趣地想,如果这声音是一位正值豆蔻的少女,叛逆地想跳出被别人圈固的牢笼,气得跺脚的可爱姿态,那或是另一番风情咯!
初始的一段路上,几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但攀了许多的石阶后,景色便变了。不再是一味的褐赤与灰白色中生发着棕色的枝色,而是在其间矗立着四散着枝叶的松,笔直的杆,看起来颇有几分鹤立鸡群的感觉。心中不禁打上一个疑问,为什么不多植几棵松呢,那样不就不这么单调了么?不过没有谁给我解答这个疑问,我只能胡乱地猜想着,或许是大自然着意的安排,就为了给游览者在百无聊奈中给出的惊喜吧。
再转过一段盘盘旋旋的路后,眼前的一切便豁然了。但又感觉到有那么些不真实的存在,在那座孤零零的峭峰上,竟然有着一座规模不是很大的的寺庙,只是却未能发现一条直通的捷径,心中有些疑虑,路呢?我敲了敲脑袋,旁边的同学打趣道,那可是要坐缆车才能通达的呢,心中不免失落了一番,嘀咕着,可惜了这一道美景,真是无缘么?
慢慢地石阶便少了,但路却平了。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两旁的景色便伊始了雾气,俯视下去,有些身临天穹问道仙宫的感觉。我壮着胆子,扶着崖边的一棵松的粗干,往崖边挪了挪脚,想更清晰地触及那份感觉,但是那份惊惧最终打败了我的勇气,我带着好奇与不甘退了回来。不过又自我安慰了一下说:“毕竟我还清晰地看了一些崖下的风景,还是有点收获的。”暗自心中窃喜了一番。
回顾了一下四周,游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心中一番唏嘘,看来崆峒山还是挺吸引人的嘛!
到了山顶,先落脚于一座小院中,没有驻足多久,便出了院门仔细打量了一下景点分布图。我们便从北台出发了,只是由着性子和思想进行的掠景,先是路遇的小寺——弥陀寺,我只是和同游者用好动的心驱使着用拳头代替了敲钟的工具在悬着的钟上敲了几下,虽然手有些痛,但却被厚重的钟声轻轻地掩过了,真可谓童心未泯,虽痛犹欣!
剩下的路程便再未作更多地停驻,只是边走边拍了些图照以记罢了。出了小路便迂回着上了车行的大道,每隔几米,便有着一面类似路标的镜子。终于到了在山上的第一处标有“崆峒山”三个大字的地段。对于途经的灵龟台,我只是在经由的小路上盘旋迟疑了一会儿,却未曾抵达领略其中究竟,心中不免有些小小的遗憾。
到了中台,也应该说是上了凤凰岭,上山的时候几人合影恣肆打闹了一番,却未曾领的那个石碑背面两幅图的深意,才是下山时偶遇一导游讲解时才懂得的,原来我认为是“云图”的竟是“凤凰图”,北斗七星竟与“崆峒山”的由名有关。
过了检票口,先上的是蜡烛峰。我看了许久,却未曾看明所谓的“蜡烛峰”哪里长得像根蜡烛,想来是历时太久了才会不像的!
我们没有去焚香朝佛,只是怀着虔诚的心思瞻望了一番这些寺院的道君佛陀。
接下来的路走得更是随性了,在那个不大不小的地方,便有着八尊羊的石雕,我愣是看了半天没明白,它们的背上驮砖干吗?经过同伴的一番解释,不禁又为它们的奉献感动了,那个时候铺设台阶的砖块竟是它们驮上去的,它的形象又在我的心中高大起来,我想到了修筑长城的人们,彻底为他们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折服了,一样的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一处筑起了一座旅游名山,一处筑起了华夏儿女的脊梁,都是远古的的召唤,历经了历史在耳边回旋悠扬。
朝天门,上天梯。
天梯着实陡峭的很,我约摸着基本有八十度的角度。在攀梯时,于侧旁的的崖壁上我拍到了“天门铁柱” 四个字,“若作天梯当如此,天门铁柱破穹中”。很适合这时的景色。于上而下的,我便做了一次君王,登临于此,于高处俯瞰苍生,有一种天下虽大,却不若心胸的气概!
上了棋盘岭,我本当是天作棋盘地作子的棋盘岭,却未尽然,于一方石桌上刻画着一副棋盘,无人解释由来,于是便胡猜,猜想应又是哪位谪仙人在此游玩而留下的雅名。
再向上一绕,却又看见了那峰让我曾一度遗憾的寺庙,未曾料的是,那原本是身在云遮雾绕中的寺庙竟然有着一座横贯的铁桥连通着,我是既欣喜又忐忑的。在刚踏上铁桥时,最先的感觉是激动,过桥的时候,我紧紧地抓着近侧的铁栏杆,狠狠地吸了吸气,然后睁开紧闭的眼睛,慢腾腾地走了过去,庙中供着四尊佛像,我当时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忘问那供奉的是谁了,只是盘着腿聆听了片刻的诵经声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我们是原路返回朝天门的,于朝天门相对的一侧是我们下一步的驻足点。
那算得上是一个露天小商场,我们好奇的打量了一下,心中想着,上了山不买点什么东西总会有点遗憾的,不过我们还是先抑住了心中的那份冲动,进行了“掠景政策”。伴随着焚香的袅袅和阵阵经声,我们才从景区出来,我买了两串珠色的手链。
我们是从东门上山,南门回来的。
下了山,入眼的便是弹筝湖。自打山上瞥见了那潭绿幽幽的泛波的湖水时,早就有先览弹筝湖的欲望了。
水很凉,这是我迫不及待戏水的第一个感觉,湖面不是很宽,但是却很长,我敲了几颗石子,坐在岸旁的一颗大的砾石上抛着玩儿,其实是为了听水声,“扑嗵扑嗵”的,伴着那一道道的水纹儿,都由近及远的扩散着,一圈圈的在阳光下晃着人的眼,更是在期待中恋恋不舍地消散。
这个地方是已经有了桃花开放的了,但更多的还是见了人太羞的含苞的花骨朵儿,看着它们娇羞的模样,真想好好亲近一番。
在几处向阳的崖边,倒是有已经灼灼地开了一枝丫了,我高举着手机,近近地拍了几张,只是未曾留得它的一缕芳香。
弹筝湖是静的,是足以平寂人的心灵的。
在那个用青石块砌起的岸边,在夕阳西下微风佛面的时刻,我枕着双臂,静静地看着天上的风筝,陷入了它们自由高飞的遐想中,好久好久,才在同伴的呼唤下,走出了这片清幽之地。
我想,来年待桃花盛开之时,芳草萋萋之际,我会再一次的来和你拥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