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的“开场”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成果集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开场”设计
扬州市邗江区杭集镇中心小学 薛方平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说明小学语文课的导入设计的作用,然后借用八则特级教师的导入设计并对其进行点评,以点带面,揭示导入设计的一般规律,最后简要说说导入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和避免的问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语文课也是如此,它是歌曲的第一个旋律,书法的第一处落笔,演戏的第一次亮相,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韦志成在《语文教学艺术论》中所说:“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那么怎样进行小学语文课的“开场”设计呢?请看几则特级教师的教学实例。
一、故事导入,设置悬念。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决定留德发展。他找了第一家公司,没被录取,找到第二家,人家也拒绝了他„„他找了25家大公司,都没找到工作。于是他去了一家小公司。他想,凭我这样的学位和才能,在小公司里干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那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 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拒绝?(生略)
师:你们的想法也有道理。那个留学生就愤怒地问那个老板:“我一个博士难道在你这个小公司干还不够格吗?你们凭什么这样对待我?”,那个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资料查到你在德国乘公共汽车时曾逃过三次票,一个连蝇头小利也不讲诚信的人,怎么可以让人信任呢?”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生略)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成果集
师:那么就让我们去看看小珊迪,去问问小珊迪,从他那里找找答案。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精彩的故事能够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能集中起来,不知不觉地进入老师预设的情境中,从而顺利地展开学教互动。悬念的设计更能扣住人们的心弦,让学生迫不及待地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紧扣课题,纵横开阖。
师:刚刚拿到课文,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第一个字就比较难写,跟着我一起写,一边数一数,如果你刚好数了12画,那么这个字,你不仅会写了,而且连笔顺也记住了。师板书,生数。
师:知道什么叫“鼎”吗?(生略)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些道理。大家见过这个东西没有?(师板画“鼎”)上面半圆形,还有些花纹,下面有三个脚。这就是古代用来烹调,用来祭祀用的鼎。今天我们要讲的并不是这个鼎,而是一个风景区:鼎湖山。(板书:湖山)知道在哪儿吗?看看课文。生:在肇庆。师:知道肇庆在哪儿吗?(板书:肇庆,教学“肇”)不过它古时候并不叫肇庆,而叫“端州”,古端州可不简单。它出产一样东西,叫端砚。文房四宝知道吗?(师简介“宣纸”“湖笔”“徽墨”“端砚”)不过作者可不是讲这个端砚,而是讲听泉。(板书:听泉)听泉,可能会是在什么情况下听的呢? 生:„„ 师:嗯,都有可能。现在请同学们回答问题,我提问,你们通过读课题来回答。在哪儿听泉? 在鼎湖山干什么? 在鼎湖山听什么? 生分别朗读回答,但没有突出。师:这样读还不行,没有语感,看老师的手势再回答,读。师做手势,高低起伏,生读得明显进步了。师:这样读虽然夸张了一点儿,但这却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
课题只有短短的五个字,教者却安排了学字、议鼎、谈宝、朗读等诸多环节,做足了文章,但杂而不乱,形散神不散,件件都和语文密不可分,学生也享受到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成果集
知的乐趣,不由自主地被导入到课文中去了。
三、视听结合,身临其境。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活动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大自然和生活当中去找一找,听一听奇妙的声音。(板书:奇妙的声音)咱们先来看一段录象吧,看看录象中都有哪些奇妙的声音?放录象(大自然的景物,其中包括虫鸣鸟叫,流水淙淙等声音)师:说一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吧? 生1:我听到了小河流水的哗哗声。生2:我听到了蛐蛐的叫声。
生3:我听到了小鸟喝水的吧嗒吧嗒声。
生4:我看到一群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仿佛在讨论问题。
成熟的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大显神威,学生被带入了神奇的大自然,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增加了生活积累。优美的音乐,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影像,无一不可拿来为教学服务,就看你的内存多少和搜索能力了。
四、回忆生活,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春天来了,小鸟在空中飞舞,小草发芽了,小孩子在树下玩耍。生:春天非常美丽。
师: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里呢? 生:小鸟在枝头在叽叽地歌唱。生:春天来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
生:柳树发芽了,露出嫩绿的叶子,看着这碧绿的柳枝,不禁让人想起贺知章的诗《咏柳》。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成果集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他的诗,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生齐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师: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教师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勾起他们的美好回忆,渲染了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习描写春天的新诗做好了铺垫。
五、朗读入手,润物无声。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生:(齐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那个词要读重音? 生:(齐答)我。师:一起读课题。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读成重音)师: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自豪”读成重音)师: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才对”读成重音)师:(擦去自豪)假如不用这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说? 生: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
师:“骄傲”在这里就是“自豪”的意思。假如换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说?
生: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
师:这样说就不对了。(众笑)把“不”字放句子的前面点,再说一遍。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成果集
生:我不应该感到自卑才对。师:这样说才对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我感到自卑是不对的。生:我不会感到自卑才对。
师:你们这样说都是对的。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看来,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
在教者的精心安排下,朗读成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谁不愿意参与进来呢?其实除了课题以外,课文的重点句、中心句都可以拿来一试。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际上是人的本能,教师要将这本能不断地放大、放大、再放大,千万不能为了应试而扼杀了学生的天赋。
六、激情语言,催人入境。
雪——这飞舞在天地间的白色精灵,它是自然界在冬季送给孩子送给农民的最美最好的礼物,也许你曾亲手去触摸它晶莹的身体,也许你曾精心去聆听它飘落的声音。也许你曾在它的怀抱里尽情地嬉戏,今天就让我们继续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感受作家笔下的“第一场雪”!(课的一开始,屏幕上就是一幅“大雪飘飞”的图片)
情绪激昂的语言、生动优美的语言、寓意隽永的语言、触动心弦的语言„„都能激发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沉浸到所营造的情境中去。语文教师要掌握用语言来吸引、激发、调动、感化学生的技能,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七、谈话诱导,牵引无痕。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我的名字叫“薛法根”(书写在黑板上)。念念老师的名字,有什么感觉? 生:感到很拗口。生:好象很生硬。生:不太好听。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成果集
„„
师:看起来,大家都不太喜欢我的名字。但我却感到很自豪,因为这个名字寄寓了我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刘诗颖。师:一个悦耳的名字。生:金阳。
师:多么响亮的名字!生:晏阳天。
师:“艳阳天”?充满诗意的名字!你的生活天天都是“艳阳天”!
师:其实,每个名字后面都饱含着父母、亲人对你们殷切的期望、美好的祝福、无限的关爱。再来念念这个名字,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板书:雪儿)生:很美。生:很好听。
生:像雪白雪白的雪花一样。师: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生:这个名字很温柔。师:(惊喜地)感觉真好!生:谁会这么白呀? 师:你呀!(众大笑)。生:像一个女孩子的名字。
师:这是一只鸟的名字(众笑),是“我”为一只信鸽取的名字。“雪儿”是在我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到了我的身边、进入了我的生活?请你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成果集
几乎每一位特级教师都有一套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本领,在亲切、融洽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学生胆量变大了,思维活跃了,情绪高昂了„„教学也了无痕迹地开始了。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想:我在借班上课,我要多准备几个与学生沟通的预案。长期坚持,一定会大有裨益。
八、广泛联系,为我所用。
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是中国的地图。
师:(地图旁出示词语:祖国)读一读这个词。生:读词语“祖国”。
师:在我们祖国的东南方,有一个岛像一颗明珠一样镶嵌在东海和南海的浪花里,它就是(在地图中相应的位置出示词语:台湾)—— 生:接着老师的话读词语“台湾”。
师:人们常常把这个岛叫做——(出示词语:宝岛)生:读词语“宝岛”。
师:你能用“祖国、宝岛、台湾”这三个词说一句话吗? 生:台湾是祖国的宝岛。
师:说得很完整。想一想,还能怎样说呢? 生:祖国的宝岛是台湾。
师:这样表述不是很准确,祖国的宝岛有很多,比如: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台湾只是其中的一个。谁把这个意思说一说呢? 生:祖国的宝岛有很多,台湾是其中的一个。
师:很好,这样说就准确了。(还有学生在举手)你还能说吗? 生:宝岛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成果集
师:说得太好了!你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自古以来,台湾就是我国领土中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定会回归祖国的怀抱。师:台湾在世界上有个美名,知道是什么吗? 生:蝴蝶谷。
师:你说对了一半,台湾因盛产蝴蝶扬名世界,所以人们称之为“蝴蝶王国”。就让我们到那里去看看吧。
语文学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科学,与艺术,与社会,与劳动,与品德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与这些学科融合不仅不会削弱语文教学,相反会相得益彰,大放异彩。
正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教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小学语文课的“开场”设计尽可以做到千姿百态,摇曳生辉,但也要注意把握几项原则。一是短小精悍,不能喧宾夺主,一般为三五分钟;二是紧扣语文,不要旁枝侧叶,离题太远;三是自然和谐,与教学融为一体,不能牵强附会;四是收放自如,不能放任自流,脱离主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愿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来精心设计“开场白”吧!(此文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评选三等奖)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麻雀》教学设计
《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抓单元重点(真实、具体),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以问激思,互动合作,辨词明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母爱的力量)
教法和学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运用现代教学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想边思,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动,大胆创新。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贴画:猎狗、老麻雀、小麻雀、梧桐树。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实物标本。
2、谈话导入: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那只麻雀它不仅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麻雀》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而与想吃小麻雀的猎狗,准备搏斗一事。)
3、3、板书课题。
4、听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有几个角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板书:我
贴图:猎狗、小麻雀、老麻雀、梧桐树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师:引读:我打猎回来,……,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往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原来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1、猎狗到底发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呢?(出示课件)。请您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第3小节。(出示课件)
2、哪些词,哪些句告诉了你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①释词:“分明”(换词理解)
②闭目想象:“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刚出生不久”
③该怎样读这一句子,引导学生谈看法,并以多种形式表情朗读。(稍轻、稍慢)
3、通过具体描写小麻雀的外形,突出小麻雀是刚出生不久。从而让人体会到小麻雀的弱小,具有较强的真实性。
4、幻灯出示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①释词:“无可奈何”(引导学生联系小麻雀的处境体会词意)。②用“无可奈何”造句。
③理解句子意思:可怜的(为什么会无可奈何?呆呆地,为什么会发呆?害怕陌生的环境)
5、这是一只十分可怜的小麻雀,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单和无助。(闭目听读具体描写小麻雀的句子,体会其真实感。指导多种形式读出可爱又可怜的感情,并配上抽动的小麻雀图片。)
(二)、齐读第一段。学生概括:这一段主要讲了在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多么孤单力薄而又无可奈何的小麻雀呀,一起看幻灯,而此时此刻,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向它逼近,当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老麻雀出现了(课件)
2、老麻雀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小节,用曲线划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语句。
3、你找到了哪一句?(出示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句。
4、齐读第一句,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石头落地,那说明老麻雀飞下来时份量重,(速度十分快,果断,毫不犹豫)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演示一下。我们体会一下老麻雀此刻的心情(十分焦急)因此,读时应该稍快,语气加重。
5、老麻雀飞下来后,又是怎样做的?(全体男生读)
引导理解:“扎煞“是什么意思?(是一般的竖起吗?我们知道鸟雀一般在梳理自己的羽毛时也会篷起自己的羽毛,那时的毛一定是十分的坚硬,像钢针一样,根根直立!充满了力量。它扎煞起羽毛说明了什么?(做好了准备搏斗的姿势)
6、我们不仅看到它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而且还能听到他绝望的尖叫。(课件。)绝望是(毫无希望)老麻雀为什么会觉得没有希望?(力量过于悬殊)但是,老麻雀退缩了吗?逃避了吗?(所以,这尖叫是老麻雀竭尽全力发出的,它明知自己不是猎狗的对手,但它仍然决定与猎狗进行搏斗。)
7、感情朗读、评读这句话。
8、老麻雀为救小麻雀,它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下来,而且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竭尽全力地发出了(绝望的尖叫)它还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一心想把自己的幼儿从危难之中(拯救)出来。
9、可是,为什么它又会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出示卡片、放老麻雀嘶哑的叫声)从呆立着不动,你又会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读课文,学习句子4、5两句。
10、浑身发抖是因为紧张?为什么紧张?(力量悬殊)
11、既然老麻雀那么紧张,以至于全身颤动,连噪子都喊哑了,但是不能放弃吗?你从它呆立着不动,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老麻雀信念坚定不动摇,宁可牺牲,也要与猎狗展开生死搏斗。)
引读:谁能把老麻雀虽然紧张,但又十分坚定的这种复杂的心情读出来。(有勇气,读好的同学的起来读)
12、老麻雀为救自己的幼儿,尽管它知道搏斗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因为紧张,而呆立着不动,发出了绝望的尖叫,但是它仍然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准备着一场博斗。
师:是啊!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地,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因为它孩子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胁。它要(拯救自己的孩子),所以会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板书)那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也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啊!(板书)(母爱)
这一段是课文的高潮部分,出示卡片,、这一部分中哪些是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的,让我们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体会。
13、齐读第二大段,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三段。
1、奇迹终于发生了,老麻雀的幼儿得救了。
2、齐读最后的小节。
猎狗为什么会后退?
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母爱的力量)
3、我见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又是怎么做的?(板书:我唤回猎狗怜爱,感动)
(1)对小麻雀的怜爱;
(2)被老麻雀的勇气所感动
4、抽动片演示,体会“慢慢地、慢慢地”
五、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1、课文写得生动吗?所以我们要有感情地来朗读。(自由朗读);
2、现在老师要请一位有信心读好的同学来示范读,配乐朗读。
3、学完课文,你觉得最受感动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作者要赞颂正是这种高尚又伟大的母爱)
4、教师总结:同学们,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这种爱就是世是最伟大的母爱。(出示课件:母爱)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同样为之感动。《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同学们,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北臧村镇中心小学董国君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以探究“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何能堪称世界第一”为主思路,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交流的平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在自主质疑、互相交流中构建对文本的自我认知;重视文本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骄傲自豪之下的环保意识。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极为优秀的说明文。
2、学情分析:
由于学校地处北京郊区,外来借读生较多且来自不同的地区,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就更为明显,而这些学生的家长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家庭条件较差、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因此,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但学生本质上都朴实善良,学习比较刻苦踏实。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相应的补充资料,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已有经验,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质疑,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利用媒体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来之笔。
4、教学技术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课下收集与课堂相关的资料
5、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说明: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方法阅读文本、理解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字(包含一个多音字“藏”)。
2、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那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感悟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自主解读文本之后,提出问题,融于课堂活动之中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导语: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上不仅有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它的脚下还有地球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学生齐读课题。)
[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认读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字词,借助工具书,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2)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三)精读细品,走入文本。
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与神奇。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2.组织小组内交流。
3.班上交流。(随机板书)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填空: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的形反差,构成了()景观。
咫尺为邻(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说谁与谁咫尺为邻?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填空:雅鲁藏布大峡谷长(),平均深度是(),最深处达()。从这些数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习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指导朗读: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
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不容置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说什么不容置疑?什么是“一争高下”?文中说谁与谁不能“一争高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生小结:此时,你最想对全世界说什么?(通过朗读表达骄傲自豪之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理解文本: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大峡谷的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的奇异景观。展开想象:为什么说是“神来之笔”?在你面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范读欣赏:课件展示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谈谈你的感受。
想象再读:师生对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讲解:关于垂直自然带的相关知识。
思考:在同一坡面上由高到低形成9个垂直自然带,会给这里带来什么? 学生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大峡谷生物的多样性。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可展示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相关的报道)
[用“读到我感到”模式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自己阅读所得,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规范。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那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的感情。]
(四)创设情境,创造加工。
1、小组合作就课文内容编写问题。
2、组织全班进行抢答比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三、小结
师:这篇课文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作者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形成了壮丽景观。接着,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进一步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然后,作者从水、山、生物三个方面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象,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丰富性,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奇异的景观。
五、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壮丽、神奇)
世界之最—— 长、深、窄
自然博物馆——物种丰富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2、搜集整理资料,写一处你知道的奇观。
七、教学特色。
教学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教学设计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课标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解决重难点,保证一课时能完成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
第四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上好语文课,实现教学目标,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四方面:
一、好的课堂气氛及适时的情感交流
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有众多因素,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正确的情感示范。良好的课堂气氛基本标准就是和数学内容想协调,和儿童的情感认识一致。教学中要学生动情,教师要先进入课文,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教师不是机器人,他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忽视儿童的情感需求,教师站在局外,冷漠的教学是课堂教学低效的直接原因,必然导致语言训练和感情熏陶的双重失败。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进入角色,以准确的情感,采用多种手段激情入境。在上〈〈我的家〉〉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影响着鉴赏和学习效果,所以,我以一首“让爱住我家”的歌曲导入,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而且这首歌曲是在春节晚会上的一首歌曲,大部分孩子在生活中都听过,所以他们热衷于这样的一节课到底怎样上?上什么?这样他才能上好这节语文课。另外,在阅读这篇课文时,要借助课堂上创设的一种艺术情境和情
感气氛,如“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且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还可以而进行初步的思想教育,从自己的小家到班级这个家乃至祖国这个大家,都要你去关爱,塑造学生的情感,以促进语文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爱国情、道德情、理智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喜欢语文课,上好语文课!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提倡创新
小学生具有爱玩,喜动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好语文的热情。如在语文课堂上以“填鸭”式的方式进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应采用多种方式,用新颖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打动学生,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天地里。比如:在《数字歌》里,“一头牛,两匹马、、、、、、”我在课堂一开始,并没有渗透课的主要内容,而是他们最喜欢的小动物为出发点,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示:牛是什么样的?马呢?这样他们的目光被吸引在课堂声,再适时地介绍课文内容,并让他们边熟悉课文边加动作,这样边表演边记忆,从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孩子们会记得又快又好,且随着动做的表现使这篇课文记得更扎实!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提倡创新,在上《早操》一课中,事先准备小头饰,在课上表演课文内容“小露珠滚来滚去,在绿叶上做操;小鸟跳来跳去,在树枝上做操„”那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想象一下,小猪()来()去,在哪里做操?小狗呢?孩子们的回答很是踊跃,有扭来扭去,在窝里做操;有蹦来蹦去在森林里做操„„这样在课堂中既让学生学会了课堂上的知识,又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三、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性,展示了片面、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由于这种关系的影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教师在与学生进行的双边教学活动中,体现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巧设习作情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讨论商量,一起辩论研究,甚至共同开怀大笑,嬉戏游戏,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商量的口气同学生侃侃而谈,使每一句话都
具有启发性,与学生“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师生之间没有距离,师生互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开。譬如在生字与拼音的教学中,利用“找朋友”的游戏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教学中进行沟通,合作,交流
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相互间的智慧碰撞,心灵的交融。在教学中教师要重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建立合作式的学习。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帮助的重要纽带。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整个对话过程中充满创造色彩。在课上要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采取相互讨论的方式学习生字和拼音,“你有什么样的好办法把这个字记住?”孩子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这样既重视安排充分的个体学习时间,让每个人都去读读想想,划划写写,也重视安排分组学西,让儿童不是一味地听,而是平等的合作的伙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沟通让思想碰撞,情感交融,学习更加完善。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内容方法僵化的状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合作学习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基本技能》
《小学语文教育》
如何把握语文课堂
岐山二校 王岩 2003.10
第五篇: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如何上好小学一堂语文课
万山区敖寨中心完小教师 ——钟进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可以看得出来,小学及童年生活对孩子的重要性。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学习生涯与学习习惯和态度。可见,小学教育至关重要。而小学语文又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之一,所以,怎样教好小学语文就是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了。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语文教师带着丰富的“感情”进入课堂。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情来自于教师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
曾经听过一位语文教师上的公开课,她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洒脱与豁达、渊博与灵秀、从容与大度,她的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语一字、一动一静,无不深深吸引着每位学生和台下听课的老师。我想:这样的老师,才是使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呢?
一、注重平时自身知识修养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是运用语言的精华。通过文学作品学习语言,是学习语言和重要途径。所以,语文课本中选编的大量的文学作品,在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文学素养。老师文学素养高,语文课就会上得生动活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会很快地提高;相反,老师文学素养低,文学知识浅薄,学生就很难受到有益的熏陶和应有的教育。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语言发生的规律、语言学的理论、现代汉语听说读写知识、逻辑学知识等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同时,必须随着时代的需要,随着教材的更新,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惟有这样,才能具备比语文教材更精深和更为广阔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意义、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地处理教材,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二、认真备课,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备课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进入学生角色,揣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思考学生读了这篇课文,最感兴趣的可能是哪几点?学生会以什么方式来理解课文的难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合适?教学过程中哪里该开展比赛?哪里进行游戏?哪里适合表演?哪里运用分组讨论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该提前预设,做到心里有数。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按照知识的逻辑点来编排的,承载量大,包含很多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支钻研。钻研教材要掌握好“四点”,即抓住“特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剖析“疑点”。“特点”是指文章本身的特色,风格,包括文体、结构、语言上的特点等;“重点”是指教材中对学生学习和理解起主要作用的部分;“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疑点”是指学生阅读后,仅从表面理解,深究下去可能产生的疑问和岐义,这样才能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有了教学思路,就要确定正确的学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难度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立足于让学生乐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因此,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难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生动、准确把握课堂
无论是平时的积累,还是课前的准备,一切都要服务于课堂这一重要的教学活动。怎样才能准确把握课堂呢?首先,找准一堂课的切入点。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要讲求艺术,根据不同类型体裁的课文,在深入把握其思想内涵,艺术特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的要求的基础上,立足开课的形式新颖,做到在开课过程中创设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望。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感兴趣的话题吸引住学生,缓缓进入课堂,从而达到学生能认真听讲的教学目的与效果。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感悟。课文中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变化。因此,只有在教师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引导下,课文生动的人物形象、语言、场面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把学到的知识与老师、与同学进行广泛交流,使老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互补,既增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课堂上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好学语文的兴趣
多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灵活运用“兴趣”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并且能轻松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享受。教师要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善于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想学、爱学、好学,进而达到学生能真正学好语文的目的,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1、机动灵活地发动学生参与活动。在课改条件下,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就要认真设计,巧妙安排课堂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灵感,促使学生人人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2、根据教材设置活动。在课堂上,依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民时考虑教材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尽量采用全体学生敢于并乐于参与的形式,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在各个活动层面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五、讲究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气、语调不同,表达的效果又不同。因此,提问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因而一定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给学生设置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1、问题要明确。设置问题时,首先,问题的指向要明确,即需要明确寻找什么样的答案。其次,给学生回答问题的途径也是使问题明确的一个重要方法。
2、要保证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老师把课堂的重心,从自己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的目标上来。在这样的要求下,老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思考,多听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在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检验自己提问的效果。
3、规范提问语言。教师本身用语要讲求“规范”,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更要精炼、简洁、准确,不能对问题的语言组织掉以轻心。有时往往是由于教师教学语言啰嗦重复,不断简炼而导致学生对语句的理解产生偏差,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六、让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数字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真正的进步”。所以,上好语文课,还需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1、抓住课题质疑。课题是整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抓住关键词语质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常常会成为理解整篇课文的突破口。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境,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养成准确的语言表达习惯。
3、从难句入手质疑。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一篇文章的句子不可能每个都讲,只有突出重点,抓住难句,质疑部问难,举一反三,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内容和结构上予以指导,学生才能建立句子概念,掌握运用各种句子的能力。通过对课文重点句子的质疑,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体验到各种句子的用处。
七、课堂教学要带有“情感”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能感动人的课。感动学生、感动自己。充满情感的语文课,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热爱语文、乐学语文、学好语文。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呢?
1、立足教材,倡导读中感悟
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它学科,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广,可挖掘的资源丰富。但语文课终究是语文课,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能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悟。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的方法。品读课文的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能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带有感悟地朗读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比是得以开发利用。
2、教学中要注重“溶情”
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融入某些情感,有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 情感来溶化学生,用自己的心来唤醒学生的心。
八、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
通常,为了追求课程进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忽视了对后进学生,调皮学生,不举手发言的学生的关心。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是学生心灵中宝贵的阳光。后进学生,调皮学生,不举手发言的学生更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当他们被老师关爱时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爱是无声的语言,尤其是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表达情意的方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觉力,只要我们在每个细节上给予修饰和强化,就能让这些巧妙的“爱”发挥他们的作用。如上课时称呼学生为“孩子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一种爱;用一种爱的眼神去鼓励学生学习,这也是一种爱;实施有效的激励评价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也是一种爱„„
总之,要上好一堂语文课,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好语文也不是之日之功。只要我们端正教学态度,对学生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地走好教学每一步,就会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和方法,就会逐步向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目标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