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3.8昌盛的秦汉文化(二)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7:0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上册3.8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上册3.8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3.8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自学目标启示

●知识要点跟踪

1.人物:①东汉__________时,有的地方兴建起佛寺。②道教创始人__________。老子被称为“太上老君”。③写《论衡》的是__________。

④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__________时代,父亲是史官。2.地点:佛教起源于古__________,西汉末年传入我国__________。

●重点难点剖析

重点

(1)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 ①佛教:

a.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b.主要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传播: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有的地方兴建起佛寺。d.影响: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②道教:

a.兴起: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张陵,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b.主张: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

c.发展:道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

d.影响: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2)司马迁与《史记》

①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史学家。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继承父业,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大量书籍,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编写成《史记》。

②《史记》:这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他以纪传体的体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常考热点质疑 1.示例:

(1)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鲁迅先生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 2.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商讨

●知识系统概述

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传播是秦汉文化繁荣昌盛表现之一。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中

原地区,受到了封建统治阶级欢迎和扶持而广泛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文化昌盛,还表现在史学和艺术的大发展上。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创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达到很高水平,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这一时期艺术品中的杰作。

●知识结构图表

●学习方法探究

1.本课包括宗教、史学与艺术。史学与艺术虽然反映的内容与角度不同,将来还有相似内容出现。反映宗教与思想领域斗争是这一课突出的特点。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所以在中国传播和发展,是因为他们教义都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并作为麻醉人民精神武器,而被压迫阶级是在宗教的幻想中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而本节课将王充的《论衡》作为阅读教材对待。秦汉时期,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为了神化皇帝,麻痹人民,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宣传迷信思想,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就是对迷信思想进行斗争的代表之一。他著的《论衡》就是否定了天神,批判了人死为鬼,否定了鬼神。

2.结合文化的学习,可以用联想对比法将以前过去的同类内容:天文、医学、数学、历法、建筑等内容经过回忆进行再次巩固复习。以人物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都可以进行。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一定内容以后都以进再回忆、再重复,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以时间为例,可以将公元前学过的时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等等。

同步创新训练

1.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 A.中国

B.阿拉伯

C.古印度

D.希腊 3.东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王充的代表作是 A.《论语》

B.《尚书》

C.《道德经》

D.《论衡》 4.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5.司马迁生活在 A.汉高祖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汉文帝时期

D.汉明帝时期 6.秦汉时期杰出的雕塑艺术是 A.云岗石窟

B.龙门石窟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铜奔马

7.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虔诚信佛,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B.一些封建官僚贵族信佛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8.下列关于《史记》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C.《史记》是一部文学名著 D.《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史学名著

9.下列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秦兵马俑与真人真马的大小相当

B.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 C.是世界上第八奇迹

D.是近年来考古工作在山西发现的大型艺术群体 10.道教之所以被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C.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D.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11.下列对两汉时期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汉末年,佛教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 B.佛教讲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

C.我国封建社会对佛教进行严格限制 D.佛教传播不利于我国古代文化发展 1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陈胜

D.班超 13.读下面材料内容,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司马迁在历史上的巨大成就是什么?鲁迅为什么把他的书称为“史家之绝唱”?

(2)结合司马迁,谈谈这句名言给你的启迪。

14.下图是著名的洛阳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读图讨论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何时传入我国的?为什么很快受到我国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

(2)能否举出一些实例,谈谈佛教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自设创造

学会命题,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题型、难易、数量不限,以留下创设的空间。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太上老君”与《论衡》创设两个选择题。

走进第二课堂

●史海拾贝

佛教与茶叶的传播

公元四世纪末,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随着中朝两国华严宗、天允宗禅师的往来,茶叶被带到朝鲜半岛。公元十二世纪时,朝鲜松应寺、宝林寺和宝庆伽寺等著名寺院都提倡饮用茶叶。不久,饮茶风俗也在民间广泛流行起来。中国茶叶早在汉代已传入日本,但到唐宋时期,由于佛教僧人传播提倡,饮茶才在日本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习俗,唐代后,日本空海禅师到中国留学,回国时将茶树和制茶工具带回日本,在寺院附近栽种,得到嵯峨天皇的称赞。宋代,日本荣西禅师将中国的“点茶法”和“斗茶”习俗传到日本。

中国佛教不仅在茶叶的种植、饮用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是茶叶向海外传播的一座桥梁。

奇书《论衡》

东汉著名的思想家王充,自幼聪明过人,青年时,曾游学洛阳,因家境贫寒,便经常到书市上阅览,王充读书能过目成诵。所以,很快便“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王充性格耿直,勇于坚持真理,曾做过小官,不久弃官返乡,一面教书,一面勤奋著作。写下了《讥俗》、《政务》、《养生》、《论衡》四部哲学巨著。《论衡》一书,写了30年。“衡”是古代对天平的称号,含义是对古往今来的一切思想和学说,都要加以秤量和品评。辨别真伪,权其轻重。书名也表现王充追求真理的精神。

《论衡》共85篇,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唯物论的宝贵遗产,被称为奇书。189年,著名学者蔡邕来到浙江,看到《论衡》,如获至宝,密藏而归。蔡邕的友人发现他自浙江回来,谈吐不凡,学问大有进步,便去房间寻找,发现《论衡》一书。他不等蔡邕同意,抢了几卷就走,蔡告诉:“此书只有你我共读,千万别让人家知道。”友人读过此书,也拍案叫绝,连称奇书。

●秘闻轶事

外国名人赞秦俑

秦兵马俑发现以后,国外伟人、名人纷纷慕名来访。他们看后无不为之倾倒,他们题词留言,表达了他们的钦佩、敬慕之情。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是最先参观兵马俑的外国政府首脑。当时正在发掘,没有接待地方,李光耀说:“让我亲眼看一看兵马俑,就是最好的接待”。他足足看了30分钟,激动地说:“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也是炎黄后裔,也有我的一份。”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看过后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说:“这才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当到这里看一看。丹麦女王玛格丽特是一位考古专家,她一进秦俑展厅,就说:”太好了!太伟大了!“她要求下坑去参观,得到特许后,梯子未搬来,就纵身跳入1.5米的坑中,激动地说:“我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从未见过这样震

撼人心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前美国国会参议长杰克逊则评价说:“太好了!一周前我看了埃及金字塔,今天又看了中国的秦俑,两者都有悠久的历史。狮身人面像只有一件,而秦兵马俑则千姿百态,成千上万,威武壮观,耐人寻味”。原罗马尼亚国防部长斯坦库·列斯库参观后说:“埃及金字塔很伟大,但它是一个粗犷的劳动成果,而秦兵马俑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参观后赞叹说:“真是奇迹,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法国马赛大区区长汰歇尔见到兵马俑竟惊呆了,张大了嘴站在那里约半分钟迈不出步子,他用手拉自己的头发,拳捶自己的胸口,问身边的人:“我是不是在做梦”。葡萄芽总理希尔瓦看过后说:“我不能不对这20世纪最壮观的伟大发掘,留下最钦佩之情”。前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看后,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题词:“作为联合国的秘书长,我希望所有部队都像西安的兵马俑一样”。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B 6.C 7.解析:此题是原因选择题,重在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很明确是根本原因。分析4个选项可知A、B两项表述的只是现象,C是影响,所以A、B、C只属表面现象,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也不是根本原因。只有D项抓住了本质,这是佛教受到提倡和扶持的根本原因。因此D是本题的答案要求。

答案:D 8.B 9.D 10.D 11.解析:此题是肯定选择题,重在考查识记辩别能力。分析各项可知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时才得以传播;对于佛教,有的封建统治者限制,但大多数是支持的;佛教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所以A、C、D是错误。B是正确答案。

答案:B 12.D 13.(1)司马迁在历史上最大的成就就是编写一本历史巨著《史记》。鲁迅所以称这本历史巨著为“史家之绝唱”是因为《史记》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而且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传记文学的典范。总之,《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司马迁的父亲是个史官。他从小受家庭熏陶,受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名山大川游历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开阔了眼界。他继承父业,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大量书藉。他还曾被处以重刑,但他忍受了一切痛苦,经过十年的刻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历史名著的写作。

看看司马迁一生的遭遇和经历,我们生在幸福时代应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努力拼搏攀登,像司马迁那样懂得人生的价值,无愧于时代。

14.(1)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东汉才得到广泛传播,它所以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是因为佛教宣称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它使人们为了幸福便会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而不去反抗、斗争。这正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斗争的需要。

(2)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艺术方面,随着佛教传播,兴起了建塔造像的佛教艺术。洛阳白马寺就是其中一个。世界闻名的龙门、云冈、敦煌等石窟,就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宝库。还有许多塔寺建筑,不少保存至今,成为我国一些地区的风景名胜。

第二篇: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昌盛的秦汉文化㈡

一、学习目标:

㈠内容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㈡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二、要点分析:

1、重点:佛教的传入、司马迁和《史记》

2、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导学法;学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手段:

《佛教传入路线图》等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文稿、专题网站学习。

五、教学过程:

㈠问题引入: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㈡教材分析: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是秦汉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在宗教知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佛教的传入”: ⑴“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的。佛教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识读插图《白马寺》:

学习方式:问题识图与阅读。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相关的图片、图画和视频资料;演出课本剧,等等。使学生了解:“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是佛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事件。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第二、“佛教宣传的基本思想”:

讨论:佛教为什么能够进入思想相对封闭的中国?本质是什么? 借助具体事例,对佛教的思想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认识:佛教宣扬忍耐顺从的消极的人生观,在当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因此,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极度的社会苦难,使广大民众方面看不到解脱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所以,佛教对于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所以,佛教的本质是麻痹广大民众的精神鸦片。

⑶“佛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作分层学习)

A级:知道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B级:举出一两个典型事例,如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说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的兴起”:

了解思想源泉主要是黄老学说和巫术,兴起于东汉时期唯一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民族宗教。

二、司马迁和《史记》:

1、补偿教学:教师进行史书体例解说,帮助学生了解纪传体与编年体、通史与断代史的含义。

2、活动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司马迁的生平材料;查找教材及相关书籍中有关《史记》的材料。

3、讨论交流:⑴司马迁撰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治学和治史态度?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为什么?!其重要价值的在哪里?

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形成初步认识;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进行观点交流,形成共同认识:

4、观点认识:

⑴我们应该学习司马迁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结论: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与史学著作。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1、学生解说: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情况。说明它的发现轰动了全 国,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学生自己交流世界七大奇迹的资料。)

2、资料展示: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㈢巩固小节:

对教材中的动脑筋问题:刘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战乱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时间作辨析:

刘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战乱:约在秦末农民起义时,(前209年——前202年);尼姑庵的出现:最早应在张骞通西域后(约前138年——前119年)二者相距近1个世纪,是电视剧编导 人员弄错了。㈣学习检测:

⒈选择: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特点是 A.其宣传的内容都麻醉人民的思想

B.都认为忍受苦难就能进入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 C.都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

D.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 ⒉名言赏析:“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谁的名言?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怎样?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我们应向他学习什么?

⒊请你解说: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请作一日解说员,请你把自己设计的解说词写出。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教案设计

屈原镇中心学校 谭复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能力目标:分析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长生的秦汉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通过对司马迁和《史记》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学的学风。教学重点

佛教和道教在我国的传播;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教学难点

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秦汉时期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今天我们来学习秦汉时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出示课题: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二、显示图片“白马寺”,这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为什么能得到迅速传播?那时我国还有些什么宗教?(学生看一段视频:佛教的传入。)

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7第一目“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阅读时将捕捉到的历史信息和历史知识点做上书面笔记----全班交流)

四、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1、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教主是谁?

3、为什么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古代都能得到传播和发展?

4、P93动脑筋:想一想,到底是谁错了?为什么?

5、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五、引导学生阅读第二目“王充和《论衡》”

出示探讨问题,供学生思考。

1、王充的代表作是什么?阐明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动脑筋:《论衡》中说:“人死血脉竭,竭而旌旗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你是否同意王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六、出示人物图片:司马迁

(他是谁?)(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七、引导阅读第三目“司马迁和《史记》”

出示思考题:

1、找出史记的体裁:

2、内容

3、文字特色

4、为什么这本书能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小组交流:为什么司马迁能写成伟大的《史记》?(提示:从社会背景、史学家传、个人因素等方面)

八、引入第四目“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学生观看视频“兵马俑”(直观感受其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九、引导阅读教材,出示问题探究:

1、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2、P95动脑筋:已发掘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

3、到目前为止,秦兵马俑已发掘的四个佣坑,代表了古代军队编列的左军、右军、中军和指挥部。其中一个中军佣坑未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结合秦末的形势,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十、课堂小结:按教材四个目题小结本课的内容。

十一、课堂练习。(选择、问答、填空)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 新人教版

昌盛的秦汉文化㈡

一、学习目标:

㈠内容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㈡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二、要点分析:

1、重点:佛教的传入、司马迁和《史记》

2、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导学法;学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手段:

《佛教传入路线图》等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文稿、专题网站学习。

五、教学过程:

㈠问题引入: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㈡教材分析: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是秦汉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在宗教知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佛教的传入: ⑴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的。佛教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识读插图《白马寺》:

学习方式:问题识图与阅读。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相关的图片、图画和视频资料;演出课本剧,等等。使学生了解: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是佛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事件。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第二、佛教宣传的基本思想:

讨论:佛教为什么能够进入思想相对封闭的中国?本质是什么?

借助具体事例,对佛教的思想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认识:佛教宣扬忍耐顺从的消极的人生观,在当时对于 维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因此,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极度的社会苦难,使广大

民众方面看不到解脱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所以,佛教对于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所以,佛教的本质是麻痹广大民众的精神鸦片。⑶佛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作分层学习)

A级:知道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B级:举出一两个典型事例,如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说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的兴起:

了解思想源泉主要是黄老学说和巫术,兴起于东汉时期唯一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民族宗教。

二、司马迁和《史记》:

1、补偿教学:教师进行史书体例解说,帮助学生了解纪传体与编年体、通史与断代史的含义。

2、活动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司马迁的生平材料;查找教材及相关书籍中有关《史记》的材料。

3、讨论交流:⑴司马迁撰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治学和治史态度?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为什么?!其重要价值的在哪里?

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形成初步认识;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进行观点交流,形成共同认识:

4、观点认识:

⑴我们应该学习司马迁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结论: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与史学著作。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1、学生解说: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情况。说明它的发现轰动了全 国,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学生自己交流世界 七大奇迹的资料。)

2、资料展示: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㈢巩固小节:

对教材中的动脑筋问题:刘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战乱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时间作辨析:

刘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战乱:约在秦末农民起义时,(前209年——前202年);尼姑庵的出现:最早应在张骞通西域后(约前138年——前119年)二者相距近1个世纪,是电视剧编导 人员弄错了。㈣学习检测:

⒈选择: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特点是 A.其宣传的内容都麻醉人民的思想

B.都认为忍受苦难就能进入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 C.都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 D.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

⒉名言赏析: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谁的名言?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怎样?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我们应向他学习什么?

⒊请你解说: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请作一日解说员,请你把自己设计的解说词写出。附:板书设计

一、佛教的传入:

1、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2、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经,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二、道教的出现:道教源于中国,在东汉时兴起。

三、王充《论衡》:王充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说,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存在。

四、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

第五篇: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时间预设

1课时

问题预设:

1、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马克思说得有道理吗?请你结合在这一课中了解的有关佛教和道教的知识解释一下。

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这是谁的一句话?他生活在哪个朝代?(2)他写了一部什么体裁的书?名字是什么?(3)这部书记载了什么时期的历史?(4)材料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5)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感想?

3、现已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排列整齐,切都面向东方,为什么?你觉得秦始皇陵兵俑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

学习目标

1、识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重点: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①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②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2、道教的兴起: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之一: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二、司马迁和《史记》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③文学成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展示内容:

一、课程导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心有好报”„„你知道这些说法都与佛教有关吗?

二、宗教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之一是,时在民间兴起

三、史学:

时司马迁著,体例:___________ 叙史范围:从______ 到_______时期的历史,价值:

四、艺术: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

巩固达标:

1.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a.一些帝王贵族信佛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3.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应去下列哪一城市()

4.有位同学在学习道教时做了下列笔记,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教主是如来佛祖

③追求炼丹成仙 ④ 迎合了许多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5.小明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来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他应该查阅的书籍是()6.《史记》成书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7.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8.下列哪一项属于道教的主张()

a.有救世主可以普度众生 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时可以得到幸福

10.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在咸阳建立了大量的佛教寺院。对于这一情节的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故事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 b.这个故事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 d.这个故事不太真实,因为秦始皇建立的是道观 11.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a.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归纳生成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课后反思:

13.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该纪传体通史不可能记载的史实是()14.阅读下列材料: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由于触怒了汉武帝,遭受“腐刑”,获赦出狱后,仍旧发愤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书”指的是什么书?(2)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书”的特点。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3.8昌盛的秦汉文化(二)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3.8昌盛的秦汉文化(二)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昌盛的秦汉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学习目标: 二、 ㈠内容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

    昌盛的秦汉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和医学成就,包括纸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 2、体验、感悟古代科技发明的过程。 3、认识秦汉......

    昌盛的秦汉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

    3.8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学设计 教案(共5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

    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必备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必备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一(★)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0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江苏无锡教委教研室高级教师吴克成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范文大全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七年级历史新授课执笔:审核: 一、学习目标: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单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和他创作的《史记》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教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 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