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蚌埠市未来十五年简明旅游规划
蚌埠市未来十五年简明旅游规划
城市概况:蚌埠市,简称蚌,别名珠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安徽省重要枢纽城市、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和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位于华北平原南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淮河穿城而过,临近凤阳、南京。由于古代盛产河蚌,从而得名“珠城”。1947年初蚌埠设市,直属安徽省,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全市面积595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末,蚌埠市户籍总户数100.99万户,含三县总人口358.31万。蚌埠市下辖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和固镇县。
发展目标:
在未来十五年内将蚌埠市建设成为皖北一流的商业城市,实现生产总值的翻倍增长。改善旅游业的落后现状,使其走上规范化系统化道路,实现旅游产业从初级阶段向中等成熟阶段的进化。
产业现状:
旅游产业总体落后,每年因为旅游产业所创下收入较少,与旅游资源情况不相符。且给周边地区的旅游印象不佳,通常给人的印象仅是一个皖北工业城市,对外的宣传力度显然不够,缺乏能集中吸引游客的景点,旅游影响力不足。
蚌埠风景图
旅游资源:
蚌埠拥有璀璨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7300年前的双墩文化,坐落在蚌埠市淮河北岸的小蚌埠双墩村的“双墩遗址”,是安徽省境内发现的一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淮河文化的突出代表。另怀远县境内有大禹治水圣地涂山,是当年大禹治水时会诸侯之地,他在此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现存有涂山庙、启母石、禹会村、千年银杏、圣泉、灵泉等胜迹。每年农历3月28日前后3天为禹王庙会,远近百姓纷纷前来祭祀朝拜,感戴大禹的治水功德,场面盛大。与涂山隔河相望的荆山,是春秋时和氏璧发现之地。在荆山西面,仍存有卞和抱玉之地——“卞和洞”。相传当年卞和在此发现绝世美玉,献给楚王,却不为楚王所识,卞和所献的璧玉,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和氏璧。荆山还有苏东坡赞誉的“天下第七泉”——白乳泉以及望淮楼、启王宫等名景。特别是到六月石榴开花之时,满山石榴花似火燃烧,其景美不胜收。
蚌埠珠园夜景
在固镇镜内,还有一处楚汉相争鏖战之处——垓下古战场,现留有霸王城、韩信点将台、虞姬墓等遗迹。霸王别姬的故事就发生在蚌埠,很值得一游。垓下不仅因古霸王别姬而出名,还因其是春秋战国的古城而引起中国考古界的震惊,垓下古城的发现与发掘,被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在蚌埠东郊有龙子湖,相传朱元璋儿童时代曾在这里放牛。经过整治,龙子湖公园已经成为十分美丽的4A级风景区。在风景区,还有明代所建的汤和墓,墓前存有石人石兽。龙子湖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内湖,水面面积8.4平方千米。淮河两岸风景优美,有风台县峡山峡、怀远县荆山峡、五河县浮山峡为著名的淮河“三峡”,加之治淮工程中建造的淮河蚌埠闸。另外蚌埠市的小吃文化发达,蚌埠小龙虾闻名全国。
蚌埠市水利风景区
发展计划:
加大对景区周边的建设,使景区周边的城市布局合理化,增设市中心及各个车站到景区的公交或是专车班次。促进景区周边以及全市的住宿餐饮业发展,建立具有蚌埠特色的美食文化街。重视旅游产品的产业化管理,发展配套的手工业及纺织工业。在景区建立适当娱乐场所,以保证游客的夜晚生活,在市中心建立集中的消费购物场所。规范城市布局,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谐美好的城市风貌。
支持环境:
政府应加大旅游方面的投入,重视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注意在周边进行旅游宣传,利用良好的交通条件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第二篇:蚌埠市固镇县统计局十二五规划
蚌埠市固镇县统计局“十二五”规划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固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目标,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统计信息化和统计队伍建设,扩展统计功能,大力推动统计创新。
(一)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抓好统计队伍建设这个根本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增强忧患、机遇、自强意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积极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全面提升固镇统计新形象。
2、规范行政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结合统计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继续加强内部行政管理基础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3、继续开展“阳光统计文化”活动,大力倡导学习的风气。加强全体人员各项专业技能培训,使全体人员具备较强的公务员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努力使每个人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在统计信息化、统计业务建设等各方面全面达标,成为较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二)继续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为重点,全面抓好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1、加强统计调研,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要加强对全县各行业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和需求,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县域经济发展、重点产业状况以及重大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撰写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2、结合固镇实际,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进反映我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时跟踪和反映全县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实际状况,为县委、政府领导决策服务。
3、加强统计宣传,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加强统计宣传服务,加强对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及趋势的预警监测,通过统计数据及时反映社会各界和百姓关注的热点,让统计走进千家万户。
(三)继续强化依法行政、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宣传的保障作用,为统计工作保驾护航
1、严格依法行政。根据上级目标要求,加速推进统计工作向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运行转变。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健全和完善依法决策制度,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做出决策。
2、强化统计宣传的舆论保障作用。通过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多种调查,继续扩大宣传效果,弘扬统计文化。定期发布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并通过固镇统计信息网及时发布工作通知、信息和数据,增加统计信息网的信息含量,提高上网信息的时效性,通过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透明度,树立统计工作的社会形象,扩大统计工作的影响力。
(四)全面做好各项普查和调查任务
1、认真做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2、认真做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统计监测和预警分析工作,做好城镇、农村各项调查以及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开展的各项临时调查工作。
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统计工作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十二五”中,固镇县统计局进一步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加快自身建设,努力使统计业务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的高度。
第三篇:蚌埠市2014社科规划研究课题指南
蚌埠市2014社科规划研究课题指南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研究 ▲
1、巩固教育实践成果、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研究
2、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成果的理性分析与实践运用研究
3、蚌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状况研究
4、蚌埠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研究
5、健全干部评价与管理体制研究
6、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 ▲
7、网络问政与地方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8、法治蚌埠建设研究
9、完善蚌埠市人大代表履职和监督机制研究
10、蚌埠实施协商民主制度研究
11、完善蚌埠基层民主制度研究
12、蚌埠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研究
二、蚌埠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1、提升蚌埠皖北中心城市影响力研究 ▲
2、蚌埠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3、壮大蚌埠园区经济引导特色发展研究
4、蚌埠“四化”同步发展研究
5、蚌埠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
6、提高蚌埠土地流转质量的对策研究
7、蚌埠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研究
8、蚌埠农村经营体系现状与探索创新研究
9、蚌埠农产品加工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
10、蚌埠财税管理及国资管理改革研究
11、破解蚌埠企业上市瓶颈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12、打造蚌埠金融业发展特色与创新研究
13、蚌埠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难点突破研究
14、蚌埠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支持体系研究
15、蚌埠金融集聚区建设研究
16、完善蚌埠商贸流通体制研究▲
17、加快推进蚌埠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18、推进蚌埠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19、蚌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与对策研究20、蚌埠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1、蚌埠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研究
22、推进蚌埠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研究
23、蚌埠物联网发展与产业链培育问题研究
24、蚌埠小微企业发展研究
25、蚌埠城市化进程和提升城市化质量研究▲
26、推进蚌埠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27、蚌埠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28、蚌埠城区整体提升改造研究
29、蚌埠社会组织建设研究30、蚌埠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1、蚌埠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研究
32、蚌埠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
33、蚌埠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4、蚌埠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研究
35、大力发展蚌埠老龄服务事业研究
36、蚌埠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研究
37、蚌埠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研究
38、平安蚌埠建设研究
39、蚌埠加快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研究 40、蚌埠构建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研究
41、蚌埠失独家庭政策研究
42、蚌埠互联网信息安全与防控管理体系研究
43、蚌埠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
44、蚌埠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研究
45、蚌埠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
46、蚌埠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
47、蚌埠大气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和蚌埠地方文化研究 ▲
1、弘扬先进思想文化,推动蚌埠加快发展研究
2、构建蚌埠大宣传工作格局研究
3、打造蚌埠特色文化名城研究 ▲
4、蚌埠地区文化史整理和研究
5、花鼓灯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6、蚌埠珍贵历史文化遗址考古发现和保护利用研究
▲
7、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培育壮大蚌埠文化产业研究
8、蚌埠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9、蚌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状况研究
10、蚌埠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研究
11、蚌埠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动状况研究
12、蚌埠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研究
13、蚌埠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14、蚌埠高校人才培养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15、传统文化与市民素质教育结合方案研究
16、蚌埠公民道德状况研究
17、蚌埠人口文化建设与转型发展研究
第四篇:蚌埠市固镇县司法局十二五规划
蚌埠市固镇县司法局“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在固镇建设中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给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根据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以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为首任,进一步强化司法行政各项职能作用,为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县跨跃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奋斗目标
(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六五”普法任务高质量完成,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进一步推进,全民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二)法律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覆盖面、层次和质量有较大突破,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运行机制和工作环境得到完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和援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法律服务机构、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一支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法治力量。
(三)司法行政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县局机关和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不断深入;安置帮教工作扎实推进,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全国平均线以下;社区矫正工作扎实推进;司法行政在推进固镇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努力构筑全面参与、普治结合的依法治理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1、切实抓好“六五”普法规划的组织实施。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经验,抓好“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广泛开展法制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的“六进”活动,以及“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加大全民法制教育力度,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深入学习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员为重点对象,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司法人员公正司法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者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经营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各级领导的依法治理观念和依法管理、服务社会的水平。
2、整体推进依法治理工程建设。继续履行好依托在司法行政机关的依法治理办公室职能,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治县规划,在抓好依法治县规划检查验收的基础上,抓好依法治县规划的组织实施。深入开展依法治县、乡(镇)活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依法决策水平和地方管理的法治化水平;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全面强化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推动“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和“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到2015年,全县 95%以上的村进入“民主法治村”行列。
(二)以不断深化律师公证行业改革发展为重点,努力构筑管理有序、诚信执业的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法律服务的工作质量与水平。
1、进一步拓展规范律师工作。拓展律师业务领域,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应新形势的法律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律师法律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不断加强律师的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组织和引导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引导广大律师做好刑事辩护和诉讼代理工作,组织律师为维护特殊群体和经济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进一步壮大优化律师队伍,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县各类律师的总数由目前的7人增加到20人左右,律师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达100%。
2、着力强化法律援助职能作用。提高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水平,实现列入同级财务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争取建立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律援助最低经费保障制度(年不少于10 万元),力争逐年递增;“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法律援助中心配有而三名以上专职执业律师,拥有独立办公场所,并能满足群众候谈、咨询接待、工作人员办公、档案存放、召开会议等功能要求,(办公场所不少于80平方米),配齐必要的现代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进一步总结推广法律援助协作机制,发挥基层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发动和规范社会力量开展法律援助,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进一步放宽援助标准,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基本满足困难公民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整合优化“12348”法律服务专线与法律援助工作职能,拓宽法律援助业务资源。
3、继续做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扎根基层、便民利民的特色和优势,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进一步推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改革。强化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健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逐步实现管理法制化。
(三)以加强司法所、调委会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努力构筑机制健全、运作高效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基层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能力。
1、进一步加强乡镇司法所建设。进一步强化司法所职能,充分发挥司法所在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化解矛盾纠纷、落实社区矫正、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职能作用。“十二五”期间,力争每个司法所有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副科级所长比例达到95%以上。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司法所装备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中央专款使用效果,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逐步解决司法所办公条件设备、交通工具、通讯设施落后等问题。
2、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各有关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不断壮大调解队伍,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人抓、有人干、能干好;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切实有效的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活动,全县每年在全国“两
会”、重大节假日前后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在每年的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全县性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调处专项斗争活动。“十二五”期间,每年实现“四无”(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无非正常死亡、无群众性械斗、无群体性上访)的村居(社区)达70%,实现“四无”的乡镇数量逐量增多;到2015年底前,全县规范化调委会达到100%,全县人民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行政调解结案率达90%以上,司法调解结案率(含撤诉率)达45%以上。
3、进一步加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力度。加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力度,建立面向社会服务的专业化、行业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巩固和规范乡镇、村(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整顿和加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重点推进交通事故赔偿调委会、医疗事故赔偿调委会等专业、行业调委会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严格分级培训。拓宽人民调解工作领域,积极介入公民与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和群体性矛盾纠纷的调解,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强化人民调解工作职能。
4、创新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健全乡镇社区矫正组织机构,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切合实际的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考试评议等具体规定。司法所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大对矫正对象的管理力度,使我县社区矫正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加强与成员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做到接管矫正对象必须见人见档,强化衔接、管理、教育、矫正等环节,杜绝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严格实行奖惩制度,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工作考核,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度。
5、进一步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各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设,调整充实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导和指导作用。主动与民政部门协调,将集中排查清理中摸清的符合低保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基层帮教工作网络建设,加强安置帮教实体及基地建设;实行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帮教和对社会危险性较高人员的管控,做到逐人定点、跟踪管理,努力达到不疏漏、不脱离。创新帮教工作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大力宣传安置帮教工作和刑释解教人员典型,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把落实规划工作任务,列为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要及时主动地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县局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规划的实施工作,各相关业务部门要分工配合,紧密协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及时把握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司法行政基本经费财政保障政策,增加司法行政业务和装备经费,进一步改善司法行政机关工作条件。加大对县局机关和司法所装备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争取增加中央财政补助专款,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逐步解决基层基础设施、办公条件设备、交通工具落后问题。
(三)强化统筹协调。努力提高协调本领,积极主动地做好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工作,建立运转有序的内部环境,创造良性互动的外部环境,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推动整体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大力统筹好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机关建设与基层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保司法行政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五篇:未来规划
今年以来,博兴县吕艺镇坚定信心,创新思路,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突出西部,优化中部,开发东部”的战略部署出发,以唱响“中国吕剧艺术之乡”品牌和打造“全市经济强镇”为工作总目标,以“环境立镇、招商活镇、工业强镇、文化兴镇”为主线,全力推动吕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高标准制定六项规划,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制定“现代城镇”发展规划,以与县城区规划对接为目标,科学定位小城镇框架和功能分区,完善41个行政村的规划,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投资600万元的镇驻地主要街道改造工程和投资2000多万元的政教花苑安居工程建设,打造与县城对接的城市居住群。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抓好农村道路、沼气、改栏改厕、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完成新村、道口等五个村的沼气普及工程,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制定生态环保建设规划,继续以治水、治污、绿化、亮化为重点,搞好环保工作,提升城镇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美化镇域内环境,完成申报“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依靠科技,加大投入,推进农业结构向特色化、优质化、产业化推进。在巩固棉花产业这项老典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闫绿”牌大蒜的生产和管理,拓宽渠道,更新品种,积极促进“闫绿”牌无公害大蒜转化升级。制定高效畜牧养殖规划,依托辛集生猪养殖基地和道口梅花鹿养殖基地优势,重点抓好梅花鹿、生猪等品种的普及与推广,坚持走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突出发展养殖大户。制定建设“生态吕艺”规划,切实抓好农水配套工程建设,重点抓好投资421万元、改造面积1.5万亩的博兴县标准粮田(续建)工程。着力发展以速生经济林为主的生态林网建设,确保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结合本村发展)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下大气力建设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解决好村党支部书记的补贴报酬问题。认真完成农村“七个一批”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农企对接”工程,扎实开展“民主议政日”活动。以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三十”考核为总抓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按照“促强帮弱带中间”的工作思路,以“五个好”为目标,加强落后村的帮扶工作。
三是搞好四个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搞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镇一中学生公寓楼二期工程,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今年5月份投入使用。搞好投资150万元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同时严厉打击“三违”现象,杜绝计划外生育的发生,加大对私自引流产、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全镇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搞好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科学编制全镇文化发展规划,让吕剧和坉腔进课堂的同时,做好戏曲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渠道,利用多种形式打造吕剧的活动平台,培育壮大吕剧、掩腔文化人才队伍,积极参与博兴小戏艺术节以及5月中旬在我县举办的全国民间戏剧之乡经验交流会等重大活动,提高“吕剧艺术之乡”的知名度。搞好平安建设,牢固树立“社会稳定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着力解决重特大信访案件,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是加大招商力度,充分挖掘经济增长点。继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重点培植棉花深加工、蔬菜加工、鹿产品加工、金属制品、纺织、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全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杜绝非环保型企业和高能耗企业进工业园区落户,重点抓好总投资8000万元的山东宏景锆业有限公司、投资2300万元的顺达有限公司等科技含量高、投入资金大的项目的开工投产工作,对于新引进的项目,力争今年上半年全部投产运营。(刘菲张国志白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