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内涵

时间:2019-05-14 17:4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内涵》。

第一篇: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内涵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内涵

——从“五个统一”视角

摘要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要遵循历史夙愿、美好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中国发展、世界贡献和人类进步的统一;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统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统一。从“五个统一”视角深刻分析和研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坚定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梦;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五个统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及后来出访俄罗斯等国时又对其进行了阐发。中国梦是一个内涵丰厚、主题鲜明的战略思想,从“五个统一”视角,分析和研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从理论上把握中国梦的战略思想,坚定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历史夙愿、美好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怀有的殷切愿望和美好理想,同时又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前赴后继艰辛求索的基础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基础上的现实追求,它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了中国梦的深厚的历史内涵、浓烈的理想情怀和强烈的现实意蕴。

1、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夙愿。

所谓夙愿,就是一向怀着的愿望和平素的心愿。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鸦片战争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夙愿。金冲及先生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2、中国梦是人民怀有的美好理想。

中国梦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新境界,不仅是国家富强梦、人民富裕梦,也是民主法治梦、文化创新梦,还是生态和谐梦、世界和平梦、社会公平梦,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理想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3、中国梦是人民利益保障和发展为基础的现实追求。

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关

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实现中国梦必须直面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迎接各种复杂挑战,切实满足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适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凝练和概括,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对未来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和境界的崇高追求。三者不是彼此分割,相互隔离,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相统一的精神实质。

没有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历史证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会好。而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没有人民的幸福,就谈不上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都要以人民幸福为本,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一方面,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方面的利益受损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另一方面,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统一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即根本利益。以根本利益为基础不仅可以团结和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可以约束其它各种利益,也就是说,各种具体利益不能否定、偏离根本利益,必须受根本利益的统率和制约。

三、中国发展、世界贡献和人类进步的统一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梦作为近代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立足点就是要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也造福世界。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合作和共赢理念,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给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还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提供诸多有益经验。中国梦同时也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和以人为本的方向性,符合时代潮流,是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和普遍认同的价值。同时,高举公平公正旗帜,它含有尊重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平等地包容多元主体的正当权益、以寻求共赢效果的意蕴,这是世界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

四、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统一。

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内在统一、不能割裂。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理想和目标;社会主义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路径和价值遵循;民族复兴则贯穿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追求和探索之中。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梦想。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是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中国人适应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把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看成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和梦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简洁明了地说:“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和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是一种运动、制度,更是一种价值目标。强调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梦,不仅在于除了社会主义,其它任何主义都不能够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在于它揭示了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内涵。中国梦说到底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复兴贯穿于实现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追求和探索之中。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本身,同时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统一

1)、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同时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内涵与指向,与中国梦的内涵和要求是一致的、吻合的,只有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在思想上坚信不疑,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干扰,在行动上坚定不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3)、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之首来阐释,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现中国梦,依靠人民群众,核心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牢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牢记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党员干部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参考文献:

[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4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N].光明日报,2009-9-1.[7]宋鲁郑.只有去中国才能看见未来——中国正在迎来自信时代[J].红旗文稿,2013(3).[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第二篇: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 ——从“五个统一”视角

贾绘泽 郭华

(山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

[摘要]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要遵循历史夙愿、美好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中国发展、世界贡献和人类进步的统一;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统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统一。从“五个统一”视角深刻分析和研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坚定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梦;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五个统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及后来出访俄罗斯等国时又对其进行了阐发。中国梦是一个内涵丰厚、主题鲜明的战略思想,从“五个统一”视角,分析和研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从理论上把握中国梦的战略思想,坚定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历史夙愿、美好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怀有的殷切愿望和美好理想,同时又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前赴后继艰辛求索的基础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基础上的现实追求,它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了中国梦的深厚的历史内涵、浓烈的理想情怀和强烈的现实意蕴。

第一,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夙愿。所谓夙愿,就是一向怀着的愿望和平素的心愿。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鸦片战争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夙愿。林则徐提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倡导“中国一家,休戚与共”,孙中山呼吁“振兴中华”。这些思想以巨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鼓舞着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英勇斗争,但是由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等的局限性,这些斗争大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使这个梦想逐步接近和变为现实。金冲及先生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第二,中国梦是人民怀有的美好理想。中国梦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新境界,不仅是国家富强梦、人民富裕梦,也是民主法治梦、文化创新梦,还是生态和谐 [1](p1353)

梦、世界和平梦、社会公平梦,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理想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理想,根据中国实际,加强顶层设计,提出了逐级递进、逐层提升的目标,实现了理想的长远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邓小平提出从温饱到小康,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个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这一目标和理想。党的十八大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p15)

第三,中国梦是人民利益保障和发展为基础的现实追求。历史夙愿和美好理想,要依托当今时代和现实实践,反映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落实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现实追求上。列宁指出:“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3](p103),“如果你不善于把理想与经济斗争参加者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那么,最崇高的理想也是一文不值的。”毛泽东强调要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5](p136-137)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实现中国梦必须直面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迎接各种复杂挑战,切实满足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适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凝练和概括,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对未来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和境界的崇高追求。三者不是彼此分割,相互隔离,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相统一的精神实质

第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亡国灭族的危险,人民生活处于极度贫困和不自由状态之中。正如康有为所言:“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我国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

[6](p237)[4](p353)腹地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2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2位。在此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我国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时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的生存、食品和穿衣问题。历史证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会好。

第二,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目的和归宿。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没有人民的幸福,就谈不

上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国梦的国家目标是实现国强民富、有序民主、政治文明、社会和谐。中国梦的民族目标是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在世界前列,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但是,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都要以人民幸福为本,不断为人民造福。2012年11月,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话语揭示了中国梦的真谛,深刻体现了中国梦的人民性,成为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和幸福追求。

第三,中国梦实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一方面,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方面的利益受损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另一方面,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统一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即根本利益。以根本利益为基础不仅可以团结和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可以约束其它各种利益,也就是说,各种具体利益不能否定、偏离根本利益,必须受根本利益的统率和制约。邓小平强调:“我们全国人民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崇高理想,即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在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我们能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7](p267)

三、中国发展、世界贡献和人类进步的统一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己的梦想,核心要求是实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财富,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梦是中国发展和进步、为世界做出贡献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梦作为近代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立足点就是要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如今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梦的提出更彰显了党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科学把握,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当前实现中国梦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并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提升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方面,要以中国梦为激发中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支撑,共同推进中国梦进程;另一方面要以中国梦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指向,着眼于解决中国现实矛盾和问题,促进理论和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也造福世界。首先,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合作和共赢理念,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给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其次,中国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提供诸多有益经

验。尼日利亚著名学者费米·阿科莫莱夫在《没有人再嘲笑亚洲人》中说:“非洲可以从中国这个经济巨头身上学到很多经验,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相信万事皆有可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的经济表现都是一个奇迹。它展示出一个拥有自信、决心和远见的民族可以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们可以借鉴的另一个经验是,要想发展本国经济,只能靠自己民族的努力和决心,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是靠外国人发展起来的”。

第三,中国梦能够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始终自觉关注和深刻反思当代全球性问题,捍卫和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进人类文明进步。首先,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和以人为本的方向性,符合时代潮流,是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和普遍认同的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2](p36)其次,高举公平公正旗帜,它含有尊重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平等地包容多元主体的正当权益、以寻求共赢效果的意蕴,这是世界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再次,主张和平发展,它把和而不同视为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主张世界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它还丰富了人权的内涵,贡献了天人合一等价值、提升了民主理念等。总之,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所说:“中国的变化,对全人类具有最高的重要性。中国的奋斗是全人类的奋斗。”

四、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统一。

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内在统一、不能割裂。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理想和目标;社会主义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路径和价值遵循;民族复兴则贯穿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追求和探索之中。

第一,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梦想。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是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适应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把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看成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和梦想。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供不了适宜现代化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崭新起点,并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重要条件和良好环境,“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

[10](p1433)当地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和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简洁明了地说:“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11](p209)并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把现代化的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党的十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并描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第二,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和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是一种运动、制度,更是一种价值目标。强调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梦,不仅在于除了社会主义,其它任何主义都不能够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必然要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还在于它揭示了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内涵。中国梦遵循共同富裕、公平正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社会主义价值,与美国梦不同,也与部分国家把对中国梦的理解集中在民主、人权等上存在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始终强 [9](p8)

[8]

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邓小平指出:“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

[11](p204)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2](p122)胡锦涛也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13](p10)。实现中国梦必然使社会主义优势在中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价值在中国真正实现。

第三,中国梦说到底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复兴贯穿于实现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追求和探索之中。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目标。毛泽东提出“使国家复兴”,把中国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邓小平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11](p257)把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对接。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把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把民族复兴与中国梦联系起来。因此,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本身,同时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统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深厚底蕴存在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之中。中国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中国力量是中国梦的依靠力量,三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和关键路径

第一,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2](p9)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同时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内涵与指向,与中国梦的内涵和要求是一致的、吻合的,只有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使我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这些变化不仅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广泛的关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在思想上坚信不疑,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干扰,在行动上坚定不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第二,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撑,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同时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第三,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指出:

“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相信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14](p1096)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之首来阐释,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现中国梦,依靠人民群众,核心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牢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牢记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党员干部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参考文献:

[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4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上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1.[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N].光明日报,2009-9-1.[9]宋鲁郑.只有去中国才能看见未来——中国正在迎来自信时代[J].红旗文稿,2013(3).[10]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KS01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YJC710019);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1223)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贾绘泽(1977-),男,山西襄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郭华(1986-),男,山西娄烦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联系方式:山西临汾市贡院街1号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邮编:041004 电 话:*** 邮 箱:jiahuize2004@126.com

第三篇: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

——从“五个统一”视角

贾绘泽 郭华

(山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

[摘要]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要遵循历史夙愿、美好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中国发展、世界贡献和人类进步的统一;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统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统一。从“五个统一”视角深刻分析和研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坚定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梦;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五个统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及后来出访俄罗斯等国时又对其进行了阐发。中国梦是一个内涵丰厚、主题鲜明的战略思想,从“五个统一”视角,分析和研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从理论上把握中国梦的战略思想,坚定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历史夙愿、美好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怀有的殷切愿望和美好理想,同时又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前赴后继艰辛求索的基础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基础上的现实追求,它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了中国梦的深厚的历史内涵、浓烈的理想情怀和强烈的现实意蕴。

第一,中国梦是历史夙愿。所谓夙愿,就是一向怀着的愿望和平素的心愿。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鸦片战争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夙愿。林则徐提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倡导“中国一家,休戚与共”,孙中山呼吁“振兴中华”。这些思想以巨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鼓舞着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英勇斗争,但是由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等的局限性,这些斗争大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使这个梦想逐步接近和变为现实。金冲及先生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1](p1353)

第二,中国梦是美好理想。中国梦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新境界,不仅是国家富强梦、人民富裕梦,也是民主法治梦、文化创新梦,还是生态和谐梦、世界和平梦、社会公平梦,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理想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为

实现这一理想,根据中国实际,加强顶层设计,提出了逐级递进、逐层提升的目标,实现了理想的长远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邓小平提出从温饱到小康,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个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这一目标和理想。党的十八大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p15)

第三,中国梦是现实追求。历史夙愿和美好理想,要依托当今时代和现实实践,反映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落实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现实追求上。列宁指出:“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3](p103),“如果你不善于把理想与经济斗争参加者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那么,最崇高的理想也是一文不值的。”[4](p353)毛泽东强调要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5](p136-137)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实现中国梦必须直面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迎接各种复杂挑战,切实满足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适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凝练和概括,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对未来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和境界的崇高追求。三者不是彼此分割,相互隔离,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相统一的精神实质

第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亡国灭族的危险,人民生活处于极度贫困和不自由状态之中。正如康有为所言:“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6](p237)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我国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2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2位。在此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我国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时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的生存、食品和穿衣问题。历史证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会好。

第二,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目的和归宿。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没有人民的幸福,就谈不上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国梦的国家目标是实现国强民富、有序民主、政治文明、社

会和谐。中国梦的民族目标是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在世界前列,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但是,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都要以人民幸福为本,不断为人民造福。2012年11月,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话语揭示了中国梦的真谛,深刻体现了中国梦的人民性,成为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和幸福追求。

第三,中国梦实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一方面,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方面的利益受损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另一方面,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统一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即根本利益。以根本利益为基础不仅可以团结和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可以约束其它各种利益,也就是说,各种具体利益不能否定、偏离根本利益,必须受根本利益的统率和制约。邓小平强调:“我们全国人民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崇高理想,即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在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我们能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7](p267)

三、中国发展、世界贡献和人类进步的统一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己的梦想,核心要求是实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财富,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梦是中国发展和进步、为世界做出贡献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梦作为近代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立足点就是要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如今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梦的提出更彰显了党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科学把握,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当前实现中国梦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并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提升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方面,要以中国梦为激发中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支撑,共同推进中国梦进程;另一方面要以中国梦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指向,着眼于解决中国现实矛盾和问题,促进理论和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也造福世界。首先,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合作和共赢理念,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给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其次,中国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提供诸多有益经验。尼日利亚著名学者费米·阿科莫莱夫在《没有人再嘲笑亚洲人》中说:“非洲可以

从中国这个经济巨头身上学到很多经验,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相信万事皆有可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的经济表现都是一个奇迹。它展示出一个拥有自信、决心和远见的民族可以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们可以借鉴的另一个经验是,要想发展本国经济,[8]只能靠自己民族的努力和决心,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是靠外国人发展起来的”。

第三,中国梦能够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始终自觉关注和深刻反思当代全球性问题,捍卫和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进人类文明进步。首先,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和以人为本的方向性,符合时代潮流,是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和普遍认同的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2](p36)其次,高举公平公正旗帜,它含有尊重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平等地包容多元主体的正当权益、以寻求共赢效果的意蕴,这是世界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再次,主张和平发展,它把和而不同视为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主张世界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它还丰富了人权的内涵,贡献了天人合一等价值、提升了民主理念等。总之,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所说:“中国的变化,对全人类具有最高的重要性。中国的奋斗是全人类的奋斗。”

四、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统一。

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内在统一、不能割裂。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理想和目标;社会主义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路径和价值遵循;民族复兴则贯穿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追求和探索之中。

第一,中国梦是现代化的梦。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是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适应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把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看成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和梦想。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供不了适宜现代化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崭新起点,并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重要条件和良好环境,“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地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10](p1433)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和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简洁明了地说:“理想

[11](p209)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把现代化的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党的十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并描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第二,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梦。社会主义是一种运动、制度,更是一种价值目标。强调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梦,不仅在于除了社会主义,其它任何主义都不能够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必然要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还在于它揭示了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内涵。中国梦遵循共同富裕、公平正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社会主义价值,与美国梦不同,也与部分国家把对中国梦的理解集中在民主、人权等上存在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始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邓小平指出:“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

[9](p8)

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1](p204)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2](p122)胡锦涛也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13](p10)。实现中国梦必然使社会主义优势在中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价值在中国真正实现。

第三,中国梦是民族复兴的梦。民族复兴贯穿于实现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追求和探索之中。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目标。毛泽东提出“使国家复兴”,把中国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邓小平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11](p257)把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对接。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把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把民族复兴与中国梦联系起来。因此,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本身,同时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统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深厚底蕴存在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之中。中国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中国力量是中国梦的依靠力量,三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和关键路径

第一,中国道路是实现途径。党的十八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2](p9)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同时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内涵与指向,与中国梦的内涵和要求是一致的、吻合的,只有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使我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这些变化不仅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广泛的关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在思想上坚信不疑,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干扰,在行动上坚定不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第二,中国精神是强大动力。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撑,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同时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第三,中国力量是依靠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相信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14](p1096)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之首来阐释,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现中国梦,依靠人民群众,核心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牢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牢记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党员干部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参考文献:

[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4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上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1.[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N].光明日报,2009-9-1.[9]宋鲁郑.只有去中国才能看见未来——中国正在迎来自信时代[J].红旗文稿,2013

(3).[10]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KS01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YJC710019);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122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贾绘泽(1977-),男,山西襄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郭华(1986-),男,山西娄烦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联系方式:山西临汾市贡院街1号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邮编:041004

电话:***邮箱:jiahuize2004@126.com

第四篇:中国梦内涵

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梦,无疑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性、境界性系统工程,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课题,既需要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研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以及丰富和升华。

梦想,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至关重要。美国有美国的梦想、欧洲有欧洲的梦想,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的梦想。追求美好的未来,这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和起点上,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令人震撼、催人奋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战略研判和美好期望。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中国人都有梦想,13亿中国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理论的自信和自觉是最根本的,研究中国梦,我们认为首先应对中国梦的概念和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实质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一、当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关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研究,虽然视角很多,但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五个视角来把握。

一是从中国国情的视角看,中国是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如今,我国经济总量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尤其是人均收入仍然在世界的第90多位,国富民不富、贫富差距大、民权民利不公正的问题依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梦就是人民真正的富裕、民主与公正、自由与责任担当的有机统一。

二是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这个重要论断内涵非常丰富,是历史、现实和未来告诉我们的一个根本道理。它的关键点,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当代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者的有机统一。

三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次战略性飞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中国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坚持什么制度、弘扬什么精神的问题。当代中国梦就是对“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最高而集中的反映。四是从中国政治学的视角看,当代中国梦就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从又好又快又强到更好更快更强的宏观把握与战略选择。

五是从中国战略性顶层设计视角看,当代中国梦就是中国在建党100周年建成小康、在建国100周年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步走”战略的集中反映。

凝炼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能够反映广大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能够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人类社会刚性变迁的时代潮流和发展规律,应该融合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精华,应该吸纳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元素,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二、当代中国梦的主要特征

(一)阶段性

阶段性是渐进性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表达方式。从党的十八大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顶层设计看,当代中国梦的阶段性集中体现在“两个100年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步走战略上。这三步走战略是一个有机的逻辑过程,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时代性

一个政党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代同行,决定着这个党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消灭私有制,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之所以在这样艰难险阻的环境下能够攻坚克难走过来,靠的就是审时度势,与时代、与时间、与世界同行的智慧。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新时期,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任务,把我国真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应该顺应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更应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民族性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精心细致的雕琢,才能发现其勤劳勇敢、谦逊实际的内在本质属性。越是民族认同的,越是文化的宝典。当代中国梦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使传统美德融合于中国梦的实现中。

(四)普遍性

当代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目标,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当代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实现当代中国梦,就是要不断体现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规律性,要始终能够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三、当代中国梦的实质

“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是党的十八大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和起点上,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对当代中国发展愿景的描绘。这个愿景,是我们党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问题,是极为艰巨的任务。道路就是旗帜、就是主义、就是方向,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要实现“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三步走战略梦想,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梦就是复兴梦。实现中国梦,靠的就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国梦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当代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在“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样一个逻辑构架下,使中国全面协调地快速发展起来,使中国老百姓人人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或者说,使中国更好更快更强起来,加速缩短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需要以高度的自觉推进13亿中国人公民素质的自我改造,推进社会生活的自我改造,推进人与自然关系的自我改造。

总之,当代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其最深刻的内涵和要求,就是我们要在21世纪上半叶,在与当代社会各种文明的交汇之中,在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体现中华文明的核心。我们认为,要又好又快地做好当代“中国梦”,必须要牢牢地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勤奋;二是方法;三是机遇,或者说,最美的当代“中国梦”= 勤奋+方法+机遇。并且要使“中国梦”的惊喜和奇迹空前,必须要靠理论的自信自觉和顶顶层的科学设计,尤其是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文化的支撑,只有科技文化的自觉自信才是做好“中国梦”的最后神圣防线。

第五篇:中国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中国梦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充分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统筹中国和时代发展全局的战略智慧,已经成为当前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需要我们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1.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观。中国梦不是一时的政治口号或政治标榜,而是历史的呼唤、现实的诉求、未来的向往。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开篇的主题。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民族复兴的历史,“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贯穿以后至今170余年的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成为衡量一切阶级、政党、组织先进与否,所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的标准。在寻找中国出路的各个阶级、集团以及群体中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它们的探索和奋斗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经过数十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真正站了起来,并通过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改造和社会建设实践,使“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真正进入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伟大探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实现中国梦的新的长征。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部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们“三位一体”,分别以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共同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形成了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

2.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也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中国梦具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在近代,中国落伍了,经受了长期的屈辱。一百多年来,支撑着中国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就是中国梦,正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对新中国的希望,对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期待与梦想,构成了仁人志士心中伟大的精神力量。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承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的价值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梦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总书记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同享有”,充分彰显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的高度统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核。中国梦所追求的价值理想,最大限度整合了各利益相关者及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认识,明确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个体的价值目标,构成了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3.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人民观。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习近平同志的论述,不仅高度概括了中国梦的性质,同时也深刻说明了“民族梦”与“每个中国人的梦”的关系,确证了“个人梦想”在国家梦、民族梦中的合理性与地位。一方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之中。“大河没水小河干”,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不断证明着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将外在的物质环境的建设与社会个体以及大众的内在心理体验和感受相统一,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的贯彻。另一方面,在国家梦、民族梦实现的过程中,为每个人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实现中国梦,就能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囊括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诉求,充满了浓浓的亲切感,使老百姓看到了中国梦中有你、有他,也有我。在这个意义上说,个人梦也是中国梦。4.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实践观。总书记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现中国梦有赖于党的领导。我国革命、建设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办好中国事,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乘势而上、转型发展,需要党引领方向;处在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的中国,凝聚共识、攻坚克难,更离不开党聚合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迎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的奋斗。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事业是一点点干出来的。奋斗与创造,汗水与拼搏是攀上理想境界的阶梯。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全体中国人奋斗拼搏创造出来的,实现未来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然需要继续奋斗拼搏。这就要求每一个中国人从我做起,勤恳务实,脚踏实地,戒除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与空想,以更加勤勉的态度投入劳动与建设,用劳动与汗水成就中国梦。

5.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发展观。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中国梦逐渐成形的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中国梦需要具有强盛的综合国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首先要体现在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也就是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翻番,科技创新能力大幅上升,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等宏伟目标,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实力特征”的基本图景。中国梦需要切实的民生改善。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更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过程。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发展取向,都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致力于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中国梦需要和谐的国际环境。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同时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总书记的论述,再次向世界传递了实现文明复兴、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理念。秉承求同存异、尊重包容的态度,倡导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对话合作,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善于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共享为世界的机遇,中国梦必将在世界多样性中焕发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下载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梦内涵

    中国梦应包括两个层次的深刻内涵: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

    中国梦的警示与内涵

    中国梦的警示与内涵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还是发展中国家......

    论中国梦与青少年

    论中国梦与青少年 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最终要实现的是人的现代化。这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论“中国梦”与改革开放范文

    论“中国梦”与改革开放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6px;} .TRS_Editor{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6px;} .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体;font-siz......

    中国梦内涵(上)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http://www.jy365.net 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上) 倪邦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今天我是想围绕“中国梦”,“中国梦”提......

    中国梦内涵解读

    中国梦内涵解读 胡占华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梦、个人梦。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过程,经历了从从梦想转化到理想、从理想转......

    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的内涵和路径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中国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这......

    论中国梦

    论中国梦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梦想是激励人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