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呼吸机清洗、消毒制度
呼吸机清洗、消毒制度
一、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的原则
呼吸机的消毒主要指呼吸机的气道管路系统进行消毒。
(一)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消毒方法首选清洗消毒机;
(二)清洗前应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清、油污及其它污物;
(三)消毒前应尽可能将连接部分彻底拆卸,拆卸后应立即送清洗、消毒;
(四)送气口及排气口均安装过滤器的呼吸机内置管路一段不需要常规清洗消毒,请工程师根据呼吸机的特点定期维修保养;(维修保养时间根据各厂商具体要求进行);
(五)清洗消毒时,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应遵循先彻底清洁,再消毒或灭菌的程序;
(六)特殊感染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包括结核分支杆菌,AIDS病毒、乙肝病毒、MRSA、MRSE等耐药菌群感染等)应单独进行清洗、消毒;
(七)如临床怀疑使用呼吸机病人的感染与呼吸机管路相关时,应及时更换清洗、消毒处置管路及附件,必要时对呼吸机进行消毒;
(八)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才可保存备用,且备用时间不能超过一周;
(九)医院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十)消毒处理过程中应避免物品再次污染,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后的呼吸机管路应用无菌蒸馏水彻底清洗。
二、呼吸机各部位的清洗和消毒
(一)呼吸机的外表面(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每日一次)。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每日一次),切勿使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二)呼吸机外置回路:包括呼吸机呼吸管路、螺纹管、湿化器、集水杯、雾化器等。
1、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方法、步骤及要点包括:
(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防护镜、手套等。
(2)用戴手套的手将呼吸机外置回路的部件完全拆卸,各部件按清洗消毒机厂商操作说明所述方法放置,若呼吸机外置回路上有血渍、痰痂等污物,可预先加酶浸泡,再放入清洗消毒机内清洗。
(3)正确放置呼吸机外置回路后,按照清洗消毒机厂商的说明选择适宜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机的最低温度至少应达到85-90℃,维持时间至少5分钟。
(4)呼吸机清洗、消毒、烘干自动完成后,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
2、手工清洗消毒方法、步骤及要点包括:
(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防溅屏、防护镜等。
(2)彻底的拆卸呼吸外置回路的各处连接,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及其他污物残留。
(3)管路消毒前应按要求清洗干净,管路中如有痰痂或血渍等赃物,需要专用的水槽中用含酶液浸泡后使用专用刷彻底清洁干净。
(4)呼吸机使用过程中,装有过滤纸的湿化器应更换内衬过滤纸并及时更换湿化液(使用中的呼吸机湿化器内的湿化液应每天更换,以减少细菌繁殖)。为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呼吸机被腐蚀损坏,每次使用后应倒掉湿化器内的液体,浸泡消毒晾干使用。
(5)将洗净的管路及附件浸泡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时要将其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管路不应有死弯,中空物品腔内不应有气泡存在;或单独封装进行环氧乙烷消毒。
(6)采用消毒液浸泡方法消毒后的管路和配件,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2(7)呼吸机外置回路消毒完成后,晾干或烘干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
3、传染病人及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呼吸机管路应单独清洗消毒。
(三)呼吸机内置回路:应由工程师定期保养维修,时间按各厂商的要求而定,定期更换呼吸机的皮囊、皮垫、细菌过滤器等,呼吸机每工作1000小时,应全面进行检修及消耗品的更换,并将每一次更换的消耗名称和更换时间进行登记,建立档案。以备核查。
(四)其它特殊部件
1、呼吸机主机或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网:需每日清洗以防灰尘堆积造成细菌繁殖。
2、呼吸机内部可拆卸的呼气管路:应根据各厂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
3、可拆卸的流量传感器:各种呼吸机的流量传感器应根据厂家的要求进,严格更换、清洗消毒;
4、呼吸机吸入端或呼出端的细菌过滤器、供气模块滤网、冷却风扇过滤器、防尘网等部件可根据厂家要求或按需进行清洗更换。
五、呼吸机清洗和消毒效果的监测
1、消毒剂的浓度必须每日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期限。
2、消毒后的呼吸机应当至少每三个月监测一次,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呼吸机合格标准参考值为≤20cfu/m2;如高度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呼吸机相关感染时应及时监测;(采样部位:外表板、外管路、湿化罐、集水杯、流量传感器、吸气和呼气端细菌过滤器、呼吸机内部可拆卸的呼气管路等)。
3、呼吸机消毒效果监测方法:
(1)采样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物体表面采样方法。(2)采样时间:呼吸机使用前。(3)常规采样部位:外管路。
(4)监测方法:涂抹法进行活菌计数。
三、清洗消毒机的消毒监测
清洗消毒机自身有工艺监测。在使用清洗消毒机时,应记录水温、清洗消毒时间等,并保存好监测记录以备查验。
四、呼吸机使用中的感染控制
(一)各类呼吸机应严格根据厂商提供的说明进行应用。
(二)根据产品说明定期清洗防尘网垫。
(三)呼吸机湿化罐内应加入湿化液内为无菌蒸馏水,使用过程中应适时添加保持一定水位,湿化罐中的湿化液24小时彻底更换一次,湿化罐及滤纸应每周更换。
(四)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清除,接水碗应垂直向下,位于管路最低处,防止冷凝水倒流至气管插管或呼吸机内,冷凝水应按污物处理。
(五)感染及传染病患者应使用专用呼吸机管路或一次性管路,必要时使用专用过滤器。
(六)建议使用一次性温湿交换器(人工鼻)替代加温湿化器。
(七)建立呼吸机消毒登记本。
(八)对呼吸机管路的消毒效果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
五、呼吸机的维护
根据呼吸机的性能及附件使用寿命的要求,定期清洗、消毒管道,更换消耗品,检测主机功能等。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负责进行管理。
经过消毒、装机、检测、校正后的呼吸机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需套上防灰罩,并在显著位置挂上标明“备用状态”字样的标牌,放置在清洁、整齐、通风的房间内,随时准备应用于临床。
第二篇:医院呼吸机清洗和消毒流程
医院呼吸机清洗和消毒流程
一、呼吸机外表面(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每日一次)。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消毒时,须用75%医用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每日一次),切勿使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二、呼吸机外置回路:包括呼吸机呼吸管路、螺纹管、湿化器,集水杯、雾化器等。
1、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方法、步骤及要点包括:
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防护镜、手套等。
2)、用戴手套的手将呼吸机外置回路的部件完全拆卸,各部件按清洗消毒机厂商操作说明所述方法放置,若呼吸机外置回路上有血渍、痰痂等污物,可预先加酶浸泡,再放入清洗消毒机内清洗。
3)、正确放置呼吸机外置回路后,按照清洗消毒机厂商的说明选择适宜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机的最低温度至少应达到85-90℃,维持时间至少5分钟。
4)、呼吸机清洗、消毒、烘干自动完成后,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
2、手工清洗清洗消毒方法、步骤及要点包括:
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防溅屏、防护镜等。
2)、彻底的拆卸呼吸外置回路的各处连接,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及其他污物残留。
3)、管路消毒前应按要求清洗干净,管路中如有痰痂或血渍等赃物,需在专用的水槽中用含酶液浸泡后使用专用刷彻底清洁干净。4)呼吸机使用过程中,装有过滤纸的湿化器应更换内衬过滤纸并及时更换湿化液使(用中的呼吸机湿化器内的湿化液应每天更换,以减少细菌繁殖)。为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呼吸机被腐蚀损坏,每次使用后应倒掉湿化器内的液体,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5)、将洗净的管路及附件浸泡在有效的消毒液中,浸泡时要将其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管路不应有死弯,中空物品腔内不应有气泡存在;或单独封装进行环氧乙烷消毒。
6)、消毒方法或消毒液的选择应根据各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且各消毒液浸泡的时间应根据各消毒液的说明书来调整。
7)、采用消毒液浸泡方法消毒后的管路和配件,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呼吸机外置回路消毒完成后,晾干或烘干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
3、传染病人及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呼吸机管路应单独清洗、消毒。
三、呼吸机内置回路:应由工程师定期保养维修。时间按各厂商的要求而定。定期更换呼吸机内皮囊、皮垫、细菌过滤器等,呼吸机每工作1000小时,应全面进行检修及消耗品的更换,并将每一次更换的消耗品名称和更换时间进行登记,建立档案。以备核查。
四、其它特殊部件:
1、呼吸机主机或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网:需每日清洗以防灰尘堆积造成细菌繁殖;
2、呼吸机内部可拆卸的呼气管路:应根据各厂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
3、可拆卸的流量传感器:各种呼吸机的流量传感器应根据厂家的要求,严格更换、清洗消毒;
4、呼吸机吸入端或呼出端的细菌过滤器、供气模块滤网、冷却风扇过滤器、防尘网等部件可根据厂家要求或按需进行清洗更换。
第三篇:ICU呼吸机消毒制度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六)、查房内容:
1、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呼吸机清洗消毒指南
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下呼吸道的感染已超过泌尿系的感染,成为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尤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的患病率为6%~52%不等,且已有很多资料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只有对呼吸机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才能有效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规范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程序是保障病人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呼吸机气路结构的特点:
呼吸机是采用机械方法对病人的呼吸进行辅助或控制的机械设备,目前常见的呼吸机的气路结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
第一种:主机内部气路、病人呼吸回路,均可以拆卸后进行清洁和消毒的呼吸机,这类呼吸机结构的优点是清洗消毒比较彻底。
第二种:呼吸机主机内部气路系统不能拆下,只有病人吸气和呼气回路可被拆下,进行清洗和消毒。现代呼吸机在送气口多安装有过滤器,采用本类结构的呼吸机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在呼出气体进入主机内管路系统之前加装过滤器,其二是呼出气体直接进入主机内管路并排出。
第三种:类似于第二种,所不同的是只有病人吸气管路,没有呼气管路。呼气管路被呼气阀或漏气阀替代。
二、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的基本要求
1、开展呼吸机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使用后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效控制呼吸机相
关肺炎的发生。
2、为保证患者安全,开展呼吸机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呼吸机及管路清洗消毒的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3、从事呼吸机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呼吸机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呼吸机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等。
5、开展呼吸机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设有单独的清洗消毒室,保证室内干燥和通风良好。
6、开展呼吸机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根据需要配备专用呼吸机清洗消毒机;暂时无清洗消毒机的医院应实施专室、专池对呼吸机及管路进行清洗消毒。
7、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的要求配备相应呼吸机及清洗
消毒设备:
⑴、呼吸机及附件:呼吸机的数量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目匹配,以保证所有的器械在使用前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并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以保障患者的安全。⑵、基本清洗消毒设备: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槽、干燥设备、通风设施、操作台适用于清洗呼吸机螺旋管路的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⑶、清洗消毒剂、酶洗液、75%酒精等具有国家资质的其它
有效消毒剂等。
三、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的原则:
呼吸机的消毒主要指对呼吸机的气道管路系统进行消毒。1.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消毒方法首选清洗消毒机;
2.清洗前应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油污及其它
污物,3、消毒前应尽可能将连接部分彻底拆卸,拆卸后应立即送
清洗、消毒;
4、送气口及排气口均安装过滤器的呼吸机内置管路一般不需要常规清洗消毒,请工程师根据呼吸机的特点定期维修保养;(维修保养时间根据各厂商具体要求进行);5手工清洗消毒时,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应遵循先彻底清洁,再消毒或灭菌的程序;
6、特殊感染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包括结核分支杆菌,AIDS病毒、乙肝病毒、MRSA、MRSE等耐药菌群感染等)应
单独进行清洗、消毒;
7、如临床怀疑使用呼吸机病人的感染与呼吸机管路相关时,应及时更换清洗、消毒外置管路及附件必要时对呼吸机
进行消毒;
8、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才可保存备用,且备用
时间不能超过一周。
9、医院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10、消毒处理过程中应避免物品再次污染。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后的呼吸机管路应用无菌蒸馏水彻底清洗。
呼吸机清洁消毒指南
呼吸机清洁消毒指南
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下呼吸道的感染已超过泌尿系的感染,成为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尤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的患病率为6%~52%不等,且已有很多资料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只有对呼吸机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才能有效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规范呼吸机的清洗、消
毒程序是保障病人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呼吸机气路结构的特点:
呼吸机是采用机械方法对病人的呼吸进行辅助或控制的机械设备,目前常见的呼吸机的气
路结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
第一种:主机内部气路、病人呼吸回路,均可以拆卸后进行清洁和消毒的呼吸机,这类呼
吸机结构的优点是清洗消毒比较彻底。
第二种:呼吸机主机内部气路系统不能拆下,只有病人吸气和呼气回路可被拆下,进行清洗和消毒。现代呼吸机在送气口多安装有过滤器,采用本类结构的呼吸机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在呼出气体进入主机内管路系统之前加装过滤器,其二是呼出气体直接进入主机内
管路并排出。
第三种:类似于第二种,所不同的是只有病人吸气管路,没有呼气管路。呼气管路被呼气
阀或漏气阀替代。
二、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的基本要求
1、开展呼吸机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使用后呼吸机的清洗、消 毒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2、为保证患者安全,开展呼吸机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结合医院的实际
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呼吸机及管路清洗消毒的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3、从事呼吸机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呼吸机清洗消毒方面的知
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呼吸机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口罩,帽子,手
套等。
5、开展呼吸机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设有单独的清洗消毒室,保证室内干燥和通风良好。
6、开展呼吸机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根据需要配备专用呼吸机清洗消毒机;暂时无清洗消毒机的医院应实施专室、专池对呼吸机及管路进行清洗消毒。
7、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的要求配备相应呼吸机及清洗消毒设备:
⑴、呼吸机及附件:呼吸机的数量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目匹配,以保证所有的器械在使用前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并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以保障患者的安全。⑵、基本清洗消毒设备: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槽、干燥设备、通风设施、操作台适用于清洗呼吸机螺旋管路的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⑶、清洗消毒剂、酶洗液、75%酒精等具有国家资质的其它有效消毒剂等。
三、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的原则:
呼吸机的消毒主要指对呼吸机的气道管路系统进行消毒。
1、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消毒方法首选清洗消毒机;
2、清洗前应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油污及其它污物,3、消毒前应尽可能将连接部分彻底拆卸,拆卸后应立即送清洗、消毒;
4、送气口及排气口均安装过滤器的呼吸机内置管路一般不需要常规清洗消毒,请工程师根据呼吸机的特点定期维修保养;(维修保养时间根据各厂商具体要求进行);5手工清洗消毒时,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应遵循先彻底清洁,再消毒
或灭菌的程序;
6、特殊感染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包括结核分支杆菌,AIDS病毒、乙肝病毒、MRSA、MRSE等耐药菌群感染等)应单独进行清洗、消毒;
7、如临床怀疑使用呼吸机病人的感染与呼吸机管路相关时,应及时更换清洗、消毒外置管
路及附件必要时对呼吸机进行消毒;
8、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才可保存备用,且备用时间不能超过一周。
9、医院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10、消毒处理过程中应避免物品再次污染。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后的呼吸机管路应用无菌蒸
馏水彻底清洗。
四、呼吸机各部位的清洗和消毒
(一)呼吸机的外表面(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每日一次)。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消毒时,须用75%医用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每日一次),切勿使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二)呼吸机外置回路:包括呼吸机呼吸管路、螺纹管、湿化器,集水杯、雾化器等。
1、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方法、步骤及要点包括:
(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防护镜、手套等。(2)、用戴手套的手将呼吸机外置回路的部件完全拆卸,各部件按清洗消毒机厂商操作说明所述方法放置,若呼吸机外置回路上有血渍、痰痂等污物,可预先加酶浸泡,再放入清
洗消毒机内清洗。
(3)、正确放置呼吸机外置回路后,按照清洗消毒机厂商的说明选择适宜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机的最低温度至少应达到85-90℃,维持时间至少5分钟。(4)、呼吸机清洗、消毒、烘干自动完成后,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
备用。
2、手工清洗清洗消毒方法、步骤及要点包括:
(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防溅屏、防护镜等。
(2)、彻底的拆卸呼吸外置回路的各处连接,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及其他
污物残留。
(3)、管路消毒前应按要求清洗干净,管路中如有痰痂或血渍等赃物,需在专用的水槽中用含酶液浸泡后使用专用刷彻底清洁干净。
(4)呼吸机使用过程中,装有过滤纸的湿化器应更换内衬过滤纸并及时更换湿化液(使用中的呼吸机湿化器内的湿化液应每天更换,以减少细菌繁殖)。为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呼吸机被腐蚀损坏,每次使用后应倒掉湿化器内的液体,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5)、将洗净的管路及附件浸泡在有效的消毒液中,浸泡时要将其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管路不应有死弯,中空物品腔内不应有气泡存在;或单独封装进行环氧乙烷消毒。
(6)、消毒方法或消毒液的选择应根据各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且各
消毒液浸泡的时间应根据各消毒液的说明书来调整。
(7)、采用消毒液浸泡方法消毒后的管路和配件,应用无菌水彻底
冲洗。
(8)呼吸机外置回路消毒完成后,晾干或烘干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
一周。
3、传染病人及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呼吸机管路应单独清洗、消毒。
(三)、呼吸机内置回路:应由工程师定期保养维修。时间按各厂商的要求 而定。定期更换呼吸机内皮囊、皮垫、细菌过滤器等,呼吸机每工作1000小时,应全面进行检修及消耗品的更换,并将每一次更换的消耗品名称和更换时间进行登记,建立档案。
以备核查。
(四)、其它特殊部件:
1、呼吸机主机或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网:需每日清洗以防灰尘堆积造成细菌繁殖。
2、呼吸机内部可拆卸的呼气管路:应根据各厂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
3、可拆卸的流量传感器:各种呼吸机的流量传感器应根据厂家的要求,严格更换、清洗消毒,4、呼吸机吸入端或呼出端的细菌过滤器、供气模块滤网、冷却风扇过滤器、防尘网等部件可根据厂家要求或按需进行清洗更换。
5、呼吸机清洗和消毒效果的监测
1、用化学浸泡方法进行消毒的医院,消毒剂的浓度必须每日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期限。
2、消毒后的呼吸机应当至少每三个月监测一次,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呼吸机合格标准参考值为≤20cfu/cm2;如高度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呼吸机相关感染时应及时监测;(建议采样部位:外表面板、外管路、湿化罐、集水杯、流量传感器、吸气和呼气端细菌过滤器、呼吸机内部可拆卸的呼气管路等。)
3、呼吸机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1)采样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2)采样时间:呼吸机使用前。(3)常规采样部位:外管路。
(4)监测方法:涂碟法进行活菌计数
六、清洗消毒机的消毒监测
清洗消毒机自身有工艺监测。在使用清洗消毒机时,应记录水温、清洗消毒时间等,并保存好监测记录以备查验。
七、呼吸机使用中的感染控制
1、各类呼吸机应严格根据厂商提供的说明进行应用。
2、根据产品说明定期清洗防尘网垫。
3、呼吸机湿化罐内应加入湿化液内为无菌蒸馏水,使用过程中应适时添加保持一定水位,湿化罐中的湿化液24小时彻底更换一次,湿化罐及滤纸应每周更换。
4、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清除(有水就清除),接水碗应垂直向下,位于管路最低处,防止冷凝水倒流至气管插管或呼吸机内(冷凝水应按污物处理)。
5、感染及传染病患者应使用专用呼吸机管路或一次性管理路,必要时使用专用过滤器。
6、建议使用一次性温湿交换器(人工鼻)替代加温湿化器
7、应建立呼吸机消毒制度并登记。
8、对呼吸机管路的消毒效果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
八、呼吸机的维护
维护保养工作是及时消除呼吸机隐患、避免损坏,确保呼吸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完好的备用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延长呼吸机使用寿命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保养工作一般是根据呼吸机的性能及附件使用寿命的要求,定期清洗,消毒管道,更换消耗品,检测主机功能等。由于呼吸机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各自的性能及保养要求不同,加之呼吸机的价格昂贵,故应该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负责进行管理。
经过消毒、装机、检测、校正后的呼吸机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需套上防灰罩,并在显著位置挂上标明“备用状态”字样的标牌,放置在清洁、整齐、通风的房间内,随时准备应用于临床。
第四篇:北京市呼吸机清洗、消毒指南(试行)
北京市呼吸机清洗、消毒指南(试行)
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下呼吸道的感染已超过泌尿系的感染,成为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尤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的患病率为6%~52%不等,且已有很多资料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只有对呼吸机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才能有效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规范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程序是保障病人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呼吸机气路结构的特点:
呼吸机是采用机械方法对病人的呼吸进行辅助或控制的机械设备,目前常见的呼吸机的气路结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
第一种:主机内部气路、病人呼吸回路,均可以拆卸后进行清洁和消毒的呼吸机,这类呼吸机结构的优点是清洗消毒比较彻底。
第二种:呼吸机主机内部气路系统不能拆下,只有病人吸气和呼气回路可被拆下,进行清洗和消毒。现代呼吸机在送气口多安装有过滤器,采用本类结构的呼吸机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在呼出气体进入主机内管路系统之前加装过滤器,其二是呼出气体直接进入主机内管路并排出。
第三种:类似于第二种,所不同的是只有病人吸气管路,没有呼气管路。呼气管路被呼气阀或漏气阀替代。
二、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的基本要求
1、开展呼吸机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使用后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2、为保证患者安全,开展呼吸机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呼吸机及管路清洗消毒的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3从事呼吸机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呼吸机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呼吸机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等。
5、开展呼吸机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设有单独的清洗消毒室,保证室内干燥和通风良好。
6、开展呼吸机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根据需要配备专用呼吸机清洗消毒机;暂时无清洗消毒机的医院应实施专室、专池对呼吸机及管路进行清洗消毒医`学教育网整理。
7、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的要求配备相应呼吸机及清洗消毒设备:
⑴呼吸机及附件:呼吸机的数量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目匹配,以保证所有的器械在使用前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并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⑵基本清洗消毒设备: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槽、干燥设备、通风设施、操作台适用于清洗呼吸机螺旋管路的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⑶清洗消毒剂、酶洗液、75%酒精等具有国家资质的其它有效消毒剂等。
三、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的原则:
呼吸机的消毒主要指对呼吸机的气道管路系统进行消毒。
1、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消毒方法首选清洗消毒机;
2、清洗前应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医`学教育网整理、油污及其它污物;
3、消毒前应尽可能将连接部分彻底拆卸,拆卸后应立即送清洗、消毒;
4、送气口及排气口均安装过滤器的呼吸机内置管路一般不需要常规清洗消毒,请工程师根据呼吸机的特点定期维修保养;(维修保养时间根据各厂商具体要求进行);
5手工清洗消毒时,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应遵循先彻底清洁,再消毒或灭菌的程序医`学教育网整理;
6、特殊感染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包括结核分支杆菌,AIDS病毒、乙肝病毒、MRSA、MRSE等耐药菌群感染等)应单独进行清洗、消毒;
7、如临床怀疑使用呼吸机病人的感染与呼吸机管路相关时,应及时更换清洗、消毒外置管路及附件必要时对呼吸机进行消毒;
8、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才可保存备用,且备用时间不能超过一周。
9、医院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10、消毒处理过程中应避免物品再次污染。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后的呼吸机管路应用无菌蒸馏水彻底清洗。
四、呼吸机各部位的清洗和消毒
(一)呼吸机的外表面(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每日一次)。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消毒时,须用75%医用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每日一次),切勿使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二)呼吸机外置回路:包括呼吸机呼吸管路、螺纹管、湿化器,集水杯、雾化器等。
1、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方法、步骤及要点包括:
(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防护镜、手套等。
(2)、用戴手套的手将呼吸机外置回路的部件完全拆卸,各部件按清洗消毒机厂商操作说明所述方法放置,若呼吸机外置回路上有血渍、痰痂等污物,可预先加酶浸泡,再放入清洗消毒机内清洗。
(3)、正确放置呼吸机外置回路后医`学教育网整理,按照清洗消毒机厂商的说明选择适宜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机的最低温度至少应达到85-90℃,维持时间至少5分钟。
(4)、呼吸机清洗、消毒、烘干自动完成后,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
2、手工清洗清洗消毒方法、步骤及要点包括:
(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防溅屏、防护镜等。
(2)、彻底的拆卸呼吸外置回路的各处连接,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及其他污物残留。
(3)、管路消毒前应按要求清洗干净,管路中如有痰痂或血渍等赃物,需在专用的水槽中用含酶液浸泡后使用专用刷彻底清洁干净。
(4)呼吸机使用过程中,装有过滤纸的湿化器应更换内衬过滤纸并及时更换湿化液(使用中的呼吸机湿化器内的湿化液应每天更换,以减少细菌繁殖)。为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呼吸机被腐蚀损坏,每次使用后应倒掉湿化器内的液体,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5)、将洗净的管路及附件浸泡在有效的消毒液中,浸泡时要将其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管路不应有死弯,中空物品腔内不应有气泡存在;或单独封装进行环氧乙烷消毒。(6)、消毒方法或消毒液的选择应根据各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且各
消毒液浸泡的时间应根据各消毒液的说明书来调整。
(7)、采用消毒液浸泡方法消毒后的管路和配件,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8)呼吸机外置回路消毒完成后,晾干或烘干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
3、传染病人及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呼吸机管路应单独清洗、消毒。
(三)、呼吸机内置回路:应由工程师定期保养维修。时间按各厂商的要求而定。定期更换呼吸机内皮囊、皮垫、细菌过滤器等,呼吸机每工作1000小时,应全面进行检修及消耗品的更换,并将每一次更换的消耗品名称和更换时间进行登记,建立档案。以备核查。
(四)、其它特殊部件:
1、呼吸机主机或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网:需每日清洗以防灰尘堆积造成细菌繁殖医`学教育网整理;
2、呼吸机内部可拆卸的呼气管路:应根据各厂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
3、可拆卸的流量传感器:各种呼吸机的流量传感器应根据厂家的要求进,严格更换、清洗消毒;
4、呼吸机吸入端或呼出端的细菌过滤器、供气模块滤网、冷却风扇过滤器、防尘网等部件可根据厂家要求或按需进行清洗更换。
五、呼吸机清洗和消毒效果的监测
1、用化学浸泡方法进行消毒的医院,消毒剂的浓度必须每日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期限。
2、消毒后的呼吸机应当至少每三个月监测一次,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呼吸机合格标准参考值为≤20cfu/m2;如高度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呼吸机相关感染时应及时监测;(建议采样部位:外表面板、外管路、湿化罐、集水杯、流量传感器、吸气和呼气端细菌过滤器、呼吸机内部可拆卸的呼气管路等。)
3、呼吸机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1)采样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物体表面采样方法。(2)采样时间:呼吸机使用前。
(3)常规采样部位:外管路。
(4)监测方法:涂碟法进行活菌计数
六、清洗消毒机的消毒监测
清洗消毒机自身有工艺监测。在使用清洗消毒机时,应记录水温、清洗消毒时间等,并保存好监测记录以备查验。
七、呼吸机使用中的感染控制
1、各类呼吸机应严格根据厂商提供的说明进行应用。
2、根据产品说明定期清洗防尘网垫。
3、呼吸机湿化罐内应加入湿化液内为无菌蒸馏水,使用过程中应适时添加保持一定水位,湿化罐中的湿化液24小时彻底更换一次,湿化罐及滤纸应每周更换。
4、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清除(有水就清除),接水碗应垂直向下,位于管路最低处,防止冷凝水倒流至气管插管或呼吸机内(冷凝水应按污物处理)。
5、感染及传染病患者应使用专用呼吸机管路或一次性管理路,必要时使用专用过滤器。
6、建议使用一次性温湿交换器(人工鼻)替代加温湿化器
7、应建立呼吸机消毒制度并登记。
8、对呼吸机管路的消毒效果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医`学教育网整理。
八、呼吸机的维护
维护保养工作是及时消除呼吸机隐患、避免损坏,确保呼吸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完好的备用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延长呼吸机使用寿命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保养工作一般是根据呼吸机的性能及附件使用寿命的要求,定期清洗,消毒管道,更换消耗品,检测主机功能等。由于呼吸机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各自的性能及保养要求不同,加之呼吸机的价格昂贵,故应该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负责进行管理。
经过消毒、装机、检测、校正后的呼吸机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需套上防灰罩,并在显著位置挂上标明“备用状态”字样的标牌,放置在清洁、整齐、通风的房间内,随时准备应用于临床。
第五篇:车辆清洗消毒制度
车辆清洗消毒制度3篇
篇一
根据本公司运输车辆的特性,清洗车辆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制度:
1、车辆必须到具备清洗条件的地方(浙江省特种设备检测中心)进行车辆清洗、消毒处理。
2、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不准将性质相抵触。灭火方法不同或易污染的危险货物同车运输,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不得混载,危险货物不得同普通货物混载。
3、装运危险品的车厢,应在装运完毕后予以清洗和必要的消毒处理。
4、罐式车辆清洗前,要对罐体内残留物质进行处理,在确认安全的基础上,方可进行清洗消毒。
5、对清洗、消毒的车辆,车辆四周根据原装危险货物的性质、对渗留的残货彻底清扫后,分别用水(一定压力的水)、酸、碱溶液或其他药剂以及高压空气、水蒸汽进行洗刷、消毒。
6、车厢内清扫的垃圾必须存放在指定地点,并按其危险特性加以处理。
7、清洗车辆时必须具有回收处理污水的设施、设备,不得造成环境污染。
8、凡经洗刷、消毒的车辆,应达到水清无异味、无污染痕迹。
9、检查方法,用眼看、鼻嗅;对放射性货物污染的车辆,洗后用仪器测定。
10、其它关于车辆清洗的相关规定。
杭州xxxxx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篇二
公司车辆在更换装载产品时,必须对槽车进行清洗处理,一定要做到以下要求,方可进行清洗作业。
1、车辆在执行派发的运输任务前。需对原装载产品、现需要装载产品的性质做详细了解。如需对槽车进行清洗处理,则协同驾驶员一起将原装载产品、现装载产品名称、性质、危险性详细了解、记录。
2、对原装产品、需装载产品详细了解后,由该车驾驶员填写车辆清洗申请单,注明原装载产品名称、性质、危险性。递交公司授权的主要负责人审批。严禁未经审批私自清洗槽车。
3、公司授权的主要负责人审批后,驾驶员携带原产品、需要装载产品的技术说明书到指定的有专业资质的槽车清洗单位清洗处理。
4、车辆清洗前,驾驶员需主动将技术说明书交清洗人员祥读,了解产品性质、危险性。必须严格按照清洗规程操作。
5、清洗过程中,驾驶员必须现场监督,规范操作,确保安全。
6、清洗完成后,驾驶员需要将清洗车审批回执单交回公司,存档、备案。
7、凡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装卸后应进行清扫、洗刷和消毒工作。
8、对洗刷、消毒的车辆,车辆四周根据原装危险货物的性质,对渗留的残物彻底清扫后,分别用(一定压力的水)、酸、碱溶液或其他药剂以及高压空气、水蒸气进行洗刷、消毒。
9、凡经洗刷、消毒的车辆,应达到水清无异味、无污染的痕迹。
10、检查方法,用眼看、鼻嗅;对放射性货物污染的车辆,洗后用仪器测定。
11、车辆洗刷、消毒后应作好记录,注明原装危险货物品名和洗刷消毒方法级日期。
12、经常办理危险货物的车辆应备有一定设备和材料,指定专人负责,建立责任制度。
13、洗刷、消毒作业应在指定地点进行,对洗刷消毒后的污水,应妥善处理。
14、在远离车队的运输中途须对车辆洗刷消毒时,收货单位或货主单位应提供水源、污水处理等方便。
如有违反上述制度者,视情节给予严厉处罚和解除劳动合同。
篇三
1.目的为了加强公司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有效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保护环境,维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2.职责
2.1安技部负责制定危险货物运输登记的项目和要求.3.内容及要求
工作人员在清洗罐体的过程中,应加强防火防爆意识,对罐体保持通风状态,清洗时保持高度警惕,时刻留意身边所发生的异常状况,否则将可能发生火灾,缺氧等安全生产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1、罐体清洗作业前,必须做好罐体通风,并在作业场所的上风向处配置好适量的消防器材。清罐作业人员严禁穿着化纤服装,不得使用化纤绳索及化纤抹布等。清洗人员必须穿着耐碱耐酸服及鞋;
2、u001f罐体清洗出的废物残渣等应及时运出罐区,作为垃圾掩埋或在监控条件下烧毁;清洗罐体排出的污水不可随意排进下水管道。
3、彻底清除罐体的可燃物。必须预先将罐内污垢清理干净,对罐内其他附件部位的污垢也要清理干净;对于罐壁和底板处的锈皮要清除,以防止积存此处的可燃物质在修焊作业时发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