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 遏制校园欺凌暴力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专题二: 遏制校园欺凌暴力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热点材料】
★近日,一位自称是北京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家长在网络发帖称,自己的孩子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她听完孩子的哭诉后,随即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处理,并表示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
★2016年11月11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意见》强调,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 当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发。201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积极参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有关情况。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1114人,起诉2337人。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强调,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2016年11月30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该办法指出,将重点督查和治理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等重点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情况。【理论与实际】
1.什么是校园欺凌?它的危害有哪些?
(1)校园欺凌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对他人实施的肢体、言语或精神上的伤害和攻击。校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2)侵害了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权;侵害了被害人的人格尊严权;破坏了校园和谐、社会秩序;容易使欺凌者成为“问题少年”和“不良少年”;容易使欺凌者走向违法犯罪道路,最终危害社会。
2.造成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①受欺凌者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内心自卑或性格不合群;②欺凌者受家庭、社会、网络等不良文化及环境的影响,缺少成就感、同情心;③家庭教育中的专制、放任等现象;④学校教育中的成绩最重要,其他无所谓的唯分思想;⑤社会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等等。
4.教育部等九部门集中力量向校园欺凌和暴力说“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必要性: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伤害;现实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等等。
重要性: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等等。
2.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1114人,起诉2337人。这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要尊法、学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凡是法律禁止的,我们坚决不做;违法必受惩罚;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
3.避免校园欺凌和暴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与人为善?
4.如果遭遇校园欺凌和暴力,我们应该怎样维权?(变式设问:如何斩断校园欺凌肆虐的魔爪?请你为创建平安校园出谋划策。)
(1)当自己的生命健康受到他人的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寻求法律保护。(2)当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如通过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6为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示例:远离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同学相处是缘分,礼让三分解矛盾;小事不计较,大事共商讨,友爱互助团结好;出言吐语勿忘有容乃大,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师生之间献真心,校园和谐日渐深。
5.为避免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未成年人分别应该怎 样做?
国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大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等等。
社会:相关部门严格审查、监管图书、音像、网络中的“三俗”文化和暴力文化,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等等。
学校: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暴力”的系列活动;积极对问题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跟踪辅导、帮教活动;等等。家庭:家长要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职责;掌握科学的家教理念,多与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自觉发挥榜样的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
未成年人: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做到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与人发生矛盾时,懂得控制情绪,宽容他人;遇到欺凌和暴力时,及时请老师、家长等帮助解决,必要时,依法维权;等等。6.请从心理、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谈谈如 何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心理方面:学会调控情绪,克制冲动,做情绪的主人;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
道德方面: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平等待人;学会宽容他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法律方面:树立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从小事做起,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预防违法犯罪;提高警惕,增强维权意识,学会用智慧和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选择题
1.2016年11月11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是因为未成年人()①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②生理、心理方面都不成熟 ③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④容易受到非法侵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北京中关村二小某学生被两名同班同学欺凌,被同学用厕所的垃圾筐扣到头上并嘲笑,此行为侵犯了该同学的()
A.荣誉权
B.名誉权
C.肖像权
D.姓名权
二、非选择题
4.如果你的同学受到了欺凌和暴力,请你为他出主意? 遇事不怯弱,以免让坏人为所欲为;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以牙还牙、伺机报复;及时求助老师、家长和学校;及时报警,向有关部门反映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见义智为、巧为,敢于和善于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等等
5.为了有效遏制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发生,学校准备开展一个“珍爱生命,远离欺凌和暴力”的主题活动,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黑板报;法制报告会;知识竞赛;倡议书等。
三、材料分析题
5.材料一:辱骂殴打、拍摄半裸照片、持刀威胁、捆绑烫伤、械斗伤人„„一系列校园欺凌事件令舆论哗然。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参与人群低龄化,女生和留守、流守儿童屡成“主角”,严重暴力倾向,借助互联网炫耀等新特点,亟待引起关注。
材料二: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性、频率和隐蔽性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针对10个省市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32.5%的人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由此可见,近年来校园欺凌发生的地域范围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频次密集。
(1)校园暴力行为侵害了受害者的哪些权利?
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
(1)请分析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①受欺凌者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内心自卑或性格不合群;②欺凌者受家庭、社会、网络等不良文化及环境的影响,缺少成就感、同情心;③家庭教育中的专制、放任等现象;④学校教育中的成绩最重要,其他无所谓的唯分思想;⑤社会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等等。
(2)为防范校园欺凌,青少年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②发现欺凌事件,及时揭发检举,敢于和善于同这些不良现象作斗争。
③增强纪律意识,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④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法制观念,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⑤平等待人,尊重和宽容他人,文明交往,建立良好融洽的同学关系。⑥合理宣泄消极情绪,控制好心理冲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⑦谨慎交友,善交益友,不交损友。(答出4点即可)
6.(2016东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东营市某中学同学在QQ群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几位同学的留言: 悠悠岁月:专项治理校园欺凌是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我们真心需要这样的保护。
心静如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遇到危险,走为上策。
北风萧瑟:我不担心被欺负,我人高马大,只有欺凌别人的份!咱班同学谁要被欺负了,来找我!
微风:咱们学校也经常发生类似事件,预防校园欺凌,人人有责,我们要行动起来,还校园一片安宁。
(1)材料说明同学遇到了什么暴力侵害? 校园暴力
(2)为什么“悠悠岁月”说我们真心需要这样的保护?
(3)进行校园欺凌专项整治对学生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4)作为学校的小主人,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第二篇:预防校园暴力,构建和谐校园
《 预防校园暴力,构建和谐校园》教学设计 陇县天成九年制学校 九(1)班 2016年9月5日
《校园不容暴力》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抑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进行斗争。【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能够勇敢地与校园暴力做斗争。
【知识目标】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教学难点】学会巧妙地处置校园暴力。【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模拟情境体验、感受。【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阅读课文,思考怎样正确处理校园暴力。
《校园不容暴力》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一、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思考:
1、什么是校园暴力?你遭遇过校园暴力吗? 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和课文介绍回答。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暴力是个全球性的
2、学生阅读“专家访谈”后回答。
3、讨论:校园暴力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并归纳:
校园暴力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板书)
4、校园施暴者的构成主要是些什么人?
学生: 曾经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爱歧视的学生;在家庭中缺乏温暖、关爱的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压制,无处发泄的学生„„
5、社会、学校、我们对校园暴力的态度?
校园暴力必须被制止。
想一想:
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
学生回答。
(一)对策一:从受害者的角度想:
◆不要忍着不吭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
◆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小讨论:
◆暴力容易发生的时间:上学或放学学生回家途中。
◆暴力容易发生的地点:偏僻地角落。
◆容易遭暴力袭击的对象:低年级学生,弱小的学生。
◆暴力发生后自助的方法:告诉老师、学校、家长或者公安机关;伤势严重的立即打120急救。
(二)对策二:从施暴者的角度想:
◆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
◆学校有政教处,有法制校长,社会有治安管理机构,有公安机关等。
◆法制社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以案说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杀人狂魔马加爵
原云南大学学牛马加爵,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四名同学残忍地杀害。经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马加爵案例对我们有什么警示?
学生回答:
①校园不容暴力,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②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园防暴系统已刻不容缓;
④青少年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远离校园暴力。
二、面对校园暴力怎么办?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校中小学生有30%有过被校内、校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却很少有人主动采取正确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材料说明了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社会学校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
(2)你认为应陔采取哪些正确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学生回答:
①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②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与其斗争;
③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④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第三篇: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让生命之花恒久绽放
学校安全管理与教育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按照“理念引领、科学规划、制度保障、特色带动、重点突破,全面实施”的思路,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目标。
一、理念引领: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生命第一,安全至上
中央政法委书记***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让人牵挂和揪心的是孩子的安全”。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前期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表示“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生命是人生最可宝贵的东西,安全高于一切。学校教育首先应该以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为前提,生命与安全教育,自救自护技能,对生命尊严的认识、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都应该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校的必修课,认真落实。
二、科学规划:人群规划---构建“学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安全防护网。对孩子的生命教育,社会的每个系统、每个环节、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意识。孩子背后的家庭、社会往往是决定学校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心理和行为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往往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问题。校园暴力事件表面看是学校安全问题,从深层次看是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一起来保障。为此,我们尝试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通过学校方面的教育来影响和带动家庭和社会,为学生们的平安成长构筑一个多维、立体、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网络。
方法规划---八个维度:制度保障、专家引领、学校推广、班级强化、骨干牵头、带动全体、辐射家庭、影响社会。
内容规划---八项内容:防震减灾、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心理健康、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疫情预防和自救急救。
以上八个维度的递进为经线,八大方面的内容为纬线,纵向到点,横向到面,形成教育网络,全方位、多角度推动生命教育。之所以确定这八个教育内容,是根据教育部在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发布的分析报告,在多种事故导致我国儿童各种各样的非正常死亡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踩踏事故占1.79%,自杀占5.36%,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这八个方面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好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
三、制度保障:每学期根据实际需要和当前形势修订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完备的安全应急机制。而不是制度挂在墙上一成不变成为摆设,要与时俱进,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
四、特色带动:以防震减灾、突发事件、心理健康、急救自救为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带动学校整个安全教育和管理。
五、重点突破:技能培训为重点,突出心理自助互助、自救急救、疏散逃生等方面的技 1
能培训。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搞演练,但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演练环节和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就地震来说吧,很多伤害不是地震直接造成的,而是逃生中的拥挤踩踏造成的。
六、全面实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覆盖校园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
第一方面:增加投入,牢固设施,构筑校园“防火墙”
完善的设施设备是校园安全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自2002年以来,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配齐了各种专业安保设施,不断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加强了校园内和周边环境的治安及交通管理,保障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1、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将校门口、操场、教学楼、办公楼、教室、食堂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并与上级教育局、辖区派出所联网,实现24小时监控。学校安保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视器或任何一台电脑对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即时监控,派出所可以对校门周边治安及交通情况进行监控,保证了校园无死角,监管无漏洞。
2、设置了安全管理专用室。与辖区派出所联动在校门口设立了警务室,安装了警报器、报警电话,起到了联防和威慑的作用。学校内配备了应急物资室,常备防火、防汛、抢险、避震等设施设备,以及警棍、警棒、木棍、绳子等防暴设施,并派专人管理和维护,确保在应急情况下,拿得出、用得上。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卫生室分别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急救自救的培训,也成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主要基地。
我们学校对学生的防震减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急救自救培训开展的都比较早,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些专用室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学校被评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
3、配备了应急避险的硬件、软件。
疏散示意图:在所有的教室、办公室、专用室及走廊、大厅悬挂疏散示意图,尤其是班级要详细标明每排、每个学生逃生的路线以及顺序。强化了不同楼层的时间段,否则全校师生一起逃生必然造成混乱,既耽误时间也不安全,这一点非常重要。日常出操集会、疏散演练时,严格按照示意图疏散,确保师生对疏散路线熟悉。
第二方面:全面实施,重点培养,增强防护能力
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郝记川表示,“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在我国地震和自然灾害是我们生活中无法逃避的一个自然现象,我们无法避免地震的发生,我们只能学会与地震相处。” 西方也有这么一个理论:人一生最少要遭受三次犯罪侵害,四次自然灾害,这叫七灾八难。那么面对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极可能遇到的、不可抗拒的灾难和侵害,我们还能认为生命安全教育可有可无的吗?
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通过不懈的坚持把安全教育形成为常规,固化为制度,强化为习惯。所以说要保证“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不能靠空喊,也不能靠某个人的力度,更不能指望那些突击应付、偶尔为之的作秀,而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坚持普及教育,加强督导检查,使中小学安全教育走向常规,走向规范。
(一)完善安全预案
1、突发事件预案。我校自2002年开始建立突发事件预案,并于2006年、2008年和2010年先后做过三次修改。预案以自然灾害、暴力犯罪、重大疫情等为设想条件,以体育课学生受伤、实验事故、打架斗殴、食物中毒等为假想条件,制定出多种条件下的应急预案。要求分工详细,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每次疏散演练都要严格按照预案进行,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师生熟知该如何避险、如何自救互救,同时各项应急工作能及时展开,把危险和损失控制到最低。
2、重大活动预案。凡家长会、艺术节、家长开放日、承办上级现场会、运动会等重大活动或外出活动,还有学生考试交换考场,必须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和活动方案。(这是学校容易忽视的环节。因为考试期间信号统一,时间一致,学生往往一起交换考场,很容易发生拥挤和踩踏,所以一定要科学安排,合理调度,才能保证考试顺利进行。)包括活动步骤,安全措施,遇恶劣天气、意外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人员的责任、分工,都要提前落实责任人,告知参与活动的教师、学生及有关人员,确保每一次活动不出安全意外,保证师生平安。
以我们上个周召开的家长会为例。我们设置了4道安全线来确保安全:(1)致家长一封信告知家长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2)发送短信再次确认家长是否参加。(3)进入校门必须持学校邀请函并通过保安检查。(4)家长入校后学校领导和保安要巡视校园和班级,再次确认没有可疑人员和可疑行为。
(二)建立人防队伍
1、安保分队:由2名兼职保安组成,实行24小时值班。保安一律穿保安服,配备警棍等专业器械,具备防暴、擒敌等专业技能。
2、应急分队:应急小分队是学校常设的校园安全急救机构,由学校安保领导担任队长,由青壮年男教师组成,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学校每年都要邀请特警进行培训和模拟演练,如紧急情况下的心理调控与反应、中远距离警棍制敌、防割手套和辣椒水的使用、近身格斗等技巧。防范对象包括暴风雪等灾害性天气、突发地震、暴力威胁、意外伤害、防汛抗洪等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
(三)强化责任意识
1、分级负责制:我们经常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安全教育更是如此。作为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校长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我们常说学校工作中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其实安全工作首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对安全工作入耳、入脑、入心,对学校安全付起全面责任,学校安全工作才会有保障。学校实行分级负责制,分管副校长和各部门主任对分管工作和本部门工作安全负责,各班级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安全负责,任课教师对课堂负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实现安全的无缝管理。
2、首遇负责制:对于在室内上课的老师和在外面上体育课的老师我们都有明确的要求。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在场人员不论领导还是教师,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是直接
责任人,首先应该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有责任立即组织学生紧急避险、自救互救,同时组织人员逐级上报和报警,协助救援,决不能临阵脱逃当起了“范跑跑”,置学生的安全于不顾。
3、责任追究制:对于因失责失职造成的不安全事故,必须逐级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要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对在预防、处置学校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有特殊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加强督导检查
1、严格年检、月检、周检、日检。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学校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了月检、周检、日检相结合,全员参与的安全检查制度。每学期2次安全月大检查,全面排查校园安全隐患,从校园秩序、校舍安全、消防设施,到水、电、气、警示牌等逐一检查。每周的例检将安全检查常规化,采取定期普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重点排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校舍的安全评估、抗震抗灾检查、隐患排查和食品卫生监督。所有检查结果一律登记备案,由责任人签字负责,总结后逐级上报,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2、严格晨检、午检和堂检。“晨检、午检”即每天早晨、中午到校后,班主任要到班检查学生到校情况,发现缺勤学生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联系,落实情况,同时要将到校学生数、缺勤原因或其他方面特殊情况上报德育处。学校严格午休制度:除非有家长在家并能保证午睡质量,否则一律要求学生在学校午睡,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杜绝个别学生中午出去发生意外。“堂检”即任课教师上课时首先要巡视教室,及时发现学生有无缺勤、旷课或生病等特殊情况,一旦发现情况必须及时处理和上报。要求班主任做到“五到位”(早、中、晚、两操),及时了解学生到位情况、身体状况。要求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刚柔结合,既要维护学校纪律,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春风化雨般去关爱学生,严禁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和心罚。师生出现矛盾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化解,防止矛盾激化,产生意外。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封闭管理,任何学生不得随便出校。特殊情况必须持班主任开具的请假条,并告知家长后,门卫才可放行。
3、开展定期排查行动。学校对学生乘车、步行上下学的情况分别统计和登记,包括家庭住址、路线、车次等情况。经常性地开展交通安全和乘车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学生会每天分路线检查学生上下学交通情况。对问题学生建立档案,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和感化,实行教师与问题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防止学生进一步陷入深渊,给学校、社会、家庭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对身体、精神方面的特殊学生,有特殊经历的学生,单亲、贫困、残疾家庭的学生,父母有反社会倾向的学生等,在保证学生隐私和自尊的前提下,灵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排查建档,要求教师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特殊关爱,防范意外发生。
(五)强化疏散演练
只有通过长期的实战演练才能让学生熟悉逃生路线、逃生技巧,提高应急、自救、互救技能,提高面临突发事件时的心理素质。
我校自2002年开始一直坚持每学期至少2次疏散演练。2008年后,学校进一步完善了疏散演练方案,在疏散演练中强化三个细节,进行了两项创新。
三个细节:部署阶段—人人知晓方案,明确每名师生的位置、责任和具体分工;落实阶段---安排督导小组成员检查各小组人员到位及履行职责情况;总结阶段---对演练的每个环节、每个部位、每名师生的表现进行总结、点评,纠偏促优,使下次演练更加完善。第三方面:巧搭平台,丰富文化,创设和谐氛围
(一)拓宽两条途径—主题班会和大班会。每学期开学第一课和放假前最后一节课,是全校范围的大班会,安全问题是重点内容。每周一下午的班会课上,各班主任按照学校统一进度,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
(二)丰富二个阵地—童心广播站、国旗下讲话。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也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少先队在每学期初就把安全教育的内容列入教育计划,安排到各班级,通过学生的演讲,现身说法,达到普及提高的目的。
(三)固定四个栏目—宣传栏、班级广角、手抄报、读书角。学校宣传栏定期展出生命安全知识挂图和常识;各班级的黑板报也固定设置安全角,班级广角除了张贴本班级的疏散示意图,还定期张贴学生安全征文,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校团委定期举办生命安全手抄报展,对于科学、实用、美观的优秀作品张贴展览,调动了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在班级建设中,学校统一为各班级设立图书角,让学生把防震减灾、自救、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书籍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换阅读。
(四)开展五项活动 活化安全教育形式
本着“每月有活动,每学期有行动,每年更生动”的原则,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即每年举行一次生命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普查全校师生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组织一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面向社会宣传生命安全知识;每学期举行两次大型讲座活动,对学生进行防震、交通、消防、饮食、溺水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每学期组织两次紧急疏散演练活动,积累实践经验;每月召开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学生自护意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安全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自护能力。
第四方面:八方联动,携手共建,同筑无缝网络
(一)做好宣传,争取理解
沟通产生理解,交流孕育信任。学校教育不可能孤立于家庭、社会之外,只有加强宣传和沟通,赢得社会理解和信任,安全教育才能形成合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才有根基。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教育主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对外展示沟通,对内引导提升”为宗旨,积极主动做好宣传工作,以赢得更多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打造平安和谐校园提供良好的外部
条件。
(二)家校合作,携手育爱
1、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聘部分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两次工作会议,参与并监督学校管理和重大决策,协调学校和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为学校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共同促进学生平安健康成长。
3、设立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全面开放学校教育、教学、课堂、校园文化、体育大课间、阳光体育等。家长可以选择学科听课,还可以参观各专用教室、活动场所。开放日当天学校还就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安全、收费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答疑解惑,引导家长关注和参与教育教学。
4、开通信息平台。学校提供了家校联系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将学生情况发送到家长手机。据我们的统计,我们的老师每月平均发送信息2000多条,班主任更多达4000多条。密切的信息交流,便于家长和老师及时把握学生各方面情况,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篇:遏制校园暴力
遏制校园暴力,需要全社会努力
5月12日,打开网页,“陕西袭童案”的消息映入眼帘,这是50天内第5个大规模校园暴力事件。一连串的校园惨案,让人触目惊心。
此前媒体已经尽可能减少了对此类事件的报道,因为有人担心,媒体的过度宣传会造成负面影响,让犯罪分子纷纷效仿,“传染”校园暴力犯罪。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媒体报道对潜在的罪犯来说,既有示范作用,同时也有警示和谴责的功效。无辜受害者的痛苦,有可能唤醒其中的良知尚存者。反之,不公开报道,拒绝向社会预警,到很可能将公众置于高危境地而一无所知,等于是帮助罪犯行凶。甚至可以说,如果媒体不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去探索事件背后的复杂背景,深度挖掘犯罪者生活的社会环境,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就可以认为,这样的所作所为是违反媒体伦理的。如果媒体只是浮光掠影地记录社会现象,甚至只是粉饰太平,那么它不仅是抛弃了行业本分,更是抛弃了社会责任。
应该承担起责任的不仅有媒体,还有其他社会机构。我们了解这些惨案制造者的情况后,可以发现他们多为青壮年男性,无业且生活在社会底层。作为弱势群体的他们,对生活状态不满足,面对社会不公和言路堵塞的现状,他们从绝望走向绝望和疯狂,采取了极端行动。惨案发生后,有人提出,要打得犯罪分子害怕而不敢下手。这一观点值得商榷,陕西袭童案的凶手作案后就自杀了,他连命都不要,你能让他感到害怕?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对于一心求死的犯罪嫌疑人,“当场击毙”一类的说法,不但起不到多大震慑作用,反而有挑衅的作用。再者,大部分屠童凶手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恐怕不会在作案前理性地分析作案代价吧?高压手段只能治标,甚至连标都治不了。对犯罪分子当然要坚决打击,但一味狠打,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有在社会机制上作调整,才能治本。冷静思考后可以发现社会不公、言路堵塞、社会保障存在缺陷以及暴力文化盛行都是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据《经济参考报》,我国分配差距逼近红线,基尼系数是世界银行测算的0.47;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最高在2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社会分配不公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在此背景下,社会矛盾增多、激化,也是在所难免的。政府面对此状况,努力抓维稳工作,对可能发生问题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使其能够解决在萌芽状态。然而,某些政府部门用公权力强制维持表面的稳定,在弱势群体的利益被侵占和剥夺时,堵塞他们的诉求渠道,无视在压制下累积的不满情绪。这就导致各地陷入“越维越不稳”的恶性循环:越是要强调社会稳定、强化维稳工作,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就越是不能容忍民众的利益表达;民众越是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社会中的利益格局就越是倾斜,尤其是底层群体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利益格局越是倾斜,利益矛盾和冲突也就越尖锐,不满情绪也就越强烈;由于正当的利益要求受到压制,一些群体或个人就只能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表达和发泄不满,于是导致社会矛盾越加激烈;而社会矛盾越是激烈,政府就越是要强化维稳工作。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中,某些走到绝望境地的人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当一个人否定自己生命意义时,怎会对他人的生命有所敬畏?
社会保障和缺陷也是惨案诱因之一。我国社保存在覆盖低、不公平的问题,并且改革进程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进程。我国官方公布的重症精神病人的数量为1600万,但这个数字还是1992年调查得出的,后来就没有全国性的数据了。除了那些原为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后来患精神病的人之外,其他的精神病人治病、生活、看护的费用几乎完全落在他的家人身上。家里有一个精神病人,其父母、配偶、成年子女几乎无不倾家荡产很快陷入赤贫。生计难以为继的家人往往被迫终止精神病人的治疗,放松对于精神病人的看护。精神病人缺乏监护除了危及自身和家人安全,也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安全。因此,国家应当完全承担起成年精神病人治病、生活和看护的费用。但由于社保存在的缺陷,政府连治疗的责任也没有承担起来,让大部分精神病人处于缺少监护的状态中,给全社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目前暴力文化无孔不入。翻开书本,观看电影、电视,里面有诸多关于暴力革命的描写,弘扬暴力美学的场景比比皆是。把暴力变成形式,把暴力变成获取成功或者报仇雪恨的必然工具,其结果是什么呢? 人们逐渐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除却暴力,没有什么能让社会体会深刻。于是有些人就开始铤而走险,开始通过暴力手段展开对社会的报复。可是那些屠童凶手为什么要把孩子当作残害对象呢?这可能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返祖”现象。因为现代人类社会是不允许存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如果放任恃强凌弱,人类社会将无法继续生存。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社会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许多强势群体的行为都带上了公权力的色彩。这种社会的二极分化让人们从抵抗到承认,也就是社会个体在屈从于强势欺压的同时,寻找相对弱势。抵抗能力较弱的孩子进入了凶手的视野也就不奇怪了。
目前的校园防范措施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但在源头上还有大量预防工作要做。媒体要尽到职业责任,如实报道事实并挖掘背后根源;政府要承担起责任,改变社会分配两极化格局,疏通民意反映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上清理暴力文化,形成慎用暴力,以暴力为耻的风尚。社会只有在这些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真正遏制校园暴力。否则,即使你防得再紧,打得再严,恐怖的戾气都会继续蔓延,谁也不知道它会不会在其他地方爆发出来,以相同或不同的形式再次冲击我们的心理底线。
第五篇: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八年级(14)班 涂小青
一、活动主题:
我将本次活动确定为“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背景及目的:
背景:上半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主要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参与的校园暴力事件33起,占总数69%,初中成校园暴力事件高发阶段。我校近期也出现了几起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
目的: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使同学们明礼守法,更好地认识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如何预防和抵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做合理有效的斗争,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微杜渐。
三、校园暴力的几种表现
(一)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大同学,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这伙中学生与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斗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难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
(1)放学时。中午或傍晚放学,特别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
(2)考试结束时。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是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
(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串联的,其中有因过去的“仇恨”而算账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
(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不少学生喜欢到校外去打桌球、玩电子游戏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
(5)节假日。由于休息时间,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
(二)强索钱财。
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财,以暴力相威胁,逼迫低年龄学生交出零用钱或学习用品等,并不准他们告诉学校和家长。此类事件不仅摧残了被袭击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造成许多家长人心惶惶,对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担惊受怕。
(三)毁坏物品。
有的中学生由于心中的不满、怨恨等情绪作用,通过毁坏物品来表现和发泄。在一些中学生里可以看到被学生破坏的课桌椅、墙壁、门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学生发泄情绪实施攻击的结果。这类攻击行为的目标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争风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恋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而早恋给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往往会因为女生而产生嫉妒、排挤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为缺乏沟通和引导而酿成打架甚至凶杀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碍。
青少年攻击行为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所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具有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的意识障碍、幻觉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碍、情绪情感激烈等。在这种异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引起攻击性行为,给他人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极端严重的可以致人死亡。比如常见的少年多动综合症,表现为多动、多话、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较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并会干扰社会秩序。有多动综合症的少年行为,常有攻击性,一次性精神症状有突然发怒、行为冲动的表现,二次性精神症状有明显的暴力攻击行为,在生活中显得喜与人吵架和打架。又如,少年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意志和行为的障碍,造成行为混乱,在兴奋之下会伤人或物。再如,少年躁狂症者有的经常惹是生非,发生打闹等冲动行为,造成对他人的攻击。鉴于这些攻击行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碍,而是在精神障碍的情形下发生的,所以应提醒人们给予特殊的注意。
四、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暴力病态在向校园延伸的结果。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给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如果青少年一旦形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将是非常危险的隐患。这种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造成的校园“恶瘤”,如果不在校园内得到应有的遏制,那么以后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一)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们大多受到极度贫困、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可见,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老师对学生施行暴力或“冷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土壤。
老师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体罚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严重的。老师施暴在前,学生想要对抗在后,这也是“榜样的力量”吧!
现在老师对学生体罚的事件,虽还是时有发生,但已大大减少,这正是教师观念进步的体现。而校园“冷暴力”却常常被忽略。校园“冷暴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及在语言上进行讽刺等行为。这些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举动,但其杀伤力更大。老师如果对向个性较强的孩子采取“冷暴力”的话,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自闭的后果,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五、活动过程:
(一)认识校园欺凌
1、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理解不准,所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首先让学生明确何为校园欺凌。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围绕“什么是欺凌?为什么要反欺凌?”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分享:所谓欺凌,简单来说就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多欺少。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要严厉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2、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质,进而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提出问题“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
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多媒体出示2015年上半年校园暴力事件,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产生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学生会根据平时的生活实际,总结出一些原因。
1月9日,广西宾阳县初中女生打群架,目击者称现场惨烈。
2月28日,云南富宁县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凌辱拍照上传空间。
4月9日,山东邹城初二女生宿舍内被殴打被逼下跪。
4月17日,北京105中学一女生遭轮番扇耳光。
4月17日,广东汕头多名青少年围殴一名身着校服男生。
4月19日,湖北红安00后为争女朋友斗殴,操板砖砸人手段凶残。
4月30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学生及社会青年追打,捅伤。
5月12日,福建晋江学生校外打架一死两伤。
5月19日,辽宁沈阳宁官实验学校篮球暴力事件。
6月16日,山东济南一中学多名学生暴力殴打同校学生。
6月21日,湖南怀化一女生在校园遭8名学姐群殴致耳膜穿孔。
6月26日,河南信阳数百中学生赤膊群殴。
(二)抵制校园欺凌
此环节设置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1、同学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2、矛盾一时难以解开,如何有效扼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3、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如何应对?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从学生间出现矛盾时、校园欺凌发生前、校园欺凌发生中三个不同阶段提出的,能够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处理矛盾,并尽可能的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伤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避免校园欺凌的做法:
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理睬;找老师;懂自救。
从施暴者的角度想:想后果;勿冲动;换位思考。
(三)校园欺凌案列分析
某中学一女生食堂打饭时,和另一名女生发生口角,没想到,竟遭到多名女生毒打,其中一位打人后,还做出胜利的手势。根据以上案例,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正确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引案例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并引导学生回答:
1、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与其斗争;
3、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4、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四)总结
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伤害性,让学生明白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造成恶果,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理解,发生矛盾时及时找老师解决,让学生懂得从自身做起,拒绝暴力。
总结语:校园暴力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我们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拒绝校园暴力”。这节课后,希望同学们进一步向家长、老师请教自我保护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尽量不看有暴力画面的影视剧,不读有暴力情节的书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不做有暴力倾向的人,让我们拒绝暴力,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