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体和新闻特写(共5篇)

时间:2019-05-14 17:1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尔街日报体和新闻特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尔街日报体和新闻特写》。

第一篇:华尔街日报体和新闻特写

故事化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华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

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人文关怀

“华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贴近性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从读者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最佳的新闻角度。贴近性越高,读者对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透过普通人这个点来深化有主题的面,一方面赋予了人情味,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读者产

生共鸣。

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

“华尔街日报体”个性化的开头可以为记者节省大量笔墨,同时受众可以在轻松的阅读状态

中获得丰富的信息。

人文学院足球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嗖”的一声,球快速坠入球门远角。曾经的人文学院足球队队长佟尼昊打进了回校后的第一粒进球,他和往常一样和队友们进行着山呼海啸般得庆祝。球场上一招一式仿佛就像是在昨天一般,他也和往常一样如同精灵一般在场上穿梭,潇洒的过人、灵活的步伐、迅捷的速度,给整只球队带回了曾经的回忆。

这是一场队内欢迎赛和告别赛,参赛的双方均为人文足球队的队员,只不过参加比赛的双方分别是毕业生代表队和在校生代表队,曾经毕业的学长们在此次端午节之时又回到了母校,来看望曾经一起战斗的兄弟,而在校生作为当今的球队主力人员也对于学长们的归来感到异常的兴奋,仿佛球队就像一个大家庭,在今天团聚了。

“英雄归来”——学长们

在每一年的端午节,人文足球队有个传统的友谊赛——新老生交流赛。今年的端午一样迎来了阔别已久的学长们,06届的任宾、07届的志辉、10届的佟尼昊和白向田等学长们在毕业多年后又一次回到了河北经贸大学人文足球队。学长们的归来,仿佛英雄般得降临,使得现在的球员感到很高兴,因为大家一直都在网络上保持着联系,有些新的队员没有见过他们,只是听到过关于他们曾近的趣闻,今天的见面使得双方都感到异常的开心。

在经过短暂的休息后,比赛开始了。学长们一到球场上便变得生龙活虎,穿着当年毕业时的签名球衣,一样的球场、一样的球衣、一样的氛围,仿佛就像是在昨天,唯一变得是身材均已经发福,球场上的姿态略显笨拙。而队员们面对的学长们得变现,则当仁不让,敢拼敢打,即使是友谊赛青春也要打出自己的风格,青春的的气息环绕球场。不一会儿的功夫,曾经叱咤赛场的学长们,终于还是被体力所打败了,面对活力四射的学弟们,在球场上不停的被抢断、封堵、过掉,即使是曾经球场上的一霸,此时也只能乖乖缴械了。最终,现役队员以6比5的比分险胜,获得了此次“端午友谊赛”的胜利。诙谐幽默的氛围

赛后,曾经的足球队队长佟尼昊表示:“毕业已经一年时间了,非常怀念在学校里的兄弟们,今天看到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自己感到很欣慰。”队友们听到后,笑着齐声说道:“昊哥,你该减肥啦!”随即,球队又陷入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作为球队老大哥的志辉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大学四年人文足球队陪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现在也已经工作了,平时踢球的时间不多,但是一有时间我就会回到学校和小学弟们一起踢球,来一起追寻我们的大学生活。毕竟,无足球,不兄弟嘛!”说话,志辉的眼角泛起了微微泪光。此时不知那冒出来一句说道:“辉哥,我们的嫂子哪去了?”“哪有?还等着你们给我介绍对象呢!”辉哥笑着说到。球队的氛围又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一壶酌酒把言欢

“七月份的尾巴你是狮子座,八月份的前奏你是狮子座,相遇的时候如果是个意外,离别的时候意外的看不开。。。”队员们在把酒言欢后,一起唱起了这首《狮子座》的队歌,每个人互相搭着肩膀,无论是朝天吼着还是低头吟唱,此时此刻你我之间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是永远的一家人。最后,还是互相告了别,佟尼昊说明年还会回来,志辉也说明天一定有我。。。就像人文足球队的“”说的那样“输赢看淡,兄弟情真意切。”

新闻特写:韩国留学生与人文学院广电班合作参摄微电影 一台架好的摄像机,一位肩扛摄像机的学生,一边是来自韩国的女留学,一边是来自人文学院的男学生,俩人之间正在进行着剧本的演练。

“你好,你就是香仁吧?”男生绅士的说道,“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认识你很高兴。”来自韩国的香仁礼貌的说道。

这就是昨天韩国留学生与人文学院广电班合作拍摄微电影的现场。

下午五点中,盛夏的阳光依然格外明亮,阳光照耀下的孔子像金光闪闪。孔子像下的一行四人在讨论着剧本台词和分脚本镜头,商量着如何进行拍摄。炎炎烈日也难挡同学们对于微电影创作的热情,这是人文学院广电班第一次和外国友人合作拍摄微电影,来自韩国的香仁为此次微电影的女主角,男主则为人文学院的薛聪,俩位摄像分别是人文学院的石浩男、郝佩希。

初次合作拍摄的韩国留学生香仁,在首次参演微电影时显得有些拘谨,但是她的汉语还是挺好,与其他三位同学交流起来比较顺畅。台词中有一些较为难的古诗,因此台词的记忆使得香仁感到很难。但是,此时三位同学耐心的一字一句的教香仁怎么去读,怎么去念。在这过程中,可能是三位男同学对于拼音有些遗忘了,在标写拼音时出现了错误,因此还出了一些笑话。但是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逐渐的相互熟识,彼此之间的合作顺畅,加快了拍摄的速度。

这部微电影的名字叫做《出糗百事通》,主要讲述的是一名韩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在拍摄的过程中,人文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的王黎燕老师,一直在一旁进行指导,例如:对于镜头的拍摄、台词的更正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三位同学也在与香仁的交流过程中成为了好朋友,顺利完成了孔子像旁边、公园、图书馆三个地点的拍摄,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和谐的氛围下只用三个小时便顺利完成了整个微电影的拍摄工作。

结束拍摄后,四个人一起吃了顿杀青宴。在吃饭的过程中,香仁高兴的说道:“认识你们很高兴,谢谢你们带我来吃这么好吃的鸡公煲,以后有机会我一定把这么美味的食物带到韩国,开一间分店。”“要算我们股份哦!原来汉语在美味面前会变得如此流利。”来自广电班的薛聪笑着说道,其他三个人听到后,也都开心的笑了起来。饭后,香仁与三位同学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虽然只是一次简单的微电影合作,三人却在与韩国友人香仁的交流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第二篇:浅析“华尔街日报体”的写作技巧

浅析“华尔街日报体”的写作技巧

【内容摘要】“华尔街日报体”是一种具有明显行文风格的新闻写作文体,通常为深度报道所用。它的基本内涵是将重大、抽象、复杂、难懂的题材放到具体的、现实的、日常的、易于理解的环境中来考察。它的结构分为开头、过渡、主体、结尾四个部分。具有引人注目的故事化开头、体现人生冷暖的人文关怀、紧密相连的贴近性等写作技巧。

【关键词】华尔街日报体故事性开头借鉴

“华尔街日报体”又称焦点展开结构,是《华尔街日报》头版上常见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这种结构模式尤其适用于非事件性新闻或宏观报道,善于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合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国内新闻界尤其是一些党报在做宏观面上的报到时,往往“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没有故事没有情节,读起来很枯燥很乏味。华尔街日报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这种写法是记者能大大将机构、统计数字和泛泛不着边际的问题减少,使读者能够欣赏和接受”1。

一、“华尔街日报体”的基本内涵

华尔街日报是一份以财经报道为主的有特色、有权威性的报纸。其特色之一,是不以报道的新闻性和时效性取胜(因为在这方面纸媒体先天不具优势),而以深度报道和背景分析见长。正因此,新闻类的短消息,在华尔街日报刊发的并不多,每天占据版面绝大部分的,是各种各样的特稿。该报创办于1889年,刚开始,办的一般,并不出色,记者写稿大都各行其是,良莠不齐。

1990年,新老板克劳伦斯·巴荣出资入主报社后,大抓写稿质量,对记者

提出了写好文章的7条写作要点。此后,报纸质量大有改观。巴荣的7条要点是:勇敢无畏;观点无我;句法简单;清楚易懂;抓住正确的要点;说一个故事;开头重于一切(1)。此后,《华报》记者行文大都向此方向发展,所以业界往往将《华报》这种文体称为“华尔街日报体”。

由此可见,“华尔街日报体”的基本内涵就是将枯燥的经济新闻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又不失大报风范,自成特色。“华尔街日报体”大都不强调时效性,一般需要采写数周甚至数月时间,所以,其写作风格也比较特别,几乎都跳出了“倒金字塔”结构,一律采用故事性的叙述方法。

“华尔街日报体”的结构非常鲜明。首先,开头要设置一个能引起阅读兴趣的焦点。华尔街日报体的开头要设置一个焦点,这个焦点通常是要描写一个情节,人物,场景,趣闻逸事或是一个悬念。焦点通常起着见微知著的作用,它是宏观报道对象的一个缩影,它蕴涵或体现着整篇新闻的报道主题。焦点应该确保能够引起读者的普遍兴趣。设置焦点的意图是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变得具象化,从而提高文章的可读性。然后以此引出所要报道的主题新闻,进而一步1 密苏里新闻写作组:《新闻写作教程》,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第260页。

步展开和深化对新闻主题事实的报道。这样一来,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就会因人物、情节等因素的介入而变得富有人情味和故事性,自然而然的引起读者的兴趣,提高了传播效果。这个道理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说明:一千万人死亡只是个数据,一个人的死亡却是个悲惨故事(2)。但是对于故事或事件的选择,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与主题密切相关;二是故事性强,能让读者一看就被故事或事件紧紧抓住,欲罢不能,非看下去不可。

其次是过渡部分。由描写性情节转到报道的主题。一般要在第六段之前就开始,不能拖得太久。这一段被称为核心段。其主要任务是把开头的焦点部分与主体报道部分有机连接起来,对主题做出清晰的陈述。这一部分好比是一个螺母,其主要作用是自然过渡。趣闻逸事虽然好看,但毕竟不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如何引出下面的主题新闻事实更为关键。螺母段不应占据太大的篇幅,但需要巧妙构思和表述,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导到下面的报道中(3)。

然后,主体部分展开焦点,报道主题新闻事实部分。“螺母”段之后要在这 个部分对主题新闻事实进行深入报道。从篇幅上讲,这部分是一个大肚子,所占的篇幅甚至会达到整篇文章的85%左右,需要多着笔墨。主体部分仍然需要注意文章的可读性,要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注意新闻写作故事化手法的运用和细节的重点结合。如果有一些数据或者宏观面上的信息,也应该将这些东西揉进报道中去,而不能全是枯燥的内容。这样一来,抽象的内容全被分散。并被不断地冲击,还未等读者不耐烦,更有意思的材料就补充上来了。情节、细节引语等技术的运用造成了起伏与波澜,让读者始终饶有兴致的了解新闻的全貌和过程。此部分大都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以重要性依次排列,层层展开,吸引读者。

最后是结尾。“华尔街日报体”要求文章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结尾,通常 要再现开头提到的某个或某些新闻要素,如开头中提到的场景、人物的引语或行为,与开头的故事或事件呼应,介绍他们未来的命运,即将采取的行动等。或者描写一下开头提到的某件事情的发展情况。如不呼应,也可以总结性的趣闻结束报道。

“华体”的传统写法用一个简单的模式来表述就是:小故事(导语)——过渡——新闻主体——再提小故事(结尾)。这种写法业界人士关注得比较多,以至于很多人就把它当作“华体”写法的全部。这种写法较为典型,很早就被西方其他一些报纸也采用了。导语中的故事,其实就是所要写的新闻中的一个小人物的事情。有人把这种模式称为新的“新闻八股”,其实并不为过,当时美国有很多新闻稿就是这样的套路。

二、“华尔街日报体”的写作技巧

(一)引人注目的故事化开头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华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南方周末》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周报,保持着居高不下的发行量,除了舆论监督内容具有品牌性外,其写作技巧的独特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南方周末》的很多文章都有“华尔街日报体”的风格和特点。如《左颖:不想接都得

接的接班人》中,开头这样写道:“和父亲左宗申从摩托车修理铺里发家,十年如一日的“左师傅”形象不同,留过洋的左颖个性张扬,喜欢在微博上晒自己的性感照。她不愿接班,曾从家族企业“出逃”,她更乐意和美国丈夫一起满世界到处玩,顺便做些股票投资。2011年11月16日,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左宗申时不时走到左颖办公室门口,大声问她在做什么,语气里有刻意营造的威严,左颖则在父亲走开之后吐吐舌头。左颖讲父亲的行为称为检查,双方都习以为常,宗申集团三层的总部大楼里时常回荡着父女大嗓门的对话”(4)。

文章写的是不想在家族企业宗申集团接班的左颖和父亲左宗申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开头采用父女俩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将文章主题表现的活灵活现。

从上文实例可看出,“华体”用人们最能迅速接受且兴趣不减的故事作由头和引子,在轻松愉快或动人心魄或诙谐幽默中,不知不觉地让读者接受新闻事实,效果往往比生硬的说教和强拉硬推乱塞要好。从心理学来讲,读者接触新闻媒体,一般情况下是无意注意—并非带着某种专门的目的特意去寻找某个新闻,而是浏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消息的开头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便会停下目光,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5)。“华体”的开头吸引读者,能让读者“一见钟情”。伴随着文章的深入,故事也在继续,吸引读者的同时,也协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体现人生冷暖的人文关怀

“华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与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例如:

克劳斯最近失业了,这导致他一家三口面临着严重的生活压力„„(小故事体现人文关怀)。

导致克劳斯失业的原因是:美国经济持续萎靡„„(过渡)

美国经济最近几个月以来由于„„(大新闻,这是中间的主要讲的新闻事件)。

克劳斯能否度过他的难关,在下个季度找到工作,一方面要看上帝给他的机会,一方面也要看美国政府如何应对„„(最后又以小故事留悬念结尾)。

《南方周末》经常借鉴“华尔街日报体”的写法,新闻故事中的大部分主角是普通人。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主题,写他们的感受和变化。充满人文关怀的报道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建立对报纸的品牌忠诚度。

(三)紧密相连的贴近性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从读者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最佳的新闻角度。贴近性越高,读者对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

举一个《华尔街日报》的具体案例——《辽宁大中型企业探索劳动力竞 争新体制》。

开头——“作为本溪钢铁公司保卫科的管理人员,唐明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 会被从铁交椅上撤下来,分配到勤杂部门当浴池厕所清洁工。

曾在电力机车班当了十几年工长的唐明福,4年前脱离一线岗位进入机关科室工作。能够坐上办公室管理人员的舒适椅子,唐明福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因为以往在中国的国营企业,只要不犯错误,就不会调到车间去当工人。”

过渡——“可是去年12月,随着本钢劳动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仅在第一 线试点单位的运输部,就有77名多余的管理人员同唐明福一样,被调到一线生产岗位当了工人。”

主体——“辽宁省劳动局长告诉记者说,本钢实行的这种改革,旨在破除国 营企业内部长期存在的身份界限,它使企业上万名干部工人一律以‘企业员工’的平等身份同企业直接签订互为制约条件的劳动合同,同时也掀开了中国大企业管理人员正式告别‘铁交椅’和‘铁饭碗’的历史。”

此后,记者用5个自然段近500字此次改革的远因、近因以及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了与以往改革在范围、性质、深度上的区别。最后,将主题由本钢扩展到辽宁三分之一国营大中型企业后,记者以辽宁省长的话作总结,说明此次改革的意义。文章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透过普通人这个点来深化有主题的面,一方面赋予了人情味,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四)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

“华尔街日报体”个性化的开头可以为记者节省大量笔墨,同时受众可以在轻松的阅读状态中获得丰富的信息(6)。

三、对“华尔街日报体”的借鉴

乍一看,华尔街日报体的写作风格似乎非常死板,千篇一律。却为什么在这么多年实践中一直保留着这样一种“死板”的格式不做改变呢?显然是有其道理的。首先,“华尔街日报体”的这些写作特点决定了其受众关注力的居高不下,这种特殊的写作方法方便了普通人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新闻,让晦涩、专业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扩大了接受主体的范围。其次,人们已习惯于这种生动活泼的文风,阅读起来简单又明了。因此,我国很多报刊已渐渐模仿和借鉴这种手法,有学者直接将其称作“小故事,大主题”。但是我们认为这样模式化的总结,不但把“华体”的写作特色简单化了,而且容易造成很多弊端。比如一些记者按照这个新“八股”来模仿,很容易发生如下现象:

“很多报道过分倚重导语小故事的写作,使得小故事喧宾夺主,而新闻主体反而平平淡淡”;

“对于导语故事的过分要求,会使得记者或撰稿人在采写新闻事件的时候,过分注重于旁枝末节的追逐,而忽略了主题事件的挖掘”;

“为了寻找到具有阅读冲击力的小故事,个别人采取了杜撰和虚构的方式,将自己的意图糅杂进编造的故事,以期带活读者的认可”。

实际上我们认为“华体”的写法,贯穿着一种精神,即用具体的描写代替宏大叙事,用细节的真实刻画整体性的实质,即“一千个人的死亡只是一个统计数字,而一个人怎样死却可以写成一个悲剧”这样一种精神。但在表现上,有很多种类,不拘一格。需要强调的是,其实所谓的“故事”,讲得更准确些,就是能够吸引人注意力的有趣味性的事情,这些事情既包括一些真正的“故事”,即明确交待了非真实的、有情节的,为吸引人而编撰的事情,也包括一些真实的事实。

总的来说,“华尔街日报体”这种新闻写作文体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市场 的,与我们现在的某些报社所提倡的“三贴近”报道原则是切合一致的,对丰富和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不无裨益。但其写作精髓和要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詹国枢《华尔街日报记者是怎样写稿的》-----新闻核心期刊《新闻与写作》2011年05期,第80页,(1).[2] 詹国枢《华尔街日报记者是怎样写稿的》-----新闻核心期刊《新闻与写作》2011年05期,第81页,(2).[3]刘冰《新闻报道与写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第139页,(3).[4]贺大卓《左颖:不想接都得接的接班人》,南方周末首页,经济版,2011年11月24 日,(4).[5] 刘明华、徐泓《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154页,(5).[6]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华尔街日报体”的传播特点和接受效果》 2007年08月21日,(6).

第三篇:华尔街日报体物业软文

品牌物业服务,极致生活礼遇

-------太陽世家A+A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服务

早餐过后的李奶奶,一如既往地拄着拐杖步履蹒跚走出家门,她每天必须按照医生的叮嘱,早上四圈、晚上六圈沿着家门口的树丛走动。10万余株长白山成树为园区提供鲜活的氧气,适量的运动、健康的饮食,这些都有助于李奶奶的健康。

家住太阳世家一栋2单元的刘女士,积劳成疾卧病在床,天天在家修养的日子,似乎天也灰暗起来,不想外出,以前那些与邻里们共处的日子也远去了。

出太阳的那天,终于想起在阳台上坐坐,不经意发现一朵鲜花悄悄的躺在阳台上,让她稍有些诧异,大概谁掉在这里了吧!第二天,鲜花依旧,第三天,鲜花依旧,第N天后,一朵旁还有好些朵,零散的带露珠。

23岁的小李很荣幸成为第一太平戴维斯国际物业顾问公司的一员,自入职那天起,他便深知太阳世家物业为业主提供360°“六心”居家服务。而每天关注李奶奶的“遛弯儿”和为刘女士送花,也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太平戴维斯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国际物业顾问公司之一,位列世界知名五大行,只服务于高端物业,拥有最先进的管理体系与服务模式,太阳世家是第一太平戴维斯在东北的首家落地服务项目。量身定制的360度6心服务让太阳世家的业主们真正体验英式物管的优品生活!“六心”居家服务,即诚心、用心、细心、贴心、关心、安心。

“用心”:提供24小时工程急修服务,确保各类设备设施运行正常,达到或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实现物业的保值增值的预期目标;

“安心”:实行24小时无死角的安全服务,重点区域24小时全程监控等全封闭园区管理;

“细心”:采用贺卡、礼品赠送等方式对于业主生日或重要纪念日进行问候,与当地医

疗单位形成有效对接设置应急绿色专线;

“贴心”:提供综合性特色服务:便民家政服务,代业主查询项目周边商家、自驾旅游线路、宴会活动、健身培训活动、美容和风水咨询等;

“关心”:与业主共同创建集环保、公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生活社区,倡导如地球关灯一小时、亲子运动会、领养树木等活动;

“诚心”:提供空置房管理、空置房出租、代收租金、代开发票等有偿服务,使投资客户真正的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太陽世家携手全球最具规模的国际物业顾问公司之一,第一太平戴维斯全程落地服务,将按照国际A级标准、国内A级标准,为业主带来全新的物业服务品质。

“我之所以在没有人陪的情况下,敢一个人在园区行走,是因为我知道,只要在园区就会有保安队员关注我、关心我,就算摔倒了、出现什么意外,他们也会及时将我送回家。虽然一个人出来锻炼,但并不感到孤单,因为一路上有你们陪伴!”——李奶奶

“终于有一天,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比往常起的更早,我发现了神秘的送花人,竟然是他们,太阳世家社区的守护者们,敬爱的物业人员”——刘女士

这是太阳世家社区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它发生着、持续着……

第四篇:什么是真正的华尔街日报体及例文

什么才是真正的华尔街日报体

来源:大众网 作者: 后门卖报的

“华尔街日报体”指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其行文特点是:从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人物、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叙写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或人物、场景、细节),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这种写法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引导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颇受读者欢迎。现在这种体裁也常为其他西方报刊所采用。我国新闻界这些年也有人借鉴这种写法。这里想介绍80年代《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原汁原味的报道,以供研究。

这篇报道叙写的是美国犹他州威卡特公司开办沃特福德学校,进行计算机产品试验的做法和效果。这是一桩“工业和教育联姻”的新鲜事。而文章的开头更其新鲜:一个年仅6岁的小作家,正在使用计算机写她的短篇故事。短短两段,她那稚气而又认真的神态跃然纸上,引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接着一个过渡段点明了这位小作家的身分、所在的学校,自然地引入了新闻的主体部分,展开了对沃特福德学校和威卡特公司层次清楚而又具体生动的叙写。

所谓层次清楚,不仅表现在对新闻事实步步展开的叙述上,而且还表现在新闻事件和背景材料的组合上。威卡特公司在学校进行产品试验,是全国范围的“计算机革命”浪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产品在教育领域激烈竞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把这家公司和学校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叙写,同时又突出它们是唯一进行这类试验的单位,事件和背景交接自然、相得益彰,从而使报道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所谓具体生动,不仅表现在对学校环境、学生操作情况绘形绘色的叙写上,而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引述的事例具体、确凿。尽量引用人物的原话,尽量写出人物的真名实姓,包括校长、家长、众多的学生,即使对扎着小辫的五岁女孩也不例外,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可信性和真实感。西方记者忌讳笼统一般、众口一词,他们的笔下总有一些具体的有根有据的人物出场说话,唯独没有“他们一致认为”、“大家齐声表示”之类似是而非的新闻八股。在这方面本文也充分显示了这种优点。

报道的最后几段,在叙事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和教育联姻”的主题,并且以“这是成功的婚姻吗”的设问,引导读者去比较、思索。作为一份侧重于经济金融问题的资产阶级报纸,它在这里向企业界介绍了一个具有独创性的做法,提出了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记者决不是在就事论事、作纯客观报导。他是带着研究分析的目光,在就经济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发表意见。只不过这一切都是通过事实来说话,通过新闻人物的口来表达的。这种寓思考性于“客观报道”之中的手法,殊堪回味。

下面附一篇“华尔街日报体”报道原文:

计算机公司与学校

《华尔街日报》记者 卡里.多兰

一个很有志气的小作家,坐在电子计算机终端显示器前,写她最新的短篇故事。她对人们说,虽然初学时有点困难,但现在计算机使她的写作方便多了。

“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也说不准自己爱不爱用计算机,”她说,“但是打从进入一年级起,我确实爱上了它。”这位六岁的小作家,梅利莎.利.史密斯,按了下键钮,瞥了周围一眼,取出了一张绿白相间的打印稿,上面印着她的短篇故事。《过多的鹦鹅学舌》。

史密斯小姐上的是沃特福德学校。这所学校是1980年威卡特计算机设备公司创办的,用来进行计算机产品和微机化教育的试验。大约有250名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每天要上机学习一小时。即使幼儿园里的孩子,每星期也要上机两次,就在他们学习字母表的同时,也来学习掌握键盘上那打乱了的字母序列。

家长们的关心

在全国,1984年将有大批计算机售给中小学,其价值估计将达450,000,000美元。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张让他们的孩子臵身于计算机革命之中,可以预料,计算机市场会日益繁荣。各家计算机公司正在竞相争夺孩子们的市场。

例如,阿普尔计算机公司已经给中小学捐赠了几千台计算机,并且正在掀起一场以孩子们为对象的广告宣传。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开始注重孩子们所用的教学软件的生产,以增加PCJR型计算机的销路,这种机子的销路迄今不能使这个公司感到满意。但是,只有设立在犹他州奥尔良市的威卡特公司采取措施进入一个全日制的私立学校,对它生产的软件和硬件进行试验。

开办这所学校,是一伙教育工作者的主意,他们在1977年建立了威卡特社团。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研究团体,旨在研究运用科学技术改进教学的途径。1980年,这些教育工作者决定开始营业,组成了威卡特计算机设备公司来生产计算机和软件。大致在同一时间,这所学校在私人赞助者的支持下,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开办起来了。最近两年间,这家公司是亏损的。

沃特福德学校同威卡特公司关系十分密切。学校的女校长南希.休斯顿是威卡特公司主席达斯廷.休斯顿的妻子。公司同学校签订了合同,让学生进行软件运用的试验。而这所学校又是威卡特公司唯一最大的股票持有者,拥有该公司已经售出的2,000万份股票的20%左右。

这项实验是在一幢砖瓦结构的平房里进行的,那儿原来是所天主教学校,座落在一座雪山脚下。门厅里边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垒球运动衣、背包和午餐饭盒。音乐室里传来叮咚作响的琴声,弹奏着《山谷里的农民》的曲子。穿过大厅,在那计算机房里,打印人员正在大声念着程序设计。

一阵铃声响过以后,二年级学生一窝蜂似地拥进计算机房。男孩们都穿着蓝色的运动衫,女孩们一律穿着方格花纹连衫裤。一个个急急忙忙地走进分隔开的白色小间,在按照高矮顺序排列的椅子上坐下。这时终端显示器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学生们写下自己的名字,于是课程就开始了。

当然,这里也不是一切都已电子化。当计算机提出附加题目时,有些孩子用铅笔在草稿纸上运算,也有些扳着指头计数。有个孩子在键盘上打下正确的答案,得到计算机的赞许,他露出了一张笑脸。他的另一个答案错了,结果得到一个“x”;他朝着计算机伸出舌头,做了个怪相。

这些孩子(有很多人的家长就在威卡特公司工作)似乎很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一遍又一遍的测试也许会把你弄得头晕目眩。但是,我们是第一批使用机子的人,所以我们要确保机器没有一点毛病。”一个11岁的孩子克拉克.纽厄尔说道,“我们必须确保这是一种完善的程序,使它能畅销无阻。”

“太粗劣了”

学生们也要对程序的内容进行评价,这些程序是为各种课程(从打字、数学以至公民学)编制的。“有时候内容编得太粗糙了,我们要他们把它从程序中抽掉”,五年级学生莱斯利.普里特这样说。另一个同学抱怨说,“在某些程序里,我们被安排来同计算机争论政治问题,真叫人厌烦,我们不愿为政治之类的材料伤脑筋。”

对大多数学生、特别是那些年纪最小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似乎并不比学习其他东西来得困难。一个扎着小辫的五岁女孩伊莱札.米勒执拗地说:“美术比计算机更难学,你得要画直线、涂颜色,计算机比那玩意地容易多了。”一年级孩子上机时感到最难办的只是要把小手指伸长,以便够到那个清洗键。

学校负责人说,计算机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过,孩子们在学业上的成功,也可能是班级小(每班25人)以及学校的实验气氛带来的结果,这种气氛会激励学习情绪。但是,实验气氛也不是对任何人都有益的。例如莱思和伊莱恩.史密斯夫妇有两个孩子在沃特福德学校,他们感到这所学校有长处也有短处。他们的大孩子喜欢这所学校,学得很好;可是小的明年打算回公立学校去读书了。“这里确实有许多压力,”史密斯先生说,“孩子们被要求执行某种任务,如果他们跟不上,就会感到沮丧。”

这是成功的婚姻吗?

沃特福德学校的女校长休斯顿夫人说,学校教职人员决不会为实验而使学生受到损害。“我们真正关心的东西是教育,”她说,“但是检验这点的唯一途径是公司是否会获得成功。我们不得不让工业和教育联姻。”

这桩婚事的成败如何还有待观察。到今年3月31日为止,威卡特公司作为股票上市公司已满一年。在这一年里,公司总收入约为2,300万美元,亏损1,300万美元。公司的股票已从每份18美元跌到3美元。有人还提出诉讼案,指责公司的创办说明书造成了错误的印象(威卡特公司则认为这种论断是没有依据的)。

威卡特公司曾向商行和政府出售整套计算机装臵,通常用于培训课程。但是该公司认为它的优势在于软件程序,每套生产成本约为100万美元。这些程序包括各年级基础科目的全部教学内容,当然这也都经过少年教育专家在沃特福德学校测试过的。

不论这项实验的长远前景如何,休斯顿夫人希望孩子们懂得:他们的贡献是值得赞赏的。她说,在威卡特公司签订了一个650万美元的合同去为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学校区装备电子计算机之后,“我们号召整个学校向孩子们表示感谢,并且向他们阐述我们的计算机装臵进入公立学校这件事的重大意义。然后,我们一起吃了一餐炸面饼,表示庆祝。”

第五篇: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

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

马伯庸

如楼内其他人所说,题主搞混了。华尔街新闻体是华尔街新闻体,倒三角体是倒三角体,也叫倒金字塔体。

华尔街新闻体的写作原则是“由小及大”、“窥叶知秋”,结构上,开头从非常个人的视角切入,再从这个小细节推展开来,逐渐论及全局,最后还要勾连回开头,一般用于深度报道。这种写法更显人情味。倒金字塔体则正好相反,讲究”言简意赅“、”由重及轻“,开头说最核心的新闻点,然后说次重要的新闻点,然后是支持核心的材料和证据,最后是补充性材料,叙述多,议论少,时效性强,一般用于突发报道。

倒金字塔体最早出现于南北战争时候,战地记者们为了抢先发回报道,用这种方式一段一段在电报局里拍发,先发核心信息,再慢慢把事情说清楚(顺便说一句,有的记者为了不让别人抢到头条,发完正经报道以后,还会继续拍发一些大部头的东西比如圣经来挤占电报机,让竞争对手发不出去。《神秘岛》里的吉丁史佩莱就干过这种事。)真正把这个体系发扬光大的契机,是林肯遇刺,美联社最先发了一条新闻:今晚总统在剧场遇刺,身受重伤,一共才12个单词。这个记录后来在1945年被打破,还是美联社的新闻:”罗斯福总统今日突逝“,6个单词。

答案里还有人提到新华体,这个和我们高中写议论文的结构是类似的,开头高屋建瓴,然后夹叙夹议,论点+论述+论据+名人名言+论述+论点,最后概括成数个排比句,进一步拔高主题。优点是磅礴大气,蛊……呃,鼓舞人心,看完以后让人热血沸腾。缺点是容易腻。

关于写作理论,其他答案说得很充分了,我来举个具体例子吧。

鉴于当前的大好形势,让我来举一个古代的例子好了:假如我们要写一则鸿门宴的新闻报道,该怎么写呢?

倒金字塔体:

标题:刘邦出席宴会时险遭刺杀(汉元年十二月,法通社灞上电)

刘邦在项羽举办的鸿门宴会上险遭刺杀,已返回灞上军营。(开头开宗明义,直接把新闻最核心的点出。)此次宴会旨在解决项羽与刘邦关于关中占领问题的争端。在宴会期间,项羽的堂弟项庄要求舞剑助兴,借此靠近刘邦,但被及时阻止。(杀手身份、行刺手段以及结果,属于次要新闻点)

刺杀事件发生后,刘邦很快离开席位,宣称去上厕所,但他没有再次出现在宴会场合,而是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针对”返回军营“做进一步解说,至此鸿门宴的核心新闻已经报道完整。)据信,阻止项庄刺杀的人,是项羽的叔父项伯。他当时也同时起身舞剑,阻挡住了项庄。项庄被迫退后,但宴会并未因此而中断。(针对刺杀一词做详细解释,解释为什么是“险遭”。)

刘邦离开以后,他的幕僚张良向项羽和范增做出了解释,声明刘邦已经喝醉,并进献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表达歉意。(对刘邦如何离开鸿门的详细解释。至此,对核心新闻的细节补充也完整了。)

有宴会出席者指出,在此刺杀事件发生前,项羽的重要幕僚范增曾数次举起自己的玉玦。在宴会结束后,他还用剑将张良进献的玉斗击碎。(补充性材料。)目前鸿门和灞上的军队没有异动,但据信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已被处决。(事件发生后的后续动向,不分析,只罗列事实。)

在刺杀事件发生后不久,刘邦的一名部属樊哙曾闯入宴会现场,痛斥项羽。但项羽赞扬了樊哙的举动,并赏赐他一块生猪肉。樊哙未经烹煮即行食用。如果没有他的出现,刘邦的事业恐怕会遭遇失败。刘邦离开时,他也随之护送离开。(对宴会细节的描述,但这条信息与核心信息关联少,重要性比较低,所以放在后面说)

唯一仍留在现场的张良和项伯关系良好,曾经救过后者的性命,两人来往十分密切。(这里仍在罗列事实,但记者已经通过事实罗列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华尔街日报体:

标题:鸿门宴,一次几乎爆发的政治危机(汉元年十二月,墨通社灞上电)

樊哙闯进鸿门宴会的时候,他的双手紧握着短剑和盾牌,头发直竖,眼角几乎要裂开。守门的持戟卫士试图要阻止他,但失败了。这位年轻时在沛县从事狗类屠宰业的的平民,此时正面对着天下最有权势的贵族项羽,高声发出严厉的指责。整个宴会现场鸦雀无声。(开头从小人物的视角切入,设置悬疑。)樊哙本来是在门口担任警卫工作,没有资格出席。但他突然收到同僚张良的提醒,自己的主君沛公在鸿门宴会上差点遭遇了一次刺杀,而刺杀者项庄显然得到了项羽的默许。他情急之下不顾自己的低微身份,未经许可闯入宴会,试图履行自己的职责。樊哙和所有沛公幕僚都很清楚,这次危机并不只是沛公一个人的危机,而是樊哙、张良这些部属乃至整支沛军的危机。如果任由项羽阵营充满敌意的态度发酵,将会对天下局势产生不可逆转的深刻影响。(从樊哙个人的遭遇过渡到政治层面的危机)

在这次宴会不到一个月之前,反秦联军在关中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刘邦军团攻克函谷关,占领了秦的首都咸阳。但这次胜利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他当时刚刚打破秦军对赵国的围困,却被告知刘邦已经进入关中。项羽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在此前的一次政治会议上,楚怀王与将领们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这被认为是项、刘之间发生争执的重要动机之一。“我兄长对刘邦的这一无耻举动非常愤怒,这个卑贱的小官吏窃取了不属于他的贵族荣誉。”项羽的堂弟项庄说,后来正是他主导了鸿门宴上的刺杀。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写信,指称刘邦试图在关中称王,这成为激怒项羽的最直接因素。这次政治纠纷随即演变成了军事摩擦。项羽调动了四十万军队驻屯在鸿门,而刘邦的军队数量只有十万。虽然两军暂时并非发生冲突,但局势一触即发。刘邦阵营的一位军事观察家郦食其表示:“如果两军开战,刘邦军队将没有任何胜算。” 但同时他也指出,这对于反秦的整体战略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项羽阵营也有人持同样的意见。“与其对军队实施打击,不如直接对刘邦采取必要手段。项王不能接受反秦联军失去十万名勇士,但他并不介意只失去一个厚颜无耻的同僚。” 范增如此说道。他是项羽的高级顾问,在决策圈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当然,并非每一个人都和范增持同样意见。项羽的叔父项伯利用和张良——后者是刘邦的军事顾问——的亲密私人关系,成功说服了项羽在鸿门召开一次会谈,以求尽快消弭双方的分歧。在发出的公开声明中,项羽表示愿意尽最大的诚意与刘邦当面沟通,并以已故将领项燕的名义起誓保证他的安全。刘邦很快做出了回应,说他将亲自前往鸿门赴宴,为自己之前鲁莽的军事行动道歉。

沛公的这一回应让爱好和平的人们如释重负,范增也是。

(这一部分从樊哙扩展到天下大局,简要概括了双方起冲突的大背景,然后又将视角缩小集中在鸿门,转到中心问题。要尽可能地直接引用多方发言,不要简单概括成“他们纷纷表示”,或者”大家都认为“,要细致到每一个人的立场表达,这些人一般都经过精心挑选,可以代表一个阶层或者一个团体的普遍意见,也可以当事人身份表达重要信息。)

在鸿门宴开始后,刘邦很快就发觉自己陷入了危机。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侍者宣称,他清楚地看到范增先后三次举起玉玦,这应该是某种危险的暗示。但项羽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显然他还没在现实利益和名誉之间做出任何抉择。范增很快找到项庄,项庄起身表示要临时增加一项娱乐活动。他舞剑助兴,并慢慢靠近刘邦。促成这次会谈的项伯这时也拿起剑来,借舞剑之名阻挡了项庄的攻势。“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和谈必须进行下去。何况如果沛公被杀的话,那么张良也会遭到连累,他是我最好的朋友。”项伯在事后如此表示。

舞剑结束以后,刘邦安然无恙地留在自己座位上,暂时。张良认为危机仍旧没有解除,他立刻通知再守护在门外的樊哙。樊哙采取了非同寻常的做法,他直接闯进宴会大厅,斥责项羽背离贵族道义。项羽面对斥责显得很愧疚,他赏赐了生猪肉和酒给樊哙,并称赞他是勇者。樊哙趁机再度阐明刘邦的立场:我方无意占据咸阳,更无意称王。目前的军事调动,只是一种保护性的临时占领,可以随时解除。”这是一个最鲁莽的人做出的最明智的举动。“ 张良事后评价。

数刻之后,刘邦起身去厕所,他再也没有回来过。据信,刘邦是在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的护送下,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而张良确信刘邦离开之后,才向项羽表示刘邦喝醉了,已经早早返回,并进献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表达歉意。耐人寻味的是,项羽居然收下了这件礼品。范增是如此地失望,以至于拔出剑将玉斗砸碎。“啊,真是一个缺乏头脑的蠢货。将来夺取天下的,必然是沛公。”有人听到范增言辞激烈地批评道。

刘邦回到灞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处决了曹无伤。处决是在一个深夜进行的,没有棺材,也没有墓地。

(叙述新闻核心事件,多人物,多视角,按时间顺序。)

鸿门宴结束后,刘邦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将军队撤出了关中,避免了一次惨痛的失败。项羽立刻占领了咸阳,并指使军队进行了数次劫掠。项羽错失了一次打击潜在竞争对手的机会,但他至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咸阳。刘邦虽然被迫撤离,但至少保住了有生力量和良好的声望。在秦朝灭亡后的政治版图中,他仍旧可以发挥显著作用。

当然,刘邦的占领并非一无所获。不只一名目击者报告,在刘邦军队撤离时,用几十辆大车运走了地图、政府档案等物资,这为这名野心勃勃的平民领主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我们只是出于学术目的才搜集的,反正项羽将军没兴趣。”萧何断然否认了这个猜想。

樊哙在鸿门宴后的工作暂时没有任何变动,但在关键时刻的突出表现,让这位勇者的职业生涯一片光明。当被问起未来五年的职业规划时,这位勇者谦逊地引用了陈胜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

(做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并回到开头故事)

新华体

标题:沛公完成战略转移,项贼图谋破产(汉元年十二月,儒通社灞上电)

严冬十二,关中灞上,野火燎原,意气风发。沛公在鸿门又一次成功挫败了野心家窃取反秦果实的图谋,率领军队胜利西上。

(开头先用套句抒情一二,然后定出一个基本调子,用宏大叙事勾勒出新闻主体的重大意义。注意细节,比如”又一次“,表明成功不是偶然的,是持续性的。)

东风吹,战鼓擂。六国人民反秦反暴政的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进行着。在沛公的英明领导之下,大军率先开进关中,占领了暴秦首都咸阳,彻底打碎了绑在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沛公心系人民安危,入关之后,立刻废除暴秦法律,只约法三章,让关中父老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开心的笑颜,回到每个百姓的脸上,他们自发地打出横幅,编写歌谣,齐声称赞还是沛公的领导好。

(新华体最重要的特征是贾诩贾谊……呃,是夹叙夹议,即在描述新闻时,随时予以评论,或点明其历史意义,或宣扬其效果。)

然而,在这暴秦摇摇欲坠、全国即将解放的大好形势之时,总有一些野心家蠢蠢欲动,意图窃取反秦果实。旧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项羽对沛公的成就非常惧怕,唯恐平民阶级的觉醒会危及到贵族统治。他突然率领大军攻打函谷关,进逼关中,想要扼杀平沛公。

根据此前达成的协议,先入关中者可以称王。项羽这一背信弃义的举动,让六国人民为之震惊,良知之士齐声叱责。关中军民纷纷向沛公请战,甚至有战士写下血书,流着泪激动地说:”沛公是我们的大救星,谁对他不利,谁就是百姓的敌人。“

其时暴秦余孽未平,战事未消。沛公审时度势,思虑再三,为了不影响全国反秦大业,决定暂时放下恩怨,与项羽进行谈判。项羽要求沛公只身前往鸿门参加宴会,反动势力代表范增公开叫嚣说:”他刘邦心虚根本不敢来“只等着沛公拒绝,就把开战的罪名扣在他的头上。

沛公置自身安危于度外,毅然决定只身前往。面对同事和部下的担心,沛公笑着说道:”项羽和范增一直要求我一个人去,说明他们心里是害怕的,外强中干。你们想,我刘邦一个人,就能把他们吓成这样子,说明这四十万大军,也没什么好怕的嘛。”

(新闻叙述以时间顺序为主,尽量不插叙,不倒叙,主体人物要始终保持正面,基调要昂扬。)

在鸿门宴上,范增施展出卑劣手段,安排了特务进行暗杀。沛公几次面临危险,却一直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即使是敌人,也暗暗佩服他的大气。在张良、樊哙以及进步人士项伯的协助下,沛公义正词严地谴责了项羽的不义之举,让他哑口无言。沛公的大义凛然,始终主导着谈判的节奏。巨大的舆论压力,让范增等人不得不放弃了刺杀计划。沛公再次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阴谋,完成了谈判。

从鸿门宴返回以后,沛公首先揪出了隐藏在反秦队伍里的叛徒曹无伤,然后召集全体大会。在大会上沛公指出,当前全国斗争的核心,将从秦与六国义军的矛盾,转移到六国旧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十分尖锐,不可调和。考虑到旧贵族势力在一段时间内仍占有优势,沛公决定从大局出发,利用谈判所赢取的宝贵时间进行战略转移,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地让出关中,跳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为此,必须要西上汉中,暂时接受汉中王这个称号。关中军民虽然不舍,但时间就是命令,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他们已在紧锣密鼓地做着相关准备。每一个人都深信,在沛公的带领下,迟早是要回到关中的。

沛公的举措,极大地震惊了敌人。项羽的狗头军师范增在得知沛公让出关中后,惶惶如丧家之犬。他向别人哀叹说:“项羽为人太过善良,不足为谋,我看这天下呐,早晚会落到刘季业手里。”

(叙述一定要有技巧,多用形容词、成语,部分细节可以适当避开或改动,紧紧围绕主题。)

这一次关中到汉中战略转移,以鸿门宴为转折点,将开启反秦运动的新篇章。鸿门宴是宣诏书,是烽燧台,是铁犁铧,它是项羽的催命符,是沛公的里程碑。旧贵族必将灭亡,新朝代必将兴起。让我们再次喊出反秦元勋陈胜的那句话吧: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结尾要铿锵有力,至少三联排比,然后提出一个押韵口号,总结宏大意义。)

下载华尔街日报体和新闻特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尔街日报体和新闻特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特写(大全)

    新闻特写【浓浓发小情,暖暖同学心】 -------记中心小学61届一年五班聚会 来了!是宫本田!来了!是由守利!林盛林!王少华!郭巧云!。。。。。。 富丽堂皇的新华宫酒店如意厅内一片欢腾!几......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 5月10日17时32分至18时15分,岷县发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8个乡镇35.8万人受灾。关键时刻,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迅速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迅速投身抢险救援一线......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 “飞天” 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夏洁然 樊云芳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小杂粮 大产业记者现场:观众朋友,这里是山西粮食(小杂粮)交易洽谈会的展销区,来自我省各地市的小杂粮在此次展销会上大放异彩,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客商的目光。展销会上,富含......

    新闻特写综述

    新闻特写综述前言: 特写原本是电影艺术中的一个术语,是指突出地拍摄人或物的局部,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和清晰地视觉形象。特写新闻正事借鉴了电影艺术的这种手法,是以描写......

    新闻特写[精选5篇]

    新闻特写之“新”老师 一个雨天的下午,刚走进教室,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戴着眼镜的男老师正坐在讲桌前翻着书看。于是很自觉地退回到教室门口,又重新确认了一下上课教室,这才重新......

    新闻特写概述

    新闻特写,是借重文学的描写手法对新闻事项的特别写照,其结构不拘一格,浓墨重彩描摹新闻形象是它最主要的特色。 报刊新闻特写是广播、电视出现以后发展起来的报道形式。广播、......

    新闻特写(合集5篇)

    新闻特写范文 [ 日期:2010-10-18 | 作者: 记者网整理 ] 【大 中 小】 收藏到: 新闻特写是新闻记者常用常写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新闻报道增强现场感的一种有力武器,特别是对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