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珠联璧合──对联的故事
珠联璧合──对联的故事
珠联璧合──对联的故事
序言:对联史略
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有悠久的历史。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老子》中
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前头万本春。”等等,就是从唐代律诗中分化出来的。
对联的另一个来源是集句。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
起,恰成对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
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落”。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鸟鸣
山更幽”更妙,因为后者上下句只有一层意思,而前者上句是静中有动,下
句则动中有静。
古今对联中比重最大的当然是专意创作的部分。一般认为,后蜀国王孟
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传世的第一副对联。
入宋以后,对联怎样日渐发展起来,此事至今尚不太清楚。早期的对联,实物很难保存下来,书籍中的记载也不多,人们只能从一些散见的资料中略
观其概况。
北宋末宣和年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山静似太古,日长
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日常用对联榜门的一个先例。
南宋初年,金军攻破建康(今南京),通判杨邦乂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十个大字:“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这是言志联的先例。
南宋绍熙五年,朱熹筑沧州精舍,曾自书一联:“佩韦遵考训,晦木谨
师传。”这是较早的书院堂联。
灯门联和寿联,在南来也已经有了。《隐居通议》说,贾似道在扬州时,上元日命客摘古句作灯门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北宋
孙奕《履斋示儿篇》载,黄耕叟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经作联贺道:“天
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为臣民间寿联先例。丙扩居士《东望望
阁随笔》说,贾似道在谢太后崇寿节和度宗乾会节时,曾命黄蜕作笺:“圣
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在皇太后和
皇帝生辰,用这样的对偶句表示祝贺,也可以说是标准的寿联。
元代也能找到关于对联的记载。《濯缨亭笔记》说,元世祖曾命赵子昂
(孟斃)书殿上春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应门上春联: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这后一联流传很广,直到清代,民间仍不断
沿用。
到了明清,古代对联进入了全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重视对联这一工具,曾用它歌颂太平盛世,奖励臣僚。明代嘉靖年间,有了专门应皇帝之命撰写 的“应制”对联。此风到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最盛,当时两次编辑“万寿盛
典”,都有图绘一门,楹联附在其间。康熙五十二年,皇帝六十大寿,自皇
宫出西直门达西苑路,沿途牌楼坛宇林立,处处必有楹联,而且都是出自名
公大儒之手。乾隆年间,每逢皇帝大寿,都大搞献联祝寿活动。乾隆在七十
岁时,还给自己撰写了一副寿联:“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予一人。”
当时,除寿联之外,殿廷用联、斋醮用联等等,也多有应制之作。皇帝从对
联的水平上,可以考查作者的学识,对佳联作者常给奖誉,这对对联的兴盛,也有一定的影响。
明清两代,对联的发展达到全盛,主要表现在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家家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了挂贴对
联的习惯。寺庙道观、风景名胜地点,用它做楹联;日常交际中,人们用它
祝寿、庆婚、哀挽、题赠;文人学士用它写景咏物,言志抒怀;……此外,还有“对对子”活动,可以试智、斗智、娱乐,幼童、村妇都可参加。
随着华侨的足迹,对联还流传到国外。这一具有民族风格的文苑小花,受到国外汉学家的重视。1890 年,清光绪皇帝大婚,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赠送 的自鸣座钟上就刻有对联一副:“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
对联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不同的精神风貌,在革命年代里,对
联成了宣传革命思想的有力工具。从孙中山、黄兴,到李大钊、毛泽东、周 恩来,许多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都运用了这一工具。同时,广
大群众也拿起了这一武器,参加革命斗争。
对联创作的又一次跃进,是在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指
导下,新对联以前所未有的思想风貌出现了。它们歌颂党的领导,赞美社会
主义制度,移风易俗,破旧立新,起到了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积极作用。
建国以来,应用得经常而又普遍的是新春联,其他如婚联、挽联、题赠
联等,用的也较多。在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设施中,还出现了不少新楹联。
对联以其特有的文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为
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对联知识,我们特辑这一组对联故事,力求将故事性和
知识性熔于一炉,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文学知识修养,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
中国第一联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人们缺乏科学知识,将某些自然灾害和生老
病死现象,误认为是神鬼作怪。于是,便在春节时,用传说可以“驱鬼避邪” 的桃木,制成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木条,上面写上“灭祸降福”之类的吉
祥话,钉在大门两旁,这样的木条,人们把它称做“桃符”。
到了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在公元 964 年春节时,要翰林学士作诗
句题写桃符。他命一个名叫辛寅逊的学士为自己寝室门的桃符题诗,辛寅逊
拟出诗句后,孟昶觉得诗句文辞欠佳,很不满意。于是他便自己拿起笔来,亲自写了一联诗: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两句诗,对偶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二字连起来便是“新春”,很适应春节的气氛。这两句诗分别写在两条桃木板上,一左一右,嵌缀在孟 昶的寝室门旁。
孟昶题写的一联桃符诗句,被人们公认为我国的第一副春联,春联就由
这时候正式诞生了。
公元 965 年,后蜀国为北宋所灭。孟昶归降了北宋,被封为秦国公,当
年就死去了。但是,他首创的春联习俗,却一直在我国流传下来,至今已有
一千多年了。
第二篇: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
华罗庚巧对钱三强
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是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辉煌战果。胜利的喜讯传到成都,全城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高兴得把手中的帽子往天上抛。卖水果的也将摊子上的水果往人群里扔,叫大伙儿都尝尝“胜利果实”。第二天,家家贴对联,庆祝胜利。其中有一副对联写道: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横批为:抗战胜利。从字面上看,上联为三个国名,下联为三个市名,而其含蓄之意,则令人称奇。上联中的“捷克”虽是国名,但“捷”与“克”又分别为动词,“捷”有战胜之意,“克”有克服、制服之意,连起来理解,便是中国战胜日本。下联中的“重庆”是市名,但“重”与“庆”也分别是词。“重”为重新之意,“庆”为庆祝之意。连起来,就是南京重新庆祝它成为都城。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横批 “抗战胜利” 看似平常,其实不然: 亡国奴的悲愤, 人民的苦难,统统过去了!悲喜交集之情, 在这里爆发, 读了叫人动容!
第三篇:对联——对联故事
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2012-07-22 17:23:07| 分类: 对联大全 |举报 |字号 订阅
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对联赏析
对联故事
1.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翻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拋
相传湖北有个叫“贼二爷”的穷书生,县官想找碴,故意请“贼二爷”和众乡绅到黄鹤楼吃西瓜,县官出了上联,无人以对,“贼二爷”即应下联,顺手把西瓜皮朝县官身上甩去。
2.水底月是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宋代寇准出上句,杨大年对下句)
3.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明朝解缙七岁時,随父亲去长江洗澡,父亲脱下衣服掛在老树上说了上联,解缙即答了下联。
4.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上联为张之洞,下联为梁启超)5.鞭打黄牛背 棍戳黑狗牙
一私塾先生课余闲走,脱口而念出上联,正巧被迎面而来的讨饭小孩听见,接口应了下联。
6.武侯祠的楹联
武侯祠遍及我国各地,其中最出名、至今保存最好的是南阳和成都的两祠。两祠中的两幅楹联,令人回味。
其一(南阳武侯祠):
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思三顾;
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幅对联巧妙地使用数字,对得工整,概括了诸葛亮出山后27年的戎马政治生涯,综合了世代传说的种种事迹。
其二(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幅对联道出诸葛亮治政治军的经验和他的高远境界。他的用兵之道,以功心为上,功城为下;治蜀采用严刑峻法,使蜀中风化肃然。
7.三味书屋
周树人幼年时,在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当然那时他还未用“鲁迅”这个笔名。
一天,老师出了个对子让学生们对,上联是“独角兽”。
学生们纷纷对下联:“两头蛇”、“八脚虫”、“九头鸟”、“六耳猴”……又有一学生对“四眼狗”,老师越听越气。
这时周树人对道:“比目鱼。”
老师回嗔作喜,连说对得珠联壁合。
8.巧用词牌
苏东坡有一次出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苏小妹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9.朱元章的妙联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另对:江上红霞,江染红霞霞染江 珠落碧荷,珠滚碧荷荷滚珠
10.英雄气概
这是李自成作的联: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11.梅子酸牙
有个叫伍文定的人与一个知府出游,见一家墙头露出一张少女的脸,知府出对子说:
“墙内桃花,露出一枝难入手。” 伍文定对道:
“园中梅子,不消几个便酸牙。”
——清?梁章钜《巧对录》
12.爱铜钱
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欢骑马奔驰。他的朋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句与他开玩笑说:
“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
马承学应道:
“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
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
——清?梁章钜《巧对录》
13.医生对
有个医生,自夸很善于对句。有一次,他到一个达官家里去,主人正用绸缎裁衣,便指着锻料出句说:
“一匹天青缎。”
医生对道:
“六味地黄丸。”
主人很高兴,把医生请进内院款待,并出“避暑最宜深竹院”七字让他对。医生立刻对道:“伤寒莫妙小柴胡。” 正应对之间,忽然闻到微风吹来的一阵花香,主人便出句说: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医生对道: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清?梁章钜《巧对录》
14.无钱赎当头
旧时送到典当铺去当的货物叫“当头”,如期用钱赎出来就叫“赎当头”。又古有“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的对子。有个人典当了东西,换了几个钱去赌博,进了赌场,手提着钱串说道:
“万事不如钱在手。”
旁边马上有人应道:
“一年几见赎当头。”
——清?梁章钜《巧对录》
15.双月与半风
有个人同朋友一块回家来,正碰上妹妹在窗前捉虱子。妹妹出对子说:
“阿兄门外邀双月(朋)。”
哥哥对道:
“小妹窗前捉半风(“风”之繁体为“風”,“半风”隐指“虱”字)。”
——清?梁章钜《巧对录》
16.刻意求对
有个人作了一首《百韵诗》献给他的上司,其中有一联写道:
“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 上司看了,动了恻隐之心,说:“真没想到你家里的灾祸竟到了这种地步!”这人却回答说:“实无其事,我哥哥也没死,弟弟也没亡。我只是为了追求诗句对偶贴切才这样写罢了。”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戏谑他说:“你还不如写上‘爱妾眠僧舍,娇妻宿道房’呢。若这样写,还可以保全你兄弟的性命啊!”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17.不改父业
一个衙役突然成了暴发户,就千方百计地供养他的儿子读书,还专门为他请了教书先生,为的是将来能改换门庭,光宗耀祖。无奈他的儿子已学会了做衙役的行当本色,终究难以改变。一天,这个衙役的哥哥手持羽扇踱步走来,教书先生就趁机出了上句让学生对下句:
“大伯手中摇羽扇。”
学生对出:
“家君头上戴鹅毛。”
先生无奈,只得又出六字对;
“读书作文临帖。”
学生忙对:
“传呈放告排衙。”
先生又出五字对:
“读书宜朗诵。” 学生对道:
“喝道要高声。”
先生又出四句对:
“七篇古文。”
学生又对:
“四十大板。”
先生越听越有气,就责骂:
“打胡说。”
学生以为又是让他应对,就连忙答:
“往下站。”
先生更生气了,骂道:
“放屁。”
学生马上对出:
“退堂。”
先生见学生实在无法引导,就只得无可奈何地用鼻子“哼”了一声,学生很机灵,当即对出下句:“喝。”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18.朱督学书联杜后门
清代有一姓朱的督学,浙江人。一年,回浙江监考,为防同乡来走后门,便书一联,悬于堂上: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19.蒲松龄落第自勉
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为激励自己,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0.徐广文
明代人徐广文,性情狂放,善调谑,机智聪敏。他年轻时,曾与侍御唐万阳一起游历。一天晚上,二人坐在灯下,广文打瞌睡,万阳将他叫醒,并出句子让他对。上句说:
“眼皮堕地,难观孔子之书。”
广文对句说:
“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万阳听了大笑。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21.于谦对僧人
明大臣于谦年幼时,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角。有一天他在学馆玩,僧人兰古春见到后,逗他说:
“牛头喜得生龙角。”
于谦立即对出下句:
“狗口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听了感到很惊奇。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以后不梳双髻了。”过了几天,兰古春又过学馆,看到于谦已梳成三角发髻,又逗他说:
“三角如鼓架。”
于谦又对道:
“一秃似擂槌。”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2.戴大宾妙对
戴大宾八岁时在学校里,老师指着厅上的椅子出对说:
“虎皮褥盖学士椅。”
大宾立即对道:
“兔毫笔写状元坊。”
老师很惊奇。十三岁时,戴大宾在乡试中得中,有个做官的来访谒他父亲,见大宾在庭院游戏,还是个稚童,以为不过是个小学生,就出对子试他说:“月圆。”大宾即对道:“风扁。”那人问:“风怎么会扁?”大宾答道:“一有缝就钻进去,不扁怎能做到?”那人又出一个句子说:“凤鸣。”大宾应声答道:“牛舞。”那人问:“牛何尝能舞?”大宾解释道:“《尚书》上说:‘百兽率舞。’牛不在其中吗?”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3.云生足下
有个叫丘琼山的人,小时候跟着老师在乡里一官宦人家私塾读书。他很聪明,远近闻名,可那官宦人家的孩子却最不喜欢读书。有一天,老师外出,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偷偷跑回家,只有丘琼山还在学堂学习。当时天下大雨,丘琼山的座位上方正好是个瓦缝,雨漏下来,滴在丘琼山的肩上。于是,丘琼山就把那个官家公子的座位移到漏雨的地方,把自己的座位换过去。老师回来后,官家公子看到丘琼山占了自己的地方,便向老师告状。老师说:“我出对子给你们对,谁对上了,就算谁有理。”接着说出上联:
“点雨湿肩头。”
丘琼山脱口答道:
“片云生足下。”
这个下联暗含自己将来会步上青云的意思,老师十分赞赏。官家公子对不上,觉得既羞愧,又恼怒,便回家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大怒,把丘琼山召来,又出个对联考他: “孰谓犬能欺得虎?” 意思是:“谁说狗能欺负虎?”把自己的儿子比作虎,把丘琼山比作狗。丘琼山立即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意思是:“怎知鱼有朝一日不能变成龙?”相传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古人常以此比喻某人科举中第,一下由平民变成高官。这位做官的听了丘琼山的话,很吃惊,明白他将来怕是不同凡响,便说好话安慰一番,送他回去了。
——清?褚人获《坚瓠集》
24.诉衷情母女巧联对 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 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很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
女儿嫁出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忽然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在房内与丈夫在一起的念书声。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女儿的房子,只见是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 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 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一会儿,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了屋。苏小妹坐定之后, 环顾室内,见室内摆设虽然简陋但却有条不紊,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
“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刚要点头说“是”,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马上改口说:
“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一听,想自己在上联中故意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没想到女儿也真机灵,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对上了,而且还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女儿听出了母亲是说因想念儿放心不下才来的,但也知道母亲这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她便故意扑上去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然后又很亲切地为母亲梳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了出耿了,她这才对娘说: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她在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生活得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放心了。临走时,她还给女儿留一些钱,女儿再三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25.乾隆出对点探花
一次殿试,才子刘凤浩取中第三名探花。但他是个独眼人。乾隆皇帝钦点他时见到刘的相貌后有些犹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才识卓著,就给他功名。乾隆帝出的上联是:
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浩应电报对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此对含意深刻,乾隆心已嘉许,又念出一联再试他出道: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凤浩只略一思忖,即信口答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刘凤浩的捷才终于使乾隆帝心悦诚服,随即钦点他为探花,登上金榜。
第四篇:中药对联故事
一封用药名写成的信
安徽的一位老学者给台湾友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共用了60多味中药,饶有风趣: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活于异乡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岂不知母思念耶?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乃祖居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红花紫草苏木青,金樱银杏玉竹林。龙眼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昔日沙苑滑石之上,现已建起凌霄重楼,早已不用故纸当窗防风矣。而是门前挂金凤、悬紫珠,谁不一见喜,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益母草,西苑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藤、青风藤。南池结有芡实子、石莲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柱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藿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兰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唯时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念寄生地,愿君早回乡(茴香),弟杜仲顿首。(唐蓬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
辛弃疾夫妇用中药名写的情书
相传,辛弃疾新婚不久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之余,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信:“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词中用了24个中药名,来表达自己的无限思念之情。
妻子接信后,也以药名回书一封:“槟郎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信中也用了中药名16种,表达了情意绵绵的思夫盼归之情。
由此可见,其夫妇对中药的熟悉程度,同时也表达出两人之间的感情如此丰厚。
巧用药名寄想思
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医生外出行医,很久也不回家,妻子十分想念,于是就用中药名写了一封信寄给丈夫:“吾念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国芍药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信中巧妙地嵌入了11味中药名,可谓别出心裁。
其丈夫是个名医,也用中药名巧妙地回了一封信:“香桂枝已凋谢矣,也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且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至时有金银相赠也。”回信中也用11味药名说明了一时难以回家的原因,真是妙极了。(唐蓬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
中药对联故事
民间有位中医,善于用中药名作对联。一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的灯笼说:“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生笑对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客人进院后,赞叹道:“避暑最宜深竹院。”医生随口对说:“伤寒尤妙小柴胡。”客人在院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不加思索地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客人看了病,告辞时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医生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唐蓬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
吴承恩写的中药诗
吴承恩是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他不仅文采飞扬,学识渊博,而且还懂得中医中药。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吴承恩借助唐僧之手,写了一首中药诗:“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中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这九味中药,揭示了《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诗中的“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的坚强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亲自为唐僧饯行,并和大臣们一起送唐僧出长安,“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唐僧的徒弟,“马兜铃”是唐僧师徒与白龙马一起远征赶路的情景。
吴承恩写的这首中药诗,中药名和全诗浑然一体,而且紧扣小说的故事情节,读起来真是妙趣横生,令人叫绝。(王吴军)
傅青主巧对对联
明末清初,名医傅青主不仅医术高明,其文学造诣也很高。一日,有位老中医慕名来访,傅氏设宴招待,酒过三巡,这位老中医起身浏览药架上的药物后,信口说道:“红娘子生天仙子,一副生化汤。”傅氏笑着回答:“女贞子产刘寄奴,二包止迷散。”老中医拉开中药抽斗说道:“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傅氏尾随而至:“何首乌架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老先生听完,知傅氏医文符实,名不虚传,乃拍案叫绝。傍晚宴毕送客上路,傅氏说道:“生地变熟地望常合欢”,老中医拉着傅氏的手,依依不舍:“望月乘夜明定来夜交”。(唐蓬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
灯谜
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谜底:当归
相思病(打一中药名)谜底:没药(唐蓬
有趣中药名快故事
在懂得中医中药的人们中,广泛地流传一则有趣的故事,它运用不同的中药名联成句子,描述劳动人民的纯真爱情,虽简短,却充满情趣:
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吉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志,持大戟,平木贼,诛草蔻,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朝,封大将军之职也。
九龙川 土鳖虫 过江龙 徐长卿 碎骨木 虎杖千斤拔穿壁风草乌 当归 没药木蝴蝶、锦灯笼、急性子 中药种类繁多,而药名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好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演绎出出了新的篇章,现辑录部分佳作于下,请各位欣赏:
一、今安徽潜在县汪济老先生用六十余味中药名所作《致在台友人》的信
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活于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不知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及祖国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花红紫草苏木青,金缨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悬紫草;西园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滕、青风滕;南池结有石连子、黄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艺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唯思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恋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回乡)!表弟:杜仲顿首二、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三、一封用中药名串成的诉状
古有一才女,其父从业中医,兼营药铺,有空时喜欢吟诵《汤头歌诀》,女受此熏陶,对中药名称、性味、功能早有领悟。一日无事,她巧借药名串成一篇诉状,由于辞情恳切、构思奇巧,其父览后,不禁拍手称妙,其状书云: 具状人红娘,为告木贼拦路抢劫,殃及夫、子事。窃氏有夫黄柏,男黄连,因往硫黄(留隍)发卖乌药,一去半夏,仍未见附子(父子)茴香(回乡)。适有邻亲杜仲告知:某日,夫君一行经过常山,遭木贼拦劫,被抢去青相(箱)子一只,陈皮鞋一双,又强*使女四人:木香、乳香、丁香、麝香,唯麝香不从,遂被捆于马前,打得红花血竭,望大人查明泽泻(贼舍)惩办顽凶。民等沾恩。谨状。在短短130多字的诉状中就嵌入了20多种中药名,情趣盎然,故一直流传至今。
四、古代名人用中药名写的情书 冯梦龙的《桂枝儿》: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清代褚人获编的《坚瓠集》中载有两封苏州詹氏夫妇的两地情书,亦通篇皆用药名。其妻给丈夫的信上这样写道:“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其夫给妻的回信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自有金相赠也。”从这些有趣的中药名组合而成的古代男女情书中,我们可以了解明清两代时,中药业在我国的兴盛和中药知识在我国古代民间的普及。
五、中药名联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 《镜花缘》第70回:
风吹不响铃儿草 雨打无声鼓子花 长寿 金盏草 蝴蝶花 木贼草 慈姑花 半夏 玉簪花 蜜蜂草 水仙花 妒妇草 还有将中药名嵌入对联的。如:
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稚子”即杞子,“打马”即藩打马。)又如: 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有副药名联更奇妙: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甘草),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一中药店门联:
将军红大戟国老金重楼。将军是大黄的别名,红大戟即红芽大戟。红原为形容词,这里作为动词,红大戟意为杀敌立功。国老是甘草的别名,金重楼即重楼金线,是蚤休的别名。金,这里也作为动词。一中药店老板新婚,友人送他一副对联:
金钗门东广植忘忧草王孙房苑常开合欢花。金钗,是石斛的别名;门东,是麦冬的别名;忘忧草,是萱草的别名;王孙,是黄芪的别名;房苑,是防己的别名。上下联共用了六个中药名,表达了祝贺之意,匠心别具。
刘寄奴,据《南史•宋本纪》载: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首先发现这种药,每遇生疮,敷之即愈,因而得名。
何首乌,是唐代一个姓何的老人常以一种不知名的药物来充饥,因而寿高一百三十岁以上,须发仍然黑润,所以后人称这种中药为何首乌。
徐长卿、使君子、杜仲等的命名,也各自有其生动的故事传说。威灵仙,是说它的药性威猛,效果灵验如仙。
覆盆子,盆作尿器解;覆盆是指其治疗夜尿频数的效果是可覆其尿器,所以叫做覆盆子。益母草善治产后胎前诸病,所以有益母之名。
合欢,其原植物的特点是其叶至暮即合(《本草拾遗》),药效是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本草从新》)。
防风,善治风症;续断,能接续断折。此外,尚有蚤休、忘忧草、王不留行..都是以其功效命名的。
六、中药命名的有趣现象
东白芍、南星、西洋参、北沙参。(与方向有关)春砂仁、夏柘草、秋桑叶、冬葵子。(与四季有关)青黛、黄芪、赤芍、白术、黑铅。(与五色有关)甜石莲、酸枣仁、苦参、辣蓼草、咸秋石。(与味道有关)金银花、木通、水獭肝、火麻仁、土茯苓。(与五行有关)风茄子、云茯苓、雨伞草、雪里青、雷丸。(与气象有关)山药、川芎、望江南、河白草、海浮石、洋金花。(与地理有关)猪牙皂、牛膝、羊踯躅、马宝、鸡血藤、狗肝菜。(与动物)鼠粘子、牛黄、虎骨、兔丝子、龙胆草、蛇蜕、马勃、羊肉、猴枣、鸡内金、狗脊、猪苓。(与生肖有关)
如一见喜、两面针、三七粉、四叶参、五倍子、六神曲、七叶莲、八角茴、九香虫、十大功劳叶、百草霜、千金子、万年青。(与数字有关)
如一粒金丹、二至丸、三才封髓丹、四逆散、五子衍宗丸、六一散、七宝美髯丹、八仙长寿丸、九制豨莶丸、十全大补膏、周公百岁酒、千金不易丹、万应喉症散。(与数字有关)
川桂枝、川黄柏、川大黄、川贝母;广木香、广郁金、广陈皮;湘莲肉;苏薄荷;浙贝母;建泽泻。(与产地有关)
金鉴羊肝丸、天王补心丹、归脾丸、清金保肺丸、金匮肾气丸。(与五脏有关)
七、诸葛亮后裔用中药名撰写的一则祭文
呜呼!秋桂枝高,痛泣威灵仙去;冬桑叶落,更悲子不留行。恭维我兄斐斋公者,禀性光明,持躬厚朴,细辛处事,苦练成家。诚大腹之能容,亦合欢而有庆。只为潼关失怙,苦丁慈父之忧,於焉海经商,苦遂劳人之驾。迨至业精百草,利获千金,新会朋侪,当归故里。余粮满石,有时则润及慈姑;益智多仁,至此苦忧知母。胥肉果团圆以序乐,弟昆布慈惠而无私,宜乎宝树联辉,五加其一;银花叶瑞,二妙成双。有事必不违心,随遇自然得意者也。胡意平生急性,留毒归身,病起无名,含吐未能活络,医诚没药,肿痛改以连须。百药徒煎,千年难健,怅登仙于紫苑,徒洒泪青风也乎。兹际梅开绿萼,桔皱丹皮,律转阳春,期当望月。驾车而车于熟地,借巢穴于原枝。弟客连翘,哀声续断。范等厚蒙友爱,薄荷教言。叹栀子之已亡,悲使君之不见。歌声薤白,聊呈竹呈之觞;服带麻黄,有感荆花之谊。望车前而洒涕,束果本以为刍。血献仙茅,香供白檀一炷;露擎佛手,酒酌红曲三杯。神曲有歌,公英束格。
八、中药名谜
唐诗中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谜底为四味中药名:首句谜底是当归;次句谜底为白头翁;第三句谜底为人参,人参为人生的谐音(儿童不识,觉得此人陌生),另一解为参作参商之参解(此解似较牵强);第四句谜底是生地,解为出生之地。
宋词苏东坡《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句,谜底为中药名千年健。元曲徐再思《凭栏人•春情》中有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句,谜底为相思子(松玉钗、羞镜台等均为相思之态,子指所思之对象)。俗语有奶便是娘,谜底打中药名二,为乳香、知母。
也有用三国时人名刘阿斗猜一中药名的谜语。其谜底为使君子。曹操曾说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即指刘备,刘阿斗是刘备的儿子,亦即使君之子。
九、中药顺口溜 中药顺口溜在民间传说中非常多,如: 铁脚威灵仙,砂糖和酒煎,一口吞下去,铁剑软如绵。(形容威灵仙的治疗骨骨更在喉的功效)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拿。(形容七叶一枝花(即蚤休)的治疗痈疽的功效)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形容穿山甲和王不留行的通乳的功效)
十、中药名谜语
低头思故乡——怀熟地 故乡——熟地 异国——生地
不生第二胎——杜仲 牧童——牵牛子 九死一生——独活 三九时节——天冬 包龙图——首乌 司机——车前子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 天女散花——降香 长生不老——万年青 绿林好汉——草寇 病入膏肓——没药 自卫还击——防己 他乡遇故知——一见喜 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
春眠不觉晓——安息香 春常在——四季青 一年十二月——四季青 断肢再植——骨碎补 东坡先生浑不知——狼毒 有言在先——白前 老实忠厚——厚朴 黑色丸子——乌药 演讲技巧——白术 机构繁多——百部 户——芦根 雪——夏天无 葬花——安息香
武松杀嫂——穿心莲 土皇帝——地龙
世上只有妈妈好——光知母 举头望明月——怀熟地 天天向上——连翘 偷梁换柱——木贼 言语肤浅——陈皮 摸用小人——使君子 孩儿拜见父王——太子参
十一、用中药名写成的小说段落
《幽闺记》是一部南戏,为元人施惠所作。第25出《抱恙离鸾》,用中药名着重描摹了一位庸医为人看病出诊前的情景。作者前后共运用了药名近60种,文笔幽默,借代风趣,把一个庸医骗子的嘴脸刻画得十分形象逼真,整个剧情充满了喜剧色彩。
十二、有趣的中药名诗词
1、定**•静夜思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镂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
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含25味药: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离,硫磺,柏子,桂,肉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宿沙,青黛,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
2、闺思
常山相思夜,红娘薄荷裳。
首乌杏仁老,独活木香房。
更漏穿心连,风掠半夏凉。
唯伴前湖月,遥闻桂枝香。
(含12 味中药:常山相思子 红娘子 薄荷 首乌 杏仁 独活 木香 穿心莲 半夏 前胡 桂枝)
3、秋吟
天高地黄,相思雁两行。
莲子已老,桂月沉香。
风冷夏枯草,拂手落花满裳。
第五篇:对联故事(热门28篇)
篇1:对联故事
过关人对对过关
据说,一行人天暮时要过关口,守关的出联让他对: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过客应口而出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等了半天,守关的问道怎么还不对,行人说:“我不是已经对上了吗。”守关的人这才恍然大悟。
篇2:对联故事
老地主袭改旧楹联
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日月妈增寿;
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
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
篇3:对联故事
秀才讽赃官
清朝末年,山东省有个县令,贪赃枉法,用贪赃的钱财为自己和儿子买了个进士的头衔,混到京城做了京官,而且恬不知耻地在自己的京宅门口的柱子上写了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
此联俗不可耐,无非是小人得志,自鸣得意。一个秀才来到京城,看到赃官门柱上的对联,可笑又可恼,便想治治这赃官。几天后,秀才连夜来到赃官家门口,将门柱上的对联添上几笔,然后悄悄离去。
第二天,赃官门前围满看对联的人,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窃窃私语。赃官开门出来一看,差点气昏过去。原来门柱上的'对联已变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篇4:对联故事
口大吞天
清朝乾隆年间,江苏南汇人吴省钦中进士后,被任命督学四川。吴省钦不但崇尚八股,压抑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且滥用权,贪赃枉法,四川民众对他深恶痛绝。
一年,乡试时吴省钦为主考官,有一个家境清贫的书生因缺钱贿赂,自忖此次没有获中的希望。待放榜时,他果然名落孙山。愤于以钱取人论才的腐朽现象,这个穷书生就在考场门口题了一匾一联,讽刺吴主考。匾额题:
口大吞天
对联是: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口大吞天”暗喻吴姓;拆“省”为“少目”,拆“钦”为“欠金”。这一匾一联用拆字的方法,既嵌入“吴省钦”的名字,又揭露、讽刺其营私舞弊,贪赃受赂的丑行,实在绝妙。
篇5:对联故事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着一个葫芦,便上前讨水喝。
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我这里有水,不过要对对子,你们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广东农民报》一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36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他对的下联是:
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篇6:对联故事
添联讽贪官
清代,有个县官贪财如命,酷刑多如牛毛,冤死在他手里的穷苦百姓,真不知有多少。但是,如果有财物送给他,那么,就是有天大的罪行,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当地流传着“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怨言。但这个贪官却装聋作哑,恬不知耻,不但无视百姓的呼声,而且贪赃枉法,变本加厉。有一年除夕,他自己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两旁,联文是: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这副自我标榜的对联贴出后,贪官满心欢喜,除夕夜开怀痛饮,大醉方休。
次日是大年初一,天刚亮,只听管家在房门外禀告:“老爷,对联出岔子了!”
贪官听说对联出了岔子,连忙披衣下床,跟着管家奔去。朱漆大门一开,围观的群众便一哄而散。贪官一看,发现自己写的对联加长了,白纸黑字写着: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贪官气得暴跳如雷,急忙叫管家将对联撕掉,垂头丧气地关上大门。
篇7:对联故事
梁启超巧对父
梁启超10岁那年,有一次随父亲到朋友家作客,刚进大门就被庭院一株蓓蕾初绽的杏树迷住了,他偷偷地折了一枝,并掩掩遮遮的藏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举动被他父亲和朋友家人看到了。朋友设宴款待他们父子。宴席上,梁启超的父亲为儿子偷折杏枝的事惴惴不定,一心想不露声色地暗示儿子一番。为了活跃气氛,梁父当众对梁启超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果你对得上,而且对得好,方可开杯;否则,你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小启超不知父亲的用意,毫无思想准备,略显难色,但他转念一想,凭自己的才学,相信不会出丑,于是满口答应。梁父略加思索,念出:
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小启超听后一惊,稍顿,恍然大悟,但未显大惊失色,随口从从容容地对道: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众人听后,连声赞道“妙!妙!”
篇8:对联故事
绝对讽巡按
清朝乾隆年间,刚中进士不久的李调元出任广东学政。到任不久,来了一位巡按大人。这个巡按原是个落第举子,因趋附权臣和坤,赐了个“从进土”的功名。“从进士”即是略等于进士,比进士略低的意思。这个巡按大人虽然不是中榜的正牌进士,但也有些小聪明,知书善辩。他久闻李调元的才名,心怀妒意,便想寻机挫辱李调元一番。
一次,巡按自穗回京,地方官照例设宴饯行。李调元和当地一些地方官员、举子、名人参加宴会。酒过三巡,巡按拈须笑对李调元说:“久闻学政善对,我有一上联,久思不得下联,烦学政一对,如何?”李调元无奈,只好应道:“愿闻。”巡按便不紧不慢地,念出了:
三光日月星;
满座官员、文人听后,为之悚然,认定如此绝对,李调元一时难以对出。那些妒忌李调元文才超群的人也与巡按大人一鼻孔出气,正等着看他的笑话。李调元平时博览群书,一听,就知这上联的出处,于是不慌不忙地随口朗声接对:
篇9:对联故事
戏答乾隆
朝乾隆年间,刘凤诰殿试考中进士。当时第一名进士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刘凤诰中的是第三名,也就是探花。
乾隆召见进士们时,见刘凤诰是个独眼,不觉心里有些厌恶,便出了一个上联戏弄他:“独眼怎登龙虎榜。”
刘凤诰当即答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一听,此人还真有些才学,对句气魄这么大,倒像是个人才,于是想想,又出一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是摘星汉。”
刘凤诰又随口答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
乾隆上联以四方星辰为题,刘凤诰下联以四时花卉相对。乾隆自称“摘星汉”,刘凤诰对以“探花郎”,既合联意,又暗合君臣身份,十分工整。乾隆大喜,从此对刘凤诰另眼相看。
篇10:对联故事
《斗鸡山上得绝联》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鸡山。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念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
篇11:对联故事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篇12:对联故事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篇13:对联故事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D�D斗鸡山。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念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
[对联故事六篇]
篇14:对联故事
鹦鹉能言难似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才思敏捷,一天,太守在席上出对:鹦鹉能言难似凤。满座皆不能答,太守把这句话写屏风上,王禹偁在下面写上:蜘蛛虽巧不如蚕。太守感叹道:真是满腹经纶呀!于是,太守与王禹偁结为好友。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相传唐代宣化府有一对女神童姐妹。姐姐十三岁,妹妹只有九岁,两人聪明过人,能诗善对。一天,爱才好文的女皇帝武则天,传旨面试女神童。
武后一见她们,十分喜欢,当她们来到佛祖殿御河岸边,见一和尚正在河里摘荷花。武后对姐姐说:“朕以此为题出一联你对。”随即吟道: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此联连用“河、荷、和、何”四个谐音字,难度不小。那姐妹举目四眺,忽闻优乐堂琴弦切切,歌声袅袅。因即对道: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此联亦用“情、琴、清、青”四个谐音字,切情切景。武后闻之甚喜。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
唐明皇所吟上联,无甚出奇,但是将“坐”拆成两个“人”字和一个“土”字而已;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日”和“月”合成“明”字,贴合出联要求,又采用比喻手法,将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得宠,借景抒情,极尽其曲意奉承之能事,亦显其聪慧机敏之才。
说人之说被说人之人说,人人之说,不如不说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清初,南方有个姓任的主事官,他经常喜欢讥讽议论朝政是非,抨击时弊,不免得罪了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家豪门。
一天,皇上派来了一个姓管的御史官,到地方来查察,当地绅士豪门伺机出来对任主事官恶意攻击,讲得一无是处,管御史只听一面之词,不加考察,便对主事官严加训斥:“我听说你喜教训别人,这不好。此刻我有一边对联,让你来对。”说罢,便念出了上联:
说人之说被说人之人说,人人之说,不如不说。
任主事针锋相对地对出了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管御史听后,瞠目结舌,拂袖而去。
廿日小孩岂称大
三两木头不成官
唐代的莫宣卿,被誉为“岭南八大才子”之一,他17岁就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状元,因此被称为神童。有一个姓梁的知县,想见识见识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
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有礼貌走出来迎接,行了大礼。梁知县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莫宣卿回答:“是,大人。”知县一听,我给你个“大名鼎鼎”,你一点不推让就“接”过去了,便出了个上联责问他:廿日小孩岂称大
这是将“廿”、“日”、“大”三个字合在一齐为“莫”。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干吗奚落我呢?就对了个下联:三两木头不成官
这是把“梁”字也给拆成“三”、“刃”(商业上对“两”的俗写)、“木”。知县由此明白这个小孩确实聪明,逢人便说,莫宣卿真够得上“大名鼎鼎”了。
水底日为天上日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是北宋的名相,有一天,他和几个人在亭子上聊天。这个亭子在水池边上,快到中午时分,太阳在水中倒映出来。寇准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水底日为天上日
意思很简单明了,可大家一时谁也对不上。正好杨大年来找寇准,大家让他来对下联。
杨大年思索半晌,看着寇大人眼睛,突然发现里面有自己的人影,就立刻对出: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夸奖他:“好一个大年,真是绝顶聪明!”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有位著名中医老先生,最喜欢用中药名作对联。
一天,一位客人来访,看到院子里的丛竹,赞叹道:烦暑最宜淡竹叶,
老医生立刻答道:伤寒尤妙小柴胡。
进屋坐定后,客人又说: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志。
老医生对答道: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蓯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联中全系中药名,对仗工整贴切,颇有风趣。
斗鸡山上山鸡斗
龙隐洞中洞隐龙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鸡山。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样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
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念道: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飘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之后,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原先,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篇15:对联故事
一、
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于是在门口贴了一副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不料第二天就为村人改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二、
从前,有个姓李的财主,他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有一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李家更不用说了。李财主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在大门的两旁,对联是:
父成龙,子成龙,代代全成龙;父发财,子发财,辈辈都发财。
同村一位穷秀才看了对联,沉思了一会便离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李财主的门前围满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道:“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吵嚷声惊动了李财主,他以为人们在称赞他的对联,忙打开大门,一看门上的对联,立时气得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
原来,李财主门上的对联,被秀才改成了:
父成聋,子成聋,代代全成聋;父泼财,子泼财。辈辈都泼财。
为了这副对联,李财主整整病了一个多月,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三、
有一老太监在冬天看见纪晓岚穿着皮衣,手执一把扇子。感到十分好笑,遂遂说:小翰林,穿冬装,执夏扇,一部春秋可读否?
纪晓岚听老太监南方口音,对到: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四、
明朝解缙小时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此事传到相爷的耳朵里,他命家人去叫他来当面一试,解缙与相府家人来到相府门前,见正门关着,就止步不前,对家人说:“迎客有迎客之礼,为何不开正门?”家人无奈,只得又去,禀告相爷。相爷想了想,挥笔写了个上联,连同笔墨交与家人说:“递与那学生。”
解缙接过一看,见是一副对子的上联:小犬乍行嫌路窄。
解缙即刻接写了下联:大鹏展翅恨天低。
相爷见对只好大开正门。解缙进了门,相爷把他迎入客厅,分宾主坐下后,相爷从桌上拿起一本书晃晃说:“老夫听说你有万卷之书,书藏哪里?”解缙指指肚皮说:“在这里。”相爷又问:“既然如此,那我出联你能对吗?”小缙眨眨眼睛说:“何止能对!”
相爷看看这穿绿衣衫双目流盼的小家伙,口气竟这么大,不觉有些好笑,便出联道:
井底蛤蟆青间绿,美目盼兮。
小解缙听了,冷笑了一声,看了一眼身穿红袍的相爷,便接着对道:
汤中对虾白映红,鞠躬如也。
相爷本想讥笑他是个坐井观天的蛤蟆,不料自己反被奚落成一只死虾,想小家伙竟然如此不留情面,不由心里冒火,却不好发作,只好改换题目,再难解缙道: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解缙略一思索,便对道: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相爷见解缙对答如流,大为吃惊。正找不到好的课题,忽见壁上有一幅《月夜杜鹃图》,也来不及细想,就信口出了一联道:月下子规喉舌冷。
解缙见他行文已乱,故意照式对个下联说:花中蝴蝶梦魂香。
谁知相爷只顾后,不顾前,一见别人句子有毛病,马上挑剔说:“试问花中蝴蝶,倘不睡去,哪来的梦魂香甜?”解缙又眨眨眼睛说:“然而月下子规,也未必启口,喉舌之冷,一样无从说起!”相爷一听,啊哟!我也错了。便问小解缙:“那么依你说又当如何?”
解缙说:“如果把‘月下’改作‘啼月’;‘花中’改作‘宿花’,岂不是‘舌冷’‘梦香’?”相爷欲要叫好,但又反问:“你既然早已知道,为何将错就错?”
解缙笑道说:“因为相爷失口在先,解缙之所以将错就错,无非是步相爷后尘,照葫芦画瓢罢了。”一番话说得相爷心服口服,自知理亏。想想方才解缙的不恭,正是自己失于检点而引起的,因此甚感惭愧和不安。他深爱解缙之才,等解缙长大,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五、
清朝时候,西湖的冷泉亭上,挂有一幅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戊辰九月,清朝有名的文人俞樾和他的妻子到飞来峰下游玩,坐在冷泉亭边休息,欣赏这幅对联。妻子看了一会儿,要求俞樾进行解释。俞樾把原来的对联改了两字,作为回答: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
妻子嫌改得不好,立即表明自己的看法: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俞樾把自己和妻子改动的字作了比较,认为“冷”、“飞”二字比“有”、“无”准确有神。过了几天,俞樾带着次女秀孙又来到冷泉亭边。他给秀孙说明上次怎样给对联该字一事,秀孙赶紧望着亭子,沉思了好大一会儿,慢慢地说:
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一向才力超人。他明白上联中的“几”字改为“禹”字,那是指大禹治水,仔细推敲,改得动人。至于那个“何”字为什么要改成“项”字,他一下弄不清楚,只好向秀孙追问原因。
秀孙爽朗地说:“项羽曾有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座险峰不是他从别处拔起,怎能飞到这里来呢?”秀孙话音刚落,俞樾忙拍手称好快,连连道好。
篇16:对联故事
1.郑板桥做知县时,一日,有一位老先生前来告状,言说他在一家财主家教书,原商定全年酬金八吊钱,但到了年底,财主却分文不付。郑说:大概是你教得不好,误人子弟吧!我先考考你的才学,遂指着大堂悬挂的灯笼出一联:四面灯,单面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老先生听了即对道: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2.据传,曾有一出生在南方的人,去北方当了县令,常以戏谑他人取乐。一日,假邀一贫穷书生饮酒,向众人炫耀自己的政德。席间,见书生头戴草帽,身穿棉袍,甚是寒酸,便吟道:穿冬衣,戴夏帽,胡度(胡涂)春秋。穷书生知在嘲笑自己,便即起而去,边走,边向众人高声喊道:生南方,坐北方,浑长(混帐)东西。
3.相传,清朝有一个名叫张继贤,因犯私通罪入狱,办案司在看张的供状时,发现供状写得超众,颇有才华,遂提审张试问:本院昨夜听更,五更三点,三点五更,五五二十五点,喜者喜,悲者悲,尔小生,喜里有悲,尔小生,喜里有悲。张即答曰: 小生今朝卜卦,八卦六爻,六爻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吉者吉,凶者凶,大老爷,凶中求吉,大老爷,凶中求吉。办案司于其状上批曰:赦之!
4.相传,有一年,清乾隆皇帝访游江南,一日,行至一个叫通州的小镇,顿时,联想到了河北省的那个通州,便出一联要随行答对,联曰: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但随行官员中,无一人能答。消息传到了一个士卒跟前,他想到了,才看到的许多当铺,于是作了一联送于乾隆,乾隆看后大悦,并命 予嘉奖。那下联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5.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常以傲慢待人。一日,接到梁启超的书信,见书着:“愚弟梁启超顿首拜”。张之洞甚为恼怒,即书一联,叫人送到门外去,那联书曰:披一品衣,报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梁启超看了,即回对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张之洞只得出门相见。
6.清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遇到一老和尚出的上联要他答对,而长期不能对答,联曰: 半夜二更半,金圣叹后因抗粮哭庙一案而被判了死刑。临刑时,他猛想起时值中秋,颇有伤感,在触景生情中,忽记得那半副对联的事情,当即换来儿子,叫他告诉老和尚:中秋八月中。
7.明代太学士解缙,自幼聪明过人。七岁那年,随父去江边洗澡,父将衣衫脱挂于一株大树上,遂曰:千年古树为衣架。解即对答:万里长江作浴盆。一日,父于其友对弈,友突然道出一上联曰:天当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解父不能对答,在一旁的解缙见状,代父答道:地做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一年春时,有友人求解缙以园中花木为题写一副对联,缙思之,当即挥毫写道: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一次,有一秀才当着解缙之面卖弄他的才能,说他有一副得意佳作,无人能比,随后,便得意样样陈词: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缙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咀间皮厚腹中空。在一次宴席上,有些权臣不服解缙少时能对对的才能,想借机辱笑,便出一联,曰:二猿断木深山中,瞧小猴子也敢对锯 (句)。解缙深知是指自己而来,便即对道:一马陷足淤泥内,看老畜牲怎能出蹄(题)。一年,解缙要请人于大门上写一副对联,缙自荐。父也就借机考缙,便允之,缙以大门对面尚书家的竹林为题,写道: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尚书乘轿归来,见之,即让家丁拦腰砍了竹子。解缙知之,又于对联尾上各加一字,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尚书又见之,再让家丁挖去竹根。缙知之,于对联尾上再各加一字,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尚书看到后,深感惊奇,遂登门夸缙年少有才,必国之栋梁。
8.某人给他高中同学在结婚时撰写了一副对联(此时这位同学已是一名农村中学的一位数学教师)。作切点过切线直达圆心,解括弧析因式得新因子。
9.相传,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督学江西时,发现有后生与己同名,便以战国时期的赵国大臣蔺相如和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为题,出联考那后生;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那后生听了,是用两个历史人物作联,又有话外之音,也以战国时期的“信陵君”魏无忌和唐初大臣太宗长孙后之兄为题,会对曰: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李梦阳虽觉得后生确实对得绝妙,但又感到自己失了尊严,于是又出一联,要求在杯茶之内对出,联曰:杜诗汉名士,非唐朝杜甫之杜诗。那后生刚等李梦阳的话音一落,便对道:孟子吴淑姬,岂邹国孟轲之孟子。 李梦阳连出了两副难度很大的藏典联,见那后生对答如流,心中钦佩。据说,后来推荐了那后生。
10.相传,郭沫若幼年时与同学到寺庙中偷吃了桃子,庙主找到学校里,要求老师查处偷吃桃子的人,但无人承认。老师便出一联,要学生回答,并说,能对答者,可免罚,联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即答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见其对答如此工整,便免罚了所有偷吃桃子的学生。
11.从前,有一个秀才赴京赶考,一日行至一木桥上,见桥下有一少女正在淘米便卖弄起斯文来,坐于桥头,大声吟道:有木是桥,无木也是乔,取掉桥边木,有女便是娇,是娇君都爱,为君皆爱娇,叫声多娇女,来也!少女在桥下听得秀才辱己,气上心来,也以米为题回赠道:有米是粮,无米也是良,取掉粮边米,有女便是娘, 是娘儿都爱,为儿皆爱娘,叫声娘的儿,滚吧!秀才听得少女之语,羞红着脸赶忙挑起书担儿拔腿就跑。跑了一里多路,又碰见一个农夫肩挑着一担菜儿,他又以竹萝为题,再卖弄起斯文来:大萝是萝,小萝也是萝,小萝装进大萝里,两萝合一萝。那农夫起初听得,也不理睬,但见那秀才跟在身后,一个劲的念着,便心烦了。正巧有人抬着一口棺材从前边过去,农夫便借机念道:棺材是才,秀才也是才,秀才装进棺材里,两才合一材。秀才听得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忙又往前跑。
篇17:对联故事
这天,小布布和爷爷逛市场的时候,看见集市上一家豆芽店为了招揽顾客,在店门两侧贴了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可真是奇怪啊!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是“长长长长”。小布布读了一遍又一遍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就问豆芽店老板:“叔叔。你门上贴的对联写的是什么呀?我怎么读不懂呢?”
店老板十分得意,马上站出来大声朗读了一遍,然后还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解释。听了店老板的话。小布布和爷爷都觉得这对联写得真是妙极了。正适合这家豆芽店。你知道这副对联的读法吗?
没错,这副对联妙就妙在利用了“长”字是个多音多义字。“长”读chang时,是长短的长;读zhang时,是生长的意思;另外,在古文里,“长”字读chang时又与“常”通用,表示经常的意思。所以,这副对联正确的读法是:
上联——长(常)chang长zhan9长(常)chang长zhang长(常)chang长(常)chang长zhang;
下联——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zhang长chang。
横批——长(常)chang长zhang长zhang长chang。
原来,店老板贴这副对联是希望他店里的豆芽长得又快又好,生意兴隆。
多音多义字有意思吧,一定要掌握好它们,否则就容易闹笑话了。
篇18:对联故事
学会给语句断句,那可是门高超的艺术呢,瞧,大过年的,有个财主,稍不小心,就着了道了……
明朝有个书画家名叫祝枝山,他和唐伯虎、文征明、周文宾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他虽出生于富贵之家,但却嫉恶如仇,常替百姓说话。
有一年除夕,一个姓钱的财主请他题写对联。祝枝山想:“这个财主平时欺压百姓,我何不借机奚落他一番?”于是,他提笔写了两副对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钱财主看后气极败坏,把他告到了县衙,说祝枝山辱骂他。县令立即传来了祝枝山。祝枝山笑着说:“大人,我一个读书人,知书达理,怎么会辱骂别人呢?我写的全是吉利的话嘛!”钱财主听后,十分愤怒地说道:“你说吉利话,哪有这样的吉利词?大人,您听听,‘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还有那‘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这是吉利话吗?全都是些晦气话!”
祝枝山听后哈哈大笑,以讥讽的口气说道:“钱财主,这是你自找麻烦,怎么怪我呢,谁叫你如此断句呢?应该这样念:‘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县令和财主听后,目瞪口呆,无言对答。好半天,县令才如梦方醒,呵斥财主说:“只怪你才疏学浅,把如此吉利的对联当成辱骂之词,还不快给先生赔罪!”财主无奈,只好连连道歉。祝枝山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祝枝山利用断句的不同奚落了财主,被人们传为佳话。
篇19:对联故事
早先年间,琴亭镇上有家名为“回春堂”的药铺,掌柜姓冯,人称冯老板。冯老板膝下只有一位千金,长得如花似玉,绰号“红娘子”。十六岁那年,冯老板要为她择婚,“红娘子”提出不选“财”子,单挑“才”子,别出心裁要搞一场“赛联择婿”。
原来,这冯老板当年也是秀才出身,腹中满是锦绣文章,只是时运不济,屡试落地,无奈改行开药铺,而他的女儿“红娘子”从小饱览诗书,吟诗作对不比一般读书人差。所以,她提出“赛联择婿”立即得到了冯老板的赞同。
“赛联择婿”的事传出后很快轰动了四乡,不少年轻人久羡“回春堂”的“红娘子”才貌双全,听说这一消息后,无不惊喜万分,纷纷前来跃跃欲试。
“赛联”的擂台摆开之后,前来应试者倒是不少,但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为啥?原来这“赛联擂台”非同一般,先后设下了“五关”。在通往厅堂的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里,每隔几步挂着一联,共计五联,一联代表一关。并且规定若是前面一关通不过,就别想进入下一关。更为气人的是,这些上联都是别具一格,均以中草药名入联。所以,前来参赛的年轻人中尽管不乏饱读诗书的秀才,虽有应对之才,但无药草知识,也只能望联兴叹,还未过这第一关便只好悻悻拂袖离去。半天工夫,竟没有一个能闯出第一关的参赛者。于是回春堂刚才还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下子就变得冷冷清清了。
就在冯家父女也十分尴尬的当口,突然有人前来叫板了。谁?前村的一位放牛郎。众人于是鼓掌喝起倒彩来。连饱读诗书的秀才都在这“五关”前退避三舍了,你一个放牛郎却不知天高地厚,猴子戴帽充斯文,真个要让人笑破肚皮,等着看笑话吧!
只见这放牛郎毫不理睬这恶意的掌声和笑声,径直闯到第一关前。只见这一关悬挂着的上联是:
冬虫夏草九重皮
放牛郎竟不假思索高声应对:
玉叶金花一条根
话声刚落,里面便传出冯老板的声音:“第一关通过,请进入第二关!”
众人一听傻了眼,这放牛郎难道还真个瞎猫撞上了死老鼠?且看这小子第二关的运气如何。
放牛郎进入第二关一瞧,这一联是:
烦暑最宜淡竹叶
放牛郎点点头,随口应答:
伤寒犹妙小柴胡
里面传出一个娇滴滴的喝彩声:“果然不错,望君继续努力,还有三关等你。请进!”
进入第三关,上联是:
金银花小,香飘七八九里
放牛郎略为迟疑片刻,又脱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话音刚落,众人热烈地大声喝彩,可是真正要刮目相看了!
放牛郎顺利地闯过了三关,进入第四关,这关的上联是:
水莲花,半枝莲,金花照水莲
这一联仿佛还真有点邪乎,放牛郎看上去似乎给难住了,在这悬联下足足站了一袋烟的工夫,似乎还没有想出应对的下联,顿时憋得满脸通红,额头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人群中顿时又起了骚动,“看样子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么三下了。嘻嘻,时候不早了,还是回家放牛去吧!”
放牛郎显得有点无奈,眼看就要败下阵来,就在这时,从后面转出一位丫鬟,双手捧着一碗香茗,笑吟吟地递给放牛郎道:“放牛郎哥哥,红娘子姐姐怕你渴了,叫我给你送茶来了!”
放牛郎双手接过香茶轻轻抿了一口,猛然发现碗底有珍珠一粒,顿时心有所悟,险些叫出声来,这不是冯小姐暗中助我吗?于是兴奋地连珍珠带茶一饮而尽,随着一联妙对早已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吟将出来:
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顿时,众人又鼓掌欢呼起来,连连夸赞:“妙对、妙对!”接着就像众星捧月似的簇拥着放牛郎进入了第五关,也是最后一关。等到大伙一瞧墙上的对联时,又惊叹起来:“天啦,这可真是副绝对啊!你放牛郎纵然闯过了五关斩六将,可在此间就要走麦城了!”
可不,这长联共计四十三个字,而且其中嵌了十二种草药名称,你瞧:
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赏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槟榔)
读罢此联,放牛郎目瞪口呆,别说这四十三字的长联他没对过,单就一下子要找出十二种药名入对,更是绞尽脑汁!放牛郎顿时急得冷汗直冒,干搓双手。众人在旁边见状,也一个个同情地摇头叹气:“完啦,完啦,没戏看了!”
良久,从屋里传出了冯老板的声音:“放牛郎,看来这一关你是万万过不了的。就是当今状元郎,有这对对的才能,恐怕也没入药名的本领啊!孩子,回去吧,别枉费心机了!”
这时只听得里面又传出那娇滴滴的声音:“爹爹,这放牛郎连闯四关已属不易,奇才难得。只是这副绝联实在太难了,能否再让他想半天啊。这样纵然他输了,也会口服心服,毫无怨言!”
话音刚落,随着又传出了冯老板的哈哈大笑声:“就依我女儿的话,莫说宽限半天,就是给他半年时间,恐怕也未必对得出!”众人听罢,连连点头称是。冯老板更加得意忘形:“半年不行,再给三年!”
放牛郎这时窘急得恨不能立马走人,但年轻人毕竟血气方刚,最终横下一条心,斩钉截铁地回应道:“冯老板,我既不要你宽限半年,也不需三个月,就给我三天时间吧!”
冯老板大笑:“好小子,有志气,三天后见分晓吧!”
谁知这放牛郎并非一般人物,他从小在山中放牛,一次偶然遇见了一位高才隐士,遂拜其为师。隐士不仅教会了他熟悉不少草药,而且灌输了他丰富的诗书知识,所以他才能在“赛联擂台”上连闯四关。在这第五关受挫之后,他便连夜进了深山,寻找师父求援。
谁知师父细阅了这副长联之后,翻寻药书,也只对出了其中六味药名。师徒俩正焦急之际,突然有樵夫送来书信一封,拆开一瞧,却见数行娟娟纤秀笔迹显露笺上:
忆自金闾相会,只望恩泽长流,谁料君竟匆匆别去,怜奴影只衾寒,红泪枯罄。
今老父如子龙年高老迈,想君蜜愿应酬矣。望九九归一,荣旋梓里,一家老少笑开颜。素书递到,即为裁答。
努力自范,珍重加衣!
红娘子于端阳后十日
师父读罢,拍案惊呼:“奇女子,奇女子啊!这是一纸药谜啊!”遂逐一指点提示,这最后两句祝福语即是防己、防风,日期是半夏。
放牛郎听罢顿时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十分感激红娘子暗中相助。师徒俩细加斟酌,终于拟出了那四十三字的应对长药联。
第三天,放牛郎如约出现在“回春堂”药铺前,当着众人的面,对出了第五关的长联:
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覆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现场鸦雀无声,直至听完最后一个字时顿时掌声如雷,齐声喊好,连屋檐下的麻雀都惊得四处乱飞乱钻。
冯老板当即携着女儿从里屋笑容满面地走出来,朝着众人打了个拱手,朗声笑道:“放牛郎连闯五关夺魁,我的东床快婿非他莫属了!”
红娘子的丫鬟随即格格地笑着吟出了一联: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放牛郎春风得意地回应道:
红娘子相思配宾郎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齐声祝贺才女配才郎。从此,红娘子与放牛郎的这段药联佳话便流传开了。
篇20:对联故事
厚待百姓楹联:明代大臣张津任户部尚书之时,在浙江省海宁县谯楼上张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曰:“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下联曰:“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张津用这副对联告诫自己的属下为官者要宽厚对待百姓,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贪图钱财而贬低自己做官的人格。
讥讽行贿楹联:明英宗时的大臣王恕先后担任19个官职,历任京师和州郡的要职,无论在朝内还是朝外,他都用这样一副门联教育自己的门生,上联曰:“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下联曰:“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由于当时官场上馈送之风极盛,王恕就用上联痛斥京城官员登门送礼的丑行,用下联讥讽外任官员携礼进京行贿的歪风。
关注民生楹联:清嘉庆年间,云贵总督赵慎畛撰有一副楹联,上联曰:“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下联曰:“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上联强调身为百姓父母官要坚持做到少说空话、大话,多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下联指出从政为官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顾全大局,谨慎决策,凡事当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以免给国计民生造成危害。
勤俭节约楹联:清咸丰年间的进士薛慰农在杭州府任职时,曾署楹联,上联曰:“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下联曰:“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上联的意思是说贪图钱财固然是贪,搞虚假政绩、欺上瞒下、沽名钓誉也是贪,所以万不能爱慕虚荣而忘记了勤政爱民的根本;下联是说做官只去要求老百姓勤俭,这不算勤俭,为官者必须保持自身的勤俭节约,品行端正,保持自己的节操。
爱民治世楹联:清代官员张鼎上任徐州兵备道台,担负当地的军事、航运、海防大权,责任重大。他曾自撰对联激励自己,上联曰:“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涓皆从心上过,”下联曰:“官作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上联显示了张鼎一心勤政,努力治好“千里河流”的决心;下联体现了作为一方父母官,关心“一方士庶”,实施“宽政严法”的决心,颇显治世能臣的胸怀。
公平无畏楹联:清代孙子昶曾在河南省通许县任知县,其书房写有一联,上联曰:“居心似水,若受赂贪财,使一个抱屈者,神诛鬼灭,”下联曰:“执法如山,倘通情畏势,有一事不公者,男盗女娼。”联中表达了自己决心要清正为官,不受贿赂、不徇私情、不畏权势、公平办事、依法办案的精神品质。
铁面无情楹联:清代武承谟任无锡县令时,自己做了四副楹联当做安民告示。其中衙门墙壁上的一副楹联广为流传,上联曰:“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下联曰:“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这副门联冷锋相对,话带刀音,百姓深感快意,恶徒深知无情。史书记载:此联贴出,“四乡人皆聚观,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悚息危惧,避至他省”。这副门联对为官者建立威信、震慑歪风起到了积极作用。
官与民告白楹联:河南内乡县衙的三堂檐柱上也有一联,上联曰:“得一官勿荣,失一官勿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曰:“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联告诫做官之人要正视官与民的关系,摆正官员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忘记老百姓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千万不能做出欺压百姓的事。
篇21:对联故事
宋代的宋祁修书爱用冷僻的字词,比如,“迅雷不及掩耳”,他偏要写成“震雷无暇掩聪”,并常常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
欧阳修参加编修《新唐书》后,看到宋祁爱用冷僻字,很想给他提出来,但碍于对方比自己年长二十岁,不便直说。
一天,欧阳修去探望宋祁,正巧宋祁不在家,他灵机一动,便在门上写道:“宵寐匪贞,礼闼洪休。”随后就在附近散步。
宋祁回来,瞧见这八个大字之后,便问道:“是谁在门上乱画?”
“啊,您回来了,那是我写的!”欧阳修赶上前去,接着又说,“对不起!把您的门弄脏了。”
宋祁见是欧阳修,转怒为笑。但这个爱用冷僻字的老手,望着门上的字,一时也蒙了:“你这写的是什么意思?”
欧阳修笑了笑,“就是‘夜梦不祥,题门大吉’啊!”
宋祁笑道:“你就写‘夜梦不祥,题门大吉’好了,何苦用这种冷僻的字眼呢?”
欧阳修哈哈大笑:“这就是您老修书的手法呀!”
宋祁恍然大悟:这个晚辈在变着法儿给自己提意见呢!于是哈哈一笑,愉快地接受了欧阳修的批评。
明朝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指出:“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因此,发现了别人的不足,理直气壮地直接指出,不如心平气和地巧妙指出。后者既容易被人接受,也能够体现出批评者的涵养和气度。
篇22:对联故事
要说古人有学问,那是真有学问,骂人都离不开学问。他们骂人的时候,甚至让你都觉得“骂”已是次要的了,炫耀知识才是根本。大概是他们学问太大了,憋得难受,非得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出来才痛快。清末曾当过东北三省总督的赵尔巽御下甚严,有人以他的名字为引子,写了副对联,曰:“尔小生,生来刻薄;巽下断,断绝子孙”。赵尔巽见了,倒没怎么生气,反觉腹内技痒,思索片刻,改了几个字,于是一副“骂联”瞬间成了表扬稿,他是这么改的:“尔小生,生来秉性;巽下断,断不容情”。改完大笑,觉得很得意。
无独有偶,张之洞的铁杆幕僚梁鼎芬也曾因得罪同僚被人涮了一把。人家是这样涮的——上联:“一目当空,开口便成两片”;下联:“念头中断,此身应受八刀”,横批:“梁上君子”,把“梁鼎芬”三个字有机地结合进联内,但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骂得确有些恶毒。梁鼎芬也不示弱,他侦知是尹亚天在从中捣鬼,于是以牙还牙,挥笔写道:“有心终是恶;无口岂能吞”,横批:“伊内偷人”,不但揶揄了尹亚天,顺便连他的老婆都骂了。
被人在名字上找了便宜的,还不止赵尔巽和梁鼎芬。古人给孩子起名字,爱用生僻的字,据说是为了避开各种各样的忌讳,以免跟哪位大佬重了名号,耽误前程,而怕人找便宜,没准也是个潜在的因素吧?但是,再怎么防,也有中招的时候,正所谓防不胜防。“淳德”这个名字,按说够吉庆祥和的吧?清朝贵族淳德,曾经在浙江当巡抚,跟手下人很是不洽,胥吏们非常痛恨他,嘴上不敢说,但都一直憋着让他吃点哑巴亏,解解气。机会终于来了——浙江下属的德清、淳安、乌程、归安四县投来了文书,胥吏给这四县重新排列了一下顺序,简称:“淳德乌归”,亦即“淳德乌龟”,淳德一看,差点没背过气去!这胥吏真是太他妈有才了!
这样一来,当官的都怕手下人搞小动作,处心积虑地提防着他们。即使人家明明没有坏心,当官的也总是自己犯猜忌。盛宣怀当邮传部尚书时,权重朝野。云南某太守,到北京来办事,携带宣威火腿若干,分别赠送给当朝大臣们,其中自然少不了盛宣怀的一份。但这位太守脑子里缺根政治弦儿,大笔一挥,在礼单上写道:“宣腿一对!”盛宣怀一看,什么腿?谁的腿?这也太没有礼貌了!三下两下撕碎了礼单,将宣威火腿掷还。后来,京城的人们都说,盛宣怀怕吃宣腿。呵呵!
篇23:对联故事
汪精卫是人尽皆知的卖国贼。1940年3月,在抗日的危急关头,汪精卫卖国保身,投靠日寇,成立了南京伪国民政府,自任代主席兼行政院长。自此,汪精卫成了中国头号大汉奸,人民对他深恶痛绝。这时,有一位被称为“灵谷老人”的老者作了一副对联,“祝贺”汪精卫荣任主席:
昔日盖世之德,
今朝罕见之材。
从字面上看,这对联似乎在吹捧汪精卫,但依循汉语中谐音双关的方法来解读,“盖世”者,“该死”也;“罕见”者,“汉奸”也!
1941年的除夕,汪精卫见过他的.日本上司,驱车回到寓所。辞旧迎新之际,他一时兴起,想效仿明太祖朱元璋写对联,以示与民同乐。在妻子陈璧君的提醒下,汪精卫想出了两句仁义之词,当即提笔在红纸上写下:
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
开为党为国为公之大业。
汪精卫一撂笔,他手下的人均赞不绝口,有人忙将对联贴到大门口。那天夜里,汪精卫特意赏酒给家中仆人、警卫,一干人不知不觉都多喝了几杯,看门的警卫靠在门边打起了盹。这时,一个以卖字为生的前清老秀才从门口经过,见了大门上的对联,怒不可遏。老秀才把对联细看几遍,取出笔墨,在红纸上挥了几笔……
第二天一早,汪精卫还没起床,就听下人来报,说是大门口挤满了人,都在议论那副对联。汪精卫慢悠悠地下床来到阳台,见大门口果然人头攒动,便喜笑颜开,以为百姓是赞赏他的文采。不想,警卫一脸慌张上前报告……汪精卫一听大惊失色。原来,春联已被改动,其中的“民”字都多了个三点水,“为”字都加了个单人旁,经此一改变为:
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
开伪党伪国伪公之大业。
汪精卫羞愧难当,急忙命人撕下对联。据说,从此以后,汪精卫再也不敢写春联了。
篇24:对联故事
清代有个姓潘的山东人在江南某地当县官,他上任之初,其父撰书一联相送:泪酸血成,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联语告诫儿子,做人应宽厚仁慈,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为非作歹,人间自有王法。否则到了那时,才醒悟到泪酸血咸、头有青天,悔之晚矣。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一副家教联语: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联句教育子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寄寓了殷殷期望。
清代文人王之春也有一副家教联: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此联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由此勉励儿孙要多读书。
1924年,爱国将领冯玉祥送别儿子出国留学时。(.)特撰一联: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联语要求儿子做一个好人,必须经过锻炼,要有信心。在艰难中把自己磨炼成一个忘我的人。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此联妙趣横生,用蜂腰格自然地嵌入侄媳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不失为家教的劝世箴言。
篇25:对联故事
相传,《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不仅能文善诗,而且还精通医理,他曾经就以对对子的方式,治愈了顽疾。
某天,和施耐庵比邻而居的顾员外来到他家,说儿子顾斐这些天卧床不起,想请施耐庵前往诊视。施耐庵慨然应允,来到顾家后,只见顾公子年约二十,可是却面色萎黄,精神恍惚,脉象细涩而无力,看样子病得不轻。施耐庵便耐心地询问病情,而病者却闭目答非所问,口中只喃喃地念道:“此木为柴山山出。”施耐庵听后,心中颇觉奇怪,这分明是个上联嘛,难道公子只是苦于无对,方才……于是他便对顾公子说道:“有对了!”顾公子悠然睁开双眼,只听施耐庵对道:“因火成烟夕夕多。”这分明是副绝对,顾公子一下子精神大振,竟坐起来喜道:“请问先生,‘山石岩前古木枯’,可有下对?”施耐庵略加思索,然后答道:“白水泉中日月明。”
顾公子听罢,竟忘了自己还在病中,他一边下床,一边吩咐小童招待施耐庵。此时施耐庵心中已是明了,他悄悄问顾斐:“敢问公子,是否有意中人出联相难?”顾公子两颊一红,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原来顾斐正是因为思虑过度而引发心病,此时心中块垒一解,“病”自然也就好了大半了。
故事虽小,可是却阐明了一个养生方面的大道理,那就是一个人如果过度忧思,势必会给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忧思成疾,就像故事中的顾斐一样。
篇26:对联的故事
《张秀才妙联讽贪僧》
清朝末年,鄂西神农架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常常对前来烧香许愿的人说,凡给神佛捐钱的人,都可以“消灾免祸”,而那些不信神佛的'人必将遭到报应。为了宣扬他的迷信说法,老和尚特意在庙门口挂了一副对联:
经忏可超生,人敬神一诚有感;
钱才能通冥,神应人万福无穷。
老和尚整天装神弄鬼,骗取钱财。虽然迷惑了许多无知的人,使得寺庙香火旺盛,然而有人就是不信他那一套。
有一天,一个姓张的秀才来庙里烧香,和尚要他捐钱捐油,并表示愿意为他念经消罪。张秀才嗤之以鼻,对老和尚说:“照你这么说,如果念经超度可以使人死而复生的话,那阎王不就是怕你这和尚了吗?你这样精通佛法,难道就能长生不老吗?你说菩萨保佑捐了钱的人,那如果烧杀抢掠的强盗把钱财送给菩萨,而菩萨保护他,这菩萨岂不是成了昧良心的贪官了吗?”
张秀才一番义正词严的话,把老和尚说得哑口无言,可是却遭到了一众“善男信女”的反对,认为他这是谤佛灭道,对神佛不敬。张秀才看见庙门口的对联,沉吟片刻,大笔一挥,也写了一副对联:
经忏可超生,阎王难道怕和尚?
钱才能通冥,菩萨岂不是贪官?
此联尖锐泼辣,幽默风趣,又对仗工整,在当地传为美谈。
篇27:对联的故事
《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手舞足蹈。这时,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呢?“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
篇28:对联的故事
《对联趣事》
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堪称诗词名家,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而且生性刚直。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家丁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随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呵,这小子口气倒不小。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
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肩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那权贵却鱼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哈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那显贵听了暗想:这小子好厉害,我把他比作活哈蟆,他却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酒过三巡,尚书欲压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随后,解缙举杯祝酒道:“难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题赠一联助兴。”尚书听罢,忙叫人拿来文房四宝。解缙挥毫舞墨,然后掷笔大笑而去。众人走过来一看,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一副借物寓讽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