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楚门的世界——哲学角度观后感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
今天自己在宿舍看了这部电影,我感觉这对我后来对于人生、世界、价值的看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活在楚门的世界里,所以无所谓逃不逃离。或者更大胆地说,只要是有人存在的地方,楚门的世界就可能时常围绕着我们。试想一下,从出生到成长,我们的行为举止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或多或少地受别人的影响?
楚门的世界与其说是楚门对于摄影棚的突破,不如说是对于个人世界的突破。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其实从反向证明是无法判断到底世界是真实还是虚构,或者更深层次去看,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当我们无法分辨的时候,其实也就无所谓真实或者虚构。所以 在后来的十多年里,一直对世事会看的轻淡,既无所谓真假,又何来执着。
假设我们可以分辨真实与虚构,那么人们对于未知的好奇与恐惧将会并生,楚门从细节感知到世界的虚构,放弃看似稳定简单的生活,去追求未可知的真实时,其实更多的来源是在于自己对于欺骗的不能容忍以及对真实的未知的向往,而在这个时候他其实是有意无意去缩小对于虚构世界的依恋的,这种依恋或许在他经历过真实未知世界之后将会放大,外面的世界不一定比里面的世界美好,但是外面的世界一定比里面的世界精彩。
楚门在那么多的阻碍和困难下依然坚持下去,连死也不怕,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强大,因为这不亚于寻死。从小,他的世界就被别人划定好了边界。他想成为探险家,可是权威告诉他这个世界已经没什么可以探索的了。他生活的地方简单美好,可他对外面的世界日思夜想。他不仅仅是跨过了这个边界,而是仅凭着自己对那个世界的想象,就要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去重塑一个自我。虽然他走到这一步确实已经无路可退。
有人说christof就是现实中的父亲,这也和我认为的上帝差不多,不过在想象christof是他的父亲的时候真的挺心酸的。他一路胸有成竹,觉得楚门会按他的期待一步步走过去,就连接下来他会跟谁上床都轻而易举的说出,可是当楚门一次次想闯出他的世界时,他开始慌了,最后明白事情没有转机,他只想和楚门谈谈,告诉他,这个世界其实是完美的,是我给你创造的,最后还故作轻松笑着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快说话呀,你上电视了,我们在直播呢,他可能多希望这只是一场闹剧,楚门还会回到桃源,继续他们的生活。从前他只懂得控制和命令,当楚门想走的时候,他只是慈爱地说,你属于这里,和我一起吧。某种意义上,christof创造了楚门的一生,如同上帝创造了每个人。他可以操纵楚门的生活,甚至可以操纵楚门的心境(利用父亲的死留住楚门),因为他控制着楚门从出生开始碰到的一切事物、人、知识观点和情感„„当然了,这一点大家都清楚,这就是人和社会的互助、对抗关系的反映。
电影吸引我们的是他何时识破真相,会不会离开,离开以后呢?这就是电影要表达的核心,通过那句“你无法在我脑内装摄像机”表达出来。思想或许是人存在于社会中最伟大的东西了。有次我拿西瓜喂猴子,因为怕他抢的时候抓到我,所以直接朝他丢了过去,西瓜掉在地上,猴子一下子抬起头冲我摆出十分愤怒的表情,然后才去捡西瓜。当时心里确实一震,想象他脑里每天究竟在想些什么,突然感受到了人类的自私可怕和猴子的悲哀。自由受限,常年累月被禁锢在有限的空间里。之所以觉得可怕,是因为意识到了他也有情绪。不过更可怕的是christof在影片中那句大实话:“听我劝告,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里,你什么也不用怕。”另外,truman真的不是隐喻true man吗?
阿尔贝加缪在《西绪福斯的神话》中写到: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在这条道路上,孤独、恐惧„„都是哲学家在替我们潜入的深渊。不管是谁,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闪现对人生的哲学性思考,这些思考可能会带来无尽的孤独和自我矛盾,也有不少的人,在这样的矛盾中毁灭了自我,也实现了自我。
第二篇:楚门的世界 观后感(美学角度)
镜头里的“世界”与世界里的“镜头”
——从美学角度看《楚门的世界》
有这样一段话来评述一部电影,不知你是否听过:
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
一部颠覆人们世界观电影
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
激励人心、发人省思的黑色喜剧
以讽刺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被媒体渗透了的世界
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用类似“乌托邦”的虚拟的完美世界寓意着“笼中鸟”式的生存悲哀
它就是在上个世纪末的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1998),该电影用艺术的夸张手法影射了当代人真实的生存状况。电影中,楚门是一个被全球观众关注的真人秀节目的主角儿,他生活在一个由节目制作组“创造”出来的世界中,当他终于发现了真相时,他不顾一切地逃离美丽的“桃源村”。在这部24小时不间断且实况播出的电视影集,主角楚门从呱呱落地开始的三十几年生活,他居住的理想小镇-桃源岛是个超大的摄影棚,而他的亲朋好友和他每天碰到的人全都是职业演员。他生命中的一举一动,分分秒秒都曝露在隐藏在各处的5000多架摄影机镜头前,这个摄影棚中唯一不知道有摄影机存在的人就是楚门。
我猜想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构思。影片的主人公楚门是一个在小镇生活着的年轻人,有一份还算轻松的工作,看起来和普通人无异,而他却不知道从他出身起他就被电视制作公司作为肥皂剧《楚门的世界》的主演,从他出身起到现在的几十年里他都被无数的镜头包围着,并且他的一生也是被安排好的。他周围的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都是演员,他生活的小镇也是由一个巨大的影棚。所有所有的一切,只有自己是真实的。然而这些楚门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一个女演员爱上了他,在剧中打破剧情告诉了他真相,这时楚门才意识到身边的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于是他开始了反抗。最终尽管肥皂剧导演百般劝说,楚门仍毅然离开了这一世界,走向了远方的自由之路。
电影尽管情节上有些荒诞,但其所引发的人生思考却是耐人寻味。随着电影的进行,观影者都会情不自禁的将自己想象成楚门,原因一是自己与楚门都是人类中的一员,在个体上是接近的;二是现实中的自己很难面临这样的情况,将自己化身楚门而达到一种全新的体验,这也正是一种内模仿。当最后楚门面临抉择的时候,我想此时的楚门,已经不只是一个人了,所有的人或许也在做这样的一选择。社会是多彩的,同时也是冷酷的,是多元化的世界;而
回到剧本中的世界,却是平稳有序的,只是少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我相信,每个人的选择可能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体验,有人满足于现状,同样也有人对现实失望。这也就是在审美中存在着个体差异。一是外在的美,二是内在的美。
外在的美的现象是直接诉诸感官的,是可以被看到和被听到的。这部电影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讽刺。金凯瑞,活灵活现地将一个男人的成长,无论是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能被人发现的小细节都陈列在了观众们面前。当然,这观众包括我、也包括电影 里的那些个“我”。一个男人历经多少冷清、惆怅、快乐、疯狂、欲望的生长与消散、理想的破灭与重生,这一切我们全看到了,而你、金凯瑞,却浑然不觉。不得不说这个电影的巧妙吸引人之处,也是在它满足了我们想了解另一个人的好
奇,很多时候,我们想知道,另一个人是否真实的也是做我们平时不常表现出来的事情。媒介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我们感受过却已经消失的美好重新回味,因此有了楚门的学习走路、入学、恋爱、成家、工作,看到这时的他,我们会心地一笑,他的这种神情分明是我们脸上曾经一闪即逝的啊。
电影编的如此巧妙:楚门从小对航海极其感兴趣,但却是外面的上帝最害怕他有的,因此可以制造了灾难,让楚门失去了父亲,从此惧怕水。看到这里,电影里面的观众为楚门捏了把汗,殊不知,电影外的我,也为楚门和那些观众捏了把汗。电影里面另一个爆点,就是楚门对罗兰的爱,罗兰借口去东南亚并没有挡住楚门执着寻找爱情,他用杂志上美女的图片拼凑出心目中女神的模样,作为一名普通的女生,自然对这执着唏嘘不已。以上种种因为这部电影产生的情绪,不论是对过去的回忆,对爱情执着的感动,都是美的另一种呈现。我所给予美的解释,都仅仅是建立在本人观点上的,每人各有不同,但同样具有价值。
内在的美当然也通过外在的美表现出来,是间接的,是心灵的。当男主角绝望地问出那句:“Who am I ?”的时候,电影中楚门的“上帝”克里斯多夫的嘴脸瞬间变得丑陋了起来。但是,却又让人们深深感到无奈,我们不仅将自己带入到了这个角色当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们生活的一切,是否也是被人安排好的,这所有我们遇到的不可思议、巧合、命运是否是设定的?这个问题正如“缸中的大脑”这个假设,我们无法回答,也不敢再去回答。在楚门历经了人造的风暴、雷电、巨浪的考验后,承载着他走向真相的船,无情地撞破了那个蓝得刺眼的美丽但却虚假的天空。在那一刹那,我的心却咯噔了一下,那追逐自由的时刻,似乎才是最简单、最能让人会心微笑的,那时的楚门明白自己的所求,向着内心认为正确的方向行进着。但当船触到了“海天交接”的地方,他心目中的“自由”是否从此刻起,便不再是原来的那个“自由”了。当楚门最终踏出了那个世界的大门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是否表示,我们已经有些相信了自己与楚门这个角色的共通之处,是否楚门的身上背负了我们自己的希望,渴望真正的自由,尽管我们根本就不确定这个自由究竟存不存在,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当他真的走出来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和他原来的世界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恐怕只有他才能品味吧。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楚门”。从出生,到成长,到死去,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从来都是局限的,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像万能的上帝那样,可以对这个世界了然于胸。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各种载体来超脱我们的肉体樊篱。于是,大众媒体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了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形式决定内容,尼尔・波兹曼早在多年以前就告诫人们,不同的媒介将产生不同的社会话语与认识论。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往往高于生活。这是一部对现代人的生存处境进行反思的作品,反思了媒体的介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警告。我们在充分享受媒介带来的好处时也应思考随之而来的种种后果,究竟人类正在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又应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现今我们的生活脱离不了媒体这个媒介,我们很多生活上的资讯,都是媒体告诉我们的,但在这个媒体世代,我们能分辨这些资讯的真伪吗? 在媒体世界哩,什么是真实呢? 《楚门的世界》中大众媒体通过营造媒介现实塑造受众,用“娱乐”迷惑受众,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大众媒体。透过《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反思现代人的传媒化生存状况,被发达的大众媒体包围的受众们已渐渐成为了新的“楚门”。
博尔赫斯在他的一首诗《镜子》中写到:“做梦是奇怪的,照镜子同样奇怪;�那里面,普通的陈旧的日常生活节目,�会包含着反影所精心制造的�一个虚幻而深刻的世界。”电视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今天,我们都是通过大众传媒来认识世界,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给我们什么我们就接受什么。我们看到的是被大众媒介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影片中的节目制作人基斯督向观众解释为什么楚门到现在都一直没有发现自己在被拍摄时说“因为我们都接受现实”。是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都接受现实,习惯于通过传媒接受信息,了解世界,于是我们都接受传媒提供的这个媒介现实就是我们所生活的客观现实。鲍德里亚说:“影像不再能让人想象现实,因为它就是现实,影像也不再能让人幻想实在的东西,因为它就是其虚拟的实在。”生活在这样一个媒介现实之中,人们没有直面周遭的世界,而是在不断地和自己对话,所以想要真正去认识这个世界是徒劳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使虚拟世界向真实世界逼近?
生活在这个时代,看1998年的《楚门的世界》,感慨良多。十二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现代化,传媒的介入也越来越广泛,人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不可避免地与传媒接触,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传媒的影响。现代人的生活如尼葛洛・庞帝所说是数字化的,但同时也是传媒化的。在这样一个由比特构成的信息世界中,我们传统的价值体系、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渐渐发生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前进,但是在大步向前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慢下来,回头看看我们有没有把什么重要的东西落下了。
第三篇:楚门世界观后感
从《楚门的世界》看媒介操纵
从报纸的诞生、电子媒介的产生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随着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由信息闭塞的状态不断地向信息充裕变化,从而不断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面,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着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在高速进步的新电子媒介发展之前,我们越来越难以使我们的个人隐私得到保障。使得我们不仅对现实的世界产生疑惑: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的不断充裕,究竟是让我们越来越感到自主还是越来越被束缚?究竟是使得这个世界更加明白清晰地呈现在自己面前还是对于现实世界感到更加的虚妄,越来越远离了真实的人生?
楚门的世界似乎正好的提出了这个困扰了我们许久的问题。这部电影以一个独特却近乎残忍的方式,给了我们些许关于真实世界的想法。
当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都被放置于暗藏的摄影镜头下的时候,甚至连初吻都成为万众茶余饭后谈论的对象的时候,我们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太疯狂了?楚门的世界里似乎只有一个人是真实的,那就是楚门自己。每天早上,和邻居固定的早上,中午,晚上一起的问候,遇到那只斑点狗,毫无悬念的被扑了上来,走过旋转玻璃门去保险公司上班,然后买报纸,回家有太太,和偶尔过来串门的妈妈,似乎生活就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像一个正常的人一样。然而隐藏在这真实的背后的却是为了满足千万双眼睛而编造的虚妄,正如卞之琳的那首诗一样。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我。
很显然,楚门的遭遇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生活的反应,他是在整个人类社会进入物质与信息爆炸性增长的时代之后,人类文明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对于现实与未来的反思,以及对当前世界的忧虑而产生的普遍现象。
楚门的世界对于楚门而言,在整个海景镇中,似乎只有楚门一个人是真实的,又似乎只有楚门一个人是虚假的。楚门的世界在我眼里对于多数的看客而言却也是他们心中所习以为然的真实的。他们的生活态度与生活的情趣都融入了楚门的世界与他的生活的点滴化为了一体。他们一起在经历着人生的成长的历程,离开了楚门,他们的生活就会像是那个在镜头中一直出现在浴缸里的男人一样,是虚无的,是无以为继的,离开了楚门,他们的生活便会没有了方向,世界也将会陷入一片的混沌,从而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不是这样吗?当我们陷入了一个被媒介所控制和制造的自以为是真实的世界里的时候,我们便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失去自我,离原本的真相便会越走越远。直到真的找不回自己。这是社会的虚无感,和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自我价值感逐渐缺失的一种表现不是吗?
新媒介的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我们该为此而感到一种沾沾自喜,因为我们可以觉得自己渐渐的可以看见整个地球而不要跑遍世界,但另一方面我们却在短暂的欣喜之后迅速的发现自己貌似被坑了的感觉。新媒介时代使我们发现我们都难以逃脱楚门的悲惨命运。在大批的充斥视野的真人秀节目中我们不正好可以看见生活中而不再是屏幕里的楚门吗?
第四篇:楚门的世界—哲学思考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
对于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看一遍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真正道理,我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这种经典的奥斯卡电影。看了两三遍后,感触颇多。
我们的世界中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的呢,楚门的世界看起来是美好的!他走出的每一步都有人替他作最好的安排。他稳定地升学,顺利地找到工作;顺利的找到女朋友,并最终与她结婚。他生活中没有挫折,没有悲伤,没有痛苦!对于这种生活,我们只能用虚假来形容,因为我们都明白生活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楚门在不明真相的时候,还觉着自己活的很真实。
当楚门发现自己被欺骗时,当他意识到所有认识的人都只不过是有固定台词的演员;他挚爱的父亲的逝世不过是剧情安排; 他最亲密的妻子不过是按照脚本陪你上电视剧的女演员; 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是提前设置好了的; 这一刻他才明白只有他自己是真的,周围的一切全是假的。生活安逸,快乐,轻松,稳定,那全是剧情。
当通往真实世界的那扇门被打开了,导演对楚门说:你以为现实的世界会更好吗?这个世界才是美好的,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虚假、欺骗。楚门没有回答,他优雅地谢幕鞠躬,毫不留恋地告别摄影棚,虽然门里什么也看不清,除了黑暗。而比起这个彩绘的虚假世界,黑暗才是实实在在的。楚门毫不犹豫地踏进未知的现实世界。也许他清楚,走出这道门,便意味着变换的未知意味着赤裸的真实,意味着实实的艰辛。可也意味着至高无上的自由。他面带微笑,携着那张从杂志上拼凑出的初恋情人的照片,不管去哪,一颗真实的心抵得过为他而 存在的虚假世界。
这让我想到海上钢琴师,也许1990和楚门有着是否去真实世界的抉择,不过最后的选择责大相径庭。1900出生在船上,成长在船上,游轮就是他所知道和体验的整个世界。然而走在通往陆地的梯子上时,他最终还是犹豫了,这一刻他领悟到喧嚣的陆地对他来说是虚假的,陆地给他造成的存在的虚无感终于让他决定永远留在了船上,对他来说船上才是真实的,最终他决定与他唯一的世界同生共死。他和楚门一样遵循了自己那颗跳动的心,这样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
影片最后让我产生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当他走出影棚之后,全世界观众都欢呼雀跃,为他的勇气衷心喝彩!观众的内心最深处都会有善良的一面,这其中也表现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和对人权与自由的信仰,影片结局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关怀,最终表达了人类内心的善良与美好,也使得《楚门的世界》成就了一场真正的人性自由的救赎。
所以经典电影作品大都会反映一个最终的主题:人性的救赎。古代圣贤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然而荀子却说“性本恶”理论。我以为,人一出生,并无善恶可言,因为他们心中缺少辨别善恶的度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在社会这片土地上汲取了良莠不齐的养分,得以成长。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逐渐体会到社会上的善恶是非,学会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性也会迷惘,要实现人性的救赎,必须从善恶的根源出发。因为欲望,才生善恶。而生存本身就是一种欲望,所以说,人难以断绝欲望。虽然我们无法断绝欲望,但我们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欲望就是一个黑洞。善恶始于欲望。每个人心中辨别善恶的度量都不尽相同,面对善恶的时候,人性的天平本能地倾向于满足心中欲望的一端。倘若内心的阴暗面主导,那么人性将蒙上一层灰尘,黯淡了光芒。要想让心中充满阳光,首先要实现人性的自我救赎。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我们都自己命运的主导者。当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心中向善,人性的回归才不会遥遥无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性的自我救赎。
看完<<楚门的世界>>让我产生了对人的本质的思考,查阅了相关的一些哲学资料,可以总结为:人抽象的本质是人为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句话叫作“衣食所安”,也就是衣服和食物这一类东西,使人的身体得以修养之所也就是生命所安之地,当身心俱安时,我们就能真实地感觉到自身的存在。
人的现实性本质是人的抽象本质的不断发展的结果。就楚门而言,他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是他现实本质的组成部分,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人的现实性本性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这种本质不是自然自在的,它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各方面的异化,即使是植物人野人也不例外,更不要说生活在人群中的社会人了,对于楚门,由于他父亲的溺水,失去了父亲的他变得对水,对海有着深深的恐惧感。
最为基础的人的本质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它让我们不断的产生需求,不断地追求满足,这也是一个独立意识存在的必要条件。楚门也不例外,他也要工作,赚钱,生活,社会环境的诸多因都会对人产生异化,而这些因素中绝大部分都是不可控的。马克思说的:“人征服了自然,却成了自己所创造的机器的奴隶。”在现代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的类本质也被淹没在物质的海洋里,许多人变得利欲熏心,许多人都在背离自己的本质而生活.因此在异化中把握人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的一生是不应该有剧本的,我们就是自己人生的编剧,楚门和我们一样都有着一颗不安分的灵魂,这种不安正是源于对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感,我是谁,我是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这个拥挤而嘈杂的地方究竟是不是我真正的家园? 也许唯一能使这些不安的灵魂得到安慰的便是逃离本身,最终楚门选择了逃离。他不知道要去往何方,但唯一能肯定是他要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后,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才发现,在这追寻真理与存在的旅途中,我们都将成为永恒的星尘!
Upc版权所有
第五篇:楚门的世界的观后感~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
倒是好久没有看到能让我产生思考 的电影了,看了楚门的世界,心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感觉,甚至有点混乱了。它是一个黑色的幽默吧,但是却很有深意。
看到一半的时候,才渐渐的对电影的情节有了认识。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那个show的导演太残忍了,为了获得成功,竟然限制了一个人的自由,而且还是三十年,三十年,让一个人生活在一个虚拟的甚至是虚伪的小世界里,让一个无辜的人变得对这个世界充满无知,给一个生命划上一个界限,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最残酷的摧残。
看完电影,就不自觉的将自己往电影里的主人公代,如果我是楚门,我的反应会是怎么样的呢?也许每个人的show都会不一样的吧。
楚门是淳朴的,因为导演没有给他安排涉及现实社会黑暗面的剧情,也许就是这最真的淳朴,让楚门远离了贪婪和享受安逸的丑恶。现实中的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遇到一些丑恶的东西,我们整天都在勾心斗角中度过。这样的不安,让现代人活的很累。所以,我们一直很向往一个舒适的世界,我们多么希望全世界都尽在掌控。而抛开抛开被愚弄的事实,楚门的生活,其实是很安逸舒适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生活就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所向往的。记得当导演告诉楚门,外面的世界不够平和,希望楚门能留在那个小小的世界时,全世界的人都在期待楚门的回答,而楚门做出的决定让人们惊喜。换做我们,有多少人想去到一个复杂的世界,而放弃可以得到的安逸,但是楚门勇敢地做出了决定,宁愿艰辛,也要面对现实。我们做不出那样的选择,是因为我们在复杂世界生活过,累了,麻木了,我们有时候宁愿活在一个被导演的生活中,只要它是安逸的,而吗就我们渐渐失去的对真实的渴望。
我很佩服楚门能勇敢地靠自己的力量去对抗整个“世界”,很佩服楚门能克服对海水的恐惧去一个叫“斐济”的地方,更佩服,他能坚定地跨出那个门。然而我在想,当楚门在真正的世界里探索的时候,他会不会怀念原来的那个世界。也许会吧,尽管我们的世界也充满希望,但有些角落却的的确确布满了畸形。正如那个导演说的:“我给了Truman过正常生活的机会。而你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病态的世界”。当楚门感到后悔时,不是他的错,当我们想逃离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是我们的错,人心本善,我们不是天生就贪婪,就像那个小世界里的楚门,醇厚,善良。这个世界真正的悲哀在于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每个人都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寻找自己想要的,只是当两个人的期待冲突的时候,社会就出现了不和谐,用经济学的话,就是“个体的理性却不代
表整体的理性。”
比起楚门,我们其实才是可怜的,因为楚门在三十岁前说起来仅是受到了一次欺骗,而我们在三十岁前受到的欺骗恐怕不止一次,而且,在欺骗中我们最真的东西真正留下来的也不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