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练习题(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7:0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文学史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文学史练习题》。

第一篇:外国文学史练习题

《外国文学史》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伊利亚特》描写的主要内容是()A氏族生活 B 海上冒险

C战争 D和平

2、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是()

A《被绑的普罗米修斯》 B《波斯人》 C《美狄亚》 D《俄狄浦斯王》

3、中古欧洲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4、《神曲》的作者是()

A彼特拉克 B薄迦丘

C但丁 D阿里奥斯托

5、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A意大利 B英国

C法国 D西班牙

6、《十日谈》采用的形式是()A故事套故事结构 B线形结构

C框形结构 D辐射形结构

7、弥尔顿的主要作品都是(A以《圣经》为题材 B以日常生活为题材 C以神话为题材 D以民间传说为题材

8、弥尔顿的代表作是()

A《失乐园》 B《复乐园》 C《力士参孙》 D《为英国人民声辩》

9、古典主义喜剧《悭吝人》的作者是()

A高乃依 B拉辛 C布瓦洛 D莫里哀

10、十八世纪启蒙小说《老实人》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狄德罗 D 卢梭

11、《新爱洛伊丝》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狄德罗 D 卢梭

12、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是()

A高特舍特 B莱辛 C歌德 D席勒

13、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源地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14、雪莱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是()A《麦布女王》 B《“虐政”的假面游行》

C《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D《西风歌》

15、恩格斯称之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诗人是()

A海涅 B歌德 C拜伦 D雪莱

16、海涅著名的政治诗是()

A《诗歌集》 B《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C《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D《哈尔茨山游记》

17、雨果创作最突出的特点是()

A人道主义 B理想主义 C保守主义 D现实主义 18、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一部诗集是()

A《秋叶集》 B《万叶集》 C《静观集》 D《草叶集》

19、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的作者是()A斯丹达尔 B巴尔扎克 C福楼拜 D莫泊桑 20、小说《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A没有主人公的小说 B一个青年的故事 C一个纯洁的女人 D外省风俗

21、塑造“吝啬鬼”葛朗台形象的作家是()

A莫里哀 B巴尔扎克 C果戈里 D萨克雷

22、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国别是()

A波兰 B丹麦 C瑞典 D挪威

23、《套中人》中的装在套子里的卫道者形象是()

A别里科夫 B聂赫留朵夫 C巴扎洛夫 D奥勃洛摩夫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5个选项中,至少有2项是符合题意。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欧洲文学的发源地是()()()()()A古希腊 B古希伯来 C古罗马

D古埃及 E古巴比伦

2、属于“俄林波斯神统”的神有()()()()()

A波塞冬 B乌拉诺斯 C雅典娜 D盖娅 E阿波罗

3、古希腊抒情诗人的代表有()()()()()A柏拉图 B 萨福 C阿纳克瑞翁 D品达 E亚里士多德

4、中世纪世俗文学成就较高的有()()()()()A教会文学 B骑士文学 C英雄史诗

D城市文学 E人文主义文学

5、欧洲中古后期著名的英雄史诗有()()()()()A《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B《尼伯龙根之歌》 C《熙德》 D《伊戈尔远征记》 E《埃达》

6、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用人性反对神权 B在政治上拥护王权 C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D模仿古人,重视格律 E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7、《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有()()()()()A桃丽娜 B奥尔恭 C达密斯

D路易丝 E克雷央特 8、18世纪启蒙作家创造的各种新的文学形式有()()()()()A 哲理小说 B正剧 C游记体讽刺小说

D长篇小说 E对话体小说

9、《浮士德》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有()()()()()

A玛甘泪 B靡非斯特 C葛兹 D路易丝 E斐迪南

10、英国“湖畔派”的代表诗人有()()()()()A雪莱 B华滋华斯 C济慈

D柯勒律治 E骚塞

11、《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有()()()()()

A爱斯梅哈尔达 B冉阿让 C沙威 D卡西莫多 E克罗德

12、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余人”形象有()()()()()A叶甫盖尼·奥涅金 B毕乔林 C英沙罗夫

D罗亭 E奥勃罗莫夫

1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A广阔性 B主观性 C暴露性 D典型性 E抒情性

14、美国文学中批判种族歧视、揭露蓄奴制罪恶的作品有()()()()(A《汤姆叔叔的木屋》 B《白奴》 C《章鱼》 D《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E《愤怒的葡萄》)15、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

A夏多布里昂 B梅里美 C福楼拜 D劳伦斯 E鲍狄埃

16、英国文学中最先接触到劳资矛盾的作品有()()()()()A《简·爱》 B《玛利·巴顿》 C《双城记》 D《艰难时世》 E《雪莉》

17、《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形象有()()()()()

A聂赫留朵夫 B卡列宁 C列文 D玛丝洛娃 E安娜

18、《玩偶之家》中的人物有()()()()()A海尔茂 B博尼克 C斯多克芒医生 D娜拉 E阿尔文太太

三、解释下列名词

1、荷马式比喻。

2、流浪汉小说。

3、三一律。

4、狂飙突进运动。

5、感伤主义文学。

6、浪漫主义运动。

7、拜伦式英雄。

8、多余人。

9、人物再现法。

10、威塞克斯小说。

四、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2、《俄狄浦斯王》怎样表现了索福克勒斯的命运观念?

3、《神曲》的思想内容。

4、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5、简析堂吉诃德形象的悲剧性。

6、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7、浮士德一生追求所体现的精神是什么?

8、《浮士德》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9、《恰尔德·哈洛尔德》如何体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0、《草叶集》的思想内容

11、于连形象的双重性。

12、《红与黑》的艺术特色。

13、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形象。

14、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

五、分析论述题

1、比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文学发展的异同。

意大利: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因而人文主义文学的新文学出现也最早。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先驱,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薄迦丘的杰作是《十日谈》。

15世纪以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曾一度繁荣,但总的成就不如早期。法国:

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存在着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

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拉伯雷是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平民倾向的杰出代表。

西班牙:

西班牙从15世纪末走向统一,但强盛时期非常短暂,16世纪中叶以后便开始衰落。因此,资本主义关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人文主义文学出现较晚。此前西班牙文坛的流浪汉小说和骑士文学畸形繁荣,直到16世纪、17世纪间,人文主义文学才带来了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是塞万提斯。

英国:

英国的人文主义持续时间长,发展最迅猛。人文主义文学在14世纪就已经出现。最早的作家是乔叟。15世纪末,一批新的人文主义学者登上文坛。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高潮,人文主义文学空前发达。此时文学成就最大的是戏剧。在“大学才子派”的基础上,诞生了欧洲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

2、分析哈姆雷特复杂性格及其成因。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起初,他是一个充满人文主义理想的青年王子,对天地万物、人、社会都寄予了美好的理想。那时他是一个“快乐的王子”。他以人文主义观念指导他的爱情和友谊。

其次,现实的丑恶和严酷打破了他昔日的梦幻,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破灭了。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犹豫,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说的“延宕的王子”。

第三,哈姆莱特在复仇行动上的犹豫,从社会学角度上,是由于他所面对的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哈姆莱特还不能胜任“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历史重任,因而他的复仇以及他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理想破灭后的哈姆莱特眼中,人的心灵是阴暗污浊的,人在本体意义上是丑恶的。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只是找不到复仇方法时产生的矛盾心理,而且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惘与忧虑心态的外现,同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性表述。

3、分析《悲惨世界》人道主义的矛盾性。

《悲惨世界》集中表现了雨果以前作品中已经多次出现的以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如果说,他的人道主义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为对天主教黑暗势力和封建统治者的揭露,那么,在《悲惨世界》中,他的人道主义就已经发展为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的批判了。

首先,对下层人民痛苦命运的描写,在小说中占主导地位。《悲惨世界》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它揭示了在那个社会里穷苦人注定要过悲惨的生活,在于它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就是反对穷人的。

其次,雨果在揭露贫苦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的同时,又常把一个尖锐的阶级矛盾问题看成是道德问题。他认为,世间存在着两中法律,一种是高级的,一种是低级的。前者的代表是米里哀主教,后者的代表是警察沙威。雨果以冉阿让为例,企图说明世俗法律的无用。统治者以刑法惩治他,他反而变得凶狠,更加容易犯罪。可是当米里哀主教用仁慈感化他时,他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充满博爱精神的人。从这里我们看到,小说的思想基础,就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它是雨果揭露社会罪恶的出发点。在描写冉阿让对待自己的死敌沙威的问题上,同样体现着作家的道德感化思想。沙威的自杀,实际上,就是善对恶的胜利。总之,雨果在《悲惨世界》里,以极大的艺术力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下层人民受苦受难的悲惨遭遇以及资产阶级法律与人民为敌的本质。但作家又把“仁慈”、“博爱” 当作一种医治社会弊端的灵丹妙药,充分表明了雨果人道主义的内在矛盾。

4、分析《高老头》的思想内容。

作品对这一时期封建贵族权势的得而复失、盛而复衰的历史趋势,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贵族妇女表面的荣华富贵,遮掩不住内心的失望颓唐;贵族排场上的阔绰,掩饰不了政治上的败局。巴尔扎克从多方面描写了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揭示了复辟时期封建贵族貌似威严实则虚弱的阶级本质,真实地再现了时代的风貌。

《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培养了两个女儿的拜金主义情感,自己最终被她们盘剥一空。

《高老头》还多方面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累累罪恶。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培养肮脏灵魂的大温床,极端利己主义的冰水淹没了一切道德原则,金钱像一只巨掌,牵着无数木偶,在社会舞台上各尽其能地进行着丑恶的表演。

5、分析《复活》的思想内容以及所表现出的作家思想的矛盾性。

《复活》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无情的批判,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以及法律、法庭、监狱、官吏和整个国家机器的反人民本质作了广泛而又深刻的揭露。

首先,托尔斯泰第一次在作品中把被压迫的下层妇女玛丝洛娃作为主人公,并深刻描写了她的不幸遭遇。小说通过玛丝洛娃同狱“罪犯”的遭遇表明,受迫害的决不只玛丝洛娃一人,而是广大的俄罗斯人民。而残忍冷酷、昏愦腐败决不是个别官吏,而是从地方到中央整个官僚集团所共有的反动本质。

但是,托尔斯泰否定反动暴力的同时也否定革命暴力,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又反对用暴力推翻它。其次,《复活》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官方教会的伪善、欺骗和诡诈发出愤怒的谴责,揭露了宗教仪式的欺骗性,神甫和教堂执事的利己主义,宗教议长的罪恶。托尔斯泰撕下了神圣宗教的外衣,指出宗教是少数人发财和愚弄人民的工具。

但是,托尔斯泰“一方面反对官办的教会,另一方面却鼓吹净化了的新宗教,即用一种净化了的精制的新毒药来麻醉被压迫群众”。他并不反对宗教本身,鼓吹“心灵中的上帝”。

第三,沙皇专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地主土地占有制,更是这位宗法制农民情绪表达者的大敌。小说揭示了地主与农民间的矛盾。托尔斯泰不仅看到了农民贫困的现象,而且还指出了农民赤贫的真正原因。他代表千百万农民发出呼吁,应该把土地交给农民。

但托尔斯泰主张在原封不动保留旧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否定土地私有制的主张,只是改良主义的空想。

第四,《复活》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发和批判。大批破产农民流浪到城市里,充当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小说反映了农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但托尔斯泰是从农民生活的旧基础、旧宗法关系和道德规范被破坏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因而对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也加以否定。

6、论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精神复活的过程。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和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大学时期的聂赫留朵夫是个正直、有着美好道德追求的善良青年。他的爱情也具有纯洁和富于诗意的特点。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的阶段。受习惯观念以及违背真与美原则的那种日常生活榜样的影响,聂赫留朵夫变得委琐猥琐、低下、空虚和渺小。在贵族圈子里通行的道德准则怂恿下,他诱奸了玛丝洛娃。“动物的人”压倒了“精神的人”,在堕落的道德泥潭里,他越陷越深。第三阶段是从忏悔走向复活的阶段。法庭上与玛丝洛娃的重逢,使他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沉睡在心灵深处的精神的人开始苏醒。他为玛丝洛娃四处奔走,还把部分土地交还给农民,进一步认清了贵族阶级的罪行。最后,他在上帝那里找到了灵魂的归宿。这时,聂赫留朵夫走向了灵魂的“复活”。

聂赫留朵夫的形象在那个时代具有典型意义。他从贵族阶级中游离出来,表明贵族阶级内部的分裂,沙皇专制制度已经动摇,革命风暴已经临近。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美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美国的悲剧》的主要内容是()A描写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女性的悲惨生活 B揭露美国“文明”和“民主”的真面目 C探讨艺术在金元帝国的地位问题

D描写一个普通青年为追求“美国生活方式”而堕落犯罪的故事

3、海明威在《死在午后》中总结的创作经验是()A简约原则 B冰山原则 C繁复原则 D凝练原则

4、高尔基在《伊则吉尔老婆子》中,塑造了一个为集体献身的英雄,他的名字是()A拉达 B佐巴尔 C腊拉 D丹柯

5、塑造葛利高里的形象的作家是()A法捷耶夫 B萧洛霍夫 C富尔曼诺夫 D革拉特科夫

6、《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是()

A 普鲁斯特 B福克纳 C乔伊斯 D艾略特

7、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的作者是()A普鲁斯特 B乔伊斯 C福克纳 D伍尔芙

8、娜塔莉·萨洛特所属文学流派是()A超现实主义 B荒诞派 C新小说派 D未来主义

9、《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人公是()A毕乔林 B尤索林 C库普林 D迈洛

10、海勒的黑色幽默代表性作品是()A《出了毛病》 B《第五号屠场》 C《第二十二条军规》 D《万有引力之虹》

11、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史诗是()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罗摩衍那》 D《荷马史诗》

12、古代印度文学共同使用的语文是()

A印度语 B孟加拉语 C梵语 D13、古代印度被称为“最初的诗”的作品是()A《摩诃婆罗多》 B《罗摩衍那》 C《故事海》 D《五卷书》

14、《旧约》中,被后人尊为民族的绝唱的诗作是(A《箴言》 B《所罗门雅歌》 C《传道书》 D《耶利米哀歌》

印地语)

15、18世纪朝鲜人民在长期口传中形成的一部著名小说是()A《洪吉童传》 B《两班传》 C《许生传》 D《春香传》

16、被称为“波斯诗歌之父“的诗人是()A鲁达基 B海亚姆 C内扎米 D莫拉维

17、欧玛尔·海亚姆的著名诗作是()A《鲁拜集》 B《王书》 C《五卷诗》 D《玛斯纳维集》

18、中古日本具有“俳圣”美誉的诗人是()A近松门左卫门 B鸭长明 C松尾芭蕉 D井原西鹤

19、《一千零一夜》的引子故事是()

A《渔翁的故事》 B《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C《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 D《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20、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作是()A《破戒》 B《棉被》 C《浮云》 D《舞姬》

21、《吉檀迦利》的书名的含义是()A牺牲 B献歌 C吉祥 D寻找

22、长篇小说《戈丹》的主人公何利的身份是()A工人 B市民 C农民 D资本家

23、“开罗三部曲”的作者是()A塔哈·侯赛因 B普列姆昌德 C迈哈福兹 D赫达亚特

24、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是()

A《冲绳札记》 B《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C《死者的奢华》 D《新人啊,醒来吧》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5个选项中,至少有2项是符合题意。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19世纪后期欧洲主要的文**流有()()()()()A超现实主义 B象征主义 C唯美主义 D自然主义 E浪漫主义 2、19世纪中后期象征主义诗人有()()()()()A马拉美 B波德莱尔 C魏尔伦 D王尔德 E兰波

3、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有()()()()()A反对艺术服务于政治 B强调冷静客观地再现现实 C强调朦胧美和神秘色彩

D以生物学和遗传学理论解释现实 E叙述风格冷静、无动于衷

4、萧伯纳的著名剧作有()()()()()

A《樱桃园》 B《华伦夫人的职业》 C《伤心之家》 D《万尼亚舅舅》 E《鳏夫的房屋》

5、海明威以两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小说有()()()()()A《老人与海》 B《丧钟为谁而鸣》 C《死在午后》 D《太阳照样升起》 E《永别了,武器》 6、20世纪初期俄国文坛最活跃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有()()()(A唯美派 B象征派 C未来派 D阿克梅派 E意识流

7、苏联文学中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有()()()()()A《青年近卫军》 B《瓦西里·焦尔金》 C《日日夜夜》 D《恰巴耶夫》 E《人的命运》

8、福克纳的重要作品有()()()()()

A《追忆逝水年华》 B《乡村医生》 C《喧嚣与骚动》 D《押沙龙!押沙龙!》 E《尤利西斯》

9、《尤利西斯》中的主要人物有()()()()()A斯蒂芬 B凯蒂 C勃鲁姆

())D莫莉 E康普生

10、萨特的戏剧作品有()()()()()

A《苍蝇》 B《死无葬身之地》 C《恭顺的妓女》 D《自由之路》 E《肮脏的手》

11、萧洛霍夫表现哥萨克人生活和历史变迁的作品有()()()()()A《人的命运》 B《他们为祖国而战》 C《顿河的故事》 D《被开垦的处女地》 E《静静的顿河》

12、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阿拉贡 B瓦雷里 C里尔克 D阿波里奈尔 E 乔伊斯

13、德莱塞的著名小说有()()()()()A《儿子与情人》 B《马丁·伊登》 C《珍妮姑娘》 D《美国的悲剧》 E《嘉莉妹妹》 14、20世纪初期俄国文坛最活跃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有()()()(A唯美派 B象征派 C未来派 D阿克梅派 E意识流

15、艾略特的著名诗作有()()()()()A《荒原》 B《空心人》 C《四个四重奏》 D《海滨墓园》 E《驶向拜占廷》

16、法国新小说的代表作家有()()()()()A加缪 B娜塔莉·萨洛特 C罗布-格里耶 D萨特 E冯尼古特

17、卡夫卡创作中习惯于采用的艺术手段有()()()()()A象征 B荒诞 C简约 D幽默 E逆说

18、萨特的小说有()()()()()A《墙》 B《禁闭》 C《恶心》 D《自由之路》 E《恭顺的妓女》

19、印度古典文学时代成就较高的文学是()()()()()A神话 B史诗 C长篇叙事诗)()

D故事 E戏剧

20、古代印度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是()()()()()A梵语时代 B吠陀时代 C神话时代 D史诗时代 E古典文学时代

21、《旧约》的几个部分是()()()()()A摩西五经 B先知书 C福音书 D诗文集 E使徒行传

22、《一千零一夜》故事的主要来源有()()()()()A巴格达故事 B开罗故事 C罗马故事 D印度和伊朗故事 E中国故事

23、被誉为“波斯诗歌四大柱石”的诗人有()()()()()A菲尔多西 B海亚姆 C莫拉维 D哈菲兹 E萨迪

24、萨迪的主要作品有()()()()()A《列王记》 B《蔷薇园》 C《玫瑰传奇》 D《果园》 E《五诗集》

25、《源氏物语》中重要的女性形象有()()()()()A紫上 B空蝉 C末摘花 D藤壶妃子 E六条御息所

26、夏目漱石的“前三部曲”有()()()()()A《三四郎》 B《行人》 C《过了春分时节》 D《从此以后》 E《门》

27、《我是猫》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A苦沙弥 B金田 C寒月 D东风 E铃木

28、泰戈尔的诗集有()()()()()A《新月集》 B《戈拉》 C《园丁集》 D《沉船》 E《吉檀迦利》

29、现代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重要作家有()()()()()A叶山嘉树 B德永直 C宫本百合子 D小林多喜二 E黑岛传治

30、朝鲜无产阶级文学流派“新倾向派”的代表作家有()()()()()A韩雪野 B赵明熙 C李箕永 D赵基天 E崔曙海

31、普列姆昌德的著名作品有()()()()()A《热爱祖国》 B《苦力》 C《服务院》 D《戈拉》 E《戈丹》

32、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有()()()()()A迈哈福兹 B普列姆昌德 C赫达亚特 D纪伯伦 E塔哈·侯赛因

三、解释下列名词

1、“阿克梅派”

2、俄罗斯“白银时代”

3、“冰山原则”

4、“陌生化效果”。

5、后期象征主义。

6、黑色幽默。

7、摩西五经。

8、日本无产阶级文学。

9、埃及现代派。

10、叙美派。

四、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象棋的故事》怎样揭露了法西斯主义对人性的摧残?

2、简析《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风格。

3、《老人与海》的思想内容。

4、《变形记》的思想内容。

5、为什么说《秃头歌女》是一部典型的“反戏剧”?

6、《等待戈多》如何体现了荒诞派戏剧对人生的理解?

7、《沙恭达罗》在艺术上的成就

8、希伯来文学遗产的特点。

9、《一千零一夜》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10、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诗意美。

五、分析论述题

1、分析葛利高里的形象。

《静静的顿河》以中农哥萨克麦列霍夫一家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以逐渐走向毁灭的悲剧人物葛利高里为贯穿全书的“中心主人公”。葛利高里在历史转折关头,不自觉地卷入历史事件的强大漩涡之中,一直动摇在两个敌对阵营之间,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个人的主观原因的。

葛利高里出身于殷实的哥萨克中农家庭。中农具有两重性,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作为劳动者,他淳朴善良,热爱自由劳动,热爱土地家乡。劳动者的品性,使他向往真理和正义,追求社会主义新事物,所以他两次投身革命,和白匪英勇作战。但是,作为一个私有者和哥萨克下级军官,葛利高里在政治上具有小资产阶级左右摇摆的全部劣根性;他对真理、正义的苦苦探索,带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严重的个人奋斗性质;尤其是对几世纪遗留下来的保守落后的哥萨克传统观念和偏见,以及哥萨克军官的特权思想,他一直顽固地坚持,不愿舍弃。这些又使他“倾向资产阶级”,因而三次投入反革命叛乱。

葛利高里在冰炭不容的敌对阵营之间动摇徘徊,在白军与红军中三进两出,竭力寻找一条超越革命与反革命的“哥萨克中间道路”——“第三条道路”。然而,哥萨克中农是没有独立的政治路线的。葛利高里顽固坚持“第三条道路”的结果,只能越来越背离人民,最后以自己的彻底毁灭而告终。葛利高里悲剧的实质,是在阶级搏斗尖锐化的革命年代,企图追求和探索实际上不存在的“第三条道路”的“理想”遭到彻底破灭的悲剧;是在艰难困苦的动荡时期,既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又找不到自身的真正地位和道路的人的悲剧。

2、分析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首先,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紧紧跟随社会历史发展的脚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出现,表现反战与反压迫的现实主义文学如《西线无战事》、《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揭露法西斯罪行、歌颂反侵略斗争的作品如《象棋的故事》、《日日夜夜》等的出现,都紧随时代的脚步。

其次,20世纪的风云变幻和扑朔迷离的现实,引发了当代作家的怀疑、困顿乃至迷惘的情绪,也使当代读者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多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呈现了文学的多元化走向。

第三,20世纪大部分现实主义作家作品表现出“向内转”的趋势,“第一人称”的视角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初步运用的基础上,到20世纪得到进一步强化。此外,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还从整套小说向长河小说发展,从宏观综合性小说向微观分析性小说发展,现代主义文学手法得到应用。

第四,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大多数仍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但它认识到宇宙的相对性,否认绝对性;认识到人类面临灾难,文明的种种价值观面临挑战;认识到“上帝已经死亡”,世界变得荒诞;确认人的历史责任感,主张以和谐、平衡、稳定作为生活的准则。

3、《雪国》怎样体现了川端康成艺术的独创性?

第一,在创作方法上,东西结合,自成一格。《雪国》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与西方的现代主义方法结合起来,既有具体的客观描写,又常常通过岛村的自由联想和意识流动写人状物;在整体上按时间顺序叙述情节,在某些局部又通过岛村的意识活动展开,适当突破事物发展的时空界限,形成内容上的某种跳跃。

第二,在人物描写上,重视感觉,刻画细微。《雪国》中特别注重人物纤细的感情和瞬间感受,往往从细处突出人物特点。如岛村的观察、感受在小说中表现得很细致,他的虚无和感伤得到突出的表现;驹子的心理矛盾和感情变化也表现得无微不至,从而刻画出这个向往美好生活却又沦落风尘的悲苦艺妓。

第三,字结构安排上,自由灵活,活而不乱。《雪国》在整体上没有严密完整的构思,它是以“短篇”形式在报刊断断续续刊出,前后达十多年。这种创作实况表明它没有事先的整体构思,而是十几个“短篇”的连缀;自然结构显得松散;但从人物和情节的连贯看,各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第四,在文章风格上,既美且悲,抒情味浓。川端康成在文学精神上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的“物哀”、“幽玄”、“余情”,把美和悲连在一起,认为悲即美、美必悲。《雪国》中驹子和叶子的美貌,雪国的自然风光之美都以浓笔重彩加以表现,但无论人物之美还是自然之美,都与人物的悲伤联在一起,一切都以岛村的伤感之眼去透视,人物的悲剧命运和结局都与美相交织。叶子死于大火,火光映照着灿烂的星火就是最集中地体现悲美融合的场景。

第二篇:《外国文学史》练习题

《外国文学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____________传说两部分内容。

2、马克思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_____________”。

3、希腊英雄传说中最著名的英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希腊的悲剧和喜剧都起源于_______________祭祀。

5、古希腊悲剧的奠基人是__________________。

6、马克思称赞__________________是“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7、古希腊最著名的喜剧家是_________________。

8、希腊新喜剧的代表性作家是_______________。

9、柏拉图的《__________》是欧洲唯心主义文艺理论的肇始之作。

10、古希腊最著名的独唱琴歌女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亚里斯多德的《_______________》是欧洲美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重要文献。

12、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文艺观。

13、奥维德的《__________》诗古代希腊罗马神话的汇集。

14、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史诗”。

15、荷马史诗包括《依利亚特》和《_______________》两部作品。

16、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_______________。

17、但丁早期创作的代表作是描写爱情的诗集《_________________》。

18、但丁的代表作《神曲》的原名是《___________》。

19、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___________运动。

20、“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的艺术实践使欧洲____________诗体达到完美的境界。

21、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十日谈》采用了《一千零一夜》式的___________结构。

22、“西班牙戏剧之父”维伽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

23、乔叟的代表作《_________》在结构上类似《十日谈》。

24、《堂吉珂德》中与主人公相辅相成的生动形象是__________。

25、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

26、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是_____________。

27、运用三一律创作最为成功的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是_____________。

28、布瓦洛的诗体理论著作《_________》是古典主义创作的法典。

29、恩格斯认为笛福笔下的__________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30、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

31、菲尔丁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

32、狄德罗的《______________》被恩格斯誉为“辩证法的杰作”。

33、《费加罗的婚姻》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34、莫里哀的《_____________》标志着他性格喜剧创作的开始。

35、歌德的《_____________》被恩格斯赞为“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

36、海涅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

37、夏多布里昂的《____________》被看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

38、密茨凯维奇的代表作是《先人祭》第三部和《______________》。

39、库柏的代表作是由五部长篇小说组成的《___________》。

40、霍桑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

41、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风格的诗集是《_____________》。

42、《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有两个主人公,即哈罗尔德和____________。

43、代表拜论诗歌创作最高峰德的是未完成德长篇讽刺叙事诗《___________》。

44、雨果的论文《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书。

45、雨果的戏剧《______________》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二、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是()。

A、神人同形同性B、神人同形异性C、神人异形同性D、人比神更强大

2、在古希腊戏剧家中最精于布局的是()。

A、阿里斯托芬B、埃斯库罗斯C、欧里庇得斯D、索福克勒斯

3、《俄狄浦斯王》的中心情节是主人公()。

A、杀父娶母B、为民除害C、追查凶手D、自我放逐

4、在文艺论著中提出“摹仿说”,为欧洲现实主义文论奠基的是()。

A、贺拉斯B、亚里斯多德C、柏拉图D、维吉尔

5、荷马史诗的基本主题是()。

A、歌颂民族领袖的英雄主义B、谴责非正义战争

C、神主宰人的命运D、爱情力量不可战胜

6、在荷马史诗的众多形象中,()是“智谋”的化身。

A、阿喀琉斯B、阿加门农C、赫克托耳D、俄底修斯

7、《伊利亚集》描写勒特洛亚战争的()。

A、全过程B、最后一年的51天C、特洛亚的毁灭D、希腊人的回归

8、“破晓歌”是欧洲()文学特有的文体之一。

A、城市B、史诗C、骑士D、教会

9、《列那狐传奇》中的列那狐形象是()的化身。

A、上层市民阶级B、贵族阶级C、教会人士D、下层贫民

10、但丁在《神曲》中以()代表信仰。

A、维吉尔B、森林C、野兽D、贝雅特里齐

11、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

A、英国B、法国C、西班牙D、意大利

12、《巨人传》中“德廉美修道院”的描写展示了()。

A、人文主义思想境界B、封建社会的罪恶C、正统教会的模式D、宗法农村的诗意

13、欧洲第一部宣传空想社会主义的作品是()。

A、《坎特伯雷故事集》B、《乌托邦》C、《仙后》D、《麦布女王》

14、堂吉诃德试图以()精神来改造社会。

A、宗教B、人文主义C、理想化德骑士D、虚无主义

15、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主要剧种是()。

A、历史剧B、悲剧C、喜剧D、传奇剧

16、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以刻画犯罪心理著称的是()。

A、《哈姆莱特》B、《奥瑟罗》C、《麦克白》D、《李尔王》

17、弥尔顿在()中把撒旦塑造成一个坚强的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

A、《失乐园》B、《复乐园》C、《力士参孙》D、《偶像破坏者》

18、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是()。

A、《西拿》B、《安德洛玛刻》C、《熙德》D、《费德尔》

19、在拉封丹创作德各种体裁中,最为著名的是()。

A、戏剧B、寓言诗C、小说D、故事诗20、18世纪英国文学以现实主义的()成就最高。

A、短篇小说B、长篇小说C、叙事长诗D、抒情短诗

21、在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中,()是第一部哲理小说。

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C、《拉摩的侄儿》D、《新爱洛绮丝》

22、()以一个神话般的“黄金国”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A、《鲁滨逊漂流记》B、《格列佛游记》C、《老实人》D、《爱弥儿》

23、在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中,()被公认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A、卢梭B、博马舍C、狄德罗D、伏尔泰

24、()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A、《爱米丽雅·伽洛蒂》B、《强盗》C、《铁手骑士》D、《阴谋与爱情》

25、阿巴贡是莫里哀剧作()中的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A、《唐璜》B、《悭吝人》C、《史嘉本的诡计》D、《达尔杜夫》

26、浮士德的精神探索依次经历了()五个阶段。

A、爱情悲剧、宫廷悲剧、知识悲剧、美育悲剧、“乐土”悲剧

B、“乐土”悲剧、宫廷悲剧、爱情悲剧、美育悲剧、知识悲剧

C、知识悲剧、爱情悲剧、宫廷悲剧、美育悲剧、“乐土”悲剧

D、美育悲剧、爱情悲剧、“乐土”悲剧、知识悲剧、宫廷悲剧

27、在下列著作中()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A、《论浪漫书》B、《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C、《克伦威尔·序言》D、《美育通信》

28、恩格斯称赞浪漫主义作家()是“天才的预言家”。

A、雨果B、拜论C、华兹华斯D、雪莱

29、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A、济慈B、司各特C、夏多布里昂D、乔治桑

30、匈牙利最杰出的革命诗人是()。

A、茹科夫斯基B、密茨凯维奇C、惠特曼D、斐多菲

31、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拓者是()。

A、霍桑B、惠特曼C、欧文D、梅尔维尔

32、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库柏B、霍桑C、梅尔维尔D、惠特曼

33、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诸多艺术中,()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色。

A、主观抒情B、今昔对比C、风光描绘D、隐喻象征

34、雪莱的名句“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见于()。

A、《致云雀》B、《致英国工人之歌》C、《自由颂》D、《西风颂》

35、雨果在他的小说()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错误观点。

A、《海上劳工》B、《悲惨世界》C、《笑面人》D、《九三年》

三、多项选择题

1、古希腊文学“古典时期”的主要成就是()()()()()。

A、神话B、戏剧C、新喜剧D、文艺理论E、史诗

2、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的特色是()()()()()。

A、表现人与命运的抗争B、同情妇女的不幸遭遇C、细致的心理描写

D、凝练的情节结构E、歌颂英雄主义精神

3、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特点是()()()()()。

A、对理想的实现悲观失望B、以爱情和友谊为主题C、结局是皆大欢喜

D、塑造美好的妇女形象E、塑造理想的国君

4、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

A、崇尚理性B、善用象征C、拥护王权D、强调个性解放E、重视创作法规

5、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是()()()()()。

A、强烈的战斗性B、主观抒情性C、深刻的哲理性D、环境典型性E、人物平民化 6、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家有()()()()()。

A、笛福B、伏尔泰C、孟德斯鸠D、狄德罗E、席勒

7、《浮士德》中的糜菲斯特具有()()()()()。

A、强调改造自然B、追求古典美C、否定一切道德D、批判社会文化

E、客观上推动浮士德向善

8、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A、强调个性和天才,抒发个性化情感B、强调想象力,抒发主观理想

C、注重描写自然和异域风光D、常用夸张和对比技巧E、重视吸收民族民间创作的精华

9、在下列作品中,()()()()()被归属于拜论《东方叙事诗》。

A、《曼弗雷德》B、《唐璜》C、《海盗》D、《莱拉》E、《科林斯的围攻》

10、雨果在《悲惨世界》中以()()()()()等情节表明人道主义博爱精神的感召力。

A、芳汀之死B、沙威之死C、冉阿让的转变D、人民起义E、柯赛特的婚姻

四、类归题

1、写出下列作品的副标题

(1)《红与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包法利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卢贡·马加尔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么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利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德伯家的苔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文艺论著的作者:

(1)《拉辛与莎士比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戏剧中的自然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象征主义宣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三部曲的作者

(1)《福尔赛世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麦史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苦难的历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吝啬鬼形象出自哪些作家笔下:

(1)《阿巴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葛朗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泼留希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解释题:

1、威塞克斯小说

2、《人间喜剧》

3、多余人

5、新人6、7、托尔斯泰主义8、9、心灵辩证法10、11、社会问题剧12、13、冰山原则

14、六、论述题

1、试析高老头“父爱”的本质

2、简析拉斯蒂涅形象及其意义

3、简析安娜形象的悲剧性及其意义

4、结合安娜形象的塑造谈谈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矛盾性

5、试比较分析安娜与娜拉形象的异同及意义

6、为什么说《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

7、简析桑提亚哥形象及其意义

第三篇: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阿那克瑞翁体 阿那克瑞翁的诗主要歌颂生活的乐趣和欢乐的爱情,赞美贵族社会的游宴生活。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形式完整,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2、《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现在流传的是后人整理的,所收篇目三百余篇。其中绝大部分是古希腊的民间口头创作,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非洲、亚洲等地。《伊索寓言》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3、新喜剧

新喜剧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时期旧喜剧的新型喜剧。它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家奴等。新喜剧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4、《新约》

《新约》是《新约全书》的简称,它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基督教的正典。《新约全书》用希腊文写成,共27卷,有“福音书”、“史传”、“书信”、“启示录”四种文体。

5、奥林波斯神系

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其中有十二位主神,宙斯是众神之主。

6、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广阔的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俗礼仪等,都做了生动的描绘,被视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7、《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亚里士多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1、教会文学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创作的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主要功用是维护封建主阶级和教会势力的统治。教会文学在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手法。

2、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盛行于11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

3、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依据其内容和产生的时间,一般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早起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史诗具有较多的神话因素、多神教成分和异教色彩。其中著名的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日耳曼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芬兰的《卡列瓦拉》、冰岛的“埃达”和“萨迦”等。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史诗的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最著名的史诗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4、城市文学

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形成而产生的文学。它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其主要题材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产生环境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借助于古代希腊神话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

2、人文主义人2013年1月

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它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针对教会的神主宰宇宙的思想,人文

主义者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的思想。其核心就在于对人的肯定。+

3、“七星诗社”

“七星诗社”指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它有七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1549年,七星诗社的成员推举杜伯莱执笔发表了题为《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的宣言,主张采用民族语言创作诗歌,废弃拉丁文写诗的传统,其代表诗人是龙沙。

4、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产生的新型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他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西班牙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5、“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文学是指17世纪一度普遍流行的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文学创作。巴洛克是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巴洛克文学创作在内容上偏重表现宗教狂热、对尘世的绝望,情绪为夸张的悲观和颓丧,用词华丽,堆叠辞藻,作品结构常常框架宏阔,叙述风格扑朔迷离。“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重要的创作规则。他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三一律使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具有了明晰、精炼、紧凑的优点,但对戏剧创作也构成一种束缚,使得古典主义戏剧过分拘泥于形式,不够真实和自然,尤其与现实距离较远。

1、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在欧洲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启蒙运动这场大潮里,涌现出了许多或大或小的思想家,他们都鼓励运用理性或者理智,让人民以及人类社会“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是启蒙运动的实质。要运用理性去分析经验世界,要分解所有简单的经验材料,分解人们根据启示、传统和权威所相信的一切,以推动自身以及社会的进步。

2、感伤主义文学

感伤主义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英国,得名自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在创作上强调感性的力量,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苦,以引起读者的怜悯和同情。它曾流传到德国、法国和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为浪漫主义的兴起做了铺垫。

3、正剧

正剧是狄德罗建立的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冲破古典主义理论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界限,用散文的方式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私生子》和《一家之主》是他的两部正剧作品。

4、狂飙突进运动

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是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的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一大批青年作家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想在落后的德国掀起一场风暴,要像狂飙一样重破社会的黑暗。他们在领袖赫尔德的带领下,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主张个性解放,崇尚感情,提出返回自然,提倡民族意识,在狂飙突进运动中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

5、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是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的主人公浮士德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

1、耶拿派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被称为耶拿派,主要人物是一对理论家兄弟,即施莱格尔兄弟,代表人有诺瓦利斯和蒂克。他们的活动中心是耶拿,理论宣传阵地是1798年创办的《雅典娜神殿》,在这份杂志上他们提出了浪漫主义,他们对狂飙突进有所继承,比如要求创作自由,重视情感,寻求神秘感。反封建的战斗精神相比狂飙精神减弱。

2、海德堡派

1805年左右,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了《隐士报》,形成了德国浪漫派的另一个中心海德堡派。该派的中心人物有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海德堡派的贡献主要在于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3、湖畔派

湖畔派是英国出现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远离都市,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写了很多缅怀中世纪和赞美宗法制农村生活、赞美湖区风光的诗作,故被称为湖畔派。

4、《草叶集》

《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草叶是民主的象征,也是自由、生命力、发展的象征。《草叶集》贯穿全诗集的主题是歌唱自我、民主、自由。代表诗篇有《自我之歌》、《啊,我的船长》。诗作大胆应用了自由体诗的新形式。

5、《东方叙事诗》

《东方叙事诗》是拜伦创作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组传奇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和《巴里西娜》等,大多情节离奇,情绪激烈,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背景一般是大海、原野、古堡等,充满异国情调,风格恣肆狂放,潇洒自如。

6、拜伦式英雄

拜伦在《东方叙事诗》里集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的形象。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和罪恶

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7、美丑对照原则

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根据现实社会中“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的实际,提出艺术上丑恶滑稽和典雅高尚相结合的美学原则,即美丑对照原则,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充分运用了这一原则。

1、宪章派文学

宪章派文学是指在1838年至1848年英国爆发的宪章运动中出现的文学。当时全国各地的工人组织创办了许多报刊,一批诗人以报刊为载体发表各种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反映了工人的呼声,推动运动向前发展。这些诗歌政治倾向明确,语言晓畅,充满激情,流传广影响大。代表诗人主要有琼斯和林顿。

2、小人物

小人物是19是俄国文学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欺凌被侮辱者的典型。他们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而成为大人物统治下的牺牲品。一批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作家,通过这类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怜悯,批判并鞭笞了沙皇专制制度。

4、新人

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理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5、意大利性格

意大利性格是对斯丹达尔作品中的部分人物性格的统称。在斯丹达尔塑造的人物形象中,他们都具有追求纯洁爱情,不求虚荣,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特征。

6、含泪的笑

果戈里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可笑而又可悲的因素,进行夸张,加以讽刺,无情揭露。一切看似怪诞,令人捧腹大笑,但在“笑”的背后,蕴藏着深切地悲痛,这就是“含泪的笑”。“含泪的笑”使生活中的猥琐、空虚、无聊无处遁形,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7、复调小说

是一种小说的结构样式,是由众多的似乎平等的声音的对话构成的,复调形成的根源在于作家没有能在小说里解决他的揭示的问题,甚至连提出一个稍合理的办法也做不到,于是在小说里产生这种很特别的现象。

1、欧亨利法

“欧亨利法”是指美国作家欧亨利创作短篇小说时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欧亨利的小说构思巧妙,情节在意料之中,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2、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是在龚古尔兄弟的首倡下诞生于法国文坛的。它强调写真实,主张文学应完整的再现自然,强调客观性,突出科学性

3、早期象征主义

早期象征主义是在19世纪末期登上欧洲文坛的。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

最广的文学流派。象征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内心感受才是真实和美的。诗歌应该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写出内心的真实,但内心的感受也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才能表达,因此诗人应当找出与之对应的象征的森林,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通感手法。代表诗人有保尔魏尔伦、阿尔多尔兰波、斯蒂芬马拉美等。

4、唯美主义文学

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唯美主义者为了标榜不与丑恶的现实为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唯美主义作品多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以消遣度日的特权人物为主人公,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写,以造成视觉听觉的美感。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英国的王尔德,代表作是《道林格雷的画像》。

5、巴黎公社文学

巴黎公社文学是19世纪30至40年代成就最大的欧洲无产阶级文学,包括公社诞生前后约20年间公社社员的大量文学创作。它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产物,是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继续和发展。巴黎公社文学的代表有诗人欧仁 鲍狄埃、让巴蒂斯特克莱芒、露易丝 米歇尔、小说作者儒勒 瓦莱斯等。

6、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是指托尔斯泰在文学中表现的一种思想。他通过文学创作对现存的的制度和现实生活中一切

虚伪、荒谬与不人道、不道德的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毁灭性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

7、忏悔贵族

忏悔贵族主要出现19是俄国文学中。一般是有理想象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由于腐败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的就会做下一些恶事,伤害别人。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就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变立场,批判本阶级的罪恶本质。

8、威塞克斯小说

英国杰出小说家哈代的大部分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故称其小说为“威塞克斯小说”。这些小说反映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资本主义对宗法制农村的侵蚀,具有悲观主义思想。主要作品有《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

9、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创立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

1、追溯法。在戏剧开幕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时间,已经接近总爆发时刻。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交代出来,使得剧本结构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炼。

2、讨论的手法。剧情的发展过程,剧情讨论展开的过程。

1、白银时代

“白银时代”始于1890年。这个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依然繁荣。高尔基、蒲宁、库普林、安德烈耶夫等优秀作家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稍后,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各种流派纷纷登场,并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如巴尔蒙特、梅列日科夫斯基、勃洛克、别雷、阿赫玛托娃,他们为俄国文学打开了一派新的天地。十月革命后至20年代,虽有大批作家流亡海外,但由于文艺政策比较宽松,国内文坛上依然涌动着各种文艺思潮1920年代后期,白银时代的文化高潮逐渐风流云散。

2、战壕真实派

战壕真实派是50年代中期真实的描写战地生活的“前线一代”作家,代表作有邦达列夫的《营请求火力支援》和《最后的炮轰》,巴克拉诺夫的《一寸土》,贝科夫的《第三颗信号弹》等。他们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描绘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们在战场上的遭遇和真实感受,挖掘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小说大都描写范围较小,时间跨度不长,但对战地环境、战争气氛描写得非常逼真。它克服了此前战争文学中弥漫着的粉饰现实的倾向,尽力突出战壕真实,渲染战争的残酷,突出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不幸。

3、“全景小说”或称“全景文学”

全景小说是叙说战争的长篇巨著。60~70年代,一些作家将战壕真实与司令部真实结合起来,对战争过程进行广阔的全景性描写,如西蒙诺夫的战争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堪称全景文学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既写前沿阵地浴血搏斗的士兵,也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级指挥员,力求反映战争或战役的全貌,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概括,表现出当代人对历史事件的规律性认识。这类作品人物众多、背景开阔、多用复式结构,多层次、多线索、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广阔的全景性描写

4、“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代美国青年曾经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不过是列强间的肮脏交易而已。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本来和社会维系着的一切都被战争摧毁了,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于是,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里,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这就是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有菲茨杰拉德、多斯 帕索斯、海明威等

5、“硬汉子”形象

硬汉子形象是海明威小说中特有的人物形象,他们坚韧刚毅、勇敢正直,面对苦难和折磨毫不惧怕,面对痛苦和死亡面不改色,表现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肉体上可以被打败,但精神上绝不可以被击垮的崇高气概。相信一种生存的法则“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代表人物有圣地亚哥等。海明威小说

1、意象派

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变种,主要出现在20世纪初期的英美等国。美国诗人埃兹拉 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他的著名短诗《地铁车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诗歌。

2、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在创作上的特征是批判现实,否定传统,具有激烈的革命和反叛情绪;以表现主观为主导特征,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和表现性特色;常常采用象征、荒诞手法,以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人物、环境或荒诞古怪的舞台形象,对社会人生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和表现。表现主义在戏剧创作方面的代表是奥尼尔,小说创作上的代表是卡夫卡。

3、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兴起,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于欧美各国。超现实主义直接脱胎于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创作者把无意识、本能、幻觉、梦境作为创作的源泉;采用“自动写作法”“梦境记录法”“集体写作法”进行创作;并打破语法规范和逻辑制约,大胆进行“文字的自由连用”和“意象的随意并置和转换”等各种语言方面的革命实验,以追求一种新奇的语言效果。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法国布勒东及其小说《娜佳》,阿拉贡及其小说《巴黎的农民》。

4、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至40年代初在英国形成并流行欧美各国的。意识流作家把表现人的心里真实和意

识的流动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主张“作家退出小说”、让小说人物直接面对读者,袒露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受客观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心理时间”表现人物的思想意识活动和主观感受。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有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称的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以及沃尔夫等人。

5、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文学流派,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以文学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宣扬世界荒谬、人生痛苦。代表作家是萨特、加缪和波伏娃。

6、新小说派

新小说派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60年代蜚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的文学流派。新小说派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虚无的和不真实的,以描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传统小说已无法表达现代人多变的内心世界,他们主张作家应该“毅然决然地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动的照搬荒诞世界里的存在,不赋予它以任何意义与感情色彩。新小说派摈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段,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这个以反对传统小说创作倾向的流派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有克洛德 西蒙和阿兰 罗布-格里耶。

7、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发端20世纪30-40年代,到60年代成为拉美小说的主潮,代表作家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大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在创作中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揭露黑暗现实,抨击本国独裁政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探索民族的出路和未来。在艺术上,通过带有原始色彩的魔幻般的知觉感受、通过不同的文化观念折射现实,经常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如幻觉、梦境甚至鬼魂等形象展现现实的神奇色彩,不断表现生活现实的目的。

8、卡夫卡式

卡夫卡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心状态和幻像的直接延续、记录。通过内心感受所激起的幻想和怪诞,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骚动和对这个灾难遍地满目疮痍的世界的心理反应,描写了一种任人摆布、无法自主、错综复杂、似真似幻的处境,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掘进程度”。人们阅读卡夫卡的作品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和人类社会。他所创造的这种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

9、境遇剧

存在主义戏剧一般都是“境遇剧”,即设置一个封闭式的环境,总是直接的进入戏剧冲突,而较少做更多的铺垫。让环境支配人物,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冲突往往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人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冲突,二是人物内心里的冲突。作家往往把重心放在第二个层面上,突出人在困境中进行“自由选择”的主题。这种戏剧就是“境遇剧”,1《亡灵书》

1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古埃及所特有的纸草上,写 下许多诗歌,置于石棺和陵墓中,指导死者对付地下王国的种种磨难。这些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编辑成集,题名 为《亡灵书》。2《亡灵书》汇入了大量的宗教性诗文,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汇编。有利于后人了解与研究古埃及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世界观及宗教信仰。2《吠陀》

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学遗产,“吠陀”一词原为“知识”和“学问”的意思。2《吠陀》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 1000 年左右。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 陀》和《夜柔吠陀》。其中,前两部文学成就最高。3《吉尔伽美什》

是古巴比伦神话故事的汇编。是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完成于公元前 19 世纪至公元前 16 世纪。4先知书

先知书是《旧约》的一部分,共15卷。所谓“先知”,即先知先觉的社会思想家和改革家,被称为希伯来民族的精神领袖。先知的作品被称为先知书,其中心内容是阐述犹太教教义,评议各种社会问题,指出违背神的旨意者必将会受到惩罚,劝告人们敬神守法,谴责社会弊端,预言希伯来人的吉凶祸福,记述自然与社会的奇闻异事。

1、《万叶集》

《万叶集》是日本的第一部和歌总集。为了与用汉字而写的诗歌——汉诗相区别,日本人将用大和文写的诗歌称为和歌。《万叶集》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万叶集》中著名的诗人包括柿本人麻吕、大伴旅人和大伴家持父子,最重要的是山上忆良,他的代表作《贫穷问答歌》开创了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新领域。

2、物语文学

物语文学是日本平安时期出现的一类具有民族性的作品。物语即虚构的文学作品。日本的物语文学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以《伊势物语》为代表的围绕和歌为中心的“歌物语”,另一个是以《竹取物语》为代表的富于传奇色彩的“传奇物语”。两者都是用假名文字写成,其中《竹取物语》明显受到唐传奇的影响。11世纪初产生的《源氏物语》是这一时期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3、俳句

俳句是日本江户时期诗歌方面的重要代表。一般俳句有三句,每句分别有5、7、5个音节。每首俳句共17个音节,是世界上最短小的诗歌。俳句的重要代表是被称为“俳圣”的松尾巴蕉。

4、悬诗

悬诗代表了阿拉伯蒙昧时期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据说每年都要在夷加附近的欧卡兹集市上举行赛诗会,中选的诗以金粉汁书写在亚麻布上,高悬于“克尔白”天房,因而得名。最著名的悬诗诗人是乌鲁勒 盖斯,他的悬诗一直是阿拉伯诗歌的典范。阿拉伯蒙昧时期诗歌创作的最高成

5、《古兰经》

《古兰经》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它包含有信仰、礼仪、风俗习惯、教法教规与教益原则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它实际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是穆斯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是阿拉伯人思想的一面旗帜,堪称古代阿拉伯文化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

6.“框架结构”

(1)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创造的文学结构模式。(2)即整部作品有一个总纲性的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故事还包孕着故事。故事之间有重迭、有平行,每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形成连绵不断的整体。(3)《一千零一夜》的“框架结构”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薄伽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等都直接受到它的影响。柔巴依: 1“柔巴依”意为四行诗,是一种波斯传统的诗体,第一、二、四行押韵。2 内容主要严肃地探讨了自然、人生、社会、宗教等问题,抨击了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谴责了权贵和上层宗教人士3代表诗人有海亚姆和内扎米。

6、近代文学

1、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在1885年产生的,标志着近代文学走向成熟。到1906年,自然主义文学风靡一时,说明日本近代文学已经成熟。受西方19世纪下半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一改过去那种矫揉造作,热衷于浮词丽句的文风,着重对生活的认真现实和严肃的摹写,在文学语言上彻底摒弃了文言文,而代之以明白晓畅的口语,从而对日本近代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其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岛崎藤村《破戒》,田山花袋《棉被》等。

2、日本唯美主义文学

日本唯美主义是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作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对立,受欧洲唯美主义文学影响,日本出现了一种文学思潮。他们以杂志《昴星》的创作为标志,主张艺术至上,追求文学技巧的完美,重视个人感觉,表现在官能享受中的快乐和精神满足。代表作家是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等。

3、白桦派

白桦派是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的一个文学流派,是由围绕在同人文艺刊物《白桦》周围的作家组成。他们早期创作有理想主义倾向,多以表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主。以后的人道主义思想逐步加强,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和有岛武郎等。他们创作态度严肃,尊重个性自由,不愿受传统束缚,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上多有创新之处。

4、新思潮派

新思潮派也称新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的一个文学流派,是由文坛上的第三次、第四次《新思潮》杂志的同人所组成,代表作家是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等。他们缺乏共同的文学主张,但都崇拜夏目漱石。他们关注现实,注重对平凡人日常生活和复杂心理的描写,并进行一定的批评和理性的解释。

1、叙美派

叙美派又称旅美派,这是二三十年代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重要作家,代表作是散文诗集《先知》。旅居美洲

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

2、埃及现代派

埃及现代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以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埃及作家塔哈 侯赛因是其卓越代表。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被誉为阿拉伯地区现代文学的典范。

7、战后派

“战后派”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登上日本文坛的第一批新作家,他们以1946年创刊的《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强调艺术至上,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主张作家不受政治党派和理论的束缚。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被公认为战后派的先声。

第四篇: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终极版》

一、名词解释

“骑士文学”:是骑士文学的产物,在中世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倾向。在12、13世纪欧洲骑士文学以法国为中心出现了繁荣。骑士文学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人文主义”:(P183)

“哲理小说”:一般不在乎情节结构是否完整,也不着力于现实生活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它既哟别于哲学著作,有不同于寓言式的作品,而是通过创造富有寓意的形象和故事,以通俗的语言传达深奥的哲理,使哲理和文学达到水乳交融,非常便于作家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

奥林匹斯神系:以宙斯为众神之神的神的大家庭的故事。宙斯是雷电神,他的兄弟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神后赫拉是婚姻生育神,阿波罗是太阳神,阿特米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雅典娜智慧之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赫淮斯托斯是匠神。

“莎士比亚化”:指的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及其戏剧的艺术手法,即要求作家不从抽象概念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优美的语言,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用形象化的艺术描绘和再现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

《十日谈》: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作者运用框行结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宣扬“幸福在人间 ”现世思想,反对禁欲主义。它是欧洲近代第一步现实主义作品,开创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

巴洛克: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彷徨、悲观、颓废的特点,艺精神术上则刻意雕琢、追求怪异、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成为欧洲流行一时大的一种艺术风格。

“浮士德精神”:它是指歌德《浮士德》中浮士德形象所体现出的精神特质。即为了人生的真义,为了体察那短暂的至真至美的一瞬,他不惜以鲜血和灵魂作抵押;他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努力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化。

“狂飙突进运动”:德国在18世纪70-80年代中叶产生了“狂飙突进运动”。这是一场声势大的资产阶级文学革命,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它因作家克林格尔的同名小说剧本而得名。狂飙突进的精神:一是否定现存的封建制度,要求合乎理性的社会秩序;二是,提倡民族意识,要求民族统一;三是崇尚感情。推崇天才,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四是反对宫廷文学,重视民间文学,注重民族风格,歌颂大自然。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是其代表。“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塑造的一系列与社会对立,与命运抗争的孤独、高傲的叛逆者形象。包括哈尔德《哈尔德游记》等。拜伦式英雄的精神特征是反叛性、孤独性、浪漫性。当时具有积极的革命作用,也有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

“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完成。

“荷马式比喻”:史诗在描述人物和事件时,使用日常生活中和自然现象中的比喻。

“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到17世纪,西欧各国先后发生了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革命运动。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非基督教思想,如科学理性精神,人本精神,重视现世的乐观主义精神。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当封建主和国王在历史的后院展开了满戏剧性斗争的时候。以福斯塔夫为核心的“非官方分子却在历史的后院展开有声有色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向人们展示公路抢劫、政府搜捕,征兵骚扰、官吏勒索、工匠失业、酒店、妓馆寻欢作乐的情景,构成了一个极富时代特色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图画,给活动于历史前台的帝王将相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

“感伤主义小说”18世纪英国盛行的一种文学思潮。以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内容,否定理性,崇尚感性,强调个性和个人生活常以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浓郁纯朴的农村生活来否定工业带来的弊病,流露出彷徨伤感、阴郁的感情。

二、问答题及知识点

希腊罗马文学

希腊神话:源于人类与自然作斗争时“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而产生的.神的产生:“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

古希腊最早的文学源头是: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古希腊文学的成就: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第二时期(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

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抒情诗中琴歌成就重大:

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独唱琴歌代表诗人阿那克瑞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代表作《胜利颂》,古希腊最伟大的诗人,“抒情诗人之魁”。

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文艺理论家:柏拉图,创建关于文艺的“模仿说”,以及“三个世界的存在”分别是:不依存意识的理念世界,感性现实世界的存在,艺术世界的存在。

(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 《对话录》。

亚里士多德:代表作《诗学》

1、是欧洲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文艺理论著作。

2、批判的继承前人的模仿说。

3、第一次对悲剧下了比较科学完整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第三时期(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 主要成就:

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意义、影响:

特点:

1、内容丰富完整、系统、数量非常多;

2、神人同形同性;3故事优美生动、蕴含深刻的,寓意;

4、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

意义:

1、古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和土壤,为希腊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原料;

2、古希腊神话是后世欧洲艺术家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对后世欧洲文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古希腊神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崇高的审美理想,对后世的人们有启迪和教育作用;

4、具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是研究史前时期社会的重要资料。影响:20世纪是神话复兴的时代:原型批评理论。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因此称为“荷马史诗”。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和意义:

阿喀琉斯:是一个典型的个人主义英雄,同时也是西方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他勇敢善战、坦率、重荣誉、讲义气,同时又蛮横任性、报复心强,一切一个人为中心,把个人荣誉和自尊心臵于民族集体利益之上。

赫克托耳:是一个富于理性的、成熟的政治军事领袖,同时也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悲剧英雄。在赫克托耳身上表现出了群体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和为个人荣誉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

奥德修斯:是西方文学史中第一个智勇双全的形象,他足智多谋、坚毅果敢、不怕困难,在不可想象的困难中表现出英雄本色,是古代出色的政治家和政治领袖。同时他也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我异化和回归本真的英雄。

古希腊悲剧 起源:酒神颂歌

特点:古希腊悲剧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英雄传说;贯穿着命运的观点;严肃悲壮和崇高的风格;形式独特、结构完整。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

《波斯人》: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三联剧 :《俄瑞斯特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

《俄底浦斯王》:亚里士多德认为它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叙述“杀父娶母”的故事)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美狄亚》

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恩格斯称他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阿卡奈人》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美学特征:

悲剧主体就是陷入人生苦难或生命不可避免走向毁灭的人;悲剧主体往往因为动机与结果的完全背反,从而走向毁灭,但仍然顽强的同命运抗争;其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俄狄浦斯王说明的问题:

表面上是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而本质上却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伦理道德观念上的冲突,及社会秩序确立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古罗马文学:(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古罗马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孕育时期、繁荣时期、衰落时期 早期:戏剧首先繁荣

普劳图斯:《双生子》《一坛黄金》 泰伦斯:《婆母》 黄金时代:(三大诗人)维吉尔:《牧歌》《农事诗》(主要写农事活动,模仿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属“教谕诗”。

代表史诗《埃涅阿斯纪》亦名《伊尼德》“是欧洲第一部人文史诗。”他的创作,由统治者提议,然后有宫廷诗人维吉尔一人写成。

贺拉斯:用诗简形式写成的《诗艺》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主张到生活中去找范本,诗人必须有生活经验和真实感情。”

奥维德:代表作《变形记》是古希腊罗马神话及英雄传说的汇编,以变形的神话主题作为串联,赋予古老的神话以新内容。“被誉为神话辞典”。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的成就: 主要包括: 教会文学(正统文学 取材《圣经》)2 骑士文学(世俗封建主义文学)兴盛地:法国

骑士抒情诗:破晓歌最为有名。骑士叙事诗:《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 3 英雄史诗(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的长篇史诗)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 早期英雄史诗)

法国:《罗兰之歌》(爱国主义的主题)体现了法兰西伟大的民族精神。4 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愿望)《列那狐的故事》:

《玫瑰传奇》:(法国)整部作品运用象征、梦幻手法。

5、冰岛文学:

1、“埃达”,诗体、诗歌;

2、“萨迦”,散文体叙事文学。(早期的英雄史诗)基督教的意义:欧洲文化融合的体现,有体现了中世纪对欧洲精神的贡献。但丁:被恩格斯评价:“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世纪最初一位诗人。”

《新生》是诗人写给阿特丽采的。风格,柔美清新。《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但丁《神曲》:思想上和艺术上的两重性:

1、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但丁无情地揭露批判了贪婪虚伪的教会,但他不否定基督教而是歌颂上帝、美化圣徒。

2、在对待人的情感与理智的问题上,他热情赞美人的才智,肯定世俗爱情;但同时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的道德标准。

3、在政治思想方面,他渴望祖国的和平统一,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身上。《神曲》的艺术成就

1、表现为它的博大精深。

2、大胆的想象和丰富联想的形象。

3、梦幻和隐喻

4、巧妙而严整的艺术结构。

5、语言上,修辞大量使用委婉手法和俗语的应用。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特点:

1、具有强烈的人本意识

2、作家遵循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3、在文学体裁样式上,有了更大的发展(诗歌、小说、戏剧)

4、作家一般采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各国成就:

一 意大利文学(人文主义发祥地)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二 法国文学

民主:拉伯雷《巨人传》(法国早期讽刺小说、欧洲第一部长篇小说)贵族:“七星诗社

七星诗社:龙沙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主要成就:爱情诗。蒙田《随感录》法国第一部近代散文集。

三 西班牙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是西班牙文学史的“黄金时代”)

流浪汉小说:无名氏《小癞子》。西班牙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流浪小说。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维伽:民族戏剧之父代表作《羊泉村》:直接描写农民对领主的反抗。塞万提斯称维伽为“自然的奇迹”。

四 英国文学

乔叟(英国诗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框形结构)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幻想小说)通过一位回到英国的水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斯宾塞:《仙后》(长诗)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文学的高峰。

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巅峰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

如何用狂欢化理论解释巨人传:

狂欢化:把狂欢节的一整套形式以及所体现的世界感受转化为文学语言,而受狂欢节民间文学影响的文学样式。

狂欢化文学的特征:颠覆性,全民性,仪式性,插科打诨

《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的形象: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戏剧形象。在他身上存在着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想分离的矛盾。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格。在这个可敬可爱而又可笑可悲的人物身上,同时存在着善良、正直、无私无畏,坚持真理、嫉恶如仇、脱离实际、主观武断、迂腐顽固、不自量力的双重性格。

《堂〃吉诃德》的喜剧美学特征:

人物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喜剧性错位;喜剧的根本特征在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堂〃吉诃德的三种错位:

1、梦幻中的时代与现实世界的错位

2、堂〃吉诃德头脑中主观任意的幻想与企图实现幻想的方式的错位

3、堂〃吉诃德梦想中的贵族骑士地位与其现实中的破落绅士

4、年轻骁勇的游侠骑士形象与年老羸弱的乡绅形象的错位。

艺术成就:

1、鲜明的反讽特征

2、元小说性:一边进行着故事,一边交代故事形成的原委和过程

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各期特点,代表作 第一时期:历史剧、喜剧时期

特点:莎士比亚环抱人文主义理想,对社会、人生以及人类前景的态度是乐观的,这时的创作基调也是浪漫、激越、明朗的。

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

历史剧(9部):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理想。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主张民族统一,拥护贤明君主,谴责封建暴君。

前四部:《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后四部:《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最具代表性)《亨利五世》 喜剧(10部):基本主题:歌颂爱情和友谊。包括:《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第二时期(全盛时期):悲剧时期。

特点:悲剧主要写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现象的矛盾以及理想的幻灭,其基调是现实的、悲愤的、沉郁的。基本主题表现野心、贪欲的邪恶性。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代表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哈姆莱特是理想与现实矛盾中人文主义的典型。《奥塞罗》奥赛罗是主义关系富有冒险精神人物形象。《李尔王》《麦克白》

《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第三时期(晚期):传奇剧时期

特点:传奇剧以仁爱、宽恕和谅解的精神,对社会矛盾的解决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其创作基调是高妙、清远的。《暴风雨》(诗的遗嘱)等传奇剧四部 《亨利八世》历史剧一部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特点?(P224)

《威尼斯商人》的情节和主题?(P226)

《哈姆莱特》艺术形象?(悲剧的成因和实质)悲剧的实质:必然要求与这种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1、拥护王权,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2、崇尚理性,要求克制个人主义情欲

3、模仿古代,要求规范化的艺术形式,强调“三一律”。

4、还要求戏剧结构、语言、人物塑造等方面提出要求,强调艺术形式的完美。各国代表作家作品:

一 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 【西】卡尔德隆《人生如梦》

【德】格里美尔斯豪森《痴儿西木传》 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屈莱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班扬:(王政复辟时期带有民主倾向的清教徒作家)《天路历程》

弥尔顿(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诗人):《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三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

让〃拉辛:(悲剧家)代表作《安德洛玛克》(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理论家):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被认为是古典主义的美学经典。拉封丹(以寓言诗著称):《寓言诗》

莫里哀《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1、在艺术上,《伪君子》是按照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写成的;

2、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

3、全剧的结构严整紧凑、层次分明。根据戏剧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4、这部作品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的戏剧冲突本身带有许多悲剧性的因素。

答尔丢夫形象的特点?(P270)

比较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和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形象?

18世纪启蒙文学特点:

1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各国代表作家作品:

一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18世纪初期由笛福等人推动。

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一人称自述方式)。反应鲁滨逊是富有冒险进取的资产者。斯威夫特(激进的民主派,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儿童幻想剧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理查生(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

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汤姆〃琼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前浪漫主义代表:

彭斯(农民诗人):《苏格兰方言诗集》 布莱克:《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二 法国小说(正剧、哲理小说)哲理小说的名词解释(P71)

卢梭《新爱依斯》(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精神)、《爱弥尔》和《忏悔录》(着重反映人们渴望情感自由和个性解放,人的内心感情)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法的精神》 伏尔泰:《老实人》

狄德罗:《修女》《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忏悔录》 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洛丽斯》

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有罪的母亲》、《费加罗的婚姻》

三 德国文学

莱辛:最重要的美学理论:《拉奥孔》戏剧理论:《汉堡剧评》

席勒:《强盗》《阴谋与爱情》《奥尔良姑娘》、《威廉〃退尔》《审美教育书简》 意大利:喜剧大师哥尔多尼《女店主》、《一仆二主》

歌德(1749—1832)(德国)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其名的|“世界诗人”

《铁手骑士葛兹》《普罗米修斯》《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篇书信体小说)《浮士德》

浮士德一生,大体表现为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五个阶段。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特点: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臵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各国成就:

一 德国文学

耶拿派: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海德堡浪漫派: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海涅:《论浪漫派》《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 英国文学

“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柯勒律治《古舟子咏》

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云雀》、《西风颂》 齐慈《夜莺颂》司各特:《艾凡赫》,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爱玛》

三 法国文学

19世纪上叶成为法国文坛的主流。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树起浪漫主义的旗臶,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欧那尼》成功上演,取得对古典主义的最终胜利。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夏多布里昂:《基督教的真谛》《阿达拉》(标志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勒内》史达尔夫人:《黛尔菲娜》、《柯丽娜》《论文学》、《论德国》 拉马丁:诗集《沉思集》

缪塞:《世纪儿的忏悔》(自传体小说)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乔治〃桑:《安蒂亚娜》《康素埃洛》《安吉堡的磨工》《魔沼》 小仲马:《茶花女》

第五篇:外国文学史笔记范文

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

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多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

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

文人史诗: 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开始创立了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文人史诗不同于民间史诗,它更多的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埃涅阿斯纪》中体现了作者敬神、爱国的思想。

3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对后世的文人史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贺拉斯:用诗简形式写成的《诗艺》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

奥维德:代表作《变形记》是古希腊罗马神话及英雄传说的汇编,以变形的神话主题作为串联,赋予古老的神话以新内容。

俄林波斯神系: 相传俄林波斯山上居住了一个神的大家族。众神之王掌管天上人间,其它神有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忒弥斯等。他们和人同形同性,有时还和人间美貌男女恋爱,不同之处他们长生不死。

希腊众神没有主宰人类的绝对力量,体现了希腊神话的民主性和进步性。

英雄传说:主要有赫刺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众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的特征: 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

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与人的区别:长生不死,无比的法术和智慧,超人的神力。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感受,可以说是“人话”。

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也是对人的。他们的冥界也充满光明、人间气息,不存在“末日审判”的恐怖与神秘。

3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

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1两部史诗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人在自然及神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

艺术价值

(1)结构紧凑、安排巧妙。对于两个10年中所发生的事,分别只表现了其中51天和40天中的内容。

(2)人物塑造上,希腊主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性格是立体多元的。

(3)史诗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借动植物来喻人。后人赞誉“荷马式的比喻”。

荷马式的比喻

荷马史诗中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了喻人,被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希腊悲剧的特点:一般采用“三联剧”形式。《诗学》中指出“希腊悲剧不着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它通过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情感,导致道德的净化。

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1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

2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

3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 教会文学(正统文学取材《圣经》)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宗教剧等。作者:教会僧吕主要内容: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主要手法:梦幻、寓言、象征。骑士文学(世俗封建主义文学)兴盛地:法国宣传骑士道“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大量骑士与贵妇间的“典雅的爱情”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这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极大的冲击。主要内容: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主要体裁: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者:封建主、骑士骑士抒情诗内容:描写骑士们的所谓“典雅的爱情”。中心主题: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破晓歌最为有名。

分为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根据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改写。著名的作品:《亚历山大传奇》骑士叙事诗《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作品:《特里斯和伊瑟》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英雄史诗(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的长篇史诗)。

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特点:

(1)民族遭难、民族英雄拯救民族,脱离苦难。

(2)风格庄严、激越。

谣曲:以描写生活的悲剧或历史题材为主,不少作品塑造下层人民喜爱的英雄,具有平民意识。最有名的:英国《罗宾汉谣曲》 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愿望)

主要特征:适应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赞扬市民的才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主要创作手法:讽刺主要体裁: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市民戏剧等。《列那狐的故事》:以动物讽喻现实,通过动物间的斗争来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在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列那狐是市民的化身,在它身上体现市民阶级的二重性:

一方面:与象征豪门权贵的狮、狼、熊、等大动物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思想。

另一方面:它又欺凌和残害象征贫苦人民的麻雀、乌鸦、鸡、兔等小动物,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斗争。

诗中运用喜剧手法,通过动物的形象歌颂了市民阶级的机智讽刺和嘲弄了贵族、僧侣等统治阶级。

长篇故事诗代表作:《玫瑰传奇》:(法国)整部作品运用象征、梦幻手法。

上部:宣扬骑士“典雅的爱情”的贵族文学作品。

下部:反映了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等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普罗旺斯抒情诗:

(1)抒情诗的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2)普罗旺斯所所抒情诗受民间诗歌影响较大,主要是写骑士和贵妇人的爱情故事。

(3)最著名的《破晓歌》写的是骑士和贵妇人在黎明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具有反禁欲主义和反封建等级制度的特色。

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因此他在看待事物的态度上常常是矛盾的。

诗人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崇敬,表现出重知识重理智的理想;但又把引导他的维吉尔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对爱情的双重态度。一方面同情保罗和弗兰齐斯嘉的恋情;但又按教会的道德标准将他们作为淫罪犯打入地狱。

3对待爱国主义者。一方面赞扬法利那塔的英雄气概和爱国行为,但又把他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

4对教皇的双重性。在普尼腓斯八世当政时宣布他一定要人地狱,但又对他在阿那受到的污辱表示愤慨。

他认为重知识重理智才能走出苦难,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这一认识超越了旧时代,达到了新时代的思想高度;但他对待异教徒的认识,完全没有脱离宗教的桎梏。

所以说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的艺术特色:

梦幻与写实的交融。工整与协调的结构。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

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

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地狱:黑暗社会;炼狱: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天堂:理想境界。

作品的结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神学上的“三位一体。”

4运用意大利语写成,采用意大利的民歌形式,打破正统的拉丁文写法

文艺复兴: 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实质是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3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主要内容:

(1)用人权反对神权。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其中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

人文主义是人本精神与基督教精神的结合。

绝限性:反对封建思想而不反封建王权;反教会腐败、愚弄而不反对宗教本身。

人文主义还迈出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第一步—肉体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状况(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特点:

1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

2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

3文学形式丰富多彩。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这些文学体裁的创新和发展,为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4具有民族风格。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吸取民间语言等。

人文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

七星诗社:

1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由7人组成,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诗歌进行更新。

2《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

3主要人物:龙沙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主要成就:爱情诗。

蒙田《随感录》法国第一部近代散文集。

三西班牙文学(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流浪汉小说: 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流浪汉小说。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

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3西班牙最早的优秀流浪汉小说:无名氏《小癞子》。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的顶峰: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戏剧方面:

维伽:民族戏剧之父

代表作《羊泉村》:直接描写农民对领主的反抗。主人公:劳伦霞、骑士队团长:费尔南

塞万提斯称维伽为“自然的奇迹”。

大学才子派:

1是在莎士比亚之前。“大学才子”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

为什么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

1喜剧因素: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终日脱离实际。把维护主正义,消除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见义勇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善良的动机,由于方法不对(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等)而得到相反的结果。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喜剧性的角色。

2悲剧因素:堂•吉诃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堂•吉诃德不单是个喜剧性角色,他坚信骑士道,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主观上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

3不涉及骑士道时,他是一个具有渊博的学识,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之光。

脑子里装这人文主义的理想,手中却提着中世纪的长矛。如此极端的矛盾集中在他身上,使得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即丰富又复杂。堂吉诃德原名吉•哈诺他的侍从:桑丘•潘沙

莎士比亚(英)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主要人物:哈姆莱特、霍拉旭、雷欧提斯

《奥塞罗》主要人物:奥塞罗(具有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品质)、苔丝德梦娜、伊阿古、凯西奥

《李尔王》:对权势、财富贪欲的抨击。

《麦克白》:(心理描写)野心家形象。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在莎士比亚第一时期的《亨利四世》中作者塑造了个最成功的喜剧形象:福斯塔夫,他是个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

2作品通过人物生活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亚化:

是马克思所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1情节的生动丰富(三条线索复仇:哈姆莱特为主线,雷欧提斯为副线)线索的丰富,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增加读者的可读性。

2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由快乐王子—忧郁王子)人物真实可信。

3广阔的社会背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宫廷—家庭、深闺—墓地、乡下—城市)人物活动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后者为前者服务。

4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哈姆莱特:前语言明快、后忧郁。双关语:“生存还是毁灭”。)

以上也是《哈姆莱特》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

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3强调智慧和理性。

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

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

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

为什么说古典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反拨?

1继承思想上:古典主义肯定爱情自由、反对封建教会(主题)创作方法上:古典主义运用的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

反拨: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17世纪文学概括(巴洛克文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巴洛克文学:

1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

2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古典主义: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基本特征:

(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2)思想上崇尚理性(理性王权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

(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范。(主张“三一律”)

三一律: 17世纪古典主义艺术创作法规。

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完成。)缺点:人物类型化。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主人公:罗狄克、施曼娜当个人感情与封建家庭发生利益冲突产生矛盾时,封建义务让位于国家利益。

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恪守“三一律”。

分析答尔丢夫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伪善的没落贵族,职业宗教骗子。

1表里不一:表面上虔诚教士“把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实际上是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

如: “一顿饭吃两只竹鸡、半只羊腿、一离开饭桌就睡觉”;看到桃丽娜袒胸露背是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来。然而,他一边答应做奥尔贡的女婿,一边又向奥尔贡的妻子求婚;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一半已经太多”;当奥尔贡把全部家产赠给时,他没说半个“多”字。

2进一步揭露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样一个障碍”。当他的罪行面临败露时,他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贡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门,并立下字据,把全部家产赠给答尔丢夫。至此,伪君子的罪恶用心已昭然若揭。

3再进一步揭露了答尔丢夫伪善的危害使人家破人亡。

如: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大门,还到宫廷告发奥尔贡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想置人于死地。并声称:“现在王爷的利益是我的头等重要责任。”伪善的社会孕育了这类伪善的人。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是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分析《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1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

情节单纯集中:都是表现答尔丢夫的虚伪与欺骗;时间:24小时之内;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个布景,就是奥尔贡的客厅。

2全剧结构严整紧凑。

主要人物到第三幕才出场,通过开幕人物的议论,暗示了他的作为、欺骗、影响和权威。答尔丢夫第一次被达米斯揭露未被赶出反败为荣,第二次桃丽娜采用桌下计,又未能走他。一波三折,最后在大家抱头痛哭时出人意料的被抓走。(体现古典主义戏剧歌颂王权。)

3喜剧还有机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

民间闹剧:打耳光、隔墙偷听、桌下计。

风俗喜剧:奥尔贡的专横,达米斯的反抗和被赶出家门。

悲剧:几乎家败人亡。

这些使作品即有滑稽戏谑的的情趣又扣人心弦。

4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答尔丢夫:语言矫揉造作,长篇大论的玩弄教义,符合他伪善的性格。

桃丽娜:犀利、明快、生动的语言显示她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正剧(严肃的喜剧): 18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哲理小说: 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感伤主义 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哥尔斯密斯:

小说《威克菲牧师传》及“墓园诗派”的诗歌中,感伤主义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哥特式小说(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

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充满神秘、怪诞、刺激。代表作:瓦尔蒲《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渥多尔弗的秘密》。前浪漫主义代表:彭斯(农民诗人):《苏格兰方言诗集》布莱克:《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狂飙突击运动: 18世纪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狂飙突击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击》。

2一大批文学青年,强烈要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

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比较

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1 18世纪英、法、德都是启蒙文学成就最高。2 都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实现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3都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歌颂。

不同之处:1英国:18世纪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2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为大革命造舆论,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特别丰富。主要成就:正剧、哲理小说。3德国:18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爆发了狂飙突击运动。

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影响的作品。

1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他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但他总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显得无力。因此他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

在意大利期间他创作和构思了三个古典主义悲剧:

《哀格蒙特》、《伊菲格涅亚的陶里斯》、《塔索》。

晚年:《威廉•迈斯特》(上下部、德国第一部教育小说)通过威廉从童年到老年发展的记述,展示了他道德完善的过程。

《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

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耶拿派: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主要作家及作品: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论浪漫派》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早期代表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后期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

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代表作《古舟子咏》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麦布女王》:(长诗)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理解社会”。自然山水诗:《云雀》、《西风颂》名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齐慈《夜莺颂》(颂诗):以精巧著称。司各特:(以历史小说著称)“威弗利小说” 代表作《艾凡赫》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爱玛》

简述夏多布里昂笔下的“世纪病”形象: 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勒内》中的主人公勒内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整日在冥思遐想中派遣他的忧郁,在孤独的漂泊中度日。这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形象。

2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表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

东方叙事诗: 1813—1816年拜伦完成了一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故事,称《东方叙事诗》。

叙事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作“拜伦式英雄”,这些叙事诗又叫“叛逆者叙事诗”。

拜伦式英雄:

1这些英雄大多出自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里。

2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后还是以失败、死亡告终

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

讽刺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曼弗雷德》:表达了拜伦“世界悲哀”的哲学。主人公曼弗雷德则成为“拜伦式英雄”最

成熟的形象。

《该隐》(诗剧):取材《圣经》主人公:该隐是敢于怀疑思考,有自己的欲望与要求的年轻人类的代表。

《唐•璜》:(一部未完成的长篇讽刺叙事诗或称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这位“古代朋友”几乎遍及全欧洲的冒险经历,展示出18世纪至19世纪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

基本结构是由唐•璜的两次旅行构成。

简析《唐•璜》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

人物形象:1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创作的长篇讽刺诗《唐•璜》中的主人公在拜

伦所有的主人公形象中独一无二,他热情、玩世不恭、但不绝望、忧郁。

他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没有反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消极)。他不为道德教条束缚的自然天性,在曲折恋爱冒险中起着讽刺虚伪道德的重 的 要作用。

艺术成就:1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辛辣的讽刺,锋芒指向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广阔社会人生,成为一部“讽刺百科全书”。插话:在叙事过程中不时地和大规模地插入议论。题材和风格的无穷变换,以悲壮、诙谐、揶揄、热情等各异的风格杂糅并置。4 以口语体取得最高成就。(八行诗体)

简析《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主要思想内容。(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

拜伦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主要歌颂了欧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反暴政、反侵略)

第一章主要写主人公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见闻,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第二章主要兴趣忍是景色和冒险。作者缅怀希腊光荣的过去,哀叹现在的懦弱,希望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土耳其的统治。

第三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超过并在最后遮住了游历主人公的形象。凭吊滑铁卢战场,咏叹拿破仑的命运,抨击神圣同盟,追忆启蒙主义者伏尔泰和卢梭。

美丑对照原则:

一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

二主要内容:1大自然中美丑并存。

2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

张。

3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雨果在小说方面的成就十分突出(人道主义为主线):

《海上劳工》:歌颂劳动者的高尚品德。

《笑面人》: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晚年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大革命的作品(1793)。

作者在小说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观点。

主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是叛军的首领、革命军郭文。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第一部长篇小说):

爱斯梅拉尔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

伽西莫多是作者理想中“恶”的化身(外表令人恐怖、滑稽)。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的美学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

副主教克洛德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他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

艺术特色:1对照方法:人物自身(外表,内心)伽西莫多、克洛德。

2人物之间:伽西莫多、克洛德。

3两个阶级、两种朝廷:路易

十一、平民王国。

《悲惨世界》:人道主义思想主要人物:冉阿让、芳汀、小柯塞特。

以《悲惨世界》为例,分析雨果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代表作《悲惨世界》,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如:冉阿让被监禁19年的罪行“只不过是偷了一块面包”;芳汀从一个天真善良的姑娘,被迫害成流落街头,终因贫病交加而死的妓女。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小说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收留冉阿让以仁慈感化他,使一心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广施济贫的市长。

3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使罪犯重复犯罪,而人道主义才是高级法律,使罪弃恶从善、终止犯罪。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理想“冉阿让”。

如冉阿让被米里哀主教感化后,也像主教一样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杀。

5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借人道主义感化统治阶级的矛盾,这是不可能的、是腐蚀剂。

论述《悲惨世界》的艺术成就。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现实主义:冉阿让被迫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滑铁卢战役等。

浪漫主义:冉阿让超人的体力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精神。

2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

冉阿让攀上横杆救水手而自己却落入海中;抱着柯塞特被警察追得翻入修道院,碰到的第一个人恰恰是他曾救过的割风爷爷等情节都是离奇的。

3政论性。

4语言高昂、激烈、热情、叙述有史诗的风格。

简析奥涅金的形象:

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他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品格和气质都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

2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现实社会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

3他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社会决裂,所以他不会与社会反抗,对生活态度是消极的逃避。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典型。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亚娜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称她为“我可爱的理想”。

此作品是作者“幻想的宠儿”,采用四音步扬格十四行诗节称为“奥涅金诗体”。

多余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

1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2他们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即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多余人”的弱点是脱离人民群众。

“多余人”系列形象: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毕巧林

赫尔岑《谁之罪》:别尔托夫

屠格涅夫《罗亭》:罗亭《贵族之家》:拉夫列茨基。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

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文学发展状况:

无产阶级的萌芽:英国宪章派文学和德国工人革命诗歌是最初成就。

宪章派文学:

1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主要成就:诗歌

2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琼斯和林顿。

自然派: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果戈理)。

2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小人物: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2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即地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3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代表作家及作品:果戈理:继承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又把它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别林斯基: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先驱。他肯定了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捍卫了现实主义原则。他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代表作《文学的幻想》赫尔岑:第一次使用了“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学的民族性。《谁之罪》(问题小说):主人公别尔托夫(多余人)。屠格涅夫:《罗亭》:罗亭是4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多余人”的典型。

分析比较题

19世纪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比较。

相同点:1 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 都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3 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4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异同点:一法国文学的特征:1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2揭露了金钱的罪恶。3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二英国文学的特征:1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2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矛盾。3具有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倾向。4女性文学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觉醒,她们用文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玛丽•雪莉、苏珊•弗里娅、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

俄国文学的特征:

1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为主要内容。

2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了知识分子忧愤、焦虑及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

3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小人物形象。

4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

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于连的形象分析: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

小说通过了3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

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

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他即高兴又怀疑,即犹豫又自责心理活动互相冲突,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性格。(“要准备战斗”)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和德•瑞娜市长夫人、玛特儿小姐恋爱生活为“纬”。

经纬交织、条理明晰。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条,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简述巴尔扎克的思想矛盾与创作关系。

1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在注定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但又辛辣地讽刺了“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资产阶级暴发户的逼攻下必然失败、毁灭,赞扬他的政敌“共和党人英雄们”。这就是小说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2巴尔扎克之所以能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往往决定于他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具有的积极作用,可以某中程度削弱作家思想中的消极部分。

试述《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我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1作品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史。

在《古物陈列室》和《农民》中:作者通过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间的矛盾,来揭露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

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和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联。

《高老头》中她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小姐击败逼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

《弃妇》中男爵卡斯顿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抛弃了她。贵妇人再次受到社会的弃绝,就这样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代替她们活跃于上流社会。

2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作者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是单纯的高利贷者,不懂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周转。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懂得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

《纽沁根银行家》中纽沁根是交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不仅懂得怎样获得高利润,还会制造谣言、假象等。

3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不让女儿爱破了产的查理,断送了女儿的青春。被查理抛弃,使她即遭到金钱关系的摧残,又受到金钱关系的毒害,罪恶,是其父的牺牲品。

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对共和主义者即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又看不到他们是高尚品德的人。

《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农民》中的尼雪龙艺术形象虽不够丰满,但描写他们的精神却十分突出。

《高老头》

简述《高老头》的主题思想。

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高老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封建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子爵夫人告别巴黎)。

2小说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小说揭露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

简述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高老头爱女儿十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反衬出社会的残忍。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

分析拉斯底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底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他的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 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底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伏脱冷要求拉斯底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使拉斯底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3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意义:小说通过拉斯底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论述《高老头》的艺术特色。结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

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拉斯底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它人主要围绕他的性格形成而展开的。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

从现实的精致观察进行精确生动的典型环境的描写。

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性格发展提供依据。如伏盖公寓的颓废、寒酸与上流社会灯红酒绿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出拉斯底涅向上爬的野心,形成了典型环境相适应的典型性格。

3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原则。

如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高老头的痴情与女儿的绝情,从中引出抑恶扬善的教训。(人物对比)

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下层社会对比,刺激了拉斯底涅的野心,揭露了贵族表面兴盛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粗俗。(环境对比)

4语言多姿多彩、比喻深刻。

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如伏脱冷语言锋利、充满强烈味、赤裸裸一针见血;高老头的语言中充满对女儿的痴情。

比喻:高老头没钱是遭到女儿们的遗弃“就像柠檬榨干了”,她们“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

5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如高老头的父爱持久不变;同为野心家拉斯底涅涉事不深,伏脱冷老谋深算。

简述《艰难时世》的主要思想内容。

1它反映了40—50年代英国的劳资矛盾(社会的根本矛盾)。作者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揭露了当时的繁荣盛世其实就是冷酷的扼杀人性的艰难时世。

2小说通过葛雷硬、庞得贝为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事实哲学”,抨击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理论基础—功利主义哲学,揭露其扼杀人性的罪恶。

3小说通过以西丝为代表的善良人感化冷酷的资产阶级的设想。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解决矛盾的方案是人性感化。

简析《双城记》的写作目的和思想内容。

《双城记》是狄更斯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达到成熟时期的杰作。

一写作目的:作者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起警钟,具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

二主题思想:

1对贵族阶级做彻底的否定。

小说通过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及被捕人狱18年之久的情节描写。无情地揭露了腐败了的统治阶级专制政体、法律制度。

2描写了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

3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斯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4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简析《双城记》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复杂严谨,由三个对立而又相交织的线索组成。

梅尼特医生的故事;贵族后代代尔那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太太的故事。体现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结构完整性的统一。

二浪漫色彩和现实手法有机结合。

1浪漫色彩: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又富有戏剧性。

2写实手法: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场面的描写。

三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

1大笔勾勒:巴黎人民起义。

2精雕细刻:人物肖像、心理及叙述事件。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1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

如正直的知识分子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监狱18年之久。他的行为不为生活所容,最后家破人亡。

2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

小说生动的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人民的愤怒、仇恨、革命情绪,描绘了封建贵族和广大人民的尖锐矛盾,封建压迫剥削所造成的贫穷和饥饿是革命的根源。

3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

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秧及无辜。得伐石太太最后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来表明人道对暴力的胜利。对得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权是否人道的问题,作者对次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人道主义的化身,和他们相比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次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作者企图用阶级调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但又认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结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

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

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这样的人、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作者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

简析《钦差大人》的主题思想。

1在果戈理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中作者以犀利的笔锋批判和嘲讽了整个腐败的沙俄官僚集团,无情地揭开了他们的丑恶面目,显示了黑暗王国的真实图景,描绘了一副百丑图。

2外省官僚代表市长安东•安东诺维奇是一个反动官僚的典型,通过他作者突出表现了沙皇专制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简述《死魂灵》的主题思想。

1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可以说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农奴主阶级的衰亡的历史,通过封建贵族农奴主形象的描写和揭示了专制农奴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

2作品还形象地描写了带着血腥味走上新兴社会舞台的资产阶级,并且对这个阶级的掠夺性和对金钱的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

《死魂灵》的主要人物:

乞乞科夫:六等文官,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冷酷、贪婪。

五个地主:

1玛尼罗夫:精神空虚、性格懒惰、智力贫乏而又以良好素质自居的地主典型。

2科罗皤契加:一个愚蠢顽固而又贪财的地主婆,闭塞落后的乡村生活使她封闭、保守、粗鄙、迷信。

3诺兹德辽夫:花天酒地、挥霍无度、粗暴放荡、蛮横无礼的恶棍,是一个地主恶少式的人物。

4梭巴开维支:是一个貌如狗熊、粗野、狡猾、贪婪吝啬的农奴主。他从外貌到内心都充满了动物性,没有任何高尚的精神需要,没有理想、热情。

5泼留希金

简析泼留希金的形象。

是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一个人物,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

1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欲望使他一天到晚为财产的积累而奔波。

2由于贪婪他完全变成了财富的奴隶,受物质支配,变成了一个异化了的人。

3吝啬的惊人,拥有上千农奴,却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穿得象乞丐一般,以致乞乞科夫初次见到他时,把他当成一个穷老婆子。

4果戈理说:“一个人居然会堕落到这样卑微、悭吝、丑恶的地步”。

试述《死魂灵》的艺术成就。

1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含泪的讽刺。“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泪,来历览一切大活动的人生。对资产阶级人物的讽刺,同时又从寄希望于理想地主的社会主张出发,对他们的无聊、堕落表示同情和哀婉,对他们的丑恶存在,饱含着“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健康的笑,在被笑的一方面是悲哀的。所以果戈理的“含泪的微笑”,倘传到了和作者地位不同的读者脸上,也就成为健康。

2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作者从环境、肖像、语言、动作来突出人物的典型性。

如对梭巴开维支的描写,突出了一样粗笨的家具;在泼留希金的性格塑造上,突出他乞丐般的外表,不男不女的打扮。生动地说明了农奴制,寄生生活对人性的扭曲。

3广泛运用了抒情手法。关于祖国、人民前途的关心、有关人物出场的评价。

如把祖国比喻成飞奔的三驾马车,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正义热情,表示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简析卡拉马佐夫性格特色。

《卡拉马佐夫》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一生创作的总结,小说突出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哲理思考。

1在外省小城斯科托普里戈尼斯克(意为“畜栏”)中,卡拉马佐夫一家夫子围绕金钱,女人而产生的激烈斗争。

2卡拉马佐夫一家:老卡拉马佐夫、伊凡和斯麦尔佳科夫是人性恶的代表,他们放弃信仰、自食其果。德米特里是现实人性的代表,他因为没有放弃信仰而得救。阿辽沙是人性善的代表,他所指引人类的出路是忍耐、顺从。

3作者通过人类灵魂的搏斗,揭示他眼中的整个人类社会现实的内在本质,并为人类指出了上帝安排的道路。

《罪与罚》的主要人物:贫穷法科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失去工作的小文官马尔美拉陀、夫典当婆阿寥娜、及她的女儿:索尼雅

《罪与罚》的主题:

1小说通过彼得堡下层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痛苦不幸的深切同情和对地主、资产阶级罪恶的痛恨。

2他反对通过暴力改变现实,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以此建立一个和谐的新世界。

复调结构:

一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关于(陀斯妥耶夫斯基)一书的修改》一文中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有三大发现。

其中:1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

地位。

2小说的全面对话性,这两个方面是巴赫金在《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

指出并详尽论述的“复调结构”。

二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互不干扰的存在着,共同奏成交响曲。

试析《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现实主义作品:

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

如小说写拉斯科尼科夫的整个犯罪经过:由酝酿到实施;从犯罪后的精神混乱到自首;最后归依上帝,情节有头有尾。围绕拉斯科尼科夫的犯罪,设了许多悬念、情节紧张、扣人心弦。

2深刻的心理描写,作品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

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幻想、直觉等表现人物犯罪前后近于疯狂的复杂心理活动,写出了他的紧张、痛苦、孤独、疲惫。

3“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

19世纪后期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三中基本思想并存。

1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明确提出“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2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

3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对世界感到失望和无所适从,只好退回内心强调“意志”。

二开始“退回内心”。(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开始出现“向内转”的趋势)。

三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心理分析与内心独白;形式主义文学则注重象征和隐喻,讲究交感和对应。

简述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19世纪后期流行的,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流派。再现自然,就是真实地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强调客观性。作家不是道德家,不要作任何价值评判,而是解剖家。突出的科学性。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4要求描写达到一种科学性的精确,认为创作就是一种实验的过程。

法国的莫泊桑等人集体发表的《梅塘之夜》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宣言书。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左拉:《泰莱丝•拉甘》:是左拉的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是左拉自然主义大型系列小说,它的副标题“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小酒店》:第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主人公少妇:绮尔维丝作品对人物进行了生理学的把握。《娜娜》:是《小酒店》的续篇。绮尔维丝的女儿:娜娜小说展示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空虚和淫乱,有明显的遗传和环境决定论的自然主义特色。《萌芽》:描写劳资矛盾。主人公青工:艾蒂安•朗吉耶

二巴黎公社文学特征:

1真实地纪录了巴黎人民英勇的事迹和反对派血腥镇压的滔天罪行。

2表现了被压迫阶级为争取做人的权利而斗争的主题。

3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4采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诗歌形式。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米雪尔(著名巴黎公社诗人):《和平示威》狄盖特:《红色圣女》鲍狄埃:《国际歌》

简述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基本主题和艺术特色。

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他的创作有以下特点:

(一)基本主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1写资产阶级的风俗习尚,揭露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和拜金主义,嘲讽小市民的追求浮华与爱慕虚荣。如《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玛蒂尔特)。

写普法战争。如《米隆老爹》《两个朋友》《菲菲小姐》

(二)艺术特色:

1构思精巧。

《羊脂球》中把贵族、资产阶级、教会人士、反对党人、下层阶级等10人安排在一辆马车上,这实际上是法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2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手法。

细节:羊脂球带了一个装满食品的篮子,说明她不甘做亡国奴,决心逃出敌占区的爱国精神。

对比:“下等人”和上等人,前两次在车上对待饥饿同伴的态度的对比;多特旅馆对待普鲁士军官无礼要求的态度对比。

简述契诃夫小说和戏剧的特色。

俄国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出色的戏剧家契诃夫,他的创作特色有以下几点:

1契诃夫的作品善于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平凡的现象,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

2结构精巧、结尾开放性,给人以想象空间。

3风格独特,讽刺小说幽默辛辣、新颖活泼、短小精悍。

4语言简洁明了、词汇丰富、比喻新鲜富于节奏感。

简述《套中人》中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和社会意义。

1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套中人》中塑造了一个旧制度的卫道士,新事物的反对者的典型――中学希腊语教员别里科夫。他的是基本特征:由自私、怯弱、丧失人格、屈从反对势力,进而堕落成为反动势力的帮凶。

2透过这个形象,即看到沙皇统治的残酷,也看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自私,软弱和妥协性,还看到了俄国社会必须改造的迫切性。

威塞克斯小说:

1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人物和环境小说”。这类都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统称“威塞克斯小说”。

2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性。

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人物和环境小说、罗曼司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德伯家的苔丝》的主要思想内容。

1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通过苔丝――一个美丽、纯洁、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的悲惨遭遇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和顽固性,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

2苔丝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制和暴力的牺牲品,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简析苔丝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内外根源。

1苔丝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少女形象。她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感情真挚、心地纯洁、性格刚强。

2苔丝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因而总是用宽容和自我牺牲来对待种种不幸。被骗失身,本是一个受害者,但她认为自己在丈夫面前是有罪的。

悲剧根源:

内在:苔丝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环境所产生的悲剧。

外在:作者认为人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作弄。苔丝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追求高尚的爱情而不断挣扎,始终不能逃脱生活所带来的不幸。(宿命论)

两家德伯的对比:一贫;一富。

克莱和亚雷的对比:一个比较纯洁;一个淫邪不正。

简析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

1悲剧性的结局。

2把个人提升为全人类的代表予以光照。他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诸神的戏弄”,人没有能力支配自然,没有能力与之抗争,人的命运终究是悲观的。

艺术特色:

1情节集中、条理清楚、布局清晰。

小说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的命运描写密切配合。(苔丝被亚雷骗奸的那个晚上,森林中昏暗多露,四面不见人。)

2出色的对比手法。

哈代的创作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义向现代文学的过渡。

心灵的辩证法:

1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一个手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

2通过人物心理变化来反映人的性格思想变化,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站在自由贵族立场上,幻想以改良主义来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他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包括:

1不以暴力抗恶。2道德的自我完善。3博爱思想。

这些是荒谬的在实际生活中不起作用。

简述“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形象。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

1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

2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合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3上诉失败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为什么说《复活》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1小说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批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同时小说又大力宣传“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爱等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

2小说还无情的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暴露了神父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谬无稽,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另一方面又照抄《福音书》的“爱仇敌,帮助仇敌,为仇敌效劳”的教义。

3小说还从经济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决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必须把土地归还农民的看法。同时又宣扬了改良主义(空想)。

试析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人物形象: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1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泛味,感情贫乏。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2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悲剧原因:内在因素: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外在原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

安娜之所以不能见容于上流社会,不是她爱上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由于她竟然敢公开这种爱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挑战。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卡列宁为了折磨她,拒绝离婚,并且剥夺了她心爱的儿子。在失去一切之后安娜生活中惟一的安慰便是渥伦斯基的爱情了。爱情的破裂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上流社会通过渥伦斯基的手杀死了她。

论述《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辩证的过程。(心灵辩证法)

如1 安娜和渥伦斯基相遇后,当卡列宁再次去车站接她时,安娜觉得他很丑陋。当安娜分娩是内心希望两个情敌能和好,以此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

二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

如安娜第一次在舞会上出现时,作者通过对她的穿着、佩带的首饰、外貌等的描写来揭示她的内心被压抑的情感。

三结构完整,拱形衔接天衣无缝两条线索互相呼应,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两条线索:安娜的家庭悲剧、列文的农事改革。

严肃地对待人生,按照自己的理想选择生活道路,这是安娜与列文的共同之处,也是小说中两条主要情节线的一个内在联系点。

安娜的人生追求以实现个人的爱、幸福为目标,列文的生活道路则以普通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为目的。在这种深层意义的对照上,列文的情节线可以说是安娜情节线的继续和延伸。

分析《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资本主义生活中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1剧中的主人公娜拉本是个善良、天真、纯洁而多情的少妇。戏剧里不是表现娜拉的贤妻良母形象,他着力表现的是娜拉的精神觉醒即精神反叛。

2娜拉的精神觉醒有个过程。

第一阶段:丈夫生病,她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柯洛克斯泰以娜拉“冒名借债”之事要挟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不要辞退他。这使娜拉的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

第二阶段:由烦乱到幻想。她准备自己承担责任,牺牲自己,来保全丈夫的名誉。同时她天真地认为,到时候丈夫会来“挑起那副担子”。娜拉的幻想,表现出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

第三阶段:当海尔茂看到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时,对她破口大骂。娜拉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她完全醒悟过来,往日的欢乐都是假的,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

3娜拉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如娜拉说:“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社会问题剧

一易卜生创立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叫社会问题剧。

二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

1追溯法。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总爆发的时刻。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交代出来。使剧本结构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炼。

讨论的手法。剧情的发展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程。

以《玩偶之家》为例,说明“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一社会问题剧是易卜生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叫社会问题剧。

二有两种表现手法:

1追溯法: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于总爆发的时刻。如《玩偶之家》中一开始就有矛盾:柯洛克斯泰利用借据来要挟娜拉为他保住在银行的职位,而且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娜拉用假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的事交代出来。整出戏才三幕,人物不多,剧情在三天之内完成。追溯法使剧本结构集中,紧凑迅速推向高潮。

2讨论法:剧情发展的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程。如《玩偶之家》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提出许多问题,娜拉为救丈夫,不打扰病危的父亲而冒名借钱对不对?丈夫把妻子当玩偶,这种夫妻关系对不对?妻子要求人格独立对不对?海尔茂维护公认的传统道德和法律对不对?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简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思想内容:

1小说以南北战争之后的密西西比河沿岸为背景,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追求自由故事,表达了反蓄奴制的思想和对民主、自由的真诚向往。

2逃跑是这部小说中另一个主题。在蓄奴制猖獗的时代,自由并不是和文明社会联系在一起,而是和逃离文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

艺术特色:

1成功地运用了地道的美国英语描写真正的美国生活。

2大量的方言、俗语的使用,即符合一个顽童的性格,也符合他的认识水平。

3浪漫主义抒情与现实主义描绘相结合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20世纪文学特征: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的传统。该时期文学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艺术上,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注重情节结构、形象和语言的完整连贯。

苏联文学的特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规定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要求从现实的革命中真实地、具体地描写现实,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

苏联文学的发展,随着重大的社会变迁和文艺思潮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解冻文学:

1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反映的是“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有时代性,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快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引人注目的作品。

2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战争题材小说:

肖洛霍夫的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高举人道主义旗帜,不仅暴露法西斯侵略的罪恶,更描写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悲剧。

“一寸土”文学(“站壕真实派”):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

“全景文学”(“全景小说”):

西蒙诺夫的军事题材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恰科夫斯基:《围困》

华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艾特玛托夫《白轮船》:开始了道德探索题材的文学走向。

法国文学主要特征:

1开创了长河小说新题材。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

2心理刻画向内心世界深化。

莫里亚克:《爱的荒漠》、《盘缠在一起的毒蛇》(后又译为《蝮蛇结》)

简述母亲尼洛芙娜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尼洛芙娜是由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

1她是钳工的妻子,身受政权、夫权和神权的三重压迫。无权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语,提心吊胆、显得悲哀和柔顺。

2革命者常在她家里聚会,她从恐惧变为习惯,自发地认为革命事业是对的。出自母爱,她主动承担了送传单的任务,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五一”游行儿子被捕之后,她到城里与革命者交往,受到更多的熏陶,她已经从爱儿子扩展到爱同志,送传单是工作的需要了。

3母亲被捕,彻底完成了这一形象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到自觉工作、坚定无畏的革命工作者的转变。

意义:母亲的转变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显示了革命理论和运动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为什么说《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以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创作方法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

一作品展示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工农联盟的意义,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新的主题)

二作品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巴威尔: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他本来走的也是父辈的道路,但革命改变了他。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关心母亲和同志。在“诏地戈比”事件中他提议罢工,由于还“不会说明真理”,建议未被接受。

2“五一”游行中他举着红旗走在最前头,表明他斗争的无畏和政治上的坚定与成熟。

3法庭斗争使这个人物显出了他的全部光辉,他的演说义正词严,是向制度宣站的檄文,说明他已具备高度的理论水平和革命胆略。他是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个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革命家形象。

三全新的创作方法,《母亲》是高尔基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在革命的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它即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无产阶级的斗争,又充满革命的激情、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光辉,是一部现实主义为主而又结合浪漫主义的作品。

综上所叙《母亲》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不愧为是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简述《一个人的遭遇》的主要思想内容。

1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描写了主人公安得烈•索科洛夫痛苦而坚强的一生。通过主人公的娓娓叙谈,表现了对战争的回味和思考。

2因为书中的主人公是千千万万个劳动者中部最普通的一员,所以他的遭遇才更能引起共鸣,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3作者通过“严酷的现实”来表现法西斯侵略战争给广大苏联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对侵略者的仇恨。

简述葛利高里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肖洛霍夫的作品《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

1他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这个善良、勤劳、纯朴的哥萨克身上具有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好品质。

2葛利高里身上又带有哥萨克世代的种种偏见。

3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犹豫动摇,企图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结果只能脱离人民,落得一个悲剧的命运。

典型意义:这个形象的悲剧实质上是他以独特的哥萨克气质、哥萨克的传统偏见和自私要求对抗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悲剧。这一形象,反映了哥萨克历史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1广阔的史诗画面。小说对顿河村庄日常生活和主人公命运的描绘同重大的政治事件、军事行动的描绘交替进行,从而造成一种内容浩繁、人物众多、画面壮阔、结构宏伟的史诗效果。

2精巧的艺术结构。小说情节的中心是麦列霍夫家族的命运,主要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娅的纠葛,补充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娜塔莉娅的关系。长篇史诗结构尽管十分自由,呈开放型,但又给人一种浑然、有机的整体之态。

3浓厚的民族特色。小说不久描绘了哥萨克农民的日常劳动情况,而且还描绘了哥萨克的节日、葬礼、婚宴、晚会、服装、跳舞、唱歌,从而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多音调合奏曲色彩的语言。一种是北部顿河地区哥萨克的民间语言,另一种是文学语言。

罗曼•罗兰(有“欧洲的良心”之称)(法国)

第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由此获得了1913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和1915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部长篇小说:《母与子》(又译《欣悦的灵魂》)

传记作品:《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简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

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

1克利斯朵夫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在他成才道路上受了两个人的影响:祖父培养了他的音乐才能;舅舅教导他创作要要真诚,还引导他去野外聆听大自然的音乐。

2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丰富而敏感的他。逃亡法国后,他发现巴黎的文艺界像个杂耍市场,于是他对法国的文艺界、文学界乃至整个法国社会进行了抨击。他要使自己的音乐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他开始到民间去,和平民交朋友,还想办一所平民音乐学校。

3奋斗失败后的克利斯朵夫认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惟一手段是艺术,惟一思想武器是“爱”。他追求的艺术是一种“纯艺术”,他的这种认识基于博爱主义,但这又使他最终走向妥协。晚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下一代中传播爱的种子。在创作上,潜心于宗教音乐。他的艺术境界变得清明恬静,失去了往昔的战斗气息。

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灵的和谐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

1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抒情性插笔以及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段。

2音乐性、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

简述《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1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故事表现了“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在这场英雄与环境的斗争中,桑提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桑提亚哥赢得了胜利。

2桑提亚哥的生活信条和“硬汉子”的精神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也是这一形象留给读者的最深刻的启发。

冰山原则

1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2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有以下特点:

1现代派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它的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诞感。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2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

3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艺术特征的特点:

1象征性。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外化。

2荒诞性。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揉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荒诞形象具有特殊的概括力。

3意识流。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法国诗人瓦莱里:《海滨墓园》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诺贝尔文学奖。俄国“极端真诚的诗人”勃洛克:《十二个》(长诗)意象派的代表(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美国的宠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意象派诗歌的特点: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隐逸派(象征主义派生出来的另一个诗歌流派):创始人:翁加雷蒂

代表作家(翁加雷蒂的两位弟子):夸西莫多和蒙塔莱(分别于1939年和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奥尼尔的主要作品:《琼斯皇》: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毛猿》: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普鲁斯特:

《追忆逝水年华》:以“我”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展示了“我”出生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的庸俗生活。福克纳:“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喧哗与骚动》: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未来主义: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里内蒂。

文学艺术的主题上:未来主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等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主要作家及其作品: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荒原》的思想内容。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是诗人把他对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经过意识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戏剧色彩又富于启示录式的内心独白。

1它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与出路,展示出一个失去了神性之世界的本真状态。在没有神性的世界中,西方文明已全面堕落为干涸碎片,世界之夜已进入夜半,世界之夜弥漫着黑暗。

2作者把他对现实的思索扩展为对历史的透视,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与永恒性。诗人要以他的恐怖之诗来震撼荒原人这个上帝缺席的现实,诗人之诗为我们传来了上帝回返的讯息,如此,《荒原》也才不是那种虽死犹生的绝望。荒原意识也就是危机意识,荒原之死是再生之死,即用皈依宗教来拯救荒原。

简述《荒原》的艺术特征: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

1内心独白的运用。

2广泛地运用自由联想。

3把诗中的人物放到戏剧化的场景中。

4诗人通过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无法或者无需表达的思想。

5情感的场面化和具体化,这便是他那著名的“客观对应物”效果。

6大量运用文学的与历史的典故。《荒原》中的题辞和各章标题,或者取自古希腊神话和宗教仪式,或者指向文学作品的故事,抱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卡夫卡(奥地利)

卡夫卡式: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

3“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怪诞;象征;自传色彩。

举例说明“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简述《城堡》的寓意。

《城堡》是20世纪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创作的。

1《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主人公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现代人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

简述《尤利西斯》的艺术特色。

20世纪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创作的《尤利西斯》,被称为是“意识流”的百科全书,它的发表标志着作者意识流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它有如下特征:

1作者采用荷马史诗《奥德赛》情节平行的结构,反衬现代西方人的卑微、苍白、渺小。

2作者抛弃了单向型意识流手法而将其发展为交错型意识流。作品中三股意识流互相交织,在亲情和家庭的焦点上汇合,构成一幅多彩的画面,折射出都柏林社会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

3内心独白的系统运用。

4作品还运用平行类比和象征的手法。

他以荷马史诗《奥德赛》作为本小说总体结构的框架,并且把两部史诗融为一体;天空中阴云密布,象征着人类的种种罪恶。

5乔伊斯还运用了多种语言,还打破传统的语法和句法的束缚,独创了一些词汇。

存在主义文学:

1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流。

2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

3“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4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

5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

加缪的主要作品:《局外人》、《鼠疫》

简析《局外人》的现代意识。

《局外人》是20世纪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创作的。

1《局外人》是反映“荒谬世界荒谬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义作品。局外人莫尔索对一切都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面孔,说了许多无所谓的话,做了许多无所谓的事,萌生了许多无所谓的念头,但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

2莫尔索那些介于“有所谓”和“无所谓”、“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的表现,是一种在荒谬世界无可奈何的表现,也是对现实恶势力的揭露。

3作者以“局外人”为题,正意反说,包含辛辣的讽刺。莫尔索荒谬言行和心理,说明他是消极地对抗荒谬社会的真正的局内人。

波伏瓦:(法国女作家)《女客》、《第二性》

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3)荒诞派戏剧有以下特征:

1荒诞、抽象的主题。

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

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4)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

黑色幽默:

1“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

4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

其它作家:

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

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魔幻现实主义:

1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2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3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

4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境遇剧” 20世纪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给人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2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之为“境遇剧”,也有人称之为“自由剧”。

萨特的境遇剧共有11部:

《苍蝇》:取材于古希腊戏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三部曲《俄瑞斯忒斯》中的第三部《报仇神》。苍蝇象征邪恶。

《毕恭毕敬的妓女》:一部反种族主义的剧本。体现了作家“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主张。

《禁闭》:主要人物是三个鬼魂—一男二女:加尔森(男)、伊内丝和艾丝黛尔

简析《禁闭》的主要思想内容。

20世纪存在主义代表作家萨特创作的“境遇剧”《禁闭》,是一出哲理意味很浓的名剧。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有:

1该剧描写的是三个鬼魂生前都有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作奸犯科。死后在地狱里继续为非作歹,不得安宁。他们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猜疑忌恨,相互妨碍牵制,谁也不能如愿。

2他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能置对方于痛苦境地,每个人都成了对方的地狱。

3地狱实际上是作者所熟悉的资本主义社会,地狱中鬼魂与鬼魂的争斗和利害冲突,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畸形关系。“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句名言。

以《死无葬身之地》为例简析“境遇剧”的特色。

1境遇剧的特点: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在《死无葬身之地》中萨特让人置身在最艰难的情境中,即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5个游击队员抵抗暴力,维护民族和人格尊严,宁死不当叛徒,决不出卖同志。游击队员们并非生就的英雄,只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而“自由选择”了自己的“本质”,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了自己的选择并确定了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简析《死无葬身之地》的艺术特征。

萨特的境遇剧《死无葬身之地》艺术特点非常鲜明:

1现实主义成分较突出,算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2又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境遇剧”。剧中通过几次波澜的设计,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人物在特定境遇中选择了自身的人生道路。

3场景和对话要而不繁,简短有力,既有戏剧性,有意味深长。

简述《等待戈多》的主题

《等待戈多》是20世纪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的成名作。

1《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

2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以《等待戈多》为例说明荒诞剧的主要特色。

1荒诞剧的主要特征有:荒诞、抽象的主题;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2《等待戈多》中完全抛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从表面上看,根本没有戏,但这不可思议的东西却恰恰是《等待戈多》独特的艺术手法。作者采用的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正好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

3剧作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性”。作者通过非理性的夸张,利用各种舞台手段让舞台形象、灯光、道具“说话”,把内在的思想变为视觉形象,以达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

简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涵。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通过尤索林的遭遇,反映了战争和官僚机器的疯狂、荒诞,并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达到一种形而上的艺术境界。

2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是一种“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令人莫测高深”。它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个圈套。

3这条军规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

简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的形象。

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意识的“反英雄”形象,身兼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

2尤索林是荒诞与疯狂社会中的清醒者。亲眼目睹的许多事实,促使他进行痛苦的思考。他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正义感。对于疯狂的世界,他一直进行着道义的评判。

3由于他在本质上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因此,在保存自己的过程中变得胆小如鼠。

4尤索林信仰的丧失,理想的落空,英雄气概的消亡,都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日趋衰败并渐渐走向衰亡。

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色。

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艺术上典型地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点。

1小说结构散乱。作者采用的是一种类似戏剧“人像展览式”的结构。

2从叙述方式上看,全书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节若断若续地进行拼帖,而没有一个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

3小说是一出疯狂的喜剧。喜剧效果中又透着黑色,对死亡的恐惧、对疯狂世界的绝望态度,都使人心情沉重。

简析《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及作品的寓意。

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主要表现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1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2作品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简述《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异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人间与鬼蜮的界限。

2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

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大风暴象征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举例说明“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1、荒诞下的细节真实。如《生死不明的人》卡尔的遭遇,揭示西方人生存状态;《诉讼》每个细节都显得比较荒诞和不可思义;《城堡》、《美国》、《诉讼》被称为“孤独三部曲”都贯穿着社会批判主题,正因为这一主题所以细节就比较真实。

2、怪诞:《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引起别人的讨厌,最后产生了消灭自己的决心,虽然情节显得怪诞、奇怪,但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欲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3、象征:《城堡》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神秘、异化力量的象征。

4、自传色彩:卡夫卡从小在家受到压抑、胆小脆弱,又追求美好,但却常常失败,内心幻想浓重;《地洞》中表现小人物胆小心理,权威不可抗拒,障碍不可克服,孤独不可忍受,真理不可追求。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的形象比较。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的俄国是个封建农奴专制的社会;《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当时的社会已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相同处:1都是反抗社会的典型,但都局限于个人解放。2都要求妇女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解放。

安娜:公开非婚姻的爱情,反对虚伪。娜拉:独立借款、还款,独立承认冒名签字的责任,不愿作丈夫的玩偶。

异同处:1反抗社会所达到的高度不一样。安娜:局限于道德、婚姻,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付出了代价(如遭社会的谴责;失去了孩子。)但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安娜对社会的总结是“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说:“对于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2两人所接受的思潮不同。安娜:接受的是爱情至上的思潮。所以渥伦斯基对她冷淡后,她表现出悲观绝望的情绪。娜拉:接受的是个人解放思想的影响。所以她要离开“玩偶之家”,娜拉的的出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3结局不同。安娜:最后死亡,原因是封建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另一原因是因为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她有一种负罪感,时时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因此只能以死来结束生命。娜拉:出走,她不会走向死亡,在个性解放的呼吁越来越强烈的社会里,娜拉的结局受到更多人的同情。

《高老头》中的葛朗台和《死魂灵》中的泼留浠金的形象比较。

相同处:1不同国度的吝啬鬼在剥削方法上一样。葛朗台:从农业资本家发展到工业资本家,葛朗台的发迹是建立在压迫农民的基础之上的。泼留浠金:是农奴主,不管农奴的收成如何都要农奴复一样的苦役。2吝啬的程度是一样的。葛朗台:对亲情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如只懂用金钱来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泼留浠金:吝啬的惊人女儿来看他,他只给外孙一颗纽扣玩。他的吝啬还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穿的像乞丐。

异同处:1剥削的方式不同。葛朗台:资本剥削的方式,懂得在资本的流通中得到利润。

泼留浠金:原始、古老的农奴剥削方式,不懂得进一步发展生产;残酷的对待农奴,自己的房子充霉味,田地里长满荒草。2剥削的程度不同。葛朗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泼留浠金:野蛮的剥削农奴,以致农奴惨死。农奴没有自由,对生产不感兴趣,自己也变成财富的奴隶。3剥削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不同。葛朗台:发展了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对小镇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泼留浠金: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被扫去垃圾堆。意义:1两个吝啬鬼的典型说明农奴剥削制度在俄国必将被推翻。2两人尽管有差异,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剥削者的不朽典型,对人类都有很高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亡灵书》:

1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古埃及所特有的纸草上,写下许多诗歌,置于石棺和陵墓中,指导死者对付地下王国的种种磨难。这些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编辑成集,题名为《亡灵书》。

2《亡灵书》汇入了大量的宗教性诗文,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汇编。有利于后人了解与研究古埃及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世界观及宗教信仰。

故事是古埃及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

《吠陀》

1《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学遗产,“吠陀”一词原为“知识”和“学问”的意思。

2《吠陀》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和《夜柔吠陀》。其中,前两部文学成就最高。

《梨俱吠陀》:主要是祭祀时用来朗读的颂神诗,尽管带有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色彩,但表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情绪。诗集中收入了一些劳动歌谣和民间情歌。

《阿闼婆吠陀》:主要是巫术咒语诗。

《娑摩吠陀》:专供举行祭祀仪式时唱的歌曲集。

《夜柔吠陀》:关于祭祀仪式和使用《梨俱吠陀》中诗歌方法的规定。

继《吠陀》文学后,在古印度文学史上,又出现了著名的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作者为广博仙人

《罗摩衍那》:作者为蚁垤仙人被印度称为作“最初的诗”。

简述古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内容。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它们的主要思想内容如下:

《摩诃婆罗多》堪称是一部诗体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古代印度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其主皆在于强调政治斗争中的“法”。“法”与“非法”是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般度族被当作“法”的化身、正义的代表受到歌颂,体现了人民的心愿。

《罗摩衍那》反映了奴隶社会初期的王权问题,谴责了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争权夺利的行径,表明人民希望开明君主实行仁政的思想,歌颂了正义战争,宣扬一夫一妻制,具有进步倾向,但也流露出统治阶层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旧约》

1《旧约》是犹太教最主要的经书,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总集。

2全书共39卷,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

3《旧约》是古代希伯莱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它以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反映了古代希伯莱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

律法书包括《创世纪》、《出埃及》、《利末记》、《民数记》和《申命记》5卷(摩西五经),5卷的内容是关于耶和华神。

历史书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记》(上、下)、《历代志》(上、下)、《以斯帖记》、和《尼希米记》等10卷。

先知书包括《以塞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三大先知书)

诗文杂著又称诗文集,包括诗歌《诗篇》、《雅歌》、《箴言》、《传道书》、《耶利米哀歌》(相传为先知耶利米所作,被誉为希伯莱人的民族绝唱),小说《路得记》、《以斯帖记》、《但以理书》。

旧约文学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文学与宗教、历史紧密结合。《圣经》文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

2民族心声的倾诉。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爱国正义精神。

3民间文学的奇葩。

4简洁、生动的文体和风格。

迦梨陀娑的创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1无论是诗歌还是剧本,绝大多数作品都取材于古代传说,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加以改造。

2迦梨陀娑的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戏剧构思巧妙跌宕曲折,剧中有诗,诗中有情。

3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善于将人物放到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去描写。因而,后人称他为“印度的莎士比亚”。

简析《沙恭达罗》中沙恭达罗的形象及其意义。

《沙恭达罗》是古印度作家迦梨陀娑的戏剧代表作,剧中的沙恭达罗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古印度妇女的正面理想人物。

1沙恭达罗是一个纯洁、善良、对爱情坚贞不渝,且富有斗争精神的美丽、动人的妇女典型。也是世界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具有东古典美的妇女典型之一。她从小生活在净洁安宁的净修林中,穿的是树皮,整天与小鸟为伍。纯朴的大自然生成了她的天真、纯洁的性格她不羡慕都市的豪华。更能体现沙恭达罗的性格特征的是对纯真、美好的爱情的追求。

2从全剧来看,沙恭达罗的性格原有其柔弱的一面。但为了追求自己的美好爱情,她又敢于不顾一切与自己所爱的人自由结合成为夫妻,表现出坚强、勇敢、刚毅、不屈服的反抗的一面。

意义:在沙恭达罗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剧作者所向往的爱情理想、生活理想和审美理想。

简析诗剧《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

《沙恭达罗》是古印度剧作家迦梨陀娑的戏剧代表作,它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情节线索即单纯又曲折,且富有戏剧性。戏中男女主人公从一见钟情开始,经过三次急剧转折(结合、婚变、重圆),有虚有实、波澜起伏。

2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人。作者以优美、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沙恭达罗的无以比拟的美。剧中还创造不同的环境去衬托和表现不同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剧中比较典型的环境有三个,即净修林、宫廷和仙界,不同的环境中,各个人物与环境浑然一体。

3语言丰富多彩,清新优美、富于抒情性。如沙恭达罗在宫廷遭遗弃时对护送她的亲人说:“我已经给这个骗子骗过了,你们也丢弃了我。”一字一泪,表达出她的险恶处境和悲痛心情。刻画净修林的景色,抒情浓郁。

4《沙恭达罗》以精湛完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当时乃至历来人民都极为关心的生活问题,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悬诗”

1“悬诗”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阿拉伯人每年要举行赛诗会,获胜的诗将用金水抄在麻布上,挂到古庙的墙上,宛如一串明珠悬挂在脖子上,人们将之称为“悬诗”。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诗人蒲绥里:代表作《斗蓬颂》是长篇宗教颂诗,赞颂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

穆格法:阿拉伯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原是印度的寓言集《五卷书》,由穆格法译成阿拉伯文。

传奇故事:《安塔拉传奇》

《万叶集》

1《万叶集》是日本最古的和歌总集,全书共20卷,收入诗歌4500余首。

2《万叶集》成书时,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汉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万叶假名”纪录下来,故称“万叶集”。

3诗集的作者比较广泛,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代表性的作家有山上忆良。

4《万叶集》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日本奴隶社会末期以至封建社会初期的社会生活,内容充实,感情朴直,是日本诗歌的奠基石。

俳句:

1俳句初时称俳谐,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最短小的诗歌形体。

2它强调集中表现对事物的瞬间印象和感受,因此含蓄、凝炼,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松尾芭蕉被称为“俳圣”。

井原西鹤一生写了大量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小说,统称为“浮世草子”。这类新型的市井小说在题材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反映商人阶层爱欲生活的“好色物”如《好色一代男》、《好色一代女》。

一类是描写商人经济生活的“町人物”如《日本永代藏》、《世间胸算用》

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是中古时期日本最重要的作品。

柔巴依:

1“柔巴依”意为四行诗,是一种波斯传统的诗体,第一、二、四行押韵。

2内容主要严肃地探讨了自然、人生、社会、宗教等问题,抨击了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谴责了权贵和上层宗教人士。

简述《源氏物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紫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是中古时期日本最重用的作品,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有以下几点:

1《源氏物语》通过对光源氏及周围女性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平安王朝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

2作者透过高贵浮华的宫廷生活表面,看到了淫荡糜烂的生活方式给贵族自身带来的悲剧结局,深刻展示了贵族之间及宫廷内部的尖锐矛盾,揭示了贵族阶级精神颓丧的过程。

3客观反映了在一夫多妻制度下广大日本妇女的悲惨命运,奏响了日本平安时代大贵族专制统治必然衰亡的哀歌。

简析《源氏物语》中光源氏的形象。

中古日本作家紫式部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塑造了光源氏这一形象,这一形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渔色生活方面:光源氏追奇猎艳不分对象,上自高贵的贵妃下至低贱的贫民女子,这也是当时贵族生活放纵、淫荡的两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作者又希望他风流倜傥,有始有终,能够关系妇女的命运。

2在政治生活方面:在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中,光源氏不重名位与权势,自动贬谪穷乡僻壤,表现出宽容忍让、与人为善的态度。重得势时,光源氏又不计前嫌,并违背真正心愿,接受朱雀帝的请求,娶女三宫为妻。

3作者通过光源氏的一生,即表现了自身人生理想,又揭示了贵族阶级从繁荣走向衰落以致精神崩溃的历史过程。

简述《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

1主干单纯而集中,支脉清晰而紧凑,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

2人物的鲜明个性。《源氏物语》的故事是跟着人物走而不是随着事件来的,作者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如藤壶女御与光源氏发生乱伦关系后,灵魂深处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的矛盾心理和苦恼。

3景物描写也是相当成功。生动细致的景物与人物的性格表现、情歌的流露、命运的变迁及生活的发展紧密相关,追求“物哀”与“幽玄”这一美学境界。

4语言优美典雅,透露着一股缠绵的幽情,节奏抑扬顿挫。小说还引用白局易诗剧100余处。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高尔基誉之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创作开始于公元6世纪,大约到16世纪在埃及基本定型。

《一千零一夜》的主题思想:

1《一千零一夜》生动、忠实地反映了劳动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揭露统治阶级贪婪丑恶的本性,赞扬人民在与恶势力斗争中表现的惊人智慧和才能。

2《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婚姻恋爱故事,从男女主人公对幸福爱情的执著追求中,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3真实地描绘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处境与命运,述说了他们的苦难于不幸。

4反映商人生活和海外冒险的故事。

试述《一千零一夜》的艺术成就及对世界文学的巨大影响。

1《一千零一夜》是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浓郁的东方情调和浪漫色彩是其重要的特点。如作品中勾画的中古阿拉伯的面貌,上至宫廷,下至奴隶各个阶层的不同生活,婚丧嫁娶、宗教礼仪、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都充满着浓郁的东方色彩。丰富生动的想象,大胆荒诞的夸张,曲折离奇的情节,人神魔怪的矛盾纠葛。如神灯、飞毯等。还把人情世态描绘的真实性同奇思异想的幻想性奇妙地融合起来。

2灵活简洁的框架式结构的方式。整篇作品是一个总纲性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有时又包含着故事,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如《驼背的故事》引出4个小故事,再由第4个小故事引出6个更小的故事,情节离奇多变。

3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故事中真、善、美的形象,总是与假、恶、丑相对立。如《阿里巴巴与四十个强盗的故事》中勤劳、聪明而又朴实的阿里巴巴与狠毒、贪婪的哥哥的对比;女仆马尔基娜与强盗的对比。

4《一千零一夜》在手法上充分运用了诗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在叙事写景方面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为主,又辅以故事人物的吟歌和吟诗来进一步突出主题思想。其中还有不少谚语俚语,生活气息浓郁。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大约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传到欧洲。薄伽丘、乔叟、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创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的影响。“芝麻开门”等词和典故,被人们在创作和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简析《蔷薇园》的思想倾向。

《蔷薇园》是中古波斯三大诗人之一的萨迪最重要的作品,它的思想倾向有以下几点:

1《蔷薇园》处处渗透着同情人民、反对强暴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十分重视人民的力量,再三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明确指出“天下的得失在于民心的向背”;作者还怒斥那些视权臣民生命为儿戏的暴君,他认为圣徒对暴君的“最好祝愿”是“取走他的生命”,表达了人民痛恨、推翻暴君的心声。

2作品里充满了真主和宗教的赞颂之辞,而他的宗教观点里也渗透着同情,关系人民的人道主义思想。

3《蔷薇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市民阶层兴起过程。

4《蔷薇园》中还有不少富有人生哲理的诗篇。作者非常重视学识和知识的力量,他认为智慧的获得主要在于教育。

局限性: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的伟大作家,萨迪根本出发点是维持现存的社会秩序。他有时还宣扬宿命论的思想,想通过宗教和道德的说教来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

简述《蔷薇园》的艺术特色。

萨迪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波斯语的运用和创作上,他的《蔷薇园》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故事中穿插诗歌,韵散结合,诗文并茂。

2《蔷薇园》含有大量的格言、警句:“宝石即使落在泥潭里,忍是一样可贵,尘土虽然扬到天上,也无价值。”

3《蔷薇园》善于采用白描的手法,运用朴实而极精炼的语言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场面。

白桦派: 白桦派由一些近代日本作家创办的同名刊物《白桦》而得名。

2白桦派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主要代表作家是志贺直哉。

新思潮派:

1新思潮派以近代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等人创办的《新思潮》杂志而得名。

2芥川龙之介是该派的代表作家,《罗生门》是他早期代表作。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1)自然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流派,它的产生对日本近代文学有一定影响。

(2)从岛村抱月的理论著作《被囚禁的文艺》和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问世之后,日本文学史上便出现了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潮。

(3)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

1在理论上主张“破理显实”,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子去描写“真实”。

2在实践上主张遵循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法。即要求作家冷静地、客观地、不带任何倾向地去描写事物。

3在方式上要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即作家不仅要写自己,而且要写自己作为动物的“性本能”和“性冲动”要对个人丑恶的私生活进行忏悔。

岛崎藤村是从浪漫主义转向自然主义的作家,也是自然主义文学奠基人。自然主义奠基作是《破戒》:主人公濑川丑松是一名小学教员,出身被称为“秽多”的日本贱民阶级。

具有更典型的自然主义特色作品是他的自传性质的小说:《新生》。

田山花袋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先驱之一:长篇小说《棉被》

简析《我是猫》中苦沙弥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苦沙弥是近代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在其代表作《我是猫》中塑造的一个,日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苦沙弥为人正直、善良、蔑视权贵,甘居清贫。他对现实不满,厌恶资本家,尤其敢于蔑视资本家的走狗。

2苦沙弥的弱点表现在他为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消极混世,得过且过,精神十分空虚,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庸俗无聊。

典型意义:

1苦沙弥的懦弱、无能正是日本近代社会的产物。一方面,他们接受了比较新式的教育;另一方面,刚刚起步的近代教育还无力全面、健康地培养他们。

2他们即真砭时弊,不满现状,又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力把握时代的潮流,同时丧失了人生目标,是一群无所适从的弱者。

简析《我是猫》的艺术特色。

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有着高超的艺术特色:

1作品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缺乏整体的结构、框架。

2通篇以猫的见闻和感受为主线,以苦沙弥及周围人物的活动为中心,表达起来都比较灵活、自由。

3小说中出色的幽默和讽刺艺术即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讽刺传统,又吸引了英国18世纪文学中的幽默讽刺手法。插科逗趣,荒诞奇妙,猫态猫语等。

4语言即平白、通俗,有生活气息。

简析《我是猫》中猫的典型意义。

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猫有其典型意义:

1小说以猫为叙述者,就可以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不能言,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

2猫是作品中有着特别重用意义的独立形象,即有动物的特性,又被赋予了人的感情,是作者的代言人。

3这只猫也同人一样,在丑恶的现实社会中产生了苦恼和悲观情绪,最后因偷喝主人的啤酒,昏迷中掉进水缸淹死了。

泛神论的特点:

1泰戈尔所信仰的神存在于万物之中,人与万物都是神的表现。

2泰戈尔宣传“泛神论”的反对,表明对印度教派纷争及种姓制度严格的不满,有其合理的唯物主义因素。

3一味追求与神的融合与和谐,又流露出一种超自然的情绪,步人到纯精神的方舟之内,势必导致人们脱离现实去追求神秘朦胧的臆想。因此“泛神论”思想又含有唯心主义色调。

简述《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泰戈尔的英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最能代表作者的创作成就,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内容有两个方面:

1诗人日夜盼望与神相会,与神结合,以达到合而为一的理想境界,表现诗人虽强烈追求但却难以达到合而为一境界的痛苦。诗人经过不懈追求,达到合而为一理想境界的欢乐。

2泰戈尔心目中的神,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在最贫贱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作者通过对神的礼赞,表达出自己的人生理想。诗人笔下的神十分神秘,诗人正是借“泛神”的思想,来表现生活的真理。它即可求,又飘缈;即实际,又神秘。正是这种特征糅和在一起,构成了《吉檀迦利》的神秘色彩,反映出作家进行理想探索的矛盾心理与一切必归和谐的哲学观念。

二在艺术上,《吉檀迦利》也独具特色。

1诗集充满哲理,但抒情意味很浓。诗中泰戈尔对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春天、雨季纯然一幅幅清晰的画面。

2直述胸臆,似水中月,云中影,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给人以朦胧之感。

3想象奇特,韵律幽雅,将哲学思想融合化在优美的诗行之中,神秘而不枯燥。

三后期(政治性、战斗性突出)

《生辰集》:第十首视为泰戈尔一生创作中的纪念碑。

分析《戈拉》中戈拉的形象。

戈拉是泰戈尔在他优秀的长篇小说《戈拉》中塑造的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他身为印度爱国者协会主席、印度教教徒青年们的领袖,刚正不阿、一身民族正气,不去逢迎英国县长以求怜悯或饶恕。

2戈拉身上有着明显的宗教偏见。他严格遵守印度教一切清规戒律,甚至为种姓制度辩护。他行触脚礼,不喝异教徒拿过的水,反对于异教姑娘谈恋爱。一种高尚的爱国思想于是蒙上了狭隘民族情感的色彩。

3后来现实与他的宗教思想发生了矛盾。他的思想变化主要有三个阶段:

①戈拉在农村旅行,看到教派纷争的危害,目睹了劳动者冲破宗教偏见一致反殖的事实,于是感到再也不能用自己的幻想来欺骗自己了。

②对梵教姑娘苏查丽达产生了爱慕之情,由于教派有别,戈拉拼命压抑这种情感,内心矛盾十分剧烈。

③他从养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是爱尔兰人的后裔,并非印度人,一下子感到卸掉了包袱,成为自由人。此时,他已完全战胜了自我,从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变成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简述《戈拉》的艺术特色。

泰戈尔的优秀长篇小说《戈拉》,在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

1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论辩性的对话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思想倾向及内心世界。

2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正面人物之间;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苏查丽达与洛丽塔、戈拉与毕诺耶。在层层对比中,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小说具有优美的抒情格调。

新感觉派的特点:

1对传统文学表怀疑甚至否定,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

2他们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文体和辞藻,来刺激人们的感觉。

代表作家:横光利一:《头与腹》被认为是新感觉派诞生的象征。川端康成:《雪国》、《古都》、《千只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出现的“工人文学”,为无产阶级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播种人》: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叶山嘉树等人以《文艺站线》为中心成立了“日本无产阶级艺术联盟”。

旅美派

1“叙美派”又称“旅美派”,这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

2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是散文《先知》。

埃及现代派

1“埃及现代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以后扩大到阿拉伯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2代表作家埃及作家塔哈•侯赛因,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被誉为阿拉伯地区现代文学的典范。

简述《戈丹》的思想内容。

《戈丹》是现代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最优秀的也是印地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何利的命运,使我们真切地体验到当是农村的悲惨世界。

1在不公正的社会制度下,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婆罗门、祭司联手起来结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罗网,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冷酷无情、贪得无厌地盘剥、掠夺、欺凌、侮辱着农民。

2不合理的种性制度,也始终折磨着低种性的尤其是被认为不可接触的贱民。

3作者深刻地指出,殖民主义者与农民封建势力的勾结是造成农民日益贫苦的社会根源。

分析何利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现代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的优秀小说《戈丹》中,塑造了一个20世纪印度贫苦农民的典型何利。

1他身上有许多农民的优秀品质,善良、勤劳、宽容。他的善良忠厚表现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如对妻子丹妮娅怀着真挚的情感,由衷地赞美丹妮娅的美;收留可怜的裘妮娅。

2他又有农民的贪心和自私,同时何利性格中还有懦弱、愚昧、不觉醒等特点。如为了得到奶牛,他曾想欺骗牧人薄拉;处于自私的打算,他对有钱人大献殷勤等等。但这并不会减低何利形象的价值,反而使何利形象显得更为亲切可信。

何利的形象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印度第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过后,整个社会特别是农民依然黑暗,而印度长期的封建思想的禁锢,也麻痹了许多农民的头脑,使他们对统治阶级俯首帖耳、惟命是从。何利就是这个特定时代的农民典型。

《戈丹》的艺术特色:

1小说闪耀着现实主义的艺术光辉。如对农村进行真实生动的描写;对农民形象的刻画:戈巴尔的大胆与反抗、裘妮娅的勇敢与软弱。

2普列姆昌德在塑造人物时,善于将人物放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其性格。

3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

战后派

1适应新时代而登上文坛的第一批新作家被称为“战后派”。

2“战后派”以1946年创刊的《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所谓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

3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被公认为“战后派”的先声。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三岛由纪夫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作家,他主张“必须复兴日本的传统,尚武和武士的传统”,还宣称剖腹自杀是“死的美学的极点”。《假面的自白》:半自传体的长篇小说。

《金阁寺》:被誉为战后文学的杰作。长篇巨制《丰饶之海》(包括《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该作品被评论界视为三岛创作的顶峰。

战后过渡期文学:50年代“第三新人”登场:他们的创作常以朝鲜战争和日本军需经济为背景,也被称作“军需文学”。代表作家作品有:安冈章太朗的《阴郁的乐趣》。石原慎太郎的《太阳的季节》:以“性”为中心问题,试图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确定某种新德道德观念。

井上靖的创作被有些评论家称为“中间小说”:历史题材的《天平之甍》:通过对历史的描写,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新文学展开期文学:“性”价值发生变化,人们追求所谓“性”解放。如安冈章太郎的《花祭》。

简析《雪国》中驹子的形象。

驹子是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在他的著名中篇小说《雪国》中塑造的一个艺妓形象。

小说主要从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爱情态度这两个方面描写驹子的性格。

1在日常生活表现方面,着重写她坚持记日记,喜欢读小说,刻苦练三弦等几个细节。

驹子的日记从到东京当侍女之前不久记起,一直坚持下来;她从15岁的时候起就喜欢看小说,而且把看过的书记下来;弹三弦的技巧比当地一般艺妓高出一筹。从日常生活表现来看,作为一个艺妓,驹子应该算是生活态度比较认真,意志比较顽强,且有进取心的,不同于那些随波逐流的人。因此,是值适当加以肯定的。

2对待爱情方面,驹子虽然也到宴会上陪客人,但爱上岛村,并且主动委身于岛村,是她觉得岛村虽然是个游客,却跟一般毫无教养、毫无感情的游客对自己的态度不同。她想在岛村身上求得象是爱情的爱情,哪怕只有一点儿也好,哪怕只能维持一段世间也好。她把岛村这样一个极不可靠的人当成恋爱的对象是异乎寻常的,明明知道自己和岛村的关系不能维持长久,可是仍然不顾一切地在岛村身上倾注自己的全部爱情,这种“无偿的爱”正是女性美的最高表现。她的爱情既有纯真的一面,又有畸形的、病态的一面。

从上诉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爱情态度这两个方面来看,驹子作为一个艺妓,即不是积极的反抗者的形象,也不是庸俗的堕落者的形象,而是有一定进取心的艺妓形象。

典型意义:《雪国》以同情的笔调表现了驹子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妓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她的进取精神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因此具有一定思想价值。

简析《雪国》的艺术特色。

《雪国》是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著名中篇小说。

1这部作品在创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东西方结合,自成一格。将日本的古典文学传统与西方的现代派方法结合起来。既有一定数量具体的、客观的描绘,又在不少地方通过岛村的自由联系和意识流动状物写人。

2在人物描写上的特点是重视感觉,刻画细微。不久岛村的纤细感情和瞬间感受被表现得细腻入微,同时驹子的心理矛盾和感情变化也被表现的无微不至。

3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是自由灵活,活而不乱。长篇小说近似于若干“短篇”的连缀,其中的第一个“短篇”已经写出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世界,前后的“短篇”乃是对于第一个“短篇”的不断补充和丰富。

4在文章风格上的特点是既美且悲,抒情味浓。川端康成是热心探求美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作为背景,又常常以美貌的青年女子为中心。他的作品往往充满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感情,结局往往具有悲剧色彩。

简析川端康成创作的美学特征。

1川端康成是热心探求美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作为背景,使自然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结合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又常常以美貌的青年女子为中心,以她们对爱情和艺术的不懈追求为主题。

2他又是擅长表现悲的作家。他的作品往往充满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感情,结局往往具有悲剧色彩。《雪国》里岛村的感伤情绪和驹子的内心痛苦充溢全篇,给小说增添悲凉气氛。

3把美与悲联系在一起加以表现,构成一种既美且悲、愈美愈悲、愈悲愈美、因悲方美、因美方悲的独特格调,抒情味浓,感染力强。

4这种格调的形成既与他本人自幼失去父母及亲人的不幸遭遇和从小养成的孤僻性格及悲观思想有关,又与《源氏物语》的基本情调——“幽情”有联系,此外还受到西方世纪末艺术和现代派文学所普遍带有的悲凉情绪的影响。

马哈福兹(当代埃及)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1善于创造典型人物。

2情节结构严密紧凑。都以埃及社会革命为背景。

3善于刻画人物心理。例如大段的内心独白,大段的梦幻与联想。

简述“马哈福兹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1“马哈福兹三部曲”包括《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是作者的代表作,是埃及第一部广泛反映一个时代伟大风貌的现实主义作品。

2作品描写了埃及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三代人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埃及从1917年到1944年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变化,反映了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经历,反映了新一代反对封建传统和保守势力的斗争过程。

简析“马哈福兹三部曲”的艺术特色。

马哈福兹三部曲包括《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是作者的代表作,它的艺术特点有以下几点:

1情节发展缓慢,事件描叙琐碎,作品风格凝滞,而实际上则讲求严整的结构安排,追求慎密的细节描写,着意于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擅长传达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笔精细,出神入化。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十分凝练、传神,家中的每一次相聚场面能传达出丰富多彩的内容。

2三部曲的艺术手法灵活多样,基本忠实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人物多用白描,注重环境烘托,注重人物心理描写,较多地运用对比、对照等结构方法,借鉴了其他文学流派的写作手法。

考研笔记之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2.《工作与时日》

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作者是赫希俄德,较详细地记载了古希腊时期的种种宗教祭日赫从事不同工作时的黄道吉日。诗人最后总结说,在不朽的众神面前,聪明人的工作是无可指责的,因为他懂得吉兆,所以能够避免犯罪。该作具有史诗的体裁,但实际上可以说一部道德格言集和农业历书。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

3.《伊索寓言》

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古希腊的被释奴隶伊索所作。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成为下层平民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4.《俄狄浦斯王》

是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取材于英雄传说,写忒拜王子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神示,然而又逃不出命运支配的故事。悲剧从传说故事将近结尾的地方写起,当时俄狄浦斯已是忒拜国王,时值瘟疫流行,按照神示,只有追查出杀死先王的凶手,才能免除瘟疫,挽救忒拜城。全剧以此为起点,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展示了悲剧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当俄狄浦斯查明凶手就是自己时,他刺瞎双眼,自愿放逐。通过俄狄浦斯的遭遇,作者颂扬了悲剧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人民对国家的负责精神。这样一个英雄却受着命运的捉弄,这样,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表现了雅典自由民在社会灾难面前的斗争精神和悲愤情绪。以此作品为代表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标志者希腊悲剧的成熟。索福克勒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并通过人物对比方法来塑造,因而人物的动作性强,性格比较突出。

5.骑士文学

盛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领主,它们替大封建主打仗,获得了土地和其他报酬,成为小封建主。因此,他们在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骑士逐渐形成一个阶级。在接触了东方生活和文化之后,骑士精神逐渐形成。在骑士精神中,爱情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为她们服务,为爱情冒险,以此作为骑士的最高荣誉。不少骑士表现出锄强扶弱的一面,有时也为宗教信仰去冒险。但他们往往不顾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要求文化和生活享受,并把东方文明带回到当时仍处在相对落后状态的西欧各国。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是社会下层出身的人。法国北方骑士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叙事诗。骑士文学也表现出一定的反封建精神。

6.城市文学

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出现于10—11世纪的欧洲。它与教会文学不同,在内容上现实性极强,在风格上也生动活泼,主要使用讽刺手法。城市文学的出现,对于中世纪文化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文学样式上,城市文学也有新的创造,产生了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等新型体裁。作者主要是城市里的街头说唱者。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市民阶级的机智和狡猾,讽刺专横的贵族、贪婪的教士和凶暴的骑士。代表作品有《列那狐传奇》等。

7.文艺复兴

是14—16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思想上的深刻变革。复兴并非指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人们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得到启发,重新发现了人的崇高价值,认识到人有无限的潜力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这一觉醒使人摆脱了中世纪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精神桎捁,使文学、意识、宗教、哲学、科学、政治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宣告了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诞生。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使人文主义。这个运动具有明显的思想解放性质。其“解放”的意义,在于它开始否定和反对中世纪的“以上帝为中心”的神学政治文化和宗教政治制度,这种文化以经院神学与哲学为理论核心,以对上帝的膜拜和对教会权力的绝对服从为根本的伦理和政治信条。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力图从古代文化中寻找反对教会专制和腐败的思想武器,而开始强调,人作为个人应该具有自己独立的“世俗生活”的自由。表现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就是人们开始把宗教信仰问题和对教会的服从问题加以区分。

8.人文主义

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人文主义”一词在古代世界或文艺复兴时期都没有出现,到了1808年一个德国教育家F.J.尼特哈麦在一次关于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论辩中,最初用德文humanismus杜撰出来,后来有乔治•伏伊格特于1859年出版的一部著作中首先用于文艺复兴,书名是《古代经典的复活》,又名《人文主义的第一个世纪》。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而人文主义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来对抗它。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性;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第四,用户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9.七星诗社

指16世纪中期在法国由7个出身贵族的人文主义作家组成的一个文学团体。彼埃尔•德•龙沙和杜贝莱是其中的领袖人物,由杜贝莱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1549年)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七星诗社在两方面对法国文学作出了贡献:第一,为法兰西语言的丰富和纯洁作出了贡献;第二,在诗歌理论方面,提出要创造法兰西自己的大型史诗和能语希腊罗马文学比美的民族文学,在诗歌风格上,提倡自然朴实,反对矫揉造作,要求韵律和谐响亮而富有变化。大力提倡亚历山大诗体,认为它最能代表法国诗歌的特色。

10.流浪汉小说

最初出现在16世纪中期的西班牙。反摩尔人的斗争结束后,西班牙逐渐趋于统一,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王权的鼓励下繁荣起来,城市开始发达,一种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生活的新文学体裁——流浪汉小说便应运而生。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一般都是社会的不幸儿、失业者。作品常以他们的流朗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的经历,把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广阔的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用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和嘲讽各种社会现象。每一部流浪汉小说都是一幅生动幽默的社会风俗画。

11.大学才子派

在伊丽莎白时期戏剧的发展过程中,一群以“大学才子”闻名于世的剧作家颇多建树。这些剧作家大都在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然后从事在当时被视为并不十分光彩的戏剧行业。他们将各种影响融为一体,其中包括古罗马戏剧以及模仿古罗马戏剧的学院剧、中世纪的道德剧、当代的意大利与法国戏剧,从而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据作、他们对于戏剧形式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创造出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和历史剧等多种戏剧形式。这些剧作家包括托马斯•洛奇、约翰•黎里、乔治•皮尔、克利斯托弗?马洛、托马斯?基德等。

12.莎士比亚化

这是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1859年4月19日于伦敦)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概念,这个概念是针对拉萨尔(他于1858年初写成五幕历史悲剧《弗;安茨?冯?济金根》,剧本以济金根为主人公,描写了他叛乱的经过。拉萨尔否定了马恩的唯物历史观,把骑士叛乱说成是代表全民利益的革命运动,把济金根说成是全民的领袖,目的就是要肯定反动的王朝兼并战争,肯定普鲁士王朝对统一运动的领导,反对独立的工农运动。此作品在艺术上属于唯心主义美学的范畴。)艺术创作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提出来的,马克思要拉萨尔莎士比亚化,借鉴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是为了帮助他克服错误,并不是说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没有局限性,更不是把它当作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包括:第一,真实地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第二,较广泛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恩格斯在1859年5月18日写给拉萨尔的信中,批评拉萨尔的描写局限于官方小圈子时,肯定了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希望他也能像莎士比亚一样,“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第三,在人物塑造上,坚持个性化,反对类型化。第四,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这四个部分概括起来就是恩格斯为了批评拉萨尔为了席勒、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的那个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所以,所谓莎士比亚化,也可以理解为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

13.“福斯塔夫式的人物”和“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亨利四世》中的主要人物福斯塔夫是封建关系崩溃时期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和冒险家的典型。他是个道德败坏的酒色之徒,专靠偷盗和招摇撞骗为生,却又能随口胡诌出各种道理来为自己的丑恶行为辩解,以锋利的言辞对世事加以讽刺和讥诮。他出生封建阶级,却蔑视封建的荣誉观念;身上沾满了没落阶级的坏习气,却又时而流露出平民社会底层人物的乐观精神和粗犷风趣。福斯塔夫是历史过渡时期中过渡性小人物的真实写照,莎士比亚通过这类典型人物的行动和冲突,展示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反映了封建关系崩溃时期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恩格斯很重视《亨利四世》中描绘广泛社会生活来突出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法。他在1859年5月18日致拉萨尔的信中指出:“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根据我对戏剧的这种看法,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会提供完全不同的材料使剧本生动起来,会给在前台表演的贵族的国民运动提供一幅十分宝贵的背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使这个运动本身显出本来的面目。在这个封建关系解体时期,我们从那些流浪的叫化子般的国王、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和形形色色的冒险家身上,什么惊人的独特形象不能发现呢!这幅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在这种类型的历史剧中必然会比在莎士比亚那里有更大的效果。”

14.巴罗克风格

17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巴洛克(barogue)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rocco,意思就是奇形怪状、矫揉造作;还有说法认为这个词源于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规则形状的珍珠。在18世纪,一些古典主义理论家用这个词来嘲弄具有奇特风格的艺术。巴洛克艺术具有以下特点:无论是建筑、雕塑、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甚至神秘感。巴洛克建筑是最能显示巴洛克艺术风格特点的一个艺术种类。运动是巴洛克艺术的生命,巴洛克风格表现在文学上主要就是夸张、繁艳、风雅,而且充满了宗教的狂热,人的情绪被夸大,形式则为混乱和破碎的。

15.新古典主义

17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法兰西人作为拉丁民族,是古罗马的继承人。在政治上罗马帝国始终是法兰西人心目中的光辉的榜样。“帝国”这个响亮的称号是当时法国统治阶级所心醉神迷的。他们想在法兰西的土地上恢复古罗马帝国处在奥古斯都时代的那种宏伟的排场,在文艺上也很想效仿古罗马的风格。所以说,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原型是拉丁古典主义。法国的17世纪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这位称霸欧洲的君主不忘建立统一的官方艺坛。为国王及其统治集团服务的艺术,把古代和当时的思想、天主教和世俗的思想兼收并蓄,并让现实描写带上神话的外表。它崇尚古典精神,表现出严整、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他们以希腊、罗马为典范。套用马克思在评论路易?波拿巴政变时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时所提到的一句话来说,法国新古典主义就是穿着古罗马的服装,用借来的语言,上演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当然,新古典主义绝对不是拉丁古典主义的“借尸还魂”,它所表演的主要是“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这是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场面,是过渡时期必然会出现的新旧因素交替及互相妥协的局面。新古典主义的基本信条要求一切要有一个中心的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规范化,一切要服从权威,要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比如说三一律。布瓦洛(1636-1711)是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就是布瓦洛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注重表现技巧,特别重视语言。新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在戏剧。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三大代表是熙德、拉辛和莫里哀。

16.百科全书派

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运动发展到成熟阶段,形成强大的声势,而且大大加强了它的革命性和战斗性。老一辈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在继续活动,他的反封建的战斗立场比前一时期更加鲜明,新一代思想家卢梭、狄德罗等以更加激进的面貌出现。这一时期启蒙运动的成就集中表现在编纂《百科全书》上,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也因此被人成为“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全名《科学、艺术和工艺百科全书》,出版商原来只是想把英国的一部科技大辞典译成法文,请狄德罗和数学家达朗贝担任主编,但狄德罗却把这一工作变成了一个全面总结启蒙运动成果的大工程。《百科全书》从1751年开始出版,到1772年完成,共计32卷,狄德罗把当时的启蒙思想家组织起来,总结了启蒙运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实际上也是对封建制度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政治制度、法律机构到宗教、文化、艺术,发动了一次全面的攻击。

17.狂飙突进

德国的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它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1776)而得名。这一运动的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强烈要求个性解放,他们还接受卢梭的“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便面上看,狂飙突进运动的急风暴雨式的反叛精神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道德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但实际上它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狂飙突进运动作家的反抗带有个人主义的自发的性质,不知道如何去改变现实,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因此这一运动没有进一步引向政治斗争,更没能持久。80年代中期已衰落。狂飙突进运动的中心在斯特拉斯堡,主要作家有赫尔德、歌德、瓦格纳等。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在斯特拉斯堡相见标志着狂飙突进运动的开始。

18.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中世纪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主要包括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和抒情诗,这些浪漫传奇是由中世纪各国文学家用由拉丁文演变的方言(roman)所写的。这些浪漫传奇的特点就是非现实的、富于想像和幻想的、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名称源于浪漫传奇,也是取了浪漫传奇的这些特征,并把以这些特征为标志的文学题材和风格形式尊奉为典范。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都发生过,是一个美学上的范畴。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注重人的主观内心世界,强调想像的运用,语言热情奔放,手法比较夸张。这种创作倾向其实早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口头创作时期就出现了,但因其不具备自觉

下载外国文学史练习题(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文学史练习题(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黑色幽默──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因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辑印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又云黑色喜剧、•病态幽默0 。此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往往通过......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奥林波斯神统 奥林波斯神统反映了父权社会的人际关系。宙斯是众神之主,波塞冬是海神,哈得斯是冥王。他让她的子女分管天上,人间,如阿波罗是日神等等,他们组成了一个......

    外国文学史填空题集锦

    填空题 1、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古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近现代外国文学四大文学高峰: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

    外国文学史笔记

    选择、填空题: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前期(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

    外国文学史课件

    第一章课件 欧洲古代文学资料 古希腊神话的分类: 一般文学史家将希腊神话分为两类: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神的故事指描写开天辟地、神的产生和谱系、人类起源以及神与人的交往......

    外国文学史五篇范文

    外国文学史 填空题、选择题 1. 批判现实主义是高尔基提出来的。 2. 俄国民族戏剧之父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3. 《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驱。 4. 罗曼·罗兰两......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本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遗漏,请自行补充。黑体字为已知题目,其余均是划的重点) 一、 名词解释 1、 骑士之爱 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主题,不是完全的爱,只是一种特定的爱,因其割断了......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选择题 □ 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 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