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作文写法指导(议论类)
高考作文写法指导(议论类)
写法一
列举事实证明式
[写法要领] 写作议论文,除了观点鲜明正确、论证有力外,还必须做到论据充分可靠。而在诸多论据中,事实论据是考生用得最多的,“事实胜于雄辩”嘛。应该注意的是,列举的事实,要科学可靠;要处理好典型事实和一般事例的关系,要对事实作必要的分析说理。一般说来,例子不宜举得过多,例子要有典型性;在叙述事实时,语言要概括凝练;要能紧扣话题旁征博引,撷英采华,处处流淌着墨韵书香,给人以证据丰富而实在的魁力![推荐指数]**** 【佳作展示】
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河北、山东、江西、河南、安徽、山西)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必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相信自己 相信他人
一考生
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它不是繁花似锦,却如青松雪压不倒。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会坚持到底,永远自信。
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它不是高天辽阔无际,却如大海容纳百川。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气度,我们才会集思广益,从善如流。
相信自己不意味固执己见;听取意见也不代表亦步亦趋。唐太宗自有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他不怀疑自己的才能,但同时也接纳了魏征的“十思”,而不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齐威王也有管四方、理朝政的能耐,他也不会怀疑自己的才能,但他同时也接受了邹忌的“进谏”,而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谁都不会轻易怀疑自己,可谁又能像前人那样善于纳谏,听取别人的意见呢?总以为“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势不两立,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或总以为别人无往而不胜,何必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相信自己、满怀自信的同时打开那一个个盛满友爱之心的百宝箱呢?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明天大地飞歌,相信未来有我们的开拓。
相信别人,尊重别人,相信别人为你着想,尊重别人理想的选择。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它们如同玫瑰,刺痛了你我的手,但是,心灵的创伤要靠我们自己修补,手上的伤口还得让别人为我们包扎。我们相信自已会战胜困难,但我们从不否定他人的帮助,没有谁能独自生活而不用他人的帮助。
所以,不要固执,偏激,不要一味按自已的意愿行事。有时别人的忠言犹如良药,虽然苦,却能根治你的病痛。也有时,别人的劝言犹如毒药,它的外表也许是鲜美的,但却可能要了你的命。所以,我们还需相信自己,有选择地、理性地、明智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好的,TW-1 –写法指导(议)拿过来就是;不好的,任它去吧。春风吹了又吹,花儿开了又谢,我们管得了那么多吗?
相信自己,你做到了吗?
听取别人的意见,你会吗?
简评:这篇议论文的优点是紧扣题目运用事实很好地证明了全文中心论点“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开头三段,阐明了“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的一般道理。第三、第四自然段顺势列举唐太宗。齐威王的事例,证明“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的重要性。随后,作者又进一步分析这两个典型例子的意义,文章最后希望人们“相信自己,有选择地。理性地、明智地对待别人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中心论点。另外,本文在说理议论时,叙写的事例论据可以说是做到了惜墨如金,高度浓缩。没有写其中的细节,也没有具体铺叙和描绘,这也显示作者有着很好的写作议论文的基本功。
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河南、河北、山西、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天,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造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我心飞翔
河南一考生
蜗牛说:“雄鹰展翅可以登上金色字塔顶,而我心飞翔,亦可攀上金字塔顶徜徉。”
小溪说:“雨珠奋力可以挤破白云降落,而我心飞翔,亦有飞上云颠俯视山川的婀娜。”
绿叶说:“红花耀眼出众,独当一面,人人赞不绝口,而我心飞翔,亦会甘为人梯默默耕耘,赢得赞誉声声。”
或许,雄鹰的矫健,雨珠的轻逸、红花的美艳都在你所想到的情理之中,是勿庸臵疑的。然而蜗牛、小溪与绿叶虽微小,却也可成就一番伟大的出人意料,又有谁可否认它人真实性呢?
纵观历史长河,又有多少的出人意料发生在情理之中呢?
项羽、刘邦可谓一代枭雄,项羽正直守己、刘邦狡猾机智。鸿门宴上,项庄为项羽而舞剑刺沛公,本可助项王成就一代伟业,然而,项王却因固守正直的洁名纵虎归山,以致日后项王兵败乌江。鸿门宴上刺沛公已在情理之中,岂料项王却甘愿保护自己日后的死对头,这倒是出人意料的。然而情理毕竟是人的主观理念,出人意料的事在历史上也非罕见。约翰一次听说非州一个小岛上富含金矿,许钦都去淘金去了。这可是个发财致富的好路子,朋友也劝约翰前去淘金,但是约翰拒绝了。到最后,去淘金的人个个空手而归,约翰地带着大笔财富回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个小岛上并没有会什么金矿,所以淘金的人个个失望而归,而要去个小岛,必须穿过一条海,所以必须有船只运输,约翰正是让心飞过了大海,抓住了机遇,发了一笔不小的造船财。情理之中是柔和的轻风一缕,意料之外是荒原的鲜花一束。轻风可为人带来清凉,鲜花亦赠人芳香满怀。
只有我心飞翔,才能跨跃情理的障碍,捕捉真实的出人意料之外;只有我心飞翔,才能飞越思维的狭隘,让情理与意料牵手,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TW-2 –写法指导(议)
让我们展开心灵的翅膀吧!愿我心飞翔,穿越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去拥抱那份鱼翔浅底的空灵,去拥抱那份蝶舞花从的自由,去拥抱那份雁游碧天的豪迈!
我心飞翔。奇迹无处不在!
【演练平台】
1.珍惜常被人看成是一种美德,而浪费常被人认为是一种不好的表现。果真如此吗?请以“珍惜与浪费”为话题,说说你的看法。用“列举事实证明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自拟题目必不少于800字。
2有句格言说,科学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请以“科学是什么”为话题,用“列举事实证明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自拟题目。④不少于800字。【美文链接】
22.过分珍惜是一种错
2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写法二
立体阐释论题式
【写法要领】
依据论点与论题的标准,议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用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论点的议论文,一般称之为证明式议论文;用摆事实讲道理来解说论题的议论文,一般称之为阐释式议论文。写好阐释式议论文,除了用摆事实讲道理来解说论题外,还应注意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来展开话题,把话题解说清楚。[推荐指数]****
[佳作展示]
2004年北京高考作文试题
以“包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宽容是阳光
北京考生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已。”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警餐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已强身壮体的钙质。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锋这样回
TW-3 –写法指导(议)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时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篷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撅,才有浩森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放信礼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
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简评:这是一篇阐释式的议论文。第一段引出议论的题目“宽容”。二、三、四、五、六段阐释“更高境界的宽容”。
七、八段阐释“宽容是一种关”。最后一段小结全文,阐释 “宽容”具有“启人心智”的力量。全文围绕论题“宽容”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阐释,很好地回答了话题。本文获得满分,是与作者科学的清晰的阐释方式分不开的。【演练平台】
1.著名的景点都别具一格,各有自己的灵性。有所作为的人物都富有个性,有个性才有扭力,有个性才有创造,有自己的人格。每个人的个性都应尊重,良好的个性需要发展。张扬个性是时代的需要,培养个性是教育的目标,保持自己的灵性也很有必要„„
请以“个性与心灵”为话题,用“立体阐释论题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后自拟题目必不少于800字。
2.有位诗人说:“如果谁专心一致追逐欢乐,他只会破坏了适意的生活;如果他伺机把欢乐摘取,他却将永远生活在晨曦里。如果在时机成熟前强趁时机,你无疑将洒下悔恨的泪滴;但如你一旦把成熟的时机错过,无尽的痛苦将使你终身哭泣。”
请以“欢乐与痛苦”为话题,用“立体阐释论题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自拟题目。④不少于800字。【美文链接】
25.让心灵站立
26.痛苦是一笔财富
TW-4 –写法指导(议)
写法三
环环相扣分论点式
【写法要领】
写议论文时,不少考生常常采用拟制分论点来支撑中心论点的结构形式。如果能精心设计分论点,做到环环相扣,就是“环环相扣分论点式”了。采用分论点环环相扣式这一写法,文章会显得条理分明,脉络清晰,论证也会有条不紊,还可在稳中求变化。这一好的写法,为许多考生常用。须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一写法时,拟制的分论点要鲜明醒目,要有启发性,文句要有意蕴,要有个性特征,最好能做到环环相扣,能反映作者的主要见解,能显出文章的层次。
【推荐指数】**** 【佳作展示】
2004江苏高考作文试题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稳中求胜
江苏考生
梁山泊好汉中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人,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于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得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在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大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恋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终被困地方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TW-5 –写法指导(议)
简评:这篇议论文采取了用分论点支撑中心论点的写法来结构文章。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设置了3个分论点:“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并对分论点展开了充分的论述。而且,这三个分论点,又是“层层深入”的,这就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另外,本文所用例证,许多来自高中语文课本,用得也相当精彩。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写出一手好文章,学好现行高中语文课本是十分必要的。【演练平台】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坦荡是一份感觉。它无声无形,只有每个人自己在心灵深处认定。
坦荡地生活,会有一份轻松,一份平静;坦荡地生活会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当我们成功时,我们会庆幸自己的努力;当我们失败时,我们咀嚼自己的苦涩;当我们宽容时,我们拥有自己的博大;当我们给予时,我们享受着美丽的人生。
坦荡生活,快乐会如期而至;坦荡生活,便是享受人生本身。
请以“坦荡生活”为话题,用“环环相扣分论点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自拟题目。④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历史上,伯夷守节,隐身采薇,饿死首阳;屈原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汩罗;更有“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的佳话流传。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山居秋瞑》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甚为推崇,他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要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须要守护心灵的平静。在实用主义盛行,价值观多元走向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请以“守护心灵的平静”为话,用“环环相扣分论点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自拟题目。④不少于800字。【美文链接】
29.坦荡生活
30.平静
引.诚实令人羡慕
32.实话实说的魅力何在
写法四
全面分析辩证式
【写法要领】
要想写好议论文,要想使说理科学,有说服力,就必须学会用辩证法来分析问题,论述问题。事物常常有两面性,问题常常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了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注的毛病,说理议论最忌这一点。要防止这个毛病,就必须掌握辩证法。用辩证的方法说理,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一分为二”,让作文闪烁思辨之光,就是我所说的“全面分析辩证式”的写法。
使用这一写法,必须重视两点:既旗帜鲜明又把握分寸,既看到对立又看到统一,说话要留有余地,防止武断和偏激,防止片面性。
[推荐指数]**** 【佳作展示】
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河北、山东、江西、安徽、山西)
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TW-6 –写法指导(议)
信他,抑或自己
河南考生
裹身于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穿栖在信息交织如同的时代,面对每天如潮涌的语言,我们该相信谁呢?信他,抑或自已?
有人说,走自已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有人说,应当耐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还有人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俯首是春,仰首是秋;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行走在岁月的流年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同时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相信自已,我们可以立一方碑基,在人生的行程中。相信自己,即使在风浪翻滚的怒涛中,我们仍然能把握自己生命的航船,准确驶向远方的港湾;相信自己,即使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我们仍旧可以开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门。“走自已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这句话不正告诉我们,要相信
自己么?人生风雨兼程,成功和失败同在,积极与消极共 处。无论欣喜伤痛,都要坚守自己,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方能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准确地点击自己灿烂辉煌的明天之网页。
相信自已,并不意味着排斥别人;相反,相信自己,更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波兰不是有句谚语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么?
漆黑的海上,海轮不仅要遵循罗盘的指向,它还需要海上灯塔的导航。人生亦如此,没有谁可以一意孤行地走向成功的巅峰,他人的意见有时如登山的拐杖,支撑着你前进的脚步。
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才有“诸侯皆朝于齐”的国势;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的设想,岂不是因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结果?
听取别人的意见,方能集思广益,兼收并蓄,最后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宏伟事业。当然,听取别人的意见,绝非相信一切人。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应当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人生如秋风吹皱悠悠岁月,飘落几多惆怅,几多感叹。行走在星转斗移的人生之旅,切勿一意孤行,也勿相信一切人。相信自已,而又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才是“风雨人生路,逍遥任我行”的法宝。
相信自己,坐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
听取别人意见,坎坷人生道,多一份坦荡情怀。
相信自己,听取别人意见,方能在荣荣枯枯的岁月栈道上,一路奔放,一马平川。
简评:这是一篇富有激情的哲理性的议论文。思维镇密,思辨力强是本文的亮点。本文在论证“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同时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观点时,能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诸如 “相信自己,并不意味着排斥别人”“当然,听取别人的意见,绝非相信一切人”,都表现了一定的辨证性。观点辩证,分析透彻,是本文得分的亮点。【演练平台】
1.请以“生命”为话,用“全面分析辩证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自拟题目。④不少于800字。
2.请以“机遇”为话,用“全面分析辩证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自拟题目。④不少于800字。【美文链接】
33.机遇论
TW-7 –写法指导(议)
写法五
对比比较深入式
【写法要领】
这一写法指的是,写作时,为了鲜明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采取把一种事物同其他事物作比较或者将两个或几个对立的事物加以比较,以突出论述对象的特点,从而论证自己观点正确的方法。运用这一写法,既能使论述全面而又深刻,又能使文章的观点鲜明集中,还能明显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使用纵比(即按时间或事物的发展的顺序,用历史事实或客观情况作比较)还是横比(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作某方面的分析比较鉴别,从而得出结论的比较方法),都必须根据议论的目的需要,恰当选择比较的对象,选择好比较的角度,通过比较来论证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推荐指数】****
[佳作展示]
2004年湖北高考作文试题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的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镜中花开,镜外花谢
湖北考生
一面明镜中的世界,可以是一张并不美丽的脸庞,可以是一朵凋谢的花朵,也可以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灵……
一面昏镜中的世界,可以是一张轮廓秀美的脸庞,可以是一朵似乎绽放的花,也可以是一颗看似完整的心灵┅┅
我们敢正视自己吗?敢面对清醒的自己吗?这个问题藏匿在人们心中很久,却始终没有人敢直接回答,或从来没有思考过。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心灵恶毒的皇后威逼镜子说她是世界上最美的人。魔镜战栗地撒了谎:
——我看见镜中有花在开放,镜外却花谢。
丑陋的心灵企图用模糊视线的方法掩盖自己的卑鄙。但他却永远不知,面对自己的,永远是虚假的繁荣和真实的丑陋,因为当面对他人时,一张真实的面容显得更加扭曲和肮脏。
何必如此自欺欺人呢?
我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君王,想知道自己是否能统治长久,便与众大臣共同商讨此事。大多数臣子全都奉承地谏曰君王,可以长久也。然而一位大臣则眉头紧锁,告诫君王,王之弊甚矣。遂与之详谈。君王听后感言道:“子如朕之明镜一面,能让朕看彻内忧外患,而余下臣子皆镜,蒙朕之眼也。”
TW-8 –写法指导(议)看清自己是何等艰难和重要的事啊!明镜宛如一个修理器,当人们说自己哪里有瑕疵时,可以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等待镜子里的,将是一个全新的面孔。
昏镜犹如一个自蔽器,让你看不到缺点,看不到丑陋,只看到轮廓的完美无瑕,那么你的缺点伤口会继续溃烂,丑陋的影子会继续蔓延。
我选择明镜来照亮自己,让它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哪怕丑陋,哪怕痛苦; 我选择明镜来照亮自己,让它真诚地告诉我,瑕点在哪儿,哪怕是苦难;
我选择明镜来照亮自己,让它变成一个过滤器,让我不停地完善,不断刷新自己。是的,为自己选购一面镜子吧!要明亮得能射出光线的那种上,让它照射在自己洁白的心灵。
看,镜中花开,镜外花谢。
[简评]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就是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文章开篇从“明”“昏”两镜的对比中提出论题,随后引述两个不同的故事,将美与丑、忠与奸作对比,表明自己的观点,再后以“明镜”的优势“昏镜”的弊端两相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明镜”的思考和期盼。全文语言清新流畅而又精炼形象。结尾处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
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记与忘之间
陕西一考生
有时候,记像烈火熔炉,让生铁变精钢;有时候,忘像暴风骤雨,让繁花成落英;重生与毁灭往往就在记与忘之间。
(一)他站在田里,举起锄头,奋力耕耘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流过他俊美的脸庞,落在田地里。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他是勾践。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还要亲自做夫差的马前足。回到会稽就亲自耕种,做到非其亲种则不食,非其妻所织则不穿。吃着粗简的饭食,还要舔尝苦胆;躺在柴草铺上休息时,还在思考着招揽八方之才。他一刻也不懈怠。
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忘国君的责任,没有忘亡
国的耻辱!在他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
铭记耻辱,铭记失败,让勾践重新站起,终成一代伟业!
(二)他坐在那里开心地笑着。耳边响着美妙的音乐,嘴里品着美味佳肴,怀里抱着美人佳丽。
丝竹琴韵里,听不到大臣们讨论争执的吵闹;酒香芬芳里,嗅不到战火烧过城池的刺鼻呛味;美女的流波眼光里,感受不到剑阁栈道凄凉的冷月。他已经忘了他是刘备的儿子,蜀汉的国君!
他真的觉得这样很好,没有政务缠身,却有荣华享乐。父辈暴霜露,斩荆棘,才有尺寸之地。子龙在乱军中拼死冲杀的目的,父皇在追兵前不弃百姓的良苦用心,孔明在《出师表》
TW-9 –写法指导(议)中的耿耿忠心,他刘禅全忘了!如此富庶的天府之地,他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实在令人寒心。
忘记使命,忘记责任,让他落下不肖子孙这一千古骂名!
(三)记与忘,或许只是一种态度,但记与忘之间却决定着兴衰成败。
[演练平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海,烟波浩渺,广阔无垠,蕴藏着伟大的力量,人们常赞叹“海是江河的母亲”。而在一次作文大赛中,一位中学生的妙喻“大海的母亲是小溪”,却让一位老作家赞不绝口。很多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会有迥然不同的认识。
请以“换一个角度”为话题,用“对比比较深人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自拟题目。④不少于800字。【美文链接】
34.多想半步
写法六
说个故事引申式
【写法要领】
说故事,讲道理,看上去说的是故事,实质上为的是说理。这也是议论文中常用的写作方式。使用这种说故事、讲道理的方法,关键是故事和道理要紧密结合,一定要把深刻的思想寄寓在故事中。毛泽东同志的《愚公移山》就是这种写法的最典型的例子。用说故事、讲道理的方法可以使论证言近旨远,可以克服语言枯燥无味的毛病,增强议论说理的力量。这种方法常为阅卷教师喜闻乐见。[推荐指数]***
【佳作展示】
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河北、山东、江西、河南、安徽、山西)
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坚定的心,灵空的耳
山东考生
汉末,群雄逐鹿,英豪四起。曹操北踞中原,虎视江南,修书一封与孙权日“与将军会猎于吴”。吴国朝野顿时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人主降,莫衷一是。吴主孙权主战,然张昭等一干人竭力劝孙权降曹。何去何从?关键时刻孙仲谋拔下佩剑,砍下案头一角,斩钉截铁地说:“孤意已决,再有言降者,如斯!”于是便有了赤壁一战的辉煌,于是曹军“樯橹灰飞烟灭”,败走华容。
为何吴国能在群雄中占得三足鼎立之一,成就霸业?孙权对自己的信念的坚持自是不言而喻!关键时刻要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我意已决”的回答。
当断即断,相信自己,不盲从,不轻信,这是一种存在于所有伟人身上的品质。就如同一棵青松,风雨中,它不像矮草那样趋从风向;下雪时,它亦不会轻易地被雪压折了枝头。要想成为自己生命之船上的舵手,我们必须锻炼出这种品质。
然而,坚持自己,并非意味着否定别人所有的声音。独断专行,那是独裁者的专利;我行我素,那是自负的人的德行。上帝之所以给人两只耳朵,就是教人去聆听周围的声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常听取别人的意见,你的思维会变得更开阔。然而有人说:“世
TW-10 –写法指导(议)界上的话,有一半是真的,另一半是假的。知道哪一半是真话的人才是聪明人。”随随便便,不假思索地采纳意见就如同吃东西时不先将它洗净一样。要采纳别人的意见,耳朵就要“灵空”一些。唐太宗采忠言,所以有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纳谄语,酿成了“安史之乱”。听不同的声音,竟能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真可作为世人的警钟。
倘使我们立志要做自已命运的主宰,我们必先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就像一座熔炉一样,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炼出剔透的金刚。就像空气对阳光有选择一样,我们也要用大智慧的头脑去聆听世界,让净言、箴言如夜半清钟一样让我们警醒;让奸言、妄语远离我 什1,就像杂草用锄头刨去那样。
做一个明智、智慧的人——“我意已决!”
简评:“说故事,讲道理”是这篇议论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本文开头,作者巧妙地讲述了《三国演义》中所写的孙权抗曹故事。故事讲完了,作者要阐明的观点“我意已决”也就出来了。这种说故事、讲道理的方法,可以增强议论说理的力量,可以借鉴。
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菊花人生
一考生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清闲与旷达!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有多少人又能理解他离开了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情怀?你能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苦痛?他明白,一个人无力挽回历史潮流,既然这样,他只有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他只有内在心理矛盾,派生出外在的“菊花”人生。于是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兼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与自己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出乎”的,便是外在豁达潇洒;“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致。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简单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外乎”,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内乎”。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相对他而言并不重要。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其真爱,是
TW-11 –写法指导(议)他人生的全部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分明地看到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入”的人生!
简评:陶渊明的归隐,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历史故事了。我们都为他归隐的洒脱叫好称颂,可本文小作者却透过他洒脱的外表透视到了他内心的苦痛,品出了陶渊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菊花人生之味。审题准确,语言优美,表现力较强。内蕴深厚,融哲理于情思之中,能打动人心,给人以启示。【演练平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都想创造自己的人生辉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品味“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快意。那么人生成功的关键究竟在于什么呢?
有人说在于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
有人说在于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
有人说在于披荆斩棘、舍身取义的勇气;
有人说在于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
对此,你一定有所体验,有所见闻,有所思考„„请就你的理解,以“人生成功的关键”为话题,用“说个故事引申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自拟题目。④不少于800字。【美文链接】
35.柏拉图的成功之道
写法七
生动形象比喻式
【写法要领】
俗话说:“说不清,打个比。”因为形象的比喻能够激起人们的想像和联想,有时作者论述不清的东西便可以由读者通过想像来加以补充,加以理解,从而清楚起来。生动风趣的比喻能启发读者的想像力,使读者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设想,从而使文章的论证生动、形象、深刻。运用打比方的方式构建文章可使文章涉理成趣,灵气飞动。[推荐指数]*** 【佳作展示】
2004年湖南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石7亿,在每个孩子的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之内。②除诗歌之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
放飞孩子
湖南考生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
TW-12 –写法指导(议)
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却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孩子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他们从没有经过历练。上学嘛,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帮助背书包;生活嘛,有父母帮着洗衣洗被,帮着穿衣服系鞋带;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好足够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脏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该会如何生活?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吃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活生生的现实。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家庭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汁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砺,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形成。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的说:“过份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茎为何岿然不动?那是由于他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编跃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由于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往双翅。
“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古人虽已远去,但其言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从笼中放飞,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
简评:这是一篇运用多个比喻的方式进行形象说理的议论文。文章开篇先写笼中的鹰因为“失却了猎食能力被活活饿死了”的现象,告诫人们“孩子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从而引申出“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的观点,而后针对现实生活中自立能力教育缺失的现状,运用“甘蔗”“孤松”“蝴蝶”等比喻形象,多角度地阐述了“放飞孩子”的必要性、重要性。全文比喻生动贴切,形象说理,语言灵动,遣词准确,具有感人的力量,也显示了作者可贵的语文素养。
2004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1000字左右。③不要写成诗歌。
忙,不亦乐乎
上海考生
忙,是人生中的一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不能多碌碌无为的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问号,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大有学问。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怎样忙出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却并非简单。人生如同一张地图,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地图上行走,时不时我们眼前就出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向哪儿,面对那纵轴横轴相交的十字路口,我们该怎样选择?不急,静下心来分析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坐标轴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选择自己该忙的才忙得有意义。忙是问号,这个问号一直提醒我们要忙得有意义,忙得不亦乐乎。
TW-13 –写法指导(议)
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人们亦如此。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种忙,就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见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枪的充满着朝气与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忙着用他独有的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就一直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
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的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的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出现而让世人得以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地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人生的精彩篇章。
忙是万物、世界、人生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球在日夜忙着转动,时间在日夜忙着流逝,而我们呢?作为这世上最高级的动物的我们,我们在忙什么呢?我们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要忙出属于我们的精彩。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惊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简评:文章紧扣“忙”字,并将“忙”与“乐”勾连,通篇以“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贯之,阐述中心明确得当,入题角度有独到之处。在阐发过程中,构思比较新巧,分别用三种富有象征性的标点符号作为对中心观点的议论层次,既形象生动又深入浅出,从而将对话题的阐发推向深入。文章收尾归纳有力简明,结构完整。通篇内容也显得比较厚实,显示了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与一定的思考深度。[演练平台]
请以“读书”为话题,用‘生动形象比喻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自拟题目。④不少于800字。
【美文链接】
36.读书的比喻
写法八
反反复复强调式
【写法要领】
反复本是一种修辞手法。即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同一语句,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反复,又叫复辞。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能够突出思想感情,分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这里说的反复,是指在论证时,有意地反复地使用某种句式或某种语言格式,以达到强调突出论点、增加论证力度的一种证明方法。[推荐指数]*** 【佳作展示】
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四川、吉林、贵州、云南、黑龙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
TW-14 –写法指导(议)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那时花开 云南考生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或小或大,但却都那样的神圣和虔诚。但也正因为这份高贵的希望,使人们在挫折降临时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不堪重负。
在挫折面前,我们常常会不自主地放大痛苦,正如那位网友所说:“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我想起不久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河南女青年独居重庆,因为感情受到挫折就准备自杀。一个名叫“生命救助热线”的组织千方百计救了她。清醒后,女青年千恩万谢,并意识到自己当时大冲动了。
其实,这正是把挫折来临时的痛苦无限放大所造成的恶果啊。
我们总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会儿我被气昏了头”,“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
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那时就真那么可怕吗?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
瞧瞧历史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气壮语;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莫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莫说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只会把这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
“那时”,那时的意义难道仅只留下痛苦和伤悲?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决无灰心丧气之举,一咏便是“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
“那时”,陶潜看不过官场腐败,百官勾结,百姓遭殃,他决无低沉自贱之话,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意气!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她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
“那时”┅┅
那时,我们确不该把痛苦放大,聪明的人不会站在废墟上哭泣,让我拥有那迎难而上的大智慧。
挫折作笔,痛苦为墨,在这一路长途上,我们收获成功。
挫折面前,我们高歌:
那时花开!
简评:这是一篇在构思立意和布局谋篇上都有独到之处的议论文。作者紧紧抓住“那时”,即“挫折降临时”行文。从对挫折降临时人们惯用的心态和此后的醒悟的分析入手,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事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一条永恒的真理:真正的智者会把痛苦当作前进
TW-15 –写法指导(议)的动力,幸福的花永远为勇士而开。全文利用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论证的力量和思维的力度,也使分析更加合情合理。
文章在布局上也值得称道:开头以泰戈尔的诗句点明主旨和中心,接下去用两个反问句亮出自己的观点,随后用排比的方式简述典型事例,最后以一首小诗收束全文,将文章推向高潮,虎头豹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那阵风吹过
一考生
往事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纷繁人间千万之事,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时光流逝,纵然我们记住了亲人的叮咛,友人的祝福,情人的蜜语,一些伤心往事难免淤积于胸,块垒难消。面对万千世事,我们该忘记什么有铭记什么呢?答曰:忘记失败痛苦,铭记美好快乐。
珍珠忘记了被河蚌困扰的痛苦,于是造就了盈泪的玉珠。
宝剑忘却了烈火下锤打的痛楚,于是露出了锃亮的刀锋。
胡杨忘却了沙漠中干渴的难当,于是创造了”死了三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腐”的神话。
顺着历史长河,无数旷达之士莫不泰然处之。
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出“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所以,我们应该忘记别人的嘲讽,如忘掉五年前的一次感冒一样;原谅别人对我们的伤害,如原谅天有晴有阴一样。我们要记住初生婴儿的第一次笑容,我们要记住八旬老台没牙的掩笑……
那阵风吹过,吹走了,吹走了; 那阵风吹过,留下了,留下了。
[说明]本文最终得分57分。
【演练平台】
请以“珍爱”为话题,用“反反复复强调式”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自拟题目。④不少于 800字。【美文链接]
38.另一种珍爱
TW-16 –写法指导(议)
第二篇:高考作文写法指导及讲解
高考作文写法指导及讲解
一、试看试题:
1、高考的作文题一般是以反猜题和反押题为主本题的的特征尽在情理之中。
2、考题的注意点:【不要残留尾巴,即使时间不够也要抓住最后的时间把它写完整】。
二、认真审题、不急动笔: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一般采用新材料的形式命题,虽然一直在淡化审题的难度,只要没有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范围,就算符合题意,审题的质量有高低之分想要切合题意,不但要吃透材料的主旨,要找准命题的原意,需要深思提取,三思而后行,不能只看表面不看内容。
三、写作文提纲、防止三边;
作文构思的过程就是审题的立意,局布某篇的过程。,要想找准一个词、一个句子找准能体现材料的主旨和核心的关键词,立意即形成一句话,扣住关键词语和提示语形成一个判断的基础。确定中心论点和局部内容,围绕中心论点似定两到三个分论点,某篇写出作文提纲,用自己熟练的方法规划全文。要做到:【分论点、结论、数据】防止三边:【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
四、注重质效:
作文应考必须达观,莫求新异、但求切题、莫求过人、但求成文、莫求无感、但求无缺、莫求动人、但求 悦目、要做到:【高建墙,利用眼球的效应展示作文的魅力,争取情人效应】。
五、扣住话题、防止离题:
点题是防止离题的基本方法,行文的过程中应反复点扣话题,审定关键词,扣住文题的中心词,文章的中心词一般出现在开头。【正文扣结尾应、处处有、防偏离、主旨觉对齐步走、打死不改、尽量频频扣做到处处有】【发现了它就不要放过了它】写的是它必须做到:【文中有它、心里有它、笔下扣它】。
六、主题鲜明、思想健康:
主题意显,不宜隐,【中心论点要高居首尾,分论点要高居段首】,思想要阳光健康,要针对作文内容而言,要看它到底是不是符合意的内容。
七、辩证分析留余地:
义证未必要辞言,理直未必要气壮,要尽可能的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不要说一方面的话,要联系生活,尤其是写社会阴暗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批评他人,要与人为善,要提建设性的意见,不可讽刺、挖苦、甚至进行人生的攻击。
八、写法规范、妥协之上:
考场上我们应该用自己拿手的写法,不异所长,盲目求新,创新是时代的潮流,却不适于高考考场,【求新意也须好,否则分不高,求新意须独到否则也俗套,求新意难度大,手生莫弄巧,求新风险大操作不可靠。求新非必要,不新照样好】。
九、展示风采、切莫抹黑:
文如其人,作文具有自画像,我们显示自己的修养、大抱负、雅情趣、广见识、美灵魂,写出自己的实情最笨最傻的事。
十、占有材料、论据丰富:
少空说道理,多举例论证,摆事实、讲道理,以事实进行辩论,论据要充足,须广开材源追求原材料种类多样,【
1、他式材料
2、我式材料、3、课内材料贵引、4、陈旧材料贵精、5、比喻材料贵灵、6、语言材料贵准,亮点要准】。
十一、凸显特点、投其是好:
展示自己、取悦他人。少论道理,多摆事实。追求质数,讲究变化,材料新鲜,富有理趣,注重文采,讲究文气。
十二、明确中心、一气三清:
在文章的开头简单提出中心论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全文拥有主心骨,中心论点的提出切不可千呼万唤的始出了不能半遮面。中心论点之下应该还应该有两到三个分论点。尽量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梳,讲道理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分析就是分解中心论点。
十三、整句出彩、词汇丰富:
文采飞扬是作文永恒的追求之一。
1、词汇丰富、2、广用修辞、3、多用整句、整散结合、5、用词典雅、6、句式灵活摇摆多姿、7、善于设喻、8、用经据典彰显积定、,对于议论文来说整句式尤其重要,要做到五成:【
1、用语成双、2、用语成对、3、用语成群、4、用语要成串、5、用语要成环】。
十四、感情真诚、巧妙抒情:
1、议论文不能无情,既需要有事实的论证,又要有真情实感,感情的真诚以成为评判作文标准之一。
2、议论文如何做到抒情?
1、讲究排偶性【多用排比句和对偶句】,语势胜时自多情。
2、注重对话性【虚似一个你用第二人称,将心比心蕴含情】。{也就是要注意人称的应用}
3、千万忽忘把我放入文中现身说法显真情。
4、多用问叹句,设问感叹助抒情。
5、增加修装性,文学因子增文情。
十五、结构科学、形式美好:
多分几个段,【议论文一般为5到8段】要突出句子的【主旨句、点眼睛句、文眼等,单独成段,科学安排文章结构。一般有些指标:
1、完整有头有尾,首尾呼应、2、严密,启承转合,串接巧妙。、3、清晰、分段合理,透风透气。
4、均称,讲究造型】。
十六一笔不苟,卷面清洁。
第三篇:高考作文 学会议论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判断推理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观点或阐明主张。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它明确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不能含混不清,更不能模棱两可。
一般说来,一篇议论文章论证一个论点。有的文章较长,或者问题复杂,可以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有的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放在前面,开篇提出;有的置于结尾,论证后明确给出;也有的论点渗透全篇,需要读者自己去领会、总结。2.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依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前者包括古今中外的事实,后者包括名言名句、格言谚语等。论据真实,运用恰当,论点才能立得起来;否则就不能令人信服,论点就站不住脚。
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用什么样的材料,用多少材料作论据,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来定。一般说来,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在一篇文章中总是交替使用,互为补充阐述论点。论据的要求是真实、充分、典型、新颖。3.论证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讲求例证、引证,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等方法,并重视对材料进行分析,切忌在材料上贴标签的简单论证的做法。
论证的清晰表现为文章思路结构的清晰,要掌握常用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四种论证结构。
议论文是考场中最为常见的文体,它最能够体现考生的素材处理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写好议论文对于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1.议论要有理
写议论文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理”。“理”即观点,也就是论点。只有明确了要说什么,才能进一步思考怎么说。议论文的写作对论点有两个层面上的要求:一是论点本身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有针对性;二是语言表述上要做到准确、明确,准确即观点和话题保持一致,明确意味着有鲜明的态度、清晰的表达、集中的指向(即一个主题,不多头设论)。
做到“有理”,需培养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这种分析能力的建立需要我们养成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现象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习惯,具体说来做到“五观五思”:观察到事物外在的形貌、姿态、声色等,思考它们所蕴含的精神,是为“观形思神”;观察到事情的经过,思考它们蕴含的道理,是为“观事思理”;观察到眼前的景、物、人、事,想到与此相关的他景、他物、他人、他事,是为“观此思彼”;观察到事情的结果,思考其形成的原因,是为“观果思因”;观察到生活中的困难、障碍、疑团、令人不解的现象,思考解决它们的办法,是为“观难思解”。2.议论要有据
“有据”,是对论据的要求。议论文的写作对论据也有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如何选择论据,做到四点:论据真实可靠,不张冠李戴,不道听途说,不胡编滥造;论据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论据新鲜,能选用鲜活的材料;选用论据要准确,论据能证明论点。
二是如何使用论据。不是把论据简单地罗列在论点后面,而是要对论据进行分析,要把它和观点契合起来;作为论据的材料往往有多层内涵,要根据需要进行表述,即选好角度、侧重点;议论文中的事例叙述要简洁,一般情况下只要说清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结果即可,有时还可以更加灵活。这些都是学生普遍不足的地方,需要重点训练。3.议论要有矩
有矩,就是有条理,讲逻辑。条理清晰的论证,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说服读者。议论做到“有条有理”,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论点的安排。是采用一个论点,还是多个论点;论点出现在标题、开头,还是结尾。
二是论据的安排。对于论据,要安排好出现的顺序,有时间关系就采用先古后今的顺序,有国别的关系不妨先外后内,有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就先自然后社会,有正反的关系根据需要或先正或先反。
三是安排好全文的结构。一般而论,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多表现为总分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过程,而分析问题的过程多表现为递进式或并列式(包括对照式)结构。所以,当文章的中心和论证环节大体确定先来后到,安排结构的过程就并不复杂了。这其中,需要明确两点:第一,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去掉开头和结尾,把它们融合到论证过程中去,这样文章整体上也可以是递进式或并列式结构。第二,文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主体部分的论证过程是递进关系,而某一个局部环节可以是并列关系。这样,文章的结构就有了三种: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4.议论要有法
议论要有法,含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展开议论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二是说理要有一定的语言运用特点。
论证的方法,无非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下面几种情况:
一是要学会多角度说理。议论一个人、一件事、一个道理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这就好比看人,可以从正面看,可以从侧面看,还可以从背后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说理,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把问题说清楚。
二是要学会正反对比说理。先从正面举例分析,再从反面举例论证,形成正反对比,道理不讲自明,所谓黑白自辨也。
三是要学会层层深入地说理。有些问题比较复杂或者艰深,就可以由浅入深,先说大家容易接受或理解的事物道理,然后再逐层深入,这样才能把问题分析得深刻、全面、透彻。可以使用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由具体到抽象,由浅显到深奥。
语言的要求。如何说理,是很多学生的软肋。说理,不是举出例子就完事;说理,也不是空讲道理就可以。议论文说理,常常采用下面的几种说理方式: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例如:
我国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科学知识讲座,电台的同志以为是传说。一次,记者当面考他:“今天早上科学知识节目讲的什么内容?”钱学森脱口而出:“南京天文台的趣事。”我们可以由大科学家听广播这件小事,想到钱学森之所以成为大科学家,正是因为他对科学的热爱。这是科学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持久的一种动力。(《热爱科学》)这段话采用因果分析法。通过一件生活琐事,分析出钱学森成为科学家的重要原因是热爱科学,并进一步指出了热爱科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运用这种方法,通常是先摆事实,后分析因果,这种方法用得好便能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
转折分析法。此法首先肯定问题的一个方面,然后用“但是”一转,论述与之对立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使问题论证得更加严密、全面。一般用转折关系的句式表达。例如:
科学有世袭的吗?否,科学无世袭。当然,出身在科学之家,从小便能接触到科学,熟悉科学,耳濡目染,会养成深厚的科学兴趣。然而科学家的子女攀登科学高峰,依旧要靠他们自己的双脚,而无法坐父母的“直升机”,不费吹灰之力踏上峰巅。(叶永烈《科学无世袭》)这段论述先肯定出身于科学之家的有利的一面,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一面,因此用“然而”一转,论述靠自己努力这个更重要的一面。这就全面而深刻地论证了“科学无世袭”的论点,使论述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假设分析法。此法先假设一种情况,然后据此推出结果,从而阐明观点。可以从正面假设与观点一致的情况,也可以从反面假设与观点相反的情况。例如: 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2008年江苏考生《好奇心》)这段论述,作者采用假设推理,运用万有引力的事例来证明思考对于人类创造与进步的重要性,令人信服。
条件分析法。此法论述得到某种结果需要满足何种条件,以此支持论点成立。一般用条件关系句式表达。例如:
坚强更是“90后”的我们追求的品格。我们是温室里的幼苗,没有经过风雨日光,但是坚强之钙可以立竿见影地医治我们的软骨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人生的格言并不是古人的专利,我们要懂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蕴含的真谛。要知道,只有舞动坚强之笔,才能书写大写的人生;只有扬起坚强的风帆,才能开动人生的航船;只有借助坚强的阶梯,才能登上未来的峰巅!(2008年四川考生《坚强》)在这段论述中,作者用了三个必要条件关系的句子进行论述,阐明了坚强的品格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议论要辩证
中学生写论述类文章,有一种毛病是不善于作辩证分析。作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认识事物,或从比较异同思索,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全面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
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学习好的议论文,要认真研究这些文章怎样对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对议论中心进行辩证分析,通常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 一是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二是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三是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1.(2010·全国卷Ⅱ)对比(并列)论证的考场佳作
深阅读之美 甘肃考生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晕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
生活的节奏快了,零乱的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的步伐。在这个浅阅读流行的时代,我们应该坚守心灵的深度。
也曾在浅阅读的潮流里浮沉,但面对那一册册装帧精美的图集时,我忍不住叹息,深深怀念那蝉鸣蛙声里的往昔。浅阅读的简单轻松、实用有趣,慰藉着人们忙碌的心,让人们在浅浅的阅读中完成一次眼睛的旅行后,再回归到快节奏的生活中。但我更喜欢那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深阅读,更喜欢在深层次的阅读中沉淀自己的心灵。
深阅读似香茗,需要细细品尝,常常让我在风住人静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在金风阵阵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手捧一卷书,在幽幽荷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于字里行间聆听那来自远古的清音。
一直认为,阅读是与作者内心的交流。不经意的行文间,看见作者的扬眉微笑;不经意的思考间,听见自己的寂寂心声。喜爱深阅读,喜欢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欢作者笔下流淌的曼妙情思。
而浅阅读仅仅只是与作者打个照面,还未深交,便已擦肩而过,未免让人遗憾。就如同面对着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却找不到愿意深深沉浸进去的好书一样,让人怅惘。于是,我们越发想念曾经在书店一呆就是一天的时光。那时,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了书,只剩下了作者的喁喁私语,只剩下了自己的会心微笑。小小的书店里,人人都拥有一个大大的内心世界。
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在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会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恬然;会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会在雪夜神游,感受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深阅读的从容与淡泊,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暂缓脚步,让心灵收获纯净如水的感动;深阅读的幽远与闲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动。
人生有味是清欢,深阅读的清明淡雅,让我们在生活中收获心灵的净化和感悟!
【亮点分析】 这篇文章文采飞扬,读来令人击节赞赏。作者以极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独特的语言进行论述分析。无论是排比还是比喻,无论是抒情还是举例,始终围绕题旨来构思,频频设喻,张弛有度。如开头一段,“一捧古卷”“如豆的灯光”“书香晕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寥寥数语,营造了温馨的读书氛围,也暗示了作者的观点——赞同深阅读。
作者在极力赞赏“深阅读之美”的同时,对“浅阅读”也不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辩证地分析,不偏执,不武断。一句“浅阅读的简单轻松、实用有趣,慰藉着人们忙碌的心,让人们在浅浅的阅读中完成一次眼睛的旅行后,再回归到快节奏的生活中”,展示了作者良好的思维品质。整篇文章,语言精致而有韵味,情感哲理兼备,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层递论证的考场佳作
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题记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
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
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那小女孩,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
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
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
【亮点分析】 这是一篇构思严密、章法谨严的议论文。文章用“独句段落,标明分论点,领起分层论证”的形式,结构分四层主体论证内容:第一层,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层,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第三层,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第四层,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四层主体内容互不雷同,由浅入深:第一层举出的是来自自然中的平常事例,第二层举出的是来自生活中的平常事例,第三层见诸书籍中的典型事例,第四层联系自身实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结构具有很大的模仿价值:四层主体安排,全文总分层次的设置,常例和典型特例的选择;首尾两段的相互照应;开头段总说铺垫,主体紧扣总说分四层论说,无不丝丝入扣,端严有加。文章首尾两段运用排比,语言有文采、有气势。3.求异论证的考场佳作
蔡先生所为得不偿失
蔡铭超先生拍而不买,致使天价兽首流拍,本人认为这一行为得不偿失。对于蔡先生本人来说,毫无利益可言。在接受采访时,蔡铭超曾说,拍下圆明园兔首和鼠首,不会损失保证金,损失的是信誉。而信誉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蔡先生自毁声誉并因此被列入法国拍卖行的黑名单几成定局。
流拍之举对于中国海外华商来说也造成了一些恶劣影响。蔡铭超既然选择参加竞拍,以不付款的作为导致竞拍流拍,多少有点无赖的嫌疑。他是一个中国商人的代表,这种行为必然使他国有理由怀疑其他华商的诚信度。
从国家方面来说,国家并不主张用金钱赎回文物。中国外交部多次出面干涉,文物局和圆明园学会也发布严正声明,谴责佳士得不顾中法外交关系和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蔡铭超参与拍卖,无疑是臵中国有关方面严正立场于不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间接承认了佳士得拍卖掠夺文物的合法性,虽然蔡先生的主观目的是好的。国宝回归故国是天经地义的事。兔首、鼠首是一百多年前被英法联军掠夺去的中国文物,他们应无偿返还,并赔礼道歉。但是,我们追讨国宝必须遵守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用“以暴易暴”“以牙还牙”的方式,对付西方世界的某些劣行,是不恰当的。
让我们假设一下,日本一撮右翼分子歪曲侵华战争的历史,我们是否也要去歪曲日本历史、丑化整个日本?美国、加拿大某些机构支持“西藏独立”,我们是否也要暗地里去支持夏威夷、魁北克的独立势力?欧洲某些人赞助“记者无国界”,大肆抹黑中国人权,我们是否也要去付钱收买国际媒体,攻击欧洲的人权陋习?我们是泱泱大国,不屑于此。这正是中国在世界上形象不断提升、不断赢得人心的根本原因。世界人民还是拥护和平,坚持正义的。
这次流拍事件,可见蔡先生的爱国之心,但总体来看,蔡先生一意孤行,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得不偿失。希望蔡先生以后冷静情绪,理智思考,能作出更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亮点分析】 该考生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从反面立意,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当大多数学生对蔡铭超先生的行为叫好的时候,该考生能“冷静情绪,理智思考”,新颖立意,显示了现代人所应有的独立的批判精神。这在今天“千人一面,千口一声”的教育现实下,尤其难能可贵,令人欣慰。在论述的过程中,思路严密,从个人到集体,再到国家,最后到国际社会,由小自大进行分析,充分展示了思维的严密性。论述时,考生对每一个部分并非平均用墨,而是注重详略,个人与集体略写,详写中国的国际影响,说明中国不宜“以牙还牙”,表现出一个国家的大度,更表现出一种成熟、自信的气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817年,法国科学院将一项科学奖颁给了默默无闻的菲涅耳。起初菲涅耳的理论遭到了法国科学院的泊松、拉普杜斯等科学巨人的反对,因为菲涅耳的理论违反了传统的牛顿光学理论,而泊松与拉普杜斯又是牛顿理论的坚定支持者。最后评审委员会决定去做实验,让实验来验定菲涅耳的理论。实验的结果令持反对意见的元老们感到非常意外,事实证明菲涅耳是对的,而牛顿是错的。法国科学院的院长阿拉贡看完实验报告以后,马上决定将这项非凡的大奖颁给小人物菲涅耳。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病文展示
勇于质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错,一个人即使成就再高,他也不是圣人,也会和平常人一样犯错误。然而,盲从权威是世人亘古不变的原则,因此,一些伟人的错误也被世人当做真理,去相信,去服从。很多不正确的观点甚至至今仍没被推翻。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自身的提高,我们需要勇于质疑权威的精神。①
菲涅耳的行为让我想起了《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敢说真话的孩童。当成人们因为害怕别人耻笑自己愚笨而随声附和骗子的谎言时,只有一个孩子敢于说真话,敢于向权威发出挑战,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一个连年幼孩子都能看出来的错误难道成人们看不出来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服从权威的观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已丧失了去质疑的勇气。②
然而总体上说,世界还是在进步的,每一个进步都会伴随着一个旧观点的推翻。这说明敢于挑战权威的人还是有的。③
直到十九世纪中期,上帝造人说仍广泛流传于欧洲大陆,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更是大肆渲染上帝创造世界万物的言论。但是达尔文对这种观点提出了疑问,他认为地球上现存的物种都是由更古老的物种演变而来的。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观点与“权威”相冲突而放弃,他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并勇敢地发表出来,终于使人们从教会的谎言中走了出来,为后世的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发现被马克思称作“十九世纪三大发现之一”。
无独有偶,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哥白尼质疑教会的地心学说莫不如此,这些伟人都有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并为推翻错误理念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甚至做出了牺牲,从而为科学乃至全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与天地并存。
毕竟这样的伟人只是少数,受所学知识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做出一些能够改变社会的质疑,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能去质疑,我们可以从质疑身边的事物开始,比如陈旧的观点,或课本中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当你认定自己的观点正确时,要勇敢地向权威说不。④ 病文诊断
①作为材料作文,开篇最好是根据需要概述所给材料,否则很容易走偏。本文的开头,上来就是一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议论,偏离了中心。
②文章第二段引出材料中的人物,并由此引出《皇帝的新装》作为例证,但可惜论证偏离了中心,“说谎”与“不敢质疑权威”似乎不能等同。这个缺憾应该提醒我们重视材料的使用问题。
③这个过渡段的安排还是不错的。两句话的语序不合逻辑。
④最后三段的论述衔接得较为紧密,只是语言表达还存在着一些不够准确、简洁等方面的问题。>>>
《勇于质疑》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但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标题“勇于质疑”,但文章开篇却谈人都会犯错,有离题之嫌。作为材料作文,开篇恰当地引用材料较为合理。
二、第二段论证的是不敢质疑的原因,属于深层次的讨论,放在四、五自然段两个敢于质疑的事实论证后比较合适。
三、文章上下文之间缺乏过渡性的语句,使得文章前后衔接不够紧密。
四、文章的语言比较平淡。>>> 升格佳作
勇于质疑
菲涅耳,在科学界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敢于挑战权威,最终获得法国科学院颁发的奖项。他的获奖,固然取决于他所取得的成就,但若没有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即便有所发现,也可能湮没乡野,一生无名。由此看来,只有具备勇于质疑的精神,才有可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才有可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古今中外,勇于质疑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数不胜数。
袁隆平是个质疑者,他冲破了“关于自花授粉水稻杂交无优势”的经典理论这个科研的圈圈,经过多年不断探索研究,终于开发出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这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使人类远离了饥饿,给世界带来福音。
达尔文这个被宗教界称为怪物的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大胆质疑上帝造人说,他认为地球上现存的物种都是由更古老的物种演变而来的。他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并勇敢地发表出来,终于使人们从教会的谎言中走了出来,为后世的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发现被马克思称作“十九世纪三大发现之一”。
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铁球先后落地遭人诽谤,哥白尼质疑教会的地心说而被软禁,布鲁诺坚持地心说的真理为罗马宗教所活活烧死,这些伟人都有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并为推翻错误理念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甚至作出了牺牲,从而为科学乃至全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与天地并存。
菲涅耳的行为还让我想起了《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敢说真话的孩童。当成人们因为害怕别人耻笑自己愚笨而随声附和骗子的谎言时,只有一个孩子敢于说真话,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一个连年幼孩子都能看出来的错误难道成人们看不出来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服从权威的观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已丧失了去质疑的习惯和勇气。
受所学知识的限制,现在我们不可能做出一些能够改变社会的质疑,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能去质疑,我们可以从质疑身边的事物开始,比如陈旧的观点,过时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当你认定自己的观点正确时,要勇敢地向权威说不。佳作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由引述材料入题,点出论点后一连列举了三个名人的事例作为论据,非常有说服力;其后剖析不敢质疑的原因;最后联系自身的实际呼吁勇于质疑收束全文。全文结构清晰,论证严密,显示了很强的逻辑力量。其次,作者注意了对语言的锤炼,特别是过渡句的安排,使得全文衔接紧密,浑然一体。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技巧总结
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论述不要游离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给材料作文,要合理安排思路,应该由概述材料入手,提出中心论点,领起下文,这样开头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三、要做好衔接与过渡,尽可能地使用一些修辞,比如排比、对仗,增加说理的气势和文采,以便获得更高的分数。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家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遮风避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温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但我们可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为这个世界捧出一份爱意,搭建起一方心灵的屋檐。
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1)“心灵的屋檐”,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屋檐,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明确地意会出:“屋檐”一词在这个短语中是一种比喻的形象说法,我们应抓住它的比喻义来立意。
(2)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意会:“屋檐”的比喻义应为“爱心”的意思。屋可以遮风挡雨,爱护自己和家人,那么“檐”则是对他人的一份爱心,一份帮助,一双援助的手掌,一份温暖的爱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章的写作重心应放在对他人的帮助上,而不能只放在家人、亲人之间的爱护上。【例文】
镜中反射的温暖
乘电梯的时候,也许你会注意到,正对电梯的一面总有一面一人多高的大镜子,那么你会问:它是作什么用的呢?装饰?供乘电梯的人整理仪容?扩大视觉空间?还是让你可以更好地注意到你背后的人的举动?其实都不是。如果你开口问,会有人告诉你:那是供乘坐轮椅的残疾人更清楚地看到楼层的指示灯而安臵的。也许你会哑然,而更大的可能是,你的心底会悄然升起一股温暖。有时候,为别人着想,给别人方便也是一种幸福。就像古时高大的屋檐,给过路的人遮风避雨,在行人躲在屋檐下没被淋湿的时候,我想房屋主人的心里也是无比欣慰的吧。有一颗爱心,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中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之水,又何尝不是一条爱的江河呢!
北宋的苏轼被贬谪到海南,他用“眼见天下无一不好人”的博大爱心撒播下文明的种子,在极端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得其乐,谈笑风生开馆授徒。异日,皇帝召唤,苏轼扶病北归。两年后苏轼的弟子——贫而好学的黎子云、姜左唐先后登科,这片绝域之地才走出了第一位状元、第一位进士。苏东坡走了,一片文明的盛世已豁然开启。自此海南人文鼎盛,人才辈出,至明代共出了进士74名、举人317名。也许苏轼开馆授徒只是自己的性情使然,但正是这“意外的爱心”开启了海南的文明盛世,以至多年以后,一位海南的省长在东坡像前慨然长叹:“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东坡的身影站立在海南的文明之后向今天的我们昭示着:一点对于自己来讲微不足道的付出也可以点燃文明的漫天烈火,在黑暗的蛮夷之地传播出铺天盖地的温暖。
古人如此,今人也继承了这代代相传的温暖。
在刚刚过去的雪灾和地震中,在冰雪覆盖、寸步难行的马路上,在断垣残壁、瓦砾遍地的山道上,我们看到了多少颗爱心的传递,我们听到了多少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当我看到那个用自己蜷曲的身躯保护了孩子的妈妈留下的手机短信时,当我听到谭千秋舍身护下四个学生的报道时,当我看到救灾的身影填满了电视画面时,我在为这些博大的爱心而流泪,我在为这个不倒的民族而呐喊。在通向灾区中断的道路上,我们用爱心筑起通天的桥梁;在翻越灾难的山坡上,我们用爱心搭起通天的悬梯。这一颗颗微小而博大的爱心,感天动地!也正是这一颗颗奉献的心灵,化成灾难之后的一道明媚的阳光,驱除了灾区的寒冷和阴暗,把一片人间的地狱变成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收拾起感动的泪水,我再一次静静地观察这电梯中的镜子,我发现:爱心无处不在,爱心如镜反射的是人性的温暖,爱心如宽大的屋檐,走的是行人,留下的是感动。让我们也搭起一片爱心的屋檐吧,献出自己的一份爱意,给自己一份欣慰,给世界一片温暖。【点评】 第一段的叙述质朴简练,不讲究浓墨重彩地修辞描绘,读来却朗朗上口,流畅熨帖!值得我们学习!
转入议论,亮出观点承上启下,流畅自然!
此段值得我们借鉴:
1.事例引用的精确,譬如其中的数字引用,细致如此,可见作者平时阅读的细心。
2.叙议结合,叙述的详细,议论的彻底,其中议论有自己的议论,有引用的议论,有直接的议论,有形象的议论,确实是学习的榜样!
过渡自然,衔接流畅!
此段大量点例的使用亦是一个杰出的范例,点例是使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的最佳土壤,此段的点例叙述就是例证。
再者,此段和第三段遥相呼应,一详一略,详略相间,运用恰当,使文章曲折跌宕,有起伏之美!
结尾照应开头自然,语言精短有力!
总评:这是一篇较为出色的议论文,文章能详略得当地安排结构,语言的使用或质朴平淡,或精彩纷呈,或慷慨激昂,或精炼深刻,是一大亮点。细细看来,我们并不需要占有多少写作素材,如此文,写了一个苏轼,写了一段抗震救灾的事情,写了生活中一件有关电梯镜子的小事。写作素材关键在于灵活运用,精读一部经典,研究两个人物,对付一般的考场作文就够了。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思路点拨: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文题采用词语式。词语式文题不仅要理解这个词语的实指意义,还要在此基础上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解读出它的象征义、比喻义或引申义。
本文题“见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当场目睹可以作证”,或“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见证者可以是人,人可以见证人,也可以见证物;见证者也可以是物,物见证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文体以写记叙文、散文为宜。从见证的内容角度而言,可写亲眼目睹的事件,也可写某件事物经历过的某个事件或一段时间,还可以回顾反思社会热点及人生经历。【例文】
见 证
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人及岁月流逝之后的痕迹都会成为社会的见证、历史的见证。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缓缓流动的历史长河淘尽了千古人物,每一个伟岸的灵魂都流动着一种色彩,有的绚丽夺目,有的清淡自如,一样都化为历史的见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当荆轲踏上刺秦之路离开家乡时,他没有动摇,抱着一颗视死如归的侠义心;当图尽匕现遭遇失败时,他没有畏惧,流下了一滴红色的英雄泪。它是红色的,对燕太子丹赤胆忠心。红色成了荆轲虽败犹荣的英雄灵魂的见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想当年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为他磨墨,受到万般宠爱的他饮酒赋诗,可当他看清当权者真正的图谋时,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太白是橙色的,他那飘逸的文字,深刻的感情就像那橙色在纸上表现得绚丽而多姿,清丽而爽快。
橙色便是李太白一身傲骨的见证。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汨罗江边的风吹起屈原缭乱的青丝,微风散发着他香草般的气味,那样的受人尊敬、爱戴,站在那里的他是那样的从容、坚定,没有一丝畏惧,因为他已无法挽救失败的局面,无法再去说服怀王,在他纵身一跃的瞬间,天空划下一道流星。他是淡蓝色的。世人皆醉,惟斯人独醒;世人皆浊,惟斯人独清。淡蓝如他,高洁而美好。
蓝色是屈子圣洁人格的见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一手持酒杯,一手采菊花,悠闲自在。闷时,作诗解闷,聊以自趣;累时,五柳树下,品味美酒。“好一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他的生命充满绿色,既是自然的颜色,又是他自得闲适的生命的颜色。
绿色是渊明的生命本色的见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首《示儿》表现了陆游一腔爱国之情。他虽病卧床铺,却不忘“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沙场。他是紫色的,深沉而稳重,满腹豪情,紫色如他,内在而沉稳。
紫色是放翁“一身报国有万死”“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博大胸襟的见证。历史的车轮隆隆作响,每一位英雄人物走过,都在白练上留下了一道色彩,或灿烂,或淡雅,或奔放,或深沉。色彩是绚丽多姿的,因而每一段历史都是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正是这一道道变幻无穷的色彩见证了人类的精魂。【点评】
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为主线领起下文,以“人生色彩”成为“历史的见证”限定了写作范围,同时体现了作者构思上的独特。依次选取红色的荆轲、橙色的李白、蓝色的屈原、绿色的陶渊明、紫色的陆游等事例来突出中心,使文章内容丰满。
总评:这篇考场作文中心明确,构思巧妙,思路清晰。开头便照应题目,点明中心。巧妙地引用诗句,为文章增添了高雅的气息;凝练的语言,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整篇文章浑然一体,不愧为考场佳作。
第四篇:议论类阅读
议论类阅读
一、在论点上设题
1. 提炼概括中心论点。论点的位置一般有4种情况。前两种是考察的重点(1)题目即是论点。(2)论点在开头部分
(3)论点在结尾部分
(有难度)
(4)没有现成的论点句,需要概括出论点。(难度大)答案指导:做这类题,不是漫无边际的概括,可以抓住反复出现的句子概括出来。
二.在论据上设题 1.补充事实论据。
答案指导:所举事例最好是正面的、典型的事例。2.补充道理论据。
答案指导:不是讲道理,而是补充最能证明论点的格言警句。3.概括事实论据
答案指导:概括是和记叙类的方法有点不同,即把论点融进去。比如:《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一课中的事例概括为:罗兰布歇内尔善于运用知识发明了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机。三.在论证上设题 1.在论证思路上设题
(1)问段落顺序能否调换 答案思路:
A如果是逐层深入的论点就答:不能换,因为逐层论证,层层深入的论证论点。B如果是并列式的论证就答:能换,因为这几段是并列式,从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2)问怎样论述论点的(主要是针对某段论证思路的考察)。答案指导:(1)提出观点
(2)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观点;(3)得出什么结论 比如:《鱼我所欲也》第一段的论证思路:运用比喻提出论点:舍生取义;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舍身取义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人人都有舍身取义之心,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
2.论证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前3种最易考察)(1)比喻论证;(2)对比论证;(3)举例论证;(4)道理论证。答题思路:
(1)举例论证:从正面或反面论证了……(2)对比论证:论证了……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论证了……(4)道理论证:有力的论证了……
四、在语言风格上设题
议论文准确严密的语言风格。答题思路:
(1)这个词写出了什么;(2)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关注那些体现逻辑思路的语言、严密性的语言、概括性强的语言。
五、在开头上设题 问开头的作用。
答题思路:如果是故事或名言开头,其作用是:(1)引出论点(或引出论题);
(2)强调了什么,作为论证论点论据(3)引起读者的兴趣
六、在表达方式上设题
议论文中非议论文成分(记叙、描写)的作用。答题指导:
(1)写出了什么;
(2)可当论据论证论点;
(3)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形象性、说服力。
七、在结尾上设题 问结尾的好处或作用。答题思路:
1.论点在题目上,或开头部分已经提出的文章,它的结尾要么是:总结上文,重申中心论点,强调中心论点的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要么是:总结上文,发出号召,指出希望。
2.论点在结尾的文章,它的结尾作用是水到渠成得出的论点。
八、文章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九、信息筛选题
十、拓展迁移
主观不客观,答案也在文里面,要和作者站在一边,作者意思就是正确答案,只是让你表述出来。
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有风采,能用上成语、名句、排比句更好。
说明文阅读
一、在说明对象上设题
1.筛选出文章所说明的对象或说明的中心。2.概括所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二、在说明方法上设题
经常考察说明方法的辨识及作用。答题思路指导:
(1)举例子:具体真实的说明了什么的什么特征。(2)列数字:准确科学的说明了什么的什么特征。(3)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什么的什么特征。(4)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什么的什么特征。(5)分类别:条理清楚的说明了什么的什么特征。(6)下定义:科学准确的说明了什么的什么特征.(7)作诠释:说明了什么的什么特征。
三、在说明顺序上设题
考察说明顺序的辨识及作用(对逻辑顺序作用的考察较为常见)A说明顺序有三(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
B逻辑顺序的作用:由表及里或由现象到本质或有整体到局部地说明了什么,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易于读者理解。
四、在语言风格上设题 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
答题思路指导: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表示估计或限制作用或表明时间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在说明结构上设题 说明结构有三:(1)总分总;(2)总分;(3)分总。
六、在开头上设题 考察开头的作用。
答题思路指导:如果以故事或名句开头其作用是:(1)引出说明对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2)引起读者的兴趣
七、在题目上设题 答题思路指导:
(1)点明说明对象(概括了文章的说明内容);(2)语言简洁;
(3)运用什么修辞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八、引用歌谣俗语、故事
作用有二:一是说明了事物什么特点,二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或文章的趣味性。
九、文章蕴含的作者情感
十、信息筛选
十一、拓展联想题
记叙类阅读
一、在题目上设题
1、问题目的含义:从表层义、深层义、蕴含的情感、主题等几个角度考虑。
2、问题目的作用,除了上述几个角度外,再从结构上考虑是否是线索。
二、在情节上设题
1、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找准主要事件。答题模式指导: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3、概括情节的变化。这类题大致有两种情况:(1)有提示性填空;
(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
答题模式指导:全局考虑,筛选文中的词语或概括。
4、概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在自然环境描写上设题
这类题常以考察句子作用的形式出现。
答题思路:一般从以下4点思考,比一定面面俱到,答题要灵活,根据情况而定。(1)概括出写了什么景。(2)衬托……心情(3)渲染……氛围
(4)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述描写做铺垫。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1、辨识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前4种是从内容上说的,后2种是从手法上说的,一般从内容上刻画人物的方发)。
(1)肖像描写:写出人物什么品质(性格)(2)语言描写:写出人物什么品质(性格)(3)动作描写:写出人物什么品质(性格)(4)心理描写:写出人物什么品质(性格)(5)细节描写:写出人物什么品质(性格)(6)侧面描写:写出人物什么品质(性格)
2、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答题指导:要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证、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入手,抓住抒情、议论语句;用健康向上的词语写出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比如:有爱心、乐观、幽默、工作兢兢业业等等之类的词。
3、评价人物形象
答题指导:写出人物的品质,加以赞美。
五、在词语上设题
问词语的含义、问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强调了什么或写出了什么或突出了什么。
六、在句子上设题
问句子含义,问句子作用。或判断描写方法把握其作用。答题思路:写出什么或突出什么,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
七、在文段上设题
问段落作用,答题思路同句子的作用一样。
答题格式:写出什么,突出什么,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
八、在记叙顺序上设题
常考倒叙、插叙的辨识及作用。答题指导:
1、倒叙的作用是:设悬念、引起读者兴趣。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2、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
九、在表现手法上设题 常考的表现手法有:(1)对比(衬托)(2)欲扬先抑
十、在结尾上设题
1、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2、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升华主旨(深化主题),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十一、在人物心理上设题
1、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答题指导:补写谁的心理活动就从谁的角度,而不从读者的角度。
2、概括人物心理变化或情感变化。这类题大致有两种情况:(1)有提示性填空;
(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
答题模式指导:全局考虑,筛选文中的词语或概括。
十二、批注
自己发现美的词句、段略、手法,批注语言更讲究文采,能用另外一种名言表达感受更好。
十三、在阅读收获或感受上设题
主观不主观,答案也在文里面,要和作者站在一边,作者意思就是正确答案,只是让你表述出来。
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有文采,能运用上成语、名言更好。
第五篇:高考作文万能议论素材精选系列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荆轲
1、荆柯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榆次、在邯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担负起刺秦的重任。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太子丹开始说他能刺秦时,荆柯还说“恐不足任便”,没想到,经不住太子的“固请”,荆柯竟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这个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他荆柯就被别人的期待弄昏了头。结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话他说:“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囊者吾叱之,彼以为我非人也。”
2、感情,似乎是一种十分缥缈的东西,但它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时时刻刻都围绕着我们。亲情、友情、爱情„„而我们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们正是有感情,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3、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感情,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易水河边那位高唱着“风萧萧今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柯,正是因为对燕国的感情,使他认知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在抗击“非典”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多少可爱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其中一个就是邓练贤。他说过“选择当医生就选择了奉献”,从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民、对病人的那一份真挚的感情。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战斗在“抗非”第一线;在病房里,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险,坚守一线抢救照顾病人,最终不幸因感染病毒而去世。
4、古时,荆轲因勇刺秦正为人称颂。的确,荆轲的勇气是非同一般的,然而,我总觉得荆轲死得糊涂。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史,此话可算得至理名言了。战国后期,七个诸侯国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许多小国,中国被分得支离破碎,多年战事,弄得民不聊生。这时候,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是民心所向,可惜,荆轲不知这个理,他一心一意要杀秦王,促成那一批势单力薄的小国。不过,荆柯毕竟只是一介书生,战国以前的历史也不很长,他不明白分久必合的道理是不足为怪的。荆轲死了不算,秦王恼羞成怒,下令立刻攻打燕,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灭亡,荆轲实在太失算。所以,荆轲不但没救燕,还加速了燕的灭亡,真是太糊涂了。
5、荆轲刺秦王是一个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故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今人的眼光去看,荆轲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说不定还可能被扣上“恐怖分子”的罪名呢。依笔者看来,燕太子丹雇佣荆轲去刺杀秦王,以为刺杀了秦王就可以阻拦住秦军的东进步伐,真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是一种太幼稚的想法,根本解决不了当年的政治问题。事实上燕国很快就灭亡了,这与荆轲刺秦失败不无关系。但是荆轲绝不是一个我们所想象的普通简单/ 8 的“恐怖分子”,更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命之徒,看《史记•刺客列传》,似乎又很难界定其身份:表面上看确为一个杀手,但是却与聂政这样目不识丁只有匹夫之勇的粗人不同,他“好读书击剑”,称其为知识分子也不无道理。在那个分裂割据战争迭起的年代,荆轲的出现,实为罕见和奇缺,遗憾的是能文能武的荆轲未能实现白己的目标,人们就更对其怀有无限的同情和哀怜。
6、据《史记》所载,燕太子丹嘱咐荆柯:“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就是说,至少燕太子丹起初是想生擒秦王赢政,胁迫他退还己侵占的诸侯国领土,如果这一步能取得成功,他们未必想害赢政的性命,倘若赢政不肯,他们才准备杀掉他。荆轲刺秦体现了一种阻挡秦国继续攻打其他小国的企图。无论是退兵之计也好,或仅仅是缓兵之计也罢,这应尚是荆轲为解燕国之困,更是为所有诸侯国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7、有人说,荆轲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剧。也有人说,荆轲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荆轲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代,荆轲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时,他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无论哪个时代,生命与生活都充满了悖论,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常常走出了一个陷阱,却又陷人了另一个困境。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我们从一个时代去反观另一个时代的局限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用白己所处时代的价值作为标准去衡量荆轲那个时代的信仰价值。因而,荆轲的选择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体现在其悲剧行为过程的执著中。
8、有一种观点认为,秦王固然该刺,但荆轲的人品行为并不足取,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刺客或侠士。唐代文豪柳宗元就写诗责备荆轲“愚蠢”,与东晋诗人陶渊明对荆柯的盛赞形成鲜明对照。就在今天,很多人对荆柯也有不同看法,甚至同一个人对他的印象也是一波三折„„
有人认为:面对因剑长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没有武器的群臣,荆柯竟然没有能刺伤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慑服了,固有的不学无术,整日与高渐离击筑唱歌的消极一面都在这一刻显露得淋漓尽致„„
两千年弹指而逝,荆柯到底是侠士还是刺客其实已不重要。客观地说,他既是崇尚节义的侠士,也是冷血无情的刺客。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仔细分析起来都具有两面性„„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孔子
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 8
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2:挫折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3:理解
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我们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4:选择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 8
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
5、幽默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6:源泉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7:诚信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8:寻觅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 8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嵇康
1、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2:心灵的选择
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沙漠上的狂风刮过古堡的废墟,书本中妄自描述着空中花园的美丽,人们希冀希冀着听到消逝已久古乐的音律,时光带走了古文字的意义。历史的车轮缓缓轧了过去,轧碎了多少文明古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现。
昔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之前叹息:“《广陵散》从此绝矣。”一部名曲就这样失传了。当真是“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现代人就将再次听到这千古绝唱,嵇先生之记忆即是现代音乐家的曲谱。4:包容 / 8
嵇康的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于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山涛让他当官,是善意的,他却气得要死,认为对方侮辱了自已,可就是这个山涛使他的儿子没成为孤儿:钟会非常崇拜他,想和他交朋友,他连正眼都不看一眼,这其实就是嵇康心胸狭隘的表现,不能像大山一样包罗万象,不能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
有人说,这是嵇康天性自然的执着。天性是什么?天性就是包容。而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也没能容得下这样一一个知识分子,把他作为一个异己给消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5:家庭教育
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但嵇康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嵇康,一看他的《绝交书》就知道他的态度很骄傲的:但我们看他做给儿子看的《家诫》——当嵇康被杀时,其子方十岁,算来当他做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儿子是未满十岁的——就觉得宛然是两个人。他在《家诫》中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还有一条一条的教训: 一告后辈要立志,志之必坚。二告后辈要“见义而作”,赈灾济贫。三告后辈要慎言。
四告后辈要少欲,要宽容谦恭,要有涵养。
五告后辈不要打探他人隐私。他说:“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私。”
六告后辈不要受人之馈。他说:“匹帛之馈,车服之赠,肖深绝之”,因为“常人皆薄义而重利”,别人主动向你破财献礼,则必有所求,必图回报,这是“君子之所大恶也”。我们就此看来,实在觉得很稀奇: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庸碌。因此我们知道,稚康自己对于他自己的举动也是不满意的。只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
所以,后来被山涛推荐而做官的嵇绍,成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
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惟有嵇绍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6:自虐
自虐,实际上是精神的流亡,是精神苦闷的象征。魏晋士大夫的一个倾向是服药、喝酒、身上多虱,这与其说是隐逸、潇洒,倒不如说是这些部含有自虐的成分。他们追求精神自由,追求高古的人格,不愿与当时的社会达成妥协: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生命的能量只能向内转,通过自虐式的感官刺激来获得暂时的宣泄和解脱。嵇康作为一位与时代相悖的人,他承受了太多的精神压迫与打击,他别无他法,只有把常常饮酒、服药、装疯等自虐形式作为/ 8
自我拯救的方式。在精神苦闷之际,用药酒等刺激感官,借酒杯来浇心中块垒。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方式。7:坚持自我
其实嵇康是很有才气的一个人,所以山涛就推荐他出来做官:但是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不愿意接受的,于是嵇康就要和山涛绝交。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到嵇康的性格是很矛盾的,因为嵇康当初说“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
自己认为最好的朋友,就因为这样就结束了来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极其重要的,不容他人干涉。嵇康的行为不是因为按照什么现成的规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体现。8:路
嵇康啊嵇康,愤世嫉俗,绝望了这社会的一切而毁坏礼教者是你,“非汤武而薄周孔”者也是你,你呀你,你可如何让司马氏安于枕席?你的一腔忠愤却无人知,只好寄托于手中的铁锤——第一锤,砸平世间不平事;又一锤,大泄胸中之悲郁;再一锤,以警醒生前身后千年万年所有的炎黄子孙:看一看,我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纪?“砰砰”锤声中,钟会来了,你并不理睬,只抛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于是你抛锤仰天大笑:“哈哈„„吾非汤武而薄周孔,看你何名篡权柄!”这一笑,惊掉了司马昭手中的玉杯,杀机顿生。
人说你毁坏礼教,不事孝道。“冤哉!”一千七百年前那没有发出的呼喊,就让我替你喊出吧!或许,这有悖于你不屈的性格,但那是在路人皆知司马心的时代,这是称那个“冤”字己完全被世人理解的时代。我知道你表面上毁坏礼教,实则是激愤于挂羊头卖狗肉者之流(如司马懿)的胡作非为,激愤之极而转为不言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礼教!其实啊!司马懿何尝是孝子?可司马氏就是以不孝为名杀了你。悲哉!“阴阳易位,时不当兮”,屈子几百年前的这一悲吟,不幸却又应验在了你的身上。9:交友 冤哉!嵇康!
再不见你纵酒之豪情,再不闻你打铁的锤声。一壶酒,浇铸成你狂放的本色:一把锤,锻造了你铁样的个性。如此本色,如此个性,才成就了你的一生。
你“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在你的眼中,这世界应如你杯中之清酒,无尘渣毫粒,无腐臭之气,而是清冽如流玉之晶莹,甜香赛芝兰之悠长。可遗憾的是,翻遍一卷《中国古代史》,你的名字却印在了最昏晦的那一页:满眼是野蛮的屠戮,满耳是大众的悲鸣。其时,有明哲保身者,更有持“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陋志者。你“常谓之知言”的山涛,此时便弃你而去,留你一人痛饮苦酒:“美酒今以之驱愁,良友兮不可不慎求。人之相知兮,贵识天性,曲者不以为桷兮,诚不欲以枉其天才。”面对山涛的诱荐,你嬉笑怒骂,接舆狂歌。一纸《与山巨源绝交书》阻断了后路,更逞了淋漓之快意,成就了后人敬仰之声名。/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