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
班级
座号
姓名
一、比较《小石潭记》和《右溪记》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以其境过清()
(2)不可名状()..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二、比较《记承天寺夜游》和《记游松风亭》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4)思欲就亭止息()..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7.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
(3分)
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三、《游恒山记》(选段)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
乙文: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8.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
(1)无攀跻劳()(2)还过岳殿东()..9.找出文中点明游恒山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的句子。
10.用自己的话表述下面句子的意思。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
11.细读文章第二段,找出最能表现作者精神风貌的句子。
12.从作者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四、比较《满井游记》与《虎丘记》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
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②下迨(dài)蔀(pǒu)屋:下至小户人家。③交衢间:指路边。④雷辊(g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⑨属(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
1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得数十人而已(得到)D.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时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罍而歌者 一人缓拍而歌 ....C.竟以歌喉相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郊田之外 齐国之美丽者也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16.文段理解。
(1)【甲】文写_____景,以______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 的热闹场面。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A.髻鬟之始掠也(梳掠)B.风力虽尚劲(猛,强有力)..
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请以【乙】文为例具体说明(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1.(1)因为(2)说出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3.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2)示例:① 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 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
③ 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 点二:“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
4.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5.(1)睡觉(2)只,只是(3)曾经(4)到,靠近
6.(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7.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8.升、登 现在作“环”,转,绕 9.“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 10.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11.“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12.此题为开放性题。旨在能从读徐霞客游恒山过程中,了解并学习他的精神,即:不畏艰险,不怕辛苦,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与文章内容吻合,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13.C 14.B 15.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16.(1)春(初春之、早春之)自然 游人聚饮斗歌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问答题 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默写训练一
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是∶。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4.本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5.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6.《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其中的个、。
1.《陋室铭》中的主旨句:。
2.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句:。
4.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
5.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7.《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8.《爱莲说》中“。”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9.《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是一般映衬,和 是重点映衬,菊是 牡是。
10.文中描写莲的生长环境句:。
描写莲的体态、香气句:,描写莲的清高风度句:。
11.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1.闭之,则右刻“,”,左刻“,”,石青糁之。
2.船头坐三人,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3.佛印绝类弥勒,,神情与苏、黄不属。
4.,若听茶声然。
《大道之行也》
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
大道之行也,。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句是: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全文总结性句子是:
,是谓大同。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1.描写《望岳》中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2.《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3.细望泰山景色句是:。
4.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春望》
1.拟人诗句是:。
2.忧国思乡诗句是:。
3.首联诗句是:。
4.悲己句是:。
《石壕吏》
1.反应官吏残暴对待百姓诗是:。
2.说明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
3.最能概括凄惨情景诗句是:。
4.说明当时兵役苛酷的诗句是:。
5.解释加点的词语(分): 吏呼一何怒 听妇前致词 室中更无人 出入无完裙
6.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7.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分)
《桃花源记》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7.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与世隔绝、老死不相往来。
《短文两篇》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7.莲,花之君子者也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 牡丹 正衬 反衬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核舟记》
1.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 4.视端容寂 《大道之行也》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①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4.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望岳》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1.三男邺城戍 2.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八年级(上)语文默写训练二
《望岳》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
《春望》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
《石壕吏》
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归园田居》
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
。
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
。。
《使至塞上》
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
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
《渡荆门送别》
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
。
2.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
。
《游山西村》
含困境中蕴含希望哲理的名句:。
1.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2.。
名句综合运用
1.生活中,常有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应该是:
。2.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
。
3.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
4.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
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
。
5.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
。
6.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
!。
八年级(上)语文默写训练二
《望岳》
5.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6.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8.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春望》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
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归园田居》
3.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使至塞上》
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渡荆门送别》
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游山西村》
3.含困境中蕴含希望哲理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名句综合运用
4.生活中,常有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应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 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人教版八(上)语文默写训练三
第五单元 《桃花源记》
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4.本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5.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6.《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其中的两个、。
《短文两篇》
1.《陋室铭》中的主旨句:。
2.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句:。
4.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
。
5.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7.《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
8.《爱莲说》中“。”
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9.《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是一般映衬,和 是重点映衬,菊是,牡丹是。
10.文中描写莲的生长环境句:。
描写莲的体态、香气句:,描写莲的清高风度句:。
11.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核舟记》
1.闭之,则右刻“,”,左刻
“,”,石青糁之。
2.船头坐三人,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3.佛印绝类弥勒,,神情与苏、黄不属。
4.,若听茶声然。
《大道之行也》
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
。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句是: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全文总结性句子是:,是谓大同。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杜甫诗三首》
《望岳》
1.《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2.《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3.细望泰山景色句是:。
4.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春望》
1.拟人诗句是:。
2.忧国思乡诗句是:。
3.首联诗句是:。4.悲己句是:。
《石壕吏》
1.反应官吏残暴对待百姓诗句是:。
2.说明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
3.最能概括凄惨情景诗句是:。
4.说明当时兵役苛酷的诗句是:。
【课外古诗】
1.少壮不努力。2.树树皆春色。
3.乡泪客中尽。4.,波撼岳阳城。
5.黄鹤一去不复返。
6.日暮乡关何处是。7.常恐秋节至。
8.相顾无相识。9.,平海夕漫漫。
10.气蒸云梦泽。11.坐观垂钓者。
12.晴川历历汉阳树。
【拓展延伸】
1.“神舟六号”遨游太空,让全体中国人的心随着它跳动了五天五夜,也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2.请写出一句含有 “鸟”的诗句:。
3.请写出一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或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
。
第六单元 《三峡》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冬、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
春冬:,良多趣味。
夏:。
秋:。
2.《三峡》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山河秀丽句)描写泉水瀑布句是:
。
4.故渔者歌曰:“。”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两句诗是一致的。
6.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中首句,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
(1)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 ?。
《湖心亭看雪》
1.《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湖上的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心亭看雪》中使用白描句是:,、、、。
《诗四首》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晚躬耕句子是:,;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
2.《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诗中有画句)
3.《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长江之景的句是:。
4.《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长江之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5.今天我们常用陆游的“,”这两句诗来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含哲理句)
6.,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7.《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一诗中顾影自怜,饱含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的诗句是:。
8.《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中,与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万方多难此登楼”(《登楼》)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课外古诗】
1.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高远爽朗,毫无悲秋之意)
2.好峰随处改。(梅尧臣《鲁山山行》)
3.?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4.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5.,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此地一为别。(李白《送友人》)
7.,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霜落熊升树。(梅尧臣《鲁山山行》)
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10.,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人教版八(上)语文默写训练三
第五单元 《桃花源记》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7.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与世隔绝、黄发垂髫、不足为外人道、老死不相往来。《短文两篇》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莲,花之君子者也 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 牡丹 正衬 反衬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核舟记》
1.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 4.视端容寂
《大道之行也》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①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4.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杜甫诗三首》
《望岳》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1.三男邺城戍 2.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课外古诗】
1.老大徒伤悲 2.山山唯落晖 3.孤帆天际看 4.气蒸云梦泽 5.白云千载空悠悠 6.烟波江上使人愁 7.焜黄华叶衰 8.长歌怀采薇 9.迷津欲有问 10.波撼岳阳城 11.徒有羡鱼情 12.芳草萋萋鹦鹉洲
【拓展延伸】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六单元 《三峡》
1.清荣峻茂;夏水囊陵,沿溯阻绝;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诗词四首》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箫鼓追随春社近7.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8.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课外古诗】
1.便引诗情到碧霄2.幽径独行迷3.谁道人生无再少4.铁马冰河入梦来5.浮云游子意6.孤蓬万里征7.自古逢秋悲寂寥8.林空鹿饮溪9.萧萧暮雨子规啼10.僵卧孤村不自哀
八年级(上)语文默写训练四
一、记忆型默写: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予独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带月荷锄归。
4、挥手自兹去,5、衣冠简朴古风存。
6、我言秋日胜春朝。
7、八月湖水平。。
8、。,都护在燕然。
9、默写: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
二、理解性默写:
10、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两篇作品。一篇是短文《陋室铭》,文中最能揭示文章中心的主旨句是:“。”一首是七言绝句《秋词》(1分),绝句中最能体现作者乐观豪迈之情的诗句是:
“。”
11、默写《爱莲说》中评价菊花的句子:
。
12、杜甫《春望》中描写战争给城市带来破坏的语句是:
。
通过自然事物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是:
。
13、陆游《游山西村》中,体现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
。
富含生活哲理的语句是:
。
现在人们通常用这句话来形容
。
14、古人常常用流水来比喻时间,比如汉乐府《长歌行》中的
“。”苏轼《浣溪纱》中的“。”
15、崔颢《黄鹤楼》中描写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
16、我们经常在诗词中阅读到描写自然环境,具有浓厚季节特征的语句,请根据提示写出以下诗歌中描写季节的语句。
⑴春天:汉乐府《长歌行》:。
苏轼《浣溪纱》:。
杜甫《春望》:。
⑵秋季:汉乐府《长歌行》:。
王绩《野望》:。
梅尧臣《鲁山山行》:。
⑶冬季:《早寒江上有怀》:。
17、诗词中除了那些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外,还有许多语句直接或间接的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请根据提示写出以下诗歌中的这类语句。
⑴杜甫《望岳》中透露出诗人志向远大的句子是:
。
⑵李白《送友人》中借马鸣衬托离别之情的句子是:
。
⑶陆游《游山西村》中表现出留念农家生活,希望再度拜访心情的诗句是:
。
⑷汉乐府《长歌行》中点明诗歌中心意思的句子是:
。
⑸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钓鱼之事表明希望得到引荐心情的语句是:
。
⑹苏轼《浣溪纱》中表明诗人虽然年老,但仍然积极乐观对待人生的句子是: ?!。
⑺“故乡”是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之一,在本册书里,我们在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句中体会到他对故乡的惜别之情;在崔颢《黄鹤楼》诗中的“ ?。”句中体会到他的思乡之情。请在你再写出两句完整的表达与故乡有关情感的诗句:
。
。
八年级(上)语文默写训练四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记忆型默写:(每空2.5分)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默写: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理解性默写:(每空2.5分)
10、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两篇作品。一篇是短文《陋室铭》(1分),文中最能揭示文章中心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一首是七言绝句《秋词》(1分),绝句中最能体现作者乐观豪迈之情的诗句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1、默写《爱莲说》中评价菊花的句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2、杜甫《春望》中描写战争给城市带来破坏的语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通过自然事物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3、陆游《游山西村》中,体现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富含生活哲理的语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人们通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处在困境中的人、事又有了转机。
14、古人常常用流水来比喻时间,比如汉乐府《长歌行》中的“百川到东海,何日复西归?”苏轼《浣溪纱》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15、崔颢《黄鹤楼》中描写登楼所见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八年级上半学期期末复习之主题默写测验卷(答案)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1、我们经常在诗词中阅读到描写自然环境,具有浓厚季节特征的语句,请根据提示写出以下诗歌中描写季节的语句。
⑴春天:汉乐府《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苏轼《浣溪纱》: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⑵秋季:汉乐府《长歌行》: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梅尧臣《鲁山山行》: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⑶冬季:《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诗词中除了那些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外,还有许多语句直接或间接的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请根据提示写出以下诗歌中的这类语句。
⑴杜甫《望岳》中透露出诗人志向远大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⑵李白《送友人》中借马鸣衬托离别之情的句子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⑶陆游《游山西村》中表现出留念农家生活,希望再度拜访心情的诗句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⑷汉乐府《长歌行》中点明诗歌中心意思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⑸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钓鱼之事表明希望得到引荐心情的语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⑹苏轼《浣溪纱》中表明诗人虽然年老,但仍然积极乐观对待人生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⑺“故乡”是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之一,在本册书里,我们在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句中体会到他对故乡的惜别之情;在崔颢《黄鹤楼》诗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句中体会到他的思乡之情。请在你再写出两句完整的表达与故乡有关情感的诗句:(略)
人教版八(上)语文默写训练五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直接默写。
1、问今是何世,2、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
3、青林翠竹,_____ ____。
4、____________ 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土要平旷,屋舍俨然,6、山重水复疑无路。
7、,家书抵万金。
8、日暮乡关何处是。
9、,铁马冰河入梦来。
10、挥手自兹去。
11、好峰随处改。
12、,徙倚欲何依。。
13、气蒸云梦泽。
14、晴川历历汉阳树。
15、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16、,万物生光辉。
(二)理解性默写。
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
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
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22、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2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
。
2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
25、《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_,。
2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2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28、《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
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
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
3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32、通过《春望》中的。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3、《石壕吏》中。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34、《归园田居》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6、《游山西村》中。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37、透过《望岳》中。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39、《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1、《使至塞上》中。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42、《游山西村》中。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43、《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4、《望岳》中。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45、《望岳》中。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6、《春望》中。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47、《春望》中。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48、《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
49、《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
50、《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51、《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
__。
52、《石壕吏》中。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53、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54、《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5、《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性默写
58、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上)语文默写训练五
答案:
一、(一)略
(二)17、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0、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6、香远益清 27莲,花之君子者也
28、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3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8、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39、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4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5、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
4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0有吏夜捉人
5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5、春冬之时„„良多趣味
56、每至晴初霜量„„猿鸣三声泪沾裳
5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5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6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教版八上文言文默写重点句
(一)、《桃花源记》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之异。
5、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二)《陋室铭》
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虚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9、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爱莲说》
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全文的纲领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核舟记》
1、全文围绕着 奇巧 一词选择材料。
2、文中引用《赤壁赋》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文中引用《后赤壁赋》的句子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文中直接描写鲁直的句子是: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5、文中描写舟子的神态的句子是: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作者的感叹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7、作者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印证了文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五)《大道之行也》
1、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六)《杜甫诗三首》
(望岳)
1、远望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近望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细望的句子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明愿望的句子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5、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绘自我形象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石壕吏)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七)《三峡》
1、引用渔人的民歌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写夏天水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侧面写山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八)《答谢中书书》
1、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表明作者自豪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九)《记承天寺夜油》
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十)《观潮》
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是: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十一)〈〈湖心亭看雪〉〉
描写景物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十二)〈〈诗四首〉〉
1、〈〈使至塞上〉〉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游山西村〉〉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过关检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过关检测试题附答案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B: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急湍(tuǎn)
飞漱(sù)
(bó)
青荇(xìnɡ)C.京尹(yī)
百舸(ɡě))(1分)
B.竹柏
D.痕(hén)迹
荒秽(huì)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树茂盛)
(消散)B:欣然起行(走)
(只有)C:乘骑弄旗(马)
(岸边)D:上下一白(全)
(扛着)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2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2分)(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花之富贵者也。
晓雾将歇仅如银线江干上下带月荷锄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默写填空。(8分)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既而渐近,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其三)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诗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观潮》描写弄潮健儿英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湖心亭看雪》中对夜色下雪景的描写语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记承天寺夜游》中对月色加以描写的语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
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9、对对联。(1分)上联:马过桥中桥过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新闻改成一句话消息。(2分)
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产生了七十六个提名作品。颁奖晚会将参考“奥斯
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届时揭晓三十二个舞蹈经典精品及“二十世纪杰出舞蹈家”的折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1~13题。(8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4~15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高林”指的是破山上高高的树林。
B:“曲径通幽”四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清幽的景色,常被后人借来题写山水景点。C:“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潭水十分清澈,倒影其中,觉得心中杂念被洗涤一空。” D:“万籁”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从内容上说,本诗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深幽、寂静,赞美的是佛境摆脱尘俗,怡悦无忧境界。
B:尾联用钟磬音反衬静,亦深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所以此联最为人欣赏。C:本诗构思巧妙,以叙写事,以情布景,绘形绘声,写事写物超出象外,让人领略到景致之外的神髓。
D:本诗造意工致,透过视觉的、听觉的、透视的、比衬的种种意象,使人如置身于它的时空之中,受到感官的、精神的感染,有难言之妙。(三)阅读下文,回答16~21题。(16分)
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
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6、.给点的字注音。(4分)突兀
()
即棹()小舟入湖
已不觉目酣()神醉
波纹如绫()
17、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不觉目酣神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4分)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回答22~25题。(10分)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亭,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析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④足于床下,卧而狎⑤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⑥,粹冷柔滑,若俗士⑦,若道人,眼耳之尘,心尘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铺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⑧。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línɡ):形容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除去烦劳,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④濯(zhuó):洗。⑤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⑥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 yuán):水流的样子。彻:同“澈”。⑦俗士:与出家人相对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此语出自《论语·述而》。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22、下面对词语分析不妥的一项是(2分)()A:文章第一句中的“最”“尤”“甲”是同义词。
B:“导和纳粹”,是指引导人心平气和地接纳最精美的东西。C:“床下”“枕上”在这儿是比喻义,指随处、自由的意思。D:“可胜言哉”中“胜”是壮大的意思,这儿有名传千里之意。23:对下面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点。
B:“物无遁形”——物体的形态全都显露了出来。
C:“潜利阴益”——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好处。
D:“佳境殚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达到极点。
24、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冷泉亭是余杭众多美景中最好的一处。
B:与冷泉亭互相遥望的还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和见山亭。
C:仆射、给事、右司郎中是官职,相里君、韩皋、裴棠棣、卢元铺、元玙是人名。
D:“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中“长庆”是白居易的号。
25、认真阅读文章,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1)请写出三组描写冷泉亭景色的整句:(1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了此泉四时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不再建造亭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挺胸冲刺的瞬间创造了中国体育的奇迹;印度洋海啸在巨澜突进的瞬间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老师在课堂上微笑的瞬间鼓起了你举手的勇气;妈妈在床前抚摸的瞬间让你进入幸福的梦乡……瞬间,展示的是结果的辉煌,隐藏的是过程的艰辛,显现的是力量的迸发,蕴含的是情感的积聚。瞬间创造历史,瞬间凝聚永恒。善于捕捉和感悟生活的瞬间,人生才会变的丰富而精彩。请以
“的瞬间”或“瞬间的 ___________”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说真话,叙真情,抒发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1.D(A.tuān,shù;B.bǎi;C.yǐn)(2)草
木
泉
风 2.B(祯,俱)(3)“于是,……无所加焉” 3.B(几乎,将近)
4.(1)互文
(2)借代
(3)引用
(4)反问【(1)(2)(3)题中皆有对偶修辞方法的运用,写上的也可,但必须有答案上的修辞方法才能得分。】 5.(1)的,助词。
(2)它,代词,代核舟。
(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4)表提顿,助词,不译。6.A 7.(1)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3)仅如银线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6)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D(宋代)
9.示例:舟行水上水行舟
或:羊没草内草没羊(只要意思对,对仗即可)10.“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颁奖晚会将举行。
二、11.“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或:“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12.和谐
宁静
13.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或: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14.A
15.B 16.wù
zhào
hān
línɡ 17.B(形容非常爱看。酣,喝足酒)18.(1)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2)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
19.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
20.(1)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2)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21.略
22.D
23.A
24.D 25.(1)A.高不倍寻,广不累丈。B.山树为盖,岩石为屏。C.佳境殚矣,能事毕矣。或:A.草熏熏,木欣欣。B.泉渟渟,风泠泠。C.若俗士,若道人。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教案
用心 专心 尽心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IX?(学生讨论回答。)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讨论回答。)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后讲解: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3.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后讲解。
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3.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1.教师领读后讲解。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
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学生讨论,发表意见。)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归纳: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六、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资料链接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
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23.马 说 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古今异义词。如:“然后有千里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2.学生查找有关马的成语,并作解释。
3.教师准备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有关“伯乐相马”“知己”等词的来历。设计思路
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3.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3.齐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3.齐读第三自然段。(四)归纳课文。. 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要点提示:
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2.背诵课文。资料链接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二、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教学准备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
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一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怠(dai4)叩问(kou4)绮秀(qi3)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六、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七、拓展探究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
八、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
2.背诵课文。资料链接
一、关于“序”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叫“赠序”(和“书序”不同)。本文就是明代的名士宋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我们学过的《(指南录)后序》是一篇书序,书序是写在书的前面或后面,意在交待成书的过程、背景等。
二、明初散文 ’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大都经历了社会**,对治乱兴亡的体验较深,因此创作比较贴近现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等。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遒劲,且富于形象性,《郁离子》《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喻》等。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 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4.齐读这首诗。(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2.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3.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4)绮户(qi3)婵娟(chan2)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
提问:
①什么语气? 要点提示:反诘埋怨。
②怀念谁? 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无缺的。
③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 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4.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4.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5.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二、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26.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后失败被贬永州任思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因此借游山玩水排遣内心的愁闷,历游永州八处名胜,著有《永州八记》,文章多以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抒发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选文《小石潭记》是其中第四篇。
二、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三遍)
2.教师点拨重要字词,学生试着翻译全文。(1)古今异义——去:(古)离开(今)到某处,前往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中的角色
(2)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不译或译为“而”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②为坻,为屿„: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谭,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冷清 可①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长短不一②犬牙差互:交错 3.齐读课文。(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
引入: 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文中那些句子写“石”,那些写“水”? ——①石: ②水:
(一)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的写法
(二)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描写了潭水、游鱼,阳光、影子,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
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3、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亻台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体现出作者此时置身于山水中欢乐的心情。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亻台然不动 亻叔尔远逝 动静结合特写镜头
(三)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 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四)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中那些地方暗示了作者的“凄苦” ——①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简接说出了小石潭位置极为偏僻,人迹罕至,幽静凄清,这和作者的心境不谋而合;
②第四段,作者寓情于景,从“寂寥无人”的处境中抒发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凄苦的心境跃然纸上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作者政治上不得志,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四、写法鉴赏:体会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1)对比: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亻台然不动”和“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显出鱼的活泼;
(2)烘托: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衬托出水的清澈。
五、总结全文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优美和寂静,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附总板书:
发现小潭 :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的写法 潭中景物 :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 :游鱼 亻台然不动 亻叔尔远——逝动静结合特写镜头 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27、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解题。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背景资料。《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二、研习新课。
(一)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字词:【谪】特指贬官或流放。【越】:超过,过了【政通人和】政务顺畅,人民和乐。通,顺利。和,和乐。【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具,通“俱”,都,全。兴,兴办。【制】规模。【属】通“嘱”,嘱咐。
译文: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一)教读第1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越明年、谪、属
2、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
——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
3、试猜想为什么藤子京被贬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他都能以百姓利益为重,不是太看重自己的得失。
4、“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二)原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
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字词:【胜状】胜景,好景色。【浩浩汤汤】形容水势汹涌壮阔。【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边涯,边。【朝晖夕阴】早上阳光照耀,晚上乌云蔽天。形容天气变幻不定。晖,日光。【气象】天气景象。【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象。【备】全面,详尽。【然则】虽然如此,那么。【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极,尽,直到尽头。【迁客骚人】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失意的诗人。【会】聚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译文:我观赏那巴陵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上。它衔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汹涌,宽阔无边,早上阳光照耀,晚上乌云蔽天,天气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向北通到巫峡,向南直到潇水、湘江,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失意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会有所不同呢?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夫、然则、骚人、得无异乎
2、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点拨: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横无际涯——“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3、“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却寥寥几笔,为什么?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故不必详述,再者,此文写景是为下文议论、抒情服务的。
4、“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唐贤今人诗赋
5、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壮阔、浩渺的特点。
6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收束全文时点拨)点拨:“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做好铺垫。“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第二课时
(三)原文: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字词:【若夫】与下文的“至若”一样,用在句首引起下文,若夫,像那。至若。至于”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解除,这里指放晴。【排空】冲向天空【隐曜】藏起光辉。曜,光芒。【潜形】隐没形体。【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萧然】凄凉冷落。
译文: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洒落,接连几个月天气不放晴,阴冷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藏起了光芒,山岳隐没了形体;经商的旅客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吼叫猿猴哀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故乡,忧虑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自己,满眼放去一片凄凉冷落,感伤到极点而悲伤的情绪啊。
(四)原文: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字词:【景明】阳光明媚。景,日光。【不惊】平静。惊,这里有“起”,“动”之意。【万顷】指非常广阔【集】鸟停息在树上。【锦鳞】美丽的鱼。【郁郁】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形容草木茂盛【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璧】圆形的玉【何极】哪有尽头。【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宠,荣耀。偕,一起。【把酒临风】握,拿。临,当着。
译文:又如春日和煦、阳光明媚,波浪不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一片青葱,非常茂盛。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映着月光的水波闪动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尽头!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举酒迎着清风,那心情真是喜气洋洋啊。
(三)教读第3、4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分段来写:
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其次,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2、文中描写水中月光的是浮光跃金,描写水中月影的是静影沉璧。文中的“进”是指 居庙堂之高,“退”是指 处江湖之远
3、“以物喜”指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外物的触发)
4、“以己悲”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个人的遭遇)
(五)原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字词:【求】探求。【仁人】品德高尚的人。【或】或许,也许,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文中指两种心情。【庙堂】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而“退”即指“处江湖之远”。【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没有【归】归依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在朝庭上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在偏远的地方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四)教读第3、4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段前点拨: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议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
1、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4、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全文的主旨句,不仅自明志向,表明自己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而且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5、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五、作业:课后习题1、2
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词类活用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一词多义
1.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2.通 北通巫峡(通向)初极狭才通人(通过)政通人和(顺利)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3.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所以动心忍性(用来)
4.其 其必曰(代词,他,他们)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5.和 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6.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7.空 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8.一 一碧万顷(一片)长烟一空(全)
9.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穷尽)
10.国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国恒亡(国家)则有去国怀乡(国都、朝廷)
11.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面山而居(居住)居十日(停了)
12.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夫战,勇气也(发语词,不译)
未几,夫齁声起(丈夫)
13.去 去国怀乡(离开)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距离)14.开 连月不开(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古今异义
1.制 古义:规律(增其旧制)今义:制度 2.备 古义:详尽(前人之述备矣)今义:准备 3.景 古义:日光(至若春和景明)今义:景物 4.尝 古义:曾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今义:品尝 5.微 古义: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今义:微小
6.气象 古义:景象(气象万千)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7.明年 古义:第二年(越明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句式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句)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迁客骚人,多于此会” 4.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吾与谁归?”
5、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6、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成语。
⑪气象万千 ⑫心旷神怡 ⑬政通人和
28.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诵读课文
1、学生互读课文:两个小组,一组读一组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2、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全班齐读。注意:“也”字的语气:
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疏通全文大意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乐。
2、文中写出了谁“乐”?——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四、学习课文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很少就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而寄托在酒上。问题研讨:
1、第一段作者如何描写环境的?
——利用空间的变化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 → 琅琊 → 酿泉 → 醉翁亭。
2、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优美 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 亭的位置——临于泉上
自号醉翁的原因是——饮少辄醉,而年岁最高。
3、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 ——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设下疑问,待收束课文时再点拨)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风高霜洁,溪水退去而石头裸露出来,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问题研讨:
1、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2、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乐亦无穷”的原因是: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人们的游山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野菜,错杂地摆放在面前的,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会上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的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喝醉了的太守。问题研讨:
1、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2、人们的欢乐体现在何处?
——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热闹非凡; 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山肴野蔌;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无拘无束; 太守醉,酒不醉人而人自醉。
3、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是那些?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4、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5、如何理解太守的醉呢?太守的醉由何产生?(点拨第一段的疑问)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点拨——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他因山水之乐而醉,因百姓和乐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但这“乐”不是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而是乐中含悲。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
(四)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纵横散乱,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问题研讨
1、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 ——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
2、如何理解文中的“醉”与“乐”?
——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文章第一段开始破题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再借“山水之乐”,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接着写了“滁人游”“太守晏”“众宾欢”,加深了“乐”的内涵就。然后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于一人,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最后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一篇主旨。
五、分析写作特色
1、本文写景上有何特色?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六、综合延伸 问题研讨: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与欧阳修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他们毫无消极颓废情绪,从他们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点拨:
1、应该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挫折。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牵动自己的心的只有天下人的忧乐。
3、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七、总结:本文通过对醉翁亭周边优美风景及太守宴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八、布置作业:研讨与联系二
教师教学教后总结
29.满井游记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1.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2.掌握比喻的运用。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朗读带。
2.制作知识归类和问题思考的投影。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阅读较浅易的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贵在积累,“滴水穿石”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学习这篇文章的方法主要是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分以下几步去做:
第一步,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然后疏通文意。
第二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由教师作总结、归纳,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教学时间:自读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一)理清要素
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满井
人物:我与数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内,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经过:心境“若脱宠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来之知也”。
(二)理清写作思路
1、第一段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城中飞沙走砾,为下文正面记游作准
备,有对比的作用。(早春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第二段逐句读来,怎样表达记游的次序? 第一句“廿二日„„至满井”:点明所游之地。第二句“高柳„„脱笼之鹄”:以堤柳、润土、旷野衬托心胸的舒畅。“若脱笼之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三句“于时„„出于匣也”;写春水。“晶晶然„„”作比喻,更见水的明澈。第四句“山峦„„之始掠也”:写春山,细致地写山被雪洗之美,用“如倩女„„始掠也”作比喻,形象化地描写春山的形色两美。
第五句写春柳、春苗两景,笔墨不多,既显示燕地春色,又见观察之细。第六、七句,写游人,男男女女,有动有静,声色兼备,形态各异。第八句,运用了借代写鱼鸟,描绘出神态。第九句,议论句,强调燕郊“未始无春”,与第一段对照。板书:
二、学习课文
1、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描写了“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鬣、游人、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
先写全景,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最后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2、如何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全文的主旨所在,回应了首段,对此次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
(与“工笔”区别:工笔稍带个人色彩或观点的描写。白描以所能看到的表面现象对事态进行描写,深入、具体而忠实地刻画某个场景或人物形象,一般是不带有想象力和个人主观色彩的。)
3、作者在文未点明寄情于山水的意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用以收束了全文,那么你怎样理解内涵?。——作者重在抒写“性灵”。(指人的精神、性情、情感)
此句表明自己和庸人的区别。“不能以游堕事,”是以那些热衷于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流露出作者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厌倦官场纷争,追求性情的释放,精神世界的满足,希望达到物人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
三、赏读课文,体会写作手法。
1、比喻——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2、白描——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而形象却鲜明如画。找出文中白描手法。理解作用
——(1)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2)这种写法能使所写景物鲜明如画,笔法简练。
3、拟人——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人作者的主观情感。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
附
1借喻:翻身的农民愤怒批斗那个寄生虫。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2借代:翻身的农民愤怒批斗那个歪嘴巴。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2.选用《作业设计》。资料链接
一、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进士,曾任空部郎中等职。明代著名文学家。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重视通俗小说和里巷民谣,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
二、公安派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地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徐渭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
30.诗五首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一)饮酒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他的诗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注释①喧:吵闹的声音。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辨:说明。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3、主旨点拨: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二)《行路难》
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象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3、主旨点拨:整首诗围绕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展开,生动而又有层次的展示了作者时而苦闷,时而愤慨,时而落然,时而乐观旷达的内心冲突和感情变化,体现作者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坚定的信念,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的无比执着的乐观自信的情感。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第二课时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质疑字词。
(1)虚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怎么。呜呼:感叹词,哎。
(2)实词(活用)——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
4、全诗段意。(1)秋风破屋——惨(2)群童抱茅——悲(3)长夜难眠——哀(4)广厦庇寒—一愿
5、赏析。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6、归纳总结。
这首诗通过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以及屋漏雨湿苦况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宁愿自己受冻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道主义胸怀。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解题。
读标题,介绍唐代边塞诗的特点。
2、研习课文。
(1)师生朗读,明确节奏。
(2)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
3、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③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点拨:表达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一是写了边塞的苦寒生活二是写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4,主旨归纳
这首诗以歌咏白雪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和依依不舍的友情.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五)《己亥杂诗》 1.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名句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自比落花,表现了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为国家,为民族奉献自己力量的高贵品质。
3、主旨归纳。
这首诗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4、布置作业:背诵五首诗。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第五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河南宏力学校2015级综实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王建伟
2016.4
11.中国石拱桥
一.字音、字形、词义 1.字音
记载_____ 下载_____ 一年半载_____ 暴涨_____ 头昏脑涨_____ 张鷟_____ 匀称_____ 朝野佥_____载
2.字形
雄kuà____
雄zī____
cán____ sǔn_____
古pǔ_____ 推chïng_____ wãi_____妙wãi_____ xiào_____
巧妙juã_____ lún_____
hú_____ xíng_____
桥liáng_____
yōu_____久
huī_____复
桥dūn_____
铺qì_____
jì_____念
diāo_____刻
和xiã_____
就地取cái_____
xiáo_____ 河
序幕_____ dǒu_____坡 tú_____劳
lú_____沟桥
lì_____道元
3.词义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二.文学常识
1.五种表达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文是以__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理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说明文有三个显著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茅以升(1896—1989),中国________________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两用桥,并编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核心知识点
1.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下列4句话中加点词的作用。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②《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③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④(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卢沟桥 一称“芦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旧时称卢沟河,一称芦沟河)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后毁于洪水,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长266.5米,宽约7.5米,由十一孔石拱组成。桥侧建有石栏,上有精刻石狮485个。桥东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帝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桥东附近有宛平城,1937年“七七事变”从这里开始。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旁另建有新桥。(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辞海》对卢沟桥的介绍,与课文里的相比,多了哪些内容?你是否因此觉得课文里对卢沟桥的说明不够全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桥之美
一.字音、字形、词义 1.字音
着_____重 煞_____风景 发闷_____ 闷_____热 烦闷_____ 强_____劲_____ 劲_____旅 劲_____敌 劲_____头 脂_____粉
2.字形
Yí_____和园 zhù_____足 口wěn_____ mãi_____介 cuī_____ huǐ_____ xiāo_____ hún_____ shâ_____影 险jùn_____ 衬tuō_____ lǒng_____ tǒng_____ quâ_____桥 zhān_____前顾后 yùn_____育 点zhuì_____ cāng_____ máng_____
3.词义 驻足: 煞风景: 史诗: 销魂: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二.文学常识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13.苏州园林
一.字音、字形、词义 1.字音
因地制宜_____ 重_____峦_____叠嶂_____ 对称_____ 琢_____磨
2.字形
xuān_____ xiâ_____
màn_____ yán____
qiū_____hâ____
lín_____ xún_____
lîu_____ kōng_____
河南宏力学校2015级综实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王建伟
2016.4 qiáng_____
wēi_____
因地制yí_____
chïng_____ luán_____ diã_____ zhàng_____
tǎng_____若
自出xīn_____ cái_____
映chân_____
pān_____登
宽chǎng_____
líng_____ lïng_____
zāi_____种
jì_____ mî_____
依bàng____
zhuï_____ mï____ yōng_____俗
zhēn_____ zhuï_____
回láng_____ léi_____同
高低qū qū________ 一fú_____画 名fù_____其实 景zhì_____
3.词义 轩榭: 嶙峋: 镂空: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倘若: 自出心裁: 依傍: 琢磨: 斟酌:
二.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__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童话集《__________》等。
三.核心知识点
1.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分别从哪几个宏观角度及那几个微观角度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宏观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观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故宫博物院
一.字音、字形、词义 1.字音
斗_____拱_____ 积攒_____
攒_____聚
琉_____璃_____ 蟠_____龙 额_____枋_____
2.字形
鸣钟击qìng_____ 横guàn_____ chù_____立 规模hïng_____大 jiǎo_____健 jiǎo_____揉造作 tán_____香 liú_____金
áo_____头 金luán_____殿 zhàn_____蓝 zǎo _____jǐng_____ yōu_____扬 jiǒng_____ 然不同 cuî _____ zōng_____ 轮kuî_____
3.词义 藻井: 悠扬: 迥然不同: 错综相连: 井然有序:
轮廓:
二.文学常识
1.《故宫博物院》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
2.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其中三大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_____________”。广场北面乾清们以内叫“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后三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东六宫西六宫。
15.说“屏”
一.字音、字形、词义 1.字音
伧_____俗
悲怆_____ 2.字形
nà_____凉
wãi_____ mù_____
cāng_____俗
shàn_____长
sháo_____光
宫tíng_____
tú_____劳
休qì_____ 3.词义 纳凉: 伧俗: 韶光: 天井:
二.文学常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里的两句诗。
河南宏力学校2015级综实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王建伟
2016.4 2015级综实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1.中国石拱桥
一.1.记载 zǎi 下载zài 一年半载zǎi
暴涨zhǎng 头昏脑涨zhàng 张鷟zhuó 匀称chèn 朝野佥qiān载
2.雄跨(kuà)
雄姿(zī)残(cán)损(sǔn)古朴(pǔ)推崇(chïng)
惟(wãi)妙惟(wãi)肖(xiào)巧妙绝(juã)伦(lún)
弧hú形 xíng 桥梁 liáng 悠yōu久
恢huī复
桥墩 dūn 铺砌 qì 纪jì念
雕diāo刻
和谐xiã
就地取材cái
洨xiáo 河
序幕mù
陡dǒu坡
徒tú劳 卢lú沟桥
郦lì道元
3.惟妙惟肖:肖:相似。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巧妙绝伦:绝:没有。伦:同类。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二.1.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2.说明 知识性、条理性、准确性 3.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4.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作诠释、作引用、摹状貌、列图表 5.桥梁学 钱塘江公路铁路 《中国古桥与新桥》《中国桥梁史》 三.1.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
2.这4句话中的加点词都属于模糊语言,表猜测、估计。因为作者从已掌握的石拱桥相关史料来看,尚未得出确定无疑的结论,所以使用表猜测、估计的模糊语言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3.《辞海》还提到的内容有:碑亭内有“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桥东附近宛平城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旁另建有新桥等内容。
课文里介绍卢沟桥,着重介绍了它身上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地方。
《辞海》是辞书,辞书中的条目要求全面地介绍对象的性质、特点、历史等方面的信息,而《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重在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如果课文对卢沟桥的介绍面面俱到,势必会模糊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12.桥之美
一.1.着zhuï重 煞shā风景 发闷mēn 闷mēn热 烦闷mân 强qiáng劲jìng 劲jìng旅 劲jìng敌 劲jìn头 脂zhī粉 2.颐Yí和园 驻(zhù)足 口吻 wěn 媒mãi介 摧cuī毁 huǐ 销xiāo魂 hún 摄 shâ影 险峻 jùn衬托tuō 笼lǒng统 tǒng 鹊quâ桥 脂zhī粉 瞻zhān前顾后 孕yùn育 点缀zhuì 苍cāng茫máng
3.驻足:停止脚步。煞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欢快的场合使人扫兴。也作“杀风景”。
史诗: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
销魂: 形容伤感或欢乐到极点,若魂魄离散躯壳。也作“消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形容细微的失误,最终导致巨大的差错。二.画家、美术教育家
13.苏州园林
一.1.因地制宜(yí)
重(chïng)峦(luán)叠(diã)嶂(zhàng)
对称 chân
琢zhuï磨
2.轩(xuān)榭(xiâ)蔓màn延 yán 丘(qiū)壑(hâ)
嶙(lín)峋(xún)镂(lîu)空(kōng)
蔷(qiáng)薇(wēi)因地制宜(yí)
重(chïng)峦(luán)叠(diã)嶂(zhàng)
倘tǎng若
自出心xīn 裁 cái
映衬chân
攀pān登
宽敞 chǎng
玲 líng珑lïng
栽 zāi种
寂 jì寞mî
依傍 bang
琢zhuï磨 mï 庸yōng俗
斟zhēn酌 zhuï
回廊láng 雷léi同
高低屈曲qū qū
一幅fú画 名副fù其实 景致zhì
一.1.伧(cāng)俗
悲怆chuàng
2.纳(nà)凉
帷(wãi)幕(mù)伧(cāng)俗
擅shàn长
韶sháo光
宫廷 tíng 徒tú劳
休憩qì 3.纳凉:乘凉。
伧俗:粗俗鄙陋。
韶光: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比喻美好的青春年华。
天井: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较小的露天空地。二.杜牧
《秋夕》
3.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嶙峋:枯瘦的样子。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重峦叠嶂: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倘若: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面语
自出心裁:谓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 依傍:依赖;依靠;指艺术、学术等方面模仿别人.琢磨:琢和打磨[玉石];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思考;研究.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二.叶绍钧 教育 《倪焕之》 《稻草人》 三.1.文章结构:总——分
2.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宏观角度: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 微观角度: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
4.说明方法:作比较。作用:突出表现了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绝不”用词肯定、准确,突出表现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14.故宫博物院
1.斗dǒu拱gǒng 积攒zǎn
攒cuán聚
琉(liú)璃(lí)蟠(pán)龙 额 ã枋fāng
2.鸣钟击磬(qìng)横贯guàn 矗chù立 规模宏hïng大 矫jiǎo健 矫jiǎo揉造作 檀tán香
镏liú金
鳌(áo)头 金銮(luán)殿 湛 zhàn蓝 藻zǎo 井jǐng 悠 yōu扬 迥jiǒng 然不同 错cuî 综zōng 轮廓 kuî
3.藻井:我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处理。一般做成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的凹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画 悠扬: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持续和谐.迥然不同:谓差别很大,完全不同。
错综相连: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的一些事物互相联系在一起 井然有序: 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轮廓:轮廓,指边缘;物体的外周或图形的外框。引申为事情的概略。二.1.空间顺序
2.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前朝 内廷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15.说“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