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张利平/夏军/胡志芳
【专题名称】生态环境与保护 【专 题 号】N2
【复印期号】2009年06期
【原文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武汉)2009年2期第116~120页 【英文标题】Situation and Secur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作者简介】张利平,博士,副教授,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2),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 430074);夏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胡志芳,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容提要】 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分析了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质危机导致水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水资源管理缺乏科学体制。认为21世纪中国的水资源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强有力的措施,包括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工业,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污染防治,引入市场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科学管理,维护我国的水资源安全,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eatures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rich total, small per-capita quantity;uneven distribution among years and occasion, frequent droughts and floods, obv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uneven space distribution, imbalance between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low utilization ra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serious pollution.On this basis, the main issues existing in water resources security in China are showed in this paper: floods and drought hi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water shortage and waste coexist;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serious water pollution;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yout are unfit for water conditions;lack of scientific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The contradiction of water resource in China will be more intensified in the 21st century.Large-scale reforms and strong measures must be curried out to promot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关 键 词】中国/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安全China/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security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人口剧增,经济高速发展,全球用水量急剧增长,水污染日益严重。1997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指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展望未来,水资源正日益影响全球的环境与发展,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纪之交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1~6]。
中国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5~10]。
1中国水资源状况与主要特点
根据最近水利部全国第2次水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08万亿(648mm),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万亿,地下水0.81万亿,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其中地表水2.67万亿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1万亿万亿。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50
。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11,12]。表1是最近8年中国的水资源的变化。
从中国大陆水资源总量的趋势看,最近的20多年中,由于环境变化,如受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影响,我国的水资源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降水和水资源数量略有减少,特别在中国北方地区(如华北地区等),水资源数量减少的趋势比较明显。北方缺水地区持续枯水年份的出现,以及黄河、淮河、海河与汉江同时遭遇枯水年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北方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目前我国水资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
中国水资源总量年平均为2.77万亿,居世界第6位,平均径流深度约284mm,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6位。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平均占有量很少。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200,约为世界人均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被列为世界1
3/hm2,仅为世界平均数的80%个贫水国家之一。耕地的平均占有径流量为28.32×103[3,4]。
(2)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年际间最大和最小径流的比值,长江以南中等河流在5以下,北方地区多在10以上,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年内分布则是夏秋季水多,冬春季水少[14]。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短期径流过于集中,易于造成洪水灾害的发生。例如:1998年属于丰水年,全国河川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多6247亿,其中长江偏多3491亿
(多36.7%),松花江偏多693亿
(多90.9%),长江、嫩江出现了特大洪涝灾害。2001年干旱严重,全国大部分地区河川径流量偏少,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比正常年份来水偏少23%~67%,长江也偏少6.9%,仅东南、华南沿海、西南和西北内陆来水偏丰。
(3)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我国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在全国人均水量不足1000 的10个省区中,北方即占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另外,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5。南方每公顷耕地水量28695,而北方只有964
5,前者是后者的3倍[6]。水资源空间上分布不平衡性与全国人口、耕地和资源分布的差异性,构成了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资源不匹配的特点(见表2)。
(4)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
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水浪费现象严重。我国的农业水灌溉利用系数为0.3~0.4,而发达国家达到0.7~0.8。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全国的污废水排放量快速增长。目前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的废污水排放量每年达445×108
(未包括县以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其中80%左右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引起大面积水体污染,造成水环境恶化。2005年,根据1300条河流3200多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资料,对14万km河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全年期水质总体状况是:Ⅰ类水河长占5.1%,Ⅱ类水河长占28.7%,Ⅲ类水河长占27.1%,Ⅳ类水河长占11.8%,Ⅴ类水河长占6.0%,劣Ⅴ类水河长占21.3%[15]。
2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治水害、兴水利,始终贯穿于中国的发展历史。建国后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0年建成水库8.5万座,总库容5100亿亿增加到近5700亿
;年供水能力已由1949年的约1000,发展灌溉面积8.5亿hm2;修建堤防27万km,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万km2;水电装机7680万kW,653个县实现了农村电气化。
2000年全国用水总量5498亿亿,占20.7%;生活用水575亿
。其中:农业3784亿,占68.8%;工业1139,占10.5%。从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2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海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达到94%,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100%,水资源总量消耗率达到96%。从用水指标分析,全国人均用水量430,万元GDP用水量28
1,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80,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
。479(1亩=1/15h),城镇生活人均用水量为219L/d,农村生活人均用水量为89L/
3我国水资源安全目前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洪灾损失高达12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1991年的江淮大水、1994年珠江大水、1998年的长江和松花江、嫩江大水,都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有1/4的国土面积缺水,1/10地区的水资源仅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少地区连起码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中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加重。目前,全国仅灌区左右。20世纪90年代年均农田受旱面积耕地面积0.27亿hm2,年平每年就缺水300亿均粮食减产200多亿kg,占总产量的比例则达到4.7%,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全国农村有2400多万人口和数千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4人口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中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据统计,在全国660个建制市中,有400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个严重缺水,年缺水约100亿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
(2)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的1/4。我国黄淮海及内陆河流域有11个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研究确定的1760500
警戒线,其中低于,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2000亿元。洪涝与干旱是严重缺水线的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宁夏等地区。近些年,黄河断流、海河枯竭,最醒目地表现了我国缺水的严峻态势[16]。中国用水量(指从自然水体取用的淡水量)已达到5600亿,用水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但全国平均人均用水量436/人,仅相当美国的1/4(淡水),世界人均用水量的2/3。一些地区生产生活用水时常受到威胁。天津市不得不连续几年从黄河应急调水。我国用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全国城乡用水急剧增加:1980年全国用水4437亿水436,人均用水450
;2001年增加到5567亿,人均用,可见用水的增长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②全国的用水结构发生变
增长为3826亿,所占化:从1980年到2001年的20年来,我国农业用水由3699亿的比重由83.4%下降为68.7%;工业用水由457亿10.3%增加到20.5%;生活用水由280亿
增长为1142亿,所占的比重由
增长为600亿,所占的比重由6.3%增加到10.8%。③用水在地区上的差别明显:从全国来看,南北方的用水与水资源的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全国各省(市、区)用水的差别也十分明显。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用水的要求会更高,缺水的威胁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在缺水的同时,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 800亿,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8,而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其次,工业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80,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中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为15%~20%。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用水水平,我国的用水效率还很低。
(3)水质危机导致水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目前,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我国的水质污染都非常严重。除了经济较不发达或径流量很大的西南诸河、内陆河、东南诸河、长江和珠江水质良好或尚可、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标准的河长占总监测河长的70%以上之外,海河、黄河、松辽河和淮河50%以上河段水质低于Ⅲ类水标准,在平原地区更是70%以上河段严重污染。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水环境改善有限。黄淮海平原、辽河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也普遍受到污染。很多地区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危害农产品安全。还有很多地区饮用水水质得不到保证。水环境污染已对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00年污水排放总量620亿t,约80%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90%以上的城市地表水体,97%的城市地下含水层受到污染。其中有10%河段污染严重,已基本丧失使用价值,淡水湖泊处于中度污染水平,75%以上湖泊出现富营养化。进入21世纪,虽然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水质恶化的势头有所控制,但全国水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
为了满足水资源需求,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个别地区更高,如1995年松海黄淮等片开发利用率已达50%以上。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很多天然湖泊、沼泽、绿洲萎缩以至消失了,如20世纪70年代新疆的罗布泊干涸,河西走廊的居延海1992年干涸,华北的白洋淀屡屡见底等。海河有些年份几乎没有水入海,华北平原、关中盆地乃至上海,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咸水入侵、地下水质下降、地面沉降等灾害。
(4)水资源管理缺乏科学体制
目前我国水资源分地区、分部门的管理体制,既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出现许多问题。如大型综合利用的水库担负着防洪、发电、灌溉、供水、水运等多目标的任务,往往大坝及其建筑物由水利部门管,水电站由电力部门管,船闸再由交通部门管;水量和水质也是不能统一管理,水量由水利部门管,水质大部分由环保部门管理;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管理单位失去节水的积极性,不利于节水等。多龙治水,多龙管水,这种管理体制既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优化配置、有效利用和统一管理,又束缚了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虽然近些年在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实行水价听证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绩,但水资源管理体制与制度的创新仍显缓慢和滞后,与水资源在可持续前提下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
4结语
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问题,水资源危机将会给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分配集中,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水资源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全国范围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21世纪中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强有力的措施,必须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工业,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污染防治,大力开发非常规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科学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引入市场机制,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缓解供需矛盾,促进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我国的水资源安全,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影响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而我们在利用水资源时往往会对水资源造成破坏,带来诸多的水资源安全问题。本文则阐述了中国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影响,以引起中国人们对水资源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关键字:水资源 水资源安全 水危机 影响 减少 水土流失
近年来,水危机渐渐向我们走来,水资源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重点。而水资源安全问题之所以会被社会如此关注,是因为中国的水利事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了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中国治国安邦的大事。近50年来,中国的水利事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减灾和保障体系。到2004年底,已累计建成江河堤防长达27.7万公里;建成水库8.5万座,形成了约6000亿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灌溉面积5625万公顷,除涝面积212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2万平方公里,为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环境改善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此同时,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实现了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人均耕地面积约占世界人均的1/
3、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的1/3的条件下,保障了粮食安全和经济高速发展,水利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中国在水资源安全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的趋势。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土地资源分布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土地少,北方水少、土地多。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处于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约1/3的耕地面积位于洪水威胁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干旱和洪涝引发的自然灾害,是中国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的水旱灾害呈现加重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田受旱面积平均每年约1100万公顷,80-90年代约2000多万公顷,近5年来,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上升到3300多万公顷,因旱灾减产粮食约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5%左右。1950年~2000年的51年中,中国平均农田因洪涝灾害受灾面积937万公顷,而1990-2000年的十年间,年均受洪涝灾害面积为1580万公顷,因水灾减产粮食约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3%左右。
二是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非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在急剧增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尽管我国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是,大量的农田和农业灌溉水源被城市和工业占用,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从1980年到2004年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25%,而农业用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全国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由1980年的88%下降到2004年的66%。
三是中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中国众多的山地、丘陵,因季风型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由于干旱和超载过牧,导致草原出现退化、沙化现象。
四是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2003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680亿吨,比1980年增加了1倍多。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使得部分水体污染严重。水污染不仅加剧了灌溉可用水资源的短缺,成为粮食生产用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五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中国约占55%的耕地还没有灌排设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全国灌溉面积中有1/3以上是中低产田,已建的灌排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些灌排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全,经过几十年的运行。
最近,我国的水污染事故频发,由此导致的水危机令社会不安,给民众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2005年底以来,中国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环境突发事故,而这些事故中70%是水污染事故,最为典型案例有松花江污染事件、太湖蓝藻事件、江苏省沭阳县水污染事件。2005年12月,松花江受化工厂污染,苯含量严重超标,导致哈尔滨全市停水四天,几百万市民陷入缺水恐慌。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威胁无锡上百万人用水安全,出现靠水没有水吃的“太湖现象”。2007年7月,江苏省沭阳县地面水厂取水口遭受新沂河上游不明污染源污染,城区供水系统被迫关闭,城区20万人断水约40小时。
这是最为直接感受而且影响巨大的水危机事件,实际上,我国的水危机还在不同程度地起发酵作用。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我国北方尤其缺水。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流域所代表的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据推算,全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5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300亿元,农业产值200亿元;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400多亿元,其中人体健康损失为192.8亿元,工业损失为137.8亿元,农业损失96.2亿元。
因此我国要高度重视水资源安全问题,注意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刘昌明, 陈志恺主编;
《环境学》左玉辉主编;
《生态环境安全与管理》付宝荣,惠秀娟主编;
《环境水文学》陈俊合,江涛,陈建耀主编。
第三篇: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环境与资源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五班 万罕立 64120527
摘要:本文从水资源分布,水量及水体水质三方面对中国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 水质 水量 问题 建议
1.水资源含义及主要特点
1.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与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总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1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之源,是关系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和最广泛的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无法替代的资源。2水资源是指在一
定时间段内,存在于河流湖泊湿地和含水层系统内以现有手段和经济合理的条件可被人们所开发利用的那部分资源量,由大气降水不断补给的自然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所称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为:水资源为可利用或有可能利用
【】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3
1.2水资源主要特点
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正是由于降水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淡水可以进行永不停歇的水文循环,不断得到更新。因此,睡资源具有循环再生的特点。
2.水资源的有限性: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4.6×1017m3,其中97.5%为咸水,淡水仅占2.5%,而其中大部分又储存在冰川当中,或是为土壤水、深层地下水难以被人类利用。事实上易于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淡水资源的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
3.水资源的区域性:淡水资源虽然具有循环再生特点,可利用量尽管有限但仍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但是淡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并不是均衡的,其常常与人口的地区分布不相协调。体现了水资源的区域性特点。
2.中国水资源状况
2.1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受到中国西高东低地势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分布有明显的空间、时间差异。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加之地势阻隔,降水主要在东南部,西北部降水量很少。而淡水分布与降水分布一致,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减少,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
【】面积占全国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国的4.6%。2
2.2水资源总量
201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0906.4亿m3,比常年值偏多11.5%。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08.8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2%,也就是说,地下水资源量的86.8%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6049.5亿m3,比常年值偏多15.0%,占全国的19.6%;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4856.9亿m3,比常年值偏多10.7%,占全国的80.4%。
【】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6.9%,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32.6万m3。4
2.3水体水质
1.河流水质 2010年,对全国17.6万km的河流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全国全年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61.4%,Ⅳ类水河长占13.1%,Ⅴ类水河长占7.8%,劣Ⅴ类水河长占17.7%。
2.湖泊水质 对99个湖泊的2.5万km2水面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面积占58.9%,Ⅳ类和Ⅴ类水的面积共占27.9%,劣Ⅴ类水的面积占13.2%。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贫营养湖泊有1个,中营养湖泊有33个,轻度富营养湖泊有37个,中度
富营养湖泊有28个。
3.地下水水质 2010年,根据763眼监测井的水质监测资料,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广东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类评价。水质适合于各种使用用途的Ⅰ~Ⅱ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11.8%,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26.2%,适合除饮用外其它用途的Ⅳ~Ⅴ类监测井占62.0%。
3.中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业上,农民依然习惯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浇灌农田,加之农村地区水利设施较差,灌渠区睡的利用率仅为
【】0.4~0.5,而农田灌溉水量超过作物需水量1/3甚至一倍以上,导致严重的水资源浪费。2第二,全国性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人口增长对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单单是新增人口的生活饮用水就是一大负担。此外,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工农业用水也在持续增长。第三,水体水质令人担忧。根据《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的数据知,我国不同水体水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化。其中湖泊存在较为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轻度、中度富营养湖泊共计65个占调查湖泊将近65%。与此同时,地下水水质也不容乐观,在2010年对763眼监测井的监测中,Ⅳ~Ⅴ类监测井就占到62.0%。
4.建议
1.针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应加快新型灌溉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进步伐,用先进,高效的灌溉方式代替原来落后、低效的漫灌方式,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2.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解决水危机的根本处开源节流、防治污染、做好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入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解决途径。
5.结论
中国水资源在分布上存在较大的时间、空间差异,总的说是夏秋多春冬少,东南多西北少。总体水量丰富,但由于分布特点,中国存在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另外农业用水效率低,水质恶化,人口增长等问题也严重加剧了这一矛盾。对此,应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选择何时方法应对水危机。
参考文献:
【1】环境学基础 鞠美庭,邵超峰,李智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8
【2】水资源概论 肖长来,梁秀娟等 吉林大学 2012.3
【3】呼伦贝尔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康锋[J] 内蒙古水利 2002(4)105一10
【4】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2.4.26
第四篇:水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为响应党的十七大精神,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给xx市民缔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用水环境,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加大了东江xx段水污染治理力度,通过东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现西支江水质稳定,西湖水面基本达到IV类水质标准,xx市基本消除了流经城市河段黑臭现象,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超过95%,基本完成“三年不黑不臭”的目标任务,保障了xx境内东江流域水环境的安全。
但是,近年来xx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逐年攀升,近5年来年均用水增长4000万~5000万立方米。据xx水利局公布,2007年全市用水量达到21.67亿立方米。根据2006年6月出台的《xx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预计,到2020年总用水量将达到30亿立方米,而按《分配方案》,该市在正常来水年份的分配水量为25.33亿立方米,与其原计划用水量相差将近5亿立方米。届时,xx市将有近5亿立方米的年用水量缺口,这一严峻现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结合xx市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队赴xx市惠城区进行了一系列关于xx市东江水质治理与市民节约用水意识的调研。本次调研采用查阅资料、派发问卷、采访当地居民、专访xx市环保局等方法,取得了明朗的结果。
1、研究方法
1.1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采访xx市环保局生态保护科、实地分点采集水样进行检测、对xx市惠城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等方法。
1.2调研内容
采访xx市环保局主要了解东江综合治理的现状,包括政府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当前存在的问题等;实地采集水样进行检测主要研究了水质检测过程中可以较为简便的方法辨别的指标如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硬度等。其中取3个点,分别为xx西湖、。每个点取5个水样;对惠城区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市民对东江治理的评价、对东江过去、现在的优劣势对比及对东江未来水环境的展望。
2、调研结果
2.1东江综合治理整体情况
2.1.1政府采取的措施
东江自古以来就是xx的母亲河,亦同时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市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其水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xx市的生存发展,亦影响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因此xx市历届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都高度重视东江水质的保护工作,将对其保护与治理当成一件大事,常抓不懈。
调研小组对xx市环保局生态保护科进行了专访,总结了xx市在保护母亲河、预防跟治理水污染上的先进经验跟有效措施。总结如下:
2.1.1.1严设关卡,全力保护东江母亲河
xx市委市政府对企业投资有着一套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划定了母亲河边可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每年出于保护母亲河的目的,有10%以上的投资项目不予准入。
2.1.1.2执法如山,严抓污染源监督管理
xx市委市政府对工业污染源强化了监督管理,在污染源的排放口实行了实时监控,严厉打击企业的偷排漏排现象,执法力度在省内名列前茅。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xx市亦建立了黑名单制,以限制这类企业在xx市的发展为手段进行排污限制。
2.1.1.3全力治理,重抓污染漏洞
由于xx市采取了以上2.2提到的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减少工业、农业排污,因此东江xx段的主要污染源并非来自工业、农业,而是来自居民的生活污染。
原因在于:xx广大的农村地区污水收集难度大,难以集中处理,导致大部分生活污染都直接或间接的排入东江。
针对这种情况,现阶段xx市已加大财政投入进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大量兴建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等。据了解,目前xx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为49.15万吨每天。随着人口的增长,为了减轻生活污水排放量,xx市现阶段仍有十几座污水处理厂处于在建状态。
2.1.1.4 互帮互助,全力均衡全市污染治理水平
据xx市环保局提供资料显示,东江xx段沿线部分乡镇财力比较薄弱,难以承担生活污水处理费用及配套网管建设费用,以致成为东江xx段水质的主要污染源。
针对这一情况,调研小组建议,政府应拨出财政专项资金扶助乡镇,先富带动后富,经济水平好的城镇帮助经济水平一般的城镇,实现全市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水平保持在较均衡的状态。把对东江的污染治理放在首位,加强对东江沿线居民的宣传教育,保护好母亲河,方能实现水质性节约用水。
2.1.2分点采集水样检测结果
调研小组通过在xx西湖、东江惠城区境内等地方采集水样,观察检验水样的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等,得出了一些结果。xx西湖分别采5个水样,代号为XH1—XH5,沿江分别采5个水样,代号为YJ1—YJ5,结果如下:
由表可见,xx西湖水质检测肉眼可见标准与官方公布的结果基本一致,属于水质IV类标准,沿江各采水点肉眼可见标准基本正常,pH值处于6—8之间,为正常水平。
2.1.3惠城区市民对东江综合治理的评价
调研小组通过派发问卷了解惠城区市民对东江综合治理的评价,共派发问卷200份,收回198份,有效问卷185份。调查问卷均采取封闭式问卷。派发地点有较强的针对性,分别为xx市数码步行街、xx市西湖、xx学院、xx市铁路学校、xx市火车北站员工住宅区等。在派发问卷的同时调研小组亦对市民进行了采访,接受采访的市民有100人,覆盖了老年、中年、青年跟少年,比例分别为 1:1:1:1,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75.7%认为东江xx段近三年来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作为xx的主要饮用水源,其水质越来越值得信赖,13.5%的市民觉得近三年的水质跟以前没有较大区别,而仅有10.8%的市民认为近三年来水质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东江xx段仍受到较大幅度的污染。60%的市民对政府近年来的治理决心及采取的治理措施表示赞许,同时有55.1%的市民对于东江现在的治理难处有所了解,分别为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排放。
在采访过程中,较多市民对淡水河、淡澳河治理表示表示不满,认为这是东江xx段综合治理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和威胁到饮用水源的稳定,要求政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使市民享受到更明显的治理成效。
结束语
本次调研全程以东江治理为主线,从政府主导部门、市民到调研小组的亲身体验,深入探究了xx市治理东江水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意见。虽然如此,因时间与人力物力有限,本次的调研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读者见谅!
第五篇:水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水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为响应党的十七大精神,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给xx市民缔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用水环境,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加大了东江xx段水污染治理力度,通过东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现西支江水质稳定,西湖水面基本达到IV类水质标准,xx市基本消除了流经城市河段黑臭现象,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超过95%,基本完成“三年不黑不臭”的目标任务,保障了xx境内东江流域水环境的安全。
但是,近年来xx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逐年攀升,近5年来年均用水增长4000万~5000万立方米。据xx水利局公布,2007年全市用水量达到21.67亿立方米。根据2006年6月出台的《xx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预计,到2020年总用水量将达到30亿立方米,而按《分配方案》,该市在正常来水年份的分配水量为25.33亿立方米,与其原计划用水量相差将近5亿立方米。届时,xx市将有近5亿立方米的年用水量缺口,这一严峻现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结合xx市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队赴xx市惠城区进行了一系列关于xx市东江水质治理与市民节约用水意识的调研。本次调研采用查阅资料、派发问卷、采访当地居民、专访xx市环保局等方法,取得了明朗的结果。
1、研究方法
1.1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采访xx市环保局生态保护科、实地分点采集水样进行检测、对xx市惠城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等方法。
1.2调研内容
采访xx市环保局主要了解东江综合治理的现状,包括政府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当前存在的问题等;实地采集水样进行检测主要研究了水质检测过程中可以较为简便的方法辨别的指标如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硬度等。其中取3个点,分别为xx西湖、。每个点取5个水样;对惠城区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市民对东江治理的评价、对东江过去、现在的优劣势对比及对东江未来水环境的展望。
2、调研结果
2.1东江综合治理整体情况
2.1.1政府采取的措施
东江自古以来就是xx的母亲河,亦同时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市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其水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xx市的生存发展,亦影响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因此xx市历届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都高度重视东江水质的保护工作,将对其保护与治理当成一件大事,常抓不懈。
调研小组对xx市环保局生态保护科进行了专访,总结了xx市在保护母亲河、预防跟治理水污染上的先进经验跟有效措施。总结如下:
2.1.1.1严设关卡,全力保护东江母亲河
xx市委市政府对企业投资有着一套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划定了母亲河边可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每年出于保护母亲河的目的,有10%以上的投资项目不予准入。
2.1.1.2执法如山,严抓污染源监督管理
xx市委市政府对工业污染源强化了监督管理,在污染源的排放口实行了实时监控,严厉打击企业的偷排漏排现象,执法力度在省内名列前茅。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xx市亦建立了黑名单制,以限制这类企业在xx市的发展为手段进行排污限制。
2.1.1.3全力治理,重抓污染漏洞
由于xx市采取了以上2.2提到的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减少工业、农业排污,因此东江xx段的主要污染源并非来自工业、农业,而是来自居民的生活污染。
原因在于:xx广大的农村地区污水收集难度大,难以集中处理,导致大部分生活污染都直接或间接的排入东江。
针对这种情况,现阶段xx市已加大财政投入进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大量兴建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等。据了解,目前xx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为49.15万吨每天。随着人口的增长,为了减轻生活污水排放量,xx市现阶段仍有十几座污水处理厂处于在建状态。
2.1.1.4 互帮互助,全力均衡全市污染治理水平
据xx市环保局提供资料显示,东江xx段沿线部分乡镇财力比较薄弱,难以承担生活污水处理费用及配套网管建设费用,以致成为东江xx段水质的主要污染源。
针对这一情况,调研小组建议,政府应拨出财政专项资金扶助乡镇,先富带动后富,经济水平好的城镇帮助经济水平一般的城镇,实现全市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水平保持在较均衡的状态。把对东江的污染治理放在首位,加强对东江沿线居民的宣传教育,保护好母亲河,方能实现水质性节约用水。
2.1.2分点采集水样检测结果
调研小组通过在xx西湖、东江惠城区境内等地方采集水样,观察检验水样的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等,得出了一些结果。xx西湖分别采5个水样,代号为XH1—XH5,沿江分别采5个水样,代号为YJ1—YJ5,结果如下:
由表可见,xx西湖水质检测肉眼可见标准与官方公布的结果基本一致,属于水质IV类标准,沿江各采水点肉眼可见标准基本正常,pH值处于6—8之间,为正常水平。
2.1.3惠城区市民对东江综合治理的评价
调研小组通过派发问卷了解惠城区市民对东江综合治理的评价,共派发问卷200份,收回198份,有效问卷185份。调查问卷均采取封闭式问卷。派发地点有较强的针对性,分别为xx市数码步行街、xx市西湖、xx学院、xx市铁路学校、xx市火车北站员工住宅区等。在派发问卷的同时调研小组亦对市民进行了采访,接受采访的市民有100人,覆盖了老年、中年、青年跟少年,比例分别为 1:1:1:1,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75.7%认为东江xx段近三年来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作为xx的主要饮用水源,其水质越来越值得信赖,13.5%的市民觉得近三年的水质跟以前没有较大区别,而仅有10.8%的市民认为近三年来水质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东江xx段仍受到较大幅度的污染。60%的市民对政府近年来的治理决心及采取的治理措施表示赞许,同时有55.1%的市民对于东江现在的治理难处有所了解,分别为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排放。
在采访过程中,较多市民对淡水河、淡澳河治理表示表示不满,认为这是东江xx段综合治理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和威胁到饮用水源的稳定,要求政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使市民享受到更明显的治理成效。
结束语
本次调研全程以东江治理为主线,从政府主导部门、市民到调研小组的亲身体验,深入探究了xx市治理东江水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意见。虽然如此,因时间与人力物力有限,本次的调研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读者见谅!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如此重要,水滋养了人类,但同时又让人类面临着水环境所带来的生存安全危机。对此,我对“八库一江”2007年7、8月的水质状况作了调查: 序号以上两个月的水质状况调查表明,水污染日趋严重。虽然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供水水源地只有1个为姚江,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锰酸盐指数,但如果不注重保护水资源,其他江库也将严重受污。
保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为了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召开的全国水利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怒诚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
据了解,国家将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步骤加强节约和保护工作。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上,将节约,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科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科学,交叉科学,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组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保护水资源,节约是关键。
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节约水资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一方面要从企业开始,因为企业的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企业用水一次性的较多,如果企业不节约用水,即使工人用水节约也是没什么大的帮助的。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在不经意中你就节约了多水。在此,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节水常识: 刷牙 浪费: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 节水:口杯接水,3口杯,用水0.6升。三口之家每日两次,每月可节约水486升。
洗衣 浪费:洗衣机不间断采用洗涤—注水—脱水—注水—脱水方式洗涤,每次用水110升,每次可节约水55升,每日洗4次,可节水220升。另外,衣物集中洗涤,可减少洗衣次数;小件,少量衣物提倡手洗,可节约大量水;洗涤剂过量投放将浪费大量水。洗浴 浪费:过长时间不间断放水冲淋,会浪费大量水。盆浴时放水过多,以至溢出,或盆浴时一边打开水塞,一边注水,浪费将十分惊人。
节水:间断放水淋浴(比如脚踏车,感应式等)。搓洗时应及时关水。避免过长时间冲淋。盆浴后的水可用与洗衣,洗车,冲洗厕所,拖地等。炊事 浪费:水龙头大开,长时间冲洗.烧开水时间过长,水蒸汽大量蒸发。用自来水冲淋蔬菜,水果。
节水: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先用纸擦拭,再洗涤,可节水。
控制水龙头流量,改不间断冲洗为间断冲洗。
洗车 浪费:用水管冲洗,20分钟,用水约240升。
节水:用水桶盛水洗车,需3桶水,用水约30升。使用洗涤水,洗车水洗车。使用节水喷雾水枪冲洗。利用机械自动洗车,洗车水处理循环使用。
大家看了我的介绍都知道怎么样节约用水了吧!
1、你的观念得改变,一定要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为了钞票,为了自己,为了孙子。
2、上面的很多的方法都在推广使用,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在实施。
3、还有一点,不要嫌麻烦,多弄些麻烦,多弄些水桶,水盆,重复使用就可以了。
建立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观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