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二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市实验小学 王 宇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内容。主要是教学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中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相应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这部分内容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在一年级时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并不感到困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能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教材在安排这节课的内容时选择了一些学生喜欢的、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素材。比如由一幅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做操图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接下来说说小动物的房间号、在图书角找书、走迷宫、到电影院找位置等,这样的内容安排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具体来说每个教学环节。
我在课前谈话的时候以奖励苹果贴画的方式来让学生都要坐整齐,知道上课纪律的重要性,让学生以十足的精神进入到课堂。
一、导入的时候,运用了孩子们最熟悉的电话响声,听课的老师的问话来导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和生活息息相关,也能够回忆起以前所学的关于位置的方面的知识。
二、在教学新知识分成了两部分。
1、教学例题《小动物做操》
a、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小动物和做操都是与小朋友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素材,老师最喜欢的东西总是小朋友最感兴趣的问题,利用这点我便设计了找一找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参与的欲望,进而形成和已有知识认知的冲突,同时也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
b、然后出示了小猴子说的话,再次读信息,学会从信息中找到关键的词。从而很快的找到第二排、第三排和第四排在哪里,这个时候让学生上台亲自操作一下鼠标,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用同样的方法来找到每排的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最后总结发现“从前往后来确定第几排,从左往右来确定第几个”。
C、知道了如何确定位置后,再次猜一猜老师喜欢的小动物是谁,这个时候答案就唯一了。
D、接下来,以游戏“说一说”“猜一猜”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本领。
2、“想想做做”的习题如直接让他们完成,课堂气氛难免会显得沉闷,激不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完成这部分练习时,我是创设了许多情境。
①完成第1题时,设计了“参观小动物宿舍”。播放课件中的声音,并能够根据这句话,得出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来确定的,第几号是从左往右来确定的。最后强调,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词。“层”或者“排”。②完成第2题时,设计了“参观小动物们的图书角”的环节。这个环节我就选择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根据前面两个实例,能说出具体的哪本书在第几层,第几本。
③提示学生,在生活中也有好多关于位置的知识,从童话世界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如果要去电影院,还要走出一个迷宫才行,对于智力方面的挑战,孩子们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④出示剧场的图,让学生观察图,得出座位是怎么排列的,帮三个小朋友找到自己的位置。接着出示另外一个单双号座位分开的剧场,提示学生,“如果是这样的剧场,你还会找座位吗?”让学生知道如何确定位置,也就是先确定大范围第几排,再确定小范围第几号。然后把两个剧场进行区别。然后老师问“四排五号”和“四排六号”能做到一起吗?提示孩子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座位。
三、总结全课
在总结全课时,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今天参观动物学校的收获,并且回顾一下是如何来确定位置的。
最后,我要特别的感谢市教育局两位教研员,能给我这样一个锻炼教学的一个平台,从中得到我校的徐副校长和我二年级的全体数学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教学中,提了很多的意见给我,也教给了我很好的方法。我知道是一只笨鸟,但是我相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这个道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来感谢各位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说得如有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证。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设计的位置教学材料的分析: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指的是物体在特定情况下的位置,并可以在平方上用点数来确定位置。这个内容实际上是对知识位置的全面理解,使学生有了更完整和系统的理解。在垂直方向上,对象的位置由对的数量确定,并且前几列的具体描述被抽象为对的数量,这更加简明清楚;看,然后用两个元素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是对这两种方法的补充。nnAnalysis:nn第一节我们的学生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学习,根据行,列来确定位置对象,通过位置和学习方向进一步了解平面,可以通过距离和方向的两个条件来确定对象的位置。本课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使用对象的数量在具体情况下对象的位置或在正方形中与对的数量来确定位置,进一步增强学生现有的经验开发学生'下一阶段的空间概念了解图形和坐标的基础知识。nn1。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验双数的数量,确定必要性和简单性的位置。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对的数量来表示位置,根据对的数量来确定位置,并且在网格图中根据对的数量来确定location.nn3。引导学生体验物理绘图的概念,从物理图到图表的结尾到数学过程,渗透坐标的想法,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经验来确定对象的位置和生命之间的关系。nnTeaching焦点:掌握方法的位置,说一个对象的位置。nnDiff难教:在广场用几双纸来确定location.nn教准备:课件,地球仪等.nn教学设计首先,创造情况,介绍interest.nn同学,最后一次打开家庭,你怎么给你的父母说你的座位?谁想告诉你你的位置?(请学生回答,左或右行的前几组)nn 1.班级准确吗?你能确定他的位置吗?nn 2.分导指导学生摘要:要澄清自己的位置,一定要说前几排的前几排左边或右边。3.谁能告诉你你的位置?(班级审查)nn(设计意图:允许学生使用他们最喜欢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的位置,学生将被无意中变成有意 注意,动员学生的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学习新知识和心理准备,让学生通过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受到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位置。)nn二,探索新知识,掌握method.nn 1,产生课件座位map.nn(1)这是一个小小的班次在桌子上,谁说一个小绿色座位在哪里?为什么不说呢?(因为他们的座位是单张单桌,只要前几组说前几行就行了)nn(2)学生们谈论你喜欢谁?他在哪里?nn(3)我们可以使用前几组来表示学生的数量。通常我们说组指垂直,数学是一列,水平表示为线。为了更好的表达在平面上,所以列和行要表示.nnQuestion: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班级第一类学生站起来?在正常情况下,要确定前几列是从左侧的观察者到右侧。这里有几个列。有几行吗?nn(4)你能用前几行来表示小清的位置吗?其他孩子?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同学,告诉你他的position.nn 设计意图:让具有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学生使用语言来确定和描述生活的位置,以进一步抽象旅行和列。)nn 2.数学很简单,想一想,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吗?nn以小清为例,用你的想法尝试它。然后,团队交换你的方法,评论一个评论,谁好?nn3。类交换。(请参考每个组以最好的方式写到黑板,然后类评论。)像(3,2)所以用两个数字来确定这个人的位置,数学在这样的对称为对的数量4.nn 4.仔细观察对数的表示,第一个数是多少?第二个数字是什么意思?表示一般习惯的对数,第一个是水平方向,之后是垂直方向.nn5。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大脑,想出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确定几个对的位置。(课本:决定对的数量)nn(设计意图:从现有生活中学生对的数量比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但在生活中常常用来确定知识的位置,积累了一定的情感 理解。为此,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中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创造了让学生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描述小清的位置,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情感的独立发现和获得多个位置知识,与团队合作,发挥学生的所有权意识,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学习,帮助记住更深刻的知识,更彻底的理解。)nn第三,课堂活动,深化理解1.你想使用我们发明的对的数量来代表其他学生的位置吗?请完成63页的认可,say.nn(1)学生独立思考和记录自己的对数表达,群体沟通想法。(2)学生报告,集体校正。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是通过课件,从班级座位表逐渐抽象出坐标,让学生们初步感觉到形成过程的坐标,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新的知识体系来写自己的位置,说他好朋友的位置等等系列活动,层次深入,引导学生理解和描述生活的位置,在学习的基础上使用成对的定位方法,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nn老师和学生gamenn现在老 你和你一起玩游戏吗?老师说相应的学生数量站起来,站上学生奖励一个v。游戏开始,(1,3)同学们站起来。(4,5),(6,3),(2,4),(5,1),(7,6),(3,1),(8,3)的对(1,3)和(3,1),两对相同的数字,为什么他们不是相同的位置?谁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1,3)代表第一组的第三个,(3,1)代表第三组的第一个,所以它们的位置不同.nn总结summary.nn(1)教师问题:在我们的活动中只是知道如何使用几个对来确定对象的位置,谁能谈论写对的数量需要注意什么?nn(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笔记的数量note.nn(3)教师摘要:对的数量可以简单表示对象的位置,但要注意所列数字前面的数字,后跟一行is.nn(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比赛和总结总结,再次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 定位标准与知识水平的差异在学习研究中会有所不同,在尊重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使学生自由想象,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知道其他人其他容易混合容易放置和注意。这不仅动员学生的主动学习,也让学生在寻找同样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经历,然后掌握方法的位置。)nnFourth,返回生活,应用程序开发nn1,用楼层对数对楼层地图位置。(显示课件)nn2,教材65,练习练习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沟通,老师课件演示)nn3,课外推广。(显示地球)nn我们已经学会使用一对对来确定位置,这在生活中非常有用,例如:科学家为了确定地球上每个地方的位置,整个地球用水平和垂直线分成许多块,连接两个极点垂直线称为经线,垂直于水平线的纬线,根据纬度和经度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点的位置。如:北京在纬度40度,东经116度的位置。设计意图:知识的教材只能回到数学文化的背景,将深入理解和解释在学生 更好地掌握方法的位置对的数量,及时地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思考生活的应用的位置。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知识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个设计,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深刻领会数学价值的应用。)nnFive,梳理知识,课堂总结nn1,谈论这个课程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乐平九小 高新华
《确定位置》一课,主要教学用方向和距高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高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有关问题难点是能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前面学段,学生已经学会用东西、南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进入新课时,我先限孩子们一起复习如何用运六个方位来描述具体位置,不仅复习了旧知,从而慢慢引导孩发现,想要知具体位置,除了方位,还要知道兵体角度以及具体距离,接着开始进入新课教授。
在探素新知阶段,我先出示了课本上的情境图,以猴山为就测点,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描述大象馆、猫馆、鹿苑分别在猴山的什么方向。接着让学生发现方向坐标被平均分成子四个直角,而每个直角又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30°用课件漠示“北偏东和“东偏北”,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验收鲜艳的课件来区分“--偏--°”,逐步引导下,孩子能够快的说出相对的“--偏--°”,例如“北偏东30°”,孩子能形报快发现也可用“东偏北60°”来描述具体位置。
情镜图上的角度是直接给子学生的,并没有让学生用量角帮来实践。在下面的练习中,有一题要学生亲自用量角器来量出角度,我借此样次与学生一同复习了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但算是一举两得,在练习中,我要求学生把要量的角标由未,并且把度数标出米以混司但在后来的习题中,发现学生还是会把55°看成45°,这说明量角问题需要加强。
教材是按“方位一角度一距离这样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出示,我遵循了这样的处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才出示了“距离”,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也比较循序渐进。“距离”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所以没有多大问题。我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说清楚“--偏--°”上。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对于本课的知识点掌握的相对牢固,就是在描述其体位置上,语言不太完整,这将是今后该加强训练的地方之一。
第四篇:《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3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1、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写出自己的位置,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问题化理念,创设思考数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如:让学生说位置,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又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发展。
3、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再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如,在学生汇报表示小青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总之,本课力求用精彩的设计吸引学生,将愉悦的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为使自己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将继续奋力前行!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2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3前段时间我讲了用”数对确实位置”。“数对”是一个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熟悉的情境便于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所以在教学时,我就结合本班学生的座位来学习理解数对。开始,我先让学生自己描述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时出现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张亮位置的需要,引导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并进一步向学生介绍这种讲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接下来,通过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进行描述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描述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及观察数对的特点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列、同一行物体数对的特点,为下节课学习做好准备。通过大量的联系之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数对,同时我也准备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对,一一展示在课件中,与学生分享。使本节课再一次推向高潮,整节课学生合作愉快,讨论积极热烈,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4本节课资料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与位置”资料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资料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透过让学生看队列训练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透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忙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统一标准,找到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用心性。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圆点图再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透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圆点图的过程,最后把圆点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透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由于我班键盘坏了,导致课件播放不了,这一过程很有缺憾。
3、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透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透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4、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以班级座位为切入点,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透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2、过于依靠课件,在课件出现问题播放不了的时候,圆点图和方格图失去了原先的作用,导致课堂失去了部分精彩。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5本节课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往我们常常注重得到数对后的巩固应用,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数对产生和对数对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图,让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经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一、创设生活情境,多种方式描述位置
我结合上周召开家长会的情况,向学生提出“怎样向家长说明你的座位?”很快有的学生说在第几组第几个,有的说同桌有两个,还要说清左边和右边,这时有同学提出,可以把5个小组分成10列,这样说可以更清楚了。于是学生自然产生了“列、排”约定的需要,数对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当我让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记录自己的位置后,又让学生记录下老师说的几个位置,当我速度加快时,学生有的记录跟不上了,从而产生了简洁记录的方法。于是我请几位学生上台将各自的表示方法演示,我借此提示数对的意义。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三、分析思考,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
当学生已懂得用数对表示时,我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请说到相应数对的同学起立,如(3,2)(2,3)并引导同样是2、3为什么站起来的同学不是同一个。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6《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师在这节课中关键把握了两点:一是抓住了数对的数学本质,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二是关注了学生的真实起点,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生活位置的认识,提升到对数学位置认识。
一、抓住数对的数学本质,循序渐进。
确定位置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遵循从区域范围到精确表示的一个过程,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五年级上册使用数对,精确描述物体在点上的位置,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在本课例1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的设计,让学生逐步感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层次,创设情境,让学生随意表示位置方法,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存在的必要性。第二层次,依托原型,明确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第三层次,逐步抽象,过渡到用数对的方法确定点子图上交叉点的位置;第四层次,应用方格图,在不断抽象、方法不断简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坐标思想的本质。
二、关注思想的逐层渗透,层层深入。
数对的发现和使用,对数学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它的价值在于发现一个几何的对象,可以用数来描写,而数所满足的关系就是方程。因此在小学阶段,用数对确定位置首当其冲便是坐标思想的渗透。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只是直角坐标系的雏形,需要让学生对“唯一确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一个有序数对与平面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有基本感悟,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予以不断深化,渗透坐标系中原点和方向的意识。
第一层次,在教学中多处渗透先列后行的意识,如从左往右,从前往后出示箭头,这其实就是指名了关键要素之一“方向”。第二层次,教师明确地点出了关键要素之二“原点”(0,0)的重要性,因为对于确定位置而言,原点即参照点恰恰是第一位的。小学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但从有利于后续学习的角度分析,教师不得不提。第三层次,让学生对同一张方格图展开研究,利用写出不同的数对展开比较、辨析,深度感知“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这些都是坐标思想的集中体现。第四层次,从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回归生活实际,教师还让学生了解了一维的围棋、二维的国际象棋以及三维的地球经纬线。所以本节课教师对于模型思想的构建绝不是固化的,而是一个具有生长性的生态过程。
三、把握学生的需求走向,自然生长。
首先,教师以从教室中的座位图中找小军的位置为学习起点,借助观察角度不同、表示方法不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要有统一的观察标准和表示方法的学习需要,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其次,介入“列与行”的概念教学,不作任何无意义的探索,直接把把数学的规定教给学生,简短而又明快,自然高效;第三,通过开展“限时记录位置”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化的表示方法,交流创造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创造”数对,而是用自己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在互动交流中适当引导,逐步让学生感受到统一规范描述数对产生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特点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形成同一行中,行不变列变;同一列中,列不变行变的基本认识,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构建整体的思维模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了充分而客观的预设,环节流畅,过程清晰,真实而有效。
四、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步步为营。
本节课中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始终做到高效整合,使得整节课一气呵成、主题鲜明。从开始教学所使用的座位情境开始,到中间部分的根据点写数对,再到方格纸上找数对,观察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教师都是建立在同一张方格图中的,使得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将这些知识都清楚地建立在了平面坐标系上。最后的图形变形组合练习部分,从梯形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到平移梯形,每层练习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在逐步升级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思维也在逐步升级,使得整个探究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的快乐的学习过程。
古人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粒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协调则身体健康。本节课,教师牢牢抓住数与点的一一对应性,正是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灵魂”所在。从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个结果而言,若离开了深刻理解的前提,学生岂不仅是机械模仿而已。所以,有了数学思想之魂,才可能真正拥有数学事实之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7关于《确定位置》这节课带给我的收获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是我对本节课执教后的思考。
在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1、教学内容“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他就会喜欢数学。数学很有用,不是靠我们教师说出来的,而是需要孩子们亲身的体验,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来设计本课。开课时我由小交警的队列图引入,通过欣赏图片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把学生神不知鬼不觉地带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在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然后再介绍生活中数对的应用,这些环节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探索过程“数学化”,使学生经历再创造之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发展。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数对的产生过程。儿童学习数学的基本要素可以用“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来概括,本节课努力按以上要素处理了学生的活动过程。首先由生活中常用的“几排”“几个”转换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是本节课的第一次“数学化”;由“队列图”抽象成“方格图”是第二次“数学化”;把“第几列第几行”转换为用数对表示位置,是第三次“数学化”。通过三次有递进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逐步由“生活数学”走向“学校数学”,在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有效促进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课堂机智不够,再加上心里紧张,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第一次“数学化”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自己体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我提出:怎样才能让大家描述小红的位置时一致呢?这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让小红站在最后”、“光剩小红自己就行了”等等,他们的回答已经偏离了我的意图,可我还是任由他们继续说下去,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课的进度。课后我反思自己,其实在学生刚开始偏离问题时,我就应该及时的加以干预。比如我可以这样引导: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新意,不过我们不是在做脑筋急转弯,能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这个问题嘛。这样一说,学生就能立刻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还有,在第三次“数学化”中,学生出现两种简化方法:3列2行和3、2。应该说这一环节是应该出彩的地方,可由于自己没能很好的调控,放的太多,没能及时的抓住学生的生成,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3、求知过程“问题化”,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要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吊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胃口”。开课时教师以“能清楚的描述小丽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独立的用生活语言描述位置;在学生学会了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位置后,又不失时机的提问“能用更简练的方式描述位置吗?”,以此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后以“确定位置都要用两个数表示吗?”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4、知识衔接“系统化”,让学生面对不断升级的挑战,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终止,而是更有价值的探索的开始。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发展性练习,让学生在一维的线,两维的面,三维的体中描述位置,使学生经历了由一维到两维平面坐标系再到三维空间坐标系的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课的最后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教室这个小课堂,走进探索的大课堂。为学生后续认知结构的完整构建奠定了基础。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81.教学伊始,出示情境图,介绍这是某某学校五年级某个班学生的座位图,你知道小军坐在哪里吗?孩子们的回答也在我的预设中,第一个孩子说道:小军坐在从左边数起第4排中的第4个;第二个孩子补充道:是第4排的倒数第3个;第三个孩子: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第四个孩子认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很明显,这个孩子已经预习了。瞧,多少的学习习惯呀!该表扬表扬的,所以在后面引出列和行的时候我特意请这个孩子做小老师介绍的)。前两个孩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就请了其中一个孩子具体说了说他是怎么看的。在肯定孩子的说法后我提出了疑问:小军的位置没有变,可你们的说法却不一样,有没有一种确切、简明的方法将它们统一起来呢?使孩子们从中能够产生需要。
2.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第几列第几行的深刻理解,我采取和他们一起用圆圈图把每个学生的座位表示出来。“第一列要画几个圆圈?”“一共要画几列?”“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次让孩子们清晰地感知今天所学的第几列第几行是整个格子或是整个圆圈,为区分与平面图上的第几列第几行埋下伏笔。
3.“数对”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时我没有像公开课那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知,然后围绕“这个数对表示什么?”“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列?”“数对中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行?”“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展开,让孩子们体会数对的含义和书写,并使学生初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教学起来比较顺,因为内容相对比较好理解,所以孩子们的参与度也比较高。当然整堂课还是存在着蛮多不足的,比如:
1.关于在实际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孩子们的座位时,第一列和第一行的确定我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表述:“站在李老师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这是第一列,这是第二列……”然而实际上站在老师的角度是从左往右确定“列”的,而同时从孩子们的角度想则是从右往左来确定,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孩子对“列”和“行”的规定迷迷糊糊,现在反思才明白关键是我在教学时没有突出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规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在教学完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全班孩子们都进行了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和表示出好朋友的座位,比比谁的反应快。孩子们很激动,因为游戏永远是他们的最爱。在游戏中,我还是照着教案的流程进行,按部就班的让孩子们知道有时候站起来的刚好是同一列的,所以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有时站起来刚好是同一行的`,所以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课后反思,其实对于同一列、同一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而教师则应起引导作用,比如在教师报了(4,1)(4,2)(4,3)后,可以让孩子猜猜可能接下来会报哪个数对?为什么呢?观察这些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呢?
每节课都会存在不足,相信有了反思便会有些许进步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9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精彩之处:
一、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学生认识了数对在实践中应用数对时,我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提出(2,5)(5,2)表示的位置一样吗?引起了学生的一场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这样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难点,接着我又说出“—5”不完整的数对,导致学生无法确定位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入手,提出让学生帮我“找班长的位置”的问题,但我要求学生不能用嘴说,不能用手指,而是简单的写或画在答题纸上,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再通过与学生交流、感悟等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体会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在学习了数对之后,我又回到生活中,让他们用数对说出同学、自己的位置,用数对找同学,使数对又回到了生活中,而且练习题选取的学校周围的地图、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
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有老师的恰当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了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立体式交叉网,实现了教学的灵活高效,也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0《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简单、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带给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带入到学习中来,由学生的位置引入新课的学习。透过老师的归纳引导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发现行和列正确叙述方法。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要使学生始终有问题要思考,这样他们才会注意力集中,透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让他们在交流和讨论中获取新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1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认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学生说出了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想想做做第2、4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次上的公开课《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既是第一学段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学本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经过听取有经验的老师们的意见及反复修改,我终于完成了《确定位置》这一达标课。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有:
1、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目标明确。
2、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注重拓展教材。
4、有效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
5、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当然,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她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至少有如下几点需要改进:
1、说好朋友位置时,学生用左右前后说得多了点,应及早刹车,引入组排。
2、教师的活力在本节课中还有待加强。我应该有更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愉快的学习知识。这是我以后该加强改进的。
3、教案记得不够熟,在揭示课题时过度语有点乱,在练习已知数对找对应点的时候差点漏了,还好课件帮了忙。
4、本节课需要在教学难度中有所拓展,由于本节课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讲授知识第几组第几排的时候增加了讲授什么是列什么是行这一知识点。由于时间差个一两分钟,所以新旧知识的比较、提升没来得及讲。看来下次上课时应该把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凑点,就能把比较提升、部分讲完。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如有不足,还望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3《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第五篇:《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
白石小学 林荣羽
教后反思:
确定位置这一课在人教版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创设情境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座位出发,让学生充分说明在没确定方向之前位置表示的方式很多,从而产生矛盾让学生对统一规定是很有必要的。继而书写我们的位置从而发现写的比较麻烦,让学生创造自己的表达方法,从混乱中统一,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意识,不过上完之后叶老师的点评让我发现这两部分可以直接让学生充分表达之后在进行总结,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环节。
第二环节是从学生自己的座位出发,结合实际,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实际中来,在实际教学中我拓展了同列同行的一些规律,让学生体会数对的特性,比如说(1,a)、(6,a)、(b, 1)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比如说平行与垂直,之后将数对应用到平面图形中,体会了点—线—面的数学思想,之后又反方向过度,面—线—点,让学生感觉数学的整体与美的特点。
但是纵观整堂课,我没有及时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己的话讲得太多,没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最后还要注重自己语言的精炼和核心问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