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佛坪县大古坪村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开发》的项目建议书
关于《佛坪县大古坪村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开发》的项目建议书
------------------
作者:佛坪保护区
来源:校团委
文字大小:【大】【中】【小】 第一章
总体规划提要
一、项目区概况
佛坪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古坪保护站位于陕西省佛坪县岳坝乡大古坪村。该保护站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任务是保护珍稀濒危动物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
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地处佛坪县境内,北离西安215公里,南距汉中158公里,总面积29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25.78平方公里,实验区166.62平方公里。区内鲁班峰最高,海拔2904米,岳坝最低,海拔980米,相对高差1924米。地理坐标是东经107°41´~107°55´,北纬33°33´~33°46´。总面积2940hm2。
保护站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温暖而湿润。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以华中成分为主,兼有华北、西南和青藏高原成分,含有世界性单种属103个,中国特有属18个以及第三纪古老孑遗物种。区内分布有高等植物1680种,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二级保护植物11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竹林面积130.8平方公里,占保护站总面积70%以上,为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二、产业类型与配置
1、产业类型:开发当地野生资源——野生猕猴桃。
2、配
置:在当地设立一个集中收购点,负责组织农户采摘野猕猴桃,包装并统一销售。
三、科技建设状况
项目区处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心区,由于该地交通、教育条件的限制,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底,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从事简单的原始农业生产,加上中青年出外打工,造成村子中无劳动力,知识水平低下的状况。
四、组织机制
企业组织的基本原则是实行在股东会(会员制)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收购站总部设厂房、车间、生活区,实行分级管理。
(一)组建理由:有利于加强关于该项目管理工作,使该项目工作落到实处;
(二)机构描述:该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大古坪保护站及村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设厂长一名,副厂长一名,工作人员9名。
(三)管理人员培训
为了适应项目资源管理的需要,计划每年由当地保护站组织相关高校专家及学生对场级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五、规划实施阶段
第一步,产品基地管理培育。
第二步,产品的仓库建设,包装箱设计及购买。
第三步,提前联系产品销售商。
第四步,产品包装销售。
第二章
规划背景及必要性
一、规划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国策,同时将西部大开发,环保优先,以保护生态平衡,维持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时期强国富民的重大战略。为了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保护区周边群众早日达到小康水平,我们选择了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猕猴桃经济产业项目进行综合开发。本项目遵循循环经济理论,注重资源的循环的再生利用,是一个集“资源→生产→消费”的循环流动模式,也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产品开发的一个示范工程。项目不仅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还可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佛平县大古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亚种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wwf与保护区开展保护与发展共进项目,希望结合国家工程,在强化有效的传统保护方式的同时,尝试促进大熊猫分布区内发展的生态化,使分布最北的大熊猫生活得更好和更长久。经过大量调查分析发现,保护区成立之前,当地群众倚靠砍伐竹子、木材和捕猎野生动物为主要经济来源,结果造成大熊猫栖息地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减少。保护区成立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禁止一切采伐和捕猎活动,造成当地群众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和燃料。而当地的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漫山遍野,没有合理的得到发展,不能改变农民现有的生活状况。要实现大熊猫有效的、可持续的保护,必须解决好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协调好当地的人的生计、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成为大家的共识。基于这些情况,我们策划实施该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开发当地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已供不应求。该项目产品——野生猕猴桃,产自秦岭深处的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其果实细嫩多汁,清香鲜美,酸甜宜人,营养极为丰富。它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100-420g/100mg,比柑桔、苹果等水果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还含大量的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有机物和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据美国rutgers大学食品研究中心测试,猕猴桃是各种水果中营养成份最丰富、最全面的水果。
野生猕猴桃含有优良的膳食纤维和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起到清热降火、润燥通便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便秘和痔疮。
野生猕猴桃含有抗突变成分谷胱甘肽,有利于抑制诱发癌症基因的突变,对肝癌、肺癌、皮肤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细胞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野生猕猴桃富含精氨酸,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动,阻止血栓的形成,对降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治疗阳萎有特别功效。
野生猕猕猴桃含有大量的天然糖醇类物质肌醇,能有效地调节糖代谢,调节细胞内的激素和神经的传导效应,对防止糖尿病和抑郁症有独特功效。
2、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近几年,我国政府把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列入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我们选择了能切实带动农民增收的“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我们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只要能确保农民的增收,才能真正缓解城乡之间的差别,实现全民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利用“公司+农户”的项目综合开发模式,促使相对分散的农民小区化,农村城市化,农业工厂化,具体落实国家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开发项目将引导农民从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产品深加工增值—市场营销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化开发链条,发展订单农业,解决本地资源再利用,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3、紧密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
今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将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十一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尽管,近几年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未从根本上扭转西部地区生态退化的严重问题。国家确定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就是生态优先的原则。国务院、农业部、科技部和林业局明确提出,“西部大开发,生态是根本”,的指导思想,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荒漠化治理列为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先行工程。针对西北地区急剧上升的市场要求,迅速扩大经济林良种苗木的繁育和产品深加工增值,符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发展方向,是具体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生态环保示范工程。
4、切合项目建设地域的实际情况
本项目建设的中心区域设在汉中市佛平县岳坝乡大古坪村,该村依山傍水,土壤及海拔高度适宜大面积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的发展,是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发展的优生区,该地区也是生态科技观光区,发展建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开发项目有良好的基础,加之,当地保护站、保护站周边农户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支持发展此项目的力度不断增大,对项目实施十分有利。
5、项目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自然分布于陕西省佛平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整个秦岭山脉,调查表明,该地区的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是天然的、无污染的、正是人们所需要的,也是当前市场所需要。一旦此项目实现规模化,就能安置一大部分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保护生态平衡和开发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对于促进大古坪生态建设,增加经济林开发品种,推动农村新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由于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主要分布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古坪站管辖区,周边有农户49户,据调查该项目区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据当地政府有关领导透露,该地乡级公路预计在明年建成,只要此项目得以实施,完全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提高其生活水平,改善当地的贫困落后面貌。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资源概况
佛坪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地处陕西南部的佛坪县境内,保护区管理局坐落在佛坪县城南,南距汉中市158公里,北离西安市210公里。区内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高等植物235科755属1758种,其中地衣植物21种,苔类植物21种,藓类植物97种,蕨类植物94种,种子植物1435种。野生竹类主要为巴山木竹和松华竹二种,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区内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完整,森林复盖率高达90%以上,主要为天然次生林。植被垂直带谱明显,自下而上依次为,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
保护区在动物地理上处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交汇处,区内共有野生动物338种,其中兽类68种,鸟类217种,两栖爬行类38种,鱼类15种,还有昆虫1354种。大熊猫为本区的重点保护动物,西河等集中分布区平均每2.5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密度居全国之首。1985年在本区发现的棕色大熊猫“丹丹”,被生物学界誉为一大奇观。
二、水资源与开发
保护区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汉江的一级支流金水河的源流,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在10km2以上的有西河、东河、龙潭河和岳坝河,分别汇入金水河至金河口入汉江。区内河流总长度56公里,流域总面积293 km2,平均比降16.19‰,平均流量8.04m3/s,理论蓄积量4.30万千瓦,总落差1500m,含砂量3.73kg/m3。水质为以重碳酸盐为主的软质水,缺碘少氟,ph值约为6.3 水资源开发方面,大古坪村建有小型水电站一座,主要维持保护站和本村49户的生活照明之用。但电压不稳,且时有时无。
三、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交通不便,与外边联系较少,区内生活、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由于近亲结婚影响正常生育,青年男女入赘或嫁往他乡等原因,使区内人口呈下降趋势。区内种植的玉米、土豆、水稻和黄豆都是自己吃或喂猪;饲养的牛(耕地)、猪、鸡等也是自己食用而不销售。再加上玉米每年成熟时遭野猪破坏达1/3以上,农民生活基本是入不敷出。据调查项目区内的农户95%以上有贷款,贷款额从2000元到20000元不等。区内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中草药种植(以山茱萸为主)和养蜂业。但目前都是各户独立经营,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自己的品牌,从而影响其价格不能提高。因此,项目区内的农户基本上还处于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四、教育文化
项目区内无教育机构,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据调查,村民当中文盲占26%,小学文化程度占40%,初中文化程度占25%,高中文化程度占5%,大学文化程度占4%。
五、农业发展概况
项目区处于保护区之内,可耕平地面积小,坡地多,且无一台农用机械,田间耕作处于牛拉犁耕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农作物产量低种类单一,受野生动物破坏严重,造成农户日常还须从外面购买粮食。
第四章
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比较优势分析
项目区处于秦岭腹地,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气候适宜,产品不受任何污染。其果实细嫩多汁,清香鲜美,酸甜宜人,营养极为丰富。它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100-420g/100mg,比柑桔、苹果等水果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还含大量的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有机物和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应此,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制约因素分析
大古坪交通不便,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没有得到合理开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低,电力不足,外出打工人员占总人数的一半。
三、结论
综上所述,此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项目具有可行性。
第五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使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我们本着以“保护生态平衡,维持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农民收入,早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为目的,开发此次项目。
三、基本思路
本项目统一组织人员按一定的规格分批采摘,统一收购,在质量和品质合格的前提下现场包装,统一运往各大城市的超市及水果市场,让其代销(付代销费),在此基础上扩大市场销售量及其知名度,组建专卖店,使该地无污染、纯天然绿色食品初步规模化、品牌化,最终面向市场,并占领市场!
四、发展目标
以开发自然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当地的贫困落后面貌。并通过此项目提高项目区知名度,以此带动当地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第六章
项目区产业发展规划
建设单位在企业已征用的大古坪村选址400平方米进行建设。
1、原料回收基地建设。
2、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取包装线建设。拟在项目建成1年后即可投入运行,年产值约10万元。
二、产业规划
1、规划期限 2006年8月——2007年8月
2、坚持从大古坪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形成自身产业特色,面向市场选择产业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托汉中市佛坪县保护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特色产业链。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马铃薯、水稻、玉米种植比例,同时发展山茱萸和种蜂业;重点开发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提高务工农民工资收入,壮大劳务经济;加快改善生产条件,推广优良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主要产业规模和布局
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生猕猴桃主要分布在大古坪村周遍的几座山头,范围广、数量大、品质好,具有足够的货源供应市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大力开展中低田改造和坡瘠地改造,强化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产出水平;抓好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提高排涝抗旱能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稻田利用上,抓好冬闲田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实施旱地改制,增加复种指数;开展生态林和农田林网建设,搞好“三边”绿化工程。产业发展措施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耕地农业生产能力。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抓好农田整治和坡瘠地改造,全村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搞好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提高排涝抗旱能力。
(2)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采用多种载体和有效手段,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广优良动植物品种、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循环农业生产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治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采取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产业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其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
(3)引导和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农民合作组织上连企业、下连农户,是产业化组织链的核心,是解决分散的农户同市场衔接的有效形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特别是专业大户,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山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猕猴桃协会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强化农业投入保障体系。建立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明确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职能主体,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创新农业投入机制,坚持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补充,更多地吸引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开发农业,发展农业,促进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范围,增加贷款额度;探索建立农业生产保险制度,有效减轻农业风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稳定。
三、厂区布局
开发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猕猴桃厂区布局,分为生活区、厂区、生产区,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等的影响。
(1)布局原则
便于回收、存储、管理、销售。
动力区包括水、电,设在厂区的下风头西南角,靠近生产区便于输送水、电等动力资源,也有利于工厂合理布局。
(2)厂区绿化
厂区周围应保护原有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厂内外以绿化带美化环境。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条件,以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工作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第七章
市场分析与前景展望
一、市场分析
1.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已供不应求。该项目产品——野生猕猴桃,产自秦岭深处的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其果实细嫩多汁,清香鲜美,酸甜宜人,营养极为丰富。它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100-420g/100mg,比柑桔、苹果等水果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还含大量的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有机物和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据美国rutgers大学食品研究中心测试,猕猴桃是各种水果中营养成份最丰富、最全面的水果。另外,野生猕猴桃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应次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二、产品销售方案与营销策略
1、产品的包装
(1)符合国家标准。
(2)设计新颖。
2、产品的贮运
对于产品的贮运,必须存于阴凉干燥处,运输过程中应防震、防碰、防暴晒。
2、产品的销售
产品的销售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顺应市场发展对产品的不同需求。根据专家调查表明,纯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很大,其主要原因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该项目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增强产品的销售力度,将采用以下方式:
(1)加大在各媒体的宣传力度。
(2)建立销售网络。为了加大推销力度,企业将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
(3)重视产品售后服务。公司坚持用户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用质量和信誉及完善的售后服务,逐步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消费群体。
第八章
投资概算、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概算
资金预算预计投资3万(主要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扶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万,流动现金0.5万,不可预见及物价变动费0.1万。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万(主要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扶持),主要开支:简易厂房建设,简单生产设施购买,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猕猴桃的收购,包装,广告宣传,人员培训,相关资料等。
三、经济效益分析
正常年份成本效益分析,当地每年能采集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猕猴桃 10000斤,按每斤2元的价格收购,可得生产成本 2万元;在此项目实施后,即经过粗加工后,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猕猴桃的价格能达到每斤10元,可使正常年销售达收入10万元,可得到的净利润8万元。
四、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能带动佛坪县大古坪村的经济发展,帮助大古坪村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改变以前到处找商家的被动局面,使得厂商来此地订购,减少中介费用,从根本提高本产品的价格,提高农民的收入。在不损害当地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加快全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由于该项目在一定的采摘原则下进行,当场包装,然后直接进行运输销售。因此,基本不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1.带动该地中草药及养蜂业的规模化发展。
2.带动该地交通运输业发展。
3.带动该地电信业发展。4.带动该地的电力改革。
5.带动该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6.带动该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经过我们为期一周的调查,我们了解到该地主要经济收入以中草药种植和养蜂业为主,而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猕猴桃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种植以玉米和水稻为主,玉米主要用于养猪和喂牛、马、骡子等,产量不高,在成熟期易受野猪的破坏,破坏程度达1/3以上;稻谷也存在产量低、品种落后,不能满足家庭需要,仍需从外购买。所以我们拟在该地建立此项目。
三、转移劳动力状况
本项目仅为一个简单的原材料的收购中转站,本着以规模化的方式带领本地农户发展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猕猴桃,以品牌化的模式进入市场,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所以可以大大的转移本地闲置人口,并在一定范围内固定本地人口,减少出外打工者。
四、其它
在此基础上,发展本地经济,合理和开发自然资源,扩大纯天然食品野猕猴桃的收购和销售规模,积累经验和资金,为发展其他产业打好基础!
第十一章 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一、组织管理
1、行政办公室:负责工厂内部行政事务的处理,内外来宾和外单位来人的接待,企业的整体宣传和形象策划及后勤管理工作等。
2、财务部:主要负责工厂财务账目的管理与资金运作,资金的管理工作及公司产品销售资金的回笼跟踪。
3、销售部:主要负责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接受客户订单,市场信息整理,反馈、客户档案管理、客户订单具体细节的落实,办理商检单、报关单、应对商检部门检查等。同时进行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并将市场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
4、供应部:主要负责加工应用的原材料的生产收购,基地发展,采购辅助材料计划的编制,质量验收和原材料的贮藏管理,确保各类原料保存完好、有序、标记明确,同时要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猕猴桃的货物装卸、运输,货物的包装材料采购工作,进货出库的统一核算等工作。
5、包装部:主要负责产品包装。
6、生产技术部:负责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技术难题的攻关,技术规程的制定和修订,现场技术服务,同时,也负责工厂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修订、监督实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对、收购原料验收质量把关等工作。
运行机制
1、企业内部协作机制:激励组织的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倡导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培养全局观念,提高核心竞争力
2、事业部制: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协调控制。最大限度下放职责与权限,明确责任,提高下属的积极性。
三、实施计划与进展安排
1、实施计划
(1)总体思路:品牌化,专业化,产业化
通过品牌创建,专业化经营,形成企业基本经营能力;通过产业化初级阶段,经营横向扩展,实现市场的迅速扩张;通过产业化高级阶段,实现经营的纵向发展,从而增强市场控制力,实现资产增值。
(2)实施的基本方式
以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为依托,建构竞争合作模式的网络体系,有效实现知识的外部传递和扩散,提高产业化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全国范围内的供应商体系和个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充分利用所在地区或全国范围内的知识创新体系,努力寻求与各高校和研究所的合作机会。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基地和成品基地,以品牌为纽带,企业知识资本为投资,实现扩张为主导,拓展市场。
2、进展安排
(1)发展初期:与各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打响企业品牌,同时培养一批掌握市场经营知识的人才,形成初步的经营资产和人力资本,构成企业产业化基础
(2)产业化初级阶段:经营开始横向发展,并在全国展开品牌连锁经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进一步增加经营性资产。拓展市场及保障服务有了保证,市场可得到迅速的发展扩张。
(3)产业化高级阶段:经营开始尝试纵向发展,实现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充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使企业不断创新,得到完全的发展,实力进一步得到扩大。
第十二章 政策建议
一、建议有关部门在该项目的贷款、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与支持和优惠政策,该项目也是重点扶贫项目,希望得到支持。
二、该项目也是环保项目,建设要注意美化环境。抓紧项目所需人才的培训,为项目大规模开发提供人才和技术储备。
三、该项目是属环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是一项营利水平高、抗风险能力强,且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支农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请上级主管部门在项目资金上给与大力支持。
四、建议项目建设单位,抓住机遇,尽快建设,缩短工期,早日投产运行,早期抢占市场,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
第十三章 结论
1、可行性研究结论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根据党和国家新近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进一步促进西部大开发,治理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强国富民方略,提出“中草药和养蜂业经济产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以“科技+企业+(野生猕猴桃)协会”和“统一收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一体的生态链开发模式。开发理念直接与国际循环经济农业标准接轨,符合国家产业开发政策
2、开发技术先进。
项目生产工艺采用国家发明专利简单的包装机和缩封技术,生产设备性能稳定,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能耗低、得率高。且无“三废”排放,开发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
总之,通过可行性研究分析,认为纯天然绿色食品——野猕猴桃项目选项合理,建设规模适度,建设的各种条件具备,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是可行的。
第二篇:万家乡道场坪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万家乡道场坪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万家道场坪综合开发项目
1.2项目法人单位
安徽省宁国市万家乡政府
1.3项目建设背景
宁国市地处皖东南,毗连苏浙户,交通便利。随着“一主两翼”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青龙湾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的不断建设,旅游已成为宁国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项目坐落在宁国市万家乡境内,道场坪广袤而平坦,相对海拔高度1000米,总面积4000余亩,境内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这里花鸟众多,溪水潺潺,生态环境优良,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农产品多。道场坪积淀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时候曾是皖浙两省的交通要道,到清明时,此地商贸十分繁荣,两省百姓通婚也非常平凡,至今依稀可见十里光滑石级、山水亭、九龙争珠等遗迹,旅游开发价值极大。
二、项目编制依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编制依据
(1)宁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有关文件、政策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之人们崇高自然,亲近绿色,返璞归真
怀旧的心态,为开发生态休闲旅游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
(2)宁国市旅游资源开发起步晚,但势头强劲,随着宁国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旅客呈逐步增长趋势,道场坪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拉长宁国的黄金旅游线路,丰富和完善宁国旅游市场,2.3项目的可行性
(1)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方向
(2)符合宁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
(3)满足游客需要,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度假场所
三、项目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和内容
3.1建设条件:
(1)丰富的旅游资源:道场坪境内广袤而平坦,相对海拔高度达1000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良,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成片的国家二级保护树木——香果林,并有多种珍贵动物,如南方梅花鹿、黑麂、金钱豹等;历史文化悠久,景区随处可见明清时期时的遗迹,如十里光滑石级、山石亭、九龙争珠等。
(2)优越的区位优势:距宁国市区50公里,离宜黄高速公路仅15公里,浙江一侧的公路已修到山顶,万家的公路也延伸到半山腰,有着巨大的客源市场。
3.1建设规模和内容:该项目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
A.兴建山庄别墅:主要功能是为旅游者提供休憩、住宿场所,也可利用景区凉爽的气候和秀丽的景色,为游客提供避暑消夏度假,同时在休闲度假区建设休闲娱乐中心为不同消费者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B.建设动植物园及高山蔬菜、水果基地:主要功能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娱乐、特色美食的场所。
C.修缮古迹原貌、人工湖泊:主要功能是供游客参观游览,使游人对本地方经济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四、投资及资金方案
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近期投资2000万元,中远期投资9000万元。资金筹资采取自筹、贷款等方式解决。
五、市场前景和效益分析
宁国市地处黄山旅游区、上海经济区、皖江经济开发带的结合部,毗连苏、浙、沪,交通便捷,客源广阔,道场坪的综合开发,东与浙西大峡谷旅游区相连,西与世界名胜黄山相呼应,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生态环境、浓厚的古文化和淳朴乡情与青龙湾、恩龙山庄、一万岭、夏霖、石柱等
景区形成一个完整旅游目的地,必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旅游度假,尤其是对苏浙户大中城市的游客吸引力更大,市场前景看好。项目建成后,旅游、休闲、度假及其他收入可达2000万元,投资回收期6年。
六、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该项目已纳入宁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往景区的道路已建成。
七、结论与建议
1、该项目符合宁国市旅游产业规划要求,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价值,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建议有关部门及单位,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协调与领导,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和动员部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争使本项目早实施、早见效。
第三篇:古墨特色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总
论
一、概况
XX地处XX省西南边陲,XXX西北部。东与XXX相连,南与XX毗邻,XXX交界,北与XXX接壤。县城距省会XX520公里,距XXX驻地10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1公里,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境内最高海拔3098.7米,最低海拔919米,属中亚热季风气候带,有雨热同期、干凉同季的特点。全县辖13个乡镇、183个行政村、4个社区,常驻人口46万人,一直世居着彝、苗、回、佤、傣、畲、布朗、傈僳、拉祜等二十三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3287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0.9%。各民族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风情民俗、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及特有的自然、古朴、豪放的性格。至今仍保存着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和传统的劳作方式。
XX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世界滇红”之乡和“滇红”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悠深古远、闻名海内外。全国第二大水电站--XX电站位于XXX和XXX交界的澜沧江中游河段。XXXXXX电站的建成,自然形成了澜沧江百里长湖生态旅游观光带,世界目前最高的双曲拱坝更是引人瞩目,古墨村与A级旅游景区、滇西第二大孔庙、清康熙年间修建的万祥寺、莲净庵、石洞寺、似人似物的巨石奇景、云岩双阁、红龟山文笔塔、燕子岩瀑布群、琼岳大寺遗址、灵应山寺、大兴温泉、观音阁、百里长湖生态旅游区、“玉砚塔”、“三宫仙洞”、“尖山寺”、鲁史古镇、四十八道河原始森林及澜沧江、黑惠江自然风光等旅游景点连成一线。
诗礼乡位于凤庆县最北端,东南与凤庆县鲁史镇相接,东北与大理州魏山县隔江相望,西北与保山市昌宁县毗邻,属三州市结合部,由彝语“史力”音译而来,取“诗书礼仪之乡”之意而得名。诗礼历史悠久,开发较早,有玉砚塔、孔雀山寺、华藏庵、慈云阁、灵玄阁、圣谕堂、古磨房群和自然村落等古迹和人文景观,其中:保存比较完整、保护开发价值较高的属古墨的古磨房群和自然村落。
古墨村,地处诗礼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6.4公里,到村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09 公里。东邻诗礼村,南邻清华村,西邻鲁史镇河边村,北邻牌房村。辖新民、新河、平村等11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15 户,有乡村人口1336 人,其中:农业人口 1332 人,劳动力 510 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464 人。全村国土面积 12.05平方公里,海拔187米,年平均气温 15 ℃,年降水量 1460 毫米,全村耕地面积1122亩,人均耕地 0.8 亩,林地 16505亩。农民收入主要以泡核桃、茶叶、烤烟等农作物为主。
古墨村因境内古墨河上游保存有完整的古磨房群等8处富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乡土建筑群,2012年1月古磨房群被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特色文化旅游乡村开发的理想区域。
二、项目背景
对诗礼乡古墨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水磨房群及历史悠久的玉砚塔、石拱桥、格步路冶炼旧址、华藏庵、圣谕堂遗址、大山河造纸房遗址、水电站旧址、玄灵阁进行修复,建设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及道路,打造风格独特、别无我有的休闲旅游风景区。
三、项目编制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二)《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三)《XXX十?二五旅游事业发展规划》;
(四)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
(五)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开发思路
一、目标任务
古墨开发与保护的总体原则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综合发展”。通过合理的保护开发利用,将古墨稀缺的特色乡村资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充分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新建一批古磨房、石板房、石板路、石板桥,逐步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和餐饮食宿服务的新农村农家乐,深入挖掘整理古墨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将古墨建成自然、生态、安逸的体验式、观光型的目的,打造名符其实的“与石结缘的村庄--古墨”。
二、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至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为建设一条进村公路;保护、修缮、新建一批古磨房,使之达到50座以上的规模;修建一部分具有山村特色的入户石板路、石桥路;建成5户左右功能配套的可供游客食宿体验的特色农家院落,启动部分民居房改造建设。
第二阶段:2016年至2017年。建设一批特色农家庭院,继续开发一部分可供游客食宿体验的农家院落和农村民居。配套相关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着手开发火腿、土鸡、大泡核桃、水磨面、碾子米等部分生态食品。
第三阶段:2018年至2020年。对古墨建制村的农户院落进行大范围的保护建设,健全完善行人道、入户路、停车场、垃圾池、果皮箱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特色乡村。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领导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古墨保护开发有关工作的作用。管理委员会认真做好特色乡村保护开发的规划管理和协调工作,拟定加快特色乡村保护开发的相关意见,按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关规定抓好现有资源的保护,按照保护开发的工作要求组织好各个阶段工作的实施。
(二)科学编制规划,严格依法用地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特色乡村保护开发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等相衔接,以保障保护开发顺利实施。同时,古墨一切用地包括永久性建设和临时建设,都必须经管委会审核同意后方可上报审批,凡没有管委会意见的,一律不得启动建设。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不破坏现有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在现有景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石板路、石板桥、石墙、石头房、石屋顶、石院场等进行修缮、新建、改扩建,尽快提升整体效果。
(四)制定完善投入机制
一是将项目性质相类,资金用途相近的项目充分融合到保护开发中;二是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相关职能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三是新建民居房按照县新农村建设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四是对原有古磨房给予适当的保护经费,新建的给予合理的补助。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凤庆县委、凤庆县人民政府把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开发诗礼古墨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的提出,就是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解决凤庆人民脱贫致富,以及满足社会、经济需要的重大举措,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凤庆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属农业型经济结构,虽说近几年县委、政府尽了最大努力重视农业这个基础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山区大、土地贫瘠等诸多原因,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仍然十分有限。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旅游业,将为凤庆提供新的产业支柱。
(二)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当前,随着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高尚、健康、高雅、舒适、多层次、多内涵的休闲与旅游正成为一种时代气息,回归大自然、了解历史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三)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需要
凤庆的发展仅仅依赖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这样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利用、不开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大众消费的旅游区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的基础牢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风险系数小。与其它的旅游专线不远,开发后客源充足,用作公务接待、避暑、度假的市场前景广阔。同时,电力、水资源和通讯生活设施为项目开发提供保障。
(三)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随着人们经济收入 的增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追求文明、向往高品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这样为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四)从市场经济发展角度来讲,项目的开发克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只要抢得市场先机,一定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腾飞。
综上所述,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有效开发、正确利用有效资源,它将成为投资见效快、风险系数小、可持续发展好的远景项目。
第四章 项目优势
一、区位优势
古墨特色乡村旅游与澜沧江百里长湖,亚洲深水高桥、小湾电站大坝、小湾电站观景台、石洞寺、文笔塔、文昌宫、凤庆孔庙、香竹箐古茶树、四十八道河、黄草坝、干沙坝等县内旅游线路相连,与旅游城市大理接壤。本地气候宜游,四季如春。参观人员较多,项目建成后,可与大理、迪庆、保山、东南亚旅游线路相连,并起到桥梁作用。
二、自然环境优势
本项目区植被资源丰富,主要植被有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和人工培育核桃、茶叶林。自然灾害对本旅游区不构成制约性影响。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
第五章
开发景点
一、古建筑水磨房群
古墨水磨房群位于凤庆县诗礼乡距政府驻地以西11.6公里的古墨村流浪河中段。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水磨房27间,其中仍在使用的21间,水磨房遗址3间,碾子房遗址3间。榨油房2间,石桥9座,直径30厘米以上的古核桃树90株。水磨房依山傍水,以水为动力,以传统方式进行米、面加工。建筑格局由水渠、磨房、存储室等组成。房顶均为青石板铺盖,墙体由石头垒砌而成。水磨房四周分布着高大的古核桃树林,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体。为研究传统碾米、磨面加工以及榨油工艺、核桃种植历史和乡土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于2012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玉砚塔
俗称“诗礼文笔塔”、“白塔”。民国二十年(1931年)乡绅杨文鸿等筹款修建。塔高约30米,13层密檐式砖塔,边宽3米,4级条石基座,属一般风水塔。为研究汉式风水塔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982年被凤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临沧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格步路冶炼旧址
现有清晰可辨的冶炼炉遗址53个,其中:42个行状排列规整,大小一样,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为1958年大炼钢铜铁时所建。冶炼炉为椭圆形,喇叭形开口,外方内圆,炉膛内直径为80厘米,外沿直径为3米,主要由红砂石堆砌而成,炉内侧红砂石经人工打制成弧形,红砂石外表涂有耐火泥。该遗址的发现,见证了文革时期大炼钢的那一段历史,为研究地方的冶炼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四、华藏庵
华藏庵由门楼、大殿、东西厢房及耳房组成四合院,东西长30米,南北长38米。门楼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大殿坐西南朝东北,三开间单檐歇山顶;东西厢房为两重檐三开间楼房。院内有古白茶花树一株,树龄有100多年。整个建筑风格独具地域特色,对研究当地宗教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五、石拱桥
又名万寿桥,始建于光绪14年(1888年),多次修缮,桥全长7.6米,宽3米,高4.2米。桥栏为石条镶嵌,中间位置雕有一龙头,桥头两边各有一对石狮。该桥通往永乐村,是永乐村民到达诗礼街的主要通道。
六、大山河造纸房遗址
古墨清代开始造土纸(草纸),民国年间曾造过白锦纸,1956年合作化,均为私人经营。1956年合作化后由集体经营。198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私人经营。造纸主要以竹为原料,取自附近山里天然竹林。造纸房主要由泡竹麻塘、浆塘、蒸窑三部分构成,其中:蒸窑直径为2.2米,高度为1.8米。20世纪末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停止生产。该遗址对研究当地传统造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
七、玄灵阁
玄灵阁原为圣喻堂,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地理位置不适,于民国21年在古墨大圆田建盖玄灵阁,在两甲山立向,面向回龙山,有古墨河和淮房河将玄灵阁缠绕在两河间,建造时间4年。民国25年(1936年)冬将圣谕堂迁至玄灵阁。现存正房、西厢房和北厢房,为两重檐歇山顶土木结构。从圣谕堂至玄灵阁的演变中,活动均属于佛教。为研究当地的佛教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八、水电站旧址
位于古墨村流浪河中段,建于1972年。电站水头48米,流量每秒0.15立方米,装机容量48千瓦,电站由机房、业务用房和住房构成,丰水期供古墨村和牌房村农户照明用电及部分加工用电。1995年由于机械老化而且没有资金更新,作为破产处理卖给古墨村农户杨行。古墨水电站作为特定时期的水电工程,为当地农户提供了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为研究凤庆县农村小型水电站建设历史提供了实物依据。第六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实施方案
一、建设条件
(一)在整个项目区内建设前无任何污染源,建成后还会美化环境。具有良好的开发环境和人文因素,开发条件优越。
(二)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旅游区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水电资源足以满足开发的需要,通讯和网络设施完备。
(三)旅游区内干群翘首祈盼,鼎力支持。全县46万各族人民对本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十分支持,旅游给当地人民群众尝到了一些甜头,迫切需求做大做强。
二、实施方案
(一)2012年,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完成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土地征用、地形测量,各景点的规划方案设计,完善基础设施及部分景点建设,筹措资金。
(二)2013年至2020年,完成景点打造、项目建设、绿化、环境治理及有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三)项目建成后,迅速确定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各项目的管理和工作人员,通过两条途径培训,一是到外地取经,吸收别人成功的经验;二是送专业学院进行培训。
第七章
开发修复内容
一、开发古建筑水磨房群,修复损毁磨房,新建一批磨房。
二、修复开发玉砚塔。
三、修复开发格步路冶炼旧址。
四、修复开发华藏庵。
五、修复开发石拱桥。
六、修复开发大山河造纸房遗址。
七、修复开发古墨玄灵阁。
八、修复开发古墨水电站旧址。
九、对古磨、流浪、淮房三条河进行美化、亮化。
十、建设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及道路。
第八章
投资估算
一、修复、新建、开发古建筑水磨房群300万元。
二、修复幸福玉砚塔200万元。
三、修复格步路冶炼旧址100万元。
四、修复华藏庵200万元。
五、修复石拱桥100万元。
六、修复大山河造纸房遗址300万元。
七、修复古墨玄灵阁470万元。
八、修复古墨水电站旧址200万元。
九、河道治理1000万元。
十、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及道路9000万元。
项目概算总投资11870万元。争取上级补助11000万元、自筹870万元。第九章、环境分析评价
一、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主要是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的噪声。
施工期扬尘主要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建筑材料(水泥、沙子、石子、砖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人来车往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
景区开发对环境的破坏不大,所建开发地址条件优越,对环境无破坏,不会造成污染。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渣土及损坏或废弃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
通过对施工环境影响的进一步分析,施工期主要污染为噪声与扬尘,为减少其环境污染。一是在现场施工中,建筑材料的堆放及混凝土拌和做到定点、定位,并采取设置挡风板等系列防尘措施。施工期间尽量选用烟气量较少的内燃机械和车辆,减少尾气污染,施工道路经常保持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扬尘污染,同时车辆应限速行驶;混凝土搅拌等高噪声作业及施工车的进出口,尽可能远离居民住宅,施工场地尽量平整,减少颠簸声,以减少施工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二是在施工中做到无高噪声及爆炸声,不在夜深人静时施工,噪声必须满足环保要求;三是在施工中不产生超标准的空气污染,环境治理设施与开发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四是对建筑垃圾及时清理,文明施工;地块周围树立高于3米的简易屏障,或在使用机械设备旁树立屏障,减少施工机械的噪音污染。
二、水土保持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场地开挖及弃石堆置都将改变原地形地貌,必须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及植被措施对裸露面、坡面等进行绿化、护坡、复垦、恢复土地功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土流失。
统筹部署水土保持措施,一是采取重点治理和面上防护相结合,对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重点治理;二是采取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相结合,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尽量控制水土流失。三是采取加强绿化,绿化率不低于30%。以各种植物互相搭配,做到因地制宜。道路两侧、场地周围的绿地建设不但可使环境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能使原来绿化与周边的文化氛围融为一体。
设计中选择合理的地平标高,优化竖向设计,做到区内土方平衡,减少土方外运和运入。以免造成周边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扬尘和做好水土保持,避免对景区环境的破坏,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三、环境保护评价与结论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可以兼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达到场区与周边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采取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建设及运营对环境与生态产生的不利影响很小,因此,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完全符合环保要求。
第十章
安全及节能措施
一、安全措施
(一)编制和执行有关施工安全的政策大纲及各方面应负的责任,建立由项目经理直接领导,各项目工长负责分管的安全管理体系,执行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二)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三)任命安全监理和安全员,坚持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四)配发和使用安全设备,如安全鞋帽等,电源电闸管理使用和机械操作,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五)设置安全工作措施,如脚手架等必须符合国家《建筑安装工人操作规程》的规定。设置安全标语、图标、警示牌。
二、节能措施
(一)选用节能型变配电设备。推广应用节能、高效、合适、安全、有益环境的绿色照明灯具,提高用电效率。
(二)管理部门加强能源管理工作,对使用水、电等能源的部门,完善检测计量装置,严格考核和监督制度,努力降低能源消耗。
(三)选用节水型卫生器具,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无效损耗。
(四)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杜绝水量流失。
(五)使用节水型器具,不断提高用水效益。根据用水的不同,选用延时自动关闭式、水力式、光电感应式和电容感应式等类型水龙头;手压、脚踏、肘动式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式水龙头;陶瓷片防漏水等节流水龙头。
第十一章
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分析
据统计,2010-2011年在该旅游区的游客人数达2980余人次。随着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各旅游景点、景区的美化亮化,游客的数量将迅猛增长,而且其消费水平也将大为提高,根据总体规划及游客增长率,在2020年的游客将达到10万人次以上,旅游全年总收入达亿元,以利润计算,年利润可达3000万元,预计投资能在5-7年全部收回。
二、社会效益分析
(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本规划区每年至少可以增加300以上常年就业。
(二)提高凤庆的知名度。项目的开发过程必然是良好形象的加速树立和知名度不断扩大的过程,而知名是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旅游带来大量的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以旅游形象为代表的优质环境,能起到吸引人才和资金的作用。
(三)提高当地人民文化素质和精神修养,成为社会进步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
(四)有利于文物古迹和环境保护。在旅游经济的拉动下促进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
第十二章
项目结论
从对古墨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评估、分析论证的情况来看,项目的背景好,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能有效填补凤庆旅游业弱,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投资风险小,经济效益好,项目建设必要、可行。
第四篇:长顺县凯佐乡朝摆村林果业开发项目建议书
长顺县凯佐乡朝摆村林果业开发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凯佐乡朝摆村林果业开发项目
2、项目承担单位:长顺县凯佐乡朝摆村委会
3、项目负责人:郭富金
电话:***4、项目地址:长顺县凯佐乡朝摆村
5、项目内容:种植金秋梨2000亩,种植彩虹桃2000亩。
6、项目进展情况:在贵州省农科院的具体指导帮助下,凯佐乡朝摆村金秋梨实验种植已经取得成功。2005年种植的80亩金秋梨,在2009年开始挂果,2010年取得丰收,亩产达到2500公斤,最大单果重量达1.3公斤,亩产值7000元左右。2011年,凯佐乡与贵州省农科院合作,在凯佐乡实验种植320亩彩虹桃,目前长势良好。
7、项目功能: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项目建设理由和必要性
长顺县凯佐乡朝摆村在乡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指
导下,近年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种植,目前已发展苹果种植3500亩,西瓜种植500亩,杨梅种植200亩,人均增收近500元左右,水果种植已经成为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三、项目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朝摆村是我乡三个行政村之一,总人口3400多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平均海拔1200多米,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mm,全村多为丘陵地貌,坡度10—25度。该村土壤肥沃,植物生长繁茂,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果树种植。
朝摆村水源丰富,水利灌溉设施完备,有麻线河流经该村,并有山塘3座,完全能够满足水果种植用水需要。
朝摆村远离工业区,境内原始生态林多,周边无工业废水、废液、废气污染。灌溉用水各项指标均符合无公害灌溉用水标准。特别是含盐量大大低于无公害标准。
2、交通条件:
朝摆村位于长顺县北部,距长顺县城37公里,距贵阳市55公里,距平坝县27公里,距安顺市69公里,距马场镇17公里,距广顺镇13公里。全部为县级柏油公路,村内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
3、其它条件:
全村7个村民组全部实现通水、通电,且通讯便捷,农民文化素质高,学习科学技术、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种植水果经验丰富,是发展水果种植的理想之地。
四、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2000亩金秋梨种植:总投资230万元。
1、开垦荒山2000亩、挖定植穴共计100万元;
2、购买树苗计40万元;
3、购基肥计30万元;
4、建蓄水池100个计20万元;
5、建管理用房8座计20万元;
6、排水沟及道路建设计20万元。
(二)2000亩彩虹桃种植:总投资220万元。
1、开垦荒山2000亩、挖定植穴共计100万元;
2、购买树苗计30万元;
3、购基肥计30万元;
4、建蓄水池100个计20万元;
5、建管理用房8座计20万元;
6、排水沟及道路建设计20万元。
资金来源:村民自筹50万元用于定植穴挖掘,县财政农业发展项目资金15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用地整理,整合上级项目资金80万元用于蓄水池、排水沟及道路建设,向有关单位争取补助资金170万元用于购买树苗、基肥及管理用
房建设等。
五、效益分析
1、项目投资估算:450万元。
2、年收入及效益估算:2000亩金秋梨挂果后,年产优质梨500万公斤,按每公斤4元计,年产值可达到2000万元,年人均增收可达5000元以上。2000亩彩虹桃挂果后,年产量300万公斤,按每公斤8元计,年产值可达到2400万元,年人均增收可达6000元以上。
3、社会效益:该项目实施并发挥效益后,将极大促进朝摆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推进产、供、销各个环节的迅速发展,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推动再就业工程的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本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综上所述,该项目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既符合凯佐乡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要求,也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行动计划的产业政策导向,既有利于全村各种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更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举措。
第五篇:马山县白山镇古腰村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马山县白山镇古腰村
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5)》精神,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古腰村被确定为自治区扶贫办帮扶对象。白山镇党委决定成立古腰村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基地临时党支部,以党组织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大发展,把古腰村打造成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基地。为使红色扶贫产业开发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古腰村的经济、人文、自然资源特点,制订白山镇古腰村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一、古腰村概况
古腰村位于白山镇东部,村委会所在地距镇政府8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20614.3亩。其中:耕地面积1340.07亩,全部是旱地,人均耕地面积仅0.7亩,土地资源极其匮乏。全村辖18个自然屯,25个村民小组(其中有20户以上村民小组9个),457户,总人口1890人,大部分为壮族,全村劳动力974人。据2010年统计,全村农业总产值125万元,其中:农业99万元,畜牧业26万元。粮食总产量49.5万公斤,人均占有粮26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499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34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村共有贫困户189户695人,占全村人口36.8%;其中扶贫户129户512人,扶贫低保户25户92人,低保户24户80人,五保户11户11人。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贯彻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采取党员挂户帮扶的形式,依靠党员的“一对一”引导、指导和服务,以党组织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大发展,扎实抓好产业化扶贫,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做到屯屯有产业、户户能项目、人人能增收,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树立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基地的典范。
三、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内容
1、百香果种植项目
古腰村地处大石山区,人口多耕地少,传统农业难以大幅度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新形势下,以红色扶贫形式开发的百香果种植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建立百香果连片种植示范基地,以点带面促进百香果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在古腰屯建立,面积为40亩,以五年一个周期每亩投资4500元,总投资18万元,其中设施投资8万元,场地、种苗、化肥、人工费等投资10万;折每年投资3.6万元。预计每年总产量9.6万公斤,总产值13.44万元,利税9.84万元,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6人。二是利用荒坡荒地及房前屋后大力种植百香果。全村457户每户种植1亩(40株)以上,总产量110万公斤,总产值154万元。经过2至3年的发展,百香果将成为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基地的主导产业之一。
2、竹鼠养殖项目
根据古腰村地处大石山区的特点,发挥当地竹子种植面积大的优势,建立竹鼠养殖示范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竹鼠养殖。现已引进老板,建立了马山县民惠竹鼠养殖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建有繁殖、养殖综合池1000余个,养殖竹鼠600多对,计划发展到1万只商品鼠、3000对种鼠,项目总投资90万元。基地每年可免费为200人次培训技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人,帮助再就业70人,扶持贫困户50多户。通过基地的示范、培训,进而全村推广养殖,使养殖竹鼠成为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基地古腰村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实施步骤
(一)组建红色扶贫工作组,成立红色扶贫临时党支部(2012年2月15日至2月28日)。要从县挂点单位、镇机关党组织和镇直党支部中抽调党员骨干、技术骨干组建红色扶贫工作组,建立红色扶贫临时党支部,以党组织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大发展,打造红色扶贫产业开发的亮点。
古腰村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基地临时党支部成员名单如下: 书 记: 副书记: 委 员:
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基地临时党支部下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编制古腰村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规划书,并组织实施。时间要求:2012年 月 日至 月 日。
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2012年3月1日至3月10日)。做好项目发展的规划和设计,百香果项目开发形式、种植租用土地、管理办法,与产品回收企业签订产销合同等
(三)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3月10日至3月15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古腰村召开群众会议,宣传新一轮扶贫工作政策,动员农户配合和积极参与实施红色扶贫项目开发。
(四)扶贫项目开发实施阶段(2012年3月15日以后)。
1、建设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由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
2、全面推广种植百香果。发动全镇干部、职工参与红色扶贫产业开发活动,按每个干部、职工挂2个农户,负责指导每个农户在荒山荒坡及房前屋后种植百香果40株以上,要求服务到位、负责到底,保证农户种下的百香果能成活,有果收。挂户名单安排由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
3、马山县民惠竹鼠养殖场发展壮大。以马山县民惠竹鼠养殖场为载体,举办竹鼠养殖技术培训班,免费培训有条件养殖竹鼠的农民,并做好调查摸底,确定扶持养殖竹鼠的贫困户,不断发展壮大竹鼠养殖产业。
五、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
努力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抓住新机遇,深入贯彻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纳入扶贫攻坚主要内容,广西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社会扶贫工作的意见》,并以桂发[2011]35号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有效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我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实现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2、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基地临时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组织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大发展,树立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基地的典范。建立健全责任目标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目标任务,加强检查督促、认真落实。同时,强化古腰村村级组织建设,委派干部挂任古腰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充分发挥共青团、妇女、民兵组织的作用,形成以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基地临时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管理体系。
二是成立古腰村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村民理事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的实施。村民理事会成员由各村民小组推选,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村民动员、治安、监督、验收,并负责项目竣工后接收和组织村民实施后续管护。
三是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组建百香果种植项目和竹鼠养殖项目的村级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做好项目后续服务工作。
3、资金保障
一是坚持“大扶贫”理念,按照“来源不乱、渠道不变、分头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财政、扶贫、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资金,集中安排、重点投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是成立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通过扶贫、金融等资金筹措,设立古腰村村民互助基金,按照“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有偿使用、滚动支展”的原则使用,优先扶持有门路的村民发展生产。同时,加大小额扶贫贷款的扶持力度,保障村民生产发展需要。
三是争取两广协作整村推进示范村资金及其它社会扶贫资金的支持。
四是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度管理办法以及各级部门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求,以严密、科学、规范的制度强化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四道防线”,严防贪污、挤占、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发生,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机制保障
一是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社会支持、合力帮扶”的扶贫机制。协调和调动各部门、各单住、各行业支持红色扶贫开发,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红色扶贫开发,举全社会之力,聚全社会之财,形成古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合力。
二是实行帮扶联动责任机制。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帮扶结对包扶到户。将每个阶段具体工作目标量化,落实到人头,并纳入绩效目标考核,做到“领导、资金、措施”三到位,“对象、任务、目标”三落实,确保各项帮扶措施顺利推进。
三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围绕定单化、阶梯化、终身化人才培养教育需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设置和职业培训内容,针对古腰村劳动力资源的文化基础情况和产业规划情况,开展各种种养特色技术培训,确保村民学到技术后能够实际运用,提高其就业和创业能力。
四是长期服务机制。针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设置,培养一些村里农民技术员,提供补贴、技术培训、药品、器械、疫苗等扶持政策,由技术员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无偿或部分项目有偿的服务。
5、技术保障
1、本方案涉及的产业开发项目技术要求,可向农业、林业、畜牧等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提供服务支撑,使项目实施得到技术质量保障。
2、由于古腰村技术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偏低,将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二是聘请专家、技术员到现场指导。
3、在本方案的项目实施期间,将有计划开展适用技术专业课培训,发放技术资料、播放技术影片等,培养适用型人才,使项目实施和后续发展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保障。
中共白山镇委员会
白山镇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