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民族自治地方彝族基本情况分布简表0915
中华民族自治地方彝族基本情况分布简表
彝族自治地方名称
政府驻地 成立时间 面积(平方公里)
四川 凉山彝族自治州
西昌市 1952.10.1
60111
云南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市 1958.4.15
29256
云南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个旧市 1957.11.18
32929
贵州 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
四川 峨边彝族自治县
四川 马边彝族自治县
云南 石林彝族自治县
云南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云南 宁蒗彝族自治县
云南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云南 南涧彝族自治县
云南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云南 元江哈尼族彝族
傣族自治县
云南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云南 漾濞彝族苗族自治县
云南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云南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云南 景东彝族自治县
云南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云南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
族自治县
云南 峨山彝族自治县
广西 隆林各族自治县
草海镇 1954.11.11 沙平镇 1984.10.5 民建镇 1984.10.9 鹿阜镇 1956.12.31 勐烈镇 1954.5.18 大兴镇 1956.9.20 文华镇 1956.11.9 南涧镇 1965.11.27 仁德镇 1979.12.20 澧江镇 1980.11.22 桂山镇 1980.11.25 上街镇 1985.11.1 屏山镇 1985.11.25 宁洱镇 1985.12.15 锦屏镇 1985.12.20 威远镇 1985.12.20 恩乐镇 1990.5.15 双江镇 1951.5.12 新州镇 1953.1.1
6297 2395 2384 1777 3476 6206 2266 1803 3966 2858 4223 1957 4378 3670 4532 7777 4223 1972 3542
第二篇:民族自治地方人大既要立法更要宣法
民族自治地方人大既要“立法”,更要“宣法”
这些年来,一些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加强了民族立法工作,出台符合民族自治地方特色的条例等地方法规,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笔者发现,一些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在“立法”和“宣法”的关系处理上容易顾此失彼,不能齐头并进。笔者认为,立法和宣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既要注重法律的“立”,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也要注重法律的“宣”,让全社会知法、守法、用法。
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宣传法律责无旁贷。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它们在本行政区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可以这样说,人大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法”展开的。根据宪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人大有立法权,同时,与立法和监督一样,宣传法律、法规,也是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责。人大立法后到群众中去宣传法,通过与群众直接接触,可以发现不足,为以后进一步修改法、解释法或者再制定法提供经验。从立法计划编制到起草、调研、听证、立法质量评估等各工作环节都是人大在牵头,也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宣传法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法规制定出来后,无论是执行机关还是公民个人,都需要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地方人大应当起一种帮助理解、帮助消化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宣传解释法规,地方人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部法规制定的前因后果,法规的条文所包含的原意,立法过程中争议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由人大那些参与法规的起草和制定的同志向社会、向群众“现身说法”,就会更准确地传递法规本身的含义,从而有利于法的一体遵循如何准确地理解法的含义,对于法规的实施非常紧要。如许多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地方法规出台后,地方人大一般还要组织专门的一些宣讲活动。如开展电视讲座等方式解疑释惑,一下子在较短时间内将相关法规进行了普及和宣传,这与地方人大得天独厚的优势密不可分。
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宣传法可以因时制宜,有所侧重。诚然,人大宣传的重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对法制宣传工作也应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来抓,不过在其宣传内容上因时制宜,有所侧重,其内容把握的原则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精心选择那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贴近群众需求的法,进行重点宣传。如自治条例修订前后,以自治条例对人民群众民权民生、经济生活关系紧密的内容进行重点宣传;新的法律法规颁发后,着重对其调整和影响的范畴进行宣传等。精心选择法的宣传主题和素材,可以使法制宣传工作紧紧围绕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贴近人民群众生活,使普法工作常做常新。
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宣传法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以及板报、墙报、简报等宣传阵地,加强法律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宣法”氛围。同时,还要重视执法检查。民族立法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实施民族自治法律来促进当地的科学发展。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必须重视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定期开展执法检查,确保法规有效实施。再者,还要强化立法评估。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在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开展调研时,要重视调查、了解和收集地方性法规实施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立法回头看”,做好法规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以法规实施的跟踪监督促进立法工作,切实做到立法宣法双丰收。
第三篇: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思考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思考
——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政策为例
摘要: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经验,但由于新疆的历史、自然和社会原因,其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央从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角度出发,召开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提出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决策。本文结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这一决策的实施加以思考。
关键词:对口支援新疆跨越式发展政策
一、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今年来,新疆的经济社会从纵向上来看,进步大,发展快;但从横向上看,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东中西部的差距还是越来越大。与其他地区相比,新疆的经济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新疆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从新疆2009年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为17.8:45.1:37.1,与同期全国三产比例10.6:46.8:42.6相比,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第三产业占比较低。而且,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例很大并且种植结构单一,农民收入的不确定因素多。第二产业是以原料及其初加工为主,重工业比重大,加工业比重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主要依赖于当地的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加工性低,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经济增长难以摆脱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模式。第三产业中的比例也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了新疆旅游业、信息业等行业不发达。
其次,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天山为界,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北疆经济明显要好于南疆,而北疆经济又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南疆占全疆人口的46.5%左右,但其生产总值只占全疆经济总值的25%左右,财政收入仅占全疆收入的20.9%。其中以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构成的南疆三角洲,人口占全疆人口的30%,GDP比重仅占全疆的9%。南北疆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收入较低,这又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最后,新疆经济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低。都说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掌握了信息就取得了成功的一半,企业信息化水平与企业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是成正比的。
新疆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亟待完善, 自主装备能力急需增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不高, 公共服务能力不强, 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化水平以及产业规模、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等都亟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数字鸿沟”有所扩大,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其他省市相差甚多,并且疆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也有扩大趋势,这就影响了全区经济协调发展。
(二)人才不足的问题突出
造成新疆发展落后的原因除了天然的区位劣势和基础薄弱外,缺少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更是重中之重。在新疆的民众中流传着宁上内地差学校不去“新西兰”的思想,这充分说明了新疆的人才流失的严重形势。另外,新疆的人才状况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人才整体质量和层次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按国内通行的人才竞争力分级标准划分,0.3以上为强区、0.1—0.3为中等区、0.1以下为弱区,新疆仅为0.0668,新疆无疑是处在人才竞争力的最弱区。
二、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用好难,很多高科技人才都由于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而宁愿呆在竞争激烈的其他省市也不愿意来到新疆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由于选人用人的机制有待改革创新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方面有一定缺点。
(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源优势不具有经济和市场优势
新疆幅员辽阔,在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东中部地区相差较大,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在能源方面,新疆拥有大储量的石油、煤炭资源,但有些地方至今电力还严重短缺,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而石油等优势资源的开发也仅限于原材料的加工或者初级产品,而缺少具有自主研发品牌的深加工产品,所以新疆的能源虽然有储量优势,但没有市场和经济优势。在交通方面,新疆目前只有兰新铁路和南疆铁路两条干线,连接内地和中亚的一条铁路。干线二级以上公路的比重只有5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南北疆之间缺少便捷的告诉公路通道。在水利方面,新疆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落后,水平低,大部分地方的农田都靠天吃饭,不确定性大,抗灾能力小。
(四)社会不稳定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宗教,民族和文化因素,新疆社会还不稳定。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加紧渗透,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呈上升态势,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三股势力”在国际恐怖组织的支持下,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这都给新疆的安全与稳定蒙上了一层阴影。社会不稳定因素给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不安定的社会环境阻碍了资本的流入,严重制约了新疆经济的发展,造成新疆局部地区处于贫困状态,而这种贫困状态又成为“三股势力”发展的温床。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长治久安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保证。
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政策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5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决策。并于次年3月30日召开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会议传递出中央通过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信号。根据会议精神,19个援疆省区市将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援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这一政策是在“新疆不安全、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中央采取“5·12”特大地震后的灾区重建模式对新疆进行扶持,根据此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80余个县,将获得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对口支援。
新一轮援疆工作是在总结过去13年对口援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明显的新的特点:
一是支援范围广。在地域上,受援方由过去的新疆10个地州、56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师,扩大到新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在支援省市中,新增了安徽、山西、黑龙江、吉林四省和广东深圳市。在内容上,包括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等,是全方位的对口援疆。
二是力度大。对口援疆实施方案经过了较充分的调研,并与有关省市进行了衔接,作了一些明确规定。特别是对援疆资金作了明确规定,由援疆省市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安排。
三是重点突出。特别强调民生优先,并重点支援新疆贫困地区特别是南疆地区,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
四是思路创新。把增强受援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作为目标和思路,强调“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强新疆自身的造血功能。强调“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资金支持与人才支持相结合、物质支援与文化交流相结合。
五是强调协作。支援省市把对口支援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援地区主动配合;中央对新疆的专项资金,在不改变分配渠道、不改变使用方向的前提下,可按照对口支援专项规划,与支援省市的援助统筹使用,体现了协作原则。
三、对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政策的思考
(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政策的意义
“借鉴两年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援建的经验,把作为我国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主战场的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长治久安搞扎实,需要进一步动员组织全国力量,支援新疆、发展新疆。”该权威人士认为此次对口援疆的意义甚至不限于新疆一域,“这既是具体落实中央新时期新疆工作任务的重大措施,也是对口支援政策措施从应急逐步走向制度化的最新实践,还是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模式和道路的新探索,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对口支援的充分发挥和直接体现。”
有利于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由于新疆的地理,历史等原因,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内地各省市,只有通过各兄弟省市的帮助和扶持,才能更快的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问题之所以产生,除了“三股势力”的破坏之外,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也会激发民族问题的产生。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实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协调区域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大体上具有两极分化的劣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发展水平高,而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相对落后。通过全国对口支援新疆这一政策,新疆不仅可以获得各援疆城市的“硬件”帮助,同时,也可以通过相互的交流,学习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理念,从根本上改变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增加就业。全国对口支援新疆不仅带来了资金,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为新疆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批的企业投资和新项目的落实,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做基本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疆的就业问题,人民有了工作社会就会稳定,在各民族兄弟姐妹的共同工作下,也会加深民族了解,增强民族感情。
(二)实施该政策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汶川模式”中有很多可以汲取的地方,但是,对口援疆需要更多的吸收以往的支援经验。目前,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政策方面还有以下五个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实施对口支援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法律制度存在缺乏协调性、实施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援助项目实施效果无法保证等不足。
其次,对口支援的实施、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一方面不利于激发参与支援工作的不少发达省市的企事业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支援工作达到预期目的。例如,有些项目的前期开发程序不规范,有的项目则在签订后难以落实,还有不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夭折,这些问题导致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双方的积极性。
再者,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例如,在有关对口支援工作中,因政策评估工作缺失,导致一些事实上已经失效的政策目前仍然在实施。同时,现行的对口支援政策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监督的内容还不完整,缺乏绩效监督的内容。
其四,受援方和支援方均存在着一些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技术经济研究部前部长郭励弘认为,在以往的对口支援中,由于缺乏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系统规划,导致“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可能建得很好,却很难形成产业。”受援方在选择援助项目时,有“短视”现象,存在着以争取资金物资为主、以争取无偿支援解决眼前困难为主、单纯追求项目数量、存在一定的“面子”工程等问题。同时,支援方对援助工作的思想认识高度不够,确定援助项目时注重追求自身的利益,援助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对援助项目的后期追踪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
最后,未能正确处理援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很多项目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难免重蹈计划经济的覆辙,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有的是政府服务政治大局意识不强,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呈现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熊文钊认为“当前的对口支援还不是制度性的安排,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应急处理。”因此,他认为需要加快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转化为制度性安排,通过一套制度、一套标准和一套程序,以法律形式将对口支援关系固定下来,区分无偿援助与有偿援助的经济协作,建立市场化的支援项目的跟踪协调制度,这是对口支援政策长期有效实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顾华祥 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对策思考【J】 经济研究思考 2011
(9):55-67
【2】张钦 新疆科技人才资源现状与改进探析 载于http: / /www studa net/ ren liziyuan /100108 /162202412 htm
【3】周斌 新疆产业结构特征及发展变化趋势分析【J】 决策咨询通讯 2010(1)
【4】方珊媛 推动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实事求是 2007(6)
【5】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 关于加快南疆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 新疆社会科学 2007(6)
【6】闫海龙、张永明 天山北坡经济带战略地位提升对新疆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J】 经济研究参考 2010(34)
【7】高枫春 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 实事求是 2004(4)
【8】龚新蜀、王超 新疆主体功能区定位研究【J】 当代经济 2010(8)
【9】辛纪轩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及援疆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综述【J】 新疆日报 2011(6)
第四篇:贵州2015年上半年企业法律顾问: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模拟试题
贵州2015年上半年企业法律顾问: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模拟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财务管理的对象是__。A.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B.筹资和投资 C.财务决策 D.财务控制
2.”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确立目标、制定战略、进行决策、编制规划和组织实施等”是领导的__。A.基本职能 B.主要职能 C.本质 D.目的
3.甲是某外商企业的女职工,他参加生育保险时,生育保险费应当由__缴纳。A.个人和企业按比例 B.企业
C.当地财政部门
D.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4.个体户华某在某市甲区取得经营许可证,在乙区违法经营。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
A.乙区行政机关应当在得到甲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委托后依法对华某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理
B.乙区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将案件移送甲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处理 C.此案应由甲、乙区有关行政机关共同处理
D.乙区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将华某的违法事实和处理结果抄告甲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机关
5.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辩护的种类不包括:__。A.自行辩护 B.委托辩护 C.指定辩护 D.法定辩护
6.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__。A.1年 B.2年 C.5年 D.10年
7.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__。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企业法律顾问以管理为主的工作原则,就是要求企业法律顾问__。
A.其工作进入到企业管理的链条当中,成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B.以咨询、建议工作为主 C.在经营管理中享有决策权 D.不承担诉讼业务
9.企业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中,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是()。A.现金流量表 B.利润表 C.资产负债表 D.社会营销观念
10.甲煤矿拥有乙钢厂普通债权40万元,现乙钢厂被宣告破产,清算组查明甲煤矿尚欠乙钢厂20万元运费未付。清算组预计破产清偿率为50%。甲煤矿要求抵销债务。债权人会议各方为甲煤矿的债权发生争执。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__。
A.甲煤矿可以抵销20万元债务,并于抵销后拥有10万元破产债权 B.甲煤矿可以抵销20万元债务,并于抵销后拥有20万元破产债权 C.甲煤矿必须偿还20万元债务,并拥有40万元破产债权 D.甲煤矿在抵销后无须偿还债务,也不拥有破产债权
11.中国某药业公司,经常在电视上做公益广告,如“吸烟有害”等。这说明该公司奉行的经营观念是()。A.产品观念 B.推销观念 C.市场销售观念 D.社会营销观念
12.(2008,2)明确规定国有大型企业设置企业总法律顾问的是__。A.《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 B.《关于在国家重点企业开展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C.《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 D.《关于企业经济法律工作专业人员纳入经济专业职务系列的实施意见》
13.下列哪一项不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要素__ A.对外贸易总政策 B.关税政策
C.进出口商品政策 D.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14.一公司对其员工一天支付50元的工资,如果当年的价格指数是15,第二年的物价指数是30,那么第二年该公司应该向其员工支付的工资为:__。A.25元 B.50元 C.100元 D.150元
15.关于被害人在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A.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B.有权申请回避
C.无权参与刑事部分的法庭调查和辩论,只能参加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审理活动 D.对刑事判决部分不能提起上诉
16.A公司根据生效判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开始后,A公司与B公司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约定:将80万元债务减少为70万,协议生效之日起1个月内还清。协议生效1个月后,B公司并未履行协议的约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A.A就B违反协议的行为,向B住所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B.由法院执行和解协议
C.由法院依职权恢复原判决的执行 D.甲向法院申请恢复原判决的执行
17.一般而言,制定战略规划要经过()几个阶段。A.意识、调研、草案、咨询、决策 B.建议、草案、讨论、调研、决策 C.建议、调研、讨论、草案、决策 D.意识、调研、草案、讨论、决策
18.超市购物打印的小票性质是__。A.超市的承诺
B.顾客和超市的买卖合同 C.买卖合同的确认书 D.买卖合同成立的标志
19.在新“波士顿”矩阵中,具有“在每一专业化的活动中具有许多竞争者,但存在着一个主导地位的竞争者”特点的行业属于()经营单位。A.分散化 B.专业化 C.大量化 D.死胡同
20.(2008,1)判断和衡量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是法律的__作用。A.指引 B.评价 C.预测 D.教育
21.专家小组形成的最终报告在DSB会议上审议通过,其通过方式应当采取__。A.协商一致共识 B.投票表决共识 C.反向一致 D.同向一致
22.狭义的新产品概念是指在一定地域内从未试制生产过的、具有一定__的产品. A.先进性和实用性 B.独创性和新品质 C.实用性和灵活性 D.先进性和新颖性
23.债权人会议通过和解协议,由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__,方才通过。
A.出席会议的债权人债权总额的1/2以上 B.出席会议的债权人债权总额的2/3以上 C.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1/2以上 D.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2/3以上
24.当企业把自己定位在竞争者没有注意和占领的市场位置上时,该企业执行的市场竞争战略是__战略。A.市场领先者 B.市场挑战者 C.跟随竞争者 D.市场补缺者
25.关于被害人在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A.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B.有权申请回避
C.无权参与刑事部分的法庭调查和辩论,只能参加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审理活动 D.对刑事判决部分不能提起上诉
26.根据我国关于货币层次的定义,下列不属于准货币的是:()。A.定期存款 B.流通中现金 C.储蓄存款 D.其他存款
27.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并以获取盈利为目的,__,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A.上级批准设立
B.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C.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 D.依法设立
28.下面哪一些不属于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的基本原则__。A.企业自主规范 B.从严约束国有企业 C.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D.总法律顾问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29.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推动企业普法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关键环节是__。A.企业法律顾问的普法工作 B.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的普法工作 C.普通职工的普法工作 D.企业负责人的普法工作
30.如果丙公司生产的这100辆红旗轿车不符合约定的质量,由__责任。A.甲公司承担 B.乙公司承担 C.丙公司承担
D.甲公司和丙公司承担连带
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涉外经济活动中,企业法律顾问在审查外方知识产权效力时,应对外方知识产权应__。A.进行检索查询 B.进行评估
C.有关证明文件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D.权利范围和期限进行审查
2.下列选项中,可以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__。A.被判无期徒刑的妇女甲,服刑时怀有身孕的
B.被判处拘役的盗窃犯乙,为表示悔改而自断手指,致使生活不能自理的
C.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丙经省级政府指定的医院证明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D.妇女丁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服刑之时有一刚出生二十天的婴儿
3.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是__。
A.某电视台为报道油画展览的盛况,在电视新闻中播放了展览的油画 B.李教授在世纪论坛上的演讲词被电台全文报道 C.法院为了查证张某发表的文章复制了三篇 D.出版社将蒙文发表的作品翻译成汉文,在国外出版发行
4.甲、乙在合同中约定因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提交某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双方发生争议,甲向约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乙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对此,乙就仲裁协议的效力有权向__申请认定。
A.该仲裁委员会所在地基层法院 B.该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中级法院 C.该仲裁委员会
D.甲居住地的基层法院
5.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__。A.第三人 B.证人 C.鉴定人 D.翻译人员
6.在养殖厂提货时养殖厂多装的0.1吨鲜鱼被砸坏的损失的承担人是__。A.养殖厂自己 B.蒋棠 C.刘某
D.杜某和养殖厂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按比例承担
7.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提出的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有下列哪些可能的处理结果__ A.裁定不予受理 B.裁定驳回申请 C.裁定撤销裁决
D.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应该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8.下列有关债权申报的表述中,不符合《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是__,A.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不必申报,由人民法院调查后列出清单并予以公示
B.债务人的保证人或者其他连带债务人未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的,仍可以其对债务人的求偿权申报债权
C.管理人或者债务人依照规定解除合同的,对方当事人以因合同解除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申报债权
D.债务人是票据的出票人,被裁定适用《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该票据的付款人继续付款或者承兑的,付款人以由此产生的请求权申报债权
9.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__。A.财务控制 B.融资决策 C.股利决策 D.投资决策
10.甲公司分立为乙公司和丙公司,在分立过程中,乙公司和丙公司对甲公司所欠丁、戊、己、庚的债务达成协议,乙公司承担丁、戊的责任,丙公司承担己、庚的债务,后因丙公司无力承担债务而发生纠纷,则乙公司和丙公司达成的债务承担协议__。A.无效 B.有效 C.可撤销 D.效力未定
11.歌曲《清泉》的著作权应该归谁__ A.属于甲 B.属于乙
C.属于甲和乙共有
D.属于公共领域的作品
12.关于系统维护的特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_。A.采用非结构化开发方法有利于系统维护 B.系统维护的代价比系统开发高
C.系统维护的对象就是应用软件源程序
D.系统维护时发现的错误大部分是系统分析设计中的错误
13.根据贴现法进行投资项目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有__。A.净现值法 B.现值指数法 C.内含报酬率法 D.平均报酬率法
14.企业法律顾问的任务是:__。A.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 B.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C.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 D.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15.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请求书应当有__。
A.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 B.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姓名 C.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D.附图
16.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特点的是__。A.必要性 B.民主性 C.预测性 D.可行性
17.张某创办个人独资企业的行为__。A.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 B.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 C.不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 D.基本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
18.如果甲公司就该合同纠纷向B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乙公司对仲裁条款的效力有异议,请求人民法院确认仲裁条款无效并就该合同纠纷起诉,则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__。A.乙公司应向B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B.乙公司应向B市甲公司所在地的区法院提出申请
C.人民法院受理乙公司的申请后应当通知B市仲裁委员会中止仲裁
D.如果人民法院裁定该仲裁协议无效后,甲公司拒不应诉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
19.甲公司在未接到任何事先通知的情况下突然被断电,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下列情况下,供电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有__。A.因供电设施检修中断供电
B.为保证居民生活用电而拉闸限电 C.因甲公司违法用电而中断供电 D.因甲公司本身变压器坏掉而断电
20.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之日前90天内进口的产品追溯征收反倾销税__。A.倾销进口产品有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倾销历史,并且倾销进口产品在短期内大量进口,可能会严重破坏即将实施的反倾销税的补救效果的
B.倾销进口产品的进口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出口经营者实施倾销并且倾销对国内产业将造成损害
C.倾销进口产品的进口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出门经营者实施倾销并且倾销对国内产业将造成损害,并且倾销进口产品在短期内大量进口,并且可能会严重破坏即将实施的反倾销税的补救效果的
D.倾销进口产品在短期内大量进口,并且可能会严重破坏即将实施的反倾销税的补救效果的
21.合同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__。A.合同主体资格合法 B.合同的内容合法 C.合同订立的地点合法 D.合同的订立形式合法
22.下列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产生的行政责任的是()。A.罚款
B.支付赔偿金 C.吊销营业执照 D.警告
23.如果兴业公司不服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提起上诉,那么关于二审程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兴业公司既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也可以直接向二审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B.如果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本案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的,可以不用开庭审理,径行判决
C.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实行合议制,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依法审理 D.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既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在案件发生地或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24.计算速动比率时,须将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其原因在于__。A.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
B.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还未做处理 C.部分存货已抵押给某债权人
D.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
25.下列有关基金财产的说法正确的有__。
A.基金财产属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固有财产
B.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因基金财产的管理、运用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和收益,归人基金财产
C.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基金财产属于其清算财产
D.不同基金财产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
25.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请求书应当有__。
A.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 B.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姓名 C.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D.附图
26.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理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A.经济人假设阶段 B.物本管理阶段 C.人本管理阶段 D.能本管理阶段
27.【真题试题】(2007年多项选择第44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有权提出宪法修改的是__。
A.六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28.关于商业银行贷款法律制度,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__。A.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
B.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贷款数额以及贷款期限,自行确定贷款利率 C.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的规定
D.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29.若丙一并对A市支行也提起诉讼,则关于其诉讼地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A.可以将A市支行与甲企业列为共同被告 B.可以将某城市银行与甲企业列为共同被告 C.A市支行和甲企业只能分别作为被告
D.只能由某城市银行和甲企业分别作为被告
30.甲向首饰店购买钻石戒指两枚,标签标明该钻石为天然钻石,买回后即被人告知实为人造钻石。甲遂多次与首饰店交涉,历时一年零六个月,未果。现甲欲以欺诈为由诉请法院撤销该买卖关系,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__ A.不可以,因已超过行使撤销权的一年期间 B.可以,因首饰店主观上存在欺诈故意 C.可以,因未过两年诉讼时效
D.可以,因双方系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
第五篇:宋才发:论民族自治地方农地保护中的新农村建设
宋才发:论民族自治地方农地保护中的新农村建设
论民族自治地方农地保护中的新农村建设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081)
摘要
土地资源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是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新农村建设应当以保护耕地为土地政策的首选目标。新农村建设拒绝“盘景式”、“景观秀”和“豆腐渣”工程,民族自治地方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必须坚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保护耕地;改善民生
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后做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土地总面积为6133277平方公里,占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63.89%;民族自治地方现有耕地面积1967.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5.13%;草原面积为30027万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75.07%;可利用草原面积为21700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原总面积的69.26%;牧区、半农半牧区草原面积为30000万公顷,占全国牧区、半农半牧区草原总面积的75.00%;草山草坡面积为3560万公顷,占全国草山草坡总面积的32.50%[1](P706)。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国实有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人均仅有耕地面积1.4亩。因此,民族自治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必须与农地保护尤其是耕地保护同时并举,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在农地保护的过程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土地资源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也是经济活动和各项建设最基本的空间。我国85%的食物由耕地提供,95%以上的肉、蛋、奶是由耕地提供的产品转化而来的。耕地还直接或间接地为农民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所以,保护好民族自治地方的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性作用,对民族自治地方农民长远生计具有保障性作用,对农村乃至全社会具有稳定性作用。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每年农村正常占用的土地达到了400多万亩,其中,农民耕地所占的比例约达200多万亩,这就表明每年可能有100多万农民失去耕地。近年来各地因土地引起的纠纷接连发生,据调查的情况显示,目前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因此,民族自治地方严格保护耕地就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最大支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而推进新农村建设则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农业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强化粮食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稳定增产;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资源产出率,促进农业不断增效;有利于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促进 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湖北武穴人,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原法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民族法学研究。
基金项目:论文为本人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重大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05JJD850009),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项目批准号:教重办[2004]1号)的研究成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保护好农村耕地资源是民族自治地方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尤其是要对基本农田进行严格保护。2007年12月3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立足发展国内生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保障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稳和质量安全。”当前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土地违法违规查处协调机制,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投入,要重点支持基本农田整理、灾毁复垦和耕地质量建设。继续增加投入,加大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支持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加快实施旱作物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一批旱作节水示范区。”同时还要“抓紧编制和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将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和小型排涝设施建设纳入补助范围。”[2]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实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应当以保护耕地为土地政策的首选目标。民族自治地方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杜绝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先用后批、边用边批、批少用多等违法违规的用地行为,坚决制止“以租代征”、以预审代替审批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坚决防止以“新农村建设”等名义违法违规圈地、批地占地特别是耕地的行为。一定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切实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对违法违规侵占基本农田和“以租代征”等形式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行为予以坚决查处。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民族自治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譬如:(1)新农村建设规划严重滞后。新农村建设规划不能够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个别新村建设规划占地面积过大。(2)违法占用耕地情况严重。农村无规划建房乱占耕地,尤其是乡镇中小企业占用耕地较为明显。(3)耕地“占补平衡”目标难实现。新村建设已占用耕地而旧村庄未腾出土地,空心村普遍存在,短期内难于实现“占补平衡”。加之旧村庄、旧沟塘复垦成本高、进度慢,实现“占补平衡”难度加大。国土资源部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盲目用地问题,明确提出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合理安排城乡各项用地。要“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试点,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批准的范围之内。依法规范农民宅基地整理工作。”[3]民族自治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一定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基础设施改造,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大举措,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目前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力度,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原料,满足全社会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有利于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把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更好地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40年前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稳住农民让他们安心在农村不要“盲流”到城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长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仅给亿万农民群众一种美好的憧憬而已。40年后今天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家既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同时也将其作为当前一项必须扎实推进的现实工作。今天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15—20年时间,让农村的面貌大为改观,使农民收入有大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要改变农村千百年来的落后面貌,进行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需的,但是道路、水利、沼气等硬件建设都 2 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再加上许多地方进行了撤乡并镇等行政区划调整,也迫切需要通过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的调整村镇建设用地布局,也只有对规划进一步完善,才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订新规划或者对现行土地规划进行修编是客观的需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做出总体安排和布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征地纠纷调处裁决机制。对未履行征地报批程序、征地补偿标准低、补偿不及时足额到位、社会保障不落实的,坚决不予报批用地。对违法违规占地批地的,坚决依法查处。严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严禁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提供建设用地。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4]民族自治地方新农村建设要用示范、引导和自愿的方式进行,坚决防止和反对乱拆乱建,做到长远规划、中期实施和短期安排统筹考虑,汲取以往农村建设不搞规划和不进行科学规划,造成轮番拆建和土地资源浪费惊人的教训。形式主义是新农村建设的大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实施所谓“达标工程”、“限时工程”和“指标工程”,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或者事与愿违。当前尤其应当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做起,认真清理农村空闲地,引导农民逐步实行住宅按规划建设,既节省资金又节省大量宅基地占地面积。各个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鼓励和帮助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P4)的20字方针,揭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发展生产,真正的发展应当是建立在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的可持续发展。过去那种以破坏耕地、破坏环境为代价换来短期内GDP升高的行为,只能是饮鸩止渴、断子孙路的短视行为。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地变化,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要求加速转变农业发展的方式。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做到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长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6]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建设新农村就是“建新村”,更不能盲目圈占耕地建新村。在改善村居环境时,应当通过改旧建新、迁村并点、充分利用荒地和废弃闲置地等做法来解决建设用地问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要在摸清农村建设用地现状的基础上,严格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土地整理复垦区和生态保护区。以土地整理促进基本农田建设,促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把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把高产田建设成高效田。只有这样,民族自治地方的耕地才能在得到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效能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现实途径,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不完整的。民族自治地方建设新农村有利于增强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以及对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带动能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提高国家现代化水平。譬如,从国务院2007年10月批 3 准的民族人口占相当大比重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中就可以得到证明。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在新修编的城乡总体规划蓝图中,到2020年重庆市将成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是全国第一部经国务院批准的城乡总体规划,也是重庆市探索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的重要规划。规划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期限为2007—2020年。规划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3000万人,城镇人口16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3.8%;到2020年总人口31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在城镇体系结构规划上,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万州、涪陵、江津等6个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左右小城镇的城镇体系。在综合交通方面,到2020年高速公路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100%,都市区至市域内各区县4小时通达,铁路线网区县覆盖率达到90%,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到2020年都市区人口达到980万人,中心城区城镇人口635万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的小康水平,住房成套率达到100%[7]。
二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新农村建设的对象应当是自然村,除了高度发达的城市近郊,或者在不应当由经济活动、农民应当转移出来的禁止开发地区外,新农村建设应当以现在已经形成的、在耕地附近的自然村为建设对象,而不是一味地拆并自然村,集中建立远离耕地的新村庄。有些地方政府主张把现有分散的自然村集中起来,建立集中的新村,认为这样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会比较低且成效显著;有些地方不能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把本来能够满足需要的4米宽的马路改成6米宽,既浪费了土地又浪费了资金;也有些地方在村庄建设中盲目行事,前脚投资兴建后脚就拆除,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在移民搬迁的过程中,多数地方采取“一锅端”的政策,使得农民的居住和农民的家庭经营发生冲突。新农村是为农民建设的,把新农村建设在现在的自然村,既节约了耕地又为农民提供了生产生活的方便。如果除了特殊情况之外一定要集中建立新村,就必然会出现强迫农民拆迁旧房换地方建新房,因住房属于私人物品而不属于公共基础设施,所以拆房搬迁、另建新房既要占用大量耕地,又有违新农村和农民的本意。村庄整治的基本原则和形式是“新村建设、空心村治理、城中村改造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农村群众对村庄治理的基本愿望是“走平坦路、住安全房、喝干净水、用卫生厕所”。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基础上,把政府的目标与农民的愿望统一起来。笔者近年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调查研究时发现,随着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不少地方兴起了一股沿公路两旁占用耕地的建房热。国道旁、省道旁、县乡公路及村村通公路两边到处建房,甚至谁家承包的土地谁家建房,导致大量耕地被占被毁。农村居民建房之所以乱占耕地,与当地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甚至只收费不管理有很大的关系。针对诸如此类情况,不久前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促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指出:“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基本方针。”[8]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首要任务是防止和杜绝耕地流失问题,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抓好用好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通过规划搞好土地合理利用,压缩非生产用地,扩展并合理布局各类生产用地。尤其要通过补充、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法规,以建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激励机制与浪费使用土地的处罚机制。在各项政策法规中,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标准与宅基地标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农民的经济发展及收入补偿办法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征地补偿安置必须以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为基本原则。征地补偿费用的落实是批准征地的前提 4 条件,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土地出让收入总价款,应当是足额安排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用以及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的不足。通过增加建设用地的取得成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用经济手段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过快增长的目的。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我国已经有条件实行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前最紧迫的工作是要尽快把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展到全体农民群众。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推动民族自治地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自治地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需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合理确定保障线标准,二是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管理水平和操作性,三是加强各级财政间的协调配和,共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受到普遍关注,一些地方试行的以“土地换保障”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民族自治地方应当加强对“土地换保障”思路的研究,把更多征占土地的收益用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让民族自治地方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社会保障。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5706亿元,比2000年增长74%;农村人均收入达到2287元,比2000年增长40.7%。从纵向考察,我国民族自自治地方发展迅速、变化巨大,但是从横向比较差距仍然很大。2005年民族自自治地方生产总值仅为全国生产总值的8%,人均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29.4%[9]。这就是说在民族自治地方进行新农村建设,改变落后面貌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与此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和二元结构相关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教育等制度,都带有一些传统的色彩,影响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全面发展。所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村的高度和谐意味着必须保留农村的多样性,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重建乡村组织和良好有序的乡村生活。党的十七大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因此,民族自治地方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这一点应当成为民族自治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宗旨。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民生、民富、民乐的事情办好办实。如果我们不把改善民生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而总是想放到以后再去解决,其难度肯定会更大、风险也会更大。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应当也只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中等收入者比重必须占多数,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硬指标。民族自治地方必须从新农村建设一开始,就积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经济社会建设,在切实保护耕地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努力使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转变为中等收入者,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
城市化是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必须经过的社会发展过程,循序渐进的城市化过程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规律。《2001—2002年中国城市化发展报告》已经将世界平均城市化50%作为追赶目标,并企望50年后城市化水平达到75%,也就是接近或者达到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这无疑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勾绘出了一个壮观的远景,也增强了人们对中国走城市化发展道路的信心[10]。但是在民族自治地方进行城市化建设,一定要考虑到城市化发展必须是在满足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必须把城市化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尤其要把社会和谐作为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的根据和标准。城乡统筹发展观从根本上讲,就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把“三农”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推动我国由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现代化经济社会形态转变。“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200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既是对成都市城乡统筹工作的肯定,也表明中央对成都寄予厚望。让农民享受到城里人才有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支持、公共卫生支持、公共教育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扶贫救助体 5 系日益完备;对困扰全国各地的城乡规划问题率先破题,领导方式、政府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全面创新,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积极推行市场化资源配置,努力探索和实践城市经营。这就是最近3年多以来,四川省成都市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中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如此,成都市农村现代化的进程还在新的历史层面,支持和带动中心城市向着现代化城市迈进,城市的各项事业同步得到发展,居民生活同步得到改善,成都城乡“二元”分割的坚冰正在解冻,城乡同步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初成。也正是在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思路下,成都从抓好“重中之重”出发,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走上了一条城乡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四位一体”的城乡一体化之路[11]。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结合点,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总体水平,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点,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小城镇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民族自治地方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直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小城镇的发展能够带来农村人均占有资源的增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因此,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必须把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小城镇成为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乡村都市”,充分发挥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到,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明显滞后,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小城镇发展的指导,通过规划确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资源能力的发展目标,合理安排政府公共资源,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比重,特别要提高城区的密集程度。小城镇的发展要以提高城乡居民就业和生活状况为目标,重点解决小城镇辖区内城镇低收入者、农业人口及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就业问题。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通过小城镇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对农村的服务,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带动农村社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拒绝“盘景式”、“景观秀”和“豆腐渣”工程。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庄建设”,更不等于在公路沿途用涂料“画”新房,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离开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新农村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农村建设又必然包含新村庄建设在内,但是村容村貌新到什么程度,只能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来决定。笔者在贵州黔东南调查研究时发现,几年前公路沿线的苗寨民族建筑古色古香,如今这些古宅民居的屋顶和屋檐全都刷上了白石灰,远望似乎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近看丑不堪言。与当地老农攀谈起来,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有啥子用,中看不中用。说这就是新农村,拨的钱都被这些村干部糟蹋了。”在民族自治地方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领导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忽视了农民对生产发展的最基本需求,实在是劳命伤财。民族自治地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村寨发展的历史,既提高村寨的现代化水平,又妥善保护村寨的历史文化遗产,使村寨古朴纯真的风貌随着实践的推移而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要充分征求当地村民的意见,如有些地方需要并村,以改善居住条件;有些地方需要因地制宜,保护民族建筑的自然村。我国的城市已经没有了个性,决不能再让民族自治地方的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失去个性和特色。必须加强对特色小城镇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对那些资源禀赋较好的小城镇,一定要在开发利用时注意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城镇,一定要注重保护原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与乡村特色,保护原有生态的民族文化生活,发展乡土特色、民族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和多种产业。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一定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统筹安排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譬如,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基层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高度重视和发展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优 6 秀传统文化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综合措施,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到支持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优化与调整、加大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支持力度、建立生态建设和资源补偿机制、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促进非公有制经发展,等等。但是,要确保新农村建设美好蓝图和农村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除了政策支持和国家扶持之外,还必须切实尊重和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应当坚持政府倡导、农民主导、典型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没有新型农民,就不可能建成新农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成果的享有者,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一定要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着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他们围绕发展农村经济继续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要进一步激发他们自主创业的潜能,为他们创业致富提供实在的支持和帮助。要大力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资投向民族自治地方的农业和农村,促进农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只有把亿万农民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才能够持续稳步地向前推进。强调尊重和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推卸或者减轻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民族自治地方的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一定要切实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再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和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并带动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从多方面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华民族信息年鉴编委会.中华民族信息年鉴[M].2005年创刊号.[2][3][4][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8—01—31(1).[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国务院公报2006(11).[7] 记者徐旭忠.2020年重庆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N].北京日报2007—10—10(11).[8]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01—10(2).[9] 陈丽平.抓紧制定各自治区的自治条例[N].法制日报2006—12—28(4).[10] 李少春.城市化中的贫困现象与和谐发展[N].光明日报2006—06—15(10).[11] 张守营.大城市带着大农村跑——四川省成都市城乡统筹侧记[N].中国经济导报2007—11—27(B7).(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3期)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调研期间,宋才发教授(左)与乌恰县海布努尔玉山县长(右)商议调研组到库尔干村入户进行经济社会调研的具体方案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调研期间,宋才发教授(左)与乌坦勒克村被调研的牧民户主(右)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