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养老金空账不能靠推迟退休(精)
解决养老金空账不能靠推迟退休
近日,关于“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在养老金空账达到1.3万亿元的情况下,延长退休实质上成为官方缓解“僧多粥少”的压力,用于填补空账的选项之一。退休年龄的延迟,或许可以缓解养老金空账的压力,但却转嫁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成本。
天量养老金空账
早在2000年,中国养老金“空账”还仅仅为360多亿元,5年之后“空账”达到8000亿,如今已达到了万亿级别。
个人养老金被“挪用”1.3万亿元,账面上只剩下1500亿
由于经历了从国家保障到社会保障的体制转型,中国的养老金出现了巨额空账。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此前向媒体透露,养老金空账额度已经达到了1.3万亿元,而全国在账面上留存的金额只剩下1500亿元。所谓空账是指个人本应缴纳工资额度8%的养老金作为自用养老金,实际上是国家替国民存着的养老钱。但在社保制度建立前退休的老人并没有养老金,所以国家“挪用”了自用养老金发放给这些老人。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称1.3万亿空账只是转型成本的一个部分,全部转型成本要远远大于这1.3万元亿的空账。早在2000年,中国养老金“空账”还仅仅为360多亿元,5年之后“空账”达到8000亿,如今已达到了万亿级别。
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低于通胀面临贬值
除了实际上已经产生的空账问题,没有被挪用的部分还面临着贬值的风险。现在存下的养老钱,几十年后可能已经贬值过半。目前中国的养老金制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经济高速发展、通胀率低的基础之上。然而事实证明,现在的存下的养老钱正在飞速贬值。由于中国目前的投资渠道狭窄,资本市场不成熟,以及社保管理人投资的非专业性,存钱并不能保值增值。目前,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还不到2%,没有跑赢2.2%的通胀率(2000-2008年),养老钱实际处于贬值状态,且规模越大,贬值风险越大。而社保五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只有存银行和买国债,不到2%的名义收益率几乎是世界上收益率最低的。一位月入4000元的年轻白领,60岁退休时,其生活水准只能维持年轻时1/4的水平就是这种状态导致的。而在产生空账之后中央提出做实个人账户的政策也将面临贬值的风险。
养老金何来空洞
养老金空账实质是在制度转型下产生的制度成本。
上一代人养老本该由自己承担一部分,当代人承担一部分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养老保险为现收现付制,即用当年的缴费(收)支付当年的支出(付),当期工作人员的缴费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养老金,其退休时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工作人员缴费来支付,并代代相传。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较少的工作人员已经供养不起较多的退休人员。因而,中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实行由“现收现付制”到“部分积累制”的改革。“部分积累制”模式下,参保人员工作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支付当期退休人员养老金,另一部分预先积累在本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部分积累制”如果完全建立起来,未来退休人员用工作时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支付自己养老金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由下一代负担。下一代负担减轻,老龄化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但上一代人由于制度尚未建立没有个人养老金积累
但是,体制在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换过程中出现了麻烦,已退休人员由于社保制度尚未建立,并没有个人账户积累,只能全部来源于参保人员缴费。当前的工作人员缴费的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剩余的部分才进入统筹基金,因而不足以支付当期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形成统筹基金缺口。
当代人的养老钱被“寅吃卯粮”挪用填补转型成本
在无专项资金弥补缺口情况下,只好动用在职人员个人账户资金,个人账户无钱,就产生了“空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由于退休人员增长、参保缴费人员增长、缴费工资增长等原因,个人账户已经积累到1.3万亿元的空账规模。养老金空账实质是在制度转型下产生的制度成本。但国家未对在实行社会保障改革之前已参加工作但尚未退休的职工所欠下的“隐性债务”进行明确补偿。
推迟退休用于填补养老金空洞是在推卸责任
制度转型产生的欠债原则上要由国家承担,应该由政府财政负责解决。
社保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和国民的契约关系:现在你缴纳养老金,一部分帮助现在的老人养老,一部分国家帮你自己存着、帮你统一投资增值,到你60岁(女性是工人50岁、干部55岁)时,就可以退休领取养老金了。
养老金空账是制度转型成本,应由国家承担
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出现天文数字的养老金空账并不奇怪。作为拉美地区社保制度转型最为成功的智利也曾出现过空账,但智利的做法是由于制度转型没有个人养老金积累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由国家买单,而不是将亏空转嫁给当代人。事实上制度转型产生的欠债原则上要由国家承担,应该由政府财政负责解决。然而,国家并没有履行这一责任,而是将其转嫁给资金相对匮乏的社会保障具体执行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只能动用新缴纳的个人账户基金来支付过去的制度欠债,最终导致所有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的“空账”。
推迟退休让人多交钱填补空账是将责任推卸给个人
据媒体报道,推迟退休一年,国家可节省养老金200亿元,推迟两年就是400亿,五年1000亿,十年2000亿。但社会保障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认为这种饮鸩止渴方式将对社会保障体制乃至经济和社会将产生极大危害。解决之道唯有由政府承担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而推迟退休的方式,实际上是将社会转型成本以推迟退休的方式,推卸给了民众。
“挪用”个人账户、推迟退休以填补被“挪用”部分是两次国家违约
社保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和国民的契约关系:现在你缴纳养老金,一部分帮助现在的老人养老,一部分国家帮你自己存着、帮你统一投资增值,到你60岁(女性是工人50岁、干部55岁)时,就可以退休领取养老金。国家做出这样的承诺,国民接受这样的承诺,就缴纳养老金。这样,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就形成一份契约。但养老金空账以及解决空账的方式——推迟退休本质上是国家违背当初的承诺,单方面修改契约。如果这样的改变成为事实,那么养老金缴纳者的利益就受到侵害:首先你自己交由国家代管的养老钱未经允许被擅自“挪用”来填补转型成本,其次你必须比以前约定的额度多缴纳社保金,必须比约定的日期推迟领取养老金,也就是少领养老金。
国民被绑死在社保制度上,并无任何议价空间
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都或多或少存在养老难问题,推迟退休往往成为大多数国家与国民“议价”的条件之一。但推迟退休其实是对社保契约的修改,任何一个国家要单方面推动,参保人员除了接受,别无选择。因为当一个人已经缴纳社保金若干年,被牢牢地捆绑在社保制度上的时候,他如果选择终止协议退出社保,那么意味着以前的缴费统统血本无归。因此,如果强行推迟退休年龄,国民根本没有任何议价空间。而在这种国家占优压倒性优势的议价局面下,如何解决养老金空账问题往往是国家智慧所在。(据《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末》《中国发展观察》《中国青年报》)
现在一位月入4000元的年轻白领,当他60岁退休时,其生活水准只能维持年轻时平均工资1/4的水平。如果这一代人的“平均寿命”超过70岁,这套社保体系将面临危机,转型成本、隐性债务、被挤占挪用的风险使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变得脆弱不堪。当然,官方自有解决之道,而且还能自圆其说:有官员反对提高所得税起征点,理由是提高起征点会剥夺公民作为纳税人的光荣感;推迟退休年龄似乎也表明了你到60岁还没有老,正是干事的时候,“老当益壮”也是一个很大的褒奖。
第二篇:延长退休填补养老金空账
延长退休填补养老金空账 中国需要110年时间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2日评论数(77)|阅读数(1962)4月7日,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在参加博鳌论坛时表示,养老金确有缺口,他建议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来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
今年12月17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曾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城镇基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额2011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2.2156万亿元。
而根据今年六月《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称:根据多位社保专家的测算,延迟退休年龄之后,每年可减缓养老基金缺口约200亿元。
那么由此估算,若以延迟退休来填补养老金的空账,中国公民需要花110年的时间。而2010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中国三公费用为94.7亿,仅用两年便可填补养老金空账。
事实上,根据中国劳动保障部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70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3284万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634万人。根据2011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中国总人口13.7亿来计算,养老保险的总覆盖率只有中国总人数的40%左右。
根据新民网11日发起的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调查,有74%的网友表示反对,并称“应该考虑制度补缺”。(财经网)
第三篇:专家称推迟退休并非解决养老金缺口唯一选择
专家称推迟退休并非解决养老金缺口唯
一选择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7月02日11:46 东方早报
7月1日,全国范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正式启动,计划年底完成。这也是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提出今年要做的五件困难事之一。“在我任职的最后一年,我们政府将做几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温家宝说。
这“五件难事”分别是: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农民承包地的财产权;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努力实现教育经费占GDP的4%的预算目标,并使经费合理使用。
早报记者近日分别就这“五件难事”专访了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的部分专家学者,并于今日起刊发系列对话,以解读这五件难事的“前世今生”和相关政策的“台前幕后”。
专家指出,这五件事均事关民生,更关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收入分配改革对中低收入者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如何让农民享受到土地增值的成果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养老保险全覆盖对“未富先老”的中国社会是一剂安心贴;集中连片地区的扶贫解决的是中国落后地区的持续发展问题;教育经费那4%是中国人盼望了19年的梦„„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每一小步都需要智慧和勇气,每一个改革的举措都可以成为中国改革事业之顶层设计的基础和改革实践的动力。
2012年已经过去了一半,这五件困难事会如何解决,人民期待着。当然,由于这些确实是“难事”,所以要真正地解决也一定困难重重。但是无论如何,2012年,注定成为民生给力年。
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
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启动仪式昨日举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今年年底,中国将全面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目标,比预定计划提前8年。
实现“人人都有养老钱”的背后,是政府一次次循序渐进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建设。2009年12月,中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启动,年满60周岁的参保农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2011年7月,中国又启动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满60周岁的参保居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这两项所覆盖的对象是没有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城乡居民。
目前,全国新农保、城居保参保总人数超过3.8亿,在过去近3年时间,已经有1亿多老年人按月领取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但是,仍有近40%的地区未纳入国家试点范围,仍有几千万的城乡老年居民未享受到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因此,今年内要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在“未富先老”的现实面前,养老保障的迫切性不言而喻。早报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高小平研究员。2008年2月23日,高小平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做关于“国外政府服务体系建设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讲解,提出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议。
早报记者 卢雁
养老保障体系
关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东方早报:总理为什么会把“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列入他任期最后一年的五件难事之一?
高小平:这可以看作是温家宝同志在中央政府总理这个重要岗位上的又一个“大手笔”吧。实际上他从副总理算起这十多年,办的很多件好事中,我认为跟老百姓最息息相关的有两件大事:一是免除农业税,这是中国农民几千年来所盼望的事情,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一直追求的目标。二就是解决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这件事如果做成了,可能是从源头上解决中华文明传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
东方早报:为什么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问题”?
高小平: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最主要的一条即赡养父母。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如别的古代文明那样在地球上消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这样的“孝道文化”支撑着子子孙孙的繁衍和发展。过去讲养儿防老,工业文明以来,城镇人口逐步推进了社会化保险,但农村长期以来还是以土地和子女为主要依托。构建覆盖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使中华孝道在公共管理制度层面上得到落实。因此,解决农民的税赋和老百姓的养老,背后是人类社会繁衍的根本性的基础。这件大事的完成,可谓是温总理这一届政府的最大亮点。
东方早报:是不是还应该放在不可逆转的城市化大背景下来理解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高小平:包括城市化在内的现代化过程,都应放在文化发展、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理解:为什么要把赡养制度、养老的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它既体现中华文明的传承,也是一种新的制度环境下的政府的作为。十七届六中全会作了加强文化建设的决定,这个“文化”包含了传统文化怎么继承,用什么样的制度、用什么样的公共管理体制和机制来实现传承,所以文化背景不可忽略。换句话说,现在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不仅是由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也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
“未富先老”大大增加
老龄化问题解决难度
东方早报:为什么中国的城市化和老龄化必然要求政府加紧构建城乡统筹的保障体系?
高小平:城市化和老龄化本来属于两个范畴的问题,但是在中国的现实中却“意外地”遭遇到了一起,形成极为严峻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原本占人口总数85%的农民如今只占41%,城镇化率超过50%,这意味着城镇居民超过农民。在这个背景下,城市里有很多新兴市民,过去不受社保覆盖,不似那些从传统工作单位退休的,即使下岗,社保也有所覆盖。近年来,新兴市民、农民工、(部分)流动人口也渐渐享受了部分的社会保障。而在农村,却长期缺乏健全的保障制度。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在中国,老龄化确实发展很快。1990至2020年这30年间,联合国有个预测,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增速是2.5%,而我国的增速是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预测到2020年将升到9.3%,而我国同期将从6.1%升至11.5%。我国无论从增速还是比重上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平均值。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要达到1.65亿人,占世界老龄人口的24%,即世界老龄人口预计为7亿,我国要占到近1/4左右,全球4个老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老龄化进程在发达国家大概用了100年,法国用了115年,瑞士85年,英国80年,美国60年,而我们只用了20年左右,而且速度还在继续加快。
老龄化在发达国家是在经济发展到很高程度出现的,而我国却“未富先老”,这就使解决老龄化的难度大大增加,本来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现在老年人激增,更迫切要求对老年人保障体系要加快推进步伐,又需要根据老龄化的发展加大对老年人事业的投入,这里就有了矛盾。所以,我国解决社保的问题必须面对城市化和老龄化的现实,一步一步推进,慢了不行,太急了也不行。
东方早报:为什么我国老龄化会发展这样快?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意味着一种危机吗?
高小平:人口基数大是一方面,另一个原因是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提高。过去农村缺医少药,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医疗条件可言,现在实行了新农合,农村的医疗有了保障,过去农民有病就扛着,现在是有病看病。另外,整个社会养老的福利政策改善,再加上医疗有保障,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总的说来,我并不认为老龄化是一种危机,实际上对社会保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社会保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拓宽了可开发的老年资源,一是智力资源,二是市场资源,老年人手里有钱,就能促进消费,包括旅游、老年公寓养老等,都会逐步成为社会潮流,从而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良性循环也是一个有力推动。
全国统筹
存在三个难题
东方早报:新兴市民、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贡献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但他们享受到的福利却很有限。
高小平:是的,他们对城市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税收,以及购买商品时对内需的推动,但对整个城市发展的历史性贡献并没完全体现在其中。为什么要按户籍人口来提供社保?它既有计划经济的一面,也有现实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国外一般也是如此,需要居住满多少年后,才能够获得在这个城镇的各项福利政策。
现在我国各个地方也都在探索,但现在总的一个努力方向是:即使没有在这个城市做贡献,但你只要在这个城市有固定的职业,也该享受这个政策,因为一个是保障人权的需要,第二个他们(包括其父辈)原来在农村也为国家做了重要贡献。那么这就需要从政府财政中单独列出这一块,当然,构建这个体系也包括其个人自己要承担一部分,其所在单位、企业也要承担一部分。所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这些新兴市民的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新的难点。
东方早报: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在减少,城市不断涌入新的人口,这些新移民应该享受城市的社保还是农村的?
高小平:在加速城市化的同时,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现在每天都有20个行政村消失,大量的村落出现了空壳化。这种空壳化也对农村推行社会保障提出了挑战。有一句戏言称:现在农村是“3861”部队。“38”指女性,“61”指儿童,且老年人也居多。从现实来看,这部分人对政府的税收贡献的绝对值相对较少,要提供这部分人的养老保险则需要政府较多的投入。所以城市化使得城市和农村的社保面临双重严峻的挑战,需要统筹解决。我们要构建的社保体系应该是城乡统筹的、逐步一体化的。
东方早报:人社部长尹蔚民昨天强调,下一步要着力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只有在全国统筹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劳动者无论流动到什么地方,其养老保险关系的自动接续,缴费年限的接续、逐年的基金积累都会得到保障。目前全国统筹的难度在哪里?
高小平:全国统筹是必需的,但又是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目前全国统筹的难度在于:一是现行财政制度还是“分灶吃饭”的体制,要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就需要推进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二是要在全面完成省级统筹后才能考虑全国统筹,现在真正实现省级统筹的地方也不多,有的地方虽然做到了跨市县转移接续,但这并不等于全省统筹,只有做到了征缴、管理、支付三方面都实现了统一,才是真正的全省统筹,按照这个标准,有的地方只是做到了市统筹甚至县统筹。三是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在客观上增加了全国统筹的难度,需通过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逐步改进。
第四篇:14省养老金亏空700多亿 个人账户空账超2万亿
14省养老金亏空700多亿 个人账户空账超2万亿
宏观经济华夏时报[微博]2013-01-26 09:55 我要分享
本报记者 孟俊莲 北京报道
“你还没到退休年龄呢,这个问题别问了,到时候会有办法解决的。”1月25日,当记者电话咨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下称“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时,北京东城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如是表示。
当日上午,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2012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政策研究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向外界通报了社会保障的总体情况,其中,将研究养老金全国统筹办法、研究养老金的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等均被列进2013年工作安排中。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对于目前争论激烈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和双轨制改革的问题,不管是在总结2012年社会保障工作还是在2013年工作安排方面都未被提及。
争议做实个人账户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即养老金)总收入19693亿元,总支出15502亿元,当期结余4191亿元,累计结余23667亿元。”1月25日,尹成基在人保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一数据。据介绍,2012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84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总支出22063.1亿元,增长22.2%,全面完成了2012年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任务。
不过,虽然养老金累计结余2.3万亿元,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2年12月17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年》显示,2011年全国14个地区养老金亏空700多亿元,而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更是达到2.2万亿元。
“对于个人空账的问题,我们也没办法向你解释太多,但你现在担心也没用,到时候总有办法解决的。”1月25日,上述社保员工表示。
与该工作人员给出的回答类似,有专家也表示,虽然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但并不影响目前养老金的发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个人账户空账与养老金亏空不是一回事,它潜在影响的是未来,即未来老龄化带来的制度支付能力和下一代人的缴费压力。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也持此观点,认为多数个人账户只是一个名义账户,等到人们退休时,政府会按照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的计算公式来发放退休金。因此他认为,“做实个人账户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经济学家王福重却不这么认为。1月24日,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个人有权随时取出、使用,不经所有人同意,任何人无权挪用。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个人账户被挪用以支付已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但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
“现在没问题,是因为挪用了,谁能保证现在的空账,在未来能做实?如果将来发生了支付危机,如何应对?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王福重表示。
试点省收不抵支
实际上,从2001年起,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试点工作就已经开始,辽宁成为第一个试点的省份,此后扩展到吉林、黑龙江、山东、山西、江苏、河南、上海等13个省市。但是,在试点十多年后,做实个人账户的工作几乎陷入停滞。
资料显示,在辽宁试点“做实”个人账户3年后,由于个人账户资金不能再被挪用,辽宁出现了当期统筹部分的资金不足以发放养老金的实际情况。为了弥补当期支付形成的支出缺口,当时国家和地方财政分别承担了缺口部分的75%和25%。自2001年至2003年中央财政每年定额补助辽宁14.4亿元。
但此后缺口越来越大,依赖中央财政也难以维系庞大的养老金支付体系,于是在参与“做实”试点7年之后,辽宁省经国务院同意后,开始每年借支不超过3/8的个人账户基金用于发放养老金,并持续至今。
来自辽宁省社保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辽宁当年养老金统筹账户征缴收入472.5亿元,支出782.7亿元,缺口310.2亿元。而2010年时该数字是297.6亿元,缺口逐年增大。
此外,上海做实个人账户也无明显进展。根据公开的数据,上海2007至2010年做实个人账户资金累计金额分别为68.14亿、102.22亿、104.34亿、106.29亿,增长日渐缓慢。
第五篇: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专家详解养老金2万亿"空账"
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专家详解养老金2万亿"空
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报告指出的一系列问题引发公众关注。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额突破2.22万亿元,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份加上新疆兵团),2011年收不抵支的有14个,如果没有相应的财政补贴,支付缺口将达767亿元。
如此规模的“空账”,是否意味着养老金的亏空?700多亿元的收支缺口,要如何解决?
2万亿“空账”
不是养老金“亏空”
这一代人要建立自己的账户,但上一代人谁来养?在制度建立之初,我国没有解决这个“转型成本”问题。
记者:个人账户2万多亿元的“空账”,是否意味着养老金的“亏空”?
郑秉文:这是两个概念,完全是两回事。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制度,我们叫“统账结合制”,或者说“部分积累制”。
社会统筹用于支付已退休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则是用于个人积累,退休时开始支付。
所谓的“空账”是指,个人账户的部分也被拿去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2011年全国个人账户的空账额是2.22万亿元,首次超过2万亿大关。
但从整个养老金的收入支出来看,制度能够大体维持平衡。
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4130亿元,其中财政补贴2272亿元,“非正常缴费”收入1898亿,这包括补缴、预缴、清理历史债务等。
记者:这些“空账”是怎么来的呢?
郑秉文:社会保障制度的本来面目是“现收现付”,也就是下一代养上一代。但这一代人要建立自己的账户,上一代人谁来养?
因此个人账户的制度一建立,就面临一个“转型成本”。在十几年前制度建立之初,我国没有解决这个转型成本问题。
记者:所谓“转型成本”,就是现在退休的一部分人当初没有缴费,却要拿钱?
郑秉文:对。我国建立这个制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是国企改革阶段,国企员工都是企业劳动保险,因此亟须建立一个社保制度,替代企业保险制度。
这些退休人员为经济建设贡献了一辈子,由于制度转型的原因不发给他们养老金是不行的,于是国家建立了“部分积累制”,你自己积累一点,拿出一部分来养老头老太太。
交15年,拿25年
现行养老金制度面临压力
最低缴费15年,到了50岁就可拿退休金,活到75岁,那就是拿25年的养老金。交15年的,拿25年的,这个制度可持续吗?
记者:有人说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不可持续”?
郑秉文:养老金制度要有一个精算,但我们的制度只要简单看几个参数,就可看出它是不可平衡的。
例如,如果一个灵活就业人员按照最低缴费15年,女工到了50岁就可拿退休金,根据中国的寿命预期,可以活到75岁,那就是拿25年的养老金。
交15年的,拿25年的,这个制度可持续吗?交的是平均工资的20%,拿的养老金如果是按未来社会平均工资的40%来计算的话(2011年的养老金替代率大约是42%),那么,她交这十几年的钱,还不够她拿5年退休金的。剩下20年,这个钱谁给她掏?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这个制度设计里还很多,这些都是制度不可持续性的重大隐患。
记者:你曾说过,现有的养老金制度这样运转下去,15年之后的养老金可能吃不上盒饭,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郑秉文:按最低缴费15年计算,按养老金计发公式,每缴费一年就拿相当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一个百分点,15年就是15%。
例如,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制造业年平均工资为36494元,每月平均也就是3041元,15%的替代率每月只有456元。所以,每月四五百元,也就仅够吃盒饭吧。每天平均生活费只有15元。
当然,我说的这是极端的情况,都按照最低缴费年限缴费。实际情况也差不多,比如,新农保中,绝大部分农民选择的缴费是最低档,就是每年100元,几乎很少选择第5档500元的。
再举个例子,法国规定最低缴费年限是37年半,后来发现37年半不可持续,要提高到40年。37年半都不可持续,中国15年,可持续吗?
欧洲有几个国家,规定67岁退休,目的就是维持相当水平的替代率不变。否则,就或是降低替代率,或是提高缴费,或是提高退休年龄。这是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导致的,不是人的意志可以转移的。
盯住GDP增长率
方能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增值保值是指养老金能不能跑赢CPI,但除此之外,养老金制度还面临巨大的福利损失。
记者:养老金在保值增值上面临很大的问题吗?
郑秉文:我认为,面临极大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有这么多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的。
增值保值是指养老金能不能跑赢CPI,但除此之外,养老金制度还面临巨大的福利损失。因为养老金的回报率,极大地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
这个增长率与GDP几乎是同步的,甚至高于GDP的增长率,如果盯不住这个增长率,你就没有分享高速经济成长带来的成果。
记者:要跑赢CPI,还要逼近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
郑秉文:今年是2012年,假设你在20年前加入这个制度,当时你每月工资200元,200元的8%给你攒起来了,也就是每个月16块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到现在,即便能变成40块钱,但40块钱,是现在工资的百分之多少?肯定到不了8%,恐怕连0.8%都到不了,这就是福利损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