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基本点及基本框架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基本点及基本框架
一、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时间:2012年11月8日-2012年11月14日; 二、十八大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召开的?
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三、大会的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大会的主题为我们指出了今后未来我国将以“什么为指导思想”,“什么为旗帜”,“什么为发展目标”。
A、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B、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的时间是2020年
四、大会指出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大会指出中国的发展规划是:“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正在顺利实施;
六、大会指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3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
七、大会指出过去的五年我国取得了十个方面的成就: 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是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
十个方面的成就 五是文化建设迈向新台阶; 六是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七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 八是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九是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十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八、报告指出,从2001年以来的十年中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最重要的成就是: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九、十八大报告重申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①经济建设,②政治建设,③文化建设,④社会建设,⑤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五个统筹是:①统筹城乡发展,②统筹区域发展,③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统筹国内外发展,⑤统筹对内对外开放;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事实就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十、十八大报告对党的前三代领导集体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A、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就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成就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成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建设社会主义新局面;
D、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也就是第四代领导集体)的成就是: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总体来说:第一代领导集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代领导集体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强调: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十一、报告提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成就是: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十二、十八大报告重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三块理论基石支砌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厦,少了一块理论基石都不是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关系是: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即:①经济建设,②政治建设,③文化建设,④社会建设,⑤生态文明建设;
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就是新的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规划,在这个总体规划中,第一次将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到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这说明了我们党对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什么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9、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是: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①、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实践中发展,也是在实践中突破的;
②、理论特色:是马克思同中国的社会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成果,表面了我们党重视理论的一种态度;
③、民族特色:说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中国性,中国化,中国风格,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④、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应中国当今的社会实际,时代特征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制度,它的产生回答了在中国搞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1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把握以下八个方面的要求(即八个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二是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三是必须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 四是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六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七是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八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八个”坚持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少了一个坚持就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个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 解放和发展 根本任务 社会生产力 是
改革开放 中 必由之路 国 公平正义 特 内在要求 色
共同富裕 社 根本原则 会
社会和谐 主 本质属性 义
和平发展 的 必然选择 党的领导 领导核心
1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3、中国最大的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奋斗目标的实现时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三、十八大指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今后要努力实现五个方面的新要求: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四、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十五、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
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决策;
②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③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从五个方面入手: a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d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e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深化改革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 的核心问题是 的关系
科技创新是 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科技创新是 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经济结构战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性调整是 式的主攻方向 解决好农业农 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村农民问题是
城乡发展一体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化是 途径 十六、十八大提出的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含义: ①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②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十七、十八大提出从七个方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①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驶国家权力; ②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③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⑤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⑥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词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 b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比例; c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人大代表的比例; d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e在基层管理中,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f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g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h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i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正确保证; j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三同”是: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十八、十八大从四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上的含义: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③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④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强国的关键词:
a“二为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b“双百方针”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三贴近的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d社会主义文化的未来远景目标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e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f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g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h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i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是: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十九、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1、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2、怎样加强社会建设?
报告提出:通过两种手段来加强社会建设,一种手段是改善民生,另一种手段是创新社会管理。
3、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4、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B、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C、千方百计增加居民的收入;
关键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调解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D、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社会体系建设; E、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F、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二十、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为什么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中布局的重要内容?
这是因为目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3、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要通过四个方面的实践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即: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②全面促进资源节约;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④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二篇:党的十八大报告基本观点问答(1-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基本观点问答(1-10)
1、十八大的主题是什么?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十七大以来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答: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3、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最重要的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4、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更加自觉”的要求是什么?
答: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7、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8、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哪“三个创新”?
答: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9、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什么?
答:简称“三大成就”,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0、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篇:净水器市场调研报告(基本框架)
【参考模板】
一、行业概述
1、行业背景
2、行业现状:净水器是独立的水净化装置,又称饮用水水质处理器或饮用水水质处理设备。它以市政自来水或其他集中式供水为水源,经过进一步处理,旨在改善饮用水水质,去除水中各种有害物质。据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发布的中国净水器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7年)显示,我国环境被严重污染,城市空气质量低劣,尤其是水污染更是直接威胁和侵蚀着人们身体健康,我国水污染事故近年来发生频率极高,每年都在1700 起以上,高密度的水污染事件给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净水器市场需求快速扩大,净水设备也成为家电市场的竞争焦点。
二、市场状况分析
1、市场定位:以“解决饮水问题”来引导和激发家庭顾客需求,重点灌输和解释“只注重喝水的质量是不够的”强调终端家用净水器安装是目前最安全的饮用方式。
2、市场特征:
3、市场评估
三、市场走势与市场竞争分析
1、市场走势分析
2、市场竞争分析
四、消费者分析
1、消费习惯分析:目前,我国净水器的购买主力军是以80/90后人群为主,年龄介于20-35岁之间,该部分人群占购买人群总数的65%以上;其次是70后人群,35-45岁之间,约占25%;其它人群占比10%左右消费。
2、倾向分析:经济实惠、实用。
五、净水器市场发展宏观分析及建议
(根据当地市场进行优、劣势分析,是否可以将净水器作为我们的增值业务新产品进行市场开拓,并给出好的建议。)
第四篇:党的十八大报告
为实现党的“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
——学习党的十八精神辅导报告
西乡县堰口镇古城初级中学 商正华
各位老师,党的十八大闭幕以后,学校各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在全校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大有收获,并且各有所见,各有所思,那么我也和大家一样收获了不少知识和思想认识上的提高,现就我在学习十八大报告中的“五位一体”和两个“百年目标”的浮浅认识与大家交流,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和执政理念的飞跃发展。
这一发展,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开着宝马喝污水,是对现代化的极大讽刺。”当前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没有前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一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持续。
这一发展,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从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们党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治国理政实践,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这一发展,宣示了中国迈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民生面貌焕然一新,而且将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二、两个“百年目标”,是取得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
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这样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报告 从“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
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为保障 两个“百年目标”,实现,全面深化五大体制改革也在目标要求中全面呈现,明确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用一个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举旗帜走转改”,“高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协商政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
我们有理由相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两个“百年目标”,一定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具魅力和感召力,一定会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
第五篇:党的十八大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从以下五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是六点要求: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是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
主要是四点要求: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第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第三,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四,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
4.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要做到: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是人民生活水
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第二,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第三,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第四,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是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第五,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第六,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
5.是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三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着减少;四是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