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带炉电阻加热生产自动线技术要求
网带式电加热生产自动线技术要求
一、产品工艺要求
1、主要生产品种及规格:链条零件(链板、套筒、滚子、销轴等)、规格08A/B-48A/B;
2、工艺方法:渗碳、碳氮共渗、调质;
3、气氛控制:正常情况下碳势在0.4%-1.2%C之间可控;
4、渗层范围:0.1-0.4mm;
5、碳浓度分布:在有效渗层内,表面碳浓度不低于0.85%-1.05%C;
6、渗层深度:在有效渗层处,以维氏硬度为检测标准,硬度应不低于HV550;
7、淬硬层:有效淬硬层,以维氏硬度为检测标准,硬度应不低于HV450;
二、设备概要及技术要求
1、设备组成:该设备由上料机、加热炉、冷却槽、清洗机(网带式)、回火炉、温度及工艺控制系统、滴注系统及过程控制系统组成;
2、气氛组成:采用甲醇作为载气,丙烷作为富化气,氨气(碳氮共渗);
3、碳势控制范围及精度:范围0-1.5%C,精度:≤±0.05%C;;
4、碳势控制区段:2区(段)控制;回火炉温度控制为可控硅控制。
三、加热炉
1、加热炉规格: 8000×800×120(mm)(长×宽×高);
2、加热炉加热区(段):采用5区(段)控制,并设置超温显示及报警功能,风机数量:4台
3、加热炉控制方法:采用PID连续控制方式及整套生产线工控机(控制及操作面板)集中控制,就地安装一台显示器;
4、炉温控制精度及均匀性:炉温控制精度≤1度,炉温均匀性≤±5度(三点测温),炉壳表面温升≤60度(离发热件200mm以上);
5、加热炉发热体:采用电热辐射管、辐射管外壳为无缝耐热钢管,材质;Cr25Ni20;
6、记录仪采用横河川仪无纸记录仪(配带CF卡)6个通道(2台共12个通道),能连读记录半年以上;
7、氧探头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寿命不少于一年(探头在炉膛内长度100-150mm),炉膛(保温层)使用周期不少于5年,辐射管寿命2年,托辊5年;
四、油槽及清洗机
1、淬火油槽尺寸:4000×2000×2200(mm)(长×宽×高);
2、淬火油(水)槽应具有搅拌、冷却、加热装置;
3、油/水槽冷却采用风冷+水冷方式,油温≯60度,水温≯40度;
4、油槽及清洗机网带及传动链条均采用不锈钢制造(包括螺丝、螺母等);
5、清洗机采用双槽(二道清洗),即浸洗+漂洗(清水喷淋),其喷水孔直径φ5-φ6(mm),清洗后回火应无油烟产生;
五、1、淬火介质为水,则不需要清洗机(水槽提升后直接回火);
2、生产线配置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均按投标书及技术协议要求执行并验收; 以上为网带生产自动线主要技术要求,未尽事宜将在技术协议书中说明。
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余杭分公司
2010年3月25日
第二篇:网带炉技术方案
托辊网带式控温冷却热处理生产线
技
术
方
案
湖北十堰华美炉业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四月
托辊网带炉控温冷却生产线技术方案
一.基本要求: 1.工件名称:曲轴件锻造后余热利用热处理生产线
2.工件尺寸: 最大工件长:450mm;直径:42mm;重量:15kg 3.工作区尺寸: 快冷部分: 网带宽720mm;控温区长:5000mm;
缓冷部分: 网带宽720mm;加热区长:10000mm;低温快冷部分: 网带宽720mm;加热区长:8000mm;
4.热处理要求: 正火,热处理后表面光洁, 硬度均匀, 金相组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二.设备组成: 本生产线主要由托辊网带式正火炉、网带式回火炉、前后工作台等部分组合。
1.正火炉快冷段网带运行采用托辊同步传动, 使网带运行承受最小张力, 提高使用寿命;网带运行连续均匀, 与间断进给的传动相比, 消除了网带返退缺陷和工作经过落料口因时间不同而引起硬度不均匀的现象。
2.炉顶部装有强力循环风机, 确保炉膛内温度和气氛均匀达到快速均勻冷却效杲。
3.生产线具备完整可靠的电气自控、安全连锁和报警等功能。生产线也可单机手动控制,便于调试和维护。
三.设备主要技术参: 1.托辊网带式正火加热炉:(1)电源内客:3N 380V 50Hz(2)额定加热功率:100kw(3)有效快冷区尺寸:720x5000x100mm(宽x长x高)有效缓冷区尺寸:10000mm(4)最大生产率:3000kg/h(5)控温区数:4区+4区
(6)控温元件: 希曼顿产功率模块(固态继电器), 特点:4-20mA输入, 具有过热, 缺相, 过流保护, 报警功能。自动调功。温控仪表: 日本导电, 具有PID自整定,具有超温断偶保护、报警等功能。(7)控温精度:≤1℃
(8)炉温均匀度: ≤±3℃(同一区段)(9)网带传动速度:30∽160mm/min(可调)(10)循环风机: 4台 炉温均匀性好, 配有冷却水套。风扇叶、轴的材质均为ZGCr25NI20Si2(11)缓冷区循环风机: 4台 炉温均匀性好。风扇叶、轴的材质均为1Cr18Ni9Ti(12)加热元件: 刚玉管外套加热元件,加热芯材质:0Cr25Ai5合金丝,为提高其使用寿命。
(13)网带材质:¢6mm SUS310进口耐热钢丝
(14)托辊材质: 采用1Cr25Ni20Si2耐热钢精铸, 整体精加工而成
(15)炉衬结构: 砖纤复合结构, 密封、节能。炉顶采用硬质纤维,保温材料采用硅酸铝耐火纤维板(毯)。(16)炉体钢板:δ=6mm 2.网带式回火炉(低温快冷区)1)电源内容:3N 380V 50Hz 2)额定加热功率:200kw 3)最高工作温度:500℃
4)有效加热区尺寸:720x8000x120mm(宽x长x高)5)最大生产能力:3000kg/h 6)控温区数:4区
7)控温元件: 希曼顿控制模块(固态继电器),4-20mA输 入, 过热、缺相、过流保护、报警、自动调功等功能。温控仪表: 曰本导电, 具有PID自整定、断偶保护、报警等功能。
8)控温精度控温精度:≤1℃ 9)炉温均匀度: ≤±3℃(同一区段)10)网带传动速度:25∽125mm/min(可调)11)循环风机:3台爱协林结构上下风道, 纵向大循环,炉温均匀性好, 配有冷却水套。风扇叶、轴的材质均为ZGCr18Ni9Ti 12)加热元件: 电加热管, 更换方便, 材质: 1Cr18Ni9Ti
13)网带材质:SUS321进口耐热钢丝 四.控制系统: 1)温度控制采用PID调节方式,固态继电器连续输出,其加热元件通、断呈线性,随炉温高低自动整定输入炉内功率大小,此装置最大优点:对电网冲击小、节电、炉温稳定度、均匀度高。
2)智能PID温度仪表,该仪表可以根据用户工艺要求进行设定温度,控温精确,操作简便。
3)记录仪采用无纸记录仪,能自动记录生产线各加热区温度。曲线存档备查可追溯。
4)所有传动动作,在所设定并执行的工艺过程中进行,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5)控制系统具有超温、缺相、定时声光报警装置,保证电热设备正常运行。
6)各温度控制柜上设有电压指示和电流指示表,检查炉内加热元件是否正常工作。
7)所有传动动作既可手动控制也可自动控制,并有联锁护。
五、主要配套件:
1、智能温度调节仪: 11台
2、无纸记录仪: 2台
3、固态继电器:(北京)希曼顿 6套
4、热 电 偶: k型 11支
5、加热元件: 上海电工合金厂 30套
6、网带: 1套
7、纤维制品: 山东鲁阳 1套
8、托辊: 24根
9、高温轴承: 桂林桂北轴承 48套
六、整套设备安全装置
1.各机具有相关连锁、保护功能。2.所有加热元件均有自动断路保护系统。3.声光报警系统:1)炉温超温
2)机械故障
当发生其中任一故障, 自动发出声光报警。
托辊网带式热处理生产线报价明细 一.正火加热炉部分: 1.正火炉炉体 ………………………………(8.8)万元 2.耐火材料 ………………………………(3.5)万元 3.耐火纤维 ……………………………(2.6)万元 4.中间托辊 ………………………………(8.8)万元 5.主动辊……………………………………(0.8)万元 6.被动辊……………………………………(1.2)万元 7.网带 ……………………………(12.)万元 8.加热元件 ……………………………(3.0)万元 9.传动系统 ………………………………(3.2)万元 10.风机系统 ………………………………(8.8)万元
合计 ………………………(52.7)万元
二.回火炉部分:
1.回火炉炉体………………………………(6.0)万元 2.炉衬………………………………(2.5)万元 3.网带………………………………(6.8)万元 4.加热管………………………………(2.5)万元 5.传动系统………………………………(3.2)万元 6.风机系统………………………………(2.4)万元 7.不锈钢导风板………………………(3.2)万元
合计………………………(26.6)万元
三.电器控制系统
1.温度控制系统…………………………(9.6)万元 3.温度计录仪……………………………(1.8)万元 4.传动控制系统…………………………(2.8)万元
合计………………………………(14.2)万元 以上系统不含计祘机部分
计: 93.5万元 运输安装调试费: 10万元 总计人民币大写
壹佰零叁万伍仟元整(1,035,000.00)
第三篇:#2炉油枪平台电缆、气源管路整改技术要求
#2炉油枪平台电缆、气源管路整改技术文件 现状介绍
鸭电公司#2锅炉采用“W”火焰燃烧技术,油、煤燃烧器都在锅炉30.8米前后墙集中布置,共布置有18台油燃烧器、18台煤燃烧器,配有76个小二次风挡板。以上均由气动执行器驱动。由于锅炉燃烧器平台设备非常密集,环境温度较高,而且受到粉管漏粉、炉膛冒正压等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设备运行近11年,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目前大量电缆绝缘层老化硬化断裂,经常发生信号故障。控制气源铜管也严重老化,弯曲变形,经常发生漏气现象,需要更换。2 本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
2.1 将所有小二次风挡板和油枪点火枪位置反馈信号电缆从信号开关到就地中间端子箱段更换为耐高温屏蔽电缆。
2.1.1小二次风挡板共76个,每个挡板有开和关两个反馈信号。每个小二次风挡板的位置反馈信号用一根4芯耐高温屏蔽电缆。长度约10米。
2.1.2油枪共18个,每个油枪有进到位和退到位两个反馈信号。每个油枪的进到位和退到位反馈信号分别用一根耐高温屏蔽电缆。长度约10米。
2.1.3点火枪共18个,每个点火枪有进到位和退到位两个反馈信号。每个点火枪的进到位和退到位反馈信号分别用一根耐高温屏蔽电缆。长度约10米。2.1.4要求更换的电缆总计148根,总长大约1500米。
2.2 将小二次风挡板和油枪点火枪就地控制箱至气缸的压缩空气铜管靠近气缸一侧变形严重的一部分更换新的。
2.2.1小二次风挡板共76个,每个挡板的气缸上有两根压缩空气铜管。平均每根压缩空气铜管需更换的部分长度约2米。铜管规格为外径10毫米。
2.2.2油枪共18个,每个油枪的气缸上有两根压缩空气铜管。平均每根压缩空气铜管需更换的部分长度约2米。铜管规格为外径8毫米。
2.2.3点火枪共18个,每个点火枪的气缸上有两根压缩空气铜管。平均每根压缩空气铜管需更换的部分长度约2米。铜管规格为外径8毫米。2.2.4压缩空气铜管总计224根,总长大约500米。
2.3 以上电缆和压缩空气铜管的长度为估算值,以生产现场实际为准。具体工作量大小还可到现场勘查。联系人:热工炉控班王国龙,电话:65092612。
技术要求 3.1技术准备
3.1.1认真熟识、审核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电缆敷设。3.1.2针对工程情况,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1.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划分施工流水段,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劳动力及材料需用量及施工人数:要求至少焊工2名,高级工2名,中级工4名,初级工4名。3.2工艺具体操作要求:
3.2.1施工前对电缆进行检查,电缆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破损等现象。
3.2.2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摇测,1KV以下电缆,采用1KV摇表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ΜΩ。
3.2.3计划好电缆支架的架设点。架设时应注意电缆轴的转动方向,电缆引出端应在电缆轴的上方。
3.2.4敷设电缆前要制作好电缆标示牌。3.2.5施工前和施工后应清除电缆桥架内的杂物。3.3主要施工方案:
3.3.1对于信号电缆的敷设要求:
3.3.1.1电缆敷设区域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3.3.1.2敷设电缆时使用的脚手架搭设要符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牢固可靠。3.3.1.3电缆槽架要经验收合格,其内部杂物应清理干净。
3.3.1.4电缆按型号、规格到现场后,电缆堆放区域10米内无明火或易燃易爆物。3.3.1.5 编制电缆敷设明细表,确定电缆的型号规格、编号、敷设顺序。
3.3.1.6 规划电缆敷设路线图,根据线路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来安排部署人员到位。在电缆的起点和终点或者关键部位上安排专业电工操作,其他地方可安排一般工作人员操作,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统一指挥。
3.3.1.7作业人员全员必须接受施工技术交底并办理交底签证手续。3.3.1.8 制定电缆敷设计划,根据计划合理的安排日程进度。3.3.1.9 技术、质量、安全要求
3.3.1.9.1电缆敷设前参考电缆敷设明细表仔细校对电缆型号、规格,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用摇表(500V)测量,电缆绝缘电阻大于1兆欧。
3.3.1.9.2在放线架处、各转角都需配备一台对讲机,以便随时联络。
3.3.1.9.3搬运电缆时,不应使电缆松散及受伤,电缆盘应按电缆盘上箭头所指方向滚动。3.3.1.9.4电缆用人工牵引搬运,搬运人员要站在电缆的同一侧。电缆搬运时一定要听统一号令、统一步伐,速度要均匀,严禁奔跑。
3.3.1.9.5垂直运输时电缆的前端要有绳索牵引以防止电缆突然坠落伤人。
3.3.1.9.6展放过程中,要用放线架顺直展放,杜绝使电缆产生扭劲,每一处工作人员应严密监视电缆敷设情况,一旦有问题应立即停止牵引,并报告指挥、技术人员,待问题处理后,才继续展放。
3.3.1.9.7电缆进入接线箱内终端处时,要保证足够的预留长度。
3.3.1.9.8电缆敷设完毕,应组织人力进行整理、固定。电缆桥架里的电缆要码放顺直整齐,严禁交叉、混缠、扭曲,拐弯弧度应一致,电缆弯曲半径不小于10倍电缆直径。3.3.1.9.9 每一根电缆敷设完毕后要有专人在电缆的两头进行挂牌。电缆标牌上要标明电缆规格型号回路编号以及另一端的配电箱编号。
3.3.1.9.10有明显机械损伤的电缆严禁敷设,电缆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以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之间的磨擦。
3.3.1.9.11电缆与保温层平行敷设时距离不小于500mm,交叉敷设时不小于200mm,电缆与非保温热表面距离不小于1m。
3.3.1.9.12在高空桥架上面的人员要有足够的照明,必须配备和正确使用安全带。3.3.1.9.13电缆敷设水平段每隔800mm绑扎一道,垂直段每个支架上绑扎一道,拐弯处每200~300mm固定绑扎一道,在控制盘前300~400mm固定绑扎一道,在接线盒前150~300mm固定绑扎一道。
3.3.1.9.14每根电缆放出时、每根电缆敷设结束时都必须进入复核程序,即核对电缆的型号规格、始端名称、末端名称等并做好记录。3.3.1.10质量保证措施:
3.3.1.10.1下道工序开始前要严格对上道工序进行检查,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3.1.10.2电缆敷设前,要求敷设线路提前进行检查,要对桥架内部进行彻底清理,避免杂物划伤电缆。
3.3.1.10.3电缆敷设时,电缆严禁有绞拧、压扁、护层断裂、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3.3.1.10.4电缆排列要整齐、统一、避免交叉,转弯处弯曲半径要符合规范要求;电缆标示
牌挂装整齐、齐全。
3.3.1.10.5接线端子与芯线截面必须配套,压拉时芯线模具规格与芯线规格一致,压接数量不得少于两道。
3.3.1.10.6在电缆头附近用火时,应注意将电缆头保护好,防止将电缆头烧坏或烤伤。3.3.1.10.7用电工刀剥皮时,不宜用力过大,电缆外皮不完全切透,里层电缆皮撕下,防止损伤电缆。
3.3.1.10.8必须保证绝缘电阻值符合规范要求,有问题的电缆禁止敷设。
3.3.1.10.9电缆的中间端子箱一端接线时要涮锡处理,涮锡时,温度要适当,焊锡要均匀,若出现焊锡不饱满、虚焊等现象,要重新涮锡,涮锡后注意清理,保证接线端子洁净。3.3.1.10.10电缆敷设完毕后,桥架盖板必须及时盖上,电缆头制作完毕后,应立即与设备联接好,加强保卫措施,防止电缆丢失或损坏。3.3.2 对压缩空气铜管的敷设要求:
3.3.2.1要求敷设走向合理,全程要有固定槽架或支架,固定牢固可靠,工艺规范美观。3.3.2.2新旧铜管之间的对接位置要选在槽架内,以免对接头受力。对接处铜管的切割面要圆滑。所有对接包括铜管与气缸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严密不漏气。3.3.2.3所有压缩空气铜管要连接正确,严密不漏气。弯管必须用弯管器。3.3.2.4压缩空气铜管的敷设要符合本行业国家标准。3.4验收要求:
安装结束后,所有的小挡板要经试验调试合格,甲方签字验收。挡板反馈装置要动作灵活,反馈信号正确可靠。所有油枪点火枪反馈信号要正确可靠。4 资质要求
4.1具有有效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4.2 具有大中型火电机组热工专业安装施工经验。4.3乙方施工人员必需具备的条件
4.3.1参加施工人员都应受过三级安全教育,并通过安全规程考试作业人员须经过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身体状况良好,可从事高空作业。4.3.2 熟悉施工图纸及电厂锅炉施工现场环境。
4.3.3 对电缆,和铜管特点知识应相当了解,具有敷设电缆和铜管的施工经验.4.3.4 相应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需持证上岗,焊工必须持有焊工证。
其他要求
5.1 乙方(指本项目的中标方,下同)对本项目的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负责。5.2 材料由甲方(指南阳鸭河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下同)提供。甲方根据设计及施工图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准备好相关设备和材料。材料主要有:电缆、固定绑丝、绑扎带,铜管,铜管接头,镀锌管等。
5.3乙方自带施工人员和施工工具,包括工作服和必要的劳保用品。特种作业人员须持由双方认可的相关工作资格证书。
5.3.1乙方施工人员必需的器械、工具主要有:
电缆滚轮、电缆滚轮支架、吊链、滑轮、钢丝绳;
皮尺、手工钢锯、电焊工具、气焊工具;
对讲机、绝缘摇表、割管器、弯管器;
万用表、各种型号扳手和螺丝刀、电缆刀、刀片、电工刀、剥线钳、钢丝钳、尖嘴钳、斜口钳等电工常用工具
5.4 乙方必须接受甲方的工作进度安排,保证在2009年#2机A级检修期间完成其工作内容,工期大约在一个月左右,具体日期以甲方要求的工作期限为准。
5.5 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甲方的厂规厂纪,在甲方允许的工作区域内安全作业,文明施工。
5.6 乙方不得随意更改施工技术方案,如需更改,必须经甲方同意。5.7工程目标
5.7.1质量目标: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质量评定等级为优良; 5.7.2工期目标:在甲方要求的工期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5.7.3安全目标:确保无重大伤亡事故,杜绝工亡事故的发生;
5.7.4文明施工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河南省及总包单位关于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各项规定。
1、请尽快核算并于2009年8月13日上午10时前,传真报价于0377-65093627
2、报价请注明税率、税种,请加盖公司公章。
第四篇:农网升级改造技术要求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要求(试用)
第一章 总 则
1.1 为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升级)工作,达到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目的,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特制定本技术原则。
1.2 农网改造升级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变(配)电站的布局及高、中、低压配电网主干线路的建设应满足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要求,避免重复建设。
1.3 农网改造升级应按照“安全可靠、技术适用、减少维护,节能环保”的原则,采用成熟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不合格的产品。
1.4 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应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规程和规范。
第二章 总体要求
2.1 农网改造升级应充分考虑城镇、乡村等不同类别区域负荷特点、供电可靠性要求和区域发展规划,合理优化网架结构。
2.2 农网改造升级应积极采用“三通一标”(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2.3 对于特殊地段、具有高危和重要用户的线路、重要联络线路,可实行差异化设计,提高农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4 农网改造升级应适度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重点开展新能源分散接入、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农村用电信息采集等试点建设。
2.5 高压电网的容载比宜控制在1.5~2.1之间,负荷增长较快地区宜取高值。
2.6 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根据负荷密度来确定,一般中压线路供电半径:城镇不宜超过4km,乡村不宜超过15km;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城镇不宜超过250m,乡村不宜超过500m。用户特别分散地区供电半径可适当延长,但应采取适当措施,满足电压质量要求。
2.7 未经供电企业同意,架空线路杆塔上禁止搭挂与电力通信无关的广播、电话、有线电视等其他弱电线路。
第三章 高压配电网
3.1 具备条件的县域电网应逐步实现或加强与上一级电网联络。
3.2 高压线路宜采用架空线路。
3.3 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满足负荷中长期发展要求,根据规划区域内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一次选定。110kV架空线路导线截面不宜小于185mm2,66kV不宜小于150 mm2,35kV不宜小于120 mm2。
3.4 35kV线路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优先选用钢筋混凝土电杆。
3.5 新建变电站应按无人值守方式建设,现有变电站应逐步改造为无人值守变电站。
3.6 变电站站址选择应符合城乡规划、电网规划的要求,靠近负荷中心地区。
3.7 变电站宜采用半户外布置,选址困难的城镇及污染严重地区可采用户内型变电站或选用组合电器装置(GIS、HGIS)。
3.8 变电站主变台数宜按不少于两台设计,主变应采用有载调压、S11及以上节能型变压器,35kV及以上高压配电装置选用SF6断路器或真空断路器,10kV配电装置宜采用户内布置,选用真空开关柜。
3.9 变电站建筑物应与环境协调,符合“安全、经济、美观、节约占地”的原则,宜按照最终规模一次建成。
第四章 中压配电网
4.1 中压配电网应合理布局,接线方式灵活、简洁。公用线路应分区分片供电,供电范围不应交叉重叠。
4.2 城镇中压配电网宜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接线方式,导线及设备应满足转供负荷要求。乡村中压配电网宜采用放射式接线方式,有条件的乡(镇)村也可采用双电源分段联络接线方式。
4.3 中压配电网线路主干线应根据线路长度和负荷分布情况进行分段并装设分段开关,重要分支线路宜装设分支开关。
4.4 中压配电网主干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参考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县城电网架空主干线截面不宜小于150mm2,乡村电网主干线不宜小于95mm2。
4.5 中压配电网线路杆塔在城镇宜选用12m及以上杆塔,乡村一般选用10m及以上杆塔,城镇路边不宜采用预应力型混凝土电杆,防止车撞脆断。
4.6 城镇线路档距不宜超过50m,乡村线路档距不宜超过70m。
4.7 对雷害多发地区及架空绝缘线路应加强防雷击断线的措施。
4.8 中压配电线路宜采用架空方式,城镇、林区、人群密集区域宜采用架空绝缘导线。下列情况可采用电缆线路:
(1)走廊狭窄,架空线路难以通过的地区;
(2)易受热带风暴侵袭的沿海主要城镇的重要供电区域;
(3)电网结构或安全运行的特殊需要。
4.9 当变电站10kV出线数量不足或线路走廊条件受限制时,可建设开关站。开关站接线应力求简化,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开关站应按无人值守建设,再分配容量不宜超过10000kVA。
4.10 配电变压器应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建设与改造。变压器应布置在负荷中心,一般采用柱上安装方式,变压器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m。对人口密集、安全性要求高的地区可采用箱式变压器或配电站。
4.11 新装及更换配电变压器应选用 S11 型及以上节能配电变压器或非晶合金铁芯配电变压器。安装在高层建筑、地下室及有特殊防火要求的配电变压器应采用干式变压器。
4.12 配电变压器容量宜按近期规划负荷选择,适当考虑负荷发展。柱上配电变压器容量应不超过400kVA,单台箱式变压器容量宜小于630kVA,单台干式变压器容量宜小于1250kVA。配电站可配置双路电源,宜装设2-4台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宜超过800kVA。
4.13 以居民生活用电为主,且供电分散的地区可采用单、三相混合供电方式。单相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20kVA。
4.14 配电变压器的进出线应采用绝缘导线或电力电缆,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接线端应安装绝缘护套。
4.15 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应采用熔断器或开关保护,低压侧应装设刀熔开关或自动开关保护。
4.16 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应具有防雷、过流保护、无功补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计量、测量等功能,壳体宜采坚固防腐材质。
4.17 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内宜预留安装智能配变终端的位置。有条件的可开展具有状态参数监测、无功补偿本地/远程控制投切、剩余电流保护监测管理、谐波监测、三相不平衡监测、电量抄录、远程通信、变压器防盗等功能的智能配变台区建设。
4.18 箱式变(配)电站壳体应采用坚固防腐材质。配电站开关设备应采用免维护的全密封、全绝缘负荷开关(带熔丝),开关设备应具备“五防功能”,即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地刀),防止带接地线(地刀)合断路器(隔离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4.19 地处偏远地区的变压器等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第五章 低压配电网
5.1 低压配电网坚持分区供电原则,低压线路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一般采用单电源辐射接线和单电源环网接线。
5.2 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应参考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城镇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不宜小于120mm2,乡村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不宜小于50mm2。
5.3 城镇和人口密集地区、穿越林区低压架空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5.4 城镇和人口密集地区的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10m及以上混凝土杆,其他地区宜采用8m及以上混凝土杆,稍径不小于150mm。
5.5 低压线路可与同一电源10kV配电线路同杆架设。当10kV配电线路有分段时,同杆架设的低压线路不应跨越分段区。
第六章 低压户表
6.1 低压接户线应使用绝缘导线。导线截面应根据用户负荷确定,铝芯绝缘导线截面不小于10 mm2,铜芯绝缘导线截面不小于4 mm2。
6.2 居民户应采用“一户一表”的计量方式。电能表应按农户用电负荷合理配置,容量一般不宜小于4kW。
6.3 有条件的地区可安装集中抄表装置,可逐步开展智能化电表应用。
6.4 低压配电网应分级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剩余电流总保护和中级保护应能够及时切除低压配电网主干线和分支线路上因断线接地等产生较大剩余电流的故障。
6.5 电能表应安装在计量表箱内。室外计量表箱宜选用防腐非金属计量表箱。金属计量表箱应可靠接地。
第七章 自动化及通信
7.1 新建或改造自动化系统应统筹多种自动化系统的需求,统一规划设计数据采集平台。
7.2 具有15个以上变电站的县供电企业,新建或改造调度和配网自动化系统,可统一规划、分步建设,中小型县供电企业,宜优先选用调配一体化系统。
7.3 新建或改造调度自动化系统应遵循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具备基本功能及遥控安全约束、运行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等功能。
7.4 配网自动化系统应在配电网规划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配电网监视与控制(SCADA)、馈线自动化(FA)基本功能为主,具备扩展配变监测功能、配电设备管理(DMS)、地理信息系统(GIS)接口能力。
7.5 农村电网通信系统应满足电网自动化系统数据、语音、图像等综合信息传输的需要。变电站、供电所和开关站的通信主干线宜采用光纤通信方式,有条件地区可采用光纤通信环网链接方式,中低压电网分散通信点可采用载波、无线、公众通信网及卫星等通信方式。重要的无人值守变电站可采用独立的不同物理介质或不同路由的主备双通道。
7.6 有条件的地区可试点建设基于载波、无线通信方式或GPRS无线数据传输的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7.7 自动化及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应能满足国家有关规定。
第八章 无功优化补偿
8.1 农网无功补偿应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全网优化、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按照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调压与降损相结合的补偿策略,确定最佳补偿方案。
8.2 农网无功优化补偿建设应从电压无功信息采集、无功优化计算、装置配置、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开展。积极应用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压无功综合治理和优化控制。
8.3 中压线路补偿点以一处为宜,一般不超过两处,补偿容量依据局部电网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和无功基荷两部分来确定。以电缆为主的中压线路,其所接变电站母线电容电流较大或消弧线圈处于欠补偿状态时,应尽量避免采用线路补偿方式。
8.4 变电站及中压配电变压器无功优化补偿容量一般按变压器基本负荷所需的无功配置。变电站一般按主变容量的10-30%配置。
8.5 100kVA及以上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宜采用具有电压、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综合控制功能的自动装置。
8.6 谐波污染较为严重的变电站和配电台区,宜选用无功补偿与滤波相结合的无功补偿装置。
第五篇:农网改造低压接户线及以下技术要求
农网改造低压接户线及以下技术要求
为规范我县农网改造建设中接户线工程及以下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使接户线及以下工程在整改后达到安全、经济运行,整齐美观的效果,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一、总则
1、全面落实国家电力公司政策,遵照省市电业局统一要求,对农改下户线部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
2、统一布置、设计、规划、施工、工艺上要严格要求,符合农改技术规定。
二、接户线
1、接户线的相线,中性线或保护中性线,应从同一基杆引下,其档距不应大于25米,超过25米时,应加装接户杆,接户杆的档距不应大于40米,沿墙敷设的接户线,两支持点的距离,不应大于6米。
2、接户线配电箱宜采用1.5-2.0毫米厚的铁板配制并进行防腐处理。配电箱外壳的防护等级,应根据安装场所的环境确定,其触电保护类别应为一类或二类,配电箱的进出引线采用具有绝缘护套的绝缘电线,穿越箱壳时应加套管保护,配电箱底部距地面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米。
3、每一接户线所带用户必须由接户配电箱内的配电装置所控制。
4、接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6毫米。
5、接户线两端均应绑扎在绝缘子上,绝缘子和接户线支架按下列规定选用。
(1)电线截面在16平方毫米及以下时,可采用针式绝缘子,支架应采用50×5毫米的扁钢或40×40×4的角钢。
(2)电线截面在16平方毫米以上时,应采用蝶式绝缘子,支架应采用50×50×5毫米的角钢。
6、接户线对公路、街道和人行道的垂直距离,在电线最大弧垂时,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公路路面:6米;
通车困难的街道、人行道:5米; 不通车的人行道、胡同:3米;
三、进户线
1、接户线和进户线对地面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米,否则应架装电杆。
2、接户线、套户线与建筑物有关部门的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1)与下方窗户的垂直距离0.3米;(2)与上方阳台或窗户的垂直距离0.8米;(3)与窗户的阳台的水平距离0.75米;(4)与墙壁,构架的水平距离0.05米。
3、接户线、进户线与通讯线,广播线交叉时,其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接户线、进户线在上方时0.6米; 接户线、进户线学下方时0.3米;
5、进户线穿墙时,应套装硬质绝缘管,电线在室外应做到滴水弯,空墙绝缘管应内高外低,露出墙部分的两端不应小于10毫米;滴水弯最低点距地面小于2米时进户线应加装绝缘护套。
6、进户线进户后应加装闸刀及家保。
7、进户线约通讯线、广播线必须分开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