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作文之中国印象
³õÖÐÓ¢Óï×÷ÎÄÖ®ÖйúÓ¡Ïó
¡¡¡¡Ive heard a saying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stay in a country for three weeks you can write a book, three months a postcard, and three years nothing!I am now faced with this problem.Having lived in China for about five years, I am totally used to daily life here.That shouldnt be something to complain about, right? Adapting to a different society and culture is something to be satisfied with, is it not? Usually it would be.However, it makes writing a column about my impressions of China a lot more difficult.¡¡¡¡Luckily for me two friends from my country, Ireland, came to visit me during the summer.It was their first time in China and it was through their eyes that I rediscovered the pleasure of experiencing a foreign culture for the first time again.¡¡¡¡At first I found their remarks and reactions to the sights of daily Beijing life puzzling.They were fascinated by every little detail.Details that I barely noticed.Why did they want to take a photograph of a man selling you tiao? What was so interesting about a line of waiters standing outside a restaurant? Why was a group of elderly people exercising in the evening so enthralling? ¡¡¡¡I started to recall that scenes like these once fascinated me too.In Ireland you just dont see them.It was then that memories of my first month in China came flooding back to me.When I first came to this country I worked as an English teacher in Wuhan.Thinking back it was the students I met in that first year and Chinese university life in general that gave me the deepest impression.¡¡¡¡In the west, student life is a combination of study and socializing with a heavy emphasis placed on the socializing part!During my first week as an English teacher in China I was invited to a student party.Having only recently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myself I still very much enjoyed student parties and gladly accepted the invitation.¡¡¡¡On the evening of the party I was accompanied to a building on campus by two students.I was led to a room and entered expecting to see people dancing, drinking, eating and chatting.Instead, I found myself facing an auditorium of about two hundred students applauding me.I was handed a microphone and asked to speak.About what? I asked with a fright.Anything came the reply!After I got over my initial stage fright I found that it really didnt matter what I talked about.My audience were happy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listen to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They simply wanted to practice their English.¡¡¡¡In the course of the following year I encountered many such situations.I was genuinely impressed by the dedication and motiv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When I was a student I would rarely give up my spare time to any activity connected with study.Unless exams were approaching my weekends were devoted to having fun or perhaps a part-time job.My Chinese students, on the other hand, seemed to spend their entire waking hours studying.I understand that competi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extremely intense.Nonetheless, their energy and drive put me to shame.¡¡¡¡As a foreign teacher I wa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helping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spoken English skills.To most people that sounds really easy.All you have to do is turn up for class and chat with your students.Thats all very well but wh ¡¡¡¡at if your students are too shy to respond? Most of the students could read and write English very well but getting them to talk was like drawing blood from a stone.They were experts at replying to questions with one-word answers.¡¡¡¡Alcohol is the cause of and solution to many of lifes problems!Bearing this in mind I organized several parties and plied my students with booze.Once tipsy, they lost their shyness and the English flowed like water.This slightly unorthodox method effectively broke the ice and our speaking classes became a lot noisier.In a classroom noise is good, as long as it is the noise of activity.¡¡¡¡It may be true that rote learning is over-emphasized in Chinese education.Nonetheless, I found that this does not reflect the natural character of Chinese students.Given the appropriate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a chance to warm up the students I met were naturally spontaneous and instinctively enjoyed drama.In some of the role-plays we acted out, certain students became so involved in their parts that they were bordering on an identity crisis!¡¡¡¡My first year in China was also my first year as a teacher.If I said that it was all easy I would be a liar.It was both challenging and rewarding.I hope that my students actually improved their English or at least felt more interested in it by the end of the year.One thing I know for certain is that my year in Wuhan changed me for the better.Thanks to the politeness and warmth of Chinese students I conquered my fear of speaking in public and became more self-confident.Most importantly, I met dozens of fine decent people and made numerous excellent friends.¡¡¡¡
第二篇:个人感想之中国食品安全
个人感想之中国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健康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了。
最近几年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食品、形式、毒性越来越难以预知了。比如说瘦肉中含有瘦肉精,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又比如说苏丹红、三聚氰胺、有色的鸭蛋、地沟油、注水猪肉、毒大米、塑化面条等等。而且涉及的面越来越多。包括化学药品、工业用品、生物技术、微生物等方面。遍及我们的四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急需解决。
而食品安全问题也揭露一些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经济利益的推动,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使得不法商人、厂家、企业为了利益而昧着良心去违法经营生产。这样就给商品的源头以及经营周转环节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二是监督体制的缺失或者不够完善。目前没有完善的食品安全技术进行监督,使得流通的食品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保障,还有就是执法队伍的相关知识的欠缺,没有具备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其三是人们的食品安全素质及法律意识不够。对食品安全的知识不了解,不懂得如何去区分辨认,以及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没有懂得运用法律来揭发现象、维护自身利益。
针对以上这些原因,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要建立较完善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另外要对执法队伍进行定期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为人们进行食品行业的把关。
二、加大力度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增加人们的食品安全知识,并让人们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利。
三、建立一系列较为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立一种良性食品行业流通循环。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民生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解决。只有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素质,规范食品安全行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第三篇:国培初印象
“国培”初印象
——感动“心”的靠近
本次参与“国培”受益匪浅。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本次国培我们行了千里路,读了“万卷书”,在这弥足珍贵的时间里,我们感受了“心”的靠近。
1、专家讲座,催我反思
每一位讲师都带给我们精彩讲座,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2.专家教授的“用心”。
在短短的十五天里,我们领略了教授的风采,他们带来了丰盛的大餐。每位教授从理论层面到实践指导,尊重学员的认知水平,注重与学员的互动,对我们的问题有问必答,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考虑我们后续的需求,还将一些教育资源网站、书目推荐给我们,期望持续给我们支持与动力。3.各位学员的“专心”。
各位学员求知若渴,克服严寒与疲倦认真学习与研讨。我们逐渐适应了每天五个多小时的潜心修炼,用心感受博学多才的名师们,用智慧演绎着一场场的精彩,启迪和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4.培训过程的“开心”。
授课教师传授的关于幼儿的理念:1)、以幼儿为本,为幼儿终身发展服务;2)、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活动设计应建立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更要细心留意帮助每个孩子心理、人格发展的健全与完善;3)、透过幼儿外在的行为表现洞悉幼儿内心的真正动机并适时适宜的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促进成长。4)、幼儿教育要发挥生活环境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的开展“活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回归儿童,让孩子享受真正幸福的幼儿园生活。我们在本次培训中,深切感受到国培理念中倡导的“以人为本,舒缓精神,让培训成为令人愉悦与享受的过程”,在实践、网络互动、研修反思、专家讲座、中无不充满欢声笑语。
5、幼儿教师印象。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解读,让我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需要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做幸福的教师同样需要这种乐观进取的心态,快乐工作成就自己造就孩子,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进步成长、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想到这,再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感觉当幼儿教师真好。职业的幸福感或许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越来越深刻。
6、对幼儿游戏的印象
在孩子的生命成长中,无时无刻都充满着游戏。生活中能所被他使用的物品无不成为他的游戏材料。游戏所带给孩子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重视游戏本身的价值,又要防止形式的异化。披着游戏的外衣,把知识性的内容填塞进去,让孩子的学习成为在游戏掩盖下的重复练习,这是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很多游戏来自于孩子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再现,这也是游戏的生活源泉,给孩子的游戏提供时间、空间上的保证,让他们童年更多自由的色彩。总之,幼儿教育的春天就要来了。
幼教越来越受重视,幼教、幼儿、幼儿教师都会慢慢感到春风拂面。教育真正开始改革、课程真正开始改革!我们翘首期待!
第四篇:教师资格之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
教师资格之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
(一)诗歌
1.诗经(《关雌》和《七月》)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有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诗有40篇。另有六篇“有目无辞”。它收集的诗历西周初朔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人们认为,《诗经》从二言到八言不等的句式,反映了诗歌从原始生产劳动中产生出来的状态。《风》《雅》《颂》各反映不同社会阶层人们的生活,因而也表达了不同人们的心灵世界与思想感情。《风》是民歌,所反映的人们的生活最广泛,因而心灵与情感世界也最丰富多彩。主要篇目有《关雌》和《七月》。
2.《楚辞》(屈原与《离骚》)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辞为楚地之产,因而为“楚辞”。楚辞为文人作品,代表诗人为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前278),他既是一个历史政治人物,也是一个诗人。屈原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其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离骚》。
《离骚》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篇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离骚”解释有两种,一种是遭受忧患,一种是离别的忧愁闷。这种理解是符合全篇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的。诗人的忧愁来自于自己对国家的担忧,来自于理想不得实现的担忧。诗人把自己的人生同国家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追求。其为实现理想“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精神境界,融进了中华民族精神。
3.乐府诗(《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短歌行》《蒿里行》)《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它塑造了木兰这一代父从军的艺术形象。
木兰勇决、刚毅,她女扮男装,其精神光彩耀人。而功成之后,不慕官禄,毅然返家,又不减女儿之情。
《孔雀东南飞》也是乐府中最为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不同在于故事反映的是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刘兰芝与焦仲卿的不渝爱情,让人唏嘘、感叹。乐府本是民间诗歌,后来文人也用来抒写情怀。魏时曹操父子对乐府诗有新的发展。曹操的《短歌行》《蒿里行》等既表达了人生志向,也反映了对社会生活的感触,展示了这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别样情怀。
4.山水田园诗(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和《饮酒》)进入晋、南北朝以后,诗歌成为专门的创作领域,产生了大量的诗人。诗歌成为抒情言志的重要文学样式。
陶渊明(365—427),此期代表诗人,人们认为他开辟了山水田园诗风。陶渊明笔下的山水田园,之所以让人向往,是因为诗人在诗中注入了恬淡的情怀。他的《归田园居》写出“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乡野生活。他的《饮酒》则表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远意境。
5.唐诗(王维、李白、杜甫、自居易、李商隐)唐朝是中国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最鼎盛的时期,在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人,大量的优秀诗作。引领诗风的至少可列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白,诗史杜甫;中唐李贺、白居易;晚唐杜牧、李商隐。
(1)王维(701—761),盛唐时期杰出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歌,写出了大自然特有色彩、音响和气息。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终南山》等。
(2)李白(701一762),李白被认为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大气磅礴、想象力丰富,这与诗人的抱负和个人气质相关。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独立不露、飘逸洒脱”的气质,因而他被称为“诗仙”。他脍炙人口的诗篇《蜀道难》《将进酒》《月下独酌》,都是人们熟悉的篇目。盛唐诗人李杜并称,但是杜甫与李白风格不同。
(3)杜甫(721—770),人们说“他用史一样的笔触”来写诗。与李白志在天地的抱负不一样,杜甫则把目光投向民生。他关心的是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关系。他以自己的诗句写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呼唤社会上层关心民间疾苦,因而他的作品被誉为“诗史”。他脍炙人口的诗篇有《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4)自居易(772—846),其诗风有杜甫的特点。即关注民生。他的作品中,人们熟悉的篇目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5)李商隐(813—858),为晚唐诗人代表,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他关心社会现实,情感丰富,因而他的作品有沉郁的,有缠绵朦胧的。人们所熟悉的他的诗作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6.宋词(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初唐时期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采用长短句的形式配乐歌唱。因为这种诗歌形式是配乐歌唱的,因而也称为“曲子词”。至宋成为一种引领风气的诗歌创作形式。
(1)柳永(约987一约1053),北宋词人,词风温婉缠绵,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人们所熟悉的他的代表作有《雨霖铃》等。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词胸襟开阔,有万马奔腾之势,是“豪放派”的代表。人们所熟悉的他的词作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3)李清照(1084一1155),南宋女词人,其词作或清丽或凄婉,因而称为婉约词派代表。人们所熟悉的她的词作篇目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4)辛弃疾(114—1207),南宋词人,其词具有豪放的特征,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抱负相关。他生活的时代,中原为金兵所占。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力主抗金。因此,他的词极力抒写恢复国家统一豪情,也表达壮志难酬的郁愤之情。不过,他写村野的词,也有细腻清丽之处。人们所熟悉的他的代表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7.元曲(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睢景臣)中国的诗歌到宋风气变为词领风骚,至元又变为“曲”。元曲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睢景臣等。关汉卿有《四块玉·别情》,马致远有《天净沙·秋思》,张养浩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有《哨遍-高祖还乡》。
(二)戏曲
1.中国古代戏曲概说
古代希腊已有戏剧。中国戏剧则在元得到较快的发展,出现大量戏曲作家。戏曲文学在元称为“杂剧”,有固定的格式,所谓“四折一本”;到明清戏曲形式多样,既有北杂剧,也有由南戏演化而来的“传奇”。
2.戏曲作品
(1)王实甫和《西厢记》
王实甫,生卒年代不详,他的作品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即《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西厢记》的主角是崔莺莺和张君瑞,两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自由相恋,经历重重曲折,终结秦晋。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理想的故事。
(2)关汉卿和《窦娥冤》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传世的作品有《感天动地窦娥冤》(即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红尘》《望江亭中秋切浍旦》《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杂剧中最出色的悲剧和代表作。在剧中,作家把笔触伸向普通百姓,写出了他们的冷暖感受,也揭露了官场的黑暗。不过作家最终还是把希望给了受到冤屈的窦娥,让她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3)汤显祖和《牡丹亭》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杰出的戏曲作家。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这出剧写的是主人公柳梦梅和杜丽娘自由恋爱的故事。这是一个杜丽娘为爱由生入死,又因爱死而复生的曲折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追求。
(4)孔尚任和《桃花扇》
孔尚任(1648一l718),清代戏曲作家,他创作的《桃花扇》被认为是“中国戏曲文学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桃花扇》是一出历史剧,时代在明末清初。剧中的李香君和侯方域都是正直善良的人。“忠与“奸”,“善”与“恶”的冲突,就围绕着他们及周围的人展开了。李香君和侯方域以不屈服的精神,把“忠”和“善”坚守到底。
以上是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第五篇:公益广告之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对比
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分析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的广告活动,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公益广告的形式活泼短小,表现手法多样,易为受众所接受。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的是其商业运作的模式——广告主以付费的形式来买断媒体的控制权传播特定的内容即公益话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公益广告不存在所谓的“ 纯洁性”,它产生的不仅仅是社会效益。如果一定要强调这些的话。那就不是公益广告而是公益宣传。因此。公益广告本身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体。无论是平面媒体、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如网络、移动媒体等都可以发现公益广告的影子,各种主题、各种独特的创意成为了广告家族中艳丽的成员,由于其人性关怀的特殊性更是提高了其在广告家族中的地位,如果商业广告是广告家族的护卫军,那么公益广告就是广告家族中的王后,被人们广泛接受和欣赏。无论在社会主义中国还是国外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公益广告在社会传播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却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和国外的公益广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独特的魅力。
历史沿革: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而中国通过电视媒体播出公益广告,最早出现的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之后,1986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广而告之》栏目,公益广告虽然不必象商业广告那样一字千金,公益广告却以极强的亲和力在倡导健康的社会风尚。用心品味,委实令人心悦诚服。
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1、国内与国外公益广告现状分析。
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国家,广告发展进入了稳定高速的时期,广告大量出现,公益广告更是在近几年大量出现,无论是吸引力,说服力和创意也显著提高,但与国外相比,尤其是发达国家,还是显得较为稚嫩,西方发达国家广告发展历史悠久,公益广告更为成熟、多样。经济程度越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公益广告越多,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国,除了公益团体,许多企业开始关心社会,或唤醒人们重视家庭关系,或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公益广告从而在受众心目中塑造起企业良好的形象,公益广告占到企业广告发布的40%。同时都有许多共同的公益广告主题:环保、儿童关注、残疾人、动物保护、艾滋病等疾病防治、家庭问题等。
2、公益广告模式: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公益广告的监督和引导分析。在中国,公益广告通常由政府有关部门来做,广告公司和部分企业也参与了公益广告的资助,或完全由它们办理。它们在做公益广告的同时也借此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向社会展示了企业的理念。这些都是由公益广告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使公益广告能很好的成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渠道之一。
在国外,公益广告由商业公司制作发布,在欧美发达国家公益广告现已相当普及,尤其是电视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最早出现于美国、法国等全国性大型电视网络,之后欧美一些跨国企业和机构也纷纷加入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发布。现在欧美电视台播出的公益广告大多是由一些国际性或全国性组织机构发布的,如国际红十字会、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全国健康协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
3、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公益广告的发布和制作由社会机构和商业企业担任,所以就决定了公益广告本身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体。所以公益广告从出生起就贴上了商业性的标签,而发展趋势也是公益广告的商业化趋势,只是商业性程度不同而已,这是由其运作模式决定的。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都能体现。但是中国公益广告由政府主导,发布媒体也是由政府媒体发布,所以其公益广告的商业性较为浅显。但商业性仍然是其发展的趋势。同时,商业广告也出现了公益性的趋势。尽管两者有不同的原因。
4、政治体制决定了公益广告的模式。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媒体由政府控制监管,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从事公共广告的非赢利性民间组织,公益广告主要运作模式是由政府发起(可以是行政指令也可以是一般提倡),由媒体制作播发;或由媒体制作后,进行拍卖,由获署名权的企业出资,挂企业名发布;也可以由企业出资制作,购买媒体时空发布。由企业赞助的广告一般都有企业署名,多多少少带有赢利性质,因此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广告。但是由于企业赞助广告的主要目的不在赢利,而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因此其公益性大大超过赢利性,因此被称为“公益广告”是合适的。这样的运作模式也是符合我国的实际的。政府起着主导作用。
国外则是商业机构、企业为主导地位。也是由其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体制决定。政府在其中环节作用不明显,所以公益广告的公益性也更能体现其最初的目的。
4、文化差异决定了公益广告的类型和内容的百花齐放
中国文化道德观念强烈,法律发展也逐渐完善,这些都能体现在广告的方方面面,在公益广告中也能体现出来,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对“仁义礼智信”的宣传等。但是随着更多的道德问题的出现,随着社会对更多的人性关怀,公益广告的主题也会增加。随着发展的逐渐成熟,也会更加有创意,更加深入人心,作用会更大。国外不同于中国的文化,其内容的禁忌等也有所不同,尤其在犹太、基督教、伊斯兰等不同文化地区,公益广告内容各有特色。
5、政府在其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及利弊分析。
中国公益广告中政府作用明显,在商业化的运作中,政府部门要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和管理者。政府在公益广告发展中主导地位这种公益广告管理模式或者发展模式适合我国的国情,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公益广告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对公益广告活动的政策性引导与推动作用都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对公益广告活动的管理与规划开始呈现出一系列的弊端,并越来越影响着公益广告活动的健康发展。一是政府管理虚化,取而代之的则是媒体;二是多头管理并缺乏权威性;三是公共资源被侵占,政府保持沉默的态度;四是管理中素质低和公益广告管理水平不高。”这些问题都是一语切中要害,是非常值得政府有关部门深思的。从企业、媒体以及广告公司的立场出发,具体分析了政府在公益广告运作中处于主体地位与其对公益广告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划之间的矛盾,对其他各个广告主体在公益广告运作中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公益广告的策划和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行政手段的规定,这就导致各类型的企业对公益广告不够热情、主动,认识不到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和意义,很多人做公益广告,目的只是为了参赛,这些公益广告的传播却不在计划之内。媒体也是根据政府规定的任务,遇到全国性的盛事、大事,就发布一定量的主题公益广告,没有任务时就可发可不发。政府部门开展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的传播也存在目标公众模糊、广告表现平庸、耗费时间长、传播频次有限等问题,对公益观念的普及较为有利,但缺乏针对性、时效性,犹如昙花一现,降低了公益广告的有效性。在公益广告运作中主导权的问题上,政府应该把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媒体、企业以及广告公司,让它们在不违反广告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按照市场规律建立一个有效的运作模式,来进行公益广告活动的运作,而不是利用红头文件强制其对已经规定好的有关主题进行公益广告的制作与播放,这样并不会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公益广告作为广告家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对公益广告的发展都十分关注,当然,公益广告发展过程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对公益广告研究不会停止脚步,我们期待着更加有创意,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公益广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