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19-05-14 17:2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第一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1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1.1养成教育,受益终生

小学是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生的个性、品质还没有完全形成,塑造性很大,如果学生从小习得一个好的习惯,将受益终生。因此,在这一教育关键时期,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倡导养成教育,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校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习惯上面,努力培养学生体、智、德、美等各方面的素质,以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为目的,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2弘扬传统,文化育人

传统文化有其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它影响着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代代子孙,使该地域的人们在语言、思想、价值观念上有着共同的特征。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以湖湘文化为依托,面向时代,喊出“传承湖湘文化,打造教育湘军”的响亮口号,以湖湘文化,孕育湖湘人,凸显本土文化特征。同时学校十分注重弘扬国学文化,使国学文化鲜活在校园中,让学生感悟国学精粹,领悟传统精神。

1.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提出“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只是聪明的方式不同”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不排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照顾个别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最大发展。学校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器重每一位学生,积极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提倡生本教育理念。

2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在建设校园文化时综合、平衡考虑各要素,使每一个方面都发挥其教育作用。

2.1以环境文化净化心灵

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依据本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如精心打造文化墙,张贴曾国藩家族史和孔孟名言以弘扬传统文化,建造读书文化节舞台以开展文化活动,每班教室都设有图书柜,学生随时阅读书籍,且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经常更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校领导在创设物质文化时能着眼实处,从细处下功夫,让校园内“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能发挥其最大的育人功能,并彰显本校文化个性和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在校园生活中受到环境文化的熏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2以制度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健康的制度文化能够保障学校稳步前进,同时也能够为师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向上的氛围。因此,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管理即服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工作从教学一线到后勤管理都有相关规章制度可依。如学校自制《小学生手册》,每周开展教学研讨、评价等活动。学校制度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目的,并给予了师生较多的关爱,既有纪律约束又有“人情味”,能够激励师生共同进步。

2.3以精神文化提升学校内涵

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综合和考虑本校发展传统、本土文化和时代精神,敢于创新,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先进教育理念,以“有志有恒、心正文正”为校训,倡导全校师生树立远大志向,做事持之以恒,做到心正、文正,彰显了“吃得苦、不怕死、霸得蛮”的湖湘精神。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树立有志有恒的务实之风,以提升学校品质,使师生员工在学校精神的激励下,积极进取,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奋斗。

2.4开展独特的校园文化活动

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每年举办了“文正读书文化节”,是该校最重要的常规活动之一。该活动可以是教师代领学生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等国学经典,也可以通过表演或比赛等的形式开展,其形式、内容多种多样。“文正读书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生的内涵与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感悟国学文化精神。

2.5注重研发校本课程

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以湖湘传统文化为依托,传承“国学”文化,开发《小学生读大学》特色校本课程,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等印成小册子,每日在第一节课之前安排15分钟的国学短课。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诵读国学经典,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有利于培养了学生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弘扬国学显然已成为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最突出的特色,并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3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校园文化建设启示

从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来看,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3.1形式多样,主题鲜明

目前,许多小学在文化建设上,没有鲜明的文化理念,主题不明确。另外也有学校文化活动形式单

一、死板,学生兴趣不浓,学校文化氛围淡薄等现状。学校决策者在创设校园文化时,应明确文化主题,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举办形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就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取向,为此开展“文正读书文化节”,自主研发校本课程《小学生读大学》,举办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弘扬国学文化,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

3.2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环境文化或者是精神文化的某一方面,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层面和非物质文化层面。有的小学只在精神层面下功夫,而忽视了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等方面。笔者认为学校决策者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要素,如在创设校园文化时,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也要考虑本校的文化理念,精心规划和布置校园环境,使校园内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包含该校文化的内蕴,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构建健康、合理的制度,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发挥制度文化的导向功能等。创设校园文化,发挥各个要素的教育作用,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3重视传统文化,彰显文化个性

目前大部分小学都有响亮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校训等。但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学校的校训、教育理念等大众化,千篇一律,没有凸显文化个性,缺乏鲜明的特色。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本土文化,结合地方特色,面向时代精神,提出个性化的文化理念,富有浓厚的湖湘文化氛围。每一所小学打造校园文化时,都应重视本校发展传统,善于提炼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地域特色,敢于创新,提出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等,展现师生的精神面貌,凸显本校文化个性。

3.4加强管理力度,体现人文关怀 学校制度制约和规范着师生的行为,是推动学校健康发展的坚实后盾。学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文关怀,制定合情合理的制度,激励师生进步,为师生营造和谐的氛围。在执行各项制度时,应做到民主管理,全面管理,细化和量化管理,加大执行的力度和效度,全面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以提高制度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严肃校风校纪。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实施“无缝管理”,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作者:袁思思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第二篇:论文: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其包括“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两个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有时比书本的教育作用更为重要,在引领学生成长的路上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门集文化、集智慧、集毅力的艺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新路子,培养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校园在文化建设管理上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校园文化建设要发挥人文管理功能,因为宽松和谐、安定团结的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有力保障,只有重视个性发展,加强自主意识,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让校园文化充满人文气息的,这样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起到同化作用,还会使人的心灵得以美化。

近年来,农村小学校园的绿化、净化工作做得比较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正逐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件事关学校长足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受教育质量的工作,是一所好学校的必备条件,所以它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而忽略了内在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 1

开掘与利用,以致出现了设施豪华与精神缺钙的倾向。2.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学校育人理念还是以前的育人理念,管理还是以前的管理,运行机制依旧,学校文化建设自主发展的意识、环境、机制还没有真正的确立,校园生活单调贫乏。3.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风气,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搞活动,校园文化就是校容校貌,校园文化建设一个形象、一个模式,内容上缺乏应有的个性。4.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模糊不清,理解不求甚解,操作流于形式,直接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越厚,学校发展的基石就越牢,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越大,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教育磁场。所谓校园文化,是由教师和学生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设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整合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它是整个学校存在、发展方式的总和,是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统一,是办学目标、校风校貌、学校传统等的综合体现。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主要指校园的景观、设施等各种物化存在所体现出的文化意义,它是人的思想(包括哲学、伦理、美学等)的外化;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传统习惯、办学理念和规章制度以及教学科研工作模式,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和准则;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群体的思想意识、舆论风气、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价

值取向、精神风貌,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即行为规则、行为要求所呈现出的文化内涵,它是对校园文化某种价值观的具体化、规范化。四个层面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总和。

三、、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是以静态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文化形式,包括具有美育和激励作用的校园布局。

加强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校园硬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与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它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直接表现出学校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形象性,感染力。进入校园,师生所见到的,摸着的,这种就是物质文化,或称之为物志文化。校园硬文化的建设及管理最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指导思想,体现教育性和艺术性。有助于陶冶校园人情操,塑造校园人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开拓进取精神。

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校园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校园美的创造者。在校园环境的建设和保养中,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种花、除草等劳动,参加 “一天两小扫,一周一大扫”的清洁活动,参加每周一次的劳动课。在劳动中,使同学们培养了劳动观念,学会了劳动技能,也增强了体质,看到校园在劳动中变得干干净净、漂漂

亮亮,看到花更艳、草更绿、路更净,劳动美、生活美、社会美的情操在他们心底得到了升华。在这些美的创造和保护中,同学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审美。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求知的欲望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校园硬文化建设,坚持学校与师生相结合,群策群力师生动手,教学总环境由学校负责,教学区内而非永久性由各班师生动手完成保护,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来促进对硬环境的建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校园做到净化、美化、绿化和靓化,“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精心营够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二)强化学校管理,创建规范的学校管理文化

学校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各种管理制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学校的办学思想作为学校文化的精神因素,具有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价值,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势态。本校的校训“诚实、勇敢、勤奋、进取”正是这种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这是依法施教、依法学习、依法生活、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它以文件形式存在,以思想行为习惯为表现形式,教师管理制度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普遍性的工作要求,如办公制度、作息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请假制度;二是具有导向指导作用的各类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如:校长职责、教师职责、教学常规等;三是具有激励强制性质的,如考勤考绩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四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学生管理制度除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规范外,还包括评优、表彰等制度。学校管理文化的形成,首先使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其次是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贯彻,使学校管理文化成为师生行为的共同准则,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并逐渐转化为内在需要,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制度文化,是处于表层面的物质文化与深层面的精神文化之间的层面,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比如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优秀学生颁奖仪式,都尽可能创造出浓厚文化气氛,动情动心、催人奋进。

1.加强校园软文化建设,力求体现“静、净、敬”,并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文化建设。强化管理育人软文化是管理的深层结构,需建立一整套较为健全的运行机制,如:岗位目标责任制班主任、任课教师

工作责任制,值周班工作责任制等。这些机制总体围绕“静、净、敬”开展活动。这样的组织文化建设既立足于职责、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又保证各项质量的提高符合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有人的总要求,洋溢着人文的关怀。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校园文化的建设。课堂教学活动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各科教育的直接渠道,本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中,学科渗透教育的做法是: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校园文化因素,使校园文化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比如在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中,首先营造出较浓厚的以数学为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奥数班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习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所学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且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科中及时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对数学津津乐道,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明白了数学的价值所在,感受到数学教学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要充分融合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利用校园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影响,使数学成为诸学科中的亮点,进而带动诸学科发展,从而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同步发展,挖掘学科文化的潜能。

校园的硬文化与软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本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通过精神文明的建设多出成绩,用制度文化的建设保证精神文化建设,同时在硬文化中充分展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发挥人文管理功能,营造和谐的、绿色的、积极向上的

校园文化。

(三)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学校课堂文化

学校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部分。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以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加强和改进新课程研讨工作,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改革同步进行,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切实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要求教师一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新课程理念、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推动新课程有效实施,适应学生的多元化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四)发挥特色优势,形成丰富的学校活动文化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学校活动文化的主要形式,它有利于造成校园文化生动性,增强校园文化凝聚力与吸引力,有利于改变校园文化封闭性,增强开放性,还有利于弘扬校园文化的创造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新颖多样,龙蛇混杂,对少年儿童适宜与不适宜问题,学校需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

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学校活动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活动文化,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健康的学校活动文化的形成,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增强了学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凝聚力,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第三篇: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李清清

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1级

指导老师:范琐哲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备设施,文化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的积淀。通常反映在学生课堂以外的情景设施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小学 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建设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

Li Qingqing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nstitute Gread 2011 Instuactor:FanSuozhe Abstract: Campus culture is a kind of culture form outside the school teaching process.As a kind of cultural phenomenon, Should refer to the sum of material wealth and spiritual wealth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school education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gether to create the.Including the material form of the campus facilities, cultural facilities, activity patterns of campus activities, and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form of inner psychological accumulation.Usually reflected in students outside the classroom facilities and spare the time to organize the scene.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o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ully implement the education policy, to improv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level, plays an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role.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the carrier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ampus;culture material;culture and spirit;culture class;culture construction

学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称。它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最浅层的是环境文化,它包括各种校园环境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它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组织机构;最高层是精神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及其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学校人际关系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已掀起一股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潮,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景观堆砌、无核心理念。

校园环境文化先精神文化而行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校园环境文化缺乏主题,缺乏核心理念和主题文化的提挈,只是一些景观的堆砌,无法表现学校特色和学校校园文化主旨。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重管理,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

大家较多的关注了学校的发展,注重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缺少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不够。

(三)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1、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认识片面。有的学校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要求不甚了解,基本处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而非有意识的主动建构;不少学校热衷于打造表面的环境文化,营建“形象工程”,深层的核心价值文化并没有建构起来,学校的人文厚度没有随着校园的日渐漂亮而有所增长;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硬件、管理制度、文体活动等“显”性文化建设,忽视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理想信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等“隐”性文化的构建;有的学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师生的需要结合起来,人本意识不强;个别学校甚至把校园文化的创建和学校品牌的创建割裂开来,而实际上文化是品牌创建的基础和灵魂。

2、学校理念系统松散且概念不清。许多学校虽制定了一训三风,但不完整且无系统性,其表现为①系统松散。即整个理念系统没有核心理念的主导,缺乏理念系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②理念系统的概念认识不清。办学理念、一训三风等各个概念所应对应的内容张冠李戴。

3、精神文化与现实脱节。有的学校的精神文化表现只停留在外显的符号层面,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与纸面上、墙面上显现的符号文化的真实价值完全脱节。

4、校园文化活动较单薄。校园文化与校园人之间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被动接纳的多,主动消化的少,主动构建自身特色活动的更少。在校园文化的构成上,节日文化活动多,平时文化活动少;常规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多,深层次的科技艺术文化活动少。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上,缺乏系统性与战略计划,往往是临时安排多,长远规划战略考虑少;从学校角度设计的活动多,从教师、学生角度设计的少。与社会的关联度不大,对其他文化如社区文化等缺乏辐射和影响力,社会认可度小。

(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自身特色不强

大多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整体设计与长远考虑,没有长远规划、近期目标和分步实施方案,随意性太强;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驾马车各奔东西,不成体系。

大多数学校校园文化没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没有注重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个性不明显。

二、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须遵从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从学校已有的条件和学校自身的教育实践出发,借鉴古今人类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回归原点,整体规划;重构目标,突出特色;才能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更加卓有成效。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校长决策,理念先行

增强教育管理者的校园文化意识。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对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学习,要以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作为领导区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方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在当前社会大气候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下,校园文化正朝着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发展,校园文化研究的侧重正在从高等学校转移到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因此,我们每一位校长要努力树立起建设校园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设施、促使学校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练,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更多具有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的优秀人才。

增强教师的校园文化意识。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举办开展教育专家与教师合作论坛,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等活动,提高教师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增强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使教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者。

(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校园文化概念的规定性,决定了其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的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紧紧依随师生生命发展的内在需要与逻辑性的过程,而且要自主追寻和成就师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生命发展以应有的空间和权力,让生命的精神恢复自由和灵性,营造和谐校园。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总体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将教师、学生的发展放到首位,做到教师、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有机结合;将精神文化作为中心并渗透到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中去,使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使各个因素协调一致,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育人性原则。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是育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审美、怡情、养性、育德、启智等多种功能,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以“环境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育人”,提高育人质量。

3、校本性原则。立足校本,植根校园,建设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深入挖掘学校办学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并尽量物化;不断吸收先进文化,生成、创造学校自身的文化。

4、创新性原则。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才有个性,创新才有特色。在充分考虑历史继承性、民族独特性、地域本土化的基础上,尽可能不重复别人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突出人文与科学性

(三)重构目标,突出特色,有序发展。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要渗透到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中去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为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系统,形成学校的凝聚力。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思想,挖掘校园文化内涵,传承学校历史,结合学校自身优秀办学传统、发展目标和现代教育的总体趋势和要求,让广大师生广泛参与,提炼并确立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办学目标、一训三风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系统。

3、形成体现文化个性的学校形象标志,彰显校园文化底蕴。无论是校徽的制作、校赋的撰写、校歌的创作,还是校刊的编辑、校服的设计,都要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

4、加强三风建设,锻铸学校精神。

加强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要学校和广大师生长期、精心的培育,它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感染力,激发全校师生员工的内在动力,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干扰,形成催人奋进的和谐氛围,成为学校发展的独特教育资源。

加强教风建设。通过“正师风、强师德、塑师魂”等活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文化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学风建设。通过教职工的言传身教,各种校园活动、主题班会、制度制约、表彰先进学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逐步接受学校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三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把学校的理念系统变为教职工、学生的自觉行动,就是塑造学校精神的过程,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是学校独特的“文化品质”。

5、开展特色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振奋师生精神。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学校特色和时代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师生主动参与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并将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融入其中,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让师生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挥洒潜能、展示个性,让大家都“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振奋精神,使校园成为大家流连忘返的乐园。

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地方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认真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区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公民意识,使校园文化建设向社会有机延伸。

6、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共筑精神家园

根据办学理念,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立健全师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管理规范,使学校制度文化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要建立与校风、教风、学风一致的班规、校规、教师行为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形成践行办学理念的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要通过各种规范科学的管理,增强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在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校管理过程之中;要特别注意要追求价值观的整合。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是出于束缚人,而应从发展人的目的出发,尊重、依靠、信赖学校成员,尊重个性差异,把硬性的制度加以软化,把刚性的制度变得富有弹性,把强制和外在的约束变成师生员工的自主自律管理,让制度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学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培育教职员工和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增强学校对师生凝聚力,使学校真正成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心灵居所和精神家园。

7、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感染力。

校园环境文化也是一种教育工具,其建设必须遵循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基于学校核心理念及由此形成学校理念系统;二是要确立学校主题文化,学校主题文化是对学校的理念直观化,是校园环境打造的直接依据。因此,要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注重校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使之既有艺术景观的感觉,又有育人功能的体现;既能反映学校特色,又能体现时代特征。校园自然景观建设要整体规划,从建筑设计、整体布局与风格、室内外布置、墙面文化、走廊文化和绿化设计等方面都有学校文化个性的体现;校园自然景观建设要人文化布置,要设置有教育意义不同的文化主题区,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学校的理念系统,突出教育内涵,达到“校园处处是文化”的要求,使师生在浓郁的文化环境中,受到积极地熏陶和感染,使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学校要立足于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要深耕本土,立足于优秀的本土地域传统文化,立足于本校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从本校实际出发,进行研究和论证,确定本校的理念系统、发展优势和远景目标,统筹兼顾,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行动规划,然后坚持不懈地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全员参与,注重过程,打造适合自己并能突显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聚人心,成合力,铸魂育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友富.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当代教育论坛,2007(2)[2]许丽艳.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中小学管理,2008(3)[3]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教育发展研究,2002(1)[4]金沙.解放学校、解放教师.教育参考,2004(2)[5]谢家鑫.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科技信息,2009年14X期 [6]张正茂,简福爱.新媒体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教育:中旬,2009年8期 [7]陆忠民.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培养的实践探究.小学德育,2009年16期 [8]王艳华.如何把握校园音乐文化的审美导向.文教资料,2009年8期 [9]罗丽珍.多方并举,促德育实效提高.小学德育, 2009年 14期

致谢

在我毕业论文开题、调查、研究和撰写过程中,范琐哲老师给予了我耐心、细致和全面的帮助,这会使我终生受益,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目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 „„„„„„„„„„„„„„„„„„„„„„„„„„„学校文化内涵„„„„„„„„„„„„„„„„„„„„„„„„„„1-2 一.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景观堆砌、无核心理念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重管理,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

(三)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自身特色不强 二.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校长决策,理念先行

(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三)重构目标,突出特色,有序发展。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第四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心中有爱

目中有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学问该如此,打造学校文化亦当如此。

石化小学学校文化主题是“博爱成人

博学成才”。围绕这一学校文化主题,我们提炼和确立了“有爱就有希望”“做用心的教育”“成就会学习的孩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多个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并努力围绕这些要素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心中有爱,目中有光。

博爱,广泛地关爱所有人。《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三国魏曹植《当欲游南山行》:“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宋欧阳修《乞出表》之二:“臣闻愚诚虽微而苟至,可以动天;大仁博爱而无私,未尝违物。”《孝经·三才章》:“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即如‘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

有人说博爱是舶来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其实在中国战国时代墨家就有“兼爱”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我们使用这个概念一定要既有继承学习又有发展创新,使其赋予时代精神。博爱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博爱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怀,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对成长中的儿童少年,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大量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只要有适宜的成长环境,每位儿童少年都能健康发展成为人才。

博爱是一种宽容。作为教师要容纳和善待所有的学生,接受每一位成长和发展中的儿童少年。要善于体谅、理解有过错或不良行为的学生。所以出现过错,问题原因不全在学生自身,常常是成长环境使然,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和认识的改变逐渐得到解决。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让贫困家庭、流动人口、不完整家庭的子女能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有平等的竞争起跑线,这一要求应该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科学地评价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这就需要在关爱的前提下对评估对象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能发现他们的品德、智慧上面的闪耀点,看到其积极的态度,挖掘其潜力,给予表扬和鼓励,找准时间、场合,让评估起到正效应,并可以长期起作用。出于对学生爱心和责任心,要少用横比,多用纵比,激励要常用,但同时要慎用。

博爱是实际行动,是教育者的模范行为,通过教师的眼神、表情、语言、声调、动作来体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概莫能外,这些发自内心的虔诚尊重和珍爱,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靠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守的博爱氛围,造就有博爱精神的新一代。

因此,博爱的教师不仅有胸怀,更有情怀。我们基于“博爱”文化,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师德活动,创设学校的办学品牌,做最用心的教育。

博爱是一种价值观,基础教育阶段中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远离“筛选”和“甄别”,人的潜能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释放发展,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能互相交流、砥砺,能各展所长,让学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信心和理想,这里没有岐视没有压抑感。竞争是促上进的手段,不是所谓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博爱是耐力和毅力,儿童少年成长是个过程,是量的积累也可能出现反复,因此要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所以,我们的“石化少年特质”这样提倡:身正康健,品正行端,心怀感恩,善良乐观,责任担当,创新实践,腹有诗书,志存高远。

“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信任。“爱”产生的背后就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驱使人们为了“爱”而进取。因此,爱的教育使人目中有光,这束光是打开人的心灵之光,是高于精神之上的灵魂之光,它促使人思考自己的价值,探寻世界的意义,最终走向一种信仰。它之于教师是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之于学生是成为一名造福人类的全人,这也就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立德树人!

二、万物引领,课程推进。

《说文》释义,博学:“博”,大通也。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礼记·中庸》论学之道首起即为:“博学之。”

博学,我觉得是一种处事为人的态度。首先,是一个开放的态度,热爱这个世界以及关于他的知识,这样的人会很开朗,不自闭,能更多地,更敏锐的把握事物好的一面。其次,是一种执着的态度,热情的,坚持不懈的,陶醉其中的探索自己内心中困惑,以至于全人类的困惑。这样的人处事积极,坚毅。而且,博学也是一种谦虚的态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好学,进步。博学还是一种美德,其好处在于使人明事理。

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它涵盖两个层面:作为教师,应为学识渊博,做研究型、创新型的教育者;作为学生,应为广泛学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学校之于博学,当首推课程建设。

小蜜蜂勤劳、善良、团结、智慧、奉献、自律等精神,正是我们学校“博爱”文化的真实体现,我们把蜜蜂作为学校吉祥物,同时也开展“蜜蜂”文化课程的研究。蜜蜂,博采众长,博物君子的形象给了我们学校文化课程建设灵感。我们寻蜂,习蜂,识蜂,追蜂,观蜂,诵蜂,说蜂,演蜂,唱蜂……蜜蜂文化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之中。比如语文的绘本教学、诗词鉴赏、片段写作、纪录片观看等课型都充满着蜜蜂元素;科学、数学课堂上的“遇见小蜜蜂”,通过调查、测量、计算,进行蜂巢猜想,走进蜜蜂的大数据时代;博物馆课程让学生了解蜜蜂的一生、中国蜂分布、世界蜂布局、蜜蜂生物圈;体育课中,学生们通过蜜蜂的游戏体验采蜜、合作酿蜜等。蜜蜂采蜜,是酿造甜蜜的事业,我们教育和培养学生,也是在进行一场甜蜜的事业。希望学生在蜜蜂文化课程中探索到的“甜蜜”,不仅融进学业,而且融进生命。当然,蜜蜂文化课程我们还做得不够细致,更谈不上完美。今后我们将在万物启蒙课程模式的引领下,继续把蜜蜂文化课程做深,做细,让它成为学校文化建设落地的保障。

除此之外,在区域好课程的带领下,我们也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课程。从最初的1.0版——唯教材教,到开展了国旗下课程、公众力演讲课成、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以及四季生命成长融合课程的2.0版,再发展到如今以“万物启蒙”为引领的“枣香悠悠”的3.0版,我们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努力尝试,不断进取。我们也相信,在万物启蒙课程建设的开发中,势必会促进教师广闻博知,必定会引领学生博学成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因为自身的原因可能还会有配置还不是很高的情况出现,但是我们会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三、人性管理,制度规范。

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我们明白,要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操守,在制度之外,还得靠文化,刚柔并济,方得始终。

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即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依法治校就是刚性的制度管理,从严治理,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使学校秩序井然,学生行为规范统一,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意思;柔性的文化管理,就是以德治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使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自觉行为和理念。其实,教师工作的原动力在于他们的主观内驱力和精神境界。所以,以德治校的柔性管理就是通过管是为了不管,达到由他律到自律。使人们在心情舒畅、民主自由、尊重个性的环境中创新和创造,拥有乐业的空间,这才是学校管理的高境界。

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文化管理,都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量入为出、合理运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如何管出实效管出水平,取决于领导者的办学水平、自身素质、校园文化的建设程度。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刚柔并存。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又有适当的感情投资,才能管而不死,较好地调动师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的。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研究学校的制度文化,以制度为底线,使刚性的规章制度与浓郁的人文氛围有机结合,使制度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实现高水平的管理和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

实施民主化管理。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校长要积极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学校制度建设有备而为,形成好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职能,及时吸纳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保证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学校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可谓是让校长挠头的事,在“僧多粥少”的现实面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参与作用,让他们参与意见讨论、制度制订,然后对照各项考核细则进行自我打分排名,学校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定。通过完善的制度减少人为的因素,学校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能。

围绕“德”文化,学校注重教师精神文化建设。首先我们倡导教师树立敬业、民主平等的新风,融入师德感情。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教师要培养六种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关爱学生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道在我心,一以贯之”的“匠人精神”,甘于寂寞的坚守精神,这些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得以弘扬。其次,积极推进“骨干教师示范课”“组内研讨课”“优秀课展评活动”来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行“私人定制”:推进“青蓝工程”(青年)“破茧工程”(中年)“夕阳工程”(老教师)帮助教师树立发展方向,开展三笔字、师德演讲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组织教师共读一本书,共赏经典影片或者教育故事,分享感受。校工会组织教师进行教职工运动会、元旦晚会、篮球比赛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增强团队精神,培养集体意识。开展为每一位教职工过一个暖心的生日活动,校长亲自给每一位老师写生日祝福卡,送上一束鲜花,一个蛋糕。

同时,我们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为教师办实事,从精神上激发教师的真情实感。尽可能改善教师办公环境,调动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校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校工作的凝聚力,学校成为真的正教工之家。学校的“暖心工程”让每一位教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创设了和谐的人文化管理。

学生管理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人格化,多元化。作为学校另一个主体的学生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除了相关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制度管理,我们更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了《石化小学文明公约》,同时开展一系列的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向善向美向上。为了更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发展,我们开展“石化之星”的评比,从学习到生活,从习惯到做人,从课堂到课外,评价的角度多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选“新时代好少年”活动,鼓励学生力争上游,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同时,我们修改了学生单一的评价方式,实行多角度、多层次评价,从更全面,更个性的角度来反映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的成长。在这方面我们最突出的做法就是家校合作,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来的多元评价形式。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力量。每位家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孩子的生存背景、生活样式、生活故事是最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学校要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交流。我们要让每位家长都成为教育的同盟者,他们应该是教育的知情者、建议者、协同者、参与者、监督者、共同成长者。

四、打造环境,熏陶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我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打造文化校园。

1、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墙面的布置

2、让每本书都有读者:读书吧

3、让校园每个角落都芬芳:椅子(孩子们读书,聊天),树叶文化(设计中)每到秋天,校园中的白杨树叶落满操场,孩子们在落叶中嬉戏、玩耍。因此,我们想把树叶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叶子文化。

4、让每个班级都温馨:教室文化墙的建设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成长的灵魂,是照亮学校发展的那束光。它体现着学校领导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它表达着师生家长共同的愿望和憧憬,它描绘着学校自主发展的美好蓝图。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环境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环境起到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情悦心的作用。又要注重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使制度文化具有护航学校深层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的作用,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注重学校精神文化的形成,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激发全校师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五篇: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备设施,文化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的积淀。通常反映在学生课堂以外的情景设施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称。它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最浅层的是环境文化,它包括各种校园环境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它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组织机构;最高层是精神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及其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学校人际关系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已掀起一股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潮,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景观堆砌、无核心理念。

校园环境文化先精神文化而行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校园环境文化缺乏主题,缺乏核心理念和主题文化的提挈,只是一些景观的堆砌,无法表现学校特色和学校校园文化主旨。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重管理,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

大家较多的关注了学校的发展,注重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缺少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不够。

(三)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1、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认识片面。有的学校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要求不甚了解,基本处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而非有意识的主动建构;不少学校热衷于打造表面的环境文化,营建“形象工程”,深层的核心价值文化并没有建构起来,学校的人文厚度没有随着校园的日渐漂亮而有所增长;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硬件、管理制度、文体活动等“显”性文化建设,忽视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理想信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等“隐”性文化的构建;有的学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师生的需要结合起来,人本意识不强;个别学校甚至把校园文化的创建和学校品牌的创建割裂开来,而实际上文化是品牌创建的基础和灵魂。

2、学校理念系统松散且概念不清。许多学校虽制定了一训三风,但不完整且无系统性,其表现为①系统松散。即整个理念系统没有核心理念的主导,缺乏理念系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②理念系统的概念认识不清。办学理念、一训三风等各个概念所应对应的内容张冠李戴。

3、精神文化与现实脱节。有的学校的精神文化表现只停留在外显的符号层面,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与纸面上、墙面上显现的符号文化的真实价值完全脱节。

4、校园文化活动较单薄。校园文化与校园人之间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被动接纳的多,主动消化的少,主动构建自身特色活动的更少。在校园文化的构成上,节日文化活动多,平时文化活动少;常规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多,深层次的科技艺术文化活动少。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上,缺乏系统性与战略计划,往往是临时安排多,长远规划战略考虑少;从学校角度设计的活动多,从教师、学生角度设计的少。与社会的关联度不大,对其他文化如社区文化等缺乏辐射和影响力,社会认可度小。

(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自身特色不强

大多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整体设计与长远考虑,没有长远规划、近期目标和分步实施方案,随意性太强;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驾马车各奔东西,不成体系。

大多数学校校园文化没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没有注重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个性不明显。

二、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须遵从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从学校已有的条件和学校自身的教育实践出发,借鉴古今人类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回归原点,整体规划;重构目标,突出特色;才能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更加卓有成效。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校长决策,理念先行

增强教育管理者的校园文化意识。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对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学习,要以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作为领导区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方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在当前社会大气候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下,校园文化正朝着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发展,校园文化研究的侧重正在从高等学校转移到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因此,我们每一位校长要努力树立起建设校园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设施、促使学校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练,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更多具有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的优秀人才。

增强教师的校园文化意识。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举办开展教育专家与教师合作论坛,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等活动,提高教师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增强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使教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者。

(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校园文化概念的规定性,决定了其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的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紧紧依随师生生命发展的内在需要与逻辑性的过程,而且要自主追寻和成就师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生命发展以应有的空间和权力,让生命的精神恢复自由和灵性,营造和谐校园。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总体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将教师、学生的发展放到首位,做到教师、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有机结合;将精神文化作为中心并渗透到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中去,使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使各个因素协调一致,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育人性原则。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是育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审美、怡情、养性、育德、启智等多种功能,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以“环境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育人”,提高育人质量。

3、校本性原则。立足校本,植根校园,建设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深入挖掘学校办学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并尽量物化;不断吸收先进文化,生成、创造学校自身的文化。

4、创新性原则。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才有个性,创新才有特色。在充分考虑历史继承性、民族独特性、地域本土化的基础上,尽可能不重复别人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突出人文与科学性。

(三)重构目标,突出特色,有序发展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要渗透到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中去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为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系统,形成学校的凝聚力。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思想,挖掘校园文化内涵,传承学校历史,结合学校自身优秀办学传统、发展目标和现代教育的总体趋势和要求,让广大师生广泛参与,提炼并确立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办学目标、一训三风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系统。

3、形成体现文化个性的学校形象标志,彰显校园文化底蕴。无论是校徽的制作、校赋的撰写、校歌的创作,还是校刊的编辑、校服的设计,都要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

4、加强三风建设,锻铸学校精神。

加强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要学校和广大师生长期、精心的培育,它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感染力,激发全校师生员工的内在动力,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干扰,形成催人奋进的和谐氛围,成为学校发展的独特教育资源。

加强教风建设。通过“正师风、强师德、塑师魂”等活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文化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学风建设。通过教职工的言传身教,各种校园活动、主题班会、制度制约、表彰先进学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逐步接受学校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三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把学校的理念系统变为教职工、学生的自觉行动,就是塑造学校精神的过程,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是学校独特的“文化品质”。

5、开展特色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振奋师生精神。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学校特色和时代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师生主动参与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并将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融入其中,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让师生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挥洒潜能、展示个性,让大家都“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振奋精神,使校园成为大家流连忘返的乐园。

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地方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认真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区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公民意识,使校园文化建设向社会有机延伸。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学校要立足于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要深耕本土,立足于优秀的本土地域传统文化,立足于本校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从本校实际出发,进行研究和论证,确定本校的理念系统、发展优势和远景目标,统筹兼顾,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行动规划,然后坚持不懈地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全员参与,注重过程,打造适合自己并能突显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聚人心,成合力,铸魂育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友富.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当代教育论坛,2007(2)[2]许丽艳.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中小学管理,2008(3)[3]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教育发展研究,2002(1)[4]金沙.解放学校、解放教师.教育参考,2004(2)

[5]谢家鑫.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科技信息,2009年14X期

[6]张正茂,简福爱.新媒体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教育:中旬,2009年8期

[7]陆忠民.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培养的实践探究.小学德育,2009年16期

[8]王艳华.如何把握校园音乐文化的审美导向.文教资料,2009年8期 [9]罗丽珍.多方并举,促德育实效提高.小学德育, 2009年 14期

下载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烧杠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党的十八大”为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综合......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实 施 方案 xx小学 2014年9月 xx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方案一:南通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各项建设,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品质。文化立校是现代......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西街小学2011年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进入新世纪,随着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文化与教育同在 快乐与成长通行——射阳县鲍墩小学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射阳县鲍墩小学始建于 年,坐落在美丽的射阳河畔,学校占地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学校共设 个......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

    XX小学平安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希望各位领导、专家给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 我校一直把校园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做法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做法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 学校是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它让师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