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物馆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职称考试大纲
博物馆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职称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一、熟悉博物馆学理论(学科体系及相关学科)
二、掌握博物馆的性质与任务
三、掌握博物馆构成要素与特征
四、掌握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五、熟悉博物馆的类型及其特点
六、熟悉世界博物馆发展史
一、西方博物馆的起源——萌芽期(1)最早的博物馆
①古希腊特菲尔•奥林帕斯神殿——公元前5世纪——保存战利品和雕塑等古物 ②亚历山大里亚学园
前284年,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里亚港湾创建的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心。博物馆由大厅、研究室组成,陈列有关天文学、医学和文化艺术的藏品以及作家和诗人的手稿(公元1世纪时达50万卷)。直至公元4世纪,该馆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科学和艺术中心。③古罗马万神庙∕潘提翁神庙——西方最早的人物纪念馆。(2)特点
①藏品数量十分有局限性,主要是战利品、古物;
②对藏品也进行收集、陈列,但未从博物馆学角度进行整理研究; ③作用主要是展示胜利者的成就;
④博物馆的功能未从其他机构的功能中分离出来。
二、中世纪时期(1)特点
①藏品中既包括古物,又包括藏品;②既进行收藏,又进行研究,还兼具教化功能;③多是修道院或教堂的附属品。
(2)地点:教堂、修道院、王室
(3)例举:意大利的圣•马可教堂、德国的哈雷修道院
三、近代博物馆的出现(1)条件:
①航海发现带来的文物收集狂热,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文艺复兴对古希腊的研究热潮
③法国大革命中认识到藏品的意义,博物馆是教育机构
乌菲齐博物馆,创建于1584年,代表人物老柯西莫,主要收藏文艺复兴时期珍品(2)诞生——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1682年,英国贵族阿什莫林将其收藏的货币、徽章、武器、服饰、美术品、考古出土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和各种动植物矿物标本全部捐献给牛津大学,建立了向公众和学者公共开放的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因为它的建立标志着博物馆开始向社会公众开放,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场所。(3)社会化 ①不列颠博物馆
不列颠博物馆是在私人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奠基人是英国医生汉司•斯隆,其晚年收藏的文物达79575件,以及藏有4万件手稿的图书馆。1759年1月15日,改馆在一座17世纪的法国城堡式建筑开幕并对外开放。最初分为印刷出版部、手稿部(包括钱币、绘画)、自然和人工制品部。②卢浮宫 条件: 1、17、18世纪社会大变革,自然科学取得长足进步,科学思想逐渐成熟,天文、物理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收藏观念发生变化
2、工业革命,积累大量财富
3、法国百科全书派,舆论上呼吁卢浮宫开放
4、法国大革命,提供法律保证,提出“完善的博物馆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1793年7月27日,法国政府决定:巴黎卢浮宫改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组成专门委员会管理。卢浮宫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12世纪末,这里是一座城堡;1527年和1546年两次改建,按文艺复兴时期的形制修建成王宫,并开始收藏艺术珍品。路易十四时艺术藏品总量达20000件。卢浮宫现有藏品四十万多件,其中爱神维纳斯雕像、达•芬奇《蒙娜丽莎》和萨莫色雷斯胜利女神像被誉为世界艺术三宝。卢浮宫的开放标志着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大博物馆在他的推动下得以开放,一些王宫殿堂也都开放了。可以说,法国大革命开创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起点,博物馆工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博物馆事业成为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1731年,爱尔兰国家博物馆成立 1784年,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成立 1759年,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成立 1755年,威尼斯艺术学院美术馆成立 1760年,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成立 1764年,俄国爱尔米塔什艺术馆成立 1771年,西班牙国立博物馆成立
四、近代博物馆的发展(19世纪-20世纪中叶)
1、背景
①19世纪在文化史上被称为 “科学世纪”,进化论、细胞论和能量守恒定律均在该世纪建立,重大科学发现超过以往任何世纪,因而向公众传播这些最新成果成为社会问题。②生产力提高,工业革命完成。
③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财富过度集中。
2、科学(技术)博物馆的诞生。英国万国博览会
1851年,英国为了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伦敦举办万国博览会(水晶宫展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自主持筹办博览会。博览会特别强调“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显示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未来情景”。欧洲各国先进的织染、窑业等工业产品和优美的工艺品都集中到那里展出。这次博览会奠定了英国两个博物馆藏品的基础:一是1852年成立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一是1853年成立的坎星顿科学技术博物馆。
3、大型博物馆的建立(1)美国史密松学院
史密松学院建立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一个很大的博物馆复合体。1838年由美国国会完成接收英国化学家史密松的捐赠手续,将十万美金运到美国,1840年美国政府组成一个评议委员会来管理这笔捐款,并以此建立史密松学院。至今包括13个博物馆(弗利尔美术博物馆、美国历史博物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国家肖像画廊、航天博物馆、赫什霍恩博物馆、艺术与工业大楼、兰维克美术博物馆、非洲艺术馆、国家动物园、安娜考斯提亚邻里博物馆、国家美术馆)、17个研究中心。
(2)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标志美国大型艺术博物馆的出现
4、博物馆在殖民地的作用
毁灭了大量文物,但也把博物馆的理念带入殖民地。
5、博物馆科学水平提高,运作方式也更为科学(1)《汤姆逊分类法》(1836年)
哥本哈根博物馆的汤姆逊按照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三个历史时期划分藏品,不少国家竞相采用。
(2)生态复原陈列法(3)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倡导
1873年英国皇家协会提出,使所有的公共博物馆具有教育科学功能
1880年英国博物馆学者鲁金斯《博物馆之功能》中强调博物馆应成为一般人的教育场所的观点。1906年,美国人把博物馆和大学结合起来
6、各国的和国际的博物馆专业组织相继建立
(1)英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于1889年,是世界最早的博物馆专业组织。(2)1903年,欧洲各国在德国的满海姆召开第一次博物馆会议。
(3)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并明确规定协会的任务是出版年刊、会刊,以帮助了解世界博物馆的情况,不断探讨工作中的问题。
(4)1926年,国际联盟在巴黎成立了国际博物馆事务局。
(5)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内。
7、苏联的博物馆建设
史志类(地志类)博物馆——陈列内容包括自然风貌、历史人文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三部分
8、美国博物馆
大学博物馆:自然类,人类学类,艺术类 市立博物馆:在自然学会的基础上成立
五、当代博物馆的发展(二战后)84%在欧洲,8.7%在亚洲 1.背景:
○1两极向多极发展
○2经济上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3科技飞速进步,知识爆炸,博物馆的质量和办馆理念均有较大发展。2.发达国家的新发展
①20世纪60年代,受民权运动的影响,博物馆走向普通民众。作为主流文化的白种文化受到冲击,少数民族、黑人文化受到关注,在平民社区成立博物馆,博物馆为底层人民服务,让底层人民了解博物馆。邻里博物馆建立。
②20世纪70年代,科技的发展,科学中心成立,在欧洲兴起探索宫,中国出现科技馆。另外,环境问题的提出促使生态博物馆建立
○3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衰退,私人捐助和国家支持减少,致使博物馆出现经济问题,经营出现问题。理念由非盈利转向营销。
社区博物馆出现(由社区居民自己组织建立),特点:文物标本反映社区发展过程,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成为了社区居民的活动中心。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博物馆、虚拟博物馆蓬勃发展。
3、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
亚非拉独立,开始强调本国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增强民族意识,建立自己的博物馆,弘扬民族文化。总结:
① 从形式上讲,发达国家在形式上形成由大型著名博物馆、各层次各类别专业博物馆以及众多小型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共同构成的一个博物馆体系
② 从理念上讲,开始关注普通民众,关注生态环境,参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
③ 从管理上讲,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是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方向。
七、熟悉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对文物的收藏
1、与宗法制度有关的收藏
○1皇家收藏 天府掌祖庙之收藏,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货贿之藏 ○2家族收藏 家庙,祖先之物
○3庙堂收藏 孔庙,岳飞庙,杜甫草堂等
2、与金石学有关的收藏
金石学:通过对文献、文物的考证探索前代的典章制度。高峰:宋代
宋代几乎所有有名的文人都好收藏,如欧阳修、赵明诚。
李公麟、吕大临《考古图》,收录当时尚存的宫廷、私人收藏的玉铜器224件,商周铜器148件,秦汉铜器63件,玉器13件,每个物品都临摹图形、款式,记录尺寸、容量、重量、出土地点、收藏处。是最早的文物图录。明代:商业利用,文物造价。
清代:民间收藏兴盛,以之为时尚。清代文字狱,使乾嘉朴学兴盛,金石研究、文物鉴赏
《西清古件》40卷,梁寺正撰,成书于乾隆年间,收录了清宫所藏青铜器1529件,临摹款式、形制,附16卷钱录,收录历代钱币。
作用:○1对古代文物、器物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源流,认识古物的历史价值,为鉴赏真伪留下经验。○2其研究方法对近代文物学的形成影响较大。
3、中西方早期文物收藏的异同点
同:保留和保存文物、遗迹,进行社会文化教育(但教育内容不同)异:西方利用藏品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学研究 中国主要用于研究先贤的思想品质,宣传人文精神 西方用以阐述宗教教义,中国用以提高自身修养和进行玩赏
二、近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兴起 1.对博物馆的介绍
①徐继畬:1848年辑著《瀛环志略》,介绍西方各国地理、历史及风土人情,其中就介绍了一些国家的军事博物馆、历史文物馆。
②斌椿:1866年清政府第一次正式派出官员访问欧洲,斌椿在游记中记述了西方的“万种园”“禽古馆”等。
○3王韬的《漫游随录》,第一次使用“博物馆”三个字。
○4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陈兰彬的《使美纪略》(记述了美国华盛顿市西的华盛顿纪念馆)19世纪40至70、80年代中国人对博物馆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特点:仅作为一般风物人情了解,未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但这些介绍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认识到博物馆的社会意义,从而为建设中国自己的博物馆创造了条件。2.维新人士对博物馆的大力提倡
康有为:1898年在《大同书》中主张在全国三级行政组织中都建立博物馆。
梁启超在《论学会》中的16件事中第12件即“大陈各种仪器,开博物苑,以助实验”。1898年,光绪皇帝批准了有关筹建博物馆的主张,鼓励民办博物馆。
3、西方人在中国建立博物馆
徐家汇博物馆:传教士在中国家里的第一个博物馆,1868年法国耶稣会士韩德建立,主要收藏动植物标本,午后参观,入门需名片。
上海博物馆:英国亚洲文会北中国分会,1857年创立,1874年开放,收藏动物化石。
三、张謇与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05年张謇在南通师范学校以西创立。包括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藏品达2900多号、计20000余件。自然标本的搜罗遍及五大洲许多国家,如日本的三叶虫。它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张謇的博物馆理论
1、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国家重要的学术部门和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
2、国家收藏与个人收藏同等重要要古今中外广事收罗,3、博物馆陈列要分门别类,应当“参研学理,确有规则”
4、博物馆应当由内行的专业人员来管理,严格管理
5、收藏要与陈列分开,方便群众参观于自身管理;
6、博物馆馆址应选择交通便利、便于开拓之地,周围环境需要美化/
四、中华民国的博物馆 1.故宫博物院
1924年10月,冯玉祥率部回师北京举行政变,成立临时政府。11月初临时政府决定驱逐溥仪出宫,11月20日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1925年9月29日善后委员会通过“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推选蔡元培、熊希龄、张学良、黄郛、于右任等21人为董事;李煜瀛、易培基、陈垣、张继、马衡等九人为理事,李煜瀛为理事长。10月10日在乾清门广场举行成立大会。该院负责“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物、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播事宜”。设有秘书处、总务处、古物馆、图书馆。1928-1931年除各宫殿原有陈设保持原状部分开放参观外,又新布置37个专门陈列室,如宋元明画陈列室、明画陈列室等,出版影印字画、图书文献200余种,定期刊物7、8中。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政治事件,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此后短短几年间,各地纷纷建立博物馆。2.国立历史博物馆
中华民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博物馆。1912年蔡元培主持在北京国子监旧址筹建,任命胡在缙为主任。开始仅以太学礼器百余件为基本陈列品。1917年迁往故宫午门。午门城楼及两翼亭楼作为陈列室,门下东西朝房作为办公室,两廊朝房和端门城楼作为储藏室。1932年藏品已达215177余件,分为26类。3.中央博物院
20世纪20年代,颜惠庆、顾维钧、章士钊、林长民要求北洋军阀政府在北京建立中华博物馆,研究自然科学、工艺品、美术、历史及各种藏品。
1933年4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南京成立,筹备处主任为傅斯年,后由李济接任。其宗旨为“汇集数千年先民遗留之文物及灌输现代科学知识之资料,为系统之陈列,永久之保存,借以为提倡科学研究,辅助民众教育”。其任务为“系统的调查、采集、保管、陈列,并说明一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现代工艺之材料与标本”。按规划,该院分为自然、人文、工艺三馆,择定南京中山门内土地159亩为院址,并由英国退还庚款项下拨补建设费150万元。1936年4月15日成立理事会,推蔡元培为理事长;6月,按建筑师徐敬直的方案开建。1937年8月,因日本军队的进攻被迫停工,第一期工程仅完成75%。筹备处前往四川。4.中国博物馆协会
1935年4月在北京成立,马衡任会长。协会会员分为机关会员、个人会员、永久会员和名誉会员,协会下设专门委员会,负责审查博物馆学的书籍、专门论文,举办学术讲演会等,还编印有关博物馆丛书,刊行双月刊《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
5.故宫国宝南迁(1937~1949年,2920箱,23万多件,徐森玉总管)
五、解放区的博物馆
特点:①宣传鼓动的色彩浓;②形式灵活;③贴近民众现实生活 作用:宣传党的政策,鼓舞斗志。
六、外国人在华建立的博物馆 1.徐家汇博物院-震旦博物院
1868年法国天主教会耶稣会士韩伯禄创建。1883年确定耶稣会总院的南建筑为院舍,主要收藏动植物自然标本,每天下午准人参观,不收费,不过入门后须投名片。1930年在震旦大学内另建新院舍,更名为震旦博物院。除原有的动植物标本外,又增设古物部,包括铜器、玉器,计3500件;另有研究室、实验室、图书馆等。1933年冬正式对外开放。2.上海博物院
1874年由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创立。成立目的是调查中国与其邻近国家的情况,收集各类标本。3.华北博物院:1904年由法国传教士创办,地址在天津法租界。4.济南广智院:1904年,英国传教士创立。
5.北疆博物院:1914年,法国耶稣会士在天津筹建。6.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美国在成都设立的博物馆。
7.日本在华建立的博物馆——侵略中国的见证,攫取中国大量资料
(1)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殖产局附属纪念博物馆:陈列品分历史、高山族、南洋、地质矿物、动物、植物、杂部等。抗战胜利后成立台湾省立博物馆。(2)满蒙博物馆:1916年日本关东总督府在旅顺建立。
(3)满蒙物资参考馆:1924年在日本满洲铁路调查所陈列室的基础上成立的。
(4)伪“满洲国”“国立博物馆”(1935年6月建立,1939年改称:“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5)伪“满洲国”“国立中央博物馆”:1939年1月在长春成立。
七、新中国的博物馆
1.1949-1953年(改造与整顿)
(1)业务上批判旧中国的博物馆办馆方法、思想、体系,代表封建、买办,粉饰太平,抹杀阶级性。建立新中国的办馆方法、思想、体系,举办一些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展览,如故宫博物院的“帝农生活对比”等陈列。
(2)财政上,以改造原有的为主,仅在个别有条件地区筹建新的博物馆。
(3)对博物馆从业人员进行整顿和充实,淘汰旧式的管理人员,补充一些经历过革命洗礼的人员。(4)接管各地博物馆。
(5)发布《古迹、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办法》《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2.1953-1966年
1956年4月21日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①提出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是科学研究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博物馆的基本任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三性两务)②推广建设地志性(史志性)博物馆。
北京三大馆的建设: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历博模式”
①建筑上仿照中国历史博物馆“无回路强迫式”的结构。
②内容上以历史唯物主义重新解释历史,以郭沫若史学体系组织安排陈列,整体内容形式经中央政治局审批,形成通史陈列模式。
③组织形式上实行“三部一室”制(保管部、陈列部、群众工作部;办公室)。4.“文革”中的停顿
5.改革开放以来的博物馆事业
1979年,颁布《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许多博物馆业务从头开始。1981年,革命纪念馆工作调整会议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983年,城市博物馆建设座谈会 1984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 1985、1986年相继颁布《革命纪念馆试行条例》和《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以及《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1990—2000年,一个中心“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博物馆经费大为提高。十四届六中全会,将博物馆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1991年,发布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199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每年出一个博物馆“十大精品展” 2000年后
○1全国一级藏品建档备案(至05年46630件藏品有档案)○2博物馆环境达标工程(四川绵阳为试点,向全国推广)
○3全国大小博物馆陈列水平明显提高(包括艺术设计,主题提炼)○4法规标准建设和博物馆管理水平提高 《文物保护法》两次修订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03年出台 《博物馆事业建设十一五规划》 《博物馆评估标准》
免费参观博物馆,低收入人群进入博物馆 ○5启动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博物馆分级标准 ○6国内外博物馆学术交流活动更加频繁 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物质(硬件)建设好,精神(软件)建设弱
○1博物馆经营理念有问题,未以人为本,与国外差距较大 ○2创新不够,陈列种类单一,整体设计思想有待提高 ○3与国外交流有广度,没深度,思想交流少
○4博物馆体制不好,大锅饭,人事管理制度需要改革。6.台湾地区博物馆 1949—1976 复兴时期
○1对日本占有时期博物馆的接受与改造(如台湾总督府)○2处理大陆迁移的文物,建立故宫博物院 ○3建立历史博物馆、国军历史博物馆 1977年以后 振兴时期
蒋经国提出“十八建设”,兴建博物馆 80年代后,私立博物馆兴起 2000年后,私立、企业博物馆因经费短缺纷纷改行,国立博物馆发展不错
第二部分 专业理论知识
一、博物馆藏品管理
(一)掌握博物馆藏品的性质和特点
(二)掌握博物馆藏品征集的主要途径和征集工作要求
(三)掌握博物馆藏品管理(主要工作、基本程序、作业规范、管理文书、藏品档案)
(四)掌握文物藏品的定级
(五)掌握博物馆藏品的科学保存与修复(工作原则,影响藏品保存的因素和防护措施)
(六)熟悉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和保存条件
(七)掌握博物馆藏品利用的主要方式和管理
(八)掌握博物馆藏品研究
二、博物馆的陈列展览
(一)掌握博物馆陈列展览(类型、特点、意义和作用)
(二)掌握组织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三)熟悉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总体设计
(四)掌握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
(五)掌握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形式艺术设计
(六)熟悉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照明、安全
(七)熟悉博物馆陈列评估
三、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
(一)掌握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性质、特点、工作方式、基本原则)
(二)掌握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三)了解博物馆传播理论
(四)掌握博物馆陈列讲解与导览
(五)掌握博物馆社会服务(类别、作用、管理)
(六)熟悉博物馆观众(类型、行为、观众调查)
(七)熟悉博物馆志愿者(义工)与博物馆之友(作用、组织管理)
四、博物馆管理理论知识
(一)掌握博物馆组织和博物馆管理的特点
(二)掌握博物馆组织体制
(三)掌握博物馆管理制度
(四)掌握博物馆安全保卫
(五)熟悉博物馆建筑
(六)了解数字化博物馆
(七)了解博物馆市场营销
第三部分 行业管理工作法规
一、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
二、了解《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
三、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同文物保护法》
四、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五、熟悉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
六、掌握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七、掌握《北京市博物馆条例》
第四部分 博物馆从业人员
一、掌握文物工作人员守则
二、掌握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三、掌握博物馆专业人员素质与职责
四、了解博物馆学会(性质、任务和作用)
第五部分 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
三、了解知识产权法
四、了解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
五、了解商标的定义
六、了解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七、了解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八、了解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第二篇: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考试的大纲
试论述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工程地质勘查基本内容有哪些 为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这些通常称为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后,需根据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质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定保证建筑物稳定与正常使用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按工程建设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一般分为规划选点至选址的工程地质勘察、初步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或手段,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实验室或现场试验、长期观测(或监测)等。
工程地质测绘在一定范围内调查研究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测制成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分析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作用及其对设计建筑物的影响,并为勘探、试验、观测等工作的布置提供依据。它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测绘范围和比例尺的选择,既取决于建筑区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已有研究程度,也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设计阶段。规划选点阶段,区域性工程地质测绘用小比例尺(1:10万,1:5万);设计阶段,水库区测绘大多用中比例尺(1:2.5万,1:1万),坝址、厂址则用大比例尺(1:5000,1:2000,1:1000,1:500)。工程地质测绘所需调研的内容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现象。对所有地质条件的研究,都必须以论证或预测工程活动与地质条件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约为目的,紧密结合该项工程活动的特点。当露头不好或这些条件在深部分布不明时,需配合以试坑、探槽、钻孔、平洞、竖井等勘探工作进行必要的揭露。
工程地质测绘通常是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以仪器测量方法来测制。采用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和陆地摄影像片,通过室内判读调绘成草图,到现场有目的地复查,与进一步的照片判读反复验证,可以测制出更精确的工程地质图。并可提高测绘的精度和效率,减少地面调查的工作量。
工程地质勘探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坑探工程等内容。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各类岩、土体或地质体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别,通过分析解释判断地面下的工程地质条件。它是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探测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间接勘探方法。按工作条件分为地面物探和井下物探(测井);按被探测的物理性质可分为电法、地震、声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为电法中的视电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浅层折射法,声波勘探等;测井则多采用综合测井。
物探的优点在于能经济而迅速地探测较大范围,且通过不同方向的多个剖面获得的资料是三维的。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在控制点和异常点上布置勘探、试验工作,既可减少盲目性,又可提高精度。测井则可增补钻探工作所得资料并提高其质量。开展多种方法综合物探,根据综合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显著提高地质解释的质量,扩大物探解决问题的范围,缩短工程地质勘探周期并降低其成本。
由于物探需要间接解释,所以只有地质体之间的物理状态(如破碎程度、含水率、喀斯特化程度)或某种物理性质有显著差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钻探和坑探。采用钻探机械钻进或矿山掘进法,直接揭露建筑物布置范围和影响深度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工程地质剖面的勘察方法。其任务是:查明建筑物影响范围内的地质构造,了解岩层的完整性或破坏情况,为建筑物探寻良好的持力层(承受建筑物附加荷载的主要部分的岩土层)和查明对建筑物稳定性有不利影响的岩体结构或结构面(如软弱夹层、断层与裂隙);揭露地下水并观测其动态;采取试验用的岩土试样;为现场测试或长期观测提供钻孔或坑道。
钻探比坑探工效高,受地面水、地下水及探测深度的影响较小,故广为采用。但不易取得软弱夹层岩心和河床卵砾石层样品,钻孔也不能用来进行大型现场试验。因此,有时需采用大孔径钻探技术,或在钻孔中运用钻孔摄影,孔内电视或采用综合物探测井以弥补其不足。但在关键部位还需采用便于直接观察和测试目的层的平洞、斜井、竖井等坑探工程。
钻探和坑探的工作成本高,故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程地质勘探阶段需要查明的问题,合理设计洞、坑、孔的数量、位置、深度、方向和结构,以尽可能少的工作量取得尽可能多的地质资料,并保证必要的精度。
实验室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获得工程地质设计和施工参数,定量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手段,是工程地质勘察的组成部分。室内试验包括:岩、土体样品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参数的测定。现场原位测试包括:触探试验、承压板载荷试验、原位直剪试验以及地应力量测等(见岩土试验、工程地质力学模拟)。
设计建筑物规模较小,或大型建筑物的早期设计阶段,且易于取得岩、土体试样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实验室试验。但室内试验试样小,缺乏代表性,且难以保持天然结构。所以,为重要建筑物的初步设计至施工图设计提供上述各种参数,必须在现场对有代表性的天然结构的大型试样或对含水层进行测试。要获取液态软粘土、疏松含水细砂、强裂隙化岩体之类的、不能得到原状结构试样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必须进行现场原位测试。
长期观测用专门的观测仪器对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各要素或对工程建筑活动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物理)地质作用和某些重要的工程地质作用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进行长时期的重复测量的工作。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岩、土体位移范围、速度、方向;岩、土体内地下水位变化;岩体内破坏面上的压力;爆破引起的质点速度;峰值质点加速度;人工加固系统的载荷变化等。此项工作主要是在论证建筑物的施工设计的详细勘察阶段进行,工程地质作用的观测则往往在施工和建筑物使用期间进行。长期观测取得的资料经整理分析,可直接用于工程地质评价,检验工程地质预测的准确性,对不良地质作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第三篇:测绘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测绘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前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测绘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测绘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将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测绘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二年一月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测绘基础知识
(一)平面控制测量基础
1、了解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实施方法。
2、城市平面控制网与工程控制网(系统布设、精度要求、施测方法、成果处理)。
(1)熟悉二、三、四等平面控制
(2)掌握一、二级平面控制
3、导线测量(系统布设、精度要求、施测方法、成果处理)。
(1)熟悉三、四等导线测量
(2)掌握一、二级导线测量
4、掌握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系统布设、精度要求、施测方法、成果处理)。
5、了解控制网精度估算。
6、了解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
(二)高程控制测量基础
1、了解国家高程控制网布设原则和方法。
2、掌握高程基准面及水准原点。
3、掌握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布设、精度要求、施测方法、成果处理)。
4、熟悉变形(沉降)监测控制网的布设(系统布设、精度要求、施测方法、成果处理)。
(三)角度测量
1、掌握水平角概念与观测方法。
2、掌握普通光学经纬仪(DJ6)水平角观测方法及其误差分析。
3、熟悉精密测角方法及其误差分析。
4、熟悉普通光学经纬仪(DJ6)的检验和校正。
5、了解电子测角原理。
(四)距离测量
1、掌握精密钢尺量距(方法、成果计算、精度评定)。
2、熟悉电磁波测距(原理、方法、成果计算、精度评定)。
(五)高程测量
1、熟悉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实施方法、成果计算)。
2、掌握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实施方法、成果计算)。
3、掌握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布设原则、实施方法、成果计算)。
4、掌握四等水准测量误差分析(来源、影响、措施等)。
5、熟悉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检测和校正。
6、了解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的使用与检验。
7、了解数字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原理及使用。
二、地形图测绘
(一)地形图基本知识
1、掌握地形图比例尺(比例尺精度及其作用)。
2、掌握地形图阅读(数学要素、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注记要素)。
3、掌握地形图的应用(图解坐标及高程;绘制纵断面图)。
(二)地形图测绘方法
1、掌握模拟法地形图测绘(原理、实施方法、产品表达及精度)。
2、熟悉数字法地形图测绘(系统组成、实施方法、产品表达及精度)。
3、了解航空摄影成图方法。
三、工程测量
(一)线路测量
1、掌握线路测量的任务与内容。
2、掌握线路中线测量(目的、内容、实施方法)。
3、熟悉线路圆曲线测设(主点测设和偏角法细部测设的计算与实施方法)。
4、熟悉线路纵断面测量(测量方法、成果计算、纵断面图绘制)。
(二)施工测量
1、掌握工程建筑物放样程序和要求。
2、掌握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放样(放样数据计算、放样实施、精度分析)。
3、掌握高程放样(放样数据计算、放样实施、精度分析)。
4、熟悉地下建筑物施工测量的内容、作用及方法。
5、了解竖井联系测量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6、了解陀螺指北原理和陀螺经纬仪。
7、熟悉隧道开挖中的测量工作;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
(三)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
1、掌握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目的、内容、技术要求。
2、掌握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度和频率。
3、掌握垂直位移观测(系统布设、精度要求、施测方法、成果处理)。
4、掌握水平位移观测(系统布设、精度要求、视准线法水平位移观测)。
5、熟悉变形观测成果处理(资料整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6、了解裂缝观测和挠度观测方法。
7、了解高精度工程测量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四)熟悉地下管线测量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五)熟悉地籍和房产测量内容、程序和方法。
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
一、测绘专业理论
(一)掌握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二)掌握高斯投影及高斯平面直角坐标;我国常用的大地坐标系统
(三)熟悉大地坐标系及其参数;大地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方法
(四)掌握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及高程系统;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
(五)了解地图投影理论。
二、测量误差理论
(一)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和误差传播定律;
(二)掌握衡量精度的方法。
(三)掌握协方差传播定律在测量上的应用。
(四)掌握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不等精度直接平差原理。
(五)熟悉条件平差(原理、条件方程式的建立及其解算、精度评定)。
(六)熟悉间接平差(原理、误差方程式的建立及其解算、精度评定)。
(七)掌握误差曲线与误差椭圆。
第三部分新技术知识
一、GPS卫星定位技术
(一)掌握GPS的组成、测量应用范围及定位原理。
(二)熟悉GPS静态定位基础。
(三)熟悉GPS卫星定位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四)熟悉GPS的测量实施与数据处理。
(五)了解GPS高精度定位方法(RTK)。
二、测量机器人
了解测量机器人的构成、特点及测量功能。
三、三维激光扫描系统
了解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原理、系统构成、应用。
第四部分行业法规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测绘行业法规
(一)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002年)重点掌握第1,2,3,5章
(二)掌握北京市测绘条例(2003年)重点掌握第1,2,3,4,8章
二、测绘技术标准(重点掌握技术标准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一)掌握工程测量规范BG50026-93
(二)掌握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三)掌握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四)了解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五)了解地籍测绘规范CA5002-94
(六)了解房产测量规定GB/T17986.1-2000
(七)掌握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三、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
(三)了解知识产权法
(四)了解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
(五)了解商标的定义
(六)了解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七)了解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八)了解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第四篇:《测绘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
《测绘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
前言
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北京市人事局《关于2008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2008]11号)文件的要求,从2008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测绘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运用其要点,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测绘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将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测绘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一年一月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测绘基础知识
1.平面控制测量基础
⑴ 了解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实施方法。
⑵ 城市平面控制网与工程控制网(系统布设、精度要求、施测方法、成果处理)。掌握一、二级平面控制;
了解三、四等平面控制;
⑶ 导线测量(精度要求、施测方法、成果计算)。
掌握一、二、三级导线测量;
了解三、四等导线测量;
⑷ 掌握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精度要求、施测方法、成果处理)。
⑸ 了解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
2.高程控制测量基础
⑴ 掌握高程基准面及水准原点。
⑵ 掌握施工高程控制网(精度要求、施测方法、成果计算)。
⑶ 熟悉变形(沉降)监测控制网的布设(系统布设、精度要求、施测方法、成果处理)。
⑷ 了解国家高程控制网布设原则和方法。
3.角度测量
⑴ 掌握水平角观测概念与观测方法(成果整理、平差计算)。
⑵ 掌握普通光学经纬仪(DJ6)水平角观测方法及其误差分析。
⑶ 熟悉普通光学经纬仪(DJ6)的检验和校正。
⑷ 了解精密测角方法及其误差分析。
⑸ 了解电子测角原理。
4.距离测量
⑴ 掌握精密钢尺量距(方法、成果计算、精度评定)。
⑵ 熟悉电磁波测距(原理、方法、成果计算、精度评定)。
5.高程测量
⑴ 掌握普通水准测量(实施方法、成果整理、平差计算)。
⑵ 掌握三、四等水准测量(实施方法、成果整理、平差计算)。
⑶ 熟悉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实施方法、成果计算)。
⑷ 熟悉四等水准测量误差分析(来源、影响、措施等)。
⑸ 熟悉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检测和校正。
⑹ 了解二等精密水准测量(实施方法、成果计算)
⑺ 了解数字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原理与使用。
二、地形图测绘
1.地形图基本知识
⑴ 掌握地形图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比例尺精度)。
⑵ 掌握地形图阅读(地物、地貌、注记)。
⑶ 熟悉地形图的应用(图解坐标及高程;绘制纵断面图)。
2.地形图测绘方法
⑴ 掌握模拟法地形图测绘(原理、实施方法、产品表达及精度)。
⑵ 熟悉数字法地形图测绘(系统组成、实施方法、产品表达及精度)。⑶ 了解航空摄影成图方法。
三、工程测量
1.线路测量
⑴ 掌握线路测量的任务与内容。
⑵ 掌握线路中线测量(目的、内容、实施方法)。
⑶ 熟悉线路圆曲线测设(主点测设和偏角法细部测设的计算与实施方法)。⑷ 熟悉线路纵断面测量(测量方法、成果计算、纵断面图绘制)。
⑸ 了解地下管线测量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2.施工测量
⑴ 掌握工程建筑物放样程序和要求。
⑵ 掌握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放样(放样数据计算、放样步骤、精度分析)。⑶ 掌握高程放样(放样数据计算、放样步骤、精度分析)。
⑷ 熟悉地下建筑物施工测量的内容、作用及方法。
⑸ 熟悉隧道开挖中的测量工作;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正。
⑹ 了解竖井联系测量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3.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
⑴ 掌握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目的、内容、技术要求。
⑵ 掌握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度和频率。
⑶ 掌握垂直位移观测(系统布设、精度要求、施测方法、成果处理)。⑷ 熟悉水平位移观测(系统布设、精度要求、视准线法水平位移观测)。⑸ 熟悉变形观测成果处理(资料整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⑹ 了解裂缝观测和挠度观测方法。
⑺ 了解高精度工程测量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
一、测绘基础理论
1.掌握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掌握高斯投影及高斯平面直角坐标;我国常用的大地坐标系统。
3.掌握大地水准面的定义与作用;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
4.了解大地坐标系及其参数;大地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方法。
5.了解地图投影理论。
二、测量误差理论
1.掌握衡量精度的方法;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计算。
2.掌握协方差传播律在测量上的应用。
3.熟悉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不等精度直接平差原理。
4.熟悉误差曲线与误差椭圆。
5.了解条件平差(原理、条件方程式的建立及其解算、精度评定)。
6.了解间接平差(原理、误差方程式的建立及其解算、精度评定)。
第三部分新技术知识
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1.掌握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2.熟悉卫星导航定位原理。
3.熟悉卫星定位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4.了解动态差分定位技术、连续运行参考站技术。
二、测量机器人
了解测量机器人的构成、特点及测量功能。
三、三维激光扫描系统
了解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原理、系统构成、应用。
第四部分行业法规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测绘行业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002年)重点掌握第1,2,3,5章
2.北京市测绘条例(2003年)重点掌握第1,2,3,4,8章
二、测绘技术标准(重点掌握技术标准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4.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5.地籍测绘规范CA5002-94
6.房产测量规定GB/T17986.1-2000
7.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2005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三、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1.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2.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
3.了解知识产权法
4.了解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
5.了解商标的定义
6.了解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7.了解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8.了解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第五篇:档案专业中级基础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档案专业基础(中级)》、《档案专业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
前 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档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档案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基本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档案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将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档案专业基础(中级)》《档案专业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二年一月
档案专业基础
第一部分
档案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的形式,档案的种类,档案的作用 熟悉:档案定义的表述与含义
掌握:档案的形成条件,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的价值
一、档案的定义
(一)档案定义的表述
(二)档案的形成条件
(三)档案的形式
(四)档案的本质属性
二、档案的种类
(一)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
(二)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与旧政权档案
三、档案的价值
(一)凭证价值
(二)情报价值
(三)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
(四)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
1、档案价值的扩展律
2、档案价值的时效律
3、档案价值的条件律
四、档案的作用
第二部分
档案工作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工作的概念和内容,档案馆(室)的类型
熟悉: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档案馆(室)的性质与任务,档案工作的性质 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档案工作的概念和内容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
三、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四、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
五、档案馆(室)的性质与任务
(一)档案馆
1、档案馆的定义、性质、职能和具体任务
2、档案馆的类型
(二)档案室
1、档案室的定义与性质
2、档案室的作用、类型与任务
(三)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1、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职责
2、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具体任务
(四)新型档案机构
1、文件中心的含义与类型
2、档案中介机构的含义与任务
第三部分
档案法制与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法律的特点及其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档案职业道德修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作用、大纲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
熟悉: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种类和属性特征,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性质和类型,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含义和内容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属性特征、施行原则和施行方式
一、档案法律的特点及其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主要内容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属性特征、作用、施行原则和施行方式
四、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种类和属性特征
五、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六、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知识产权的分类、我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
七、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商标的定义、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八、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九、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含义和内容
十、档案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部分
全宗
基本要求:
了解:全宗的构成条件与划分 熟悉:全宗理论的发展
掌握:全宗的概念、性质,全宗理论对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全宗的概念、性质
二、全宗理论对档案管理的意义
三、全宗的构成条件及划分
四、全宗理论的发展 4
第五部分
外国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文件管理的含义与文件管理职能,外国档案编目与检索,外国档案馆 熟悉:外国档案的利用和开放,外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掌握: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中心,外国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外国档案的整理原则
一、外国文件管理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二)文件管理的含义与文件管理职能
(三)外国文件管理机构——文件中心
二、外国档案管理
(一)外国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
1、德国迈斯奈尔的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
2、美国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
3、前苏联的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
(二)外国档案的整理原则:
1、事由原则
2、来源原则
(三)外国档案编目与检索
1、外国档案编目的含义、任务和原则
2、外国档案手工检索工具:(1)案卷目录(2)指南
(四)外国档案利用和开放
1、档案利用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2、档案开放原则
3、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时代的档案利用
4、档案利用限制的含义与封闭期制度
5、档案利用类型:(1)档案的学术利用(2)档案的实际利用
(3)档案的普遍利用
三、外国档案事业管理
(一)外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1、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2、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二)外国档案馆:
1、法国国家档案馆的建立及其影响
2、当代各国公有和非公有档案馆的类型
档案专业实务
第一部分
公文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公文的格式和稿本,文书立卷的定义和组织
熟悉:公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文书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文书立卷的基本原则
掌握:《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上列公文文种的名称和用途,文书办理程序和要求,行文规则,常用公文的拟写(通知、通报、函、请示、批复、报告、决定、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简报),特殊类型文书的处理(会议文书、信访文书),案卷整理规范,归档制度
一、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1、公文的概念和特点
2、公文的分类
(1)从公文来源的角度分类(2)从公文行文方向的角度分类(3)从公文涉密程度的角度分类(4)从公文稿本的角度分类
(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中规定的下列公文文种的名称与用途: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三)公文的格式和稿本
1、公文的格式
2、公文各种稿本的名称和作用
二、文书工作
(一)文书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
(二)行文规则
(三)常用公文的拟写(通知、通报、函、请示、批复、报告、决定、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简报)
(四)文书办理程序和要求
1、发文办理程序和要求
2、收文办理程序和要求
3、特殊类型文书的处理(会议文书、信访文书)
三、文书立卷
(一)文书立卷的定义和组织
1、文书立卷的定义
2、文书立卷的组织机构
3、文书立卷的组织形式
(二)文书立卷的基本原则
(三)案卷整理规范
1、填写卷内目录和备考表
2、拟写案卷题名
3、案卷排列和编号
4、编制案卷目录
(四)归档制度
1、归档范围(以国家档案局2006年12月18日发布的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为准)
2、归档时间
3、归档要求
第二部分
文书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和原则,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的内容,档案著录和标引的含义,档案检索工作的内容,档案检索工具种类,档案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档案用户需求的构成,档案提供利用的基本途径与方式,开放档案,档案统计工作的步骤
熟悉:文书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和原则,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档案利用工作的要求,档案登记工作的内容
掌握:文书档案收集工作的方法,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的方法和步骤,档案鉴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骤,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和类型,档案销毁工作,计算档案检索效率的方法,常用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方法
一、文书档案的收集工作
(一)文书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二)文书档案收集工作的方法
1、档案室收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档案馆档案的来源、收集范围和要求
3、档案馆收集撤销机关档案收集的要求
4、历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
二、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
(一)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和原则
(二)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1、区分全宗
(1)立档单位的概念和构成条件(2)立档单位的变化和全宗的划分
(3)联合全宗、全宗汇集、档案汇集、全宗群的概念
2、全宗内档案常用的分类方法和应用
(1)分类法(2)组织机构分类法(3)问题分类法(4)复式分类法
3、档号及编制方法
4、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的编写方法
三、档案的鉴定工作
(一)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和原则
(二)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的内容
(三)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
1、档案来源标准
2、档案内容标准
3、档案形式特征标准
4、相对价值标准
(四)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五)档案销毁工作
(六)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和类型
四、档案检索工作
(一)档案检索工作的内容
(二)计算档案检索效率的方法
(三)档案著录和标引的含义
(四)档案检索工具种类
1、按体例分
2、按载体形式分
3、按功能分
(五)常用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方法
1、卷内目录
2、案卷目录
3、全引目录
4、分类目录
5、专题目录
6、主题卡片
7、文号索引
8、人名索引
9、全宗指南
10、专题指南
11、档案馆指南
五、档案利用工作
(一)档案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档案用户需求的构成
(三)档案提供利用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1、基本途径
(1)以档案原件提供利用(2)以档案复制品提供利用
(3)综合档案内容编写参考资料提供利用
2、档案利用工作的方式
(1)阅览室(2)档案外借(3)出具档案证明(4)档案复制品(5)提供咨询服务(6)举办档案展览
(四)开放档案
1、开放档案的含义
2、开放档案的期限
六、档案登记和统计工作
(一)档案登记工作的内容
1、档案状况登记的主要形式
2、档案工作登记的主要形式
(二)档案统计工作的步骤
第三部分
科技文件与科技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科技文件和科技档案的概念,科技文件工作与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 熟悉:科技档案的特点、种类与内容构成,科技档案工作的内容与原则
掌握:科技文件鉴别、整理与归档,科技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与开发利用工作
一、科技文件管理
(一)科技文件和科技文件工作概念和基本内容
1、科技文件和科技文件工作的概念
2、科技文件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科技文件的鉴别与整理
1、科技文件形成积累的措施
2、科技文件的鉴别
3、科技文件组卷方法
4、科技文件案卷编目内容与方法
(三)科技文件归档制度的内容
1、归档范围
2、归档时间
3、归档手续和要求
二、科技档案管理
(一)科技档案工作的任务与基本原则
1、科技档案工作的内容
2、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3、微观科技档案机构的任务
(二)科技档案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1、科技档案概念
2、科技档案种类
(1)工业生产技术档案(2)基本建设档案(3)设备档案(4)自然科学研究档案
3、科技档案特点
(三)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方法和要求
1、科技档案收集方法与渠道
2、科技专业档案馆的接收制度
(四)科技档案整理工作
1、科技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
2、科技档案分类的基本方法
3、科技档案号的编制
(五)科技档案鉴定工作
1、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
2、科技档案鉴定的原则
3、科技档案内容鉴别方法
(六)科技档案的保管
1、科技档案的方法与要求
2、科技档案保管制度
(七)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
1、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
2、科技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
3、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基本类型
4、科技档案提供服务的方式
第四部分
会计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会计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熟悉:会计档案的归档、鉴定和销毁 掌握:会计档案的整理
一、会计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二、会计档案的归档
三、会计档案的整理
(一)会计档案整理的内容
(二)会计档案的分类标准、方法
(三)会计档案的组卷、编目
四、会计档案的鉴定和销毁
(一)会计档案鉴定的依据
(二)会计档案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三)会计档案的销毁
第五部分
声像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照片档案的保管要求,录音录像档案的保管要求 熟悉:照片档案的构成,录音录像档案的概念和种类 掌握:照片档案的整理,录音录像档案的整理
一、照片档案
(一)照片档案的构成:底片、照片、文字说明
(二)照片档案的整理
1、分类
2、编号
3、存放
4、文字说明的编写方法
(三)照片档案的保管要求
二、录音录像档案
(一)录音录像档案的概念和种类
(二)录音录像档案的整理
1、分类
2、编号
3、文字说明
(三)录音录像档案的编目
(四)录音录像档案的保管要求
第六部分
档案的保管与保护
基本要求:
了解:几种常见档案的保护要求
熟悉:档案库房的管理,档案修复技术 掌握:档案保护环境
一、档案库房的管理
(一)编号与排架
(二)档案的存放和排列
(三)档案存放位置索引
(四)档案的安全检查
二、几种常见档案的保护要求
(一)纸质档案的保护要求
(二)胶片档案的保护要求
(三)磁性载体档案的保护要求
(四)光盘档案的保护要求
三、档案保护环境
(一)档案库房防潮(水)、防高温、防光、防尘、防虫、防有害气体、防盗、防火、防震的措施
(二)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调节与控制
(三)档案库房灭菌与杀虫的方法
四、档案修复技术
(一)档案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二)档案修复方法
1、纸质档案的去污、去酸、加固、修裱、字迹恢复与显示
2、胶片档案的去尘、去污、消除划伤与折痕、恢复退色黑
白影像
3、磁性载体档案的去污、剪接、消除复印效应
4、灾后档案的抢救
(1)水灾后档案的抢救(2)火灾后档案的抢救
第七部分
档案编研工作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 熟悉:会议简介、科技成果简介 掌握: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统计数字汇集(基础数字汇集)、专题概要
一、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
二、常见档案参考资料的编写方法
大事记、 组织机构沿革、 统计数字汇集(基础数字汇集)、 专题概要、 会议简介、 科技成果简介
第八部分
电子文件和档案信息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本大纲涉及的电子政务基本知识、电子文件的概念和种类、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含义、档案网站的含义与功能、数字档案馆的含义
熟悉:电子文件的特点、电子文件的管理原则、档案网站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之间的关系
掌握: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与原则、档案网站的主要内容、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
一、电子政务基本知识
1、电子政务的概念和类别
2、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
3、电子政务的主要特点
二、电子文件
(一)电子文件的概念和种类
(二)电子文件的特点
三、电子文件管理
(一)电子文件的管理原则
(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
1、机构内部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
2、档案馆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
四、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含义与原则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
五、档案网站建设
(一)档案网站的含义与功能
(二)档案网站的主要内容
(三)档案网站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六、数字档案馆建设
(一)数字档案馆的含义
(二)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
(三)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