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时间》单元教学分析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3.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5.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之后的练习二十三,练习形式多样,并广泛选取学生生活作息时间等素材作为练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巩固相应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材编排结构如下:
2.教材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时间。
/ 3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教材十分注意结合日常生活实际,通过呈现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中的不同时刻,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时间概念。例如,例1从学生熟悉的上课情境引入“几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分针走1小格是1分”,“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例2通过“从4时开始数”的活动,认识分针走1个、6个、9个“5小格”所对应的三个关键时刻:4时5分、4时30分(或4时半)、4时45分;例3运用明明与好朋友的谈话情境,开展对踢球时间进行推测的分析与推理活动。教材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解决我们的生活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于时间的认识更为具体、直观,促进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注重运用直观的画面和实际操作活动学习知识。
例如,在引入“1时=60分”的学习时,教材设计了“拨一拨”的操作活动,并结合对图中1小时里时针和分针转动范围的比较,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时与分的关系。
(3)对几时几分的认识由浅人深。
当分针在钟面的右半侧时,学生认读时间相对容易;而当分针落在其他区域时,学生认识起来则有难度,例如4时50分、10时40分等时刻都是认读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教材在编排上采取由浅人深的方式,如例1的导人用的是8时5分,对学生来说较为容易;例2的引入是从4时开始的,直到分针变化到4时45分,使学生直观“看到”时针、分针的变化与几时几分的读、写。同时,教材在练习中突出了“几时差几分”的内容,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
(4)降低了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
基于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后的教材只让学生从钟面上读出5分5分地数的几时几分,不再安排读出像8:
47、10:13等这样的时刻,避免了教学上的困难。学生只要知道钟面上1小格表示1分,会读出像8:10,10:15,12:45等时刻即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实际运用,学生自然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读出像8:47等这样的时刻。
/ 3
(5)注重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数学思考。
例3是修订后教材新增的内容,教材通过其编排,打破了原来时间的认识偏重于计算的现象,体现了编者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数学思考的关注。练习二十三也安排了问题解决的相应练习,从而可以落实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推理能力的要求。
(三)教学建议
(1)与学生的日常活动相结合,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并注意利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2)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在认、读钟表的几时几分和几时半时,不要单纯地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告诉学生,尽可能鼓励学生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以及“做中学”等方式,在交流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除了教材上安排的练习形式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更多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掌握、巩固知识。
(3)采取有效的设计突破教学难点。
例2中4:45是“几时差几分”的认识,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发现这时时针非常接近5时,但没到5时,是4时45分,关键是要通过直观拨动表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明确时针在转动时是先经过几,再到几,确定是“几时多”,再“5分5分”地数出分针所指的是多少分。也可以“几时半’’为分界线,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针在钟面左右两个半侧时时针位置的不同,对“做一做”中7:40、10:45尤其是9:55分的认识要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4)注意教学的一些细节。
由于教材采用12时计时法,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用一些日常用语,如上午、下午和晚上等准确地说出时间。
(5)建议用3课时教学。
/ 3
第二篇: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认识时间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建立1时、1分钟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
几时多的认读,以及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一节的上课时间吗?(课件显示一个钟面,钟面上时间为第一节的上课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1)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巡视。
(2)分组汇报交流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2.认识时间。(1)认识时。
小结: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2)认识分。
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到的?(引导学生5分5分地数)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3.认识1时=60分。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时=60分。
4.认读时间。
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从12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5)读写时刻。展示例2。
①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时间的? ②全班交流汇报。
③教师呈现各个时间的读法和写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在这40分钟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哪些时刻。
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体验合理安排时间。教学重点
会求经过的时间。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钟面上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1个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
2.时针走过一大格是多少时间?分针走过一小格是多少时间?时针走过一大格分针走过多少小格?经过的时间是多少?
3.时、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1.判断明明踢球的时间。
主题图中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你们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
归纳总结:要判断哪一段时间是明明踢球的时间,就要看这段时间是否具有合理性。
2.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方法一:用分计算。方法二:用时计算。
方法三:用减法计算,时减时,分减分。
归纳总结:求经过的时间,用关系式表示为: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五、课后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
第三篇: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小结:分针的走动一般以小格为单位,分针走一小格时1分,走一圈有60小格,就是60分。
5、理解1时=60分
时针和分针是一对好朋友,时针走,分针也走,再次观察它们各是如何走的。
研讨:刚才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时,分针转动了1圈,是60分。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汇报:1时=60分。
三、借助小组合作,探讨“几时几分”的读取方法
1、探讨“几时几分”的读法
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2、时间的书写方法:8:05;8时30分、8时半、8:30.3、练习: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
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92页1题 2、92页2题
五、谈收获。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时:用于记时
走一个大格
1时
分:用于记分
走一个小格时一分,走一个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1时=60分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4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1.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
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
2.唤醒已有经验
(1)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复习旧知入手,感受时间的运动方式,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教师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安排,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2)学生汇报。
(3)共同分析关键词“可能”。
(4)启发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5)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前提,学生需要从主题图中获取有关的信息才能展开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前明确问题的方向,找到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方法。
2.归纳推理思路
(1)师生一起整理思考过程,根据思考,将连续时间和已确定时间的事件填入表格。时间7:459:009:1510:3010:50 活动做完作业看木偶剧
(2)小组讨论:推测“踢球可能在什么时间”的关键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直接推理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由主题图中的信息,确定踢球的范围,踢球在做作业之后,在看木偶戏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在9:00后,在10:30前。所以,从表格列举的连续时间来看只有9:15符合要求。
②排除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因为9:00明明才做完作业,做完作业才去踢球,表格中的7:45在做完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所以这个时间可以排除。因为明明10:30要去看木偶戏,踢球是在看木偶戏之前进行的活动,10:50在10:30之后,所以10:50这个时间也可以排除。因此,踢球的时间只能是9:15。
③学生可能会出现其他方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4)发散思维。
根据上面的表格,你觉得明明踢球还有可能是哪些时间?
(5)检验结论。
①你的结论正确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②教师适时教育孩子要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表征方式,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读一读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4题。
(1)独立思考:哪个时间比较合适?
(2)全班交流自自己的解题思路。
2.连一连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价。
3.填一填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6题。
(1)学生独立填写作息时间表。
(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讨论交流时应启发学生按问题解决的步骤逐步分析、推理,注意其合理性。)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数学经验的积累与数学思考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这节课我们通过推算时间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会用什么方法推算时间?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第四篇: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南昌市曙光小学 蔡叶华
一、教材说明
本节课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通过实际的操作,认识分,并通过分针的变化,知道时与分的关系,1时=60分。从而使学生知道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写几时几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
四、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
1、例2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接着出示时间(整时)让学生认识。(帮助学生复习整时的认识)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呢?(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时针、分针、数字),那除了这些同学们还发现钟面上有些什么呢?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2、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2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
3、时与分的关系。
课件演示:从12时到1时,时针和分针各走了多少,从1时到2时,时针和分针又各走了多少。得出结论:时针走了一大格(1时),分针走了一大圈(60分)。引出:1时=60分。
4、认识时间。
(1)认识4时5分;(学习几时几分的读法及写法;师生共同总结认识时间的方法:先看时针,时针指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2)认识4时30分;(认识半时及半时的写法)
(3)认识4时45分;(教师演示画延长线的方法更清楚的观察时针所指的位置)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师拨钟,学生认时间;
2、男女比赛认识时间;
3、完成做一做 P91;
4、填一填;(回顾本课知识点);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第五篇:《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在大班数学课程计划里,“认识时钟”是幼儿学习内容之一。大班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够全面。大班幼儿每天的生活、学习都是紧张而又遵循时间规律的。幼儿通过认识时钟,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知道钟(手表)等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从而教育幼儿学会珍惜时间,养成按时生活、学习的良好作息习惯。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秒针的名称和特点,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规律。
2、教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4、通过活动,教育幼儿懂得珍惜时间,并养成按时学习、生活的良好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整点和半点;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学难点:整点和半点钟面指针的规律。
教学准备:实物大挂钟一个、自制青蛙大钟一个(时针、分针的针尖上分别贴有乌龟、兔子图案)、幼儿人手一只小闹钟、幼儿一日作息图片六张。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童话引入: 一天清早,在一个美丽的乡村,一只美丽的大公鸡起床了。它跳到高处“喔喔”的叫起来。人们赶紧起床,妈妈开始做早饭,小朋友准备上学校,爸爸准备下地干活去
2、提出问题:
(1)公鸡打鸣是叫人们干什么?
(2)每天早晨你是几点起床的?
(3)你每天都是怎样醒来的呢?
(某某叫的、自己醒的、闹钟闹的、看手机(表)、其它……)
3、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都是能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的好孩子。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大人们是通过什么知道时间的?(用闹钟、看表知道时间。)小朋友愿不愿意也通过认钟、表来知道时间,能够自己按时起床,都成为时间的小主人!(愿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
二、自主探究
(一)初步认识钟面
1、出示实物大挂钟:它叫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还看到过哪些钟表?钟有什么作用?
2、出示自制青蛙大挂钟: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有什么?(1—12数字、有三根针)。
3、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帮助幼儿分别认识秒针、分针、时针的名称、特点及运转规律:这根最细最长的针叫秒针,它走起来特别快。它走一圈是60秒,也是一分钟。;这根长长的很苗条的针叫分针、它走起来像兔子那样快,它每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它走一圈就是一小时(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拨钟);这根短短、粗粗的针叫时针,它乌龟一样走得很慢,它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
(二)、认识整点和半点
1、教师通过拨钟、讲解,教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教师拨针,幼儿说正确时间);当分针指向数字6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半(教师说时间,个别幼儿拨针)。
2、反复练习几次。
3、出示幼儿一日作息图片,说说我的一天:巩固认识整点和半点。
4、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幼儿人手一只小闹钟,按要求动手操作拨钟。老师扮老狼,幼儿扮小羊,幼儿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师答:几点钟。幼儿立即在钟面上拨出相应时间,老狼检查,当发现有错误时间时,该小羊被吃掉。如此反复进行游戏。
(三)知识拓展:简单介绍时间的发展史。(出示课件)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 =60 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