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故事:理想没有高低贵贱
小故事:理想没有高低贵贱
2014-10-10 这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他在美国录制节目。在马路上,他看到一辆大卡车停在路边。他发现这辆卡车很大、很漂亮、很气派,车上装着满满的货物,但这辆卡车却很干净,车上还挂着许多小装饰,可以看出主人对这辆车十分爱惜。卡车司机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身体很壮,戴着一顶棒球帽,穿着西装,胡子刮得很干净,刮过的皮肤泛着铁青色。他的这一身行头,如果不说,你无法想到他是一名重型卡车司机。当他听说崔永元要采访他,便热情地拉着崔永元的手,让他上了他的这辆卡车。这辆卡车驾驶室的后面,有一个书桌,书桌上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几本书,车壁上有书柜、液晶电视、电冰箱、沙发,里面甚至还有卫生间和洗澡间。崔永元羡慕地说,这辆卡车简直就像是一个流动的家。卡车司机说,对,它就是我流动的家,我人到哪儿,我的家就跟着我到哪儿,我已经快走遍全美洲了。卡车司机一脸兴奋和自豪的神色。崔永元被这位卡车司机的热情和开朗性格感染了,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萌发要开卡车理想的。卡车司机柔声地说道,在我6岁的时候,就有了长大了要开大卡车的理想。那时,我常常遐想,开着大卡车跑遍全国各地,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和幸福的事。崔永元大吃一惊,心想,他怎么没有想到将来当科学家、律师、医生、教师这些理想?而只想到将来要开大卡车这样卑微的理想?看到崔永元疑惑的目光,卡车司机笑道,在我6岁的时候,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辆玩具卡车。我看到,那辆卡车很气派,又大又长,开关一开,它就非常灵活地在地上跑了起来,还会爬坡、拐弯。我兴奋地将这辆玩具卡车紧紧地抱在怀里,对爸爸说道,我长大了,也要开卡车,跑遍全国许多地方。爸爸高兴地将我紧紧地搂在怀里,说道,好儿子,有志气,只要好好努力,将来一定会开上大卡车的。就这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树立了将来要开大卡车的远大理想。之后,爸爸就给我买了许多各种玩具大卡车。这些玩具卡车,我会自己拆卸和安装。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还有学校的老师们,听说我将来想开大卡车的理想后,都纷纷夸奖我,还要同学和他们家的孩子向我学习。中学毕业后,我报考了汽车职业学校,父母都非常支持我。毕业后,我顺利地进了一家汽车运输公司,终于开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卡车。当爸爸、妈妈看到我真开上了大卡车,激动得热泪盈眶。说起开卡车的经历,这位卡车司机仿佛沉浸在一种巨大幸福和喜悦之中。崔永元不无感慨地说道,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将卫星送上天的人,受到人们尊重;能将自己开的大卡车装扮成像一个流动的家的人,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这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生动体现。这个故事,对当下抱怨理想渐远、梦想无望的年轻人来说,是否有一丝触动呢?浮躁人世,喧嚣人间,守住内心的快乐,这也是一种多么高贵的理想!阅读更多关于“崔永元”的文章:崔永元:我有一个善良的愿望、现在的崔永元,才是真的崔永元、像崔永元一样直来直去
第二篇:理想服务员 小故事感想(精选)
此Flash选自“阿桂(作者)动画系列——胖狗狗”,由北京真动画工作室制作。经典台词:
理想应该是一项事业,并不是这个事业带来的收入和副产品。理想的跑道是没有终点的,大家在这里,比的不是谁先出发,不是谁跑得快,比的是谁能坚持不懈的一直跑下去。
理想说白了,就是你喜欢作的一个事,对你对大家都有意义的好事,没有想得那么难,也没有想像的那么伟大高不可攀,也不是说非要拯救地球,才算是理想。理想呢,就是你热爱的一份不大不小的事业,为什么不豁出来去作呢?
理想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许多人一生都没有找到,有,就一定不要随便丢了。推荐理由:
《理想服务员》描述了大学毕业后的青年,为了过上稳定的生活,弄丢了毕业前的理想,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过着不开心的生活。他以为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殊不知渐渐把理想弄丢了,甚至越走越远,忘记了曾经的理想。短片给所有没有理想或是抛弃理想的人以深深的警醒:人要有明确的理想,并要不为外力所动地坚持自己的理想,还要朝着理想不断努力,不断拼搏奋斗。这个短片很有教育意义,发人警醒,尤其是对我们大学生。
我的感想:
看完《理想服务员》,心里感觉很内疚。我就要满20周岁了,却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坚定自己的理想,总是因怕这怕那的借口一次一次地放弃坚持。前些日子去参观了南区的实验室,我受到很深的触动。为什么科技含量高的数控机床上总是标着外语,为什么中国现在造不出好的数控机床?这次参观终于坚定了我的理想。我要打造一支金牌团队,研发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领先水平的数控机床,为把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发展为制造业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理想究竟有多大作用?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很庆幸,我能在大一的每一天里坚定自己的理想,并根据它对大学生活作了较详细的规划。未来的路漫长而艰辛,但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我会走得豪迈自信,用智慧与汗水铺就未来的人生之路。
第三篇:谁说你没有理想励志故事
妞子拿下耳机,扭过头来问我,妈妈,你觉得我当个特种兵怎么样?
她正在电脑上看关于特种兵的电视剧。
当然好啊,你要是能当个女特种兵,那我得骄傲死了。我走过去坐在她旁边。拜英雄情结所赐,我看过不少这方面的小说,可以让我跟妞子大讲特讲国内国外特种兵的种种过人之处,尤其是现代那些掌握高科技的特种兵,除了拥有非同一般的实力之外,还有着一流的头脑。
母女俩你一言我一语,很激动地分享了对特种兵的各种崇拜。我忽然对妞子说,你知道要具备这样的本领,需要经过哪些训练吗?我仔细搜罗记忆中那些小说里的描写,从体力、精神、技能到知识、智力等方面,大概给她作了介绍。
天啊,这么这么的不容易啊。妞子哀叹道,那我还是算了吧。
我知道她也就是说说而已。但我希望她能具体地认识到,每种让人崇敬的状态,都是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得到的。
上初中以后,妞子越来越有主见,对事情也有了明显的好恶。跟很多小女孩一样,有段时间她特别迷各种歌星,特别是选秀明星,迷到听一句半句就能说出是谁的声音或是哪首歌。虽不至于到追星的程度,但我还是担心会影响她的学习。更何况,在我看来,喜欢这种流行一时的明星,实在不是有追求有品位的表现。每次她提起某某明星,我都很鄙夷地打击她。
某次,她爸听见了,私下跟我说,从大方向看,妞子的喜好至少是正面的,何况她的喜好,除了流行音乐本身,也多来自媒体对明星努力奋斗的励志宣传,直接用我们的价值观来强行影响她很不合适。而且,从家长引导的角度讲,这种做法只会让妞子越来越不愿意跟家长交流。我仔细琢磨了一段时间,确实认识到,在如今的环境背景下,孩子喜欢明星再正常不过,如果我希望能引导或影响她,首先必须对她的想法充分肯定,同时把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跟她平等地交流,相信她会作出更加成熟的判断。
没多久,我就发现,妞子喜爱的明星慢慢集中在有学养背景的创作型歌手上了,比如毕业于比肩哈佛的自由文理学院威廉姆斯大学的王力宏,以681分的高分考入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的周笔畅,曾经的复旦大学高材生尚雯婕。她甚至说,以后想当个音乐人。
妞子学过好几年钢琴,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作文写得也不错。我跟她说,懂得用音乐来表达,是做一个音乐人的基本素质,但要想成为优秀的音乐人,最重要的是你表达的内容要独到并打动人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独特的见解和体会,而这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文学、历史等积累,甚至还要有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背景。
上初二后,除了历史,妞子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我给她买了一些入门级的书籍,没多久,她就抛开这些她觉得过于简单初级的书,捧起了她爸的《博弈论》,还从书柜里翻出我上大学时买的《荣格心理学》。
插在这两本书里的书签挪动得很慢。这点我早想到了。毕竟是不同于故事读物的专业书籍,以她的年龄,没有轻易放弃就很不错了。但我还是希望她能再努力地深入了解一些。我一方面跟她说读书是有品格的,如果翻开了,就不要随意丢下;一方面不惜自曝其短,告诉她《荣格心理学》我上大学时都没看完,没想到她才上初中,就看了这么多。鼓励相当有效果,妞子听了我的话,坚持着断断续续看了下去。
不过,从上个学期开始,妞子越来越纠结于未来的人生道路,并为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而苦恼。
起先,听她说起班上的一个女生,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几名,还很有艺术天赋:从小学钢琴、舞蹈、唱歌,现在都能自己写歌了。年级的活动,她从来都是当仁不让的主持人,班里排个什么节目,小品啊,合唱啊,视频节目啊,创意、脚本、导演都少不了她。那个女生从初一就确定了以后上艺术类学校的目标。
前一段时间,各班都举行了素质展示班会,坐妞子后面的男生演示的是解高等数学题,用6种方法证明一道大学的微积分题,用妞子的说法是“牛了一地”。那个男生是个数学天才,从初二开始看《初等数论》,并自学高中数学。他跟妞子说过,将来要从事数学研究。
看到身边的同学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妞子焦虑地跟我说,我到现在还没有理想呢,怎么办?
谁说你没有理想?你说过那么多,音乐人、心理学家、作家,甚至医生、特种兵,无论是做什么,想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就是你的理想吗?我安抚地拍拍妞子,跟她说,你才上初三,没有想好将来具体做什么,再正常不过了,让我特别羡慕的是,你对好多职业都保持着兴趣和了解。回想起来,我最早的能称得上理想的是当个照相的。那会儿我刚上小学,好长时间都不能理解人的形象怎么能呈现在照片上。那个时候,我没有办法找到相关书籍,也找不到什么人能告诉我相关知识,而且那时候,照相还是个奢侈的事儿。哪儿像你,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最新的信息。
看妞子的情绪从沮丧变得振奋起来,我接着说,你有同学这么早就明确了理想,实在是很难得,同样让我羡慕。回想一下,我直到高中毕业,也没有过这样的朋友。可见人群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在很早就有确定的人生目标。他们能有明确的理想,跟成长环境、个人兴趣和努力有关。
我开始给妞子打比方:唱歌让人愉悦,但只有音乐人能无数次重复同一首歌,还能从中体会出最佳的情感状态;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在我们看来,几乎相当于磨难和自虐,我相信,优秀的特种兵能从中找到突破和超越自我的自豪感;不断做题,每天埋头于各种难题中,旁人会觉得枯燥和单调,你们班那个男生肯定是自得其乐,心中洋溢着成就感。所以我认为,你们这个阶段,理想来源于兴趣,但不止于兴趣。你只要保持现在这种状态,对很多领域都有兴趣,并对你感兴趣的东西努力深入,我相信,你会有越来越明确的理想的。
前几天,妞子给我看她写给四川一位笔友的信。信很长,后几页写到她对自己的认识,尤其提到,她将来想创业。妞子加入了一个自行车队,队友各有所长,她认为可以将其中的几个人发展成创业团队成员。虽然暂时还没想好具体做什么,但她认为能真正做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很有意义。
人如果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理想是最接近现实的东西
第四篇:如果人类没有了理想
如果人类没有了理想,世界又会怎样?
理想是登山运动员心中的高峰,长年保持着不变的磁力;理想是淘金者梦中的宝藏,永远闪烁着不朽的光芒;理想是幼鹰眼中的天空,始终涌动着湛蓝色的生命力。理想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把柔弱变成刚强,把丑陋变成漂亮,把寒冷变成温暖,把无知变成睿智,把渺小变成伟大。如果没有了理想,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理想的背面便是现实。
现实是登山运动员眼前的大山,高不可攀;现实是淘金者脚下的道路,危机四伏;现实是幼鹰身旁的深渊,有去无回。现实似乎也有一种神秘的力量,阻挡一切前进的脚步,摧毁一切不坚定的意志。现实不是理想。
美好的理想,残酷的现实。
美好的理想总是使人向往,总是有些人喜欢幻想,沉醉于理想。理想确实可以让绝望者重新找到希望,但同时也可以让充满希望的人感到绝望。理想只是对未来的向往,而未来决不是现实,如果只是向往,理想只会出现在梦里,而永不能成为历史。正如登山运动员不经过艰苦训练便不能到达顶峰,淘金者不面对危险便不能找到金矿,幼鹰不战胜深渊便不能拥抱蓝天。
理想与现实、快乐与痛苦、简单与困难、强悍与弱小、真诚与虚假、拥有与失去、繁荣与衰败,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个最真实的现实世界中存在、交织、聚拢、散开、消亡。有的人为了追求美好的理想而不断努力,也有的人为了改变残酷的现实而艰苦奋斗。他们是把握现实的人。
有人说理想是大海中航行的灯塔;也有人说理想是蜜蜂日夜寻找的花蜜;还有人说理想好似一串珍珠,一颗连着一颗,串连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我觉得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追求。
有位诗人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青少年失去了理想,生活就失去了光彩。生命就会枯萎。有了理想生活就充满了希望,生命就会闪光。山溪的理想是大海;山泉的理想是池塘;幼苗的理是栋梁。物尚有理想,作为万物灵长的人;作为跨世纪的少年;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应该
有远大的理想!
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我们的今天,是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换来的;我们的明天,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成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使枯枝长出新叶,沙漠变成绿洲。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努力,青春的本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阳光,合起来便是一轮太阳,就是一个春天。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纤维,织起来便是一叶巨大的风帆,就可以推动祖国航船的前进。
我们是龙的传人,是华夏子孙,我们应该用青春拥抱未来,前方是新世纪的曙光,是我们的用武之地,我们正当青春少年,应该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之等闲”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灿烂的理想之花。用拼搏的双手去开拓祖国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祖国的兴衰取决于我们这一代的努力。只有我们这代人努力奋斗,进一步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的民族才能强盛,我们国家才能屹立于世民族之林的前列。
我们,是追求理想的体现者;
我们,无愧同学们,为了祖国的昌盛,民族的振兴。
奋斗吧!未来属于我们
让我们继承父辈们的精神,扬起理想的风帆,直奔成功的彼岸。争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只争朝气的学习精神,以实现远大理想而拼搏吧!的确,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用努力和奋斗凝成的桥,这座桥将引领着人类走向光明。纵观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从古到今为了理想不间断的奋斗史。因为理想,所以奋斗。远古的想象在如今的世界里已成现实。理想在奋斗中一个个地被实现了。
如果人类不能把握现实,世界又会怎样?
第五篇:父亲没有故事
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天津家庭报发表过散文妈妈的故事,是写给患脑血栓一年的母亲,样报和手稿都丢失了。后来一直想写爸爸的故事,一晃我父亲辞世都十年了,我面对既定的题目,仍然无从下笔。也许,父亲没有故事。
我的父亲是个小人物,名叫靳凤梧,本村靳姓这一辈都带凤字,我后来觉得,包括我大叔靳凤桐、老叔靳凤森,他们名字体现着一个家族的文化素质。祖辈是堂字辈,出了两个富农,我爷爷、大爷等在外当账房先生,他们办事谨小慎微,基本功扎实,普遍崇尚文化学习。
遥想保定解放前夕,两个少年竟摸黑徒步执行到保定城的任务,是到他们出嫁不久的大姐家,只因为他们的爸爸去那里没有回来。一个十来岁,一个十二、三岁,还要穿过封锁线,耳边是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不时有我军战士们的看护和提醒声。
五、六十里地啊,他们见到了大姐,见到了他们的爸爸,不禁欢呼雀跃,没有恐惧的神情。这是父亲说给孩子们唯一的故事,主人公是我父亲和大叔。很多年里,我知道大叔怵走夜道,可以想象那个故事中我父亲肯定是主角。父亲不善于打开他心底尘封的故事,没有炫耀,没有遗撼,没有牢骚,好像一切都在岁月的尘埃中烟消云散。
我的父亲参加工作早,先是在公社当秘书,后在县供销社从事文秘,那是他一个光荣而又无奈的年代。他的照片多是参加工作时的留影,有留分头的,有戴帽子、围围巾的,很年轻,很精神,很英武,看上去朝气蓬勃,与后来当农民的父亲判若两人。他继承祖辈的传统,是否有过雄心壮志我不得而知。但我后来知道父亲当时很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家是下中农成分,严肃的政审让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的希望化为泡影。大姑那里是富农,父亲的两个姑姑家全是富农,这就意味着组织上很可能要对一个人无休止地培养下去。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来临,患胃病的父亲大约不愿体味吃皇粮的神圣,光荣还乡成了他极其固执的选择,虽然领导挽留他,说他不在精简之列,可大有作为云云。
事实证明,回乡不是我父亲的初衷,他也当不了一个非常合格的农民,是一个大家庭呼唤他做出牺牲的选择。奶奶五十挂零儿就病逝;爷爷在商店工作,每月即使回一次家也是沉默寡言,对眼前困难的麻木让他不大认真地思考家事。大叔当时参军,我的母亲放弃了教师职业,要拉扯大我的姐姐,忍受她的大儿子刚刚夭折的痛苦,还要负责养育比我姐姐稍大点的老姑、老叔。父亲本村一个单身的舅舅不时过来帮助照料这个家。至今,我老叔回去烧纸,每次要去山边一个坟丘,里面埋葬的是我的那个舅爷。
我的父亲回乡后,当过会计,以后当了十来年小队长,总的说口碑不错,因为我们全村12个生产队中,6队和我们8队人心齐、分粮多、工值高。在那个年代,我的父亲托人到沧州成吨地买来化肥,较早买拖拉机运河石增加队里收入。每当冬闲时,社员们到界河滩自由组合筛河石卖,那是有奖金的;我父亲不去,是在家呆一冬,有人戏称他坐月子。那样的重活、脏活,他不愿意干,可能也没有那个体力,以至推土、垫圈、挑水之类的事,他也很少去做。至于人口增多后的家庭困难,父亲多是黯然的沉默,听任我的母亲争取娘家支持或变换山药干等。记忆中,父亲在家读过入党培训教材。在昏暗的油灯下,他边读边做笔记,书是崭新的。现在推算他当队长时,又重新被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吧,不知是政审的坎儿过不去,还是生产队随着土地承包制实行后的迅速解体,或许是他没有派性的结果,反正是不了了之。
他被村里安排去管理果园,与另外一名队长协作,平时也销售苹果。那个地方在村边,鸟语花香,阳光比从前灿烂,人们的说笑比从前响亮。在我上师范的两年里,我的爷爷患病不能自理,当时大叔在钻井队工作、老叔接班在商店工作,父亲每晚都要陪伴爷爷。他说过的一句话我后来才明白:我没有工作,耽误不了事儿!他十几年在本家红白事中当总管的生涯,虽不是完美,也是肯定者居多,与其说有能力,不如说人实在。在大兴平反照雪的年代,右派莫名其妙的多了,反革命也不时冒出来,我的一个亲戚帮父亲办了一个退职,因回乡时月薪40元,按百分之四十算,当时每月给16元生活补助,后增加到48元,一段时间里实报药费的三分之二。他的同事鼓动办退休,说有人证明就行,咬定是因病回家的。我父亲不感兴趣,坦然说是自愿回家的,怎么能找后翻账?当年的同事给予他生活上的支持,并对我毕业后的分配有过许诺,但我的父亲认为平安是福,不大欣赏我的胡思乱想这是他的同事告诉我的。
因为他做事的可靠,因为我有在本乡信用社当负责人的舅舅,父亲经别人三番五次地做工作,合股办起石碴厂,当的是会计,一干就是十年多。1993年,我的弟弟、妹妹各自成家后,父亲结束了上班生涯,与我同住一个院子,靠自己的积蓄,担当起主要伺候我母亲的重任。从穿衣、做饭、洗衣,到侍候我母亲大小便,他都极其耐心;至于煎炸炒烙,他做得有滋有味,这样确保他们二老晚年比较上乘的生活水平。期间,他也尽力帮我们带孩子,我和弟弟主动承担父母药费时,父亲还不大乐意。1999年夏天,我母亲在患病12年后去世。父亲血压高,心脏不好,他愿意一个人起居。冬天,我在早晨一定听见父亲的声响才能去上班,我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出入爷爷的房间,我的姐姐和妹妹经常拿来自家产的草莓、蔬菜什么的,争着帮助拆洗被褥,外甥们也不断来玩,希望我父亲在热闹中快乐起来。2002年腊月晚上,他心脏病突发,不到70岁辞世,尚有8000多元存款。
2003年正月,我全家搬进县城。父亲字写得漂亮,我只学了钢笔字;他希望我当老师,可我后来离开了讲台;他不愿意我当什么文秘,可我也当过乡镇秘书,而且干了很多年文秘;他说写文章不沾光,但我依旧保持激情。我和弟弟都不吸烟,除了应酬在家是不喝酒的,很少与父亲一边喝酒一边家长里短的交流。他没有虚言假语,对孩子没有强制性说教的。父亲没讲过粗话,不会违心地逢迎,受点委屈没什么,央求人的话则难以磨开面子。他的骨子里也是崇尚文化的,这也许是我们村靳家这一辈儿名字大多带文的原因吧。
我已把父亲的几张照片重新洗了几张,很希望有一幅我父亲少儿时穿行在硝烟中去保定的画,烽火连天里,他曾经是一个无所畏惧的少年。父亲是个农民,早年回乡的光荣证被我保留着,他没有太多的故事,但永存在我的记忆里。愿父母在天保佑我们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