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时间:2019-05-14 17:5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第一篇: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那么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的概念,看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个本事是“目无全牛”,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例如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也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都可以写,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典型例文一]

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

状元凉粉

江苏一考生

城东石板桥下有一家凉粉店:状元凉粉店。听说,店主的儿子五年前成了本城的高考状元,状元凉粉就此得名。城里人都想讨个好彩头,听说,那儿的生意很火。

一切只是听说而已,凉粉对于我这个农村穷学生来讲真是一种奢侈品,既吃不饱,又贵。

可今天,我却坐在状元凉粉店里,准备尝尝这种“珍馐”;另外„„我叹了口气:“唉,真倒霉,前天买参考书,贪便宜在街边小摊上买,黑灯黑火的,找了张20元假钞给我。”

“小伙子,凉粉来啦,吃吧!”店主将满满一大碗凉粉端到我面前。

说真的,这东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还真好吃,真想天天吃个够。

“上学呢?”店主掇了条板凳坐下来。这时我才抬头打量了她,四五十岁,皮肤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热毒疹。

“嗯,高三了!”这时,我又想起了兜中的那张假币,今天可要将你出手了!

“快要高考了,要注意加点营养,可别亏待自己呀。”店主的话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每次来看我,都会将家里老母鸡生的那几个蛋塞给我,而我知道,为了本人在城里上学,家里一年沾不到十趟腥„„“那我就更不能让这钱留在兜里!”

“当家的,水开了!”店主被伙计喊到一旁打凉粉去了。我出于好奇,跑去看。只见一锅滚烫的热水向一个瓷缸里一冲,店主操起一根两指粗的木棍,插进瓷缸中的透明状胶体内,使劲搅拌,沸腾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扑 1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店主,店主的手臂上顿时烫得通红„„

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想起在农村打铁的父亲,他也在灼热的环境下辛劳,为我挣来一分一分的学费„„

我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将这20元假钞用掉,使这位店主蒙受损失?不用吧,自己下半个月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用吧,抛给这位与我父母一样劳苦的店主,让她的状元儿子少掉20元生活费,我也于心不忍。

怎么办?我受着良知和生活压力的煎熬„„ 终于,我咬咬牙,掏出身上仅剩的5元真币,“阿姨,给您钱!”“傻孩子,没看见墙上贴的‘高三学生免费’的字条吗?下回再来,我给你炒两菜。”

回校后,我就把那假币撕掉。

为了店主的真诚,为了我的父母,为了自己,这次选择,值!

本文能小处落笔大处着眼,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体现大话题:心灵的选择,可见考生对话题作文写法的把握。文章中一波三折的心灵波动与丝丝入扣的情节相结合,在从容而又似乎平实的叙事中显示出来,体现出了真诚、淳朴、自然的魅力。然而,作者的目光其实是异常敏感的,总是带着心灵的热力与亮度来抚摸与把握动人心弦的细节。假如没有对于店主手臂上那些热毒疹的发现,没有对于凉粉制作艰辛过程的描写„„那么文章触及灵魂的力量就将丧失许多。因此,重要的是还是要用心灵的眼睛去上下求索、洞察外在与内在的隐微之处,情节才能展现为情感、情意、情思之节奏,心灵之节律.中学生写记叙文,应当学习和掌握这种以小见大立意法。琐屑小事,俯拾即是,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皆可作为写作的素材;写小题材较之大题材容易驾驭,不至于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小题材和主题之间反差大,能够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典型例文二] 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

东坡的选择 江苏一考生 我曾在这秋水之畔永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削瘦的身影。就像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上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是的,我拥有了荣华富贵,社会地位,不灭才情。但我年轻的心灵里仿佛总在下着氵蒙氵蒙的细雨。当夕阳西下,羁鸟归林,疲惫的我不得不黯然离去,空留下几声无奈的叹息。

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来到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澜不惊。我听见远古的呐喊穿越时空,激荡回旋这赭黄色的浑流。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点燃了两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历史的心跳与呼吸。

而今夜,我又来了,带着朋友,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2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只是千年前那场著名的战役,已找不到它一丝一缕的痕迹。而我的心,在这样的氛围中,亦迷茫而空灵。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的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天外之手拨动,微微地震颤出一连串的轻音。三十多年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映现:五岁时开始苦读,老父苏洵严厉的教导,与弟弟子由快乐地嬉戏。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动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不吝美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灾难忽然降临,乌台诗案牵连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黄州„„妻离子散,独居僻野,为何命运要如此作弄人?

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江水,明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耳边交错出现。冥冥间,远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于是,刹那间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

———在焦灼与通达之间,我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

于是,我的选择成就了我。我将拥抱东方之既白„„

作者以化大为小,借苏东坡《前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意境,进入到他的心灵深处探幽历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这是只有进入东坡心灵世界的人,才能把他的一生的遭际都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的。两种情调的交织中,虽然把东坡“婉约”化了一些,但由此更突出了心灵选择的主题。何况,作者是以自己的感悟与笔调重建与还原了东坡彼时彼地彼情彼景的心灵,从而可贵地显示了自己的个性。

那么,如何将话题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呢? 第一,扩展话题法。

我们不妨在原来的话题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扩展的方法主要在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诚信归去来〉〉〈〈丢弃“诚信”之后〉〉〈〈诚信无价〉〉等,就是如此。

又如以“起点”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话题作文,就可在“起点”前通过增加修饰限制成份的方式来达到细化切入的目的。如“旅行的起点”“人生的起点”“事业的起点”“学习的起点”“长跑的起点”......有了这样的思路,再深入下去,便会有进一步的收获,如“车站、码头、空港是旅行的起点,出生是人生的起点,参加工作是事业的起点,入学发蒙是学习的起点,起跑线是长跑的起点......”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还如“面对缺陷”这一话题,审题时不可避免地要思考“缺陷”从何而来,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细想一下,可写的东西可谓多矣,如“面对生理的缺陷”“面对性格的缺陷”“面对文化基础方面的缺陷”“面对艺术品的缺陷”“面对劳动产品的缺陷”......等等。

第二,提问话题法。

围绕话题,多提一些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写作的思路会越来越来明确,愈来愈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能顺利地实现“化大为小”。2001年高考河南省满分作文<<真正的财富>>就是典型一例。文章就话题作了提问,“诚信”是什么?回答是“真正的财富”。本文的可贵之处就是选取了一个小小的事例,说的是父亲带儿子去钓鱼,从父亲的做法中表现了他恪守诚信。正是由于一个不起眼的小事所体现的诚信原则教育了儿子,影响了儿子的一生,儿子也由此而赢得了事业的成功和人们的爱戴。作者就此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阐明了“诚信是真正的财富”这一中心论点。正是这种以小见大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得文章的对比论证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类比话题法。就是将话题同其他类别的事物相比较,用其他事物的特点与规律来体现本话题。这种写法往往神合貌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话题作文。

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长城--生命的成长>>,这篇文章由“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话题,集中到一个具体事物--长城上面。作者先是宕开一笔,分别写画家、建筑家、作家等面对长城所获得的不同感受;接着笔锋一转,“长城象征着生命的成长”,至此,文章的题旨得到了升华,不得不令人击节称赏。

第四,分类话题法

分类是区分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一个概念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每一标准可分成若干大类,同一大类又可分成若干小类,逐层划分,概念的外延越小,则概念的内涵越丰富,这种外延和内涵的反变关系为概念型的话题审题细化提供了可能。

如以“美”为话题作文,审题时,对“美”进行分类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什么是美或许见仁见智,难得统一,但关于美的分类则无论美学界还是一般社会公众则容易形成共识。“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自然美是客观世界自然物的美,这些自然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物的美常表现在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综合美等几个方面。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除自然美之外其他社会现象的美,如人的美、劳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等。如进一步细化“人的美”又可分为人体美、人 4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的语言美、人的思想(品格、情操、才华)美等几个小类。再深入分析,“人体美”还可继续分为相貌美、姿态动作美、肌肤色彩美等。“艺术美”是指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如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雕塑的美,建筑的美,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美等等。如此分类,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具体,自感角度众多,切入容易,写好作文已具备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五,交叉话题法 对话题作文而言,分类和限制等方法,常常是在话题的最大外延之内进行审题,这样做固然能够保证审题时不偏离题意,最大限度地保证切题和合题,但仅仅依靠这些方法,思维空间还不够广阔,通过交叉的方式,突破话题外延这一范围,将视线扩展到话题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角度考虑,习作者将会有更优裕的选择余地。交叉的基本形式是“A与X”,其中A即话题,作为不变的因素,它相当于代数中的常量,X为别的与话题相关的事物,它是可以更换的,相当于代数中的变量。“A”与“X”各有其独立的外延,用“A与X”方式构成子话题,就是要寻求两个概念外延的交叉部分,将其作为作文切入的角度。

如以“读书”为题作文,可利用这一方式拟出一些范围较小的题目,如“读书与做人”“读书与审美”“读书与作文”“读书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读书与工作”“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等。

第六,置换话题法

话题作文除话题外,一般还包括材料、提示语和要求等几个部分,材料是话题的来源,同时也常常包孕和蕴含某一写作角度。而提示语则是命题人为启迪习作者审题时思考所作的点拨式提示,它常常在材料提供的写作角度之外,提供另外一两个角度,以期习作者举一反三,拓开思路。重视和研究材料和提示语提供的已知角度,并善于推广开去,进行立体思维是话题作文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拓展思路的方法之一是“置换”。如:

一个同学,放学后本想赶快回家去做自己心爱的航模可朋友们非拉他去看电影,他不好意思推辞;一位国家公务员,心底的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的几打美元放在了茶几上,他却无力拒绝。

对潮流说“不”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对强权说“不”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请以“学会说‘不’”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

上题中无论材料还是提示语都有点拨启思的作用,提示语用列举的方式,用“对......说‘不’,是为了......”的句型为习作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 5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的角度,借用现成角度切入固无不可,但大家都拥入同一“车道”则容易出现题材撞车的现象。如能另辟蹊径,另择角度,则容易因角度翻新而获得较好的印象分。事实上“对......说‘不’”,除“潮流”“强权”外,可写的东西多的是,如“溺爱”“抄袭”“升学教育”“美国”“日本”“铺张浪费”“侮辱人格”......总之,一切不良现象,一切违背本人主观意愿的东西均可说“不”,甚至“对老师说‘不’”“对家长说‘不’”“对传统观点说‘不’”。这样用别的词语代替“潮流”“强权”的审题方法用的就是置换法。

2002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审题时亦可用这一方式来开启思路,在选择什么的问题上,用“选择__”的方式可列出“选择院校和专业”“选择职业”“选择人生观”“选择终身伴侣”“选择战争与和平”“选择真实与虚假”“选择读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一些较小的话题,原来抽象空泛的话题一下子就变得明确和具体了,把握起来容易得多。

第七、沿展话题法

沿展是从话题的本义出发,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挖掘话题的意义,由表及里、由浅而深,不断扩展和深化话题的一种审题方式。

例如以“网”为话题作文,就要善于围绕“网”展开丰富的联想,挖掘出“网”的各种意义。为此,首先必须明确“网”的本义是“用绳线编织的用来捕鱼或鸟的一种器具”,如鱼网;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申,意义再抽象一些,指“像网一样的东西”,如蜘蛛网、电网、球网、网巾、网兜等。进一步抽象“网”还可引申为“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这种意义的“网”常见的有通信网、交通网、宣传网、情报网、关系网、法网等等。和“网”相关的动作行为也很多,如“结网、网罗、联网、上网、补网、自投罗网、网开一面、破网而出......”,如此联类而及、不断引申将会产生一种多米诺牌效应,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网”的各种意义有相当充分的了解,寻求其中一个容易引起兴奋或易于驾驭的角度切入,自然会文思泉涌。

上述七种话题作文审题方法的运用常常能够对话题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但是应该看到,这还不是严格的科学的分类,实际审题时还有一些其他科学方法可资利用,综合利用几种方法的情况也不鲜见。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善于摸索和总结,套用话题、大而无当的审题毛病就一定能够克服,审题时思维不畅、定势老套的现象也会消失,写好话题作文才更有保障。

第二篇:作文审题立意要善于化大为小

作文审题立意要善于化大为小

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特别是一些独词式作文命题如“绿”、“路”、“灯”、“窗”、“桥”、“真情”、“榜样”、“考场”、“理想”、“追求”、“春风”、“镜子”等,这是一种比较热的命题方式,在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2001年全国卷的“诚信”、2002年北京卷的“规则”、2005年江西卷“脸”、2006年辽宁卷“肩膀”、2006年天津卷“愿景”是名词性话题;2003年北京卷的“转折”、2004年北京卷“包容”、2005年广东卷“纪念”、2006年安徽卷“读”、四川卷“问”等是动词性话题;2003年上海卷的“杂”、2004年上海卷“忙”是形容词性话题。

一个作文题目的写作范围那么宽泛,如果仅把它当作一个僵死的的概念,看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一个本事是“目无全牛”,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例如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也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都可以写,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那么,如何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呢? 第一、扩展法。

我们不妨在原来的命题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扩展的方法主要在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诚信归去来〉〉〈〈丢弃“诚信”之后〉〉〈〈诚信无价〉〉等,就是如此。

又如以“起点”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话题作文,就可在“起点”前通过增加修饰限制成份的方式来达到细化切入的目的。如“旅行的起点”“人生的起点”“事业的起点”“学习的起点”“长跑的起点”......有了这样的思路,再深入下去,便会有进一步的收获,如“车站、码头、空港是旅行的起点,出生是人生的起点,参加工作是事业的起点,入学发蒙是学习的起点,起跑线是长跑的起点,人生中的一次成功、一次失败、一次受表扬、一次受批评、一次有意义的经历等都可以称起点。.....”

还如“面对缺陷”这一命题,审题时不可避免地要思考“缺陷”从何而来,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细想一下,可写的东西可谓多矣,如“面对生理的缺陷”“面对性格的缺陷”“面对文化基础方面的缺陷”“面对艺术品的缺陷”“面对劳动产品的缺陷”......等等。

比如就“温暖”这个题目,你可以采用“添加法”,化大为小。你可以在内心给它前面添上“妈妈的”、“老师的”、“家庭的”、“社会的”等,也可以在其后面添上“的班集体”、“的家庭”等。这样化笼统为具体,文章自然就好写了。

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第二、提问法。

围绕话题,多提一些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写作的思路会越来越来明确,愈来愈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能顺利地实现“化大为小”。2001年高考河南省满分作文<<真正的财富>>就是典型一例。文章就话题作了提问,“诚信”是什么?回答是“真正的财富”。本文的可贵之处就是选取了一个小小的事例,说的是父亲带儿子去钓鱼,从父亲的做法中表现了他恪守诚信。正是由于一个不起眼的小事所体现的诚信原则教育了儿子,影响了儿子的一生,儿子也由此而赢得了事业的成功和人们的爱戴。作者就此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阐明了“诚信是真正的财富”这一中心论点。正是这种以小见大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得文章的对比论证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类比法。

就是将命题同其他类别的事物相比较,用其他事物的特点与规律来体现本命题。这种写法往往神合貌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话题作文。

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长城--生命的成长>>,这篇文章由“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话题,集中到一个具体事物--长城上面。作者先是宕开一笔,分别写画家、建筑家、作家等面对长城所获得的不同感受;接着笔锋一转,“长城象征着生命的成长”,至此,文章的题旨得到了升华,不得不令人击节称赏。

第四、分类法

分类是区分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一个概念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每一标准可分成若干大类,同一大类又可分成若干小类,逐层划分,概念的外延越小,则概念的内涵越丰富,这种外延和内涵的反变关系为概念型的命题审题细化提供了可能。

如以“美”为话题作文,审题时,对“美”进行分类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什么是美或许见仁见智,难得统一,但关于美的分类则无论美学界还是一般社会公众则容易形成共识。“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自然美是客观世界自然物的美,这些自然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物的美常表现在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综合美等几个方面。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除自然美之外其他社会现象的美,如人的美、劳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等。如进一步细化“人的美”又可分为人体美、人的语言美、人的思想(品格、情操、才华)美等几个小类。再深入分析,“人体美”还可继续分为相貌美、姿态动作美、肌肤色彩美等。“艺术美”是指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如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雕塑的美,建筑的美,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美等等。如此分类,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具体,自感角度众多,切入容易,写好作文已具备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五,交叉法

对话题作文而言,分类和限制等方法,常常是在话题的最大外延之内进行审题,这样做固然能够保证审题时不偏离题意,最大限度地保证切题和合题,但仅仅依靠这些方法,思维空间还不够广阔,通过交叉的方式,突破话题外延这一范围,将视线扩展到话题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角度考虑,习作者将会有更优裕的选择余地。交叉的基本形式是“A与X”,其中A即话题,作为不变的因素,它相当于代数中的常量,X为别的与话题相关的事物,它是可以更换的,相当于代数中的变量。“A”与“X”各有其独立的外延,用“A与X”方式构成子话题,就是要寻求两个概念外延的交叉部分,将其作为作文切入的角度。

如以“读书”为题作文,可利用这一方式拟出一些范围较小的题目,如“读书与做人”“读书与审美”“读书与作文”“读书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读书与工作”“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等。

第六,置换法

话题作文除话题外,一般还包括材料、提示语和要求等几个部分,材料是话题的来源,同时也常常包孕和蕴含某一写作角度。而提示语则是命题人为启迪习作者审题时思考所作的点拨式提示,它常常在材料提供的写作角度之外,提供另外一两个角度,以期习作者举一反三,拓开思路。重视和研究材料和提示语提供的已知角度,并善于推广开去,进行立体思维是话题作文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拓展思路的方法之一是“置换”。如:

一个同学,放学后本想赶快回家去做自己心爱的航模可朋友们非拉他去看电影,他不好意思推辞;一位国家公务员,心底的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的几打美元放在了茶几上,他却无力拒绝。

对潮流说“不”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对强权说“不”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请以“学会说„不‟”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

上题中无论材料还是提示语都有点拨启思的作用,提示语用列举的方式,用“对......说„不‟,是为了......”的句型为习作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角度,借用现成角度切入固无不可,但大家都拥入同一“车道”则容易出现题材撞车的现象。如能另辟蹊径,另择角度,则容易因角度翻新而获得较好的印象分。事实上“对......说„不‟”,除“潮流”“强权”外,可写的东西多的是,如“溺爱”“抄袭”“升学教育”“美国”“日本”“铺张浪费”“侮辱人格”......总之,一切不良现象,一切违背本人主观意愿的东西均可说“不”,甚至“对老师说„不‟”“对家长说„不‟”“对传统观点说„不‟”。这样用别的词语代替“潮流”“强权”的审题方法用的就是置换法。

2002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审题时亦可用这一方式来开启思路,在选择什么的问题上,用“选择__”的方式可列出“选择院校和专业”“选择职业”“选择人生观”“选择终身伴侣”“选择战争与和平”“选择真实与虚假”“选择读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一些较小的话题,原来抽象空泛的话题一下子就变得明确和具体了,把握起来容易得多。

第七、沿展法

沿展是从命题的本义出发,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挖掘命题的意义,由表及里、由浅而深,不断扩展和深化话题的一种审题方式。

例如以“网”为话题作文,就要善于围绕“网”展开丰富的联想,挖掘出“网”的各种意义。为此,首先必须明确“网”的本义是“用绳线编织的用来捕鱼或鸟的一种器具”,如鱼网;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申,意义再抽象一些,指“像网一样的东西”,如蜘蛛网、电网、球网、网巾、网兜等。进一步抽象“网”还可引申为“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这种意义的“网”常见的有通信网、交通网、宣传网、情报网、关系网、法网等等。和“网”相关的动作行为也很多,如“结网、网罗、联网、上网、补网、自投罗网、网开一面、破网而出......”,如此联类而及、不断引申将会产生一种多米诺牌效应,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网”的各种意义有相当充分的了解,寻求其中一个容易引起兴奋或易于驾驭的角度切入,自然会文思泉涌。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我们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如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

比如对“路”这个题,我们不要拘泥于具体的路,而是要挖掘其比喻义、象征义及引申义。你可以由路有好多岔道口联想到人生之路也有许多岔道口,从而告诫人们在关键时候要善于思考选择,以免误入歧途;你还可以从山路难以攀登,但却通向绝好的风景这个事实,联想到“无限风光在险峰”,指出获取知识的路途也如这山路一样充满艰险,可它却引领人们走向知识的胜境。

还有比如就“春风”这个题目,我们要从自然界的春风进一步想到生活中的春风:人世间的爱是春风,国家开明进步的政策也是春风。懂得了从具体到抽象,从实到虚地去联想、想象,你就一定能写好这类作文。

上述七种话题作文审题方法的运用常常能够对命题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但是应该看到,这还不是严格的科学的分类,实际审题时还有一些其他科学方法可资利用,综合利用几种方法的情况也不鲜见。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善于摸索和总结,套用话题、大而无当的审题毛病就一定能够克服,审题时思维不畅、定势老套的现象也会消失,写好话题作文才更有保障。

第三篇: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三法导学案(学生)2011.10.25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三法》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话题作文的概念,能够根据一个话题,确定中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化大为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化大为小”方法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形式:高三专题复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学互学

1、概念:“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如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9年高考话题作文 “熟悉”、2011年的四川高考话题作文“总有一种期待”)

2、所谓“大题小做”,其实就是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

三、合作探究

1、缩小话题外延法:

所谓外延,就是概念的范围。缩小话题外延就是在话题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以增加内涵而缩小外延,使写作内容变得具体、明确。这种方法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

例:生活中我们见过多种形状、多种色彩、多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有形的、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绳”为话题,给文章确定一个中心。

绳——一根绳——一根细绳——一根栓在木桩上即将断裂的细绳。绳——一根无形的绳——一根在我心灵上打了一个死结的绳。

●随堂小练:以“起点”话题,运用缩小话题外延法,为文章确定一个中心。

2、扩充话题成句法:

即将话题扩充成一句话,从而使话题的范围具体、清晰的方法。写作时,同学们有时

会发现一些话题作文的话题不能用缩小话题外延法来化小,或者即使能用,可用了之后仍不易把握该话题的写作中心,此时便可考虑使用扩充话题成句法。

例:以“把握”为话题的作文就可通过组词、成短语、扩句的方式达到深挖细掘的目的。(1)组词:把握原则(规律、本质)

(2)扩展词语成短语:把握成长规律、把握快乐的本质(3)扩展短语成句子(观点):把握成长规律,主动调节身心;把握快乐的本质,视奋斗为青春必然要义„„

●随堂小练:以“忍”为话题,运用扩充话题成句法,为文章确定一个中心。

3、多方设问话题法:

所谓多方设问话题就是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设问、自答,从而缩小写作范围,开通写作思路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法适用范围较广,几乎任何一种话题都可用上它,特别是有些作文话题在使用前两种方法均告失败之后,便可借助于它。例:请以“压力”为话题,给文章确定一个中心。面对这个话题,我们要善于“以问领写”,可以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什么危害(或影响)”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就可以打开写作的思路。

1、什么可以构成压力?(责任负担生存竞争)

2、压力带来什么?(重压下喘不过气来压力可成为动力)

3、怎样对待压力?(善于自我减压,把压力放在肩上,不放在心上)注意:不要贪多贪全,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形成“意多乱文”的局面。●随堂小练:请以“诚信“为话题,运用多方设问话题法,为文章确定一个中心。(2001年高考作文题)

四、综合练习

以“幸福”为话题,选取以上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给文章确定一个中心。

五、课堂小结。

第四篇:作文审题七法

作文审题七法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认真揣摩作文所提供的题目、材料或话题,分析、判断和把握题目所昭示的特定要求,确定文章的立意、范围、重点、体裁、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准确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审题一旦不到位,作文就会满盘皆输。因此,教给学生一些审题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1、结构分析法:即从分析标题的的语言结构关系入手进而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

①主谓结构的标题,核心词一般为谓语。如“我骄傲”,“骄傲”应是写作重点。

②偏正结构的标题,核心词一般是修饰语。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核心词应是“充满活力”。

③动宾结构的标题,动词是核心成分,宾语是动词支配,限制的对象。如“善待自己”,“善待”应是题眼,是写作的重点。

④并列结构的标题,因其是并列关系,因此,不能只写一个概念,而忽视与之并列的另外的概念,要写出这并列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瞬间与永恒”。

2、添加法:通过添加一些附加成分,让原来的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更显露。运用这种方法,能使一些藏头藏尾,题意不明显,有一定迷惑性的文题意思更明朗化,从而降低审题的难度,确定好写作对象、范围、要点和重点。如“欣赏”我们可作这样的扩充:“欣赏”――“学会欣赏”――“学会欣赏自己”等等,通过这种扩充,题意就会格外清楚,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写作重点都会一目了然。当然,添加应以文题中既定的要素为依据,否则,就会与原题大相径庭,如将“欣赏”扩充为“不要欣赏”等等。

3、引申法:对于那些有象征意义、双关意义、比喻意义的题目,我们审题就不能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应通过联想与想象对文题作引申的审视。如作文题“阳光”,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审视。阳光具有明丽、纯洁等特点,由此引申开去,可谈谈中学生关注的“阳光少年”这个话题。阳光给人温暖,由此我们可展开去谈谈亲情、友情、友谊等的作用。作这样的引申,写出的文章题旨自当深刻得多。

4、比较法: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写作重点、范围、选材等的方法。若是词语型标题,可找出与该词近义的一些词与之比较,明确其差别,从而确定该题目的写作重点、范围。如:“感恩”,审题时,可将“感恩”与“感谢”、“感激”、“感动”比较,从而发现,其共同点都有“感”的意思,不同点在于“感恩”还有谋求报答的意思,因此,“感恩”的写作重点应在写如何报答,写报答的行动,而不应是写“感谢”、“感激”、“感动”“感恩”的原因;若是短语型标题,依其结构层次加以分解,然后逐层加以比较,进而明确该题目的写作重点、范围、选材。如“一次不平常的经历”,经分解可形成这样一组短语:

经历

不平常的经历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

对这组短语逐层比较,逐字推敲,我们就可以非常准确地把握这个题目的“题眼”。

5、求异法:就是采用逆向思维的审题法。如话题“选择”,有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确定“学会放弃”的主旨。运用这种方法往往能使我们不落入俗套,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来。应该明确的是,任何一种观点,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反映生活实际,绝不能为“异”而“异”。

6、大题小做法:是指写作范围大,包含内容多的题目,有意识地缩小范围,从小角度切入以反映比较深刻的主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话题作文。因为话题往往比较宽泛,若从大处着眼,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我们不如引导学生从小角度切入,把自己积累的丰富的生活材料与题目结合起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既内容充实,又有真情实感,还能真正做到以小见大,何乐而不为呢?

7、小题大做法:就是依据题目提供的范围进行广泛地联想和深入地挖掘,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的方法。鲁迅《一件小事》,吴伯箫《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冰心《小桔灯》是这类写法的范例。值得注意的是运用这种方法在进行广泛联想和深入的挖掘的时候,一定不能超越材料的内涵,进行无限拔高。

张汉桥,教师,现居武汉。

第五篇: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七法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七法

一、问答审题法

即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推断思考,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一一罗列,然后筛选分析,进而将“写什么”“怎么写”等清晰地凸显出来。如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此题就可采取“问答审题法”来审题。

一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圈子?

答:是一个现实的环境,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是一个难解的纠纷,是一段难言的情感,是一个痛苦的回忆,是一个不现实的追求……

二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

答:因为这个圈子对我或别人而言,是一种尴尬,是一种困扰,是一种束缚,是一种折磨,是一种无奈……

三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

答:看清这个圈子的实质,清醒地认识自己,果断快捷理智地作出抉择。

四问:走出这个圈子后会怎样?

答:走出这个圈子,是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困顿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是阴雨寒冷后的晴朗温暖;走出这个圈子,是郁郁寡欢后的愉悦欣喜……四个问题的自问自答,文章写什么、怎么写就清楚明白了。

二、角度审题法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材料中往往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包含了很多审题立意的切入点,怎样准确快速地审题立意,找出并选好角度至关重要。怎样找准角度?我们可以将材料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或有深刻含义、特别韵味及有特定指向的句子作为依据,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合理和有针对性的推断和想象,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一定的角度,然后选择一个角度作文。如2010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材料为: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写作时,要注意材料中的“有形”“无形”等词语。所谓“有形”,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如今人、古人,世界、环境,动物、植物等;所谓“无形”,指抽象的思想、观念,精神、品格,心灵、胸怀等。据此,就可有多种角度的立意:

与自然为邻。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于斯,长于斯;取于斯,成于斯,因而我们要懂

得保护自然,回馈自然,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与书籍为邻。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丰厚历史的沉淀,与书为伴,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可以昂扬精神、激励斗志……书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

三、由果溯因法

就是由材料所给出的结果,经合理的推理想象,导出其原因。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的时候,顺便去了一趟北京音乐学院。当时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这位歌王听一听子女的歌唱,帕瓦罗蒂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眠》,歌者就是从陕北来的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见到帕瓦罗蒂,只能凭借歌声推荐自己。

听到窗外的歌声,帕瓦罗蒂很是欣赏,了解情况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较好名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黑海涛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最终在世界音乐大赛上“获得了较好名次”,取得了成功,这是材料给出的结果。究其原因,是黑海涛的歌声得到了帕瓦罗蒂的欣赏。为什么会得到帕瓦罗蒂的欣赏?再深究一步,除了黑海涛本身所具有的潜质和歌唱功底外,还在于他充满自信,适当地展示自己,推销自我。

因此,透过现象看本质,本段材料的立意就清楚了:

1.人应当多一点自信。2.应当学会适当地展现自我,推荐自我。3.千里马不能静等伯乐,有时需要自己嘶鸣。4.要敢于毛遂自荐。5.弄斧还需到班门。6.要善于抓住机遇。7.好酒还怕巷子深,璞玉尚需名人捧。

四、联想审题法

由文题或材料生发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地推断思考,追求新发现,获得新观点。

比如,2007年安徽卷高考一道无材料、无提示语的命题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就可采用联想审题法。

此题审题难度较大,主要是“提篮春光”四个字连在一起令人费解,让人云里雾里,似乎

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是抓住关键词语“春光”并由此推断开去,生发联想,就会柳暗花明,别有洞天。由“春光”联想到美好的事物,由美好的事物又联想到“丰硕的成果”“骄人的成绩”“甜蜜的笑容”“学会了理解”“懂得了尊重”等。有了这样两个层面、逐级推断的联想,审题立意就简单多了,文章可以写成:带着成果、成绩、笑容、理解、尊重、感激去回报妈妈。另外,由“妈妈”还可以继续生发联想,“妈妈”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还可泛指。如果“妈妈”是实指,就可写成得到母爱浸润的子女在取得优异成绩之后探望辛勤操劳一生的妈妈,表达无限感激之情;如果“妈妈”是虚指,就可写成功成名者对养育自己成长的家乡、祖**亲表达热爱之情;如果是泛指,则可写成带着丰硕的成果或感激的心情看望体贴关爱学生的女教师、亲切慈祥的女长辈等,表达崇敬、爱戴之情。

五、补充审题法

就是把文题或者话题当做一个词语或短语,在其前或其后添加相关的成分和内容,使其具体完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思考,使文章的立意指向更加清楚更加明白。比如,2008年湖北卷高考命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怎样审题呢?我们可以采用给标题添加词语或成分的办法来明确立意指向,即改成“举手投足之间的”的形式,再填空立意。如“举手投足之间的智慧”,添加“智慧”一词,我们可以推断思考,联想到诸葛亮空城之上,古琴在手,琴童于侧,轻拢慢捻,一举手一投足,悠闲自得,神情自若,不用一兵一卒,不费一镞一矢,就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的智慧。

还可以从反面立意,鞭笞不礼貌不文明的言谈举止,如“举手投足之间的粗野”“举手投足之间的狂妄”等。

六、压缩审题法

有的作文材料是一个短小的故事、一则寓言、一首小诗或一句名人名言,为了准确立意,可以将其压缩成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这样,审题就简单多了。如2010年山东卷高考作文材料: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光明”和“阴影”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但侧重点又应放在“阴影”上。也就是说,文章应该写如何正确对待“阴影”的问题,引申开来就是如何看待人生中的逆境、挫折、不利、痛苦等。这是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他们理性地认识阴影:阴影也是美丽人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人生正因为有了这些阴影才更精彩,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无限风光在险峰”一样。

七、概括审题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几则材料同时出现时通过综合、概括的方法来确定立意。这样的审题难度较大,审题时必须准确地捕捉几则材料的共同点。如果单从一则材料出发,确定立意,则难免会失之偏颇。例如下面两则材料:

1.孔子有个学生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小孩的父亲送给救人者一头牛表示感谢,他接受了。当时牛的价格很昂贵,为此,有人认为他很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做好事。

2.一位黑龙江大学的学生是在崔永元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的。后来,崔永元每到黑龙江,那位接受过他资助的年轻人都会买贵重的礼物去看他。崔永元看出来了,年轻人这样做是在不断地还债,他总觉得自己欠崔永元的,一直背着感恩和还债的双重心理负担。崔永元说:“挣了钱吗?挣钱就把钱还给我吧。”年轻人立刻从兜里掏出了3000元钱,交给了崔永元。崔永元对年轻人说:“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了,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都好好地生活。”

审题时需要把两则材料都考虑进去。第一则材料中,孔子的学生救了落水儿童,家长送头牛表示谢意,孔子的学生接受了,而舆论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他进行安慰、劝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心里也坦然了。从这一角度讲,孔子的做法让学生放下了心理包袱。

第二则材料,注意捕捉关键词,即崔永元的一句话“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让大学生减轻了心理负担。

由此可见,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为:放下包袱。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下载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命题、话题)作文审题法五篇范文

    法一:揭示寓意 1、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易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

    (命题、话题)作文审题法1

    法一:揭示寓意 1、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易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教学设计 昌黎三中王玉环 教学目标:审清题目,依题写作 教学方法:练一练记一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是作文的一大忌讳。如何准确理解题......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保定市第三中学 王建文近几年话题作文增强了限制性,审题显得尤为关键,审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立意的过程,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应慎之......

    话题作文审题

    话题作文审题——话题作文中的限制 话题作文我们往往注意到开放的一面,忽视其限制的一面。其实凡是考试,都必定有限制。再说,在审准题意这个问题上,评分等级有切合——符合——......

    话题作文审题

    作文审题,是写作者下笔之前必须面对的第一道关卡。就命题作文而言,审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就审题而言,要使文章深刻、透彻,有创新,就要把握最根本的一个规律,即将题目的......

    作文审题例文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四法(5篇)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四法 一、单概念类审题 1 、名词类 ( 1 )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