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课堂实录
哈24中学 于海丰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给大家介绍一幅对联: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一位古人? 生:屈原。
师:因为对联中有一个与屈原死亡密切相关的地点名词“汨罗江”,现在它也成为了一个文化名词。2000多年前的汨罗江水淹没了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缕忠魂,从那一刻起,汨罗江水也就流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屈原汨罗江上的慷慨赴死,换来了精神世界的高贵永生。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就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同时也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有出土的竹简,发黄的纸张,珍贵的文物,还有中国式的生命。屈原已经走入了永远的安宁,但他文字中记录下来的那些屈辱与呐喊,美德与真情却需要我们这些后人用真诚的心灵去静静的思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走入一代爱国诗人的精神世界。师板书
师:本文选自《离骚》,它是我国文学史上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长达373句,凝结着屈原的血和泪,体现了屈原思想品德情感的精华。而本文节选部分只有52句,占的比重虽小,但却是感情表达最直接最强烈的部分,那么我们就沿着情感的脉络,来分析学习这篇作品,了解屈原的内心世界。请大家立足课本,首先找出或概括出诗中表达情感的词语,并解释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找到了请大家举手示意老师。生1:哀。师:哀什么?
生1:哀民生之多艰。还有“怨”,怨灵修之浩荡兮。师:灵修指什么? 生:君王。
师:浩荡什么意思? 生:荒唐
师:也就是昏庸。生2:忳 师:什么意思? 生:烦恼失意。
师:它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抑郁。
师:你看标题“离骚”什么意思? 生: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师:标题就已经体现出来了。生:还有悔,悔相道之不察。
师:情感词语找到了,我们离诗人的内心世界又近了一层。大家看黑板“怨君王昏庸”,本课对怀王着笔不多,哪里体现了他的昏庸? 生:第一段的“謇朝谇而夕替”早晨进谏,晚上就遭到斥责。反映出皇帝昏庸无能。
师:这个词再斟酌一下。进谏肯定是好意,但能不能听进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师表》中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生: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师:如果把百姓比喻成水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连百姓都不爱戴的君王肯定是不合格的。这里我们能清晰地感觉到怀王的形象。怨贤臣,他肯定要亲小人,那么大家看一下楚国政坛的小人们都有哪些兴风作浪的做法? 生:谣诼谓余以善淫。
师:颠倒是非黑白,打击异己。生:偭规矩而改错。师:“错”是什么意思? 生:措施。
师:法令国家大典都敢动,那就叫“枉法”枉法之人 必然“贪赃” 生: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师;置国家法度于不顾,欺上媚下,这里让我们看到了出国政坛的现象,小人掌握了权利,也就是奸臣当道。那作者肯定是义愤填膺的。品质恶俗,却窃居高位。贪赃枉法,却飞黄腾达!这就让人不禁想起当代诗人北岛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以屈原为代表的高尚之士只能将自己的高尚写进坟墓,因为在楚国政坛没有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对于这种高层腐败,屈原在他的作品《卜居》中有非常形象的而深刻表述。大家齐读一遍。幻灯片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师:这种昏君佞臣的超级腐败组合,对人民来说,对屈原来说,绝对是一种灾难。所以屈原才在选文的开篇就沉痛的表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才在政治上被排挤打压出局后,悔相道之不察!政治上,已经无法前进了,楚国政治腐败透顶。那么大家思考讨论:屈原真的是无路可走了么?请你为屈原指明一条路。生讨论。
生:我觉得他可以归隐,像陶渊明那样在山林中享受自然。像屈原这样他不可能跑到其他国家卖力,也不可能象韦小宝那样在官场上与那些小人同流合污,所以归隐山林是最好的选择。
生:我认为他可以先到别的国家去发展,积聚力量,过了两三年之后再回来,用别的国家的水来救自己国家的火。
师:你走的是曲线救国之路,到别国发展,镀完金再回来,然后从下层再走向上层。他说的道路让老师想到了毛主席,发起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2000多年前的屈原会不会有这个想法呢?
生:我觉得他应该玩潜伏。他不是已经哀怨悔了么,应该先与宦官等称兄道弟打通脉络,搞好关系,然后暗中再一点点铲除政敌。师:这是屈原么?我怎么觉得象曹操,司马懿。曹操有那种霸主气势,司马懿有那种诡诈权谋,屈原如果如此,这曾经的爱国诗人形象马上不一样了,呵呵,你很会替屈原着想。生:我觉得屈原应该带领群众起义。屈原在当政地时候做过对群众非常有利的政治决策,在群众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现在楚国非常腐败,群众也肯定不满,秦国还总欺负他们,他完全可以充分号召群众起义,推翻楚怀王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师:屈原会不会走这条路呢?在屈原的眼中君王即使昏庸,在他心里也相当于太阳。因为在战国时期,君就代表了国,忠君就是爱国,生:屈原可以到另一个强大的国家去发展,因为当时楚国是昏庸的,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屈原可以到另一个国家实现他拯救苍生的大志。师:大家对屈原跳江都是心存惋惜的,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我们看屈原有这样复杂的情感:愤、哀、怨、悔 都是发源于什么? 生:爱国 师:但是他的爱国是以忠君为核心的,曲线救国,他不会借用外力来打入楚国内部。彻底归隐他能做到么,保持一种遗世独立、不问世事的孤高?屈原的情感已经证明了他不可能平和,所以他所有的思维还是围绕着国家的安危。大家惋惜屈原象玉一样的品质埋藏地下,但这正体现了屈原的高贵,大家再反观一下作品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屈原的高尚品质。师生一起回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这里有个经典性动作,“反顾”回头看,表达对楚国的留恋和不舍,这里就看出他不可能彻底归隐。能不能和奸臣们打成一片,再图发展?,这里他说了狠话: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师:我们中国人一直有一种西方所没有的精神,那就是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救助国家的时候,他为了不在内疚中苟活,他就选择慷慨赴死,这种精神在你们初中学过的课文中就出现过,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屈原选择了舍生取义,以死报国。我们中国的文化发明了一个伟大的词——视死如归。屈原在最后也是死在了自己的国土之上,把来自于天地的形体、魂魄永远留在了楚国。甚至是历史长河中。我们最后概括一下屈原的品质: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司马迁在《史记 屈原列传》中对屈原的高尚品质给予了高度概括。“其志杰,其行廉……”(略)请同学翻译一下。(教师适当点拨)可以说屈原的品质是“昭如日月”(板书)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课堂深化:
读了屈原的诗,对于屈原的遭遇,对于屈原的高尚品质,你又怎样的人生感想?请将你的感想以语言片段的方式写出来,力争语言精炼。要求:选好你要写的侧面和角度,观点要明确。重在挖掘本课的写作素材。学生展示:
学生1:我的观点是我们要提防小人们的谗言。因为楚怀王贬斥屈原他的昏庸固然是令人气愤的,但是那些嫉贤妒能、搬弄是非的卑鄙小人却更让人难以容忍。是可杀而可恨的。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煽风点火,仅凭楚怀王有眼无珠,即使昏庸,恐怕也昏庸不出创意。即使坏也坏不到顶点。但有这些犬科小人,楚怀王的昏庸也就登峰造极的可恨。有了这盘烂菜,泥鳅钻豆腐,楚国势必腐烂,这就叫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师:语言犀利、幽默。“犬科”泥鳅钻豆腐 是什么意思?
生:呵呵,就是狗官,楚怀王的脑袋就是豆腐渣。泥鳅就如小人,投机钻营。
生2:我认为屈原的死是令人所惋惜的。屈原的四完全在于小人得志的重创。古往今来,没有小人不存在之时,小人颠倒黑白,屈原正是受到这种人得迫害,才葬身汨罗。文中“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多么荒唐的污蔑,令人无法忍受。我们大家都知道岳飞,忠义之将最后还不是死在秦桧老贼的屠刀之下。一代忠良归天,这不正是因为有小人的存在么?现实生活中屈原的死也应该让我们警醒,一定要提防小人,不要给他们任何的机会。师:第一句话有语病改为“令人惋惜”,还有“重创”读一声。观点明确,也是从小人的角度。还有哪些同学从不同角度来思考的? 生3:屈原让我想起了周敦颐的一段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哀民生之多艰”是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伏清白以死直”是他傲然天地的正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他不为浮云遮望眼的胸襟。纵使污蔑献媚也不随其扬其波,是他不变的品格。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抬高了头顶仓皇的蓝天;一季又一季的雨水,冲刷了脚底浑浊的土地。万事都更替着它的韵律,却无法扭转人类的精神所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运转,但却拥有着最美好的人生理想,时间可以见证这种永恒的精神。
师:主要是从屈原的高尚品质谈的,文字长了一点,但有一种散文化的美。
生3:我认为屈原是个很有骨气的人。这其中的骨气不单纯指的是坚持自我,而是透露出不同流合污,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刚强不屈的意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正是以他的骨气正直受后人所敬仰。古往今来华夏民族中有骨气的人比比皆是。古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将”现有朱自清的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浩瀚星河中,他们如永远的恒星,而中国也正是需要这样的有骨气的人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富强。师:我为什么要学习《离骚》,了解屈原,就是要把屈原的精神内化为一种品质。大家谈了很多,老师也写了一点东西,与大家共勉。(看幻灯片,教师朗读)教师习作:
《叹忠良》(警世钟)———于海丰
满眼神州多山岳,须防壑底暗渠沟。山岳常存良善辈,沟渠每见跳梁丑。趋炎附势攀藤箩,沐猴而冠人前走。煽风点火屏风后,翻云覆雨乱九州。
口如蜜,腹有剑,处心积虑,多少忠良陷!几多才俊老林泉,几重冰雪掩奇冤。三寸舌簧三尺剑,颠倒乾坤日月天。
君不见精忠报国岳武穆,匡社稷,空辛苦,**亭前折梁柱。幸得青山埋忠骨,徒留白铁铸无辜。
君不见天上谪仙李太白,酒一斗,诗百篇,妙笔生花秀君前。只因傲骨羞奸佞,赐金放还老余年。
出庙堂,行江畔,千年一叹叹屈原。玉筋琼骨立金殿,文韬武略冠楚天。可怜怀王无慧眼,偏信无耻谰言!忧社稷,恋家国,更哪堪阴风冷雨苦剥啄。形容枯槁思无计,一缕忠魂坠汨罗!
……
黄泉多少奇才,青史几番惊梦。翰海狂涛终须定,深山古寺暮疏钟。千竿竹,万壑松,看取云淡风轻。提轩辕,悬太阿,斩绝蛇蝎,六龙回日东曦驾,激荡浩然气,万里快哉风!师:老师最核心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想让深山古寺傍晚悠长的钟声去安顿那些青史之中,黄泉之下的冤魂与奇才。他们虽然已经远去,但是精神上的形象永远象“千竿竹,万壑松”挺立在中华民族高高的山冈之上。至于曾经辉煌腾达的小人,让他们云淡风轻。激荡浩然正气,太阳升起的时候照亮整个乾坤世界。因为我们中国人崇尚精神的生命要高于肉体的生命,作为文化传承中的一环,我们要激荡浩然正气走好每个人的人生。好,下课,同学们再见。板书
愤 奸臣当道 昭
哀 民生多艰 如 怨 君王昏庸 日 悔 相道不察 月
第二篇: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课堂实录范文
那是一堂让我尴尬又让我兴奋的语文课,有一个平静的开头,却有一个不平静的结尾。
课堂的学习内容为《离骚
》,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节选。我在讲最后一个课时:从课文的句子
中,来看屈原的性情、品行和写作行文。像平时一样,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找出不同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屈原品质高洁、忠诚无比,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而且他行文优美,有大胆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看着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我不时地点头赞许,过了一会儿,我将同学们发言的内容总括起来,准备完成对屈原品性的讨论:屈原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楚国和楚地人民付出了很多,也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在他投江之后,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他,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比如说端午节------
正当我情绪激昂地要表达我对这位古人的尊敬时,有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
“老师,屈原可以不死的,他怎么非要傻到去自己投江呢?”
“是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为国为民呢?”
“屈原投江真是蠢,这也是对楚国和人民的不忠,他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人民服务,却独自己寻找解脱,他太自私了。”
几个声音从教室不同角落响起,刹时,我无语,这可是我从学习屈原到作品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问题,真是让我措手不及,站在讲台不知从何说起。台下的同学也受此震撼,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下也听得见,他们也陷入到思考中。终于,有人说话了:
“屈原不是个不忠的人,他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实在是心力交瘁,这才不得以投江的。”
“人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当他的压力超过他的受压限度时,他便只能选择这种这式了,屈原的命运也很惨,我们应该原谅他。”
看到台下许多同学不服气,想要畅所欲言的表情,我立刻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同学们,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想说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开设一个论坛,谈谈‘由屈原之死所想到的’,现在开始准备。”
教室里顿时不安静起来,自语声、议论声、争论声皆起,还有许多在纸上匆匆记下自己的想法。好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站起来了。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轻易放弃,放弃生的权利,这只是软弱的表现。”
第二个:“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想办法让自己的心保持乐观,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要战胜地软弱。”
第三个:“海伦、霍金、张海迪在遭遇命运的不公时,没有倒下,能奋进,最终取得不朽成就;而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的死,则是战争年代的勇敢行为,是死有所值。屈原他不能承受生命之重压,应该做一个反面例子,教育大家珍爱生命。”
第四个:“屈原他是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他的言行会影响到很多人,他的投江可能成为他人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屈原的这样行为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这是不可取的。”
激情正在漫延------
第N个:“屈原他也不想死的,谁不想活着呢,他那么热爱祖国和人民,怎么会轻易抛弃呢?只是他实在找不到出路了,他的满腹才情无处可抒,所以不得以为之。”
第N+1个:“屈原是个诗人,他对理想过于执着,而现实太残酷,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让他难以承受这种巨大的差落,就像海子一样,所以说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他就只能自己了断了。”
第N+2个:“屈原在楚国已没有生存的空间,他又是个极自尊的人,难道要他去为别国的国君服务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要以死明志,表明自己的理想和立场。”
热烈仍在继续------
第N+N个:“屈原的死抹杀不了他的忠诚与文学
成就,我们应该尊敬他;但他生于一个昏君与奸臣当道的社会,苦闷、伤心至及不得已投江,我们应该理解他;不过,我们应该比他更坚强的面对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中来’,我们应更好的学习好知识,面对各种挑战,因为世界是我们的!”
掌声从四面响起,课堂不再安静,变得活跃无比,我的心也激动不已。我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自己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从这堂不同寻常的语文课,我也学到课堂不只是老师教授,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想象、思考
第三篇:离骚 课堂实录(推荐)
《离骚》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学会吟诵古诗词,体会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欣赏诗中的比兴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展示图片
师:请大家猜猜这幅对联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对联: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歌” 生:屈原
师:因为对联中有一个与屈原死亡密切相关的地点名词“汨罗江”,现在它也成为了一个文化名词。2000多年前的汨罗江水淹没了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缕忠魂,屈原汨罗江上的慷慨赴死,换来了精神世界的高贵永生。这是诗人中的诗人,高峰上的高峰,王者中的王者。今天王者归来,让我们一起来触摸它的灵魂,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
二、请同学们集体朗诵课文
三、自主研习
1、杰出的人物一般都有自恋倾向,太喜欢自己了,说一说屈原自恋自己什么?
2、人生易老,面对岁月流逝,青春已不再。当时已六十出头的屈原又是怎样生活的?
3、屈原提升自己要干什么?
问题1:
师:这样的一位王者在作品中展示了他怎样的形象呢,杰出的人物一般都有自恋倾向,说一说屈原自恋自己什么?
师:喜欢自己的血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是说自己留着的是帝王的血脉,是讲屈原自己和楚王的关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师:出生的日子也很奇特,在正月中出生,这是上帝特意安排的。中国人很看重自己的出生是否有预兆,据说李白出生时,他老娘梦见太白金星钻进肚子,所以李白字太白。岳飞出生时,有大鹏鸟钻入老妈肚子,所以岳飞字鹏举,屈原的出生是祥瑞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有着强烈的责任心。
师:对自己的名字,是如此的美好,是多么有价值。包含了父亲对他品德的美好期盼,诗人也把这作为自己美好人格的准则。
对自己的品德也相当喜欢。纷吾既有此内美兮,说我品德多么高尚啊。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到此,我们眼前似乎站着这样一个男人,对衣服有着特殊的爱好,善于包装自己,但我总觉得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就不怕背上玩物丧志的恶名吗?是用采集香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只要是美好的品格,诗人都学习。师:诗人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比喻,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诗人是外美内秀兼备。问题2 师:但是,人生易老,岁月流逝,屈原在写离骚的时候已经60出头了,可以说是青春已不再。当时已六十出头的屈原又是怎样生活的?
师:面对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者感到了担忧,作者在担忧什么,仅仅是时间的流逝吗?
什么时候会产生忧患意识呢? 为什么会产生忧患意识呢?
是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当怀才不遇时——
确实如此,自己的美好的愿望理想和现实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现实扼杀了理想。那当时是怎样的现状呢? 师:介绍屈原:
(知人论世——了解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他一生的活动主要在楚怀王和楚襄王时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人。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诬陷,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忍,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罪恶行径,表现了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师:总结:对于一心报国的诗人而言,最令人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自己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而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在这里指君王,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美人之迟暮指君王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诗人虽有满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所以作者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
师:面对这样的现实,已经60出头的屈原做什么的呢?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劝告楚王把握年岁盛壮的时机,丢掉秽恶的行径,体现了诗人虽然对楚王的秽恶行径非常愤恨,但是他依然忠于楚王。
上句词直,下句意婉,在什么地方?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诗人想象驾着骏马奔向远方,高喊着:“来吧,我为你在前面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当仁不让的以为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在他的思想中,自己是顶天立地的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意味着人的觉醒。表达作者为君王效忠的爱国之情,以及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
师:下面请大家听有关《离骚》的录音,再次体会屈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激情
同时注意: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师:屈原创作的这种诗体叫楚辞体或叫骚体,兮就是一个标志,那么兮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我们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去掉文中的“兮”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来举个例子:高阳苗裔,皇考伯庸,摄提孟诹,庚寅吾降,皇览余度,锡余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君。大家对修改过的语句有什么看法?
无法表达作者强调的语气,比如:作者是为了强调自己出生时间的巧合、身世的不平凡,其中“贞”是“正”的意思,这个字被抽掉后语气就变得很平淡,简直是流水账式的交代,这个字实在是省不得啊!
“高阳”帝是楚国君王的远祖,压缩成“高阳苗裔”才可以看出屈原与楚国血肉相连的关系,“高阳”二字用意独特,比光说“帝”好得多,因为这是屈原爱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伯庸”是屈原父亲的字,“朕”是“我”的意思,“朕考伯庸”虽然也是在介绍自己的父亲,但是体现不出作者的意图。当某人说“我的父亲是某某领袖”时,不必加上“伟大”这样的形容词,我们也能体会他说话时的自豪。但是“伯庸”这个人大家都不太熟,似乎没什么名气,只有加了“皇”字作修饰,我们才能比较容易体会到屈原的自豪感,因为“皇”是“伟大”的意思。
师:所以“兮”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兮”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闻一多认为“兮确乎是诗歌的核心与原动力”。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楚辞:
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楚辞》是我国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想像丰富多彩,文字华丽,充满浪漫主义的精神,这是一种独特的诗体,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后人称为“楚辞”,又称为“骚体”,它在诗歌发展的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1、浪漫的语言
讲究文采,喜爱铺陈,华美艳丽的辞藻使得诗歌色彩浓丽炫目。
2、浪漫的手法
(1)香草没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比
(2)全诗中各种比兴手法构成完整的系统,连缀成一个华丽的深远的整体境界
3、浪漫的句式
(1)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
(2)兮字助势,使得句式纡徐,富有抒情色彩 兮:构成诗歌多变的节奏
强烈的咏叹抒情色彩,抒发悲愤激怨的悲剧情绪 构成反映荆楚文化的自由浪漫精神的文化元素
4、浪漫的想象
纵横驰骋的想象,铺陈描述的写法,“香菜美人”的比兴构筑出一个瑰丽幻丽的艺术境界。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5、浪漫主义的精神 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三、课外拓展
请大家思考讨论:屈原真的是无路可走了么?请你为屈原指明一条路。生讨论。
生:我觉得他可以归隐,像陶渊明那样在山林中享受自然。像屈原这样他不可能跑到其他国家卖力,也不可能象韦小宝那样在官场上与那些小人同流合污,所以归隐山林是最好的选择。生:我认为他可以先到别的国家去发展,积聚力量,过了两三年之后再回来,用别的国家的水来救自己国家的火。
师:你走的是曲线救国之路,到别国发展,镀完金再回来,然后从下层再走向上层。他说的道路让老师想到了毛主席,发起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2000多年前的屈原会不会有这个想法呢?
生:我觉得他应该玩潜伏。他不是已经哀怨悔了么,应该先与宦官等称兄道弟打通脉络,搞好关系,然后暗中再一点点铲除政敌。
师:这是屈原么?我怎么觉得象曹操,司马懿。曹操有那种霸主气势,司马懿有那种诡诈权谋,屈原如果如此,这曾经的爱国诗人形象马上不一样了,呵呵,你很会替屈原着想。
生:我觉得屈原应该带领群众起义。屈原在当政地时候做过对群众非常有利的政治决策,在群众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现在楚国非常腐败,群众也肯定不满,秦国还总欺负他们,他完全可以充分号召群众起义,推翻楚怀王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
师:屈原会不会走这条路呢?在屈原的眼中君王即使昏庸,在他心里也相当于太阳。因为在战国时期,君就代表了国,忠君就是爱国,生:屈原可以到另一个强大的国家去发展,因为当时楚国是昏庸的,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屈原可以到另一个国家实现他拯救苍生的大志。
师:大家对屈原跳江都是心存惋惜的,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我们看屈原有这样复杂的情感:愤、哀、怨、悔
都是发源于什么?
生:爱国
师:但是他的爱国是以忠君为核心的,曲线救国,他不会借用外力来打入楚国内部。彻底归隐他能做到么,保持一种遗世独立、不问世事的孤高?屈原的情感已经证明了他不可能平和,所以他所有的思维还是围绕着国家的安危。大家惋惜屈原象玉一样的品质埋藏地下,但这正体现了屈原的高贵,大家再反观一下作品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屈原的高尚品质。
师:我们中国人一直有一种西方所没有的精神,那就是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救助国家的时候,他为了不在内疚中苟活,他就选择慷慨赴死,这种精神在你们初中学过的课文中就出现过,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屈原选择了舍生取义,以死报国。我们中国的文化发明了一个伟大的词——视死如归。屈原在最后也是死在了自己的国土之上,把来自于天地的形体、魂魄永远留在了楚国。甚至是历史长河中。
最后集体朗读,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一下这首殉道者之歌。
第四篇:离骚(节选)
2、离骚(节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2.体会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4.理解并背诵课文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借助注释,较为准确的理解课文。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培养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重点、难点】
《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2.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学生活动】
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2.第二课时,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尽量疏通诗句。
二、导入
我国文学“风骚”并举。风:《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十五国风”,简称“风”; 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离骚》,简称“骚”。简介屈原、《楚辞》与《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相传是现在湖北秭归县人。年轻时辅助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方联合齐国,西方抗击强秦。后来因有人挑拨而被怀王疏远。楚顷襄王时进一步受到排挤,被长期流放在沅湘一带。秦国攻占楚国首都郢之后,他悲愤绝望,相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汩罗江中。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楚辞》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一起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它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不愧为我国最早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三、感知、理解课文 1.范读——让学生耳顺
放课文朗读磁带或老师范读,学生感受,正音。2.诵读——让学生口顺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情感和节奏,逐步积淀语感。3.解难、疏通
这首诗古奥难懂,应当先扫除语言文字障碍,然后再欣赏诗句。课文注释较为详细,而且句句有翻译,这对学生读懂诗作是一大帮助。但学生在自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可以提出讨论,老师作一些点拨。4.整体理解课文
据王泗原校释本,《离骚》有372句,分93节,共2464字。这里节选的是《离骚》前面一部分,共46句。按习惯,《离骚》以节论,每四句一韵节,课文前44句为前11节,最后两句“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历来被认为后人添加的。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帝高阳”到“曰灵均”)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前一节(四句)自述家世、出生时辰,后一节言皇考为诗主人公命名。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第二部分(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也”)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推广开来,言及国家的命运,恐君王年老迟暮,表达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进而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铺垫。第三部分(从“昔三后”到“而改路”)。诗人先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前八句),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后十四句)。诗人赞颂先古三王和尧舜时代的政治清明,重用各种贤才,表达了他举贤授能、革新吏治的政治理想。同时痛斥桀纣,批判党人群小,委婉地劝告怀王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他希望楚王仿效明王圣君,而怀王却被小人包围,听信谗言,致使诗人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他指天为证,耿耿忠心。最后又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课外阅读《离骚》的其他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齐读课文。
二、鉴赏课文
引导学生欣赏:一是艺术手法,二是诗人的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三是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1.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在写法上,以抒情为主,描写和叙事为辅,但抒情又不空洞苍白或呐喊狂叫,而是用美丽的想像和诗化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比喻用法,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这里面有描写,有叙事,但描写和叙事的目的还是抒发感情,因而全诗的形象化特点非常鲜明。另外,每两句都有“兮”字做停顿,抒情性也非常鲜明。2.分析诗中屈原形象 他血统高贵,器宇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他身披香草鲜花,具有美丽的华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他赤胆忠心,胸怀炽烈。(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他嫉恶如仇,鄙视群小。(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为实现理想,不惧个人危难。(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3.欣赏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丁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三、背诵前6节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之后,获得了良好的语感再背诵。可以创设竞赛氛围,看谁背诵最快最好。
四、引申、拓展
1.赏析屈原名句,诸如——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2.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屈原首先是作为一个爱国者、爱国的诗人为后世所景仰的。汉初,遭遇与屈原相似的贾谊,他写过一篇《吊屈原赋》,表示了对屈原的崇敬,并寄托了自己的感慨。司马迁也是真正理解屈原的人,他不仅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极力赞扬屈原,并且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精神鞭策自己,以完成《史记》的写作。以后,屈原精神在许多作家身上得到进一步发扬,李白、杜甫都景慕屈原之为人。李白“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却深深敬佩屈原。他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肯定了屈原的不朽。杜甫的忧国爱民的思想是屈原精神真正的继承者。他的诗歌也努力向屈原学习,所以他说:“穷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从古至今,在我国还有不少诗人在民族危亡年代写下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现在仍感召着一代又一代。
屈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从形式上看,他打破了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特别是楚声形式,创造了一种句式参差灵活的新体裁,是诗歌形体的——次解放。在文学创作上,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原来的比兴材料,如草木、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活动,甚至让它们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些对我国古代文学影响极大。如张衡《四愁诗》、曹植的《美女篇》、杜甫的《佳人》等。还有屈原所运用的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对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像李白就认真学习了屈原的作品,把握了楚辞的精神,因此在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唐代另一浪漫主义诗人李贺所受屈原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诗经》和《楚辞》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二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优秀的作家所继承和发扬。
3.研究性学习选题设计——屈原人格之研究
研究屈原,不能不涉及屈原的人格,即其思想、人品、情操和情感的综合。要全面研究屈原的人格,应从古今文献资料的记叙中,尤其是他的文章作品中寻踪访幽、探情究事。要全面地了解屈原、有独创性地认知屈原,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而要从众多的文献资料中探求人所未见、人所未识的东西,当然,这不能凭空设想,一定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参读书目:(1)《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3)《楚辞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
五、布置作业
课外选读屈原《涉江》、《国殇》等诗篇。
第五篇:离骚
离骚(《思美人》电视剧片尾曲)-易烊千玺 词:金玟岐 曲:金玟岐 编曲:颜小健 日与月 夏与冬 更迭难休 草与木 盛与衰 问美人依旧 流言四起的风 撩拨君臣异梦 问天可否为明心而见证 浊与清 美与陋 颠倒众生 芷与兰 蕙与荃 难吐芳馨 何故逆流而上 何为孤芳自赏 无人知晓故乡变他乡 乱世而不群 谁可解君意 云游而远去 心却系故里 饮一句离骚别愁 醉一世报国春秋 奈何长路漫漫上下难求 哀民生几多忧 唱一句离骚别愁 叹一生知己难留 心之所善无悔 终化作灰 此梦若颠沛 留给后人玩味 浊与清 美与陋 颠倒众生 芷与兰 蕙与荃 难吐芳馨 何故逆流而上 何为孤芳自赏 无人知晓故乡变他乡 乱世而不群 谁可解君意 云游而远去 心却系故里 饮一句离骚别愁 醉一世报国春秋 奈何长路漫漫上下难求 哀民生几多忧 唱一句离骚别愁 叹一生知己难留 心之所善无悔 终化作灰 此梦若颠沛 留给后人玩味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九死其犹未悔 既莫足为美政兮 吾从彭咸所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九死其犹未悔 既莫足为美政兮 吾从彭咸所居 饮一句离骚别愁 醉一世报国春秋 奈何长路漫漫上下难求 哀民生几多忧 唱一句离骚别愁 叹一生知己难留 心之所善无悔 终化作灰 此梦若颠沛 留给后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