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方案报告
白色污染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拟订适应学生发展定义的活动计划,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杜绝白色污染实践活动是从学生所了解和熟知的白色污染的危害说起,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展开相关调查研究,并得出一些结论的实践过程。
一、活动背景
我校立足于校园文明建设和校园环境等有利条件开展一系列特色主题活动。在我们校园内,塑料方便袋的使用非常普遍,校园内随处可见随意丢弃的方便袋,既.造成了白色污染,又影响了校容校貌,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鉴于此,我带领学生开展了这次“杜绝白色污染”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兴趣是先导,环保是目的,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我们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杜绝白色污染。
二、活动目标
本主题活动建构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环保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而对于知识的了解本身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实践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同时,也为学生从多方面去认知和了解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提供了一个契机。具体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方面
1、通过自选主题展开实践研究,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2、能互相帮助,在和谐气氛中共同完成任务;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积极实践的态度。能力方法方面
1、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2、采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和信息;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知识技能方面
1、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了解方便袋的危害;
2、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样做才是对环境的保护;
3、在社会实践一些采访和交往技巧。
三、实施过程与方法中的指导
A、指导设立实践研究点,确立活动项目、方案,指导合作学习。在确立了实践活动的大主题后,我们就应该指导学生找到一个“切合点”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而这个研究的“点”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我决定向学生们播放关于白色污染的录象,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时机已经成熟,我便将这兴趣转化为研究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学生已经产生了想去收集、了解关于塑料袋的欲望,我让他们把发现性课题转化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我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意愿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性活动的主题,自选组长,自定计划,分工合作,也要注意以下指导策略:兴趣相近,特长互补,规模适中,组织协调。B、过程性指导和研究活动的组织引导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时期,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指导学生“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索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我作为活动的一员,轮番参加或巡视学生个人或小组的活动,从中更准确更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需要、困难、问题,从而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指导和帮助。活动开始之初,我就积极地与各小组同学展开讨论,针对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修改,并提醒他们抓住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如在“杜绝白色污染”的问题上,学生说了很多办法,比如。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
正如郭元祥教授所说“综合实践活动虽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轻松了,相反,教师的任务更重了。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学校,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多样的问题,而单凭学生的阅历和经验,很多活动是不能顺利完成的,就其活动质量也难保证,因此,老师应多与学生多协商,征求意见,吸取建议,做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一、调查计划
塑料袋,这个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亲密伙伴。红的,黑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您是否知道这些塑料袋或许正是在和您的亲密接触中一步步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同时这些白色垃圾也逐步破坏着我们的家园,但生活中如果真少了它们,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于是许多市民们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塑料袋,少你不便,有你添乱。
为了了解塑料袋这个和我们每天都亲密接触的“伙伴”,我们组做了一次社会调查,通过查资料和实地观察的方法来真正了解我们这位伙伴。
二、调查过程
我们分别来到蔬菜批发市场、大街等地方,调查发现,各种颜色的塑料袋使用量都非常大,而市场上的小贩和店老板则却对塑料袋是否会影响健康很不清楚。
在这里我们看到,菜摊上摆放着或红或紫的塑料袋,肉店墙上挂着红色的塑料袋,就连菜场小贩们包装成捆的蔬菜也是使用如麻袋大小的塑料袋。在一个蒜薹批发点,我们看到成捆的蒜薹用略带紫色的塑料袋包装好,且大部分都用绳子捆扎好,于是我们上前询问小贩:“捆得这么严实,这些塑料袋的有害物质不就侵入到蒜薹里面了吗?”谁知小贩告诉我们:“咋可能呢?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包装的,也没见谁因为这塑料袋而吃出问题来。”而在市场的南侧,就有不少商贩在卖调料品的同时也出售各种塑料袋。
我们在这里发现,这里的小贩们使用的塑料袋比一般的塑料袋厚了许多,有黑色和红色两种。我们问一位卖鱼的师傅:“这些塑料袋会不会影响健康?”他听到我们的问题似乎有点纳闷:“影响健康?这鱼你又不生吃,怎么会影响健康?再说了,不用这塑料袋,你让我们用啥?这塑料袋既结实又防水,卖鱼用正好。”
我们在一些餐馆发现,塑料袋的使用相当普遍,为了省去洗碗的麻烦,饭馆一般都会在碗上套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一般都是白色的,分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种。稀饭、饺子皮等无一例外都会在和塑料袋的亲密接触后进入顾客的肠胃。我在一家早点店询问一位老板用塑料袋装稀饭会不会危害身体健康,老板笑笑说:“肯定没问题,我们都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当我们询问这些正规渠道是什么时,他告诉我,店外经常有人推销,我们就买一些,几乎家家都在用。另外,老板还告诉我,这些塑料袋大多数是从批发市场进来的,而对于这些袋子在高温下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有无危害,这位老板也说不清楚。经过两天的实际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塑料袋对人体的危害知之甚少,表现出一种冷漠,那么塑料袋究竟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呢? 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塑料袋主要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三种。其中聚乙烯和聚丙烯对人体无任何毒害作用。而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塑料袋由于含有氯元素,因而会产生毒素,不能用来装食品。另外,我们还查到鉴别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的方法,其中聚氯乙烯见火就着,离火就熄,而聚乙烯和聚丙烯则燃烧呈黄色火焰,离火还能继续燃烧。于是我们按照方法对大家经常使用的塑料袋做了一次试验,结果发现,我们经常使用的红白相间,黄色,蓝色,红色,紫色塑料袋都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而较厚的黑色和红色塑料袋都由聚氯乙烯制成。另外,即使这些塑料袋是由无毒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的,也不能因此保证这些塑料袋可以用来装食品。因为由这些物质加工成塑料袋的过程中,还要加入些添加剂、染料等有害人体健康的辅助材料。所以市面上常见的有色塑料袋,不要用来装直接入口的食物,不过用来装蔬菜应该没问题,但最好不要用这些塑料袋保存蔬菜,因为时间一长,毒素很有可能渗入蔬菜。
其次,对于我们常见的用来直接装入口食物的白色塑料袋,专家也提醒大家谨慎使用。特别是不要装含油、含酒精类食品及温度超过60摄氏度的食品,否则塑料袋中的铅就会融入食品中。有色塑料袋就更不能装这些食品了。
最后,还得提醒大家,对于塑料袋的质量国家都有统一标准,许多都存在质量隐患。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少使用塑料袋,这样既有利于自身的健康也有利于环保。
经过四天的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了塑料袋这个我们每天都亲密接触的“伙伴”的危害,因为这危害不仅仅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拒绝塑料袋,拒绝白色污染,与绿色牵手。
三、倡响它的未来 曾几何时,塑料袋,这个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否认,它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当你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它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假期中,经过四天的实际调查和采访,我感受颇多,受益非浅。原来我们这个每天都在接触的“伙伴”真的在一点点吞噬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经常使用的较厚的黑色、红色塑料袋都是由含氯元素的聚氯乙烯制成的,而其他各种塑料袋也含有各种添加剂、染料等有害人体健康的辅助材料,所以塑料袋还是少用的为好。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其实有一些黑心的商家多少了解一些塑料袋的危害知识,但他们为了提高利润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还在继续大量地使用着塑料袋,因此我们对塑料袋的认识真的是没有提高到一定高度。
当然如果把塑料袋加工成别的一些塑料制品,既对我们没有危害,反而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所以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更应该从自我做起,从今天开始,拒绝塑料袋,拒绝白色污染,与绿色生活永牵手相伴。
关于城市噪音污染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经常有很多噪音,这些噪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于是,我们针对城市噪音污染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向身边的人询问是否经常受噪音的影响,有没有干扰正常生活。
2、感受城市噪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3、通过网络了解城市噪音给我们的健康带来的危害。
三、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访问同学 噪音对生活的影响 影响睡眠质量、正常学习到商场里、马路边亲身体验 噪音对人体的影响
轻微的噪音会让人觉得心烦,噪音较大,比如商场里播放的强劲音乐,让人耳朵痛、头昏脑涨。马路上的各种噪音不但影响听力,而且影响注意力的集中。查找资料 噪音对视力的损害 噪声达到90分贝,眼球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对噪声红白三色视野缩小80%。
四、结论
1、通过亲身调查,发现我们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噪音,家里的各种电器,如洗衣机、电视机、空调机等发出噪音。楼下摆卖的小贩、商场里不停地放音乐、汽车经过、工地施工„„噪音无处不在。
2、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噪音污染早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国外早就有“噪音病”一词。科学研究表明,噪音会损害健康,人长时间工作、生活在噪声大的环境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大,严重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噪音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会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异常、脑血管张力受损害,使人头疼、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全身疲乏无力,还会引起消化不良、胃溃疡及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容易受到关注的是它对听力的损害,噪音会引起耳部不适,导致听力下降。
3、通过对班内同学的调查,发现噪音对某些同学的生活也造成了影响,如影响睡眠,干扰正常学习等。
五、建议
1、靠近马路的楼房可以安装隔音玻璃,使从外界传入的噪音减少。
2、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尽力整治城市噪音污染的现象。加强绿化,在嘈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或给添置隔音设施。整治路边的“小市场”、各种娱乐场所等等,还我们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3、共同创造安静的环境,减少噪音污染,从每一个人做起,不大声喧哗,商场不长时间播放强劲的音乐,司机不乱按喇叭„„大家都来减少噪音,营造舒适的环境。
噪声污染及处理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我们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并承担了省级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我非常幸运地成为了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噪声污染及处理问题的研究》就是我在这期间指导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之一。下面我介绍下整个的研究过程:
一、活动主题分析:来源于生活。(看视频)
二、学情分析:
我和我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两年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同时我也是这个班级的语文教师。两年来我们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经过长期的努力他们对活动过程的“制定计划——实地调查研究——书写调查报告——调查反思”的模式已经非常熟悉。两年来,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直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课程目标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要求我制定了本次课题详细、具体的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习噪声污染与处理问题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善于调查、总结的能力及培养学生能将语文、自然等相关学科相融合的综合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调查、分析,能提出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勇于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情感: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工作的意识、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经历与他人合作、分享的过程,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兴趣与集体需要的关系。
四、课题的有关准备
1.了解相关知识:噪声的概念、噪声的危害、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2.介绍探究的基本方法:网上查资料、实地调查、讨论法、访谈法。
五、活动过程
让孩子们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做调查,当然很有兴趣,也很重视,但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进行研究。于是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先制定了活动的计划,大家决定研究活动为两个月,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资料;第二阶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第三阶段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第四阶段制定研究防治的方法及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提出防治建议。下面我向大家汇报活动的思路与具体做法: 第一阶段——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资料
在活动实施阶段,为了避免学生无目的地收集资料,我就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选取相应的调查方法获取信息。我还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网址、书目,划定查找范围,以提高活动的效率。(看视频)
第二阶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我专门安排了一堂课指导学生整理、归类资料,如资料的取舍、排序问题、图文搭配问题及成果集的形式等,并组织学生填写好资料汇总表,让他们学会总结、反思。(看资料汇总表)经过重新整理过的信息看上去果然更有条理。第三阶段——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同学们虽然获取了许多有关的信息资料,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无法从书上、网上得到解决,因此,大家分成六个专题研究小组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工作。(看1.环保局采访;2.实地调查访问;3.实地测试汇总表)
第四阶段——制定防治的方案及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提出防治建议。面对自己调查的结果,同学们的心中充分了自豪感,但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担忧,这时,我就适时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来优化我们的环境,这样,学生们的探索劲头更足了。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方案,最后,大家筛选出了两类防治噪声污染的方案:
1、控制噪声源:联合有关部门对噪声源(交通运输噪声、工业生产噪声等)进行适当地控制。
2、采用隔音装置: 在校园内装上 “隔音窗”、“隔音墙”;可以戴上防噪声耳机、耳塞等。
同学们有了防治方案,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想试验一番,到底哪种方法的效果好一些。首先,我就指导同学们从最根本的入手,那就是:控制噪声源。大家讨论后给黄石港区环保局局长写了一封建议书,建议我校后面的火车能减少拉笛的次数。这一想法得到了局长的认可,但还必须与铁路局协商后才能给我们答复;接着同学们还建议学校在后门建一面10米的墙,在周围栽种爬山虎和一些花草,来减少噪声,同学们的想法都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步地实现了。我还带领学生们到校后门对墙外和墙内受到火车噪声程度进行了实地测试,并把测试结果相对比,最后证实:这面10米的墙能有效减少5分贝左右的噪声,同学们面对收获感到骄傲。
做个保护眼睛的小天使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一、活动组织形式:
为了让学生在心理相容、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合作学习,各显所长,提倡他们自由结组。全班共产生了8个小组。为了体现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如课外知识的广泛性、爱好专长程度的高低、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社交能力的差异等,自行安排组长、上网员、公关员、摄影师等职责。既提倡毛遂自荐,也可相互推荐。整个过程由学生小组完成,教师具体指导,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活动的认识和个人体验以及对调查的方法、资料的整理与综合进行综合评价,不要求研究的结果。
二、活动内容:
1、了解此次活动的意义。
2、按活动内容组成活动小组,选出活动组长,分配活动任务,确定调查内容和方法。
3、了解眼睛的结构和成像的原理。
4、了解近视眼的原因和怎样预防近视眼。
三、活动实施过程:
(一)开题活动(一课时)
活动目标:
①通过宣传,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②为开题作好铺垫工作。
③最终以开题报告的形式呈现。活动流程:
①进行宣传,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产生研究的欲望。
②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分工:小小眼睛组、炫耀小组、保护眼睛小精灵、超级学习组、胜利小组、铠甲勇士小组、爱心小组、环保小组
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结合成小组,并在民主的基础上推举小组长。活动方法与理念:
将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遵从学生的意愿。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一种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成果形式:
1、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各自分工及各阶段的活动内容,学会写开题报告。
2、以开题报告形式呈现。
(二)实践活动 眼睛的结构(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①了解眼睛的结构。
②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增强研究的信心。
活动流程:
①老师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
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资料了解眼睛的结构,以图片的形式记录。
③综合实践课上各个小组交流。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活动流程:
(一)眼睛成像原理的调查与研究
了解眼睛成像的原理,然后小组汇总资料,进行整理加工。
(二)阶段总结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本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各小组写出本阶段活动心得体会。
②进行交流。
③评出本阶段的优胜小组,并给予表扬。活动方法与理念:
采用分组活动,采用调查法,访问法等多种方法。活动前先让学生拟定调查的途径与调查对象,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这样设计,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人人参与理念。
成果形式:各小组将资料整理加工装入记录袋中,并写出阶段性总结。近视眼的成因(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①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收集、采访专家等形式,了解近视眼的成因。
②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③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活动流程: ①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采用多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
教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关于眼睛,我找到了一份调查报告,同学们,你看完有什么感受?请谈一谈。
背景材料: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眼状况 1980、1985、1995、2000年我国分别进行了四次全国学生近视眼调查。据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近视率为:小学生20.23%,初中生48.18%,高中生71.29%,大学生73.01%。大城市、重点学校、医科学生近视眼发生率还要高。2002年统计,山东省初中生近视率为65.81%,高中生为84.88%,大学生为89.75%。2002年广东省高考体检显示学生九成近视。结果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眼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持续升高。近视眼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高度近视眼还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眼部并发症,至今无理想的治疗措施,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
我国与日本、新加坡等国皆为近视眼的高发区。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是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原因。随着信息业的发展,长时间看电视、上网与玩游戏也是导致学生近视眼的重要因素。学生谈感受
甲:保护我们的眼睛已经刻不容缓!
乙:要科学用眼,注意用眼常识,比如:不要边走边读;不要躺在床上阅读;不要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阅读;不要长时间玩游戏等。丙:我要有节制地看电视,控制上网时间。„„
②小组进行资料汇总,并进行分类整理。
③各小组以演讲的形式展示调查结果。
④说说本阶段的收获与体会。重点说说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⑤每个学生写出本阶段的心得体会。
近视给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甚至可以造成人身伤害。青少年近视的原因除了先天因素以外,主要是由于没有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造成假性近视。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不良用眼习惯得不到纠正,就会发展成为真性近视。怎样保护视力
适当的阅读距离:30厘米或以上。定时给眼睛作适当休息。光芒足够的环境下阅读及工作。不要在移动环境下阅读。适当的看电视电脑距离。电视屏幕的尺寸6倍或以上。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及适当的锻炼。
护
眼
歌 保 护 眼 睛 视 力 好,不 可 戴 眼镜; 看 书 写 字 看 电 视,不 要 太 靠近; 睡 眠 充 足 营 养好,常 常 做 运 动; 视 力 保 健 真 正 好,一 定 要 做到。
⑥向你的亲人同学推广护眼知识.⑦小组长负责将自己小组本阶段的研究成果收集到记录袋里。
活动方法与理念:
1、知道学生采用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尝试合作与交流。
2、大胆放手给学生:无论是搜集什么资料,还是演讲主持人的选定,还是记录袋的整理„„
这样做,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成果形式:将各类资料装订成册,以备查阅。
(三)、交流评价活动近视眼的调查(第一课时)活动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师生中近视眼的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②培养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活动流程:
①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调查问卷。(制作前先确定要调查的问题是什么,调查的人群,调查的方法。)
②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交流,并归纳各个小组的意见,制定出一个合理健全的调查问卷。
③分组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附表)
近视眼的调查问卷
1、你的视力情况:左眼视力:
右眼视力:
2、造成你近视的原因是:。
A、遗传因素
B用眼过度过
C眼部外伤
D不注意用眼卫生
3、除了学校组织的眼保健操,你还采取过其他预防措施吗? A、有
B、没有
4、你是否经常长时间看电视或玩计算机? A、是
B、不是
5你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是
A、1小时左右
B、2小时左右
C、3小时左右
6、你有躺着看书的习惯吗? A、有
B、没有
7看书时你的眼睛离书本大约是2小时左右
A、20厘米
B、30厘米
8你是否在学习或看电视后到室外进行适度的活动? A、是
B、不是
9当你发现自己视力不好时是否及时检查和配戴眼镜? A、是
B、不是 10你认为在教室和家里学习时光线
A、太强
B、合适
C太弱 ④各小组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写出调查总结。
⑤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交流。
⑥各小组整理材料,装入记录袋里。活动方法与理念: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访法和分析法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社会的主人,国家兴旺人人有责。在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他们的协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得到了提升,产生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成果形式:调查问卷,体会与反思。预防近视眼(第二课时)活动目标:
①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资料了解怎样预防近视眼。
②向全体学生发起倡议,宣传保护眼睛的重要性,③提高学生的护眼意识。活动流程:
①讨论:为了我们的眼睛更明亮,应该怎么样做。
②归纳、总结,由班长执笔,撰写倡议书。附:
爱护眼睛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是眼睛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丽;
是眼睛帮助我们驱走黑暗的孤独,让我们看见阳光的明媚;
是眼睛帮助我们分辨是非,看清黑白,让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
看看窗外的绿树鲜花,看看纯净湛蓝的天空,看看朋友亲切的笑容,幸福便渐渐弥漫在每个人的明眸里。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如果离开了眼睛简直无法想象。“明亮眼睛迎奥运”是今年我国“爱眼日”的主题,看看我们周围,真正明亮的眼睛又有多少呢?为了呵护我们心灵的窗户,为了我们的五彩的明天,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爱护我们的眼睛吧!
一、端正读写姿势,看书时保持30厘米的距离,不要躺着看书或坐车时看书。注意用眼卫生,不在强光或阴暗的环境下看书、学习。
二、不要长时间持续看书或使用电脑,使用2小时要休息10-15分钟。
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四、注意营养均衡,对于已经患了近视眼的同学,要少食酸性和甜性食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偏食。
五、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六、经常锻炼,最宜进行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等。
七、定期检查眼睛的健康状况,发现眼病及早治疗。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为眼睛拭去尘埃,让视野更开阔;与健康一起前行,让世界更明亮!
六年全体同学
③广泛宣传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活动方法与理念:
将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遵从学生的意愿。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一种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成果形式:倡议书。
(四)、成果展示活动 结题阶段。(第一课时)活动目标:
①对整个活动进行归纳整理。
②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③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④撰写结题报告。活动流程:
①整理活动中所有的资料,装订。
②展览。让同学一起交流。
③交流活动收获与体会。
④撰写结题报告 活动方法与理念:
指导法与尝试法相结合,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采用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实行评价方法多样化。成果形式:成结展示。
三、收获与体会 学生的体会: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对近视情况有了感性的认识,心中受到的触动是不言而喻的。在活动中不仅检验了我们平时学到的多种本领,还锻炼了我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会碰到一个个问题,遇到一个个挫折,从而会产生一个个需要。这种需要正是学习的动力,此时的我们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自主学习。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独立查阅资料能力提高了,并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自主的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J 培养了我们对信息的整理能力,对现代学习工具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四、评价与反思:(一)活动总结
课程改革提出要加强评价中多元主体参与,在活动结束后,首先采取教师综合评价,评选出“积极实践奖”和“优秀小队”。然后学生填写自评表、学生互评。评选出活动中的“最佳个人”。民主、开放性的教育评定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动力。通过这节综合实践课,使学生在整理资料的实践和探究过程中,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人际交流,学会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家长评价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感受和了解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了解眼睛与卫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观察,访问调查,网络查阅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提高了孩子们研究的意识、研究的能力和学会交流,学会评价,学会总结,不断完善自我。
(三)教师评价
我深深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不再是人类经验的现成堆积,它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而课程的展开则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课程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以及课程与教学的内在统一为学生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创造出广阔的空间。
这次综合实践课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课堂上各小组有明确的分工,但是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好学生表现的频率比较高,一些稍差的学生展示的机会少,即使在小组讨论活动的时候,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有走神的情况。另外,有的小组,很多组员都想表现自己,组长的协调能力不够,导致组内出现小纷争,关于组内如何合作还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课堂上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的并不多,但需要教师的相机点拨,使学生能真正的理解并能运用,这一点教师作的还需要继续努力的。
“文明礼仪齐认识”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一、主题活动背景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是个人成长的根基,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既是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健康人格的需要,又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件精神,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在我班开展“文明礼仪齐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采访和实地调查、记录素材和写报告等综合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潜移默化的凝聚功能。少先队礼仪文化氛围,特别是共同的理想、观念、先锋精神能够激发少先队员对队组织的要求。礼仪目标的认同感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从而将队员个体目标整合为少先队集体的总目标,在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每个少先队员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萌发自觉创造少先队礼仪文化,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和积极性。2.能力目标
勇争一流的激励功能。激励旨在强化队员的学习动机,调动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少先队礼仪文化的激励功能表现在以自我激励为主,加强情感的培养,实行民主参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时间上、空间上,越是与队员接近的榜样其感染力越强,激励作用越大。3.情感目标
(1)随时随地的熏陶感染功能。良好的少先队文化创设了独特的人文精神气氛和学习环境,让少先队员置身其中与身在它处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从而心灵受到美化,情绪受到感染,情操受到陶冶。而且这种熏陶感染的功能在少先队组织当中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2)沟通社会、家庭的传播功能。少先队组织从校内走向校外。少先队礼仪也从校内延伸到社会,乃至溶入到整个社会文化当中,是发展少先队文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向社会、家庭宣传少先队组织的手段之一。
(三)活动方案设计 1.总体设计
本次活动的参与人员有:五年级全体学生,指导教师主要为该班的班主任、副班主;整个活动的时间预计为9月至11月中旬;学校课程表安排的活动课时为10个课时;课内活动主要教室,课外活动主要安排在校园内、社区进行。2.单元与课型设计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用一个课时做为开题。首先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由于本次活动的学生年龄较小(都是三年级的学生),入校不久,对校园文明礼仪的知识和学习的意义还不是很清楚,所以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学习书本知识。本单元设为“方法指导课”。课堂上利用书本和图片出示我们校园文明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学生在校园和文明礼仪有关的一些情景,然后学生通过讨论分辨校园行为的好与坏激起研究的兴趣,生成主题,分解专题,确定研究内容和调查方向。
第二单元:观察研究活动。用两堂课时,课外两周实施。主题生成:让学生先到校园去走一走,观察学生们的行为习惯,用心去发现以前未曾留意的校园行为,并记录下来,集中讨论哪些是好的文明的行为,哪些属于不文明的。观察探索课:从广到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校园行为好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激发了她们探索的兴趣,再让她们深入到自己的班级当中去,去观察身边的行为习惯,最后总结她所看到的,根据她这段时间对校园文明礼仪的学习和了解,提出需要传承和需要改进的,并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讨论)。老师参与其中,适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更好大胆的讨论,完善调查评价活动。
第三单元:实践调查活动。用课堂两课时。调查课:之前的观察活动采取了由广及窄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一步一步对校园文明礼仪产生兴趣,属于激趣课。接下来则采用反向方法,让学生先走入班级,大胆的与同学沟通,了解本班的同学对校园文明的知识知道多少(调查表的形式)。扩大调查课:当学生在班级中练习好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再鼓励学生在校园进行调查(调查表的形式),全过程学会记录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集中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单元:深入宣传活动。用课堂两课时。讲教课:学生深入到班级对本班的不良行为进行说教,并宣传校园文明礼仪。深入宣传课:学生练习好与人沟通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在校园进行宣传教育。最后,组长组织各组交流总结,提出阶段目标。
第五单元:拓展活动。用一个课时。拓展课: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把我们的文明礼仪带进社区,让长辈们都能对校园文明礼仪有所了解。第六单元:成果展示活动。用课堂一课时。成果展示课:提出展示汇报的要求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展示成果的准备。课堂上,小组通过轮流展示成果集、活动照片,活动日记等形式,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校园文明礼仪在校园中的重要意义。
三、设计理念
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活动方案:
步骤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第一步讨论分组和组员分工情况 合作学习第二步分组查阅有关资料 自学、交流
第三步各小组整理初步成功及补充一些未完善的资料 合作学习第四步继续收集、筛选资料 合作学习第五步分板块交流信息,畅谈感受 交流评价 第六步各小组继续整理活动成果,撰写调查报告
综合活动
第七步以手抄报、倡议书、小诗或小品等形式宣传关于礼仪方面的知识,谈感想。
第八步成果展示活动 交流评价
五、活动过程
(一)开题活动
1、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意义:关注校园文明,让我们做文明小学生。
2、小组分工及选题:每个小组由5人组成,以自愿为原则,每个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纪律及协调工作,每个小组选定一个实践主题。
实践主题分解如下: 编号 专题题目 1 “家庭礼仪” 调查 2 “班级文明行为”调查 3 “校园礼仪”调查 4 “社会礼仪”宣传
每小组选好题,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完成下表的填写: 组长
组员
我们的主题
具体分工
(二)实践活动
1、校园文明礼仪的学习阶段:首先让学生知道校园文明礼仪的知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然后每个小组的学生带着自己的专题,走进校园进行实地考察、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由于队员们的年龄小,所以老师一直关注各队进程,并适时的给与指导,并引导学生解决困难。
2、校园文明礼仪的调查阶段:让学生先到校园去走一走,观察学生们的行为习惯,用心去发现以前未曾留意的校园行为,并记录下来,集中讨论哪些是好的文明的行为,哪些属于不文明的。观察探索课:从广到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校园行为好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激发了她们探索的兴趣,再让她们深入到自己的班级当中去,去观察身边的行为习惯,最后总结她所看到的,根据她这段时间对校园文明礼仪的学习和了解,提出需要传承和需要改进的,并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讨论)。老师参与其中,适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更好大胆的讨论,完善调查评价活动。
3、校园文明礼仪的宣传阶段:讲教课:学生深入到班级对本班的不良行为进行说教,并宣传校园文明礼仪。深入宣传课:学生练习好与人沟通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在校园进行宣传教育。最后,组长组织各组交流总结,提出阶段目标。
(三)交流评价活动
1、小结各小组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表杨同学们努力探索的精神和积极投入的态度,并以相片的形式简单地展示出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过程。
2、小组汇报,社团集体交流。各小组根据本小组的探究主题进行汇报和总结,在汇报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其它小组成员可以提出疑问。最终由全体师生进行评价,评出优秀实践小组。
(四)成果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中,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并且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组织了一次大型校内调查活动和一次社区宣传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经受了一次综合素质的锻炼,学会了与人沟通、团结合作、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同时激发了他们爱校爱班的意识。同们们将它们进行统一的整理,通过展示和手抄报的形式将同学们的活动成果进行公开展示,大大加深了本次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五)活动反思
1、在调查过程中,由于学生缺少与人沟通的技巧,经常会答非所问,或与人意见有分歧,以后应注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分析能力。
2、由于训练时间较短,学生的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没养成,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3、通过社团的一系列活动,同学们不但了解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更使自己的知识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充分的展示。同学们互相合作、探究,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但由于社团成员的年龄小,也发现有少数学生的不敢与人沟通,主动参与性有所欠缺,怎样培养这些学生大胆和自信,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各项活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3、在展示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语言不够丰富,经常不知怎么应对提问,所以在今后训练中应注意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
三、收获与体会
1、亲自到小区、校园、街道走一走看一看,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
2、参加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文明之花在每个人的心田绽放。
3、提出改进意见:
把自己调查中发现不文明的现象。可以给有关部门、当地政府的写一封建议书,倡议当地政府再次在电视台或报纸宣传礼仪方面的教育的建议。第四阶段
活动续曲,成果展示
1、小品汇演、小型交流会、展览会。
2、资料汇编 小组以手抄报的形式,分门别类的将搜集到的资料汇集在一起,在全班交流展示。
《家乡特产大搜查》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一、主题活动背景:
一次,班里一位来自四川的孩子带了一包核桃到学校说是给同学尝尝家乡的特产,孩子们拿着核桃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翻来覆去地仔细瞧着,想发现与平时商店购买的有什么不同。我想这正是教育学生团结友爱,并且还能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好契机。于是让那位同学讲讲他们家乡的特产,介绍一下核桃的生长等情况。并问大家为了感谢他,你们准备怎么做呢?有不少学生都说也送我们的特产给他尝尝。提议是不错,可一下子大家都不吭声了,我们这里都有哪些特产啊?学生面面相觑。所以我决定借此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自己的努力去了解家乡的特产,从而对家乡加深认识,增进了解、产生热爱之情。
二、教学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了解特产,并能介绍一两种特产,知道他相关特产的生长环境或制作工艺等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并能开展宣传家乡特产,保护家乡特产的活动。
3、情意目标:通过学生对家乡物产的调查、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由衷地自豪,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通过寻找错字、别字和不规范用字,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四、活动方案:
步骤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第一步讨论分组和组员分工情况 合作学习第二步分组查阅有关资料 自学、交流 第三步各小组整理初步成功及补充一些未完善的资料 合作学习第四步继续收集、筛选资料 合作学习第五步分板块交流信息,畅谈感受 交流评价 第六步各小组继续整理活动成果,撰写调查报告
综合活动
第七步以手抄报、倡议书、小诗或小品等形式宣传关于汉字的知识,谈感想。综合活动
第八步成果展示活动 交流评价
五、活动的实施 第一阶段:开题活动
各小组讨论组名和研究内容 各小
组
长
归
纳
研
究
内容
讨论填写小组活动计划表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调查学习、收集资料、关于家乡特产的广告宣传语、设计的新商标、包装等、制作手抄报)(1)了解番禺的特产有哪些?
(2)了解关于这些特产的加工生产工艺,或生长环境,种植方法等相关知识。
(3)设计相关的特产说明书或宣传卡。
(4)了解与人民生活和我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5)走向社会宣传番禺特产,呼吁保护特产。
各小组合作制作手抄报 第三阶段:交流评价活动(根据小组初步整理出来的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完善促进成果的进一步完善)。
(1)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交流考察的记录情况。说说自己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说说自己如何做好考察记录的。(2)全班交流各组专题研究报告
(3)小组交流各组收集的有关图片、参观的照片,采访的纪录等。(4)小组交流自己关于家乡特产的广告宣传语、设计的新商标、包装等。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活动(由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并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写出活动心得)。
(1)展示考察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或设计方案等。(2)展示收集的有关图片、参观的照片,采访的纪录等。(3)现场展示自己关于家乡特产的广告宣传语、设计的新商标、包装等。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调查、访问中进行体验性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不少家乡的特色产品,还进一步探究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又激发了他们以家乡为荣的情感。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回顾这一活动的整个过程,我的体会甚多。
1、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现实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应从学生熟悉和关注的社会生活中选取主题。我以学生身边的家乡特产作为调查对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没有实践的环节,活动就失去了意义与价值。不能将实践淹没在书本和课堂中,学生所获得的认识应该是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而不是来自于书本与讲授。在活动的全程,我始终考虑学生,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如:调查家乡特产的种类,收集某种特产的具体资料,品尝其口味等,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而后升华主题,体验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劳动的甘苦。
3、合作学习是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在活动中,我注意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开展探索活动。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展开观察、访问、调查等多种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积累直接经验,从而获得课堂上所缺少的知识。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特产,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番禺的物产丰富,我们骄傲、自豪,我们更要把这些宝贵的特产文化保护好并传承下去。
“象棋伴我成长”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一)主题活动背景
列宁说:“象棋是智慧的体操”。象棋,是中国千年流传的文化,可以启智,也可以修身;可于坊间流传,也可登堂入室。中国象棋是一种集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竞技性于一体的智力运动,它不仅有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中国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象棋有着较好的象棋普及推广基础,学生普遍对中国象棋有着浓厚的兴趣;象棋教学顺应了教育的普遍性原则,能做到人人参与,人手一盘棋,教学的实效性较强;中国象棋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教学资源整合,学生无论在家庭、在社区都有得到指导和展示的机会。通过棋史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了解,触摸到我国古人的智慧,感受到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形成 “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学习动机,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和奋斗目标,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在致力打造棋文化品牌的同时,把棋类活动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实施,开展了异彩纷呈的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中国象棋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②学会观察、访问、查阅、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资料。
③ 提高探索的意识,探索的能力和学会交流,学会评价,学会总结,不断完善自我。
2、能力目标
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特点,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②通过组成研究小组,组员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③在活动中注重展示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组织各种象棋比赛,激发学生乐于参与的意识,培养交往能力,感悟人生的道理。
②通过活动,使学生喜爱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从中得到身心的愉悦。③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象棋的热爱。
④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共同营造棋文化的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
(三)设计理念
1、教会学生明礼诚信,棋如其人,主要是指棋德,棋风,是棋手和道德作风的集中表现。在《中国象棋》课程中,突出棋德教育,能促使学生领悟到“人生如棋步步高”“世事如棋局局新”的道理,决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变应变,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行棋之德,主要是指学生或棋手要诚实守信,团结友善、文明礼貌、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诚信是做人之本,正确对待棋的胜负。观棋之得主要指观众要安静不语,不作暗示等,培养学生“观棋不语真君子”等传统美德。
2、开发学生智力因素,《中国象棋》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是一项益智活动,被称为“人类智慧的体操”,棋局形势千变万化,时起彼伏,时优时劣,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各种形势变化的应变能力。一局棋从开局到终局,自始自终伴随着弈棋者每一步都要考虑全局,看对方落子,就要考虑对策,制定战略战术,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促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仔细观察,勤奋好学,充满自信的性格特征的形成。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中国象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两军”对垒,负棋方往往会对整个棋局进行回顾复盘,对一些劣招进行重新分析与评价,找出失败的原因和应汲取的教训,探求转败为胜的妙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胜棋一方也因此而找到了正确分析、判断的方法和谋略成功的途径,从而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增长自己的才干,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弈棋还能让学生得到静心、细心、专心、耐心的行为习惯培养。
(四)活动方案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师:我们学校以棋文化为特色,不仅在学校的石椅子上刻了棋盘,还建设了棋乐园呢!学校每周都请了专业的人员教我们下象棋,同学们在学习下棋的过程中与象棋交朋友,也感受到象棋的乐趣。通过学习,你学到了那些象棋的规则呢?知道那些象棋名人呢?这节课,让大家来更深入地了解吧!
2、老师小结前阶段小课题研究情况,导入成果展示课。师:(播放照片回顾)同学们,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调查活动、交流活动以后相信大家已经整理好小组的成果了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成果。
3、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成果展示,本小组成员的收获、体会等,形式自主)
4、收获与体会
举行设计象棋模型绘画大赛; 制作展板展示研究成果;
指导学生表演象棋故事小品、演唱象棋歌。
5、交流活动
四、活动组织者的课后反思:
从学校安排我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我就感觉到自己的压力很大,因为初次接触这门课,生怕上不好。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的内容是我自己选择的,课题是“象棋伴我成长”。我之所以设计这样的课,主要是想尝试一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因为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内容与我们这里的孩子的实际能力相差较大,有些不能很好地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而象棋是我校的特色项目,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有兴趣。我设计这一课题同时也是为了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多种搜集资料的能力,及将资料进行简单整合并向他人介绍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及分工能力。说实话,我在课前对上好这一课还是很没有把握的,因为我对象棋是个门外汉。在搜集资料方面,我允许孩子们可以向棋协的老师请教,可以上网查询,也可以到社会上进行调查、采访。我一开始就担心那时我会控制不了这样的局面。但上完课后,我感觉应该说还算是比较好的,孩子们对了解象棋的各方面情况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他们在活动中都很投入。这一课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给我的启发也是比较多的。
一、课程校本化,让孩子更贴近教材。
我在上完开题活动课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孩子们比平时在课上的表现要兴奋许多、积极许多。学生虽然学了几年的象棋,但有关象棋方面的资料,如:象棋的起源、发展、比赛规则、赛事、象棋名将等却了解不多。所以孩子们对接下来的搜集资料的环节兴趣更浓了。我觉得孩子们有如此积极的表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象棋是融合文娱,体育,科学,艺术于一体的,有益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智力活动项目。我给他们设计的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
二、体现自主,培养能力。
在搜集资料了解象棋文化的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在小组中讨论最后确定本小组的共同研究目标,然后自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有目的去登录网站搜集有关资料,有的则去向校长及其他老师了解学校的开展象棋课的历史、取得的荣誉、动向等等,也有的向来讲课的棋协的老师了解象棋名将。整个活动过程很是“热闹”,这也是我所期盼达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在这一环节的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就会更好地激发起孩子的探究兴趣,他们在活动中也就更有积极性。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自我表达同样体现自主性。
课堂中有好几个环节我都注重了孩子之间、孩子与我之间的互动。在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搜集资料的分工时,我都是让孩子们在小组中讨论进行的。大多数小朋友都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总有几个孩子在那里或是观望或是做一个听众。我很难过地看到这一幕,我不愿看到他们把自己独立在课堂的边缘,不愿他们永远都做一个旁听者。于是我建议这些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结果他们选择了书面交流,同样达到交流的目的。
四、学生的体会引发的思考。
从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效果还是好的。但课后一个学生的体会真的让我很有感触,她说:“我学象棋足足五年了,虽然懂得一些小小的知识,但自从经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后,我真的受益匪浅!我不仅从中学到了一些关于象棋的知识,还对花边的设计和画画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和进步。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不仅在网上了解到一些关于象棋的歌曲,还知道了象棋的历史和由来。我还觉得,现在中国象棋的棋子太单调了。因为这样可能不太吸引人,所以我们应该将棋子设计的有趣点,可爱点。来博取大家对中国象棋的喜爱之心。我也十分希望中国象棋能走向全世界,奥运会上能出现象棋这种项目,让我们一起等待吧!!。”
我在想如果真有一个孩子来问为什么象棋不能成为奥运项目,我真的不知如何回答。看来单单让学生了解象棋文化还是不够的,我还真是忽略了怎样推广中国象棋这个问题。
活动结束了,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正在逐步适应做一名合格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活动中我充分地认识到要努力钻研教学业务,还要积极拓宽知识面,以胜任学生对指导老师的要求。对学生来说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尝试,使平时比较内向的同学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平时好动的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通过组长的协调,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精神得到了体现。棋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实施,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通过下棋,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文明行为日渐形成,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
关于小学近视问题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许多同学都陆陆续续带上了眼镜,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有多少人近视了?他们又为什么近视了?我做了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调查询问同学,了解他们是怎么近视的。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班一共有多少人近视了。
4、通过班级博客发表问卷。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班共有5个人近视。
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7%患有近视,初中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
近视成因较多,据我们猜想,造成近视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营养体质因素和睡眠因素。导致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做的太晚,使睡眠不足,过度地看电视、玩电脑,摄入大量的钙和蛋白质。
现在小学生近视率很高。虽然近视存在某种的遗传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影响。目前除了配戴眼镜外,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唯有持久地开展预防措施。中学生极高的近视率和现行的教育制度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更多的是因为用眼习惯而导致近视的发生。近视预防的重点也在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发现:
1、从整体来看,作业负担较重的同学占大多数,作业负担随年级的升高而加重。
2、无论是哪个年级在做作业时都没有好好的让眼睛得到休息;而在校休息时间又一次次随年级的增高呈递减趋势。
3、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都是对眼睛有治疗作用的,但却没有引起同学的足够重视。
4、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还不够重视!
5、其中的因素,像:姿势不对、用眼不当之类的毛病,我们可以努力克服、改正;像灯光太暗或太强之类的,我们可以调节;像防
第二篇:英语研究性学习方案报告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新名词“研究性学习”,对它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从狭义上说,教育部“普通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指南(试行)”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理解,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渗透于学生所有学科的各类学习活动当中。
在本文中,笔者想谈谈对后者的理解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讲解式教学,在课堂上主要以讲解知识、技能等为主。而与之相对应,学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具体表现为背诵、模仿与大量练习等。这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模式已经成为传统的课堂活动运行模式。它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但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单只是让学生掌握人类文明中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同样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这样,我们就不能不提倡另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研究性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教师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提供有效的指导,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获得结论。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新变革,是对原有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模式的补充与完善。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贯穿于各门功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但决不意味着它是一门放任自流的课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如何判别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成效,如何逐步深入理解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呢?为此,学生就需要了解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相同。它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教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使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
具体说,同学们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消除了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所造成的诸多弊端。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无固定的、统一的课程内容。除了学校提供一部分现成内容外,大多数学习的内容及问题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带有开放性。
2.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可以分层次进行,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研究性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造能力的提高。同时,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紧密的联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4.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观、教育理念认为,学习评价应是多元性、社会性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主体的多元性,应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而专家、教师组成的评价指导小组应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也可进行跟踪评价,以避免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失控。同时,要明确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即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这种价值观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观所在。
四、研究性学习方式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渗透,以下的一些尝试较为成功。
1.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英语角活动
现状:中学阶段一般学校都开展英语角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但这一活动很难办好。原因有二:第一,学生觉得无“话”可说,开口很少,因而缺乏参与积极性,收效甚微。第二,教师觉得英语角一周一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题”可出,不但备课量大,而且往往陈词滥调,没有新意。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首先在所教的班级做出了新的尝试。
操作步骤:
第一,班级分组。把全班五十个同学平均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十人。选出正副组长各一名。组长负责安排各组员的工作及工作成果的汇总,副组长负责记录各人职责及打印等文书
工作。
第二,选题和搜集材料。各组讨论,选择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主题,组长安排各组员通过各自的方式搜集相关资料,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汇总,副组长做好记录。
第三,资料整理和汇总。在约定的时间内各组员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汇总于组长处,组长将之整理成文,交副组长打印并分发给各组员人手一份。
第四,统筹安排。教师召集各组长,安排各组主持英语角时间。
第五,轮值。按照时间安排,各组按周轮值。十个组员分散于英语角各处,担任十个“小主持”,这样,一场英语角就有十个“集中点”,每个小主持负责向各参与者介绍情况,回答问题和组织讨论。
注意事项:
第一,教师不可过多干预,只负责协调和监督工作,以免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
第二,分组要适当,小组规模不宜过小,否则开展主题英语角时会导致“小主持”压力过大,而且旁边参与者的开口机会也会太少。组员结构要适当,一般来说,正副组长要找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
优点:
第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
第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语法教学
现状:其实,除课外活动以外,在课堂上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渗透。语法教学向来是基础英语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它既抽象又枯燥,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并且不喜欢学习语法。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往往是理论与练习的简单结合。其缺陷是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如在课堂上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智慧主动探索,效果就会不一样。
操作步骤:
第一,给出简单,典型,学生又容易理解的例句。
第二,由学生自己探究和发现基本规律。
第三,提供适量配套练习。
优点:
第一,学习过程由浅入深,水到渠成。
第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锻炼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3.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阅读课教学
现状:阅读课的教学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如果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于阅读课的教学,就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操作步骤:
第一,搜集有关资料。
第二,交流与汇总。
第三,导入新课。
优点:
第一,学生要动手搜集与主题相关资料,锻炼了动手能力。对资料加以整理,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与同学交流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能够促使学生接触未知世界。
第三,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课程教学的意义
在各学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层理解;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各科教学中,接受性学习多用于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实,这两种学习方式是密不可分,互相渗透的。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可以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并且有利于加深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课内和课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两种学习方式协调起来,互为补充,让“研究性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的渗透到各科各类教学活动当中去。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方案
“舌尖上的浪费现象”研究性学习设计
(建议:既要交流总结研究的内容,也要总结研究性学习的感受、困惑和收获;每个成员要积极发表对研究结果的认识,通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课内时间:1课时
活动一:成果展示
1.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建议:在展示研究成果时按照调查的浪费现象、浪费的危害、解决浪费现象的方法进行展示,并对展示内容进行阐释。)
2.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逐一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建议:小组讨论交流其他小组的的成果展示,并做出客观评价,评价时既要评价调查的内容,又要评价展示过程,并针对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其他小组完善研究成果。最后制作评价表格,做出等级评价。)
3.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
活动二:合作探究
在成果展示、交流感悟的基础上,共同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1.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舌尖上的浪费现象?
2.这些浪费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何危害?
3.解决这些浪费现象的方法有哪些?
4.怎样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活动三:交流感悟
1.畅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感悟、困惑和反思。
(建议:谈论的话题可以自由选择,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谈论话题可以是:根据调查的结果,发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评价自己小组分工合作的情况,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的地方?这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你感受最深的事情,它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你们在调查采访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采访调查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等等。)
2.结合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人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谈谈自己在参与本次活动中的感受。
活动四:总结提升
1.教师总结: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让勤俭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有一天,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方案
研究性学习方案
蒙阴镇中心小学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小学三年级起,在必修课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研究性学习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 开放性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与生活相关的自然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学习过程中书本知识学习与行为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活动为中介,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活动去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和自由地创造。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兴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探究的出发点,能有效地引 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性活动中。
〈三〉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智慧潜能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潜能,也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类探究方式,关注自然、走向社会、发现自我,开发多方面的智慧潜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现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中, 获得思维、能力、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一〉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获得问题探究的初步经验,激发对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
(二〉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小学生应当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发展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包括:针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闯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 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作出简单但合理的解释或回答,用明白的话语与同伴交流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与心得,展示成果。
〈三〉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认真完成 分工的自觉性,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
〈四)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在研究性学习中,初步形成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能进行 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五〉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小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包括:初步形成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注意个人行为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后果,初步形成关注社会 进步的意识,懂得社会发展人人有责的基本道理等。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在内 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
(一)学习内容选择
1、尊重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并有效开展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积极地投入探究。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充分发挥他们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前提.教师在活动指导中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可供学生自我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不宜硬性规定研究的内容和题目。可以通过开设科普讲座、推荐科技书籍、介绍科学人物等途径和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形成问题.在学生中产生研究的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研究的题目和思路。
2、关注生活实际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此同时,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活动和探究的范围又有较大的局限性.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掘适合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是有效地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开展研究性 学习.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种问题。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3、鼓励动手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研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更多地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多一点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一点教师的知识传授:多一点实地调查和实验,少一点书面资料的研究整理:多一点手脑并用,少一点纯思维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情境,要深入城出、注重实用,避免单纯的名词术语的讲解和记忆。
(二)学习内容设计
1、由扶到放原则
小学生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志向, 需要有适当的引导和鼓励。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可以是来自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学校和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选题范围指导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设计活动内容。在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社会生活中,都包含着可以探讨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资利用的丰富素材,应予以充分注意和发掘.农村、信息资源、环境特点,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多地与乡土教育、劳技教育、手工制作以及当地的生产、科技活动等结合进行。要注意选择和利用一些时间性、季节性较强的事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社会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比较引人注目,可及时用以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对于农作物栽培等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的活动,要掌握情况.预先 设计安排.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这是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
3、逐步积累,资源共享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校可以根据校内外教育资源和本校的实施情况,总结积累有关材料,逐步构建有地区文化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系列:并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探究项目留有足够的余地.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是学生、教师共同学习、探究的过程,也是合作、分事的过程.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 使不同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施围内共享资源.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 容、过程、操作要点和经验体会通过案例形式总结出来,并分别从学生小组、指导教师、学校管理等不同层面或角度予以反映,在实践中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良好作用。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具体方法上,对教与学双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一〉基本要求
1、全员参与.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全过程中的自主性,特别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不能以学科成绩落后等理由,限制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2、任务驱动.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
3、形式多样.要从地区、学校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实施办法.提倡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其它指定领域,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学校、班级、少先队活动整合起来实施。
4、课内外结合。需要利用一部分课内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或由学生边进行交流研讨等:也需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包括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由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研究活动。
小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不强,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缺乏,思想单纯,因而活动范围应以校内、家庭和所在村队为主:活动的组织应以教师带领下的集体活动和在教师或家长能有效控制范围内的分组活动或个别活动为主。
〈二〉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包括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探究以及在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中展开的合作研究等等。
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应采取小组合作形式"研究小组,聘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研究小组一般由本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结合,也可组织跨班级甚至跨年级的小组。
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指导技能,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并取得预期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
1、针对小学生的经验背景和知识基础,在研究性学习开始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例如,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何记录与统计数据等等,以便于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研究过程。
2、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或小组要进行辅导,创设必要条件校外活动前要特别做好安全防拖教育,使学生既能大胆进行探究活动,进行人际交往,义能很好地自我保护。
3、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4、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会面临既不能多臂,又不能不管的两难局面教师 应改变传统的做法,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允许学生在方法运用和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别,不要求全责备。
五、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一〉评价原则
1、正面评价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视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动手实践和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来改进学习.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评价结果也不宜给出数值成绩。
3、重视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参与探索性活动、开展人际交往,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
〈二〉评价内容
1、学习态度。主要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研究 性学习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如学生是否认真参加课题组每 一次活动、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准时完成学习计划、不怕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
2、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如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 乐于和别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组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3、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快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新颖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善于观察记录、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资料、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等。
〈三〉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儿个问题
1、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和 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要鼓励学生的新想法,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六、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管理。
1、学校应建立起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洛实、实施检查等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2、要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 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建立起必要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实 行对研究性学习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三〉教师培训
教师是研究性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的教育研究、教师培训ll机构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把它放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要求并不断提高质量的关键位置上来。要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培训计划,并切实加以落实。
1、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促使教师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 的科研素养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培训中,要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 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尤其要让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案例剖析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
2、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本身就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学校要 把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与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研究探索结合起来,并通过鼓 励、支持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实施问题的探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教师耍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 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方案
灵台一中研究性学习组织建设与实施方案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科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其中研究性学习占15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分别占2学分、6学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重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同时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重结果,更重视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以期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研究性学习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和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5.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和其他问题。2.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由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问题的结论。
3.实践性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1.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必修课,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切实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经校长室研究决定学校成立新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周建荣任组长,副校长罗伟任副组长,由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处、信息技术组等处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成绩评定、后勤保障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由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年级主任、年级组长、教师代表组成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在学校新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各项具体事宜,包括拟定计划,人员安排、设备调配、活动安排、检查督促、过程落实。教师代表分别从高
一、高二年级教师中遴选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2.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要求,我校制定《灵台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就我校研究性学习的根据、目标、目的、特点、组织、实施步骤、管理和评价办法等问题做出说明和规定。
高一、二年级组制定学期计划,逐月活动安排表,活动的安排要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操作,力求实事求是,切实可行,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弄虚作假,搞花架子。
3.为了确保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的轨道,学校新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将陆续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经验交流制度。4.发挥年级组的组织协调功能,强调班主任的管理功能,重视全体教师参与和指导功能,要防止和杜绝教师只重视本学科的教学而忽视研究性学习活动错误倾向,要清醒地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师生互动行为,随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也是转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宝贵机遇。所以全体教师都应主动参与,在研究性学习中既培养学生也提高自己。5.要培养典型取得点上的经验,注意总结推广,全面实施,也要注意树立先进典型,学生、教师以及课题组中的优秀者要表彰,每学期进行一次初评,每学年进行一次总评,通过展板、示范、出专集、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先进典型。
6.教师培训是开展研究学习的关键,也是加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校内培训,校外学习,典型示范,经验交流,专家讲座,印发学习资料,学校将积极开辟校内外的学习研究的渠道、发展与外系统的联系,为教师的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方便。教师培训的重要目标在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尽快地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科研素质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应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为其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根据本市本校的具体条件,我们坚持校内外相结合,以校内为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以社会科学为主的原则,充分地利用本地、本校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优势,根据我校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找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所选的课题要具有典型性,可行性、趣味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究解决一些开放型的问题,把研究性学习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本校、本年级、本学科特色、进一步拓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新路子。
五、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研究,小组一般由本班内4—8人组成,设组长一人,课题组内信息的搜集、资料的整理、实验的设计、数据的纪录、图表的绘测、论文撰写等项工作都要有明确分工。做到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有独立的任务,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六、研究性学习实施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进入问题情景阶段),实施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总结阶段(表达交流阶段)。根据我校高
一、高二的实际情况,每一阶段的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进入问题情景阶段)
(1)分别召开校、年级、班培训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法规意识。(2)健全组织,分别成立校、年级、班级三级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为启动研究性学习做好组织准备。(3)向家长和社会做广泛宣传,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4)选择课题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A、教师选题: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任组长,任课教师组成中心课题小组,确定中心课题,并向学生进行主题展示,学生根据个人的志趣、爱好选择课题,填写《选题意向表》,年级组根据学生的意向分组,由班主任宣布分组名单,学生组成课题小组,选举组长,聘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一般以负责一个子课题为宜。B、学生自由撰题,由年级组筛选认定,或由年级组推荐课题,并进行主题展示,学生自愿报名,年级组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组,或由年级组、学生共同推荐课题,年级组建立题库随机抽取课题,按主题展示、学生报名、建立小组、选举组长的程序依次操作。(5)课题小组拟定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指导教师对小组研究计划的讨论与制定给予指导和帮助,指导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撰写指导小组研究的教案,班主任不介入小组讨论,但要负责控制和安排整个班级小组的讨论。
(6)年级组织开题评审会,提出开题评审的有关要求,除按规定填报《开题报告表》外,要提供一份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评审会由指导教师主持,对每个组的计划进行评审,不合格的小组需重新准备再通过开题评审。2.实施阶段(实践体验阶段)(1)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自主地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地填写各种表格。
(2)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指导教师要逐周检查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认真填写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3)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载研究情况和各方面收获。
3.总结阶段(表达和交流阶段)
(1)小组成员对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本课题组的材料,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科学性。
(2)子课题组完成小组研究成果一份,英语摘要一份,收集的资料索引一份,课题涉及到的科学术语词汇表一份,小组成员心得体会各一份。
(3)中心课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组内各子课题的展示交流,师生对各组成员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为答辩作准备。(4)答辩由各中心课题组负责组织,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参加,以子课题组为单位,按研究课题的相关内容进行答辩,答辩的程序为:
A、小组代表报告本组研究内容并尽可能地展示音像、图片及相关的原始资料。
B、小组成员回答专家提问。C、答辩后由专家和指导教师进行评议、打分并填写答辩记录表。
七、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法的多样性,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评价
(1)评价的环节:开题评价、中期评价、结题评价。(2)评价方式:个人评,小组评,指导教师评,中心课题小组评,也可以邀请家长和校外的专家评。(3)评价内容:
A、参与活动的态度:主要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
B、在活动中所获得体验的情况:主要通过自我陈述及小组记录活动记录以及学习结果反映。
C、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主要对学生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的方法、技能水平进行评价。
D、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主要考察在活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及在活动前后的比较。
(4)评价的表达形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每个环节评定等第,结题时给予汇总,既评定等第,同时给课题组所有成员评语,建立研究性学习档案。2.对教师和其他辅助人员的评价 为了加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真正落实“师生互动”的要求,也为了加强人员的参与意识,落实考勤考绩和各项要求,要求所有教师:
(1)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真正做一个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在各项活动中指导应到位及时,注意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事事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2)要加强继续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关心相关学科的知识,注意学科间知识的渗透,要能开设有关科研方法和本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
(3)认真及时地写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进行开题、中期和结题评价,写好课题评语,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4)微机室、图书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配合研究性学习,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教学第一线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研究性学习服务。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