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报发刊词》读后感
《<民报>发刊词》读后感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日益扩大。他们不仅加强了对清政府地方政治控制,而且还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矿山、铁路的利权更是他们的掠夺对象。同时,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而清末新政更是加剧了社会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化,民不聊生。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出国留学的青年学生也开始接触到近代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于是,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民宅房,中国革命同盟会正式成立,而《明报》作为同盟会机关刊物,为促进革命运动的发展﹐指明广大革命群众斗争的方向起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在孙中山先生伟大的革命生涯中,这篇发刊词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章开篇,孙中山先生通过其对社会现状独到的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评判了当时知识分子虽满腹经纶,大谈救国之道却虚有其表,不切实际的可悲现状(求其斟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而况夫孤怀宏识、远瞩将来者乎),并借此顺势在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学习和研究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充分认识到中国推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迫切性(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与推行民生主义的可行性(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从“以民为本”(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的宗旨出发,首次提出了救国救民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思想,这也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发刊词最后,一字一语无不蕴含着孙中山对中华民族深沉的爱与崛起的信念(翳我祖国,以最大之民族,聪明强力,超绝等伦),并大声疾呼有识之士贯行三民主义,使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则中国富强指日可待,中国不再受外敌欺辱,中国国民不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数最良在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
从1840年6月的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政府建王朝的腐败统治,中国落后的经济技术,反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而告结束的。更甚者,许多官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与自身的政治地位,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导致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大。所以,我认为,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首先革之(非革命无以救垂亡),况且此时的朝廷是洋人的朝廷,若不先推翻最基本的民族矛盾,反帝又何去何从。(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民族主义与民生主义。
孙中山先生发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未能解决土地问题。为了使中国富强,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出现社会危机,他提出了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当然不可避免,三民主义也许会存在一些缺陷。但就当时而言,三民主义是进步且正确的,正如孙中山先生本人所说,“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义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后完全成立。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孙逸仙,一生操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他抛却个人名利,大公无私,果断让位袁世凯,促成清帝退位并造成封建制度的彻底灭亡,彰显其伟大胸怀。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一枝独秀前无古人。而本篇发刊词可以说为广大中国贫苦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作出一定的贡献,其首先提出的三民主义为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可以说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虽然最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但这只是历史的自然演进,成者王败者寇罢了,决非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行动所能左右,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也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第二篇:影响人一生的文章-影响你一生的演讲辞_民报发刊词
近时杂志之作者亦夥矣。奶夸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摘埴索涂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惑。求其斟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而况夫孤怀宏识、远瞩将来者乎?夫缮群之道,与群俱进,而择别取舍,惟其最宜。此群之历史既与彼群殊,则所以掖而进之之阶级,不无后先进止之别。由之不贰,此所以为舆论之母也。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日民族,日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干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驰张之。嗟夫!所陟卑者其所视不远,游五都之市,见美服而求之,忘其身之未称也,又但以当前者为至美。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未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翳我祖国,以最大之民族,聪明强力,超绝等伦,而沉梦不起,万事堕坏;幸为风潮所激,醒其渴睡,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日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旦夕之间,奋发振强,励精不已,则半事倍功,良非夸奶曼。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数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而吾《民报))所为作也。
抑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吾于《民报》之出世觇之。
第三篇: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读后感范文
《共产党人》发刊词读后感
《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10月4日为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写的一篇发刊词。而用历史的眼光去读毛泽东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不难看出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发展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首先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以朴实生动的语言,以自问自答的设问方式,向我们阐明了《共产党人》这个党内刊物发行的必要性及任务。并且进一步的阐释了提出这一任务的理由。这为我们共产党人指明了道路。同时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斗争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他指出:“统一路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这令我感触良深。
我国自从1842年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就逐渐的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使得诸多的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这可以把一切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已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毛泽东同志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这一点就代表了毛泽东的思想已经渐渐成熟。
斯大林同志说过:“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这是说得非常之对的。这一特点,这一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特点,也是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中所没有的,或是同那些国家不相同的。同时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了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我看来,离开了枪杆子的政权是没有办法取得胜利的,况且在那个时期,敌方的力量远远比我们强大许多,我们不能去做无谓的牺牲。
同时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同时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这使得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所以在这种时候就必须要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虽不及古人焚香沐浴去读一篇圣文,试想,一个当代大学生,怀有崇敬心情,蜗居一室读《共产党人》发刊词,与党史对话,这种感觉真好。
第四篇:发刊词(最终版)
发刊词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我们朗凯奇人迎来了自己的内刊——《海》的诞生。它标志着我们朗凯奇人将用文化作为载体来记录自己的成长、壮大,来传播、弘扬朗凯奇的企业文化,树立朗凯奇的良好形象。这也是《海》的宗旨与使命,也彰显了我们朗凯奇人的底蕴和信心。
2007年,自朗凯奇诞生以来,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拥有四家分公司,一百余家代理商,并拥有自己的科研中心和生产基地。我们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他人,多年来,我们为绿色防水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业主和住户。我们将努力打造具有高度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员工队伍,造就具有尖端防水产品和技术服务水平的品牌,实现主要业务生产和营业收入处于全国防水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前列,力争对绿色防水技术变革创新作出显著贡献。
忆往昔,我们朗凯奇人一路披荆斩棘,挥洒汗水,成就了现在的业绩;展望未来,我们还需付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来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而《海》的创刊,如柱石、号角、助推剂,它将刻下我们奋斗的足迹,将吹响我们前进的号角 , 将推进和激励我们每一位员工不断地向我们的目标迈进。当然它也是我们员工思想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创业、弘扬企业文化的园地,是对外沟通、传播的窗口。它肩负着朗凯奇人的美好愿望和使命。尽管它还很稚嫩,还需要大家的精心呵护和大力支持,但我相信,它的诞生,将成为朗凯奇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将为朗凯奇的稳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此,我们设定了以下栏目,它们分别是:卷首语、商业论道、公司动态、精神家园、经销商风采、防水天地、精英故事、百家争鸣、热点透视、健康有约、心灵港湾。其中“百家争鸣”这个栏目汇集了防水行业的知识,各种岗位的专业知识,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稿件。“心灵港湾”属于副刊栏目,主要刊登员工的来稿,生活感悟或者工作感想。都可以写作成篇,内容体裁不限,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也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指导意见,欢迎来信来稿。让我们一起梦想,让我们共同实现!
第五篇:发刊词(修改)
发 刊 词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斑斓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期待已久的《大民政 新视界》终于诞生了。她的诞生,昭示了滨州民政工作一个全新的标杆和起点,倾注了滨州民政人满腔的热诚和期望,凝聚了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美好祝愿。
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发展之始。新时期,现代大民政保障的不仅仅是公民生存权,而且还要为公民的发展权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一份期刊,如果能以这样全新的视角,坚守真挚热望,真正奠基于拓展民生福祉,致力于维护公平正义,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有益于彰显滨州现代大民政的楚楚新风,如此,本刊也可成为一扇窗口,展示“爱心民政、阳光民政、法制民政、数字民政”建设下的新民生、新发展、新希望、新梦想。而这,正是《大民政 新视界》面世的底气与宗旨所在,且始终不渝,秉持到底!
正是基于建设“爱心、阳光、法制、数字”四型现代大民政的发展理念,本刊将重点体现滨州民政工作的“现代”和“大”。着力托底“大民生”,创新“大服务”,建设“大平台”,构建“大格局”;为积极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均等化的民生保障服务新平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加快建立综合性、基础性的为民服务新平台而高歌有为、躬政前行,全力构建适应现代大民政发展的民政工作新格局。
奉行“建设现代大民政,服务滨州大发展”的热望和理念,以新视野审视滨州民政发展,本刊确立了“为民、创新、拓展”的编辑风格,并将一以贯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立意高远。意在书写滨州“大庇天下”的民政气魄,诠释心系和谐发展的款款深情。凡涉及的特别关注、民政要闻、调查研究、慈善人间等版面,皆从“为民”着手,立足贴近民政人、民政情,着力关注社会问题、民生热点。以“信息”为依托,靠“调查”做保证,用“舆情”当标尺,以“严谨”为衣钵。孜孜以求,持之以恒——这既是自勉,也是向社会各界的郑重承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深知,作为滨州民政“大宣传”的排头兵和桥头堡,初创之期会有几多艰难,但既然勇敢地向前迈出了第一步,只要有您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和鞭策,后面的路定会扎实稳健、茁壮有力,最终成为展示滨州民政风采的重要窗口,为滨州民政事业发展传递出振聋发聩的最强音!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