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平行志愿填报 吃透十大细节
高考平行志愿填报 吃透十大细节
平行志愿让考生填报更加容易,但却不可掉以轻心。比如临界生的志愿填报,第二志愿组如何有效,为什么会退档,填报新增专业会不会成为试验品等,这些细节问题,有些考生还吃不透,这里我们继续邀请卓越教育总裁唐俊京,深度解读平行志愿,归纳平行志愿填报的十大细节。(以下案例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数据来源于2010年,如有变化以省考试院公布为准。)
分析:每所市属的院校,对于该市户籍的考生都有一定的分数倾斜,由于该生是深圳户籍,最终该生被深圳大学录取。因此建议考生一定填报自己户籍所在地的院校,这样就能用较低的分数就读较好的院校。
技巧:1.市属院校一般会出现“两条线”,一条是对该市户籍考生,分数较低;另一条是对省内考生(市外生源),分数较高。以去年广州大学为例,广州市生源的文科类出档分为573分,理科类出档分为592分;省内(广州市以外地区)的文科类出档分为584分,理科类出档分为604分。两者相比较,后者比前者文科高了11分,理科高了12分。
2.二B类院校的“珠海系”,也有“两条线”,一条是对珠海考生,另一条是省内考生。以去年为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史类广东(非珠海市)录取分数是548~584分,平均分553分,珠海考生是518~581分,平均分543分;理工类广东(非珠海市)录取分数是560~602分,平均分566分,珠海考生是547~591分,平均分560分。
分析:该考生的成绩位于二A线上,是典型的临界生。他本人很想读二A院校,但省内许多二A院校的录取线都高于或略高于省线,为确保被录取,他在B、C志愿都填写了两所外省相对偏远的院校,最终被西北民族大学录取。技巧:1.临界生的志愿填报最考功夫。一般来说,有两种策略,要么往上“冲”,要么往下走。往上“冲”有两种基本操作方法,第一种是B、C志愿用前一年参加了省内补录的院校或者是专业作为保底,因为前一年录取不够的才参加补录,这类学校(专业)一般只要达到省线,就有可能被录取。
2.第二种操作方法是选择外地高校作垫底。从去年的投档情况来看,二A省外院校少人问津,缺档情况严重,特别是理科考生。内蒙古、吉林、辽宁、陕西、河北、甘肃等地的高校往往招十几个人,却只有一两个上线考生。就连广东周边的省份福建、湖南、湖北都有一些小有名气的高校遭遇“断档”。有个别边远省份的高校根本没有第一院校志愿组生源,惨吞“零蛋”。临界生不想掉入下一批次,可以把这类院校作为B、C志愿垫底。
分析:该生的分数比本A线只高了4分,想读本A院校的好专业较难。他觉得与其就读本A院校不理想的专业,不如就读本B院校的理想专业,因此在第一志愿组的BC志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第二志愿组不填,目的是如果录到想要的专业就读,录不到就直接读本B。
技巧:1.临界生往下走,原因很多。有些重点本科段的压线考生,因为不愿意读农科专业,而自愿放弃重本,热挤二A院校。也有一些二B段的压线考生,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会放弃二B选择三A。所以,如果你把重心放到下一个批次,请给自己一个理由。
2.临界生往下走,在填报时需要注意一些小技巧。一是上一批次大胆冲,二是使用“不服从专业调剂”。比如说,你的成绩略高于一本线,主要目标是在二A的广商选一个好专业,那么,在填报时,可以在一本第一志愿组填广外、华师等学校(第二志愿组不填),既使没有录取,也不影响上广商。
分析:第二志愿组往往起到保底的作用,以防第一志愿组出现意外。该考生在第二志愿组的A志愿填了一个1:1投档的院校,如果出现有考生被退档就有机会补上;B和C志愿都填写了前一年需要志愿征集的院校,最终如愿地读上了不错的大学。
技巧:1.本科各批次设立两个院校志愿组是广东平行志愿投档及录取模式的创新之处。从去年的投档情况来看,仅一本第二志愿组就“捞”回了600多名线上考生。所以,第二组志愿不要轻视,说不准就是“救命稻草”。2.第二志愿组三个院校志愿之间仍然要拉开梯度。按照“冲、稳、保”的顺序进行填报。特别要注意,一定要选择一个能够保底的学校,避免在第二志愿组时仍然没能被录取。
3.第二志愿组A志愿在“冲”时有一个窍门。那就是一定要填按1∶1投档的高校,因为这样的高校一旦有人退档,第二志愿组便有机会。
4.第二志愿组B、C志愿要保底。什么学校可以作为保底志愿?一般而言,可以填报冷门院校和冷门专业。但如何判断“冷门”?今年考生可以参考去年的数据,找去年补录的学校和专业填报。具体而言,可以对照这个学校的“录取数”和“上线数”。上线数超过录取数越多,说明这所学校去年越热,反之,上线数低过录取数越多,则说明这所学校越冷。
分析:1.在征集志愿时,优先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该生比较喜欢华工汽车学院的日语和市场营销专业,因此也就放在了A志愿,结果录取了。技巧1.征集志愿以考生重新填报的征集志愿为准,考生原填报的院校志愿无效。考生可填报一个志愿组A、B、C三个平行志愿的院校,每个院校可报6个专业和1个服从专业志愿。从去年的征集志愿来看,二B院校有20000多人补报志愿,投出近16000多名考生档案。
2.各批次在征集志愿时都会公布一个征集资格线。在此之上的考生可以填报征集志愿,学校从高分开始录取,一直录满计划数。所以,学校在征集志愿时的最低分往往都会高于资格线。比如广东培正学院文科征集计划数是563,有593名考生投档,录取最低分达到512分。
3.如果一次征集志愿还录不满,少数高校可能会第二次征集志愿。比如去年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理科第一次征集志愿之后,还有600多个计划未满,省招办进行再次征集志愿。
分析:该考生超过了南方医科大学的投档线,但因为本身有色盲,所填报的专业全都不招色盲色弱,加上没有服从专业调剂,结果提档后被退档,进入第二志愿组投档。
技巧:1.平行志愿里一旦退档,风险极高,甚至“惨”过之前梯度志愿。在去年的投档情况来看,虽然本科各批次的投档率都很高,但在一本批次,还是有800多人退档,在二本A批次,有1200多人退档。2.退档的三个原因。从去年的投档情况来看,退档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而退档,这个占了退档的大多数,二A批次九成退档是因为专业志愿不服从。值得注意的是,上例中B志愿一旦退档,是不能再向C志愿投档的,只能落到第二志愿组。二是超过比例投档相对低分的考生会被退档。省招办预投档时投档比例为1:1.05,也就是说,这后面“5%的考生”将会被退档。三是因体检不合格或报考专业受限而退档。
3.如何减少退档风险?对考生来说,一是专业志愿一定要服从,二是专业报考条件一定要看清,三是填报投档比例1:1的高校,风险较小,四是去年清华、复旦、武大、暨大等高校都追加了招生计划,以尽量“消化”出档考生。
分析:同样的分数,如果选择较好的院校往往只能就读偏冷门的专业,而选择其他院校却能就读很好的专业,如上面案例中,2010年的650分(理科)区间,填报中大和暨大能选的专业就有很大差异。
技巧:建议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根据考生对专业的敏感性来选择,如果对专业特别敏感或特别感兴趣的,就专业优先;如果对专业不敏感,读什么专业都无所谓的,就以名校优先。第二、中高分选名校,低分选专业。
分析:有些大学对不同专业填报顺序实行“专业级差”。如根据2011年中山大学的本科招生简章中第十条规定,对于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采用分数级差办法。专业分数级差的计算方法为:同一专业的第二、三、四、五、六志愿的级差值分别定为2分、1分、1分、1分、1分,即第二志愿减去2分、第三志愿减去3分、第四志愿减去4分、第五志愿减去5分、第六志愿减去6分与第一志愿考生按成绩排序录取。
技巧:1.专业录取时设置“专业级差”,只存在于少数重点高校,因为报考人数众多使然。而大部分高校并不采用“专业级差”,故无须担心。专业级差,原则上以考生实际高考文化成绩为准;在实际文化成绩相同的条件下,优先录取含政策性加分的考生。
2.设置“专业级差”的院校,在填报时要慎重选择“第一专业志愿”,这个可以参考去年高校的专业平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也可以采用前述的“校线差定位法”,进行专业定位。6个专业志愿要结合兴趣“高低搭配”。分析:去年,省内多所高校新设专业,其中暨大新设3个专业,华农1个,广外2个,华师2个,南方医1个,广商2个,广药3个,金融学院1个。今年,高校招生趋于稳定,新增专业不多。
技巧:1.填报新增专业的优势在于新增的专业一般都是因为社会需求而增设的,如果能作为该专业早期的毕业生,将来毕业时社会需求较大有利就业。但由于专业刚开办,师资及设备会不完善,对教学质量有一定影响。
2.新增专业由于没有以前的录取分数作为参照,考生和家长往往很难定位。考生可参考该专业是否在以前办学基础上调整、发展而来。若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对应,其专业实力就相对较强,专业录取分数也不会低;若是学校为拓宽学科面而新尝试设立的专业,那专业录取分数不会太高。
分析:现在很多院校为了吸引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将专业名称取得很好听,考生如果不实际了解情况,往往会被漂亮的专业名称误导。
技巧:1.考生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等情况,最好的途径就是询问学校老师和本专业学生。
2.选专业还必须要与个人情况匹配,要遵从自己的兴趣及个人的能力所长。
第二篇: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平行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平行志愿
以下是关于平行志愿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志愿没有先后
实际上,考生个人志愿平行之中不是平等关系,暗藏着先后顺序。当考生满足多所学校投档条件时,要按A、B、C、D(E、F)的顺序对考生志愿进行检索,一旦检索到有符合条件的高校,不再对其后志愿检索。
误区二:可以一档多投
事实上,平行志愿是一档一投,考生每批次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最多只能投档一次,投档一所院校。在某一批次的录取过程中,考生投档后如果因专业不当或其他原因被院校退档,则不会再投档,而是需要参加征求志愿。
误区三:没有退档风险
实际上,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是按各自招生规模分别设置一定的投档比例,且投档比例大多大于其计划招生数,当考生的实际成绩与志愿填报的高校的实际要求专业成绩有差距时,投档后会被退档。
误区四:同批次先后录取
在实际录取中,所有批次投档检索是同时投出去的,各校录取也是同时进行的。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高职高专排名靠前的学校,其4G物联网、IOS软件开发、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三维设计、工程管理作为信息工程重点专业。当考生被某一高校退档后,只能进入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投档环节。
第三篇:2012高考填报志愿十大重要问题
2012高考填报志愿十大重要问题
一、确切掌握高考志愿有关日程安排
关注三个时间:1.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2.各批次志愿录取时间;3.各批次志愿补录(征集志愿)时间。
二、填报志愿的主要信息来源
1.考试院官方网站;2.拟报考高校的官方网站;3.拟报考高校近三年来录取考生的分数统计;4.拟报考高校当年招生简章。
三、顺序志愿与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
1.顺序志愿投档:志愿优先,遵循分数。如果某考生第一志愿落选,即使考生的分数达到或远远高于第二志愿所报学校的投档分数线,也只有在这所学校第一志愿没有录取满额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投档。
2.平行志愿投档:分数优先,顺序优先,遵循志愿。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志愿,考生最大的受益在于变同一批次报考的一个“第一志愿”为多个“第一志愿”。对考生来讲,机会增加了,即扩大了考生选择范围。
四、准确选择院校和专业
知己:1.知家庭经济状况;2.知家长人脉关系;3.知考生大学毕业去向(出国考研(微博)就业);4.知考生性格兴趣爱好志向;
5、知考生成绩位次加分情况身体状况。
知彼:1.知拟报考院校的基本(历史传统,隶属关系,师资结构,招生信息,学科设置,地域文化,教育交流等);2.知拟报考院校专业的强与弱(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属国家重点学科,有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点,有硕士点等)
五、正确处理院校和专业的关系
本一批次:一本分以上考生,注重院校;一本分数徘徊的考生,注重院校;
本二批次:接近一本线考生,院校和专业并重;接近二本线考生,注重专业;
本三批次:选择好专业;
专科批次:力争有学上。
六、科学预测2012年院校提档线
做好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通过2009、2010、2011年院校每年招生的录取平均分与当年批次控制线的差值(3个数值),可以预测该院校2012招生提档线的变化趋势(大小年);定量分析:通过2009、2010、2011年院校3年招生的录取平均分与批次控制线的差值的平均值(3年数值相加除以3),可以预测该院校该年招生提档线高出当年批次线的差值。填报志愿是系统工程,属统计学的范畴;填报志愿是锦上添花。
七、填报志愿选择院校和专业的16字原则
拉开梯度,冷热搭配,服从调剂,兼顾地域。
八、填报平行志愿院校顺序排列9字方针
最前面的院校:冲一冲;接下来的院校:稳一稳;靠后的院校:保一保;最后的院校:垫一垫。
九、平行志愿投档三大风险
一是被退档的风险;二是志愿填报过高带来的风险;三是不服从专业调剂和其他原因带来的退档风险。
十、走出平行志愿四大误区及填报顺序志愿的原则
误区一:可以一档多投;误区二:可以多次投档;误区三:平行志愿没有先后顺序;误区四:实行平行志愿后没有了风险。
一要立足于第一志愿录取;二要了解高校对第二志愿的要求;三要知道平行志愿填报原则;四要知道征求志愿填报原则。
昭信志愿通:20分钟让高考志愿更直中靶心www.xiexiebang.com/zhiyuan
第四篇:高考志愿填报十大误区
高考志愿填报10大误区
误区1:我的理想是一流名校,但成绩还差一点,我想强行报考搏一搏?
分析:考生首先应该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如果不能够结合自己本身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名牌院校,志愿填报与高考分数不能够成正比,填报的志愿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强行报考,不但会造成今年高考有可能落榜的情况,而且对考生的心理也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误区2:我和几个同学的关系很好,想一起扎堆报考相同专业、院校,到大学再做同学。
分析:填报志愿不盲从。考生应该自我调整好心态,而不应该去遵循或者受其他人的影响,改变自己志愿填报的方向。
误区3:孩子填报志愿应以未来收入为标杆。
分析:考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清楚上大学不代表未来个人收入水平,是为自己增长知识财富,而非某种物质目的而学习。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兴趣特长,客观地、理智地进行志愿填报。
误区4:我希望孩子报考的专业可以使他中途比较容易地转到国外去继续深造。分析:中途出国留学对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合。而且家长不应该在高考前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人有了退路,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填报志愿时考虑这些因素,会影响考生水平的发挥。误区5:刚做了一次职业测评,应该完全按照测评的结果填报志愿吗?
分析:就目前来看,职业测评在我国还没有普及开来,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专业和职业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所以没有必要在填报志愿时分心去参加测评。
误区6:收费标准高的专业一定好,好专业一定收费高。
分析:收费水平不代表教学水准,各院校资历不同、专业设置不同、课程安排不同,收费的标准也不同。考生和家长不应该盲从“贵的就是对的”,应该仔细挑选合适的专业。误区7:我的成绩不错,报考名校有些犹豫和信心不足。
分析:考生填报志愿时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一些压力,这就需要家长多与考生交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在不过分表露期待目标的前提下对考生进行暗示性的鼓励。也可 以多和老师沟通,共同将考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
误区8:专业名字很新潮,我就决定报考它。
分析:望文生义、心存偏见往往就是对于志愿填报信息的掌握和了解不足。如果想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考生尤其是家长就应该多注意对院校专业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做到知己知彼。在填报志愿时,冷静地、有层次、有目的地进行填报,摒弃个人的主观臆断,一切从考生和招生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误区9:填报志愿家长说了算。
分析:填报志愿时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尽可能地结合考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和性格等进行选报,切不可只按家长希望和身边人的愿望进行选择。如果考生过于固执偏离了自身实际情况,家长应该冷静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冲动的后果,共同合理地填报志愿。误区10:我非某大学某专业不上,宁可选择复读也不肯“屈就”。
分析: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自己,要正确地调整好考生的期望值,要结合实际水平,规划求学目标,大学只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不代表整个人生。在大学毕业后,可以 选择曾经向往的大学的研究生来实现自己的梦也未尝不可。
第五篇:志愿填报 吃透录取规则
志愿填报 吃透录取规则
考生在经历了漫长的复习、紧张的考试之后,剩下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事关考生将来发展的环节——填报高考志愿。就此问题,四川国际标榜学院招生办毛主任介绍说,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录取原则一般分为以下3类: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招生高校要求后,根据考生的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招生高校要求后,根据考生的文化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招生高校要求后,高校将考生的文化考试成绩和专业考试成绩累加或者各自乘以一定的系数后累加,按照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近年来,艺术类考生越来越多,许多高校第一志愿往往就录取完毕,因此填报志愿时考生得特别重视第一志愿,慎重填报。
那么,如何在自己通过专业考试的高校中选择一所作为第一志愿填报呢?建议考生一定要根据不同高校不同的录取规则填报:专业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要考虑填报按照专业成绩录取的高校;如果考生的专业考试成绩一般而文化课实力较强,则要尽量选择按照文化考试成绩或者按照两者累加成绩录取的高校;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成绩都一般的考生,要选择按照两者累加成绩录取的高校。
专家提醒考生,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要一味追求“热门”、“传统”专业,应从长远考虑,着眼一些新兴的、具有特色且就业率高的专业。考生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这类美术类专业的信息。如今四川省内已经有一部分院校开设了这类专业,如西华大学的动画专业、四川国际标榜学院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游戏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