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年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有哪些(大全)
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并列、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年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平行志愿也讲自然顺序
所谓自然顺序,就是可以按照自然发生的顺序进行。首先考生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平行志愿属于并列关系,并没有优先等级差别。
另外平行志愿的多个院校选择方面,考生还是要做好提前准备工作,了解各个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招生计划等等。
其次是考生的分数,分高自然就会优先,在某一个专业众多考生中,肯定是要择优录取的,优先考虑分数高的学生。
接下来是遵循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会有多个选择,学校中的专业也是一样,因此系统在检索的时候还是会按照各学校专业的自然顺序进行,一旦考生符合某一个专业的录取要求,就不再进行接下来专业的检索要求了。
平行志愿重在平行,因此各个志愿都在同一水平,没有什么先后,同时进行录取。但是考生如果因为一些要求没有达到平行志愿各个志愿的录取要求,那么就会被退档。
退档之后不要因为不好的情绪影响自己,考生还是可以参加征集志愿或是等待进行下一个批次的录取工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平行志愿并不代表就是没有顺序,而是有自然顺序的,如果考生投档带一所高校并被录取,那么接下来的检索工作就会停止,也就是说将不再投档到其他的志愿学校中。
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
一般为了增加考生被录取的几率,会在志愿填报的时候选择服从调剂,那些分数上不占很大优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很容易就被退档。
此外平行志愿的投档只进行一次,没有什么补投这一说,所以考生还是要重视这一点,不能毫不关心,这样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仅要明确还要正确的定位自己,不能不结合自己的分数盲目填报平行志愿。
第二篇: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平行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平行志愿
以下是关于平行志愿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志愿没有先后
实际上,考生个人志愿平行之中不是平等关系,暗藏着先后顺序。当考生满足多所学校投档条件时,要按A、B、C、D(E、F)的顺序对考生志愿进行检索,一旦检索到有符合条件的高校,不再对其后志愿检索。
误区二:可以一档多投
事实上,平行志愿是一档一投,考生每批次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最多只能投档一次,投档一所院校。在某一批次的录取过程中,考生投档后如果因专业不当或其他原因被院校退档,则不会再投档,而是需要参加征求志愿。
误区三:没有退档风险
实际上,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是按各自招生规模分别设置一定的投档比例,且投档比例大多大于其计划招生数,当考生的实际成绩与志愿填报的高校的实际要求专业成绩有差距时,投档后会被退档。
误区四:同批次先后录取
在实际录取中,所有批次投档检索是同时投出去的,各校录取也是同时进行的。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高职高专排名靠前的学校,其4G物联网、IOS软件开发、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三维设计、工程管理作为信息工程重点专业。当考生被某一高校退档后,只能进入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投档环节。
第三篇: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双分差法
2009-06-19 15:51网络
面对着公布出来的密密麻麻的录取数据,谁都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填好了,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填不好,即便超常发挥,也很有可能“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那么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如何根据自己的考分选择一所与自己考分相匹配的大学,既保证被录取又不浪费分数呢?本章从认识招生录取的体制、程序和录取的各种数据入手,通过对录取分数的形成、影响录取分数的因素分析、使用历年录取分数的原则,分析介绍根据“双分差”筛选目标高校的办法。
作者经过对多年来庞杂的高考录取信息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各高校各的录取分数发生较大变化,但每一所高校每一年超过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分数却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位置,即使波动也是有其规律性的,利用简单的四则运算就可以大致预测出高校当年的录取分数,从而使填报的高校与自己的高考分数相对应,既保证被录取又不浪费分数。
“双分差法”是什么?
在了解什么是“双分差”法的概念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些概念:
“最低分差”:是各院校录取最低分与同批次录取控制线的差值,因此也叫“线上分差”,是当年考生被录取的最低分数要求。例如,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在辽宁省录取最低分是582分,当年辽宁省的重点控制线是530分,则北京语言大学当年在辽宁省的录取“最低分差”是582-530=52分。
“平均分差”:是各院校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与同批次录取控制线的分差,因此也叫“线上均差”。反映的是院校平均录取成绩高出同批次控制分数线的总水平。例如,北京大学2005年在辽宁省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是648分,当年辽宁省的重点控制线是530分,则北京大学2005年在辽宁省的录取“平均分差”是648-530=118分。
简单地说,“双分差”法就是以省控线为基准,以多年(至少三年)“平均分差”的均值为参照分数,定量测算目标学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然后再根据高校多年(至少三年)“最低分差”的变化趋势进行定性判断,从而修正预测分数、筛选高校的方法。如何利用“平均分差”均值测算高校录取分数?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述“平均分差”和高校录取平均分之间的关系:Y=C+ΣXn/n(n≥3)
Y:高校录取平均分,X:平均分差,C:省控线。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解释公式的使用方法。
以下是西安交通大学2003~2006年在湖南省的录取信息(理科):
可以看出,测算分数与实际分数只差一分。当然这样的精确率属于“小概率事件”,常见的情况是误差达到10分左右,比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湘潭大学在吉林省的录取信息(文科)
在这里,实际分数与预测分数的误差是5分,属于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说,按照预测分数填报该校,就有七成以上的把握被录取。
如果碰到特殊情况,误差还会大一些,但是大多属于正误差,比如下面的例子。北京外国语大学近几年在浙江省的录取信息(理科)
在这个例子当中,误差达到了42分,确实有点离谱了。原因我们在后面说到“最低分差”的时候会详细解释。
慎用“平均分差法”
在上面的几个例子当中,我们看到,单纯按照“平均分差”均值来测算高校录取分数,精确率确实无法保证。作者曾经对辽宁省的55所院校进行抽样统计,发现测算分与实际录取分相等的高校是1所,测算分超过高校实际录取分10分以内的有10所,超过实际录取分10~20分的有24所院校,超过30分以上的有17所。也就是说,按照“平均分差”均值来填报志愿,虽然胜算较大,但浪费了一定的分数,所以“性价比”不是最高的。这时就需要用“最低分差”对高校历年录取分数的走势进行分析,修正“平均分差”得出的预测分数。
录取分数的走势可分为上升型、下降型、平稳型和跳跃型四种,下面我们就来逐个分析。
1.上升型走势。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2006年在辽宁省(理工)录取的“最低分差”分别是48、54、59、80,上升趋势明显,如图1。
对这类院校进行预测时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是招生宣传或改名等因素引起的分数偏高,特别是录取分数在连续几年升高情况下,录取分数多半会下降,套用经济学的话来说,“虚假繁荣是不能长久维持的”;如果是因为院校实力强劲,考生报考踊跃引起分数居高不下的,那么在填报时就得悠着点,那是真老虎,不是纸老虎,考虑在预测分数上加些保底分吧。事实上,2007年该校理科录取分数为600分,超过一本线81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2.下降型走势。比如,山东大学近年在辽宁省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差”分别是57、40、22、0,属于下降趋势,如图2。
对于录取分出现下降趋势的院校,我们得看清这些院校分数下降的原因,是高校实力下降了,还是因为以前“虚火太盛”造成的。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预测当年录取分数时,就得顾及分数的回升,而且预测的“分差”还要超过最高年份的。大量的数据表明,这类高校下一的录取分数出现强劲反弹的概率很大。2007年山东大学理科录取分数达到590分,超过一本线71分,出现强劲的反弹趋势,是历年来录取分数最高的一年。
3.平稳型走势。比如,2003~2006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辽宁省的理科录取“线上分差”分别为55、47、54、50,就属于“平稳型”走势。如图3。
对这类平稳走势的院校,我们完全可以参照“平均分”进行挑选。比如,按照我们介绍的预测方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理科)的录取分数应为:519+52=571。事实上该校2007年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70分,低于我们的预测分数。
对于平稳型走势的学校,有一种特殊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就是历年“压线”录取的学校。这类学校之所以历年“压线”录取,是因为这类学校或地处偏远地区,或是农、林、矿等类型的学校,竞争力一般。但是这类学校对于那些分数刚刚够线、以升学为先决条件的考生来讲,无疑具有吸引力。考生选择这类学校时,千万要记住“看似安全的地方也许是最危险的地方”。例如,辽宁大学2003~2006年在辽宁二本文史类录取的“最低分差”均为0分,结果2007年该校的文史类“最低分差”竟达23分,如图4。
2007年南阳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院校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4.跳跃型走势。比如,南京审计学院2003~2007年在辽宁(理工)录取的“最低分差”分别为4、105、15、82、165分,出现较大的“跳越”。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小年”现象(这里的“小年”是指当年录取的“最低分差”低于“最低分差均值”很多的情况,下同)。可以说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比较难“下口”,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软肋,在这里试举一二,供参考。
其一,出现“大小年”现象的学校大多是“种子选手”。以辽宁省招生为例,从2003年到2007年有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重点高校出现过“小年”现象。
其二,处于热点地区(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的热点高校,由于招生人数少,容易出现“大小年”现象。比如,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南京审计学院等,“大小年”现象非常明显。
其三,最顶尖的大学一般不会出现“大小年”现象。比如说清华和北大,每年不知道有多少考生削尖了脑袋往里面挤,甚至还有不少人发下“非清华不上”“非北大不读”的誓言,怎么
能指望这些“巨无霸”阴沟里翻船呢?
其四,本省的高校一般不会“暴出冷门”。原因很简单,招生数量大,生源也稳定。
其五,“大年”无规律可循。头一年出现“大年”的高校并不意味着第二年就一定出现“小年”。“大年”可能出现1次,也可能连续出现多次。
其六,“小年”只会出现1次,不会连续两年出现。
其实说穿了,对“大小年”现象进行预测就是有点类似于风险投资:看准了,有可能低分高录,“大发一笔”;万一不小心看走眼,那就很有可能高分落榜,欲哭无泪。就以我们前面提到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2006年该校的实际录取平均分与预测分数的误差达到了42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校2003、2004、2005三年在浙江省录取的“最低分差”持续飚升,分别为4、37、82分,由于录取分数连年走高,很多考生和家长就不敢报考,结果该校2006年的录取分数(理)为574分,只在一本线上录取。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反的情况是,重庆大学2003、2004、2005年在浙江省理工类录取的“线上分差”分别为20、7、0分,很多人看到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持续低迷,就纷纷报考,结果2006年该校录取分数出现强劲反弹,“线上分差”达到32分,远远超过了近几年的录取水平,如图9。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一所学校录取分数的走势其实背后反映的是考生填报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不仅仅受以往录取分数的影响,也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预测各院校当年的录取分数时,要掌握充分的信息,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小提示
“双分差法”是建立在对自身成绩的估计和对省控线的预测这个基础上的,由于考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对以上两个数据预测准确,因此在实际使用中,考生必须要留有余地,一方面在分数上要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专业的具体选择上,也要冷热搭配,既要敢于报热门专业,也要填报非热门专业,甚至要服从专业调剂,这样才能提高录取的几率。
第四篇: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讲实际巧选择避陷阱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说
复制链接
2013-06-15 16:25
[提要]紧张的高考结束了,考生扔开书本开始“狂欢”,“一级战备”的家长也解除“战时状态”。然而,现在松劲还为时过早,顺利填报好高考志愿才算“功德圆满”。因为高考志愿填报不仅意味着大学四年学...本报记者 张烁
紧张的高考结束了,考生扔开书本开始“狂欢”,“一级战备”的家长也解除“战时状态”。然而,现在松劲还为时过早,顺利填报好高考志愿才算“功德圆满”。因为高考志愿填报不仅意味着大学四年学什么,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人生方向的抉择。
如何把高考分数“花”得真正“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本期文教周刊给您支招。
把握原则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案例】小高是一名吉林文科考生,高考分数超过当年一本线72分。他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有一个强烈的想法:“以这个分数,要是不读个‘211’、‘985’,真是亏大了!”于是,在填报志愿时,小高分别填写了三个“211”大学,并“服从调剂”,结果,他被调剂到了某大学社会学专业。入学后才发现,自己对该专业一点都不感兴趣,尽管在重点院校读书,心里并不痛快。
“掐着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报考,很容易出现不能学习心仪专业的问题。”高考报考专家王海涛分析,许多考生和家长都认为,考分应与学校对等,高分就该上好学校。“其实,最好的学校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差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专家建议,对家长而言,填报志愿时要着眼长远,与考生的情趣、爱好和特长相结合。如果孩子的未来目标是专业型职业,如工程师、律师、医生、会计等,那么,应该直接报考对应专业;如果孩子未来的目标是能力型职业,如销售,可以学习市场营销,也可以学习工商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来考虑“转专业”或“转行”,专业选择要格外慎重。向“专业型”转很难,比如会计转医学;向“能力型”转则相对容易,比如电气工程转市场营销。
报考时,“志愿梯度”也至关重要。一是院校志愿梯度,对于同一批次的多个院校志愿,要根据往年的录取分数,由高及低,按梯次排序;二是专业志愿梯度,对于某一个院校的志愿,可以按热门程度,或考生喜好程度,或院校所在地区,由高到低,依次排序。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志愿尤为关键,基本决定了80%以上的录取机会。高校录取时,都是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有时宁要第一志愿的“低分”,也不要第二志愿的“高分”。山西省某考生考出高分,第一志愿报考浙江大学[微博],结果以1分之差落榜。次年该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天津大学[微博],又以1分之差未被录取。所以,在选择第一志愿时,应慎之又慎,需要综合考虑该校历年录取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等信息,反复斟酌论证。
厘清困惑
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
【案例】小李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在填报志愿时,他想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但父母认为,中文专业太“冷”,以后不好就业,建议孩子学金融,最终,小李被一所财经类院校录取。入学后,小李沮丧地发现,大学里的自己被各种数据图表包围,一点儿都不喜欢。勉强毕业后,小李找了一份银行信用卡销售工作,但既无兴趣,更无业绩。幸好还有一点文学底子,他应聘到一家网站做编辑,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一切还得从头学起。
填报高考志愿,家长和考生往往陷入这样那样的纠结: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选“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是就业优先还是兴趣优先?是选择偏远地区的好学校,还是选择大城市的相对薄弱学校?
其实,高考志愿填报从来不是“单项分”取胜,而是要综合取舍,追求目标最大化。
先说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建议考生填写志愿时,对于院校,将能考上作为第一位考虑;对于专业,将兴趣作为第一位考虑。”专家指出。而当出现“两难”时,是选择好大学中不太理想的专业,还是选择一般大学中的心仪专业呢?南开大学[微博]招办主任邵庆辉建议,如果考生本人非常想报某个专业的话,“保专业”比较好,因为这样学习会更加有动力,职业方向也更明朗;如果考生本人也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那么,“保学校”比较合适。因为一所大学的氛围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在大学中,如果有转专业的可能,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再说“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纠结。专家指出,首先要明确的是,“热”和“冷”是发展变化的,现在的冷门,几年后可能变成热门;现在热得不得了,几年后可能供过于求,难以就业。因此,不能静止地看待这个问题,而要以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为依据,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认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机械地认为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录取分数低的专业就是“差专业”。“如天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专业,其所在的一级学科都在全国领先,但在天津大学所有专业中招生分数并不高。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好专业。”专家指出。
在很多家庭,父母和孩子在高考志愿填报上经常发生“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就业优先”还是“兴趣优先”。家长认为,有个好的就业前景,比什么都强;孩子则认为,学习不感兴趣的专业,实在是痛苦之至。“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未来是孩子自己的,无论怎么爱孩子,都无法代替孩子去生活。因此,建议以孩子的意愿和兴趣为主。”王海涛说。事实上,只有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幸福。如果硬要去学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能够学习好、工作好吗?如果就业和兴趣不能兼顾,应优先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学校所在地的选择也让不少人纠结。专家建议,要在专业确定的情况下选地区,选择那些对口行业比较发达、形成产业集群的地区,例如学车辆工程专业的,长春有一汽集团,相对容易就业;学金融专业的,上海、香港金融业发达,利于发展。在这个问题上,不顾学校适不适合,一味选择发达地区非常不可取,因为归根结底,上大学选的是学校。
警惕陷阱
调查论证不可少
【案例】小任从小就对生物感兴趣,他的人生目标是做中国的“达尔文”。在填报志愿时,他发现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不禁一见钟情。入学后,小任惊讶地发现,该专业竟然设置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之下,主要课程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设计等。原来,该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医疗电子设备研发,和他想象中的生物学大[微博]相径庭。高考志愿填报中这样那样的“陷阱”,有客观存在的,也有家长和考生无意中给自己挖掘的。
小任的苦恼,在于填报高考志愿时的望文生义,掉进了“文字陷阱”。我国《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有多达506种专业,名称五花八门,家长和考生不做调研,光靠字面意思猜测,是很不靠谱的。专家建议,可以通过上网查询、电话咨询等了解情况,最好到学校实地考察,向该专业的学生、老师了解实情,做到知己知彼,避免失误。
“体质陷阱”,也不得不防。南京考生王鹏就在这方面吃了大亏,他的成绩高出南京林业大学平均录取分数12分,填报了该校的园林、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专业。然而,南京林业大学并没有录取他。原来,他填报的三个专业都是色盲受限专业,而王鹏本人正是色盲。除了身体因素,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还应特别注意目标院校和专业是否有男女比例要求、单科分数要求等。
“表面兴趣陷阱”,让考生小单懊恼不已。在高中时,化学老师很喜欢他,优异的化学成绩给他带来巨大信心,于是,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将来要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结果,如愿以偿后,他发现大学化学涉及大量数学知识,而自己并不擅长,毕业后去化工厂工作更让他感到迷茫。其实,小单犯了一个很多学生都容易犯的错误,即被“表面兴趣”遮掩了“真实兴趣”,化学老师喜欢他、高中化学学得好,并不意味着化学就是他真正的兴趣,填报志愿时所说的“兴趣”,必须是经过专业评估、稳定的职业兴趣,而不是简单的“表层”喜好。
“更名陷阱”也让不少考生“上当受骗”。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学校抓住人们的“名校心理”,抢着冠名“科技”、“理工”、“财经”等热门名词,再冠个“省会名”提高地位。还有“弱校”合并进入“强校”,甚至是“弱弱”联合,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考生接到录取通知书,一看又有“北京”,又带“国际”,多响亮啊!殊不知,这恰是“骗你没商量”。对此,专家建议,最好能到实地考察,看看学校的硬件,听听学校的管理,摸摸学校的实力到底如何。
第五篇:2018年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指南
2018年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指南
§ 一 如何填好平行志愿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下称“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允许考生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情况和院校志愿顺序投档,投出档案均视为第一志愿,由高校择优录取。
平行志愿,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开始推广平行志愿,2010年有22个省(区市)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考生在每个批次中一般可填报的A、B、C、D四个志愿(根据省份不同,可能会更多)院校之间是平行关系,都是第一志愿。每个批次投档时,省级招办将达到相应批次省控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投档时,首先检索考生填报的A学校,如考生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A学校的调档线,则再检索考生填报的B学校,若符合B院校的投档条件,就不再向C和D院校投档。在这个过程中,考生不会因为将B学校放在了自己志愿填报的第二位置而受到B学校的“歧视”,而是和其他在第一位置填报B学校的考生一样,参加B学校的录取。
平行志愿填报既要考虑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又要考虑不浪费自己的高考分数,同时还要考虑不掉档的奉献,因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考生应根据本人的分数情况给自己合理定位。目前,很多省份都是考后估分填报或者知分填报志愿,只有北京和上海是考前填报。平行志愿的好处是每个考生在本省(区市)的排名是非常明确的,考生可以大概分析自己所在位置。考生要充分利用省级招办印发的报考指南等工具书,可以查看自己心仪的一些学校往年录取的分数情况,以及这些分数在往年高考中考生分数中的大致排名情况。如果考生所在省(区市)今年是第一次实行平行志愿的话,考生在参考学校往年录取数据时,最好不要参考院校往年录取的最低分,根据已经实行平行志愿的其他省(区市)近几年的情况看,一般实行平行志愿的第一年各院校的录取线(高出相应批次省控线的分数)都会较以往几年有所上涨。这时,考生如果参考学校往年录取平均分的话,则会更加有把握。考生在查阅相关院校录取平均分后,还需要将相关院校往年录取的平均分转换成这些院校往年在考生所在地录取的考生位次。每年各省级招办公布考生高考分数时,也会公布每个分数段的人数。考生可以对比相关院校当年的录取平均分数据和各分数段的人数,大致推算出各院校的录取位次范围。
不过,这里也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参考院校往年的录取资料时,不能光看学校某一年的录取分数,毕竟每一年的分数结构有变化,而且某一年的学习录取情况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考生必须要多参考学校以往在你所在地至少三年的录取情况,参考数据的年份越多,考生越能找出学校的录取规律。但是,对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的考生而言,不仅要参考学校往年的录取数据,还要通过学校的录取分数大致算出这些院校往年在考生所在地录取考生的位次范围,然后再比对考生自己今年在其所在省(区市)的位次排名。前面已经给各位考生讲到了,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是严格按照“分数优先,参考志愿”来投档的,投档时是按照考生在所在省(区市)的位次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检索考生的志愿。考生的位次如果比学校往年连续几年录取的考生位次靠前,则说明考生报考这所院校是有把握的;如果考生的位次在学校以往连续几年录取考生的位次范围内,则说明考生报考该校比较稳妥;如果考生的位次排在了院校以往录取考生的位次范围后面,则说明考生报考该校风险较大。
其次,考生要在“冲、稳、保”的志愿安排中拉出院校间的梯度。实行平行志愿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在不考虑自己高考分数的前提下,一次性将自己所有心仪的院校全部填上。如果考生在某批次填报的院校志愿过高,其高考分数达不到所报院校的投档线,则只能等待征集志愿,而一般来说,征集志愿里供考生选择的院校并不多。因此,对于平行志愿的填报,我们仍然建议考生在院校与院校之间适当拉开梯度。平行志愿的梯度,可以用“冲、稳、保”来概括。“冲”即你的A志愿可以选择你最想上的并且是你心目中比较好的大学。这里的“冲”不是让考生脱离自己的高考分数,随意填报自己喜欢的院校。而是让考生在参考自己的高考分数和位次信息后,选择一所往年录取位次略高于自己位次而且又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院校,即通常我们讲的“跳一跳,够得着”的院校。“稳”即选择自己喜欢的院校并且以自己的分数、位次报考这些院校把握较大的院校,通常来讲选择“稳”的院校往年的录取位次不能高于考生的位次,可以与考生的位次相当或者比考生的位次稍低。这些院校一般可以排在平行志愿的B、C的位置。例如你喜欢的某高校甲,就要看看这所高校以往在你所在省(区市)的录取位次。如果该校以往的录取位次是在5000名左右,如果你的位次也在5000名左右,那么报考该校就是比较稳当的。“保”即是在考生所填报的院校中至少有一所院校是保底的,即你选择的这所保底院校以往几年的录取位次都比你所处的位次低。一般来说,保底院校可以填在平行志愿的D、E、F位置,即放在最末。按照“冲、稳、保”的原则来填报志愿,同批次里志愿间的梯度拉开了,你所填报的志愿也就比较科学、合理。
再次,考生如果对专业不是特别挑剔的话,建议 “服从专业调剂”。诚然,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对于考分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考生应该是有利的,但是,有的考生会担心自己会被调剂到不满意的专业。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如果考生对所选择的专业没有特殊的要求,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你被院校录取的机会,也相当于给自己的顺利录取增加了一道保险。更何况,现在实行大类的高校越来越多。很多高校在新生录取时不再细分专业,而是等考生进入高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对专业有了认识后再通过考核,细分专业。因此,对这些实行大类招生的院校而言,考生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对考生的专业分配影响不大。再说了,考生在选报专业时,大多对选报的专业内涵也并不十分了解,而是仅凭一些咨询或者临时到各种志愿辅导资料上随便搜索一些对某些专业比较肤浅的了解。而你不了解的或者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冷门专业不见得就是不好的专业,不见得就是没有前途的专业。很多考生“服从专业调剂”被录取后,通过一段时间对专业的学习和深入了解,还不愿意再转入其他专业学习了呢!而即使考生被调剂专业录取后,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发现仍旧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那么你还有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机会。许多院校对于新生调整专业都有明确的规定,有的院校规定进校后有参加考试改变专业的机会,或者到一定时期有调整专业的比例,考生可关注一下各院校这方面的相关信息,提前做好转专业的准备。
最后,分数、位次没有优势,以上学为总的指导原则。平行志愿对高分考生非常有利,对分数、位次没有优势的考生而言,利就不那么大了。传统志愿的填报方式,低分考生还能利用学校以往的大小年等现象选择心仪的院校。但“平行”后,这种成功的几率就小得多,由于位次没有优势,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更要注意一个原则:即一切以能上学为总的指导原则。在你可以报考的3个或者5个志愿里,最好把你觉得最有把握的院校志愿放在最前面。这时候,考生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了解以往连续几年(至少三年),在你所在省(区市)录取分数都比较低或者一般踩线录取或经常通过最后征集志愿来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资料。
§ 二 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志愿填报面对2000多所高校,林林总总120多个专业,如何选择?主要把握三个原则:
第一招学校优先原则
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
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以下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其次是本科、专科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招收700多万大学生,每年毕业7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是大家看出身的根本原因。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985了。
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在录取时的一本二本等等划分,是最坑人的,千万不要在意这个东西。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东西。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985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不顾一切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听说北大医学部护理专业在一些地区是二本招生,为什么不去先拿一个北大的招牌?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的985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后来西北大学撤销下放陕西,他就成了西北唯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与此类似。最后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的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985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985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一定优先选择。
第二招地域原则
北上广深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府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重庆,一个是深圳,我觉得需要特别提出。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府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这里面纠结的就是沈阳,原来在东北布局的重要的大学都不在沈阳,比如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长春,工科重点大学在大连,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科学校哈工大在哈尔滨。如果纠结东北,你就去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有一个非常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有资历的西南大学,211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深圳已经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深圳大学培养了马化腾,深圳还有华为,华大基因等等,随着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开眼界,必须考虑深圳了。
第三招专业原则
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放弃这一原则;只能上专科的学生,要坚持选喜欢的专业
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第一,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看看你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基本是学什么不干什么。比如胡锦涛是学水利的,温家宝是学地质的,***是学习化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决定了你的一生。
第二,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基本是否定的,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此,更不需要纠结了。研究生再换专业,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即跨专业的。
第三,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包括换专业如喝凉水,非常自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坚定地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第四,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第一,学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经济学,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学数学出身的。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更没有问题。学数学只是因为你想不清楚才选择,主要是为未来考虑打算,不是让你以此为生,不是让你当第一名,不要发憷。第二,学英语。几乎任何技能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惟独语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拿下的。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比如你是开出租车的,如果英语好会怎么样?同时,未来无论出国还是考研,英语都是必须过关的,对于很多学习浮躁的人,不如先花四年把英语拿下,也是一个不知道学什么时的选择之一。
当然,你如果只是能在一般应用型大学,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比如软件工程,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之类。这是和那些有更多选择权的学生不同的。
最后总结一下,填报志愿优先考虑学校,兼顾地域。如果能上985,原则上就不要纠结专业、地区,地域优势也要考虑。但能让你决然的,是985、211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上,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特别提醒的是,招生中的一本二本是你最不需要关注的,但却可以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