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运用夸张、想象和传说进行创作而形成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2、体味唐诗诗味。
3、体会诗人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品的情意和艺术美,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一、相关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二、解 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
古诗体式,一种字数不定,压韵自由可以换韵,对仗无严格要求的古体诗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三、注音、解词:
天姥:()
;瀛洲:();云霓:()副虹,雨后天空中与虹同时出现的彩色圆弧。
剡溪:(); 在嵊县境内,溪水名;渌水:()
;
脚著谢公屐:()
。暝:()
;殷岩泉:()
,如:殷殷其雷;
栗深林:()通“傈”
水澹澹:()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状;訇然:()
;青冥:()
。鸾回车:()古代传说中的一神鸟; 魂悸:()因害怕而心跳;恍惊起而长嗟:()。
四、听朗读; 学生一块朗读.五、整体感知:
诗如何起笔?三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写天姥山的雄奇壮丽,点出入梦之由:心驰神往。从瀛州入笔,以虚衬实,给天姥山胜景染上一层神奇色彩。为梦境的展开镀上一层色调,暗含着一个“梦”字。
第二段:写梦游历程:迷离恍忽。起句承上启下,度入梦境,不露痕迹。梦中所历,从谧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经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目眩神迷,惊讶莫测。展示了一幅气象万千的梦游图景。
第三段:嗟叹述志:惆怅感怀。归到“留别”题目,揭明主旨,是梦境的延伸。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课文理解: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 A、为何从“瀛洲”谈起?B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C怎么体现? D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
答:A、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B、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C、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
D、写作手法:比较、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飞”表现了什么追求?自由自在“照”和“送”写出什么?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为何提到“谢公”?
答:引用了典故。相传晋朝以前,谢玄的孙子到浙江永嘉来任太守,此人喜遨游山水,永嘉恰巧山秀水灵,所以任职期间游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这险要地段,因而名声大振。?
4、【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加线句子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看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听到)
加线句子使用了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5、【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光辉灿烂,壮丽非凡。接下来,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诗人神游八极之表。
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
这些描写让诗人幻想到什么?诗人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
7、【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答: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
8、【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你们是如何理解这饱蕴诗情的两行诗句的?这一切在你的心目中叠合出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眼”中“摧眉折腰” 指什么?
答:“摧眉折腰” 指与权贵同流合污
长安曾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这里,诗人寄意壶酒,布衣供奉翰林,曾为人赏识,为其解金龟换酒,极尽荣华,肆意放诞,然而熙熙攘攘,闹闹哄哄的帝都亦不过如此,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诗人无意留恋,诗人宁愿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选择放鹿青崖,踏寻名山,释放自由与率气。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让我们想到了东晋时候“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彭泽小令陶渊明,他终辞小令一职,最后躬耕南亩。
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中叠合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课时
一、全诗总结:
1、全诗脉络:入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留别
2、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的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是诗人梦中的神仙世界。但诗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不就是因为现实世界太黑暗太令人失望吗?诗的结尾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明白地道出了诗人的心声。诗人蔑视权贵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在这里集中体现出来了。
3、这首诗固然有宣扬人生如梦,“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消极意味,但它的基调却是昂扬振奋的。他的徜徉山水,求仙访道,是想用远离现实的方式表示对权贵的抗争,是追求个性自由的一种体现。全诗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不给人消沉的感觉。“不事权贵”是全诗的主旨。
二、练习
(一)、背诵这首诗,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
2.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3.我与因之梦吴越,因:依据。
4.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惊:使„„吃惊。
5.惟觉时之枕席,觉:醒。
6.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
(二)、李白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第二段结尾又说“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设题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李白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以及他的人生态度,以便更好地鉴赏这首诗。
参考答案:第一问。李白用夸张和幻想来写天姥山。现实中的天姥山当然不如五岳,李白却说“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更高大。连有名的天台山也好像拜倒在天姥山脚下。李白所写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这座天姥山是现实天姥山被夸张后的幻影。
第二问。这两句诗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三)、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全诗的诗眼,更好地把握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有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屈辱地位,无所谓人的尊严。李白却继承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优良传统,敢于向权贵挑战,与权贵决绝,蔑视权贵,而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这是李白的高贵品格,是他的伟大之处。
说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首诗的主旨。这个主旨是统帅全诗的。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遨游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就是说,即使写梦境,也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
(四)△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设题意图: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解更多类似《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歌。
参考答案:从主题看,《梦天》中诗人求生的意志、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尖锐的矛盾,困扰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
从意境看,李白的诗是明朗、坦率的,李贺的诗则是幽深、神秘的;李白的诗是充分男性化的,充满阳刚之气,李贺的诗则是充分女性化的,显得阴柔、纤弱。
三、《夜归鹿门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整体感知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在外游历数年后返乡,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
诗人通过夜归鹿门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的隐逸情怀。这首诗的特点,用“寂寥”二字可以概括,隐士生活,景色清幽,心境恬静。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笔法顺畅自然,意蕴深厚。
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诗人洒脱的胸怀。第三、四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的比较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第五、六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地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之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第七、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这首诗写的“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一种独到的意境。
2、对“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的理解。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自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3、课后习题三
《归嵩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可见,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感到闲适自得。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明人李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麓堂诗话》)这个比较同样适合于这两首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
学案编号:
班级:
姓名:
一、解 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吟:
古诗体式,一种字数不定,压韵自由可以换韵,对仗无严格要求的古体诗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二、注音、解词:
天姥.:()
;瀛.洲:();云霓.
:()
剡.溪:();
渌.水:()
;
脚著.谢公屐:()。
暝:()
;殷.岩泉:()
,如:殷殷其雷;
栗.深林:()
水澹澹..:()
;訇.然:()
;青冥.:()。
鸾.回车(:)
; 魂悸.(:)
;恍惊起而长嗟.:()。
三、听朗读; 学生一块朗读.四、整体感知:
诗如何起笔?三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五、课文理解: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 A、为何从“瀛洲”谈起?B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C怎么体现? D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
答: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照”和“送”写出什么?
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为何提到“谢公”?
答:
4、【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加线句子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答:
加线句子使用了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5、【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7、【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答:
8、【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你们是如何理解这饱蕴诗情的两行诗句的?这一切在你的心目中叠合出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眼”中“摧眉折腰” 指什么?
答: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课时
一、全诗总结:
1、全诗脉络:
2、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的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是诗人梦中的神仙世界。但诗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不就是因为现实世界太黑暗太令人失望吗?诗的结尾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明白地道出了诗人的心声。诗人蔑视权贵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在这里集中体现出来了。
3、这首诗固然有宣扬人生如梦,“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消极意味,但它的基调却是昂扬振奋的。他的徜徉山水,求仙访道,是想用远离现实的方式表示对权贵的抗争,是追求个性自由的一种体现。全诗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不给人消沉的感觉。“不事权贵”是全诗的主旨。
二、练习
(一)、背诵这首诗,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
2.势拔五岳掩赤城,拔:
3.我与因之梦吴越,因:
4.栗深林兮惊层巅,栗:
5.惟觉时之枕席,觉:
6.失向来之烟霞,向来:
(二)、李白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第二段结尾又说“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三)、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四)△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第二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知识链接】
1.李白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他生 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 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 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 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 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李白又受到权 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放还。冷酷的社会现实 无情地粉碎了他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是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长安的。之后,他又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当他离开山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了这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表白心情之作。
2、解题:
①题目的意思是:②给题目的断句,用单斜线划: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根据题目明题材:本诗是诗
④“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的一种 体裁。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3.“古体诗”和“吟”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 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 越人语()天姥()②海客谈瀛()洲 ③天台一万八千丈()...
④ 送我至剡()溪 ⑤脚著()谢公屐()⑥渌水荡漾清猿啼()....
⑦熊咆龙吟殷岩泉()⑧栗()深林兮惊层巅 ⑨水澹澹兮生烟()....
⑩虎鼓瑟兮鸾()回车 ⑴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⑵忽魂悸以魄动()⑶恍惊起而长嗟()⑷惟觉()时之枕席...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⑪越人语天姥()⑫烟涛微茫信难求()⑬云霞明灭或可睹...()⑭天姥连天向天横()⑮势拔五岳掩赤城()⑯我欲因.....
之梦吴越()⑰脚著谢公屐()⑱渌水荡漾清猿啼()...
()⑲迷花倚石忽已瞑()⑳熊咆龙吟殷岩泉()..
⑴栗深林兮惊层巅()()⑵水澹澹兮生烟()⑶恍惊.....起而长嗟()⑷失向来之烟霞()⑸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用诗歌中的句子填空:
①入梦的原因:“,。。。”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合作探究】
一、概括诗歌三个段落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二、诵读并赏析①段
1、题目是游天姥山,诗人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呢?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3、作者笔下的天姥山有何特点?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特点的?
【链接巩固】
李白诗中的名言名句填空: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千金散尽还复来。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白发三千丈,【反思】
我的收获:
答案:
2、题目的意思是:把梦游天姥山的情景写成诗,留给朋友作别。① 题目的断句: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根据题目明题材:赠别诗
③“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的一种 体裁。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⑪yù mǔ ⑫yínɡ ⑬tāi⑭shàn ⑮zhuó jī⑯lù ⑰yǐn ⑱lì⑲dàn ⑳luán⑴fēi hōng⑵jì⑶huǎng ⑷jué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⑪谈论⑫确实 ⑬或许 ⑭遮住天空 ⑮超出 ⑯依据⑰穿 ⑱清澈;凄清 ⑲天黑⑳震响⑴使??战栗;使??震惊 ⑵波浪起伏 ⑶恍然,猛然⑷原来,刚才 ⑸暂且;等待
3、用诗歌中的句子填空。①入梦的原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合作探究】
一、概括诗歌三个段落的大意:
㈠入梦缘由 ㈡梦游历程(梦中奇景)㈢梦醒感慨(惊梦长叹)
二、诵读并赏析①段
1、把传说中的虚无飘缈的瀛洲和现实中的天姥摆在一起,给天姥涂上神 奇的色彩。
2、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 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缘由)
3、“连”、“横”、“拔”、“掩”----雄伟 “倒”、“倾”----高峻 夸张和拟人。作者用夸张和想象来写天姥山的。(衬托)现实的天姥山当然不如五岳,而李白却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更高大,连著名的天台山也好象要拜倒在天姥山的山脚下。李白写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这样写使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奇特。
【链接巩固】
李白诗中的名言名句填空: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2
年级:高二编写:彭朝锋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日期: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复习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D)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送我至剡溪(shàn)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脚著谢公屐(jī)
D、海客谈瀛洲(yíng)越人语天姥(lǒo)
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D)
A、梦游/天姥/吟/留别B、梦游天姥/吟留别
C、梦游/天姥吟留别D、梦游天姥吟/留别
【合作探究】
一、诵读并赏析②段:
1、梦游历程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2、天明后,诗人登山时看到哪些美景?(原诗句回答)
3、夜幕降临后,山中是何种景象?(原诗句回答)
4、山中景象与仙境出现有什么关系?(原诗句回答)
5、仙境有怎样奇景?(原诗句回答)
6、作者为什么花如此多笔墨描写梦境?
二、诵读并赏析③段:
回到现实作者感叹什么?
三、请概括本诗的主题:
四、本诗的写作特点:1、2、3、句式灵活,语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全诗以七言为主,杂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兼用楚辞句法。灵活多样的句式便 于表达诗人奔放的思想感情。诗歌语言朴实自然,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 对 此欲倒东南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些地方跟散文一样 流畅,也只用了一些极其平常的字眼,却有很强的表现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课堂训练】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诗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这些形象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吟诵留别之情的诗作,虽写梦游,实则为“吟”,诗中含有慷慨悲愁之情
【反思】
我的收获:
答案:
【复习检测:】1d2d
【合作探究】
一、1、时间顺序:月夜—白昼—傍晚—深夜
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
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螟。
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4、铺垫、蓄势作用。
5、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6、象征理想的美好,反衬现实黑暗丑恶,向往自由生活的乐土
二、向往乐土,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同时“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 表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
三、本诗描写作者自身对梦境中天姥仙境美景的向往,表现了作者憎恶现实、蔑视权贵、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向往自由、追求乐土的美好愿望。
四、本诗的写作特点:
1、想象奇特,夸张大胆 《梦游天姥吟留别》尽显浪漫主义色彩,诗人描写了气象万千的美妙世界,熊咆龙吟,雷电霹雳,空中楼阁,霓衣风马。。用美好的神仙世界反衬现实世界的丑陋。诗 人还大胆的用夸张手法来写想象中的事物,例如对天姥山横空出世的形象描绘,使天 姥山显得非常雄奇,高大。
2、构思新巧,叙议结合 以描写梦游为主,而梦醒后的慨叹议论为辅,写梦境便于驰骋想象,抒感慨,对表现 主题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3、句式灵活,语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全诗以七言为主,杂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兼用楚辞句法。灵活多样的句式便 于表达诗人奔放的思想感情。诗歌语言朴实自然,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 对 此欲倒东南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些地方跟散文一样 流畅,也只用了一些极其平常的字眼,却有很强的表现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课堂训练】
d
第三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定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制作:李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三、解题
吟,是古诗体的一种。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四、重点字词
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2、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摧眉折腰,低头弯腰)
4、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6、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7、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五、朗读全诗,划分层次(教参45页)
六、赏析诗文
(一)诵读并分析第一段
1.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二)诵读并分析第二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朗读(我欲——清猿啼)几句,其中“飞”和“送”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2、(脚著谢公屐——空中闻天鸡)这几句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里除了有驻足半山,远望海日升空聆听天鸡高唱的辽远、空旷的意境美,更有一种豪情勃发、壮志凌云的情感蕴含其中。结合作者的遭遇,他当时初到长安,带着满腔抱负,也终能被皇上赏识,青云直上,当时岂不是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而后来群小馋毁,无奈离开京都,一时之间前路无定,岂不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3、在诗人笔下,天门打开前后的景象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声响,后者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4、用抒情散文的语言描写一下仙境以及仙人盛会的情境。明确: 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 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 风 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 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5、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明确:作者感叹,世界万事不过是一场游仙的幻梦,还是骑着白鹿去寻仙访道的好,他的求仙访道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贵的鄙弃和不妥协,是他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不肯趋炎附势的高贵品格的体现。(三)诵读并分析第三段
1、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 抗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李白是个集儒道侠于一身的诗人,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消极避世和不事权贵的思想,在这首诗中均有体现,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的复杂性。
2.这首诗歌的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七、主旨探究
全诗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诗人憎恶黑暗的社会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诗人蔑视权归的反抗精神。
八、艺术特色
1、想象丰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在一个奇特的艺术境界中,创造了一个迷离恍惚、雄奇壮丽的美妙意境,使人目眩心迷,魂悸魄动。
2、构思新奇。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突破了一般留别诗“有别必怨,有离必伤”的陈规俗套,全然不写惜别之情,而是借“别”抒怀,另有寄托,写成一首惊心动魄、众音繁会的纪梦诗、游仙诗,借此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拓展阅读:
李白,我想对你说……
你爱月。你的诗里溢满了月光,自你邀月对饮,盛唐的诗歌就成了千年来不落的明月。“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我想对你说,后人见月,便想起了你。你,和你的诗,与日月同光。
你爱酒。你的诗,是在酒中酝酿出,于是后人读你的诗,也难免一醉。“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于是,千年以后,依然有“酒入愁肠,七分化成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赞誉。李白,我想对你说,你的诗作,醉了千年的文人骚客,浓香四溢,愈置愈醇。饮酒对月,你半梦半醒,却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醒着的时候,你醉着。你感叹光阴易逝,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感怀;你顾惜友人情谊,道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心声;你不怨仕途受挫,将你诗句描摹得理性而清醒。然而,奇特得出格的豪迈又将你的诗句熏醉。你命令贵妃磨墨,支使力士脱靴;愁郁的时候,你“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 天揽明月”;洒脱的时候,“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一切的世俗,在你的笔下轻轻一掷,却留下利器碰撞般千年不散的余颤!造就了一个体气轻扬志向凌云的你。李白,我想对你说,向往你的豪迈和浪漫,向往像你那样迷醉不羁地清醒着。
醉着的时候,你醒着。你梦游天姥,一夜飞度镜湖月,然而一出手又是“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屈,令世人为之一震;你子夜望月,听尽吴歌,然而一出手便是“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忧国忧民,令世人感叹你的胸怀;你貌似沉吟“凤凰台上凤凰游”的痴语,然而一出手便是“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睿智和哲思,令世人为之思索„„你蔑视权贵的傲骨,襟怀旷达的忧思,格调高远的沉思,厚重了你的形象,使你不仅仅是个杰出诗人,更是一个杰出的大写的人!李白,我想对你说,向往你的生活和思想,向往象你那样清醒而严谨地醉着。你在你的美酒中长醉而长眠了。十几个世纪以来,有多少春花和秋月,多少得意和失落,多少荣辱和成败,随时光的长河匆匆流去,然而所经久不衰的所芳香依旧的所激情常驻的是你的诗歌。李白,我想对你说,你的浪漫你的旷达你的伟岸的灵魂酵浸在你的诗歌里,站在一种理想人格的高度,俯视着后朝周而复始的演息轮回,以一种气吞宇宙的胸怀,以一种力拔山兮的气势,清水芙蓉般天然无饰的荣耀,像奇葩一样,开放在时光的庭院,芳香了千余年。
第四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年 级:高二级
科 目:语文
课
型:自学辅导课、讨论课、主备人:徐俊谊
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自学检测】
1、文体介绍: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 ”,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 ”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2、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
3、熟悉诗篇。(1)注音。
天姥()瀛()洲
天台()剡()溪
渌()水
脚著()谢公屐()暝()殷()岩泉
栗()深林
水澹澹()訇()然 青冥()
鸾()回车 魂悸()
恍()惊起而长嗟()
唯觉()时之枕席(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烟涛微茫信难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洞天石扉()
青冥浩荡不见底()虎鼓瑟兮鸾回车()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
【思考与探究】
1、诗歌的结构:全诗可分为三部分,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写。
2、分析第一段,思考:
①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
②天姥山除带有神秘色彩外,还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3、分析第二段,思考:
①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以句号为一句)
②品味重点字词:飞、送。
③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4、分析第三段,思考:
①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②“且放”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
③“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④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反馈练习】 默写:
①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 ②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③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④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1、对一二诗段的诗句与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标题上的“吟”字,表明了古诗中的一种体式。这类诗篇的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则较自由,犹如散文中的随笔。
B、“云霞明灭”4字,诗人运用光线强烈对比,侧面衬托了天姥山的既高且大——有时被云遮掩,足见其硕大无朋。
C、“连天向天横”5字,诗人正面描写了天姥山的的既高且大——“连天”,极言其高;“向天横”,则极言其所占空间之大。D、“一夜飞度”之“飞”,实为神来之笔,给人飘逸之感——折射出诗人被誉为“诗仙”的气质。若无此“飞”,则何以“登云梯”,“见海日”,“闻天鸡” „„
明确:B 提示:本项的表述失实——“云霞明灭”,只显其高耸入云,时而被云掩没,时而露将出来。
2、对一二自然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天宝元年(742年),李白42岁奉诏入京。他本想借此行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他只被玄宗视为“词臣”,并不重用,且又受到权贵排挤,仅住一年便放放。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以排遣胸中块垒。
B、第二诗段为全诗核心,体现了“游仙诗”特色,尤其主体部分“云青青„„仙之人兮列如麻”,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各种角度描写仙境,给人脱俗之感。
C、诗人游仙之念,源于对社会的不满,因而他借助梦境,虚构出万花洞般的迷离幻境,以及自己与仙人们的聚会场面,揭示出与现实世界决不合流的高尚情怀。
D、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上述二诗段,就体现出这种特质:对天姥山与仙境 的精心刻画,有正面直接性,有侧面烘托性的;有实写的,有虚写的„„其构思,的确够“不群”;其描绘,实在够“飘然”了。
明确:C 提示:诗篇虽为对现实不满的曲折反映,想象力极为丰富,但诗人独未写自己与仙人聚会的情节,因而本项末句评价失实。
3、对诗篇末段诗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世间行乐亦如此”——此,指代的是上一诗段描绘的仙人聚会的场境与情景。B、“古来万事东流水”——可以联想到乐府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诗句,诗人意在激励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从句式上审视,似乎是一问一答;然而,下句并未正面回答上句所提“何时还”的问题。
D、“骑白鹿,访名山。”——诗人写出了自己无拘无束的潇洒生活;白鹿,相传古代神仙或隐士常骑着它漫游,象征自由自在。
明确:B 提示:本项的表述犯了拔高诗句意境的毛病——诗中没有激励自己“少壮不努力”的意思。
4、对末尾诗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白的游仙诗,大多只有记游,而无规范的故事情节。本诗的结尾段,也有这一特色。B、诗篇结尾回应了诗标题上的“吟留别”,即留给在东鲁的朋友,因而特提出“别君去兮何时还?”的疑问。C、诗篇卒章显志。诗人为什么梦游天姥山?为什么描摹仙境?为什么骑白鹿访亲友?——
结尾的两句诗显豁地作了回答。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前5拍,后4拍。其句式与节奏参差铿锵,且富有变化,正展现出诗人的匠心;若改为“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式虽整齐了,却失去了诗的韵味。
明确:C 提示:本项的表述对诗句原意有曲解——诗中只说“须行即骑访名山”,并未明确说访亲问友。
5.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云青青兮欲雨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虎鼓瑟兮鸾回车 明确:C(此项中有通假,其他三项都有词类活用:A“栗”、“惊”使动 B“雨”名作动 D“鼓”名作动)
【课后反思】
第五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 鉴赏“梦游”的意境; 3. 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 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 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学习难点:鉴赏 “梦游”的意境。
一、导言:
今天我们将借助这篇课文,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他用自己的一生述说着传奇,在他身上体现了盛唐时期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是一个具有道家风骨的道士,也是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的儒士,又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更是一个连喝酒都能喝出气势、喝出个性的酒仙,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梦呢?让我们共同品读这首诗。
二、背景介绍: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报复,但是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礼拜的朋友道士吴筠向唐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一是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二是玄宗仅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他,三是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到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下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的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三、完成预习:
1、.李白诗中的名言名句填空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奔流到海不复回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长风破浪会有时,_直挂云帆济沧海。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e、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f、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g、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h、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i、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j、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l、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给下列横线的字注音:
A、渌水荡漾清猿啼()
B、熊咆龙吟殷岩泉()
C、水澹澹兮生烟()
D、忽魂悸以魄动()
E、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F、恍惊起而长嗟()
G、天台一万八千丈()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B、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许)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D、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E、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
F、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凄清)
G、迷花倚石忽已瞑(天黑)
H、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使„„震惊)
I、水澹澹兮生烟(.波浪起伏)
J、失向来之烟霞(刚才)
K、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等待)
L、恍惊起而长嗟(恍然,猛然)
四、自主互动探究: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三遍,完成下列问题:
1、提问:“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 明确:急切兴奋之情。
2、提问:“照”、“送”写出什么?
明确: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3、提问:“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高峻。
4、提问:“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 明确: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
5、提问: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
明确: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6、提问: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明确: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7、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8、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这几句写了什么?
明确:梦幻破灭后的失意。
9、:洞天之游的神奇对这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10、: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明确: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11、:“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12课后小结: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那么,浪漫主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1)大胆的夸张。
(2)奇特的想象。
课堂检测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D)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送我至剡溪(shàn)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脚著谢公屐(jī)D.海客谈瀛洲(yíng)越人语天姥(lǒo)
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D)A.梦游/天姥/吟/留别 B.梦游天姥/吟留别 C.梦游/天姥吟留别 D.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
4.以下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B)A.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B.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
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
5.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诗。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这些形象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吟诵留别之情的诗作。虽写梦游,实则为“吟”,诗中含有慷慨悲愁之情。
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沛公安在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虎鼓瑟兮鸾回车 D.别君去兮何时还
9.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10.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11.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12.关于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13.默写:
①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②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③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④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深刻。[能力检测]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5.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星
清
行
卿
冥
兵
缨 16.给下列字注音释义。①蹑 niâ 踩
②揖 yī 拱手礼 ③曳 yâ 拉
④凌 líng 高出
17.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1)课文内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
(2)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
18.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明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9.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迢迢,远远的意思。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